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畢業 > 藝術大學聯考

造型基礎教育中線性素描教學思考

  作者周增強(中國美術學院附中)

造型基礎教育中線性素描教學思考

  線性素描之“三問”

  1、何為線性素描?

顧名思義,線性素描指的是多線條、少明暗,多形體結構、少光影調子的素描語言形式。

2、國畫中的白描和設計素描中的結構素描是線性素描嗎?

答案是肯定的,白描和結構素描都是廣義上的線性素描,都是以線條為主要表現語言的素描形式。

3、造型基礎教育階段的線性素描該如何界定呢?

這個問題涉及到本人自己的教學實踐,也就是附中階段的造型基礎教學,這個階段的造型訓練不同於國畫白描和設計結構素描,它沒有明確的專業指向性,它是一種純造型的訓練。我接下來想談的正是這種狹義上的線性素描,而不是包括了國畫白描和結構素描在內的廣義的線性素描。

在造型基礎教學中有關線性素描的思考

總結我這些年來的素描教學實踐,本人對現有的素描教學在“切面”概念、虛實處理和黑白灰處理這些問題上有一些個人的觀點。

  “切面”概念 VS“團塊”概念

中國美術學院附中學生的素描課的內容安排是:從石膏幾何體到靜物、再到“切面”石膏像,然後是石膏像,接着再過渡到真人頭像和半身像。這樣一種課程安排中其實已經體現了契斯恰科夫的教學思想,從幾何切面慢慢向真實對象晉級。除了課程安排之外,在課堂的具體講解中,老師也常常要求學生用“體塊”的概念去看待對象,具體到繪畫過程的話,那就是,先打形,找出形體輪廓,然後就開始分三大面,一步一步地切塊面深入,直到最後完成。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在於它可以比較快地讓學生建立起空間感和體塊感,但也容易使學生陷入到“切面”的陷阱中,所有東西都進行分面,過度分析而綜合不足,最後深入不下去,畫面中始終缺乏對象原初的骨肉之感。

“團塊”概念是一個從局部到整體的“生長”的過程,而“切面”概念則是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細分”的過程。“團塊”要求尊重對象本身的“織理”,繪畫過程是一個解釋對象的這種“織理”的過程;“切面”要求繪畫者主動地以體塊概念對對象進行“處理”,這種“處理”可能是尊重對象“織理”的,也可以不尊重對象的.“織理”。“團塊”概念要求特別關照團塊與團塊之間的組織關係(穿插關係,咬合關係等等),也就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團塊的邊界(如何開始,如何結束,如何從一個團塊過渡到另一個團塊),這樣線條就被當做一種能夠有力地描繪形體的邊界的語言大量地運用於古典時期的素描中(因為面的轉折和消失形成線); “切面”概念要求的是從大到小一步步地逼近對象,故而面與面之間的關係只是相對的,因為面與面之間的關係將在下一步的細分中發生變化。

虛實關係

在過去的素描教學中,學生常常被要求去處理對象的虛實關係,一般的原則是這樣的:空間上在前的(近的)要畫得實,空間上在後的(遠的)要畫得虛;“重要”的部分(比如眼睛)要畫得實,“次要”的部分要畫得虛。本人在學習研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素描的過程中發現,那個時期素描的 “虛實處理”並不是鐵律。許多素描都有一種未完成感,常常是畫了主要的一部分後其餘的就不畫了,讓人感覺好像有一種“虛實”的感覺。但如果我們看看那時的一些壁畫作品,以米開朗基羅的《利比亞的女巫》為例,壁畫中的女巫從頭至尾都是完整的,從臉部到腳部都把形體交代得非常清楚,而不是像素描習作中的女巫那樣存在“虛實”(伸向遠處的右手以及頭髮的部位沒有怎麼刻畫)。這提醒我們一點:虛實處理不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最關心的事,它可有可無。

本人主張在造型基礎教學階段不要過分強調基於畫面的“虛實處理”,而是儘量多地把學生的注意點引向對對象織理的觀察和提煉。

  黑白灰關係

黑白灰關係這個問題與虛實關係有些類似。從畫面出發的黑白灰處理在中國寫意畫(墨分五色)和現代藝術(畢加索的《格爾尼卡》)中受到強調,黑白灰處理成為一種“表現”語言。

在文藝復興時期,黑白灰處理並沒有提升到“表現語言”的地位,它主要還是遵循對象本身的黑白灰關係,有時候還常常不顧對象中的黑白灰關係,而把注意力放在形體上,比如丟勒的很多肖像素描,就是把頭髮衣服和臉部都放在同一個明度調子中的,他所關注的是形體本身的特質。

目前的造型基礎教學中有一種過度強調畫面黑白灰處理的傾向,在這種強調中往往會忽視形體本身“織理”關係的重要性。

從文藝復興幾位大師的素描和他們的其他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一種以對象為出發點和樞軸點、最後又回到對象的藝術觀念。這種藝術觀念的表現形式是“線性素描”。關於那個時期的線性素描,我們容易得到以下一些認識:1) 線性素描用於研究對象的“織理”及其特徵。2) 對象的“織理”及其特徵可以在直觀中被把握,並且可以用線條(輔以少許調子)直接表現出來,不需要經過“分面”這樣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 3)在直觀中需要能夠區分“本質性”內容和“非本質性”內容,描繪的時候保留前者而捨棄後者。4) “本質性”內容包括形體的“團塊”以及“團塊” 與“團塊”之間的關係。5)面的結束和開始形成線條,因而“團塊”之間的關係可以用線條來很好的表達。6)因而不存在獨立的線條,每一根線條都有自己的歸屬度,或者歸屬於形體,或者歸屬於背景。7)線條有受光和背光之分,受光的線(也就是受光的消失的面)淺,而背光的線(也就是背光的消失的面)深。8)通過線條描繪團塊的邊界及團塊之間的關係,一個個的團塊組合成新的形體(比如手臂),然後一個個形體組合成完整的人物形象。線性素描的塑造過程是從局部到整體推進的。9)不以對象為出發點的“處理”(比如畫面虛實處理以及黑白灰處理)要儘量少。10) 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回到對象本身”,撇開“分面”,撇開畫面處理,是為了讓對象本身“説話”。11) “回到對象本身”以後,對象的“織理”會被揭示出來,它將給予畫面一種真正的力度感,並且可以引向藝術創造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