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7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知識基礎:藏象學說

藏象學說,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內涵,各臟腑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精氣血津液神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臟腑之間、臟腑與形體官竅及自然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的學說。故張景嶽在《類經》中說:“象,,形象也。藏居於內,形見於外,故曰藏象。”

2017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知識基礎:藏象學說

  1,基本概念:

所謂藏象,即指藏於體內的臟器及其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現象、與自然界相通的事物和現象。藏,是指藏於軀體內的臟腑組織器官 ; 象,是指表現於外部的生理病理現象與比象。

  2, 藏象學說形成的基礎

藏象學說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程序,是歷代醫家在長期的臨床實踐基礎上,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在《黃帝內經》中,藏象學說即形成了比較完整、系統的理論。

人們通過宰殺獵物及解剖戰後的屍體,即對動物及人體內部器官進行了早期的觀察。隨著醫藥活動的開展,人們迫切需要了解人體內部器官的部位與形態,因此,人們對人體器官的觀察成為比較自覺的行動,併力求和醫療實踐結合起來。

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和醫療實踐中,細緻地觀察了人體的各種生理病理現象,並聯系當時的解剖知識,即對人體的臟腑器官及其功能活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並對其相互關係有了較深刻的理解。

古人在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觀察到某些病理現象與相應的臟腑之間存在著一定關係,調整某些臟腑的功能,又往往可使病理反應消失,因而分析這些病理現象與治療效應的對應關係,即可以反證機體某些臟腑的`生理功能。

  3,藏象學說的特點

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主要體現在以五臟為中心的人體自身整體性及五臟與自然環境的同一性兩方面

髒與腑是一個統一整體:

心與小腸相表裡;

肺與大腸相表裡;

脾與胃相表裡;

肝與膽相表裡;

腎與膀胱相表裡。

五臟與形體官竅聯結成一個整體:

心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開竅於舌

肺其華在毛,其充在皮,開竅於鼻

脾其華在脣,其充在肌肉,開竅於口

肝其華在爪,其充在筋,開竅於目

腎其華在發,其充在骨,開竅於耳及二陰

五臟生理活動與精神情志密切相關:

五臟與五神的關係: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稱為“五神髒”。

五臟與五志的關係: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

五臟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

根據五行學說的歸屬,自然界的五時、五氣、五色、五味、五化等與人體五大功能系統密切聯絡,形成了一個內外相應的五行整體結構模式:

心氣通於夏氣

肝氣通於春氣

脾氣通於長夏之氣

肺氣通於秋氣

腎氣通於冬氣

  4,五臟、六腑與奇恆之腑的生理特點

五臟即肝心脾肺腎,形態多屬實體性器官,功能為貯藏和化生精氣,具有“藏而不瀉”,“滿而不實”的特點; ,六腑即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形態多屬中空性器官,功能主受納和傳化水谷,具有“瀉而不藏”,“實而不滿”的特點。

奇恆之腑,即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在形態上似六腑,多為中空性器官或組織;在功能上又似五臟,具有貯藏精氣的作用。似髒似腑,又非髒非腑,故稱之為“奇恆之腑”

  5,五臟精氣陰陽理論體系

五臟之精:五臟所藏的有滋養、滋潤和支撐本髒及其所屬六腑、形體、官竅等作用的液態精華物質

五臟之陰,是五臟之氣中的具有涼潤、寧靜、抑制等作用的部分;

五臟之陽,是五臟之氣中的具有溫煦、推動、興奮等作用的部分。

五臟之陰虛衰,涼潤、寧靜等作用

減退,陰虛不能制陽,陽氣相對亢盛,則生虛熱性病證。

五臟之陽虛衰,溫煦、推動等功能減退,陽虛不能制陰,陰氣相對亢盛,

則生虛寒性病證。

五臟之陰虛與五臟之陽虛,是五臟之氣虛的不同表現。

  6,五臟精氣陰陽的關係

根據精氣學說,精氣互化,所以人體的精、 氣作為人體的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生命物質)沒有多大差別,差別只是形態(有形無形)和功能(興奮抑制等)。

  例題:

1.“藏象”一詞,始見於( )

A.《素問》 B.《靈樞》 C.《類經》

D.《難經》 E.《傷寒雜病論》

2.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生理病理的中心是( )

A.精 B.氣血 C.經絡 D.五臟 E.六腑

3.五臟、六腑、奇恆之腑區別的主要依據是( )

A.解剖形態的差異 B.經脈絡屬的有無 C.生理功能的差異

D.所在部位的不同 E.以上都不是

  參考答案

1.A 答案分析:“藏象”一詞,始見於《素問·六節藏象論》。

2.D 答案分析:臟腑、經絡、精氣血津液等雖然是藏象學說研究的主要內容,但藏象學說的基本特點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

3.C 答案分析:人體的內臟,主要按照臟腑不同的生理功能,分為五臟、六腑和奇恆之腑三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