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分析

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分析內容由本站小編收集整理,歡迎學習!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分析

  1、國際貿易理論的演變---4種理論(掌握誰提出的,什麼觀點)

理論

提出者

觀點

絕對優勢理論

亞當·斯密

各國在生產技術上的絕對差異導致在勞動生產率和生產成本的絕對差異,這是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的基礎。各國應該集中生產並出口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而進口不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其結果是可以節約社會資源,提高產出水平。

比較優勢理論

大衞·李嘉圖

該理論認為,決定國際貿易的因素是兩個國家產品的相對生產成本,而不是生產這些產品的絕對生產成本。只要兩國之間存在生產成本上的差異,即使其中一方處於完全的劣勢地位,國際貿易仍會發生,而且貿易會使雙方獲得收益。  
   比較優勢理論的基本原理,即如果每個國家都出口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則兩國都可以從國際貿易中受益。

赫克歇爾俄林理論 (要素稟賦理論)

赫克歇爾和俄林

要素稟賦,在這裏是指一國所擁有的兩種生產要素的相對比例。這一理論認為,各國的資源條件不同,也就是生產要素的供給情況的不同,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基礎。
   根據赫克歇爾和俄林的理論,各國應該集中生產並出口那些能夠充分利用本國充裕要素的產品,進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國稀缺要素的產品。國際貿易的基礎是生產資源配置或要素儲備比例上的差別。

規模經濟貿易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

規模經濟的貿易學説來解釋相似資源儲備國家之間和同類工業品之間的雙向貿易現象。
   該理論認為:大規模的生產可以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是現代國際貿易的基礎。
    克魯格曼認為,工業產品是類似的,但不是同質的,大多數工業產品的市場是不完全競爭的',生產企業的規模需要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實現規模效益。各國利用規模經濟來生產有限類別的產品,如果每個國家只生產幾類產品,那麼每種產品的生產規模就會比生產所有產品時的規模更大,才能實現國際分工的規模效益,在只生產有限種類產品的同時,通過國際貿易實現產品的流動,保證各國不犧牲消費的多樣性。

  2、影響出口貿易因素

①自然資源的豐裕程度;

②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的高低。一國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越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也越高,出口商品的數量越高,增加出口額;

③匯率水平(貶值出口增加,升值進口增加);

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即對外貶值,則外幣兑換本幣的數量就會增加,這意味着外幣購買力的提高和本國商品、勞務價格的相對低廉。可能使出口商在不減少收益的情況下,降低出口商品價格,增加出口,同時也有利於增加本國旅遊收入及其他勞務收入。

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即對外升值,則外幣兑換本幣的數量就會減少,這意味着外幣購買力的下降和本國商品、勞務價格的相對較貴。可能使出口商在不減少收益的情況下,提高出口商品價格,減少出口,同時也不利於增加本國旅遊收入及其他勞務收入。

④國際市場需求水平和需求結構。在世界經濟出現不景氣的情況下,由於國際市場需求不旺,各國的出口貿易都可能因此而減少。

  3、影響進口貿易因素

①一國的經濟總量和總產出水平。一般情況下,一國的經濟總產出水平越高,經濟總量,例如GDP的規模越大,對自然資源和投資品的需求就越大,其進口貿易額就越大。另外總產出水平較高的國家,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與此聯繫的消費水平也較高,消費需求或消費偏好的差異較大,會促進該國進口貿易的擴大。

②匯率水平。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上升,即貨幣升值,則用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價格就會下跌,本國居民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會增加,就要擴大進口。如果一國貨幣匯率下降,即貨幣貶值,則用本幣表示的進口商品價格就會上升,本國居民對進口商品的需求會下降,就要縮減進口。

③國際市場商品的供給情況和價格水平的高低。在國際市場上,如果商品緊缺,導致價格大幅度上升,會使得進口貿易受到影響一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水平,不僅取決於本國的總體經濟狀況和經濟實力、產品競爭力及世界市場的供求關係,而且與各國政府對進出口貿易的限制或貿易政策有關。

  4、政府對進出口貿易的干預

政府對進出口貿易進行干預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國內產業免受國外競爭者的損害,維持本國的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政府對國際貿易的干預包括進口貿易的干預和出口貿易的干預。

①政府對進口貿易的干預

關税限制:徵收高額進口關税來限制外國商品進口的一種外貿政策。

非關税限制---進口配額制、自願出口限制、歧視性公共採購、技術標準和衞生檢疫標準等。

自願出口限制,是指商品出口國在進口國的要求或壓力下,自願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時期內的出口數量或出口金額。

歧視性公共採購,是指一國政府根據本國有關法律制度,給予國內的供應商有限獲得政府公共採購訂單的措施,這種政策是對外國供應商的一種歧視。

②政府對出口貿易的干預

政府幹預出口貿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補貼,包括直接補貼和間接補貼。間接補貼包括出口退税、出口信貸等。

  5、傾銷的含義:

出口商以低於正常價值的價格向進口國銷售產品,並因此給進口國產業造成損害的行為。 【注】WTO規定,確定產品正常價值可依據的標準有:

①原產國標準:按照相同或類似產品在正常交易過程中出口國國內銷售的可比價格確定。

②第三國標準:按照相同或類似產品在正常交易過程中出口國向第三國出口的最高可比價格確定。

③按照同類產品在原產國的生產成本加合理銷售費、管理費、一般費用和利潤確定。

  6、傾銷的類型:

類 型

含 義

掠奪性傾銷

出口企業為在國外市場上達到排除競爭對手、獲取超額壟斷利潤的目的,在短期內以不合理的低價向該市場銷售產品,一旦競爭對手被排除,再重新提高產品銷售價格的行為

持續性傾銷

出口企業為長期佔領市場,實現利潤最大化目標而無限期的持續以低價向國外市場出口產品的行為。

隱蔽性傾銷

出口企業按國際市場的正常價格出售產品給進口商,但進口商則以傾銷性的低價在進口國市場上拋售,其虧損部分由出口企業予以補償。

偶然性傾銷

出口國國內存在大量剩餘產品,為處理這些產品而以傾銷方式向國外市場拋售。

  7、傾銷的影響

具體影響

對進口國

1、傾銷擠佔了進口國相同產品生產商的市場份額,會阻礙進口國相關產業的發展;
   2、傾銷會向進口國市場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傳遞錯誤的價格信號,扭曲進口國市場秩序。
   3、發達國家新興產業產品傾銷將抑制發展中國家新興產業的建立和發展。

對出口國

1、傾銷容易引發出口國國內相似產品生產廠商的過度價格競爭,擾亂出口國市場秩序
   2、傾銷企業為彌補在出口傾銷中帶來的損失,通常會利用出口國市場需求彈性小的狀況來維持較高的壟斷價格,損害了出口國消費者的利益。

對第三國

在進口國市場上存在第三國同類產品競爭的情況下,傾銷也會導致進口國對第三國產品的需求下降,使第三國在進口國的市場份額減少。

  8、反傾銷:

貿易救濟措施,是指進口國針對價格傾銷這種不公平的貿易行為而採取徵收反傾銷税等措施來抵消不利影響的行為。

反傾銷税的税額不得超過所裁定的傾銷幅度。

反傾銷税的納税人是傾銷產品的進口商,出口商不得直接或間接替進口商承擔反傾銷税。

世界貿易組織規定,對出口國某一產品徵收反傾銷税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①該產品存在着以低於正常價值水平進入另一國市場的事實。

②傾銷對某一成員國的相關產業造成重大損失。

③損害與低價傾銷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9、國際資本流動含義:

指資本在國家之間或地區之間的轉移。資本流動的內在動力:資本流動給流出國與流入國都能帶來收益。可以按不同標準分類:

①從時期的長短來分,可以分為長期資本流動和短期資本流動兩種類型。

長期資本流動,是指期限一年以上的資本流動,包括國際直接投資、間接投資和中長期貸款;

短期資本流動,是指期限不超過一年的金融資產在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轉移,包括國際證券投資和國際貸款等

②從資本流動方式來分,可以分為外國直接投資、國際證券投資和國際貸款等。

外國直接投資的具體方式包括:在東道國開辦獨資企業;收購或合併國外企業;與東道國企業合資開辦企業;對國外企業進行一定比例以上股權投資;利潤再投資等。

  10、國際資本流動的動因

①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間的收益率的差異促使資本跨國流動,從收益率較低的地方向收益率較高的地方流動。

②由於匯率變動產生的國際資本流動以及國際收支造成的國際資本流動。

1)人們總是拋售匯率走軟的貨幣而增購匯率趨勢走強的貨幣,以避免匯率風險。

2)國際收支的大量順差和逆差造成資本流動,以清償不同國家間的債權、債務。

③由於各種風險因素造成的資本國際流動,如匯率風險、市場風險。

④其他因素造成國際資本流動,如投機、規避貿易保護、國際分工。

  11、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

資本流動對流入國和流出國的經濟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並且這種影響通常是雙重的。

☆對資本輸入國來説:

資本流入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

①資本流入可以緩解本國資本的不足,促進本國經濟增長和就業,同時也有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

②資本流入意味着本國外匯收入的增加,從而有利於平衡國際收支。

③資本流入還能夠促進本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資本流入也可能帶來如下消極影響:

①短期的資本流入容易造成本國貨幣金融秩序的混亂,並有可能引發金融危機。

②資本流入過多會加重外債負擔,並有可能陷入債務危機。

③對長期投資如果利用不當,還可能成為資本輸出國的附庸。

☆對資本輸出國來説

資本流出的積極作用是:

①資本的流出,可以為相對過剩的資本找到更為有利的投資場所,獲得高額利潤。

②資本流出會帶動本國出口貿易的發展,擴大本國商品在外國的市場份額和佔領世界市場。

資本流出的消極作用主要表現為:

長期過度的資本流出會導致資本輸出國經濟增長的停滯,並減少本國的就業機會。

干預的手段主要有:①實行外匯管制;②頒佈專門的政策法規與條例;③對償債能力進行控制;④制定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利用政策手段對資本的國際流動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