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從業資格證 > 導遊證

野三坡白草畔景區導遊詞

導遊證2.52W

引導語: 白草畔景區是野三坡的至高點,主峯海拔1983米,與北京的百花山遙相呼應,屬姊妹峯,是京西四大高峯之一。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野三坡白草畔景區導遊詞,歡迎閲讀!

野三坡白草畔景區導遊詞

尊敬的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白草畔自然生態風景區健身遊覽,首先請允許我自我介紹一下,我是白草畔景區的導遊員×××,非常有幸能與大家結識。如果在遊覽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可以提出來,我會盡全力為大家解答,希望通過我的服務能為大家帶來一份輕鬆愉悦的心情。

今天我們遊覽的白草畔景區是野三坡的至高點,它的主峯海拔1983米,與北京的百花山遙相呼應,屬姊妹峯,是京西四大高峯之一,東、南與北京市相鄰,總面積約20萬畝。因為有較好的森林植被,所以素有太行山脈中的“綠色明珠”之美譽。這裏山勢剛勁挺拔、花木豐茂、山泉甘冽、氣候清爽、空氣清新,春夏秋冬異彩紛呈,春季漫山遍野的紫丁香、野玫瑰、杜鵑花、照山白等各色山花競相怒放、奼紫嫣紅、芳香四溢、百鳥爭鳴給大自然帶來了勃勃生機;夏天漫山碧綠、山花飄香、鳥鳴蝶舞、溪水潺潺、清幽涼爽使人陶醉迷離;冬季羣山積雪、玉樹瓊枝、銀裝素裹、分外妖嬈使人精神振奮。真可謂是“一年四季、季季有景、季季可賞”。白草畔景區屬地表形勝類型景觀,集名山風光,峯林景觀、森林風光、珍稀植物羣、野生動物棲居地、避暑勝地、古人類遺址、雲海日出等十大景觀於一體,是迴歸自然、享受綠色生態,參與森林觀光,探險健身,科考修學,休閒度假等旅遊的極好天地。

白草畔景區共有三條遊覽路線:有風動石小環線,白草畔主峯大環線和石城嶺大環線。現在主要開放的是風動石小環線,兩條大環線正在建設中,小環線全長4600米,遊覽內容以中山、中部楊、樺、櫟林帶的觀賞和冰川杜鵑、風動石、螞蟻嶺等十幾個景點的遊覽為主。

白草畔景區以自然生態為主,其森林覆蓋面積在山的陽坡上達61%,陰坡達90%,因其海拔變化較大,又有規律的垂直分佈着4種植被類型。最低一層為落葉闊葉林羣叢帶,分佈高度在陽坡海拔800——1100米處,陰坡可達1250米,以落葉松為主;第二層為中山中部楊、樺、櫟林帶,分佈於海拔1100——1500米的陰坡和1250——1800米的陽坡,主要喬木有山楊、白樺和櫟樹;第三層為中山上部濕生樺林帶,分佈於海拔1500——1950米的陰坡及1650——1800米的半陰坡和陽坡,主要喬木以闊葉紅樺為主;最高一層為亞高山灌叢——王花草甸帶,分佈於海拔1800——1950米的山頂部,以黃花柳灌叢和苔草為主。

右側路邊的石砌建築就是高山羊圈。以前當地有一習俗:村民白天放羊于山坡上,晚上就把羊羣圈在這裏。羊圈用山石壘砌,圈裏底部用平石鋪就,整個羊圈處在一較平坦的緩坡上,而且在羊圈的下側圈牆上有幾個長方形洞口。這主要是用來排水的,即使在雨季也能保持羊圈的清潔乾爽,在羊圈的上側那個穹頂形石屋,是放羊人看守羊羣用的,從羊圈的整體設計上和建築藝術上反映了當地人的聰明才智。但自2001年我縣制定了“旅遊富縣、旅遊強縣”的戰略,實施旅遊二次創業後,為保護生態環境採取了全面禁牧措施,所以現在這些高山羊圈只能當做紀念來保存。

現在咱們大家看到的這條山谷為“凌雲谷”,它通向白草畔主峯,山谷內植被茂密,花草遍佈,百鳥爭鳴;在雨季時,雨水形成泉溪,自上而下涓涓流淌,時緩時急,其形、其聲變化莫測,且谷內怪石、奇石頗多,是一處遊密林、觀奇石、賞鮮花、聽山泉的絕佳勝境。

這個山嶺雖不太高大,但半山坡卻多亂石堆積,這就是蛇的聚集棲息之處,故名“蛇嶺”。在這裏棲息的蛇有十數種之多,如:有毒的眼鏡蛇、蝮蛇;無毒的菜蛇等。經過自古以來連綿不斷的繁衍生息,這裏聚居的蛇的數量之大無法估計。每逢盛夏時節,暴雨過後天氣驟晴,陽光照耀在這山麓之上時,大小不等,顏色不一,長短不齊,成千上萬的各色蛇等均爬出洞穴淋浴陽光,追逐嬉戲,看之時令人毛骨悚然,望而退避,但其場面之壯觀又令人驚歎。但朋友們不用害怕,如果在遊覽過程中遇到蛇,千萬不要追打,因為蛇的反擊性很強,不惹它,它絕不會攻擊人類,讓它先走或把它哄到一邊即可安全進行遊覽。

