糯米文學吧

2017臨牀醫學理論《傳染病學》考點:傷寒

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牀特徵為持續發熱、表情淡漠、神經系統中毒症狀與消化道症狀、相對緩脈、玫瑰疹、肝腫大和白細胞減少等。有時可出現腸出血、腸穿孔等嚴重併發症。病理特徵為全身網狀內皮系統的增生性反應,主要以小腸孤立淋巴結及幾何淋巴結增生壞死顯著。

2017臨牀醫學理論《傳染病學》考點:傷寒

  一、 病原學:

傷寒桿菌,革蘭陰性,沙門菌屬D組,具有菌體細胞壁脂多糖抗原(O抗原)和鞭毛抗原(H抗原)。對寒冷、乾燥的.抵抗力較強,可在乾燥的污物、水和食物中存活2-3周。

  二、 流行病學:

1、 傳染源:帶菌者或患者。典型患者在病程2-4周排菌量最大

2、 傳播途徑:糞口途徑。水源污染為主要途徑,可引起暴發流行。

3、 人羣易感性:未患過傷寒和接種過疫苗的個體易感。發病後可獲持久免疫力。

4、 流行特徵:夏秋季多見,學齡兒童和青少年易患。

  三、治療:

1、一般治療: 消毒和隔離,休息,護理,飲食

2、對症治療:

降温不宜使發汗的藥物,低壓灌腸治便祕,腹脹者少食易產氣的食物,腹瀉者低糖低脂肪飲食,重者在有效足量的抗生素配合下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3、病因治療: 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首選,兒童和孕婦使用第三代頭孢菌素

  四、 臨牀表現:

(一)典型傷寒 病程4-5周

1、初期(第1周) 發熱,3-7天后達高峯,伴有乏力、納差、噁心等。

2、極期(第2-3周)

(1)持續發熱

(2)神經系統中毒症狀:表情淡漠,反應遲鈍,耳鳴耳聾,重者嗜睡譫妄,頸項強直,昏迷。

(3)相對緩脈

(4)玫瑰疹 主分佈在胸、腹及背部

(5)消化系統症狀:腹脹,便祕多見,右下腹有深壓痛。

(6)肝脾腫大,出血,腸穿孔常在本期出現。

3、緩解期(第4周)

4、恢復期(第5周)

(二)其他類型

1、輕型 多見於兒童,病程短,症狀輕。

2、暴發型

3、遷延型

4、逍遙型

(三)特殊臨牀情況

1、小兒傷寒

2、老年傷寒

3、再燃(見總論)

4、復發(見總論)

  五、實驗室檢查:

1、常規檢查

(1)血象 WBC↓,在3-5×109/L,中性粒細胞減少,嗜酸性粒細胞減少或消失。

(2)尿糞常規

2、細菌學檢查 血培養、骨髓培養、糞便培養、尿培養等

3、血清學檢查

(1)肥達反應

(2)抗傷寒桿菌抗IgM、IgG體檢測

  六、併發症:

1、腸出血

2、腸穿孔 多在迴腸末段

3、中毒性肝炎

4、中毒性心肌炎

5、支氣管炎及肺炎

6、溶血性尿毒綜合症

7、其他

  七、診斷:

1、流行病學資料

2、臨牀表現

3、實驗室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