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產業調研報告12篇

在生活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產業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產業調研報告12篇

產業調研報告 篇1

一、主要成效

近年來我市各級政府認真貫徹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加強農業,做特農業”產業發展思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立足資源優勢,大力培育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農業產業,取得了明顯成效,促進了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優質煙葉產業。做大做強“金三明”煙葉品牌。突出發展“翠碧一號”特色品種和生態型無公害煙葉,保持年種植面積在40萬畝以上,年產量6萬噸以上。筍竹苗木花卉油茶產業。以竹山集約經營為重點,竹子現代科技園為示範,提高林地產出率,大力發展筍竹精深加工,大力發展苗木花卉和油茶產業。新建豐產竹林6.56萬畝,種植苗木花卉2.9萬畝,新造和撫育油茶林4.2萬畝。畜牧水產業。加快發展肉牛肉羊規模養殖,同時積極推進產品深加工。全市生豬年出欄139.71萬頭,肉牛出欄4.25萬頭,肉羊出欄18.82萬頭,家禽出欄2515.13萬隻,水產品年產量6.4萬噸。中藥材產業。重點抓好緊缺中藥材和製藥企業所需的原料藥材品種栽培、引進和示範。全市中藥材面積達18.44萬畝。食用菌產業。突出抓高海拔地區反季節和珍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區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籃子”食用菌。全年栽培食用菌2.7億袋,產量7.66萬噸。果茶產業。加快品種結構調整,引進推廣優質品種,發展水果加工和茶葉精加工,擴大名優茶種植面積。全年茶葉面積達24.66萬畝,產量2.4萬噸,水果面積114萬畝,產量84.71萬噸。建蓮產業。進一步選育和推廣優質高產建蓮品種,與旅遊觀光農業相結合,加強深度開發建蓮功能食品和醫藥原料,延長建蓮產業鏈。

(二)產業經營水平不斷提升

現有國家級特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和品牌農業金獎企業各2家,省級龍頭企業18家,市級龍頭企業135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0億元,帶動農户44萬户。先後有10個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7個縣(市)列入福建烏龍茶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區域,1個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產品,2枚商標獲得中國馳名商標,1個產品獲得出口免檢產品,4個產品獲得國家免檢產品;累計擁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三品”認證產品251個,位居全省前列。

(三)產業適度規模經營不斷擴大

全市培育形成泰寧縣焦溪村錐慄、大田縣大中村大薯、三元區爐洋村臍橙和沙縣西霞村蔬菜等225個“一村一品”特色村。煙葉種植户數達4多萬户,户均種煙9.82畝,其中20畝以上的種煙户有1984户。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149個,經營林地面積59萬畝。生豬規模養殖場270個,年可出欄120萬頭生豬;規模養羊專業户155户,年可出欄12萬頭;蛋雞規模養殖場達到13個,存欄30萬隻;肉鴨規模養殖場達到25個,出欄370萬隻。新增網箱養魚1000個,生產能力噸。

(四)產業科技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全市鄉鎮均成立了“農業155”服務隊,“農業155”信息員覆蓋了行政村,形成一支貫通市、縣、鄉、村四級的聯動工作隊伍,加強對農業特色產業的技術指導服務。今年以來,全市舉辦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700餘期,培訓8.5萬人次。組織一批科技特派員到農村推廣農業“五新”、培育農業科技示範點(片),引進各類農作物新品種200個,建立新品種示範片5萬畝,示範推廣新技術13項,新肥料23.8萬畝,新農藥38萬畝次,新機具578台套,購機補貼資金達3850萬元。

(五)產業對外合作交流不斷加大

連續七年在外地舉辦農業專場招商會,連續五年舉辦海峽兩岸(三明)林業博覽會。明台農業合作加快發展,引進涉農涉林台資企業66家,總投資1.65億美元;引進一批台灣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推廣面積達15萬畝。清流台灣農民創業園正式升格為國家級創業園,引進台資企業22家,總投資6948萬美元,引進台灣良種29個,引進台灣技術18項,推廣面積3.5萬畝。

二、存在問題

從調研的情況看,當前我市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和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

一是特色產業龍頭企業偏少偏小,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產值上億元的僅有17家,佔百分之12.6;國家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分別只佔全省的百分之6.5和百分之9.7。農民專業合作社還處於起步階段,規模偏小,帶動農户僅佔總農户數的百分之23.8。一些地方的農業特色產品雷同,特色不鮮明,優勢不突出,市場競爭力不強。加之企業、農户和市場之間銜接不夠,產、供、銷脱節,資源優勢不能有效地轉換成市場優勢,造成有特色的產業形不成規模,有規模的產業又缺乏特色。

二是特色產業科技服務人才缺乏,產業化服務體系建設滯後。由於我市地處山區,條件差、待遇低,農業科技人才留不住也引不進。目前,農村大多數鄉鎮農業技術服務網絡不夠健全,農業科技服務人員偏少,加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尚未形成規範、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造成了產前不能及時準確提供市場信息,產中不能及時有效技術指導,產後不能及時做好市場對接,這也不同程度挫傷了農民發展特色產業的積極性。

三是特色產業資金投入有限,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由於各級財力薄弱,發展資金嚴重不足,縣鄉不能拿出更多的資金扶持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重要項目的發展。金融投入由於缺乏有效擔保主體,農民自身房屋、土地又不能抵押,金融支農難以落到實處。農業又屬中長期項目,季節性強,回報率低,難以激發社會各界的投資熱情。同時,農民對農業生產的投入很有限,使有特色的.產業形不成規模,從而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三、幾點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對發展特色農業的認識

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發展特色農業對於發揮我市地域和資源優勢,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切實加強對發展特色農業的領導。要緊緊圍繞“加強農業,做特農業”的產業發展思路,進一步明確我市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的主攻方向和目標任務,認真落實三明市發展現代農業行動計劃。建立健全統一領導、分工協作、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有力促進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要加強運作,打好海西、老區、蘇區牌,爭取中央、省上對農業特色產業更多的項目資金支持。要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促進農村耕地、林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激活發展特色農業動力,做大做強做優我市農業特色產業。

(二)創新經營方式,提升特色農業產業化水平

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成長型企業納入培育扶持範圍,通過政策扶持、項目支持、政策性貸款貼息等辦法做大規模。健全完善“公司+基地+農户”等模式,帶動生產基地建設,延伸產業鏈,增強輻射帶動作用。要加快特色農業的示範鄉鎮、示範基地建設,着力發展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特色產業鄉村,推進產業化規模化經營。加快發展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大力培育一批國內知名的區域品牌、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監管體系、信息體系建設,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鼓勵龍頭企業創辦互助合作組織,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民利益的緊密結合、專業合作組織與市場開發拓展的緊密結合,完善龍頭企業與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及農户的利益聯結機制。

(三)推進科技創新,提高特色農產品科技含量

政府要逐步構建完善市農科所、農作物選育創新平台、國家及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食用菌菌種繁育中心、清流花卉良種培植繁育中心、閩台林業研究所、閩台林業科技交流培訓中心等一批農業科技研發推廣機構和創新平台,儘快形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備、運轉高效、支撐有力的農業科技自主創新體系。要突出抓好農產品深度加工,大力扶持現有果蔬、畜禽產品和林產品及生物醫藥等重點加工生產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發展科技型企業。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選引進一批農產品加工高新技術企業,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加大對明溪南山、沙縣柱源等10個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的資金投入和農業“五新”推廣力度,確保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在發展特色產業中起到先行先試的作用,成為農科教結合示範基地、新品種和新技術試驗示範基地。

(四)創新服務機制,提升特色農業服務水平

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和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治、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着力解決基層農技人員缺少和工作經費不足等問題。切實抓好鄉鎮“三農”服務中心和村綜合服務站建設。要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快推進一批在建及新建大型農產品市場建設。加快農村市場信息化建設,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購銷對接等服務。要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引導和鼓勵農業龍頭企業、供銷合作社、種養大户、科技人員、返鄉創業農民等領辦或創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並在財政補貼、税收、用地、用電和“綠色通道”等方面予以支持。要加大對農業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改善農村金融服務,認真解決農民和農產品企業貸款難融資難問題,為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五)突出明台合作,實現明台特色農業優勢互補

