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学吧

位置:首页 > 范文 > 作文

精选中学作文锦集八篇

作文1.65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中学作文锦集八篇

中学作文 篇1

上国小之前的我,跟随着打工的父母到处漂泊。在当地人鄙夷的眼神下,我过早地懂事了,孤独、自卑也伴随着我一起跨进了国小大门。

爸爸妈妈忙于上班,午饭只能让我在学校里吃。在校用餐的学生只要交了菜金,就可以自己带米免费在学校蒸饭。爸妈为了省菜金,就让我只蒸饭,自己带菜吃。这使我感到很自卑,因为全班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做的,而且我带来的菜常常除了成菜还是咸菜,这更让我觉得抬不起头来。每天,当同学们唧唧喳喳地拿着统一的`餐盘进教室吃饭时,我只好躲在车棚里赶紧把饭吞下去。

在一次次担惊受怕中,我还是被值日老师发现了,他把我带回教室吃饭。全班同学都向我投来了异样的眼光,我羞得满脸通红吃饭情况,当她把目光投向我时,眼泪已经在我的眼圈里打滚了,我的脸更红了,头更低了,羞愧、自卑、困窘……全写在了脸上。我为自己不是就餐的学生而偷偷地蒸饭感到异样,也为自己吃着和别人小一样的菜而感到尴尬…-

可是,耳边传来r老师亲切的声音:“带了什么菜啊,让老师尝尝看。”我惊讶地抬头看着她,犹豫着,不情愿地打开了饭盒。那天,我正好在米饭中蒸了我们四川人过年时熏制的一种腊肠,这是爸妈平时舍不得吃、让我每星期带一次的好菜。“哇,足你们那里的特产啊!香喷喷的,能请老师尝尝吗?”她微笑地看着我。我满脸疑惑,缓缓地点点头。我怯怯地她低下身子,用颤抖的小手送去的腊肠,津津有味地嚼了起来。“真香,真人味,真好吃,你爸妈的手艺真好!这么好吃的菜,多吃些饭吧!”听着这暖暖的话,我拿起调羹快活地吃了起来。还没等老师走出教室,同学们也迫不及待地拥了上来。我自豪又客气地把菜分给了他们。那天,我第一次明白了我没有什么可自卑的,我和所有的同学是一样的。

中学作文 篇2

童年对于中学生来说早已不是主要话题了吧。现实的生活不再允许思想的出轨。我们必须学会拉住心中那匹随时奔离的怀旧之马。但这,就让我这匹怀旧之马放肆地去追逐它想抓住的深处回忆吧。

小提琴,在别人眼中优美高贵的它在我眼中亦是如此。从小就与它共同生活奋斗。除了爱,其中渗杂的还会有几丝恨。永远的四条弦,不停变化的把位,走如直线的弓子,困难但必须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技巧,联系的枯燥无味,就这样伴我走过了将近十年的路。逐渐地,看着它就像是生活中的必备品,自己同舟共济的同伴。一直到,七年级那年遇到亲爱的她,我亲爱的.搭档。几句简单的对话,温暖有力的握手,手中一把木色小提就这样将我们连系在一起。乐团的训练,艺术节大赛,乐曲的交流,不同声部的合奏……我们就这样凭着感觉与默契走过了两年。

舞台,东湖中学的舞台。那里有着我和搭档的琴声与交谈声。“无忧无虑地练琴,早已成为奢侈。”几个月前的她对我这么说。是呵。五线谱上跳跃的蝌蚪不再是主曲,舞台早已是我们观赏的地方了。

《瑶族舞曲》,《渔舟唱晚》,《春节序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一首首曲子不再是两人的天地。互相鼓励,互相关心的搭档她手中的那把琴,还在吗?我相信它还在。它们是见证我们的艰辛,快乐,无忧无虑的最好证据。

无忧无虑地练琴,不必为其他事情烦恼。

因为搭档的转学,九年级的繁忙,再也很少与琴声一块儿谈心了。我们都是一样的。如果再次回到从前。我相信,前方两个女孩手中的琴盒里,装着的是满满的无忧无虑和欢笑,还有那些甜甜的回忆。

也许那些无忧无虑还要再继续耐心等待吧。

谨以此文记忆曾经的时光。

中学作文 篇3

暑假又一次来临了,我们几个班的同学经过四个小时的车程,一同来到了前南峪风景区,开始了我们为期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108层台阶上气势恢宏的抗大纪念馆,同学们依次进入纪念馆,认真地观看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物品、照片,追忆着那烽烟四起的岁月,想着革命家们在战斗生活中仍不间断刻苦学习,静静地领会着爱国、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抗大精神。

