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職業 > 物流師

SCM系統信息化集成的三大關鍵

物流師2.69W

導語:全程供應鏈ERP是企業在互聯網環境下電子商務、協同門户等技術的深度應用的基礎上,在考慮了資源約束、優化和決策技術的情況下,有效利用和整合內外部資源。

SCM系統信息化集成的三大關鍵

從集團內部資源規劃延伸至供應鏈上企業資源的預測、計劃、管控,以滿足供應鏈上節點企業間的協同運作和柔性變更,對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進行整合和優化管理的集團化、多層級式的應用系統

供應鏈有時也被稱作供需鏈,它跨越了採購、製造、倉儲、分銷等諸多環節,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和用户銜接在一起。供應鏈管理(SCM)就是要通過優化供應鏈關係和流程,整合相關業務,提高企業競爭力。SCM系統則是用於對整個供應鏈進行掌控的計算機應用系統。對於典型的製造企業,整個供應鏈可以分成兩段:前端的銷售供應鏈(或稱分銷供應鏈)和後端的採購供應鏈(或稱制造供應鏈)。分銷供應鏈涉及營銷總部、辦事處、經銷商、服務網點及最終客户等多個個環節,對應着電子商務的B2C(企業對客户)和B2R(企業對分銷商)模式;採購供應鏈涉及供應商、採購、質檢、倉儲、製造等環節,對應着電子商務的B2B(企業對供應商)模式。具體到製造企業供應鏈信息集成,有以下三個必須要深刻認識的關鍵問題:

  如何看待ERI信息系統對管理決策的支持力度?

目前,大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還遠遠談不上決策支持,最多隻能起到部分輔助決策的作用。在供應鏈管理中,管理者經常會遭遇數據和信息氾濫的情況,如果只經過簡單的收集整理,是無法從中獲得有用的信息的。理想的供應鏈信息系統應該能夠協助企業進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將有用的、準確的、及時的信息,以可利用的形式呈現給不同層面的決策者。

信息技術的應用,只是改變了信息交流的手段,信息交流的內容並沒有改變。信息系統的優勢在於其自動化操作和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令信息流通速度加快,同時減少失誤。但信息系統只是支持業務過程的工具,信息系統的架構是由企業的商業模式決定的。管理上沒有解決的問題,不能全部推給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因此,製造企業進行供應鏈信息系統設計時不能停留在對現實操作流程的複製與遷就階段,否則就不會給企業管理帶來本質的變化。只有能真正從信息技術的角度出發去組織和變革傳統管理流程,以精確的數據構建起企業數據倉庫,才能開展數據挖掘和知識挖掘,信息系統才能真正談的上對決策的支持。

  如何確實保障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準確一致?

在供應鏈管理體系中,有五種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的基本流:物流、資金流、價值流、信息流和工作流。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支持下,信息流、資金流的`轉變可以在瞬息之間完成,而物流變動,也就是物料的運輸、儲存、裝卸、保管、配送等活動是不可能這麼迅速的。另外,採用信息技術雖然可以有效緩解供應鏈的動態特性,卻無法完全消除它。因為信息技術雖然減少了供應鏈中的信息延遲,可產品生產以及貨物運輸中的物流延遲總是客觀存在的。還有,信息波動的放大效應也是無法避免的,它是供應鏈本身固有的特性。這就説明,在實際運作中,物流和資金流、信息流的不一致是必然存在的。

比如,在很多企業中,採購過程中的付款與收貨是脱節的,資金流並不十分暢通;在銷售發貨中,因為遷就市場與客户,也存在着客户付款提貨與銷售發貨開發票脱節的現象;還有一些環節的數據錄入存在滯後,數據處理只是事後的一個記錄而非業務實時動態的反映等等。這就使得信息系統即使能夠對庫存、資金等相關數據進行彙總,但也並不一定能真實反映企業運營狀態。因此,製造企業的供應鏈信息化建設,必須強調供應鏈的可視化和信息流的透明度,儘管這可能會引起一些環節因為操作慣性而產生牴觸。對於一些迫於市場因素,短時間之內不能根本改變的環節,可以用信息技術變通處理,可以在信息系統中“虛擬”業務,比如把在途物料、外包業務也納入庫存管理,使決策層獲得的信息是真實的,並能反映出差異部分。也可以通過制度建設,強化業務數據處理實時性,比如產品一旦發貨,就產生對客户的應收,接下來的就是追款,環環相扣,儘量做到物流與資金流同步。

  如何充分認識供應鏈集成的難度?

供應鏈的集成非常複雜,挑戰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是系統整合:供應鏈涉及的每個部分都由很多的特定業務組成,而很多業務都有自己適用的軟件。SCM系統是由大量的跨系統信息、數據、指令和運算組成的,這些系統包括電子商務網站、採購系統、生產系統、物流系統等,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着相互衝突。要把不同的軟件部分整合在一起,是非常麻煩的。其次是需求多變:供應鏈是一個動態系統,它總是在不斷的變化,而SCM 系統往往無法響應企業改變管理策略、商業流程的要求。因為大部分軟件都是對現有管理流程的固化。

在當今企業信息量劇增的情況下,只有依託以網絡和數據庫為核心的信息系統,才能保證信息的完整性、精確性和及時性。採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改善供應鏈的動態特性,便於企業對相應波動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信息系統使信息的傳遞由原來的線形結構變為網狀結構,整個供應鏈各個環節可以實現信息實時共享,這就消除了信息延遲,縮短了供應鏈長度。

由此我們知道,在供應鏈計劃管理流程再造過程中,信息技術的任務是面向整個供應鏈體系建立相關支持平台,為業務銜接和數據交換提供支撐,使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在供應鏈上。有序流動。供應鏈關聯着物料的變化和流動,以及相關信息與資金的流轉。企業的運營是靠業務流來驅動的,但是要依靠信息流才能實現對工作流、物流和資金流的組織、控制和協調。只有做到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同步,才能做到過程控制,否則業務管理只能是事後諸葛亮。

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建設集成化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將企業內外的供應鏈有機地集成起來。 因此,我們在建設供應鏈信息系統的時候,不能侷限在企業內部某些具體的業務環節,必須從首先從企業運營的整體視角出發設計一個整體解決架構,從而來保障整個供應鏈條順暢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