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職務 > 納税籌劃師

2017企業所得税彙算時間及所得税計算方法

納税人應當自納税年度終了之日起5個月內,進行彙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企業所得税税款。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企業所得税彙算時間及所得税計算方法,歡迎閲讀

2017企業所得税彙算時間及所得税計算方法

  2017企業所得税彙算時間

納税人應當自納税年度終了之日起5個月內,進行彙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企業所得税税款。

納税人12月份或者第四季度的企業所得税預繳納税申報,應在納税年度終了後15日內完成,預繳申報後再進行當年企業所得税彙算清繳。

納税人在年度中間發生解散、破產、撤銷等終止生產經營情形,需進行企業所得税清算的,應在清算前報告主管税務機關,並自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60日內進行彙算清繳,結清應繳應退企業所得税款;納税人有其他情形依法終止納税義務的,應當自停止生產、經營之日起60日內,向主管税務機關辦理當期企業所得税彙算清繳。

5月31日前,納税人如發現企業所得税年度申報有誤的,可以進行更正申報,涉及補繳税款的不加收滯納金。

5月31日後,納税人如發現企業所得税年度申報有誤的,可以進行補充申報,涉及補繳税款的,應自6月1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税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2017企業所得税計算方法

《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税》解釋指出,所得税費用由兩部分內容構成:一是按照税法規定計算的當期所得税費用(當期應交所得税),二是暫時性差異按照會計準則計算的遞延所得税費用。

《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税》應用指南規定,企業在計算確定當期所得税(即當期應交所得税)以及遞延所得税費用(或收益)的基礎上,應將兩者之和確認為利潤表的所得税費用(或收益),但不包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或事項的所得税影響。即有:

所得税費用=當期應交所得税+遞延所得税費用(-遞延所得税收益)

  一、當期應交所得税

當期應交所得税是指按照税法規定計算的當期應繳納的所得税金額。存在税會差異的,應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考慮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按照税法的規定要求進行調整,計算出當期應納税所得額,然後按照適用税率計算確定當期應交所得税。

  二、遞延所得税

遞延所得税資產,核算企業在未來期間可以遞減的所得税,屬於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由資產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税基礎和負債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税基礎產生。

遞延所得税負債,核算企業在未來期間應繳納的所得税,屬於應納税暫時性差異,由資產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税基礎和負債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税基礎產生。

遞延所得税=(期末遞延所得税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税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税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税資產)

不構成利潤表的所得税費用的兩種情況:①直接計入當期所有者權益引起的遞延所得税;②企業合併引起的遞延所得税,影響合併中產生的商譽或是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不影響所得税費用。

  三、利潤表的所得税費用

利潤表的所得税費用=當期應交所得税+遞延所得税

2017企業所得税六種常見税務處理方式

  徵税處理

徵税處理指納税人出售資產時按照資產出售收入與出售資產計税基礎之間的差額確認資產出售收益的税務處理做法。徵税處理又可細分為一次性確認收益與分期確認收益兩種具體類型。

一次性確認收益税務處理方式是指納税人在出售資產時將資產出售收入與扣除額同時計入出售當期應納税所得額中。如A企業擁有一項資產的計税基礎是100元,市場價值150元,2015年,該企業按該項資產的市場價值將該項資產出售給B企業,則A企業2015年確認資產出售所得為150-100=50元;B企業確認持有該項資產的計税基礎是150元。

分期銷售處理指資產出售收益分年度計入應納税所得税額。接上例,如果A企業與B企業約定分兩年平均結算,則2015年,A企業確認資產出售收益是75-50=25元,2017年也確認資產出售收益25元。税法規定這種税務處理方式不適用於存貨銷售,或有對價即對賭協議適用的税務處理方式主要就是這種。

  遞延處理

遞延處理是指税法認為納税人在交易中實現了所得,但依税法中遞延納税規則,允許納税人不確認資產出售所得或損失。如企業合併,税法認為企業合併是財產交換,但對於符合規定條件的企業合併,税法允許當事人作遞延納税處理。

例如,假設T企業股東S持有被合併企業T股權的`計税基礎是100元,T股權的市場價值是150元;T擁有資產的計税基礎120元,負債賬面價值20元。收購企業P向T股東定向增發股票收購T企業。假設本項交易符合特殊性税務處理條件,具體税務處理做法:

(1)T股東S的税收結果:S在本次交易中實現了所得150-100=50元,但按照遞延納税規則,S可以不確認此次交易所得50元;S按替代法確認合併中取得的P股權的計税基礎,合併前,S持有T股權的計税基礎是100元,合併後,S持有P企業股權的計税基礎也是100元。

(2)T税收結果:T不需要確認所得與損失。

(3)收購企業P税收結果:P不需要確認所得或損失,T資產和負債併入P後,P按結轉法加以確認和計量,合併前T持有資產的計税基礎是120元,合併後P持有這些合併資產的計税基礎也是120元。T負債的價值也照此類推,原額結轉。

  免税處理

免税處理指出售方按一般處理方式確認資產出售所得,然後再通過免税收入予以衝回或以税前扣除予以抵回的處理做法。如A企業出售某項税法規定屬於免税的資產,該項資產的計税基礎是100元,市場價值150元。A企業確認資產出售所得150-100=50元,同時再在納税申報表調減50元,B企業確認持有該項資產的計税基礎為150元

  不徵税處理

不徵税處理指企業收到非股東投入資本的税務處理方式,典型的情形如政府補助。我國企業所得税法中的不徵税收入對應的就是不徵税處理。把握這種處理做法的要點是企業取得款項的計税基礎為零。如果取得的款項是財產,該項財產的計税基礎記為零;如果取得的款項是現金,用這筆現金購買的財產的計税基礎確認為零,用這筆現金支付費用,這筆費用的扣除額為零。

  緩徵處理

緩徵處理指的是依據税收徵管法的規定,納税人因困難等原因,無法繳納到期税款,經有權機關批准,予以緩徵的税務處理做法。我國《税收徵管法》規定的緩徵期為三個月。

  分期納税處理

分期納税處理指發生了納税義務,經税務機關批准,分期進行繳納的税務處理方式。這種做法是近期才出現的,如以非貨幣性資產投資税務處理、符合一定條件的債務重組税務處理、符合一定條件的以資產或股權向境外投資税務處理等等。這種處理方式實際上和緩徵税務處理方式類似,但緩徵税務處理是《徵管法》規定的,而分期納税處理是由税收規範性文件規定,文件的法律效力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