——在革命前辈面前,我们学会了爱国。

从抗大纪念馆出来我们便开始爬山了。山路并不是很陡,但是绕来绕去,却很长,同学们三五成群的走在路上。山中绿树成荫,鸟语虫鸣不断,景色煞是美丽。爬到了半山腰,便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一上午的旅途劳累,我们都饿了,同学们坐在一个凉亭里,各自拿出自己带的面包、饮料,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喝完了,可是那些塑料袋、塑料瓶怎么办?谁也不忍心把垃圾遗留在这美丽的山间,幸好不远处有一个垃圾桶。同学们都离开后,凉亭四周的地面上没有一点垃圾,它们都被扔进了垃圾桶。

——在美丽的山林中,我们学会了环保。

吃完饭后继续向山上爬,往上的山路变成了羊肠小道,山路也更是陡峭。渐渐地,我有些吃不消了。同伴们都已走在前面,只有一个朋友陪着我,她不断鼓励着我,告诉我坚持一会就到山顶了。中途有几次我都想告诉她,我们就在这里坐下吧,等他们沿原路下来,再一起下山。但她不依,非要我陪她一起爬到山顶。我一边抱怨着,一边慢慢地跟着她往山上爬。忽然,眼前一亮,一片平台出现在眼前,原来,已经到山顶了!从山顶向下望去,刚刚走过的路已不见了踪影,只剩下满山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其实再坚持一下,我就看到了山顶美丽的景色。

——在陡峭的山路上,我学会了坚持。

从山顶上下来,因为累了,我走得并不快。回到停着大巴车的广场,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在停车场等着了,我以为过不了多久就可以上车回家了,可是过了许久,导游也已经回来了,却还没有动身的.意思。这是怎么啦?在停车场看了一圈,我才发现,原来是几个同学还没有回来。从别的同学那里我得知,他们在上山途中迷了路,现在正在找路往回赶呢。我想,既然开始下山了,就快了吧。可是又等了很久,也不见有人下山。等啊,等啊,我心中不免生出了怨气,真想一见着他们就数落他们一通。终于,一辆电瓶车从山上驶了下来,几个同学都在上面。可是看见他们疲惫的神情,我心中那种想抱怨的冲动又被打消了。是呀,他们更累,我们是坐着等着,而他们一直在走。

——在同学面前,我学会了宽容。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只有一天,但我经历了许多,感悟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这次活动增长了我们的见识,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增进了我们的友谊。

中学作文 篇4

可爱的脸蛋,炯炯有神的眼睛,樱桃般的小嘴,大大的耳朵不用猜,这一定是我的妹妹。

我的妹妹8岁,上国小一年级。一天到晚就喜欢扎着马尾辫,十分可爱。虽然她已经上国小了,但她还是那么天真、调皮。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吗?请听我慢慢道来: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我写完作业。听到有人敲门,我跑过去开门。看到门口一个人也没有,可当我回到电脑桌前。这时,我突然看见刚叠好的被子凸了起来,便小心翼翼的走过去,一下扑在被子上,把被子拿开。一看居然是我那捣蛋的妹妹!我问她怎么进来的,她说:你没看见我?我就是在你打开门后钻进来的,后来乘你没来的时候又一头钻进了被子里。我笑着说:你这小鬼,不怕被子把你闷死啊!

妹妹来了当然要吃饭啊。可不只她一个人,还有她爸爸。我的爸爸和她的爸爸喝起了白酒,妹妹见他们喝的很开心,也要争着尝一尝。他一点都不知道那是白酒,一看:咦,怎么是白开水呢?于是拿起杯子一口喝了下去,喝完晕乎乎地说:这白开水是不是才煮开啊!怎么那么辣口呀?我和大家都笑开了花。这就是我的妹妹,你喜欢吗?

中学作文 篇5

轻轻地,你走了,不带走什么,只留下一片荒漠……

站在这片荒漠化的土地上,眼前似乎又浮现出了以前绿树茂密,恬静无暇的景象,耳边也似乎萦绕着它们在“被杀”之前的对话……

一棵年幼的小树天真的问:“妈妈,为什么今天来那么多人测量我们的腰围?”

小树的妈妈语重心长的说:“孩子,不要问了,尽情享受你在这里的一天吧!”

成年的大树调侃着说:“我知道,他们不就想看看我们长胖了没有吗?哈哈。”

年长的大树不说话,只有年老的'大树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年幼的小树不解的问:“爷爷,为什么叹气啊,难道你觉得不快乐吗?”