要以海峽兩岸林業博覽會為平台,突出林業成果轉化、生物農業產業對接和生態旅遊觀光等,加快實施林產品加工等六個合作區建設,努力打造全國林業對台合作示範區和全國林業改革示範區。以清流台灣農民創業園區升格為國家級園區為契機,不斷擴大合作交流範圍,全面提升明台農業合作層次,努力在招商引資、農業特色產業開發、農業科技合作,特別是農業“五新”技術的引進、示範和推廣、特色農產品生產經營、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物流業、觀光休閒農業等領域取得新突破。要積極構建明台交流合作平台,加強和鼓勵兩岸農業企業、農業學校和農業科學研究機構、農業推廣單位攜手合作,建立農業產、加、貿一體化合作模式,研究開發農業新技術、新產品,開拓新市場,促進農業特色產業發展。

產業調研報告 篇2

設施蔬菜產業現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目前沙坡頭區設施蔬菜面積達到14。56萬畝,佔全市20。83萬畝的70%,佔全區84。5萬畝的17。2%。建成了以番茄、茄子、黃瓜、西瓜等特色品種為主的日光温室示範基地66個,小拱棚瓜菜示範基地6個,建成沙漠日光温室1200座、0。2萬畝。設施蔬菜總產量達到65萬噸,產值達到9億元,農民人均來自設施蔬菜的收入達2204元,佔沙坡頭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8。4%,主產區設施蔬菜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設施蔬菜不僅成為農民投資回收最快、效益最為明顯的支柱產業,而且解決了3。6萬餘人的就業,有效帶動了流通、運輸、信息服務等行業的快速發展。

日光温室以冬春一大茬,秋冬茬接早春茬,秋茬接冬春茬三種栽培模式為主,面積分別佔30%、40%和30%;小拱棚以冬春茬韭菜和早春茬西瓜兩種栽培模式為主。品種佈局上,番茄佔50%,茄子佔10%,辣椒佔15%,黃瓜佔5%,瓜類佔10%,設施園藝及其它佔10%,產品的外銷量佔90%以上。制訂推廣了12項提質增效措施,平衡施肥、無土育苗、小氣候調控、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CO2氣肥、反光幕、新型覆蓋材料、陰陽棚及熱風爐等技術開始示範使用。

存在問題

1、流通體系不夠健全。一是沒有大型蔬菜專業批發市場,蔬菜交易在園區內直接進行,相互壓價時有發生。二是缺乏流通銷售龍頭企業,現有的流通企業經濟實力、帶動能力、抗風險能力較弱,缺乏對市場調節和操控的有效手段。

2、科技力量不足,技術服務滯後。現有市、鎮(鄉)兩級農業科技人員50多人,不僅斷檔老化、總量嚴重不足,而且大部分專業不對口,真正的內行更不多,指導千家萬户和幾萬座大棚的生產,不僅力不從心,碰到技術難題更是束手無策。由於技術服務跟不上,造成地區間、農户間的生產水平很不平衡,相當一部分日光温室的產量和效益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

3、標準化監控機制不完善,品牌保護意識不強。超市等生產流通環節的監測不夠嚴格,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產品的價位優勢得不到體現;過量使用化肥、農藥時有發生,病蟲害重治輕防、以化學防治為主的現象比較普遍,食品安全生產的意識亟待提高。在銷售上雖然一再強調統一包裝,但部分運銷企業為節省成本而使用其他廢舊包裝箱的現象仍有發生;在蔬菜暢銷時,部分農户對產品不分類,以次充好,對“沙坡頭”蔬菜品牌造成不利影響。

4、種苗生產銷售管理有待加強。個別種苗公司引進的蔬菜新品種不按程序嚴格進行試驗示範就批量生產銷售,造成部分品種穩定性差,品性下降;有的種苗公司有銷售過期苗,病苗的現象;有的種苗公司技術力量薄弱,售後服務不及時。

5、基礎設施不夠配套,部分園區生產條件較差。一是老灌區設施蔬菜園區現有電路普遍為單相電,無法滿足捲簾機三相用電需求,影響了農民投資安裝使用捲簾機的積極性。二是沙漠農業園區大棚保温性能差,冬季棚內平均温度比老灌區低2—3℃,外界温度零下14℃時,棚內温度普遍不到10℃,不能滿足蔬菜正常生長的温度需求,遇到極端低温天氣,就會造成嚴重凍害;同時,風沙危害較重。

幾點建議

1、加快市場流通體系建設。一是採取招商引資、項目扶持、股份合作等方式,內引外聯,儘早建設集蔬菜展銷、檢測、收購、保鮮、加工、交易、外銷為一體的功能齊全、設備先進、輻射面廣的國家級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形成一個高效、暢通、可調控的現代化農產品物流中心,發揮其在資源配置、產品集散、價格形成、信息發佈、物流配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沙坡頭蔬菜的市場競爭力。二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組織有關部門儘快研究蔬菜龍頭企業的發展問題,整合有關農業發展項目資金,集中財力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引導、扶持現有的蔬菜流通公司和專業合作社、協會、農民經紀人,通過聯合、重組,形成流通集團或大型龍頭企業,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走龍頭帶產業、產業連基地、基地連農户的良性循環發展之路。

2、多策並舉,強化技術服務。一是加強農業技術隊伍建設,適當增加市鎮(鄉)農技服務中心人員編制,面向區內外聘用一批具有蔬菜生產特長的專業技術人員;同時,加強現有技術人員的再教育,促其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服務能力。二是加強對農民的學歷教育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技術操作水平和市場經濟觀念,真正把廣大農民羣眾培養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三是充分發揮種苗公司技術力量的作用,通過銷售種苗,為農民提供全程技術報務。四是加大聘用山東農民技術員的力度,充分發揮當地“土專家”、“種植能手”的作用,為農民提供看得見、摸得着的典型。

3、強化監控,狠抓標準化生產和品牌保護。 一是把好蔬菜生產環節關,堅決堵住農藥殘留。繼續完善無公害蔬菜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範,強化無公害蔬菜知識的宣傳,開展無公害知識培訓,教育引導農民認真汲取青島毒韭菜、海南毒豇豆的教訓,積極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大力推廣殺蟲燈、遮陽網、防蟲網、生物農藥等無公害控制性設施,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從源頭上保證蔬菜的質量。二是健全完善監測體系。現有的產地(田頭)市場要建立健全檢測機構,配備一定的人員和設備,對進入市場的蔬菜要加強檢測,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場,逐步推行市場準入制度。要對農民種植的蔬菜實行動態管理,不定期地進行抽檢,積極探索建立產品質量追溯制度。三是繼續實施統一品牌、分級包裝、統一標識和對包裝箱進行適當補助的措施, 加大我市蔬菜品牌的宣傳力度,努力把“沙坡頭”蔬菜打造成寧夏、中國的名牌農產品。

4、狠抓種苗質量和供應管理。嚴格程序,規範品種引進。所有種苗公司引進的新品種必須按照有關法規嚴格進行試驗、示範,經有關部門評審鑑定,登記備案後方可推廣。加大對種苗市場的監督管理,堅決打擊向農户銷售過期苗和弱病苗的現象。建立獎懲機制,提升服務水平。對種苗質量高,技術服務好的企業,應給予相關項目優先申報及政策扶持;對育苗設施落後、技術力量薄弱、無抵禦市場風險能力的種苗公司應限期整改或勸其退出種苗市場。

5、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努力改善生產條件。一是多方籌措資金,加快園區供電線路改造,為提質增效提供基本保證。二是加強沙漠園區科研攻關,通過增設保温裙、防寒溝、雙膜覆蓋,增温火牆(爐)等,千方百計提高大棚保温性能;加快造林綠化,草、灌、喬和草方格相結合,在園區外圍和主幹路兩側建設防護林帶,減少風沙侵襲。

產業調研報告 篇3

一、調研路線:

