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老年社會工作基本理論知識

在老年社會工作發展的歷史中,曾經產生或引用了許多有關的理論,包括社會撤離理論、活動理論、連續性理論、符號互動理論、交換理論,等等。那麼,下面是由yjbys小編為大家分享老年社會工作基本理論知識,歡迎大家閲讀瀏覽。

老年社會工作基本理論知識

  一、活動理論

活動理論針對社會撤離理論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動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喪失而願意自動地脱離社會的觀點,認為:

活動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動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滿意和更能夠適應社會;

老年人應該儘可能長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來取代因喪偶或退休而失去角色,從而把自身與社會的距離縮小到最低限度。

活動理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意義在於,無論從醫學和生物學的角度,還是從日常生活觀察表明,“用進廢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個規律,因此,社會工作者不僅要在態度和價值取向上鼓勵老年人積極參與他們力所能及的一切社會活動,而且更需要為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條件。

不過,對於活動理論也有人提出一些質疑:

第一,怎樣界定活動?退休以後在家並不參加社區工作而只是在家種花養鳥或者習字繪畫,這是不是活動?

第二,晚年生活的滿意與否除了活動因素外,是否還和經濟收入、生活方式、家庭關糸、機體健康等多個因素有關?

第三,一味強調活動是否忽視了老年人個性因素的存在?正因為如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重視個性因素在衰老過程中的起重要作用的連續性理論。

  二、社會損害理論和社會重建理論

社會損害理論着重討論的是,有時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緒反應會被他人視為病兆而作出過分的'反應,從而對老人的自我認知帶來損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損的老人,詢問子女自己是否應該搬過去與其同住。這種詢問就很可能被子女視為老人無能力再作處任何決定的表現,從此凡事處處為老人作決定。這種關心久而久之就會對老人產生一種消極暗示,讓老人覺得自己的確缺乏能力而把一切決定權都交給子女。也就是説,接受消極標誌的老人隨後會進入消極和依賴的地位,喪失原先的獨立自主能力。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對老年人的過分關心導致老年人認為自己無用的錯誤認知,從而對老年人的身心帶來損害。這一理論對老年社會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它至少告訴我們,有些所謂的老人問題大多是被標定的結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極暗示所產生的連鎖反應,因此,在幫助老年人的過程中,不僅要切實地幫助老人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也需要協助老人增強信心和提升能力。

社會重建理論就是意在改變老年人生存的客觀環境以幫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會重建理論的基本模式是:

第一階段:讓老人瞭解到社會上現存的對老年人之偏見及錯誤觀念。

第二階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觀環境,通過提倡政府資助的服務來解決老年人的住房、醫療、貧困等問題。

第三階段:鼓勵老人的自我計劃、自我決定,增強老人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社會化理論

許多傳統的理論認為,人進入了老年期應該以享受為生活目標而不再需要社會化了,傳統社會的老年人具有天然的教化權位,他只對別人施行教化,而自己則決不會重新面對社會化的問題。然而,現代社會發展證明,老年人仍然需要繼續社會化,主要的理由之一在於角色的轉換,這種轉換及影響表現為:

勞動角色轉換為供養角色,這容易使老年人產生經濟危機感;

決策角色轉換為平民角色(在家庭中,由“家長”角色轉換為被動接受照顧的角色),它容易使老年人產生“被拋棄感”和寂寞感;

工具角色轉換為情感角色。工具角色是指人們肩負着一定的社會公職,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各領域佔據着主體地位,他們所扮演的角色是為了某種特殊的目的,如職業上的角色。情感角色是為滿足身心情感的角色,比如在家庭中父母、子女間的角色。這樣角色的轉換使老年人常常碰到性別角色模糊問題以及伴隨而產生的老年夫妻之間的衝突;

父母角色轉換為祖父母角色。除了角色轉換外,老年人還將遭遇多重“突然失去”的威脅,如子女情感支持的突然失去(子女成家分居,老年人進入“空巢”家庭)、健全身體的突然失去(疾病並可能面臨肢殘或死亡)、配偶的突然失去(喪偶並帶來心理健康上的問題)。所有這一切對老年人而言都使將要面臨的新的問題,都需要通過繼續社會化、加強學習、提高修養和不斷自我調整來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