年长的大树惆怅的说:“唉,你不懂。”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年长的大树:“孩子他妈,你哭什么呀?”

小树的妈妈:“我一看到今天有人来,就知道是有不好的预兆。”

年长的大树:“是啊,真是一群残暴的人类,虽然我们做的贡献不算太多,但足以换来一片安静的生活家园。可现在,他们连这都要夺走,唉!”

年长的大树:“或许不只是家园被毁掉,而且连我们的生命也难保,听他们说,我们死后的价值比生的时候高。”

小树的妈妈:“是吗,也许这才是我们的价值吧,可是孩子们怎么办?他们还没真正享受到生活的美好,怎么忍心告诉他们这个消息呢?”

年老的大树:“先别告诉他们,否则他们会感到伤心的,到最后一刻再说也不迟,我想他们会明白的。”

……

天亮后,望着一棵棵被砍掉的同伴,心中泛起一丝酸味。但转念一想,想想死后的价值,或许又感到一丝丝欣慰……

悄悄地,你离开了,不带走什么,留下的只是一片荒漠。

中学作文 篇6

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提高视率 让分数和评语动态地呈现

——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

在整个作文教学体系中,评改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我们让这一环节落空,那么作文训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难以挣脱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的疲软状态。所以,更新作文评改理念,在当下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作文教学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然整个语文教学理念在日益更新,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尤其是评改)理念就也应该随之更新。我们知道,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已经首次把“人文性”写了进去,突出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承认和重视“主观性”在语文学习中的存在。如今,语知和阅读中答案的“惟一”和“机械”的现象,尚且还遭到人们的批评,而主观性非常强的作文,它就更应该值得人们反思。我认为,对一篇学生作文,不应该存在绝对的评判标准,不应该只是惟一的分数和惟一的评语。因此,作文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们的评改理念也应该与整个语文教育的理念相适应。

目前作文评改的主要弊端

一是缺乏普遍的推动力,也就是说对所有学生的写作热情不能产生推动作用。每一次作文本子发放下来,总是极少数学生面对自己的分数激动不已,面对自己的评语喜上眉梢,而其他大多数学生看看分数然后惊诧不已,瞧瞧评语于是皱着眉头。可以说,“点”上的积极,更衬托出“面”上的消极!在广大教师对此感到纳闷、痛苦乃至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更是感到纳闷、痛苦乃至无能为力!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觉得分数和评语的“惟一性”是最主要的原因。

试问:这少数学生的作文和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其分数和评语都真的无可争议吗?作文的好差标准难道是绝对的吗?老师的打分尺度难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当然,在正常情况下,极个别特别好或极其差的作文,被老师用来做“典型”或“反面教材”,也许因为老师斟酌得审慎一点,评判的结果可能会离“准星”稍微近一点,从而能够被大家广泛地认同;然而,更多的作文,它们的分数是否就一定恰如其分呢?评语是否就一定切中肯綮呢?

我想,既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教师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读者,尽管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读者。打个比方吧,教师可能比学生水平更高一点,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尺”与“寸”,但教师这个“尺”是有“所短”之可能的“尺”,学生这个“寸”更是有“所长”之可能的“寸”,况且比较起来,教师“尺”为一,而那么多学生却拥有那么多的“寸”。可是,我们为什么只让教师的“尺”发挥着作用——很显然,有时发挥的反而是其“所短”,而不让学生的“寸”能够“有所长”呢?假如在整个评改过程中,大胆地放手,也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甚至于多次参与,那么学生的写作热情也许就会极大地提高的。

二是缺乏足够的转化力,也就是说不能把训练转化成效益,转化成“再生能力”,转化成“生产力”。作文评改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举一反三,通过有计划的一次训练达到学生自己在无序状态下的多次训练所不能轻易达到的效果,从而真正地大面积地增强整个班级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越写越想写,越写感觉越好。可是,目前的评改措施缺乏更高层次上的互动性,只由教师一人改,学生自己往往只看自己的分数和评语,而难有机会看别人的分数和评语,而即使是在所谓学生之间的“互改”之后,也仅仅是“我看你给的分数和评语,你看我给的分数和评语”,而其他学生仍然难有机会看到。

