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職業 > 茶藝師

紅茶的歷史文化

茶藝師1.61W

導語:紅茶屬全發酵茶,是以適宜的茶樹新牙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切)、發酵、乾燥等一系列工藝過程精製而成的茶。萎凋是紅茶初制的重要工藝,紅茶在初制時稱為“烏茶”。紅茶因其幹茶沖泡後的茶湯和葉底色呈紅色而得名。中國紅茶品種主要有:日照紅茶、祁紅、昭平紅、霍紅、滇紅、越紅、泉城紅、泉城綠、蘇紅、川紅、英紅、東江楚雲仙紅茶等,尤以祁門紅茶最為著名,2013年湖南東江楚雲仙紅茶喜獲“中茶杯”特等獎。

紅茶的歷史文化

常常,手握一杯温熱的紅茶時,杯中流溢的甜香,在充分調動嗅覺神經的同時,更牽惹着蠢蠢欲動的味蕾。當脣舌觸碰到温潤的茶湯時,胸臆間便生髮出一種酣暢淋漓之感。閉目凝神,靜靜享受它的芳香甜醇,時空彷彿也發生了轉換,裊裊茶煙升起,飄飄蕩蕩……朦朧迷離中,心開始穿越,好像回到4個多世紀前的武夷山,靜謐的山村裏飄來一陣熟悉的香氣,沁人心脾。這是一種曾讓無數人為之傾倒的芳香,它曾書寫了歷史,也曾改寫了歷史,無論是中國的,還是世界的。

這一枚小小的香葉,看似平凡,卻又不平凡。傳説,它的誕生源於一個美麗的錯誤。武夷山民把它從茶樹上採下,原本是要做成綠茶的,可是因故沒有及時付制,芽葉全都發熱變紅,“變質”了!這可愁煞了山民,無奈只好將錯就錯,並砍來鬆柴薰焙。這些“變質”的青葉做成茶後,烏黑的茶色看起來不甚美觀,甚至還有些醜陋,與鮮翠的'綠茶不可同日而語,但它卻散發着一股濃郁的松香,而且嚐起來隱約間有類似於桂圓湯的味道。這便是世界上的第一泡紅茶——正山小種。山民們顧不上多想,懷着忐忑不安的心,將茶拿到茶行去賣。他們原以為茶商在試過這種怪茶之後會拒絕收購,可萬萬沒有想到,茶商竟奇蹟般地照單全收。殊不知,在人們驚喜與訝異的背後,屬於它的輝煌時代正在無聲無息地醖釀着。

果不其然,在17世紀頭十年的某一天,風鼓滿帆的荷蘭商船第一次帶着它從中國漂洋過海,在歐洲大陸上了岸,歐羅巴人都稱它為“武夷茶(Bohea)”。後來,它被裝入葡萄牙公主凱瑟琳的粧奩中走進了白金漢宮,以它與生俱來的非凡魅力征服了正在用鐵蹄征服世界的英國人。當英國人正迷戀於擴張殖民地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這種來自東方的琥珀色液體,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布衣草民,幾乎每天都在期待着大本鐘在下午4點準時敲響,然後停下手中所有的工作,沏好一壺茶,拈起一枚點心,揉入一縷陽光,消遣午後時光。此外,“武夷茶”還通過萬里茶路運往俄羅斯的莫斯科、彼得堡,讓俄國人也鍾情於它的芳澤。很快,喝武夷茶就成為歐洲大陸的一種流行風尚。

在中國,源於正山小種的紅茶製作技術日臻成熟後,就像一根接力棒一樣,在福建的閩北、閩東以及江西、安徽、湖北、雲南、浙江等茶區進行了“接力”,並融入了當地的風味特色與文化韻味,而它們在歐洲人心目中卻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Black Tea”。同時,由於英國人對紅茶的嗜好越來越強烈,導致了大量白銀流向中國。

19世紀中葉,武夷山茶籽被英國一個所謂的植物學家偷偷帶到印度播種,並從中國引進了製茶工人,印度從此出現並活躍在世界茶葉的舞台上。隨後,斯里蘭卡、印尼、肯尼亞等新興紅茶產茶國也相繼走上了這個大舞台,中國紅茶漸漸式微。

近一個世紀的動盪、戰亂,紅茶也未倖免。傳統幾大紅茶茶區生靈塗炭,茶園荒蕪,產業凋敝。山河破碎,茶業衰敗,讓一批滿懷報國之志的茶學家,不辭辛勞地在西南大後方建基地,做科研,將中國紅茶的魂脈延續,創制了滇紅、黔紅等新紅茶。新中國成立後,這些茶學家依然兢兢業業,為紅茶產業的復甦與發展而奔忙,並在四川、浙江、江蘇、廣東、廣西、海南等地開發了不少紅茶新品,外銷到蘇聯、東歐等國。即便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紅茶曾有過曲折的發展經歷,但它還是憑藉着頑強的生命力跨入新時代,並受到越來越多國人的喜愛,引發了新一場的“紅茶熱”,至今方興未艾,甚至一些綠茶產區也紛紛“紅變”,掀起了一場“紅改綠”的運動。不僅如此,興起於19世紀的“紅茶風”,吹拂了100多年,還仍未停歇。英國“下午茶”、俄國的“茶炊”已成為世界茶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中國、印度、斯里蘭卡、印尼、肯尼亞等國的紅茶也還在源源不斷地向全世界輸出,以紅茶為代表的茶,與可可、咖啡三足鼎立,並稱為“世界三大飲料”。

這就是一枚小香葉與一個大世界之間的故事。

就這樣,400多年的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當手中的紅茶即將飲盡時,心又迴歸了現實,而杯底依然香如故。"

標籤:紅茶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