11月3日:柳州—柳江—柳城—柳州

11月4日:柳州—象州—武宣—來賓

11月5日:來賓—賓陽—青秀—南寧

11月6日:南寧—扶綏—上思—崇左11月7日:崇左雙高基地(雙高:畝產8噸以上、含糖量14%以上)

二、各主產區調研情況彙總

1. 柳州地區

從考察沿途來看,柳州地區受颱風影響很小,幾乎沒有倒伏,反而因降雨較多,甘蔗長勢較好;面積方面,改種現象較為普遍,像柳城地區,主要改種桔子樹,據廣西糖網統計,整個柳州地區面積減少10萬畝左右,去年160萬畝,今年在150萬畝;單產方面,從實地測量看,部分地塊估產能達到5.5噸/畝,多數地區單產正常或略偏高水平,僅個別地區因新植蔗缺苗嚴重,單產較低,估產僅有3.5噸/畝,結合糖網10月份調研數據,估計整個柳州單產較去年同比略有增加,大約每畝增加0.2噸左右。

2. 來賓地區

來賓境內甘蔗整體長勢良好,有甘蔗地改種桉樹和木薯現象,據糖網估計,今年甘蔗面積減少20多萬畝,去年甘蔗面積在260萬畝;驅車南行逐漸有倒伏現象,但整個來賓境內倒伏比例不大,多數輕微倒伏,少部分地塊有中度倒伏現象,倒伏嚴重地塊一方面會影響甘蔗的生長高度,另一方面影響甘蔗糖分的積累,據我們實地測量單產,來賓普遍估產在5噸/畝左右,田間錘度基本在21-23的水平,有倒伏地塊,錘度在20以下,影響後期入榨的出糖率;據廣西糖網對比去年數據,來賓境內整體單產略高於去年。

3. 南寧地區

來賓與南寧交界地帶,僅有輕微倒伏,估產普遍都在5-5.5噸/畝,屬正常單產水平;進入南寧周邊地區,倒伏現象較為普遍,多數中度倒伏,據糖網人員介紹面積略減,改種玉米和花生較多,據伶俐鎮農户介紹,甘蔗價低於400元/噸的話,會大幅度改種,單產受倒伏影響較去年減0.5噸/畝左右,我們實地測產4.8噸/畝,去年普遍在5噸以上;對比去年數據南寧蔗區單產略有下降。

4. 崇左地區

從南寧往崇左調研途中,倒伏現象較為普遍,多數為中度倒伏,部分地塊嚴重倒伏,但因蔗農扶直捆綁生長有所恢復,株高低於正常水平,基本在2.5-2.6m,錘度偏低,平均在20左右,每畝有效莖的個數差異較大,整體看,受颱風影響有效莖普遍低於正常水平,實地估產基本在4.5-5噸/之間,個別宿根地塊估產僅3.5噸左右;途經上思縣七門鄉一帶,據糖網人員介紹,7月份時候,甘蔗地基本完全倒伏狀態,是全區當時倒伏最嚴重的區域,從現在看,基本都呈L型重新生長起來,單產肯定會受一定影響,但比之前7月時候的預估情況要好。

5.雙高示範田的推廣目前仍處於推廣初期,今年50萬畝的任務並未完全落實,有形象工程之嫌。

三、種植成本、收益與替代品種植:

農户走訪:南寧青秀區伶俐鎮蔗農種植成本與收益(按新植1年,宿根1年計算):據瞭解,該村98%的農户都種植甘蔗,歸屬南寧糖業伶俐糖廠收購。每畝甘蔗地每年種植成本明細:尿素兩包合計180元,複合肥150元,肥料50元,農藥25元,新植蔗需要0.5噸甘蔗苗(新植額外成本)。該村一般用牛打壟,沒用機械,如果用機耕每畝需要100-120元,種植行距約60-70釐米,比較密。其他費用:地膜每畝地一捆10-20元,繩子20元,砍蔗人工費用100元/人/天,約砍0.8噸。交收到伶俐糖廠集中收蔗點短途運費10-20元/噸。這個村農户的種植成本相對較低,總計1250-1300元/畝。

關於甘蔗收購價格:在13/14榨季,每噸甘蔗440元的收購價格,實際上伶俐糖廠以435元/噸結算(包括財政補貼10元,扣除裝卸費用15元)。按這户農户家7畝地計算,其中4畝多種植甘蔗,13/14榨季收穫27噸,減去成本純收入6500-7000元。這個收入並不高,農民還是接受的,新榨季種植面積還是保持4畝以上,由於是第二年宿根蔗,加上台風天氣出現倒伏現象,今年收成會減少,估計約22-23噸,若甘蔗收購價格下調到400元,他們收入將大幅減少,明年繼續種植甘蔗的意願將很低。另外,在12/13榨季時,農户在4月份已全部收齊甘蔗款,而13/14榨季,糖廠資金壓力的原因,到8月份才全部收到蔗款,這也影響了農民的種植意願。

關於替代品種的種植:目前桉樹的收益確實明顯比甘蔗高,但只能種山坡上,甘蔗地政府明令禁止改種桉樹。甘蔗地改種替代品最大可能是選擇玉米或花生,也有小部分套種香瓜和西瓜。種植花生或玉米每年兩次收成,純收益在1200-1300元/畝左右。一旦改種花生或玉米,隔年可以轉回種甘蔗,如果改種桉樹和其他水果,轉回種甘蔗的機會就小的多,種植桉樹需要7-8年才能重新種植甘蔗。另外廣西旱地居多,玉米受乾旱影響大,甘蔗抗旱性較強,所以還是選擇種甘蔗的農户較多。伶俐糖廠蔗區的土地情況比較好,新台糖22號是主力品種,第一年新植,第二年宿根,農户注重管理,第一年新植每畝最高能收8噸,第二年宿根收成約6噸。

四、政策方面信息

從廣西農業廳糖料處林影副處長了解到,根據農業廳的數據,去年廣西甘蔗面積1600萬畝,今年甘蔗面積減少50萬畝左右,受災面積300萬畝,其中有40萬畝絕收,因此實際甘蔗面積減少約100萬畝;單產方面,近些年來廣西平均單產基本維持在4.5噸-4.8噸/畝,今年預估在4.5噸左右,認為颱風整體影響不大;關於甘蔗收購價的問題,目前還是在調查研究中,之前410元/噸和5500元的聯動價的方案被廣西自治區政府否定,理由是該價格農民會接受不了,種植面積會萎縮,但實際根據當前的食糖市場狀況,410的價格,糖廠是最難以接受,製糖成本將達到4800左右了,對農户來講,還算比較合理可接受的價格;關於直補的.相關政策,目前還尚未有較成熟的預案,仍在討論中,正式的方案出台還無明確時間

五、調研總結以及產量預估

通過本次對廣西四大產區的調研,廣西單產較去年持平或略有下降,產量減少主要集中在面積上面,按照糖協的數據,廣西種植面積減少250萬畝,按官方農業部門的數據減少100萬畝左右,市場其他機構的調研基本減少140萬畝左右,從沿途看,甘蔗面積萎縮是不爭的事實,但改種的品種較為分散,沒有哪個品種適合大面積改種,另外,440元的甘蔗價農户還仍有一定收益,個人觀點廣西種植面積減160萬畝左右;調研中實地測甘蔗錘度發現,受倒伏影響的甘蔗錘度較低,會影響後期入榨的出糖率,綜合考慮,預估20xx/15榨季廣西產量在760萬噸左右;廣東和海南受此次颱風影響較大,參考糖協以及其他機構的調研,預估廣東80萬噸,海南25萬噸,加上雲南230萬噸,甜菜糖70萬噸,最終20xx/15榨季食糖產量預計在1170萬噸左右,較上榨季減產160萬噸左右。此報告將隨天氣等變化修正。

  信息管理部 楊紹志

  20xx年11月11日

產業調研報告 篇4

通用航空是指除軍事、警務、海關緝私飛行和公共商業航空運輸飛行以外的航空活動,包括從事工業、農業、林業、漁業、礦業、建築業的作業飛行和醫療衞生、搶險救災、教育訓練、文化體育、旅遊觀光等方面的飛行活動。這些飛行活動主要是在3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進行。