这几乎就是一篇作文的命运!它“合在本中人未识”, 正如姜夔《扬州慢》词里的红色芍药“年年知为谁生”,甚而至于该生本人也很少看,有的几乎不看。一篇作文的命运竟如此悲惨!这就意味着,一个学生向他人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的机会比较少,意味着一篇作文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示范或警示作用,意味着一次有计划的作文训练难以很好地发挥它的转化功能和实现它的最终目的。

分数和评语:变静态为动态

要克服上述两大弊端,要使分数和评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和转化力,我们就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理念:分数和评语都不是静态的,它们是动态的。

众所周知,分数与作文水平未必完全一致,有时它们的差距竟令人十分惊讶,从而引起非常大的争议。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原因很简单:如果是教师评改,他在评改时,就有可能因为见识有限,不能适应丰富多彩的尤其是新的风格;可能因为思维僵化,不能容忍放胆作文、另类作文、新概念作文;可能因为情感定势,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无视一些特殊学生的进步;可能因为心理失调,不能耐心地进入“文本”,仅仅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同样,学生之间的简单“互改”,也会受到某一学生的见识、思维、情感、心理等因素的制约,给出的分数和评语往往会引起很大的争议。总之,只给一个分数和评语,绝对不是实事求是地衡量学生作文实际水平的最好方法,绝对与人们对整个语文学科人文性、模糊性、主观性这些特点的最新认识不相适应。

现在,已经到了应该对分数和评语的给法,作重新考虑的时候了!为此,我提出一个新的看法——学生作文的分数是可以变动的,评语是可以商榷的,甚至是可以推翻的,因而它们是动态地呈现着的。这样,分数和评语实际上会有若干个,而不是简单的一个。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分数可以变动,评语可以多元地呈现呢?这就涉及到一篇作文的视率问题。

视率:变低为高

现在,我们已经把分数和评语放在了一个动态过程之中,而能够实现这一动态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作文的视率。

什么叫视率呢?就是指一篇作文,作为劳动产品被自己和别人尊重的程度,作为信息产品被自己和别人了解的程度。简单地讲,一篇作文完成之后,就是要看,包括别人看和自己看。没有看,实际上就是没有评价;看的人少乃至只有一个人,实际上就是评价的效果低,乃至只有一种评价。在这里,视率与评价发生了联系,也就是与分数和评语发生了联系。

过去,一篇作文的视率非常低,学生写好后,只有老师看,而且常常只看一遍,或者在互改时被另一个学生看,也常常是只看一遍(只有少数学生的作文有机会被老师所评讲和被大家所了解)。要使分数和评语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在动态过程中呈现出来,就必须打破这种评改体系的静态模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人更多地参与,让一篇作文赢地更多的目光,占有非常高的视率。那么,具体来说,怎样提高视率呢?

第一,多个方面参与。在通常的教师评改之外,我们还要增加学生的互改。不过,这种互改,不是过去那种机械的“结对子”,而是由教师在随意发放一篇作文的时候任意确定。虽然一个人仍然只是拥有一份作文,但改好后可以与同座位的另一个学生交换,或者与前后座位的其他学生作更大范围的交换,然后再改;评改后,返还给作者本人,这时作者本人还可以反批,与评改者进行争鸣、论战;当最后交给老师时,老师还要看,不仅看作者原文,还看各个学生所打的分数和所写的评语,然后也在“五花八门”的分数和评语后面给出自己的参考分数和评语;甚至教师的分数和评语还不是“终审”,如果作者本人有话还可以“好好说”。这种互改,是交互的,复式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是更高意义上的互改,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互联网”式的评改。经过这样的互改,一篇作文的分数和评语就不再是惟一的了。分数的多种和评语的多样,确实得益于视率的提高。视率的提高,极大地刺激了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劳动被尊重着。

第二,多种媒体呈现。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媒体极其丰富,交流和传播信息的工具非常多。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学生的一篇作文就是一条信息。过去,一篇作文往往只有一个读者,它就像韦应物《滁洲西涧》里所说的一棵幽草可怜地在“涧边生”着,少人知晓,无人赏识。那么,作为一个信息产品,它如何才能被别人广泛地了解呢?这就必须提高视率。在看的过程中,信息才能实现其价值,作为信息的作文才能取得其训练效果。作为信息产品,一篇作文的内容被反复呈现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1)由写作兴趣小组成员将一些文章的全文或更多文章的片断出成黑板报或编成小报(传阅或张贴);(2)在多媒体教室上评讲课,充分地利用实物投影的优势,最大可能地把更多学生作文的内容放大到大屏幕上;(3)把某些优秀作文的全文或一些作文的精彩片断推荐给校广播站,或鼓励学生自己投稿。不过,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对精彩片断的呈现予以高度重视,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感到自己创造的信息被广泛地关注着,从而从面上鼓舞每个学生的信心,从根本上调动大家的写作积极性。

