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選點評作文彙編9篇

作文5.45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點評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點評作文彙編9篇

點評作文 篇1

今年大學聯考作文以漫畫形式出現,可謂較為新穎。圖像以塗鴉形式出現,人物可愛,現如今微信、短信中的這種表情類的人物圖像隨處可見,有的表達對某些事情的情感、看法、調侃、吐槽等,作文命題形式可謂是順應潮流,且在緊張的考試中也能給學生以精神上的緩解。

漫畫反應的問題其實並不新穎,關於“家庭教育”“分數”:圖中是兩個孩子,一個“可揚君”,一個“邱百君”,他們代表了生活中最常見的兩類孩子,注意名字的諧音;還有就是運用對比手法,倆人的對比,可以聯想到父母的經典的口頭禪“別人家的孩子”;自己與自己的對比,以及他們家長反應的對比。

圖中最顯眼的是分數,“可揚君”是“好學生”的代表,考上高分時,父母就喜上眉梢,認為孩子學習下功夫了,成績進步了,進一步推論孩子懂事了,在學校各方面表現肯定優秀。於是乎各種獎勵接踵而來。更有甚者,放鬆對孩子的要求,對孩子的缺點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之,若分數下降了,就認為“不爭氣”、“沒出息”,枉費了老師、家長的一片苦心,進而推論出孩子“太笨”、“沒有希望”,甚至認為孩子分數既然不高,那麼在道德品質、行為習慣方面肯定表現不好。因此在批評幫助時容易失去耐心,甚至惡語相譏,拳腳相加,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而另一類就是“差生”代表,平時調皮搗蛋,上課不認真,家長教育不到位,孩子進步一點就欣喜異常,面對這兩種極端的家庭教育,審題立意應該就家長如何對待“成績單”、家庭教育方面,分析家長的心態及給出建議。

也可以從孩子自己的角度立意,如給自己設置合適的標準。

點評作文 篇2

下課了,我大步流星地跑出教室,奔向操場,和夥伴們一起打籃球。(第一段交待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幹什麼。語言簡潔明快,“大步流星”、“奔”寫出了同學們急迫的心情。)

比賽開始了,第一局是我和“喜洋洋”比賽投球,我一手拿着球拍了幾下,球一上一下,歡快地跳動着。(對球的動態描寫,暗示了“我”愉快的心情,歡快一詞采用了擬人的手法,襯托出“我”愉悦的心情。)。我彎着腰,弓着背,邊運球邊抬起頭,瞄準球籃,然後用力一跳,雙手捧起球,右手用力向上拋去,籃球飛了出去,只見它在球框邊轉了兩圈,迅速掉進球籃裏,(這一段對我打球時的動作描寫,“彎”、“弓”、“瞄”、“用力”、“捧”、“拋”幾個連續的動詞,把”我”打球時的樣子寫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我高興得手舞足蹈,心裏像喝了蜜一樣甜。(這一句是對“我”的神態、心裏描寫,刻畫出了“我”成功時的喜悦心情。)然後“喜洋洋”瞄準球籃投去,球好像跟他作對似得,一頭撞在球板上,又彈回去,“喜洋洋”垂頭喪氣地低下了頭。(“喜洋洋”失敗時的神態描寫,刻畫了他沮喪的內心世界。)第二局開始了,當時我很害怕,心裏像揣了一隻小兔子一樣砰砰直跳,結果(這裏的結果與後面的結果有點重複,如果改成“竟然”會更好。)投進去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結果我們班得了第二名。今天我玩的可真開心啊。

我們的課餘生活豐富多彩,打籃球是我的最愛,就像我生活中的一朵浪花,給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把打籃球比作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既生動形象,又總結了全文,深化了中心,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點評作文 篇3

我知道,再華麗的語言也不能詮釋爺爺奶奶對我的愛,這愛雖點點滴滴,卻無處不在。

記得去年冬季的一個傍晚,颳着大風,很冷。我在學校踢完球,感到又累又餓,由於穿的衣服單薄,寒風很快就把我的體温抽光了。正不知怎樣走回家的時候,一抬頭,爺爺奶奶的身影出現在校門外。

爺爺奶奶又來接我了,而且是在刺骨的寒風中來接我。爺爺見到我立馬走過來,脱下他的羽絨服要披到我身上:“快穿上,你剛出過汗,千萬不能着涼。”

