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大學生“考證忙”的背後

時下,在校園裏稍微留心一下你就會發現,一些貼有各種考證培訓班廣告的告示欄前,有很多大學生駐足觀看。對於大四的學生來説,在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為了明年能順利地找到工作,很多人想利用這大學裏最後一個“休眠期”多撈幾本證,以積累競爭資本。

大學生“考證忙”的背後

一些教授在面對課堂內越來越少的學生時,不免心生尷尬。而越來越壯大的“考證大軍”也漸漸地將考證培訓班“培養”成了一個引人側目的產業。

  畢業生説考證:只因市場需要

近來,南京的各大高校校園內外,各種考證培訓班辦得如火如荼。不少大學生為了能夠在畢業就業時多幾個籌碼,不惜逃課到外面去上證書補習班。一份調查顯示,“大學生基礎課逃課率在15%以上,專業課逃課率在25%以上,哲學、政治經濟學等公共課的逃課率則高達40%以上。南京某高校的一位大四的學生對記者説,雖然現在大四的課程安排要比大二、大三鬆了許多,但是每次上課都會有20%的學生缺席。

今年大四的周同學是校園考證族中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因為他目前已擁有了英語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可他“仍不知足”,準備乘現在自由時間比較多,再考一個“註冊會計師”證書,加上畢業證,將來就業時可望四證在手。他説,他之所以樂此不疲地撈證,也是因為不得已,因為考這些證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説,還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去年畢業的一位師兄在人才市場碰壁了一年之後,又退守回校園,繼續複習考證。目前大學生不容樂觀的就業形勢和用人單位越來越苛刻的要求,使得他心驚膽戰,有的時候連自己的專業課都沒時間去上,但不得不“丟卒保車”。周同學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説:“憑一本畢業證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同一學校同一專業的畢業生擁有的是同一本畢業證書,用人單位光從畢業證書上很難分清孰優孰劣,這時‘證書’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憂患意識的提前,使得在校大學生們不得不為他們將來的美好前程而“加倍努力”,手中的證書多了,底氣也足了許多,而這些證書在將來的工作中能否用得上,是否能真實地反映出實際工作能力,已很少有人關心,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好的結果,寄希望能用這些證書敲開一些理想工作的大門,至於考證的過程,已不是最重要的了。

  “洋”證書挑戰本土證書: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據不完全統計,現有可選擇的各類資格證書達300種以上,並且每年出現50種以上新的證書,其中,大多數行業證書是由一些行業機構主管設定的。近年來,由於“市場需要”,許多培訓班都打出了這樣的廣告:“保證取得證書,如不過關,免費再學。”其中的玄機,已是公開的祕密。某高校畢業生小秦透露,他參加了一個部門舉辦的職業資格證書培訓,由於課時不夠,加上教師的水平有限,班上的大多數同學都沒有什麼收穫。為了應付考試,老師居然做通了監考的工作,使考試成了“過場”。另一位小鄧同學最近也參加了國內某“證”的考試,交了450元錢,只接受了兩天培訓,就輕鬆取得了證書。像這樣的行業證書一門的培訓費用大多在300至500元左右,考取一張證書的總費用一般不超過千元。

而打着“高、精、尖”旗號的洋證書甫一“入關”便備受邀寵,如美國的MBA、微軟系列工程師資格認證、加拿大的CGA、英國的AIA等一系列高級的職業資格證書,其過硬的品牌背景讓很多求職者趨之若鶩,也逐漸成為人才市場的“硬通貨”。“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洋證書價格也不菲,尤其是一些IT業的證書,一般至少在4000至5000元。如參加Cisco的計算機考試需要300美元,試驗考核需要1250美元。培訓課程費用視各人情況不等,如果自學程度高,可能只需要1420美元,如果需要大量課堂教學,費用可能上升到4100~6300美元左右。預計通過認證的總費用在6000~8000美元左右。Java認證要求應試者具備2年以上的工作經驗,獲得全部證書預計要6~12個月時間,總花費在4000~6000美元左右。所以,鍍“洋證書”的金是需要花大本錢的。雖然説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也總有人安慰自己説:等我拿到某某證書,這些錢很快就能再掙回來的,可是這畢竟還是一個以能力説話的時代,你拿到了證書也不一定保證能在相應的位子上工作,尤其是計算機這個行業,證書的淘汰和更新週期很快,認證的鉅額投入很有可能“血本無歸”。

越來越多的人不斷加入考證大軍,在“熱”了證書的同時,也養肥了各種考證培訓班。專家提醒眾學子,考什麼樣的洋證書,關鍵要看國內對該洋證書的認可度,以及洋證書的本土化程度。而目前市場上的“洋證書”魚龍混雜,眾學子應小心甄別。最近,有媒體報道了北京有百餘名學生花了3.6萬元卻讀了個假MBA,這足以讓求“證”若渴的學子們心生戒備。

“證書教育”與學歷教育:蠶食與反蠶食?