一、我國已開始逐步開放低空空域

長期以來,我國除了民用運輸航空外,其餘空域均屬軍委(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管制,具體工作由總參謀部承擔。全國空域分為飛行情報區、管制區、限制區、危險區和禁區,而飛行情報區僅有8個城市,所有飛行還必須預先申請,經各省軍管部門、民航部門批准後才能飛行。

從2000年開始,我國開始提出低空空域開放計劃,到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出台《關於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決定逐步開放1000米以下的空域,允許輕型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等一些小型飛機飛行等,到2015年將實現全國低空空域開放。目前,東北三省、青島、唐山。珠海、杭州、寧波、廣州、海口、湖北、湖南等省市已進入試點範圍,試點地區面積將佔全國陸地空域面積31.6%。雖然目前仍限本場飛行,但卻是破冰之舉,低空開放將會極大促進通用航空飛行器的強勁需求,帶動通用航空產業的快速增長。

二、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一)全球通用航空產業高速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在全球各大經濟體都經歷了10年以上的高速增長。目前,全球共有60多家主要通用飛機制造商,年銷售飛機價值達190多億元,年均交貨通用飛機3000架以上。國土面積與我國差不多的美國,在過去30年,通用航空產業年均增長10%,現擁有通用航空飛機數量超過24萬架,通用機場超過1.9萬個,總體經濟規模約1500億美元。

(二)我國通用航空產業前景廣闊。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各行各業都取得巨大的成就,唯獨通用航空產業沒有開放。截止2011年底,我國獲得通用航空飛機生產許可企業僅10多家,獲得經營許可證的通用航空企業123家,在冊通用航空器數量有1269架,通用機場及臨時起降點399個,總體經濟規模僅有120億元。但隨着低空空域的開放,國家相繼出台有利於通用航空發展的政策措施,我國通用航空產業將迎來高速增長期。據今年的2月份召開的全國小型航空器運行工作座談會預測,在20年內我國航空產業將達到美國現在的`水平,飛機總量在25萬架,其中通用航空飛機佔有90%;預計飛行員需要100萬人,地勤約200萬。

(三)通用航空產業潛力巨大。通用航空產業的產業鏈較長,能直接帶動航空製造、航油生產供應、研發設計、飛行器銷售、機場建設、通航運營、人員培訓、飛機租賃等眾多產業的發展。同時,通用航空經濟帶動力強,有關研究和國際經驗表明,通用航空產業投入產出比達到1:10以上,就業帶動比達到1:12,且能通過產業關聯效應,形成具有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的產業“發展極”。

三、我市發展通用航空產業的獨特優勢

(一)具備低空空域開放優勢。安徽省已被國家民航總局列入計劃即將試點低空開放,我市可申請安徽省低空空域開放試點城市。同時,我市毗鄰華東空港密集區,轄區內空域只有兩條航線,航線夾角之間約有90平方公里的閒置空域,具有開放低空空域區位優勢,是全省為數不多的通用航空產業佈局的理想之地。

(二)擁有通用機場建設條件。一是根據《安徽省大別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在未來十年,安徽省計劃在六安等大別山區,新建若干通用機場,改善片區交通條件,促進旅遊資源開發,並且提高應急保障能力。二是我市低空空域廣廣闊,可建設通用機場選址較多。三是我市擁有獨山8301機場,有跑道長度2640米,通過爭取,可以作為通用機場。四是我市水域資源極為豐富,擁有佛子嶺、梅山、龍河口、響洪甸、白蓮崖、城西湖、瓦埠湖、城東湖等諸多大型湖泊,以及淠河、史河、杭埠河、豐樂河等眾多河流,為建造水上飛機場,發展輕型多功能水陸兩用飛機為核心的通用航空提供了極好的天然條件。

(三)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我市擁有一批裝備製造企業,特別是有一些企業已涉足航空領域。博微長安電子在生產相控陣衞星移動通信系統、導航雷達等方面具有獨特的技術優勢。安徽穆勒航空有限公司已在我市投資建設通用航空產業園孵化園,項目一期即將開工。同時,在我市周邊的合肥、南京、武漢等地還擁有中國科技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科研機構,以及一大批航空零部件製造領域的知名企業。

(四)存在較大的市場需求。我市毗鄰我國經濟最活躍的長三角地區,人均居民收入較高,擁有大量的私人飛行、商務飛行、個人休閒娛樂飛行等通航需求。同時,六安是安徽省六大旅遊區之一,旅遊景點眾多,但分佈較為分散,交通不便,適宜通過小型飛機航行,將各景區串聯,並可開發大別山空中游覽旅遊項目,存在潛在通航需求。

四、我市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工作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招商局、市交通局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高位推進,全面謀劃產業的發展規劃,統籌協調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領導小組下設獨立辦公室,主要負責通用航空規劃、建設、產業招商和服務工作。

(二)強化規劃引導。一是儘快編制《六安市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我市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思路目標、空間佈局、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等。二是儘快編制六安市通用航空產業園規劃,內容涉及通用航空飛機制造基地、飛機試飛場、航空培訓學校、航空俱樂部、維修中心。

(三)儘快申請低空開放和通用機場建設。一是加緊低空空域開放申請,爭取六安作為安徽省低空空域開放試點城市。二是積極向空管部門、投資主管部門申請,規劃建設我市的通用航空機場,為建設試飛場作準備。目前,省內的寧國、嶽西2個通用機場獲得批准建設,即將開工。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一是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通用航空飛機制造商的溝通對接,爭取引進飛機制造或總裝項目落户六安。二是積極與國內具有輕型通用飛機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特別是樣機已取得通航證)的研發機構,鼓勵其來六安設立研發分支機構。三是圍繞通用航空產業上下游配套,積極引進航空維修、教學培訓等生產性服務業項目。

產業調研報告 篇5

根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縣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調研方案的通知》(大政辦發〔20xx〕195號)文件精神,12月5日至15日,由統計局牽頭,發改局、旅遊局、供銷社抽人組成調研組開展全縣第三產業20xx年發展狀況和20xx年目標趨勢進行了重點調研,調研分兩個組進行,分別調查旅遊業、交通運輸業和批零住餐業。旅遊業調研組重點對黃連河景區進行了調研;另一調研組深入到天星、翠華兩個鄉鎮開展調研,其餘鄉鎮分別由各鄉鎮統計員開展調查。調查採取抽樣調查方式,實地瞭解交通、批零、住餐業發展狀況,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旅遊業發展現狀

××早在1993年就開始發展旅遊業,至今已有16年的發展歷程。“十五”期間,縣委、縣政府確立了“旅遊富縣”為全縣經濟發展的“四大戰略”之一併積極組織實施,發展旅遊、振興經濟已經成為共識,廣大幹部羣眾興辦旅遊、發展旅遊的信心堅定、勁頭十足。目前開發的黃連河瀑布羣景區,已累計投入資金6000多萬元,逐步完善了景區供水、供電、通信設施和景區公路、步行遊道、休息設施、停車場、垃圾中轉站、旅遊廁所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成了對歌瀑、驚魂峽、嗩吶瀑、蘆笙瀑、水簾長廊、團圓瀑、水上舞台、五彩谷、洞房瀑、鴛鴦瀑、月老瀑、銀鏈瀑、大滑板、白象洞、少女瀑、情郎瀑等主要景點建設。黃連河景區1993年10月對外開放,1994年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1年評定為國家2A級旅遊區,2004年公開轉讓黃連河瀑布羣景區50年經營權。由於當時的商家投資不力、管理不善,縣政府今年3月收回景區經營權,並與昭通市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攜手打造景區,35天完成530萬元的一期維修改造工程,確保景區在五一節以更加完善的設施、更為周到的服務和全新的旅遊形象對遊客開放。9月,縣政府與昭通市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黃連河風景區經營權出讓及開發補充協議》,持90%股份的雲南東聯盟電纜有限公司與昭通市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達成協議,計劃投入1.8億—2.3億元對黃連河風景區進行規劃建設,至此,黃連河旅遊二次創業取得實質性進展。