我看到爺爺的臉被凍得青紫,眼鏡上滿是霧氣,連忙把羽絨服推給他:“爺爺,您歲數大了,不禁凍,還是您穿吧。”

“好孫子,爺爺身體棒,沒事。”他不由分説,硬把羽絨服披到我身上。我只好把羽絨服穿好,頓時覺得風不硬了,天不冷了,全身上下都暖融融了。

“晗晗,一定餓了吧?”奶奶説着,從懷裏掏出個小食品袋,她的手凍得不聽使喚,好不容易才解開封口,一股香味立刻撲鼻而來,啊,原來是幾個熱騰騰的肉包子!奶奶把還在冒着熱氣的包子遞給我,我立刻大口大口吃了起來。

爺爺奶奶家離學校非常遠,爺爺騎摩托車帶着奶奶,要一個多小時才能駛到。這麼遠的路,這麼冷的天,包子為什麼還這麼熱?還用問嗎,寒風中,奶奶把那個裝着包子的食品袋一直揣在懷裏捂着。

我的身子不再寒冷,肚子不再飢腸轆轆,我盡情地享受着他們的疼愛。我有好多話想對他們説,可又不知道説什麼好,因為我知道,再華麗的語言也不能詮釋爺爺奶奶對我的愛,我只有把他們給我的愛深深地記在心裏。

這件事已經過去一年多了,每每想起時,總會感到有股暖流從心裏流過。望着一天天蒼老的爺爺奶奶,我有一句最最重要的話想對他倆説,你們一定要好好保重身體,硬硬朗朗地多活個二十年三十年,一定要等到你們的孫子長大,等到孫子有能力回報你們的那一天!

【點評】

《隔輩情更濃》只寫了一個片段。盧詔晗描述的這個片段之所以感人,是因為有兩個細節:一個是寒風中爺爺把他的羽絨服給孫子禦寒,一個是奶奶把為孫子買的包子揣在懷裏捂着。

如果説情節(即事件發生的經過)是故事的骨骼,那麼,細節就是故事的血肉。生活告訴我們,沒有肉的骨頭,誰也不愛吃。寫作也一樣,沒有感人的細節描寫,故事是不會有感染力的。生活中感人的細節,多如羽毛。一定要多多留心生活中的細節。

本文使用了重複的修辭手法。請看開頭,“我知道,再華麗的語言也不能詮釋爺爺奶奶對我的愛”。這句話在文中又一次出現,“因為我知道,再華麗的語言也不能詮釋爺爺奶奶對我的愛”。同樣的句子重複出現,不但能起到強調的作用,而且行文當中還能給人一種迴旋的美感。

值得一提的是結尾,作者沒有一般化地表白爺爺奶奶如何可親可敬,也沒有説大話空話表決心,而是希望“你們一定要好好保重身體,硬硬朗朗地多活個二十年三十年”。為什麼要爺爺奶奶長壽呢,因為:“一定要等到你們的孫子長大,等到孫子有能力回報你們的那一天!”這是多麼感人至深而又多麼實實在在的心願!

點評作文 篇4

市場之大無所不有,然而假冒偽劣商品也乘機悄悄進入了市場,“打假”成為工商部門的緊急行動。哈爾賓市道外區中馬路廉價商品市場設立了“假貨專賣店”,專門低價銷售打假沒收的有使用價值的假貨。我認為這確是一種“打假”的高招。眾所周知,假冒偽劣商品之所以能充斥市場,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它矇住了顧客的眼睛。由於顧客的眼睛被矇住了,他們辨不清真假。就十有八九吃了虧。現在好了,推出“假貨專賣”,把偽劣假冒商品拉出來示眾,不就提高了顧客對假貨的辨別能力嗎?只要顧客懂得辨識真偽,那麼假貨在市場上會站得住腳根嗎?那時候它們無人問津“形影相弔”,就只好灰溜溜逃跑了。

其二,設立“假貨專賣店”有利於適當地讓“名牌熱”降温。當今社會有青年總喜歡穿“名牌”,趕時髦。假冒偽劣商品就乘虛而入。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只要標上“進口”、“名牌”的字樣就身價百倍。其實這不就是拿“名牌”坑顧客嗎?“名牌”炒得太熱了,假貨可乘機脱手的機會就多了。讓“假貨”來個專賣,就可以使那些“追名牌”的顧客冷靜冷靜,瞧瞧買的貨是“名牌”還是“假冒”。看來,設立“假貨專賣店”的確是件利民的好事。