第三,不同时间交流。目前,作文交流的渠道,通常是一课时的评讲课,至多再加上课后的个别面批。除此之外,好像就没有什么渠道了。其实,我们还可以在过一段日子后,统一安排时间(如自习课、辅导课)交流,让学生“回头”看,像老牛吃草一样不断地反刍。

如果我们用以上方法来认真地进行操作,那么,每一个学生作文的视率无疑就会大大地提高。视率提高以后,大家对一篇作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价也就会形成,分数和评语动态的呈现也就会真正地变为现实。

不过,视率的提高,还需要文字的载体发生一场革命。

载体:变作文本为作文纸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使用装订成册的本子作为载体来给学生书写。这固然有其方便的一面,如便于保存;但是,不便于提高作文的视率,不便于作为信息来即时呈现。可以说,新的评改理念需要新的载体来实现它。

我认为,应该把文字的载体设计成作文纸(这里要强调是“一张”)比较好,这样就可以避免作文本的一些局限性。首先,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频繁交流,从而提高视率,因为每一次作文都是写在一张纸上的,而一张纸可以不受已经装载了其它作文内容的整个本子的约束。其次,它有利于作文这种信息物灵活的呈现,我们可以把它即时地张贴于教室的墙壁上(不必从本子上撕扯下来或誊写下来),可以长时间地放在学校广播站而等待机会播出(不影响下一次的作文训练),可以整版地转换成复印件让大家人手一份(评改或欣赏)。

我要补充说明的是,这张作文纸,最好把“得分栏”设计出来,而且能够容纳几个不同的分数,这样就会提醒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评改。

解放思想,更新理念

学生作文的低视率和静态性评价,长期以来阻碍着作文教学效益的提高。许多教师不满作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其中少数人还自发地在下放权力让学生互改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然而,我们的尝试始终还不能做得非常彻底(仅仅是“我看你的,你看我的”机械式的交换,其结果仍然一样:分数和评语是惟一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我们舍不得在作文上消耗太多的精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语知、阅读、写作这三大板块,我们往往本末倒置,最重视“语知”(像庖丁一样操刀解牛,拆卸着一个个所谓“要点”),其次强化训练“阅读”,而视“写作”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就把作文教学的时间压缩得微乎其微,少得可怜。这是我们教师自己教育观念的落后,是我们在“作茧自缚”!

二是我们顾虑于人们对自己“偷懒”的嫌疑。广大的语文教师,经常处于矛盾之中,总是觉得单是“精批细改”效果并不明显,但还是担心于学生的看法、家长的意见和领导的评价,于是乎,只好举起笔来,对一篇作文中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都亲自改动,甚至还代替写上许多,改得纸张上红迹斑斑、密密麻麻,以致于出现对一篇作文评价的“霸道”行为。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当作“装在套子里的人”!事实上,有一些教师早已“不避嫌疑”,他们拿出胆识,放下包袱,做了一点可贵的尝试。

中学作文 篇7

妹妹站在树荫下,逗着她快两岁的小仔玩。我叫她,她应声从车上把孩子放下来。我说别动,我拉着她大女儿的手,穿过马路把孩子给她送去。她腼腆的笑着。

今天的她与从前没什么两样。她的头发短短的,总是有些凌乱,那是因为她动的时间永远比坐的时间多。衣服和裤子都是我给的。她喜欢我给的衣服,因为在她的眼里姐姐永远是在各个方面比她强的。她相信她的姐姐,满足于姐姐给的馈赠。

现在的她比从前好多了。她已经能够独自大胆的去面对孩子的诸多问题,用她的话说:“都是两个孩子的妈啦。”其实我明白,快两岁的小仔子给妹妹添了一些精神。

妹妹可以说,还是一个未被现代文明侵蚀的一方净土。

国小文化,用她自己的话说:“不是上不起学,就是不想上。”到现在为止还是一句话,我不后悔我当初不上学。真是这样的,每天与妹夫日出开门劳作,日落关门享受一家的团圆之乐。固守一种生活习惯。对于生活以外的世界,从来与她都是无关的。她不会关心政治,也不可能关心。她也从不会去关心自己以外的任何人。还是用她的话说:“我就是一个无用的人,我管好我自己别让他人操心,就算是我的能耐了。”更别说城市的灯红酒绿,影歌漫舞。那些就离她更加的遥远了。