截止目前,已經完成了紙廠至黃連河風景區4.7公里公路精測、放線及徵地工作,現已動工建設;新徵馬鞍山片區和紙廠至馬鞍山旅遊公路土地465.14畝;天富汽車修理廠、消防大隊、靈官巖電站工程指揮部住房和紙廠住户已搬遷;項目地質勘察、建築結構設計以及景區環境影響評價等相關前期工作已相繼完成。黃連河旅遊二次開發的其它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景區已封閉停業,施工隊伍已進場,即將全面啟動二期工程建設,預計於20xx年5月完成全部建設,正式投入運營。20xx年,全縣共接待國內旅遊者39.63萬人次,同比下降7.3%,其中接待過夜遊客17.65萬人次,一日遊遊客21.98萬人次;實現國內旅遊總收入9673.45萬元,同比下降20.4%。僅黃連河景區全年就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20萬元。服務業税收入庫近400萬元,有力地拉動了三產的發展。

二、交通運輸、批零及住餐業發展現狀

20xx年,縣委、政府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推進各項工作,各行業協調、健康發展,全縣經濟呈現良好發展的好勢頭。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帶動了建築業和運輸業的發展,同時使本縣務工人員收入有一定程度增長;種植業和牧業生產的發展使農民收入也有一定增長;家電下鄉的推進、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促進了消費增長,進一步活躍了城鄉市場,帶動了批發零售貿易業和住宿餐飲業的發展,從而拉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調研組主要採取抽樣調查方式調研了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貿易業和住宿餐飲業中的個體經營户,所反應出的情況是良好的。

1、全縣總體情況

20xx年,我縣交通運輸業法人單位3個,個體經營户974户;批發零售業法人單位22個,個體經營户2771户;住宿餐飲業無法人單位,個體經營户530户。

2、調研基本情況

共調查批發零售業33户,實現零售總額980萬元,同比增長23%,增速較快。調查住宿業10户,營業收入104萬元,同比增長19%。調查餐飲業25户,營業收入458萬元,同比增長21%。調查交通運輸業30户,營業收入238萬元,同比增長15%。1-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3億元,預計全年將計劃完成目標任務。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旅遊業方面

××旅遊產業雖然有着深厚的底藴和獨特的優勢,有着無限廣闊的發展前景,但面對現實,冷靜思考,××旅遊產業發展和二次創業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一是儘管今年在旅遊旺季和黃金週的接待情況不減去年,但由於黃連河景區的維修改造、封閉建設、全球金融危機和甲型H1N1流感的的影響,全年接待的`旅遊人次和實現的旅遊總收入有所下降。

二是黃連河旅遊開發項目徵地拆遷工作量大,涉及搬遷農户11户,墳墓500餘冢,農户思想工作難做。同時,進入秋冬季節後,黃連河多雨冰凍氣候影響工程建設進度。

三是原有的××縣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指導性、操作性不強,更沒有景區建設可控制性詳規,由於旅遊規劃滯後,導致景區建設盲目無序。

四是全縣的旅遊宣傳促銷投入不足,缺乏包裝策劃,沒有一個獨特的形象標識和響亮的宣傳口號,整體形象打造不夠,宣傳促銷效果不佳。

五是旅遊商品開發不力,××的旅遊商品大多是一些包裝老、品位低、特色不足的粗加工品和土特產品,沒有真正建立起旅遊商品的開發體系和系統的銷售網絡,導致旅遊業的帶動作用不明顯。

六是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十分困難,難以開展重點建設項目建議書、可研報告、實施方案等前期工作,直接影響申報旅遊項目的進度和質量。

2、交通運輸、批零住餐業

由於調研時間短,調研人員少,第三產業包括行業多,各行業中的個體經營户較多,經營規模相差較大,而且經營地點較為分散,調查的樣本數量少,其代表性受影響,所推算總體數據有可能有一定偏差。

產業調研報告 篇6

我縣是浙江省的產茶重點縣,茶葉也是我縣農村經濟的傳統骨幹產業,產茶歷史悠久,鳩坑茶唐代既為貢品,我縣也是國家“十大茶種”之一“鳩坑種”的原產地。我縣所產茶葉品質優異,在國內外市場享有良好聲譽,是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縣。全縣有茶園面積14、5萬畝,其中採摘茶園面積12萬畝,20xx年全縣茶葉產值實現2、69億元,全縣農民人均年茶葉收入達到690元。茶葉產值佔農業總產值15、8%,茶葉產業真正成為我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成為我縣農民重要的收入來源。

20xx年以來,杭州市委市政府啟動實施“茶為國飲、杭為茶都”戰略,積極把杭州創建成為中國茶葉展示中心、茶葉信息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茶葉貿易中心、茶文化中心和茶旅遊中心。我縣是杭州的後花園,也是杭州地區最大的產茶縣,茶園面積佔杭州市的32、4%,產量、產值分別佔杭州的12、4%和26、4%,在實施“茶為國飲、杭為茶都”戰略中,我縣的地位舉足輕重。我們應積極響應和主動接軌這一戰略,充分發揮我縣茶業資源優勢和千島湖生態環境、旅遊優勢,進一步發展壯大茶葉產銷規模,積極實施“千島玉葉”品牌戰略,努力引進培育茶加工企業,拉長茶產業鏈,強化千島湖鳩坑茶文化宣傳,開發茶葉生態觀光遊,把我縣建設成為杭州茶都的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遊基地、茶研發基地,真正實現“杭為茶都,淳為茶鄉”。

1、確立新戰略

“杭為茶都、淳為茶鄉”這一戰略的提出和付諸實施,需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機制、新的措施、新的探索,可謂任重而道遠。一要統一思想,營造氛圍。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全縣上下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茶葉協會要圍繞打造“淳安茶鄉”這一目標,切實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積極做好全面接軌杭州“茶為國飲、杭為茶都”戰略的準備,綜合各方力量,不僅要做好茶產業領域的文章,還要在旅遊、文化、休閒、市場等諸方面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充分營造“茶鄉”氛圍;二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在深入調查研究、專家研討的基礎上,對涉及茶鄉打造的各方面進行科學的規劃。首先要全面規劃,茶鄉的打造,不僅涉及茶產業的發展,還包含茶工業、茶旅遊、茶文化等諸多方面,農業、供銷、旅遊、城建、計劃、經貿、宣傳等多個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其次要科學規劃,合理劃分茶園基地、茶葉加工、茶葉銷售的重點區域,對產茶自然環境優越、生產基礎紮實的區域實施重點扶持,在城鎮、旅遊設施建設進程中,應充分考慮茶館、茶休閒購物等茶葉休閒區的規劃,同時,利用我縣一流的生態旅遊環境和茶文化遺存,科學規劃好1~2條茶業旅遊線路;第三要建立健全規劃執行監督檢查制度,強化規劃的強制性、嚴肅性和一貫性;三要強化領導,協調發展。“接軌杭州茶都、打造淳安茶鄉”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為保障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成立以縣委、縣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農辦、農業、供銷、旅遊、城建、計劃、文化、財政、茶協等部門主要領導參加的領導小組,下設各部門經辦人員組成的工作協調小組,對茶原料基地、茶加工基地、茶旅遊基地、茶研發基地的建設等方方面面工作做好協調,促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夯實茶基礎

沒有規模就沒有競爭力,沒有規模就沒有希望。一要繼續擴大無性系良種茶的發展。無性系良種在名茶生產中發揮的效益已日益凸現。通過發展,力爭使良種茶園所佔的比例五年後增至60%。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強化新建基地的標準化,品種選擇上要合理搭配,注重早生與高質的協調格局;二要加大老茶園改造力度。我縣茶園總面積14萬畝,其中經省級認定的無公害茶園7、1萬畝,獲得有機茶認證的茶園近千畝。因自然條件、培管水平的差異,尚有2萬畝地勢環境較好的茶園處於荒蕪和半荒蕪狀態,急需對這些茶園進行改造,提升茶園基礎水平。同時強化無公害、綠色、有機茶認證;三要全面推進茶廠的優化改造。利用浙江省實施茶廠優化改造項目的契機,積極開展我縣的茶廠優化改造工程。整合現有資源,鼓勵扶持有條件的茶葉生產大户進行茶葉加工廠無公害標準建設和改造。並通過標準化加工廠的示範帶動,推動我縣茶葉生產的無公害標準化進程,培育茶葉加工大户和企業。