對面是由雨水及泉水長期沖刷侵蝕山體形成的一巨大山谷,在嚴冬時此谷為一巨大冰瀑,是由於山谷上部泉水下流,經長時間層層凍結而成的,其落差可達200餘米,適時晶瑩剔透,氣勢磅礴,極其壯觀迷人,隨季節變化氣温上升,到每年的4月份消溶,如遇氣候嚴寒其殘冰可持續到4月底,如果遊客朋友們有幸,則可看到它的雄姿。

這條山谷直通白草畔主峯,由弱透水性的火山巖作基底,又有茂密的植被作涵養水源,山泉溪水順林下徑流形成了眾多的瀑布水潭,且谷內怪石橫生,山花爛漫,奇景迭出,高大的樹木、低矮的花草與懸瀉的瀑布,清澈的水潭達到了完美和諧的統一,恰似一幅無可挑剔的錦繡畫卷,故此谷取名“錦繡谷”。

右側這條山谷名為“凌霄谷”是大環線與小環線的叉路口,此谷頂部為白石埡口,向東北達白草畔主峯,轉西南遊石城嶺奇景,且谷中植被茂密,泉瀑眾多。

此處6月份之前有一巨大冰川,是由三條形成雞爪的山泉匯聚並經三冬之嚴寒逐漸凍結而成。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此冰川綿延800餘米,最寬處達40餘米,厚可達4——5米,至每年5月底漸漸溶化,每逢春季氣候變暖,杜鵑花迎春縮放,丁香吐蕊,楊柳飛絮,但根部依然被潔白如雪的冰川所覆蓋,這種白色冰川與綠柳鮮花同春共夏的奇特景觀令人歎為觀止,對於這一自然奇觀的成因至今仍是一個難解之謎。我們當地是這樣解釋的:春季氣候變暖,氣温上升,地氣已通,各方面的條件已達到鮮花開放的要求,此時冰川已經上下同溶,只不過冰川凍結堅實,陽光照射時間又短,並非一日可以完全溶化,這就形成了這一冰、花同存的罕見景觀。

俗話説:“三月看杜鵑,四月聞丁香”這兒的杜鵑當地人又叫映山紅,到農曆的三月底,也就是陽曆“五一”才在冰雪中遲遲綻放,而且這兒的村鵑花和南方的有所不同,它的顏色不是火一樣熱烈,而是紅中帶粉,透着滿臉的嬌羞與温柔,而且是先開花後長葉,酷似傲霜鬥雪的臘梅。

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沒有,現在的土質與剛進入景區時的土質有什麼區別?本景區土壤成土母質主要成份是中生代中性噴發巖,隨海拔高度變化而形成山地褐土、森林棕壤和高山草甸土等三種類型:山地褐土多發育於海拔1200米以下的中山、低山和山麓階地,是由碳酸鈣的淋溶積累和土壤粘化過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森林棕壤發育在海拔1200——1800米,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富團粒結構;高山草甸土分佈於1800米以上,腐殖質土層肥厚。

在上述土壤條件下發育了典型的暖温帶森林植被生態羣落,包括大面積的原始次生林和人工林,次生林樹種以白樺、遼東櫟為主。人工林以落葉松、油松為主,植被繁茂,種類甚多。據專家考察結果顯示:本景區有種子植物92科713種,蕨類植物15科60餘種,其中藥用植物200餘種,除前面所提到的4種植被類型外,還有15個植物羣系,其中有珍稀植物數十種,如:百花山花楸、東陵八仙花、金露梅等,此外,在溝壑中還生長有多種藻類植物,在溪邊、陰坡、潮濕地面有許多苔蘚植物,特別是在巖石表面及樹皮上還有大量地衣,這説明這裏的空氣新鮮沒有受到過污染,每年7、8、9三個月的雨季,在樹林裏還有大量的`野生食用菌,形態各異、顏色不同,堪稱“天然植物標本庫”。

繁茂的植被為野生動物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棲息環境。據專家考察,本景區共有脊椎動物184種,其中魚類13種,兩棲類2種,爬行類15種,鳥類125種,哺乳類動物29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15種,如:褐馬雞、黑鸛、金雕、斑羚、勺雞等。列為一般保護動物的有數十種,如:孢子、青羊、狗獾、黃鼬、狼、蝮蛇、環頸雉、伯勞、啄木鳥等。此外還有許多無脊椎動物,如:昆蟲、土壤動物等,所以這裏有“野生動物王國”之稱。