她的梦想就是这样生意一天天做下去,无论周围的开着什么样的大超市,只有开门就有生意来,就知足了。养一对儿女,看他们健健康康的成长,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孩子吃好,穿好。该孩子享受的,给予孩子机会。“让孩子见的多些,总归是好的,总是比我们强一些。”她总是这样说。

从前的'时候,看见她这样,我心痛过。她还多年轻,就已经过上了父辈们同样的生活,我何忍。她应该有更多属于人其它方面的快乐才对。可是每次打电话言及于此她总说:“姐,别操心我,我过的很好,人不都这样嘛。想挣钱哪有个不累的,况且我比那些在烈日下讨生活的好多了吧。烦恼总归是有的,日子有时是感觉累些,可是快乐还不是有的,谁没有个烦心的事。”

当姑娘的时候,她在朋友圈里是算最不起眼的一个。文化水平低,胆小,内向,自卑,脾气也似乎比常人乖戾。更是一个犟字出了名的。就因为这个犟字,让我觉得她和轻松的生活失之交臂了。她说这是她的命。我认为这也是她的命。值得可喜的是她不怨这个命。这么多年过去,她就秉承着这个犟字,把生活过的比她现在任何一个朋友看起来都好。

她的老公,也就是我的妹夫,是第一个可让我称赞的人。朴实,踏实。更兼难的的是,天生的乐观派。妹妹笑着说:“没有大志向。”

“可是能朝天每日的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做好同样一件事实数难得呀。”她说,“的确就是这样的。你看他每天无论再累,上楼了,都要和孩子坐在一起,玩一玩,一起磕磕瓜子,吃点锅巴,有时还自己给自己做点好吃的,给孩子在讲讲故事,教孩子唱歌,弹琴。鼓励孩子,并带着孩子一起上学校六一儿童节的活动。人家不嫌丑……”

我听着高兴,我知道妹妹这一辈子,也算是找对人了。我也就放心了。并且这些事都是自以为比别人懂的多的我做不来的。我的脑海里又浮现了在父亲60 大寿的宴会上致辞的他;穿着一件旧T恤在客人间穿梭介绍物品的他;吃嘛东西都倍香的他……。是的,他和妹妹是一路的人。他们互相找对了。有时我想这也是上天的安排,不是说上天是公平的吗?从前上天赐予妹妹的东西太少了。现在都要一一的拿回去。

现在,她仍然像从前那样生活着,而我们呢除了当年思想上比她多了波动外,我们现在和她一样的生活,并且在某些方面她比我优越的多。

看着妹妹骑着摩托车载着她的一对儿女向家驶去,和许多劳动妇女一样,并无两样。

我知道妹妹是平庸的,可是她那满足,幸福的眼神让我开心,我这才读懂了她的美。而我竟是连着美都没有的人。

中学作文 篇8

在闲暇时间,多出去走走,增长眼界,远比在房间内死读书来得更好。

常走出去看看,体会各地的风景、民俗,也能够学到许多无法在课本上学习的知识。

去年夏天,我同母亲一起去到了桂林。早在国小时,就听闻“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诗句。老师也多次讲述桂林的各种美景,令我十分向往。

站在湖边,倚着绿树,望向湖面,深深地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的美。湖水是那么清,周围的绿柳映照着湖面,像是在照镜子似的,将它那曼妙的身姿更加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桂林的山真奇啊!”面对一座座的山峰,她们各有各的姿态,这座看起来像骆驼,那座看起来如人像,还有远处的那一座站在身边的阿姨飞快地取出相机,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一幕又一幕的美景。

这次的桂林之游,让我亲身地接触了桂林,也更近一步地认识了向往已久的'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是名不虚传!古人没有欺骗我们,书本也没有欺骗我们。这一次,身处桂林,也让我更了解了课本中的种种描述

令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也一直在吸引着我。终于,我来了。

在泰山的山脚下,仰头望上去,只见它直插入云霄。一眼望不到顶。还在半山腰上,就被白云所层层围绕。开始登山了,我像一只蚂蚁一样,在这为“五岳之首”的泰山上向上爬行,到了半山腰,我的脚已经觉得很酸了,但仍旧是不见山顶。

泰山之行,让我真正领略了身为“五岳之首”的魄力。“造化钟神秀,阳阳割昏晓,”这正是泰山的真实写照。

一次又一次的旅行,每一次都让我受益良多。旅行,能丰富我们的生活;旅行,能扩大我们的视野;旅行,更能让我们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世界这么大,我们真应该走出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