3、強化茶開發

一是強化普通茶類的多種類開發。在全面提升千島玉葉、千島湖銀針、鳩坑毛尖等現有名茶質量的基礎上,並積極適應市場發展趨勢,適時地進行適合機採名茶的開發,以實現全面應用機械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名茶質量,增加茶葉生產效益;二是積極招商引資。利用千島湖的知名度、優質的一級水體、“工業興縣”的濃厚氛圍,依託鼓山、坪山等工業園區等載體,積極引進、扶持有實力的企業進行蒸青茶、花茶、茶飲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方面的茶葉深加工開發,拉長茶葉產業鏈,提高茶葉原料的利用率,促進茶葉經濟的增長;三是抓好地方特色茶開發。我縣的黃金茶、苦丁茶很有開發潛力,要有意識地利用區域和山地資源優勢,積極培植特色茶基地,創新開發機制,做足特色茶文章,提高山區茶農收入。

4、加強茶研發

首先要強化合作,建立茶葉研發中心。利用淳安縣委、縣政府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的契機,全面加強與在杭“國”字號茶葉科研、學術部門的交流與合作,依託我縣豐富的茶葉資源、優越的.生態環境、濃厚的文化積澱,建立茶葉研發中心,力爭在茶葉生產、深加工利用等方面走在前列;其次,要健全茶葉科技推廣網絡。我縣茶葉在這幾年取得長足發展,離不開全縣茶葉科技推廣隊伍為提高全縣茶葉生產技術水平所做的努力。縣財政要設立茶葉技術推廣專項資金,用於茶葉新品種引進推廣、標準化生產示範、加工新工藝研究、無公害技術示範等方面,確保茶葉科技推廣的順利實施,使茶農、經營者能有效地將先進科技應用於生產;三是要建立國家級茶葉科技示範場。以縣茶葉良種試驗場為基礎,以實施農業部項目“茶樹良種科技示範場建設”為契機,切實增強場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配備相應的生產、教學設備,將其建設成為國家級的茶葉科技示範場,為全縣茶葉科技的試驗、示範、應用推廣提供支持。

5、激活茶貿易

我縣的茶產業是市場主導型的產業,要進一步激活茶貿易,重點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要完善市場網絡。抓好新千島湖茶葉市場的建設,努力將之建設成為功能配套、設施齊全、管理規範集茶葉交易、茶葉休閒於一體的省內一流茶葉市場,全面提升市場的檔次和品位。同時以此為基礎,扶持鄉鎮產地市場、茶葉龍頭企業的建設,加強管理,促進“企業+基地+農户”、“市場+訂單+農户”經營模式的形成,搞活茶葉流通;

二要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加強與淳籍在外茶葉經營者和外地茶葉市場的聯繫,收集市場信息和營銷經驗。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開展廣泛宣傳,並在互聯網上設立千島湖茶的網站,加強信息網絡體系建設,掌握可靠、及時的市場信息,更好地指導茶葉生產;

三要鼓勵經營者在外開設茶莊、門店。對在大中城市開設茶莊、門店,銷售千島湖茶的經營進行獎勵扶持,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來宣傳推銷我縣的茶葉,提高千島湖茶的市場佔有率。

6、打造茶品牌

品牌是一個產品能經久不衰的源泉,沒有品牌的支撐,產業的發展很難健康長久,茶葉產業的發展,品牌的作用尤為明顯。

一是要統一思想,突出重點。“千島玉葉”經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歷經十餘年打造,已是浙江省著名商標,對我縣茶葉產業發展意義非凡,各鄉鎮、部門、企業要切實統一思想,集中力量打響“千島玉葉”品牌,將之打造成為淳安的地方品牌、千島湖茶的“金名片”和淳安的“藍寶石”;

二是要加大宣傳促銷。依託杭州茶都這一龍頭,利用千島湖的生態旅遊優勢,擴大宣傳,積極促銷。縣財政應逐年增加茶葉品牌宣傳資金,用於千島湖茶的品牌宣傳促銷。利用各種機會在我縣組織各種茶事活動,吸引外地客商、茶人、企業來淳,積極參與外地舉辦的茶事活動,加強交流,全面推介千島湖茶;

三是要強化品牌管理。要以茶葉產品推行QS認證為契機,聯合有關部門,加強對茶葉品牌、茶葉質量、茶葉包裝的管理。

7、弘揚茶文化

我縣產茶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要積極接軌杭州茶都,充分挖掘我縣茶歷史、文化遺存,積極籌建三大中心:茶藝表演中心、茶文化展示中心、千島湖茶推介中心。組建茶藝表演隊,尋找一套適合千島湖茶特點的品茗茶藝,在茶藝表演中心,充分展示千島湖茶的風采;挖掘、收集整理我縣茶歷史、文化遺存,建立茶文化展示中心,向遊人、客商介紹我縣茶葉文化,提升千島湖茶文化內涵;建立千島湖茶推介中心,精心設置推介載體,向外推介我縣茶資源、茶產品、茶企業、茶貿易,提升我縣茶業知名度和影響力。

8、發展茶旅遊

我縣擁有舉世聞名的千島湖,為發展茶文化、茶旅遊提供不可多得的平台,我們要藉助這個平台,做優做強茶旅遊文章。

一是要開發茶旅遊產品,製作開發適合旅遊銷售的茶葉產品及相關紀念品,創新營銷模式,與旅遊緊密結合,即促進茶產品的營銷,又提升旅遊內涵;

二是要開闢1~2條茶旅遊觀光線路,依託千島湖強大的旅遊優勢,在茶葉生產、茶文化氛圍濃厚的地方,開闢茶文化、茶觀光、茶休閒等旅遊線路,吸引遊客關注茶葉,宣傳茶葉;

三是開發休閒觀光茶園,選擇交通較便利、茶園景觀秀美之地,配套相應的供遊人採製設備、品茶休閒場所,積極拓展茶園休閒觀光遊;四是推進茶館業的興起,千島湖鎮作為“休閒度假勝地”,要科學規劃建設一批文化味濃、品味高、富有特色的茶館,增添城市休閒內涵,延伸旅遊產業鏈,促進茶文化、茶旅遊、茶產業的和諧發展。

產業調研報告 篇7

根據市婦聯安排,__區婦聯對全區婦女手工編織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情況如下:

1、手工編織行業現狀。近幾年來,通過婦聯繫統、勞務技能培訓、婦女自學等形式,全區15個鄉鎮、20個社區的約20xx多名婦女掌握了不同類型的手工編織技能。手工編織種類主要有:十字繡、絲網花、水晶貼畫、串珠飾品、掐絲畫、拖鞋、刺繡、剪紙等,真正通過手工編織增加收入的僅僅不到一百名,銷售渠道單一且不固定。絲網花、拖鞋、串珠飾品主要銷售渠道為周邊親朋好友、農村集市或城市夜市上銷售,個別為私人定做銷售;水晶貼畫、十字繡主要是自給自足裝飾家居,尤其是十字繡既費工價格又貴,有一定數量的作品,基本沒有銷路;會剪紙藝術的婦女也有3、4個,其中市級民間剪紙藝術傳承人1名,因經濟原因,紙質質量不高,沒有裝裱,作品檔次上不去,也沒有銷路;市級手工刺繡傳承人1名,會蘇繡、隴繡技術,作品比較精緻價格高,主要做訂單。全區大大小小銷售手工編織原材料的商家有十幾家,主要以銷售十字繡、水晶貼畫、絲帶繡、絲網花、掐絲、手工拖鞋等原材料為主,購買者絕大多數為手工愛好者,自娛自樂。