有人認為,大學生在校系統學習了三四年,最後畢業找工作時單憑一張畢業證書便常常落敗。而一些和專業緊密相連的“證書教育”,經過短短的幾個月甚至十幾天的學習培訓,就敲開了用人單位的大門,單從這點上來説,我們傳統的學歷教育在市場上敗給了“證書教育”,當然,這並不否認學歷教育為“證書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社會教育處陶老師分析認為,近來參加考證的人中,在校學生比例佔了50%以上,這從一個側面表明目前大學教育專業設置和課程安排與社會需求之間還存在着某種脱節,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和大學學習心中底氣不足,只能藉助於多考證書來彌補,所以目前大學生中時髦的“一張文憑、多種證書”,有一定的合理性。

長期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忽視了大學生的能力培養,大學教育與社會實際需求產生了脱節。有專家呼籲,這種現象應當糾正,卻也不能矯枉過正。大學不同於技術培訓班,大學教育絕不等於“技能教育”,更不等於“考證教育”,大學教育的根本,還是在於基礎知識的灌輸和人文精神的培養。所以,大學生們更應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注重實踐能力、人文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然而,更有人擔心,“大學生考證熱”和“證書教育”將會促使大學教育和市場緊密結合,而這將不可避免地使得大學教育逐漸走向工具化、功利化;“考證熱”在提高大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也必然造就了大學生的急功近利心態,使得他們忽視甚至荒廢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而一些不受市場經濟青睞的人文、基礎學科,將有可能被蠶食掉,這些學科對於整個社會發展的作用雖然不是直接的,但對於社會、國家和學術的影響卻是深遠的,在如此功利的環境下,此類學科的發展將會遭受重創。

  專家教授看大學生考證忙:相互補充未有不可

應該説,大學校園裏的“考證熱”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市場經濟是務實經濟,隨着“大學生越來越多”,用人單位都不約而同地將應聘者是否持有資格證書以及持有多少資格證書,作為衡量人才層次高低的重要標準。有些高校也直言不諱地聲稱自己就是為市場生產“產品”的,而既然大學生是“產品”,那麼各類證書就是這些“產品”的外包裝,包裝得越華麗,就越能吸引“買主”的`眼睛,就越能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所以,目前在大學生中流行的“一張文憑、多種證書”,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市場經濟價值導向的必然結果。

南京師範大學的丁家永教授認為,目前我們的大學教育還以老師為導向,由於老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設置與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產生脱節,再加上社會用人制度的不健全,必然導致用人單位看重各種證書。而在校大學生在校考證,合理地進行知識補充,以適應市場需要,這是必要的,也是應提倡的。

南京理工大學教務處的袁處長也認為,對於在校大學生考證,只要他是在業餘時間進行的,並在不影響正常學業的前提下,還是應持鼓勵態度。因為學校培養學生的最終目的,在於他能貢獻於社會,在市場中立足。而考證對於學生個人而言,是知識的補充與衡量,也是有益處的。

一些教育界的業內人士卻認為,證書多並不代表綜合素質高,有時卻恰好反應了部分學生的浮躁心理,浪費了大學時期寶貴的專業學習和訓練機會。很多學生幾乎都忘了“考證”本身的實際意義,往往壓迫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去考那些其實“含金量”並不高的等級考試,把它當成了一種求職的工具,陷入了為考證而考證的誤區,這樣只會讓他們自己對真正的能力培養喪失興趣。

  用人單位有話要説:“資格證書”不等於“能力證書”

關於大學生考證是利是弊,説一千道一萬,最有發言權的莫過於用人單位了,用人單位又是如何看待考證熱的呢?

遠大集團人事部張經理説:“除了學歷和證書作為參照,用人單位更加看重的將是工作者的經歷和經驗,以及工作者在該行業中的口碑。應聘者的實際能力絕對不是一張高級證書所能掩飾的,應聘者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應聘中還是會露餡的。”鄂爾多斯集團總經理張海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能做事情的就是人才,我不管你是什麼名牌,有多少證書,先把事情拿下來,這也是市場競爭對人才的必然要求。”

南京某外資企業人力資源部一位主管介紹,其實用人單位更看重的是專業素質和工作經驗,有些人證書太多,反而不知道該將他放在什麼崗位上了,何況現在一些證書“含金量”其實並不高,有的甚是“交錢就發”,我們在招聘中如果發現持這樣的證書的應聘者,一般都不會聘用他。因為此人連起碼的自信都沒有,只是隨便弄個證書來壯壯膽而已。

標籤:考證 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