第三,讓有使用價值的假貨低價出售也可以節約社會財富,何必一定要將偽劣商品付之一炬,才算是表明“打假”的堅定決心和大公無私的氣魄呢?其實上,都將它們一把火燒了,這是浪費。誠然假貨是假冒偽劣之品,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它是偽劣品而全部否定它的使用價值。歷史上項羽一把火燒了為秦始皇建築的阿房宮,留下了遺憾。假貨雖比不上阿房宮,但有其可用之處,棄之毀之難道不可惜嗎?對待事物我們不能因為它有錯而全盤否定,對待假貨,我們亦該如此。

綜上所述,在我們“打假”維護市場純潔的途徑中,設立“假貨專賣店”是其中一種可行的措施。

點評作文 篇5

【大學聯考真題】

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20xx年湖北大學聯考作文點評。(60分)

母語是一個人最初學會的一種語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語。母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民族的生存發展之根。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競爭與交匯的時代,母語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我們交流思想感情,欣賞文學作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等,都離不開母語。可以説,我們每天都在感受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

請根據你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自選角度,寫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不少於800字。

【文題詮釋】

20xx年湖北卷的作文題目基本上延續了過去兩年湖北卷作文的命題形式,即提供一段材料,但不直接標明以什麼為話題,它既不同於單純的材料作文,因為它仍然保留“三自”,也不同於典型的話題作文,因為它沒有規定一個具體的話題,有人稱之為命意型作文,大學聯考作文《20xx年湖北大學聯考作文點評》。這種命題形式可以説是一種集材料作文的限制性和話題作文的開放性為一體的作文命題形式。但與前兩年思辨性極強的“入乎其內,出乎其外”,與往年理趣十足的詞語“三”相比,今年湖北題更注重引導考生關注生活,即關注現實社會中的熱點問題,關注考生的經歷和身邊的故事,關注我們的課堂,關注我們的學習過程。

寫好這道作文題,首先要仔細審讀材料,材料中的這幾個信息應該引起考生的注意:“母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民族生存發展之根。”這句富有哲理的話,給考生以思考的起點與思考的方向,它提示考生,作文立意只能是重視母語、讚美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寫母語在“交流思想感情,欣賞文學作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等方面的積極意義和作用。同時,也給考生以思考的自由空間:中國,有着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諸子百家,初唐四傑;中國,更有着笑傲世界的民族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而作為這一切的載體,母語(漢語)有着數不清的歷史典故、道不完的神祕魅力。可以説,漢語是民族的根,精神的根。“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競爭與交匯的時代,母語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這句話在強調母語重要地位之時,也影射了當前母語尷尬的地位,暗含着對目前整個社會重外語輕母語現象的一種憂慮與否定,由此,提示考生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我們需要以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新鮮詞彙,如何捍衞中國傳統的文化。而“我們每天都在感受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這句話中的“感受”“學習”“運用”三個詞概括了我們與母語的密切關係。