2、婦聯推動手工編織採取的措施。結合省婦聯“__妹走出去、__巧手幹起來”精準扶貧行動,把大力發展婦女手工編織產業作為婦聯組織參與、服務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舉措。一是建基地。為了把我區的手工編織產業做起來,成立了__區巧姐手工編織協會,聯合__區__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建立了“__巧手”手工編織示範基地,設立了手工技能培訓室、巧手手工坊,手工作品展示廳等,組建專業師資隊伍,依託基地開展培訓,培育能手,拓寬銷售渠道。__鄉、漢唐街北、南苑社區等也分別建立了“巧姐”手工坊。二是抓培訓。圍繞全區實施“十百千萬”精準扶貧工程,依託“__巧手”手工編織示範基地,先後在__、__、__、__、__等鄉鎮和部分城市社區舉辦了拖鞋、絲網花、刺繡、串珠等培訓班23期,有20xx多名婦女參加了培訓,手工編織受到了婦女羣眾的歡迎,參與積極性很高。組織“__巧手”基地負責人、鄉鎮婦聯幹部、手工編織巧手等赴張掖手工作品展銷會、義烏中國婦女手工製品博覽會、敦煌女人社等參觀考察,開闊眼界,拓展思路,尋找銷路。__鄉把手工編織作為推進全鄉精準扶貧,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點工作,每個月都舉辦手工編織培訓,逢集就舉辦手工技藝提高班,已有500餘名婦女學會了拖鞋編織、串珠或絲網花製作技術,形成了手工編織的'氛圍,培養了一批手工編織巧手。三是抓宣傳。為了進一步擴大婦女手工編織的影響力,激發婦女對手工編織的興趣,區婦聯共徵集了200多件手工作品,在__區__巧手手工編織基地舉辦了婦女手工作品展,分一、二、三等獎評出了25件獲獎作品,發掘、命名__區“__巧手”24名,2名市級民間傳統藝術傳承人。同時,我們還積極與____、____刺繡專業合作社聯繫,開展刺繡訂單培訓,通過小小的手工繡片增加收入。區婦聯圍繞精準扶貧開展手工編織的典型經驗做法在__電視台進行了專題報道。

總體來説,隨着市場經濟的繁榮,婦聯組織的引導,廣大城鄉婦女對手工編織的積極性比較高,十字繡、絲網花、絲帶繡、串珠飾品、編織拖鞋等手工製品正在探索着由自娛自樂向商品化轉型。

去今兩年,為促進婦女手工編織產業的發展,區婦聯針對婦女手工編織開展調查摸底,建立基地、開展手工編織技能培訓、舉辦婦女手工作品展示、參加全省、全市婦女手工作品展、外出學習考察等一系列工作,努力推動全區婦女手工編織產業的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和困難。

1、沒有市場競爭力。當前雖然婦聯繫統大力推廣手工編織,意在通過手工編織,讓婦女在農閒時間居家靈活就業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質量,理論上講這是一件很好的事,可以惠及較多城鄉婦女,為她們增加經濟收入的同時,還能照顧老人孩子。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我區婦女編織的拖鞋、絲網花、串珠飾品、十字繡等手工產品,產品檔次低,成本高,沒有地方特色,缺乏市場競爭力,基本還處於自產自銷的盲目生產狀態。

2、沒有形成專業隊伍。__區旅遊資源不足,旅遊業發展緩慢,人流量小,多年來除__夜光杯外,一直沒有開發形成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旅遊文化產品,全區甚至沒有一家創意設計開發銷售手工藝品和旅遊文化產品的企業,也沒有做手工編織銷售的帶頭人。少數從事手工編織的婦女 還屬於粗放、鬆散狀態,在自家編織,自己到集市或夜市銷售,因產品不上檔次,缺乏銷路,形不成規模,增收效果也不明顯,所以就沒有形成固定的手工編織從業人員、專門的銷售人員和帶頭人。

3、手工編織產品利潤微薄。手工編織產品利潤微薄也是婦女不願從事手工編織,制約手工編織業發展一個直接原因。我區城郊鄉鎮種植温室,一年四季婦女都有活幹,其他鄉鎮人均耕地多,農時季節就地打工每天的收入都在100元以上,而手工編織的產品收益遠不如務工,加之手工編織費時費工,產品價格低了不划算,價格高了又沒人要,也影響了手工編織業的發展。

婦聯組織在服務婦女,推動發展手工編織產業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也有信心和決心,結合全市旅遊集散中心規劃建設,強化宣傳,擴大影響,拓寬銷售渠道,通過建立一中心、一基地+手工坊+巧手的模式,搭建四個平台,為婦女手工編織行業的發展提供堅強可靠的組織服務。

1、加大宣傳,擴大市場影響力。一是將手工編織行業與旅遊開發結合,圍繞全市旅遊發展規劃,充分發揮敦煌國際旅遊城市建設的優勢,依託西片敦煌__巧手展示館和敦煌女人社,展示銷售我區婦女手工編織作品,擴大宣傳影響力;在__區建立東片__巧手展銷中心,全方位展示7縣市婦女手工作品,利用__區旅遊集散中心建設,宣傳婦女手工製品。設立手工製作體驗館,讓婦女親自體驗手工編織的樂趣;二是充分利用網絡、報紙、電視等媒體對手工編織技師和獲獎作品、婦女手工編織創業典型進行大力宣傳,擴大市場影響,激勵廣大婦女學

習手工編織技能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婦女從事手工編織。

2、開發產品,培育企業和帶頭人。扶持發展手工編織龍頭企業,組建研發團隊,要以市場為導向,認真研究消費市場的需求,創意設計開發具有__地域文化元素、便於婦女集中生產或居家制作的旅遊產品或手工製品;培育一批頭腦靈活、有一定業務渠道、有闖勁、高素質的經紀人隊伍,發揮她們的示範、輻射作用,為手工製品企業、編織巧手牽線搭橋,與市場對接,推動手工編織產業向市場化、規模化邁進。

3、強化培訓,推動示範基地建設。一是培育示範基地。依託__區“__巧手”手工編織示範基地,發揮巧姐手工編織協會作用,分層次、分片區對手工編織帶頭人、編織技師和婦女進行手工編織技能的培訓,提高技能素質;同時,建議上級婦聯加大與人社部門的協調力度,每年在勞務技能和勞務品牌培訓任務中,明確一定數量的培訓名額用於培訓手工編織技能,使更多的城鄉婦女學會和掌握手工編織技能,為手工編織產業規模化、市場化發展奠定基礎。基地是行業發展最好的“推進器”,為方便城鄉婦女提高編織技能,從事手工編織,在條件成熟的鄉鎮、社區建立巧姐手工坊,開展婦女手工製品展評、培訓活動,為手工編織帶頭人和__巧手提供切磋技藝、交流提高、展示成果的平台。二是構建行業發展網絡。在全區形成以區級婦女手工編織基地為龍頭,各鄉鎮、社區“手工坊+婦女”為模式的婦女手工製品行業發展網絡,促進手工編織進村組、進社區,推動婦女實現居家靈活就業。

4、搭建平台,拓寬銷售渠道。一是搭建展示銷售平台。在“__巧手”展銷中心、手工編織示範基地、__故事展示廳等展示婦女手工作品,舉辦婦女手工作品展示義賣活動,現場展示手工編織技藝、手工作品,組織女企業家、女領導幹部、愛心人士義買;二是搭建電商銷售平台。依託__故事電商平台展示銷售串珠飾品、拖鞋等手工作品;鼓勵從事手工編織創業帶頭人在淘寶網開店銷售作品。三是搭建訂單銷售平台。與____有限公司、____刺繡專業合作社簽約,組織有刺繡功底的婦女秀頸枕、包包繡片增加收入;組織巧手創意設計製作串珠、絲網花、拖鞋等婚慶用品,積極與糖鋪子、工藝品店等聯繫,簽約代銷手工作品;四是搭建來料加工平台。探索與義烏串珠飾品配件商行合作,組織婦女來料加工串珠飾品或做分材料包等手工活。同時,鼓勵巧手依託集市、夜市銷售作品,多方開拓銷售渠道,推動手工編織產業向市場化、規模化邁進。

產業調研報告 篇8

##市畜牧水產局在宣傳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結合當前我市畜牧業發展現狀,特別是圍繞重點特色肉牛產業,在調查研究中發現肉牛產業發展存在幾個突出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當前肉牛產業存在問題