隨着大家的不懈努力,我們已經攀升至海拔1200米的位置,森林樹種也已隨海拔的變化而改變。現在我們下穿行於白樺林中,這是進入中山中部楊、樺、櫟林帶的標誌,有機質含量較高的森林棕壤藴育了這一典型的暖温帶森林植被,這些樺樹都是自然生長的所以疏密不一,最高的白樺有40餘米,直徑在1米以上。據説古時候當地人上山砍柴,打獵時,用樺樹皮圍成的圓桶來盛食物和飲水,是既保温又不漏。現在我們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已明令禁止亂砍濫伐樹木,嚴禁捕殺野生動物,當地村民以砍柴、打獵為主的謀生意識也轉變成領先旅遊來致富發展意識。他們能為您的吃、住、行提供規範優質的服務,讓您體驗到上帝般的享受。在此特別提醒大家的是白樺樹皮油性很大,極易被點燃,容易發生火災,朋友們一定要注意防火。

大家順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那邊山嶺之上,夾在兩座小山峯之間的那塊怪石,是不是像一駝背老翁坐在那休息。關於它當地有一個古老的傳説:相傳古時候,白草畔山上到處是寶,供養着這一方百姓,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為防止有賊人上山盜寶,玉帝便派一天兵來此山巡查駐守,此天兵盡職盡責,終日巡山不已,但也有體乏之時,便會找一避風清靜之處休息。這塊怪石便是駐守此山的天兵之化身,當地人稱“守山翁”。

對面山谷的巨大冰川是由溝谷上部泉水下流,經過冬之嚴寒凍結而成的堅冰。因此處冰體深嵌谷中,又處於大山之陰,常年少見陽光,至每年6——7月份仍留有未溶化的殘冰,因其冰體存留期較長,當地人稱“萬年冰”,與滿谷鬱鬱葱葱的綠色植被和遍野的各色山花相映成趣,構成了一處奇妙的自然景觀。

眼前這些樹就是當地有名的野核桃,又名山核桃,核桃楸,屬胡桃科,是國家保護樹種之一。野核桃是天然野生樹種,我們在市場上買的核桃是經過人工嫁接、培育不斷優化的品種,它的祖先也是山核桃,此樹木質花紋很漂亮,材質較好,可作高檔傢俱,其果仁可以食用,是一味滋補中藥,果實呈紡綞形,比家核桃小,皮厚而堅硬。但含油率比家核桃高,而且更濃香可口,山核桃的嫩葉和果皮是有毒的,但是現在有人用其汁煎雞蛋治療胃癌,食道癌據説很有效,每年處暑時節成熟,比家核桃早熟半個月,請朋友們特別注意的是,這裏自然生長的野果很多,可食的不少,如核桃楸、懸鈎子、桑葚、毛榛、酸棗、山杏、蒙古櫟等,但有毒的也很多,所以大家不要隨意食用,以防誤食中毒。

現在我們已處於海拔1400米處,眼前這塊巨石呈東北—西南向,長5米,高約4.05米。其開關恰似一仰放的饅頭,當地人稱“饅頭石”。此石結構成份為中生代火山巖基礎上發育而成的安山巖,其龐大的身軀僅以極小的兩個支點屹立於懸崖之頂,並處於一斜坡上,且有三分之一探出崖外,其着地面積不足其體表面積的二面分之一,給人一種只需用一根手指稍加用力便可把它推下去的感覺,當山風吹來,林濤陣陣,樹木搖曳不止,此石也好似隨風而動,故取名“風動石”,對其體量之大,置位之險,成因之奇,人們眾説紛紜,從而留下了一個千古之謎,堪稱“天下第一石”,究其成因有幾種説法:一説,此石為天外來客即隕石,自天上墜落於此,山體經長期風化,該石卻變化甚微而成現在的狀態;二是説,該石在形成下方斷崖之前,就已滾放於此,隨後經地質變化形成石下斷崖,造成了這種隔置於崖邊險境的情形;三説該石有一個古老的歷史傳説:在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對劉秀恨之入骨,必殺之而後快,隨苦苦追殺之。當地人稱此段歷史為劉秀走國。當劉秀被追至白草畔時,飢餓不堪,隨向當地百姓討得兩個饅頭,但又擔心王莽追兵趕上,就拿着饅頭拖着疲憊不堪的身子爬到此處,心想此處山高林密必是安全之地,遂吃起饅頭來,誰知剛吃完一個,王莽追兵喊殺聲已近,劉秀驚慌失措,扔下另一個饅頭拔腿逃命,扔在此處的這個饅頭後變成一塊巨石,所以當地人稱“饅頭石”。

我們現在穿越的是中山中部楊、樺、櫟林帶的山楊林,説明我們現在的位置海拔在1300米左右,此林原為大面積的天然林,但在20世紀80年代中、早期被砍伐,形成現在的次生林,已初具林相,同時為了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國務院發佈了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條例中明文規定:風景名勝區內的林木均屬特殊用途林,不準砍伐,必要的疏伐、更新,以及確需砍伐的林木必須經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同意,經地方主管部門批准後始能進行。旅遊開發後,當地村民靠山吃山,毀林種糧的意識得到了根本轉變。保護森林資源,退耕還林,綠化植樹等意識迅速增強,相信我們白草畔景區的森林覆蓋率會大幅提高,生態會更好,環境會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