點評作文 篇6

告訴你們一件事,本人最近新開了一家"私人診所",如今已有病人光顧,而且有的已經康復。此類病症醫學上罕見,特公佈幾個病例記錄,以揚本診所名聲。

病症一:文明病

病人自述:我這人年紀輕輕,總想玩耍、休息。如果沒有記錯的話,至看病前為止,還沒有萌發過幫助其他人的念頭。

分析:此病症並不少見,醫學上稱為"文明病"。所謂文明病,症狀--懶惰,一天到晚想吃想玩,不想着做事,夢想着"天上掉餡餅"。

藥方:立即送去軍訓。

後記:據病人父母説,軍訓回來後,就覺得她像變了個人似的,終日閒不住,老搶着幹活。

ゲ≈⒍:紅眼病

病人自述:自己總見不得別人好,老想奚落人。

分析:此種紅眼病,通俗地説,就是"忌妒"。

藥方:該病甚難醫。開一處方,供試服--故意讓她一直名列前茅,讓她也嚐嚐被忌妒、遭人奚落的滋味。

後記:據班上同學透露,服此藥後,情況有所好轉,但還沒能徹底根除,再過一個療程,相信能夠痊癒。

病症三:胸窄病

病人自述:我一生好結交朋友,卻從沒有個知心朋友。雖然自認為有"宰相的胸懷",但每次都是因為一點點小事而"飽受"失友之痛。

分析:病根主要在於過分的自尊自愛,不能夠容忍別人對自己的一點傷害,甚至是一絲一毫。

藥方:此病為醫學上的難症,藥方很多,但見效甚微。比如:遇到矛盾時,儘量敞開胸懷。這種方法存在弊端:心眼小,畢竟是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嘛!想在很短的時間裏改變自己的本性,何異於上青天?還有一種偏方:情緒難以控制時,喝上一瓶"旺旺"降火氣飲料。

後記:正在試藥期,療效有待於臨牀驗證。

對了,忘了介紹一下,那位"幸運"的病人,正是鄙人;而這個"庸醫",也是鄙人--一個茫茫人海中的無名小卒。親愛的朋友,我的'"私人診所"每天正常營業,若有空暇,歡迎來坐坐!

點評:這篇文章頗具創新性。取材於現實生活,具體內容就是"文明病""紅眼病""胸窄病"等"幾個病例記錄",切中病灶及其弊害,對症下藥,追蹤效果,求真求是,警啟人生。形式上的片斷組合使文章的主體結構並列端莊,每個"病例"均以"病症--病人自述--分析--藥方--後記"的程式記錄顯現,條理清晰,筆調鄭重,語言輕鬆幽默。開篇故作懸念,引人入勝,卒章開誠佈公,洞悉本相,首尾照應,渾然一體。醒目之題,詼諧之風,令人實難捨讀。

點評作文 篇7

翁琳,從現在開始,你要淑女、淑女!……”沙發上,老媽又在嘮叨了。

淑女?就是隻在家裏看書,不出去玩兒?就是笑不露齒?還是被石頭絆倒時,再回頭嬌滴滴地説一句:“石頭君,下次小心喲!”NO,NO,NO!我才不要這樣!於是,我第N+1次無視老媽的嘮叨,背起書包轉身去上學。

“你給我站住!”老媽在背後“河東獅吼”,我卻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那,下個月本來想給你買MP5的……”

“什麼?”

老媽説這句話時的聲音很小,語氣也很温柔,但還是被耳尖的我“捕捉”到了。我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衝到了老媽面前,滿臉堆笑:“老媽,我覺得淑女點兒也沒什麼不好的!”説完,便一小+步一小步地很淑女地走了。

説實話,這樣走很彆扭,但為了親愛的MP5,我忍了。

“大家早上好!”

我一進教室,便“親切”地和大家打招呼。大家全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好像突然看見了復活的恐龍!我依舊保持着“親切”的笑容問旁邊的同學:

“有問題嗎?”

“沒……沒有。”

這位同學飛快地奔回了自己的座位。我心裏十分不爽,怎麼,我一淑女大家都嚇成這樣?但我還是沒有把不開心“寫”在臉上。

才在教室裏坐了一會兒,便有同學來叫我:“翁琳,出去玩兒抓人呢?”

要是平時,我一定早衝出去了。

“冷靜、冷靜!”我告訴自己,“要不然剛才的努力全白費了!”我説服了自己,拋給了那位同學一個甜蜜的微笑:“不了!我在教室裏看書。”

但是這個我自認為完美的微笑卻遭到了同學的嚴重打擊:“哎呀!怎麼這麼冷呀!”

我無語!

終於放學了,我長舒了一口氣,以為解放了,自然一邊愉快,一邊淑女地走着,可卻在放學的路上被石頭絆倒了。

“石頭君,和我過不去有意思嗎?……”開始我還淑女地説幾句,可越想越憋氣。乾脆,把一整天的怨氣全發在了這塊石頭上,什麼淑女,什麼笑不露齒,什麼……總之,再也不管了,只管大聲地罵,連帶狠踢幾腳,然後心滿意足地走了。

背後,一羣同學驚奇地看着我心滿意足離去的背影,又讓我心中內戰不已:淑女計劃?不管了!我只要做我自己!然後,露出一個自認為很淑女的微笑,揚長而去!

裝淑女,真不簡單!

點評

叛逆,是成長過程中永恆的主題。是按照父母的意願、社會的目光來塑造自己,還是要展示個性,活出自我?這是很多同學都在思考的問題。

要不要裝淑女?可能很多青春期女孩都為此糾結過,小作者即圍繞這一問題向我們展示了她的心路歷程。文章選取了一天“裝淑女”的經歷,充分運用了生動傳神的動作描寫和略顯誇張的語言,最後得出了自己的結論“我要做我自己!”個性的張揚和自我的釋放躍然紙上。

但文章也有明顯的不足,對自我本性的描寫過於簡略,又缺乏鋪墊,沒有與“淑女”形成足夠的對比,怎能凸顯出自我的可貴與可愛?另外,文章的風格應是偏於幽默誇張一類,但語言缺乏魅力,沒有令人過目不忘的巧妙詞句運用,也沒有別出心裁的修辭手法,使文章稍嫌平淡。

點評作文 篇8

竇桂梅老師的這一節課,展示了她獨特的教學魅力,讓我們體會到了古詩詞散發的迷人芬芳.在課堂上,她感情澎湃地將學生帶入了課堂,融入課堂,注重與學生的溝通和對話。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好的導入是激發起學生學習動機的“第一源泉,第一顆火星”,因此,巧妙的導入無疑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基礎。一開始,竇老師由“居”導入,一步步引導學生,讓學生聯想到“居然之家”,然後讓學生從吳音瞭解吳國,並且讓一些學生髮言,讓他們親身説出吳儂軟語。

在她的課堂,學生可以想發言就發言。竇老師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渲染課堂氛圍。她總是在跟學生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加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竇老師從“溪上青青草”引發開去,引出韓愈、陶淵明、白居易等關於“草”的詩句,營造出濃濃的文化氛圍。著名文化學家皮爾森在《文化戰略》中説:“文化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我們都應該知道,文化是一種習得、積累的過程,是一個由外向內逐漸內化、濡染的過程。學生在此氛圍中耳濡目染,自我構建,逐步形成無論是知識的、精神的,還是語言內涵都十分豐富的文化心理結構。語文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

她的課堂永遠不失活力,唱歌、手舞足蹈、角色扮演等,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的也不費力,相信對語文的喜愛也會越來越深。竇桂梅老師的教學風格就像她這個人一樣,身為一個北方人,她給人一種豪爽、不拘小節的感覺,而她的課也是如此。

點評作文 篇9

在閲讀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在寬廣無垠的網絡空間中汲取知識;你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悦讀”有形有色、有聲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繼續手捧傳統的紙質書本,享受在墨海書香中與古聖今賢對話的樂趣……

當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開闊,個性鮮明,在閲讀方式的選擇上不拘一格。請圍繞自己的閲讀方式,結合個人的體驗和思考,談談“我的青春閲讀”。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

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今年天津大學聯考語文卷作文題是一道針對當下青年人閲讀方式命制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結合自身體驗與思考,談談“我的青春閲讀”。作文題切合青年學生的學習生活,導向積極,易於引發考生的聯想與思考。

構建書香校園、書香社會是當前社會的共識,閲讀是青年人學習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而閲讀方式的選擇關係到閲讀效果。年青人富有朝氣,自主性強,更願意嘗試適合自己的閲讀方式,但也可能有率性的一面。在閲讀方式多元化的e時代,總結和思考“我的青春閲讀”,具有比較鮮明的時代性、現實性和針對性。

某中學一線教師認為,“閲讀”這一話題對學生來説並不陌生,但圍繞“閲讀方式”設題,引導學生反觀自身的閲讀行為,卻頗具匠心。該題立意明確,角度多元,考生可寫傳統的書本閲讀,也可寫時尚的網絡閲讀;可寫精讀的深入,也可寫速讀的實用;可寫傳統閲讀方式的侷限,也可以反思快餐式閲讀的不足;還可以寫自己在閲讀方式選擇上的心得或困惑……

有專家指出,今年的天津卷作文題是時代與青春的約會,科技與閲讀的邂逅,思辨性較強。考生可調動自己的閲讀經驗,多維度地展開寫作。同時題目聚焦在“青春”和“閲讀方式”上,開放有度,有利於防止宿構與套作。另外,作文題在文體的選擇上較為自由,可議可敍,便於學生展示個性,寫出好文章。

標籤:彙編 點評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