一是肉牛育肥場普遍存在空欄現象;二是牧草種植面積得不到落實,特別是青貯飼料不足,造成冬季和初春牧草嚴重匱乏;三是資金投入不足,肉牛育肥場、可繁母牛培育、技術培訓等整個產業鏈普遍存在資金缺乏狀況;四是可繁母牛數量少,無法解決各育肥場架子牛來源,必須依靠山東、河南等地調進,極易受架子牛價格、疫病、運輸條件等因素的制約;五是肉牛飼養管理、標準育肥技術尚未得到普及,育肥場管理人員、技術員和專業技術幹部對肉牛現代化飼養和科學管理技術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六是各育肥場與宏宇牧業公司之間尚未找到利益平衡點。

二、肉牛產業發展對策

1、抓住春季有利時機,做好空置補欄工作。各縣要按照市政府年初下達的肉牛育肥任務的目標,逐級落實到各肉牛育肥場,要求各育肥場排好進出欄時間表,有計劃地做好補欄工作。

2、大力推行種草養畜,推廣青貯飼料技術。各地要儘快落實市畜牧水產局20xx年《種草養畜工作意見》,積極推行糧、經、飼“三元”結構調整,不斷加大宣傳力度,組織和引導農户特別是肉牛育肥場種植青飼玉米、雜交狼尾草、墨西哥玉米、黑麥草等優良牧草品種。落實牧草種植面積,推廣種植新技術,合理解決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合理構成,提高蛋白質含量高的牧草比例。同時,大力推廣青飼玉米的種植,廣泛開展以青貯玉米為主要原料的`青貯料,改變現在各育肥場主要以雜交狼尾草,冬養以稻草為主的飼養模式,確保牧草四季均衡供給。

3、加大資金投入總量,打牢肉牛產業基礎。肉牛產業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產業,資金投入量大,必須解決好資金來源問題。一是圍繞我市肉牛產業化發展的各個環節,有針對性地上報一批項目,爭取上級的資金支持。二是爭取農業、財政、農業綜合開發、科技等部門的有關項目資金,統一規劃,捆綁使用。三是爭取金融部門扶持力度,幫助肉牛加工企業、養殖企業、養殖户解決生產發展中資金不足的問題。四是加大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設立肉牛專項基金。五是建立肉牛貸款擔保中心,提高擔保貸款額度。多渠道融入的資金重點用於黃牛品種改良,擴充和壯大母牛羣,扶持肉牛加工養殖企業。

4、加快品種改良速度,壯大可繁母牛羣體。##市肉牛產業發展的關鍵與難點在於黃牛品種改良的力度與速度。一是能否培育出個體大、肉質優的架子牛是肉牛肥育與加工的關鍵環節,我市肉牛發展的速度能否上規模取決於黃牛改良的速度與力度,因此要紮紮實實地做好可繁母牛的擴充,制定地方政策,保護雜交一代和二代母牛。各地要落實市政府下達引進雜一、二代可繁母牛10000頭任務,安排好每月、的引進數量,不斷擴充和壯大可繁母牛羣。二是大力推廣寧化縣流動冷配車的做法,把冷配器械送到各村,方便農民,增加母牛冷配數。三是要科學制定肉牛良種繁育技術路線。一方面抓“級進雜交”,從根本上改良本地黃牛品種;另一方面抓好三元雜交,既可以提供雜一、二代母牛,又可為肉牛育肥場提供雜一代和雜二代公牛供其育肥。四是出台鼓勵飼養雜一、二代可繁母牛政策,調動廣大農户飼養可繁母牛的積極性,把肉牛產業基礎打牢夯實。

5、加大科技投入經費,提升養殖科技含量。為了把肉牛產業做大做強,要重視發揮畜牧獸醫科技人員的作用。一是要增加畜牧獸醫科技人員全額撥款編制,目前市、縣兩級專業技術人才青黃不接,各地應根據事業發展的需要,積極引進和充實畜牧獸醫專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二是制定並推廣育肥品種、飼料營養、育肥技術、飼養管理、屠宰加工、產品標準。標準化是組織現代化生產的手段;是衡量生產技術和科學管理的重要尺度,能有效提高牛肉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三是加大培訓力度,對育肥場管理人員、肉牛飼養、黃牛冷配技術員和專業技術幹部要採取多渠道、多形式、走出去、請進來方式,進行強化培訓,儘快提高肉牛現代化飼養和科學管理水平。

6、構建市場交易平台,做大肉牛加工企業。##市肉牛產業成敗與否,關鍵要有龍頭企業支撐。因此,必須加快培育和扶強做大一批龍頭企業,拉長肉牛產業鏈。一是要把堅持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加快宏宇牧業公司建設,通過幾年努力實現年加工肉牛6萬頭、年產值達3億元的目標。二是要吸引一批有實力的客商或企業投資建立飼料、牛肉熟製品、皮革加工、生物製藥企業,以延伸產業鏈。三是在用地、税收、信貸等方面出台優惠政策,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四是宏宇牧業要根據不同肉牛品種和胴體瘦肉率制定不同的肉牛收購價格,確定最低保護價,並根據市場價格按一定比例向上浮動,保護肉牛育肥場的合理利益,與各育肥場建立有機統一的利益平衡機制。

產業調研報告 篇9

為做好我市產業扶貧是突出問題整改工作,深入推進產業扶貧政策措施落地落實、到村到户,開展產業扶貧調研如下:

一、現在存在問題及其原因

存在的問題:一是到村項目中,產業發展類項目所佔比重也不高。二是在到户項目及措施中,產業發展類項目所佔比重偏低,其中帶動作用突出的加工業和鄉村旅遊業所佔比重很低;總體上,產業扶貧項目安排不少,貧困村產業發展滯後。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沒有認識到產業扶貧是脱貧增收的重要抓手。沒有認識到產業扶貧是貧困户增收脱貧的基礎性、根本性、長效性的舉措,在實施其他脱貧路徑時,忽略了產業扶貧。

(二)對產業扶貧工作存在畏難情緒。認為產業扶貧難度大、見效慢,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在工作推動、政策支持、資金安排等方面用力不夠。

(三)沒有利用好主體的帶動作用。沒有出台鼓勵、引導、支持主體帶動貧困户的`政策,主體帶動的意願不強、積極性不高;雖然對帶動主體投入較多,但是沒有選好帶動模式、沒有建好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效果較差。

二、整改目標任務

根據我市糧、棉、油、果、茶葉等產業特點,推進特色種養業扶貧、光伏扶貧、鄉村旅遊扶貧、商貿流通扶貧、資產收益扶貧,力爭產業項目、支持資金、主體帶動、幹部幫扶等覆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户,力爭所有貧困村、貧困户至少發展一項產業或者參與發展一項產業,為村出列、人脱貧提供穩定、持續、有力的基礎支撐。

三、主要整改措施

(一)精準選擇脱貧產業。精準掌握貧困村、貧困户的資源、勞力、技能等產業發展條件,逐村逐户指導選擇具有穩定性、長期性、持續性的產業。支持有條件、有能力、有意願的貧困户發展特色種養、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商貿流通、農產品加工、手工業等產業。對無勞動力、無資源、無穩定收入來源的“三無”貧困户,以及無集體經濟收入或集體經濟薄弱、資源缺乏的貧困村,支持安排光伏扶貧工程項目,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等能穩定增收的產業。實施資產收益扶貧,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試點,支持貧困村、貧困户依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土地、山場、水面、設施、設備、幫扶資金等入股、託管的方式,或者以務工、就業等方式參與產業發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落實產業扶貧相關政策。完善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對於有發展意願、貸款意願、還款能力或還款措施的貧困户,金融機構應給予貸款。大力推廣户貸企用、分貸統還等模式,幫助貧困户通過土地、山場等資源和資金參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其他經營主體,讓貧困羣眾得到更多收益。鼓勵和支持貸款貧困户購買貸款人意外傷害保險、保證保險等保險,分散貸款風險。對購買扶貧小額貸款保險的貧困户,財政可適當安排保費補貼。支持貧困户在發展種養業時參加政策性農業保險,貧困户承擔的保費可從扶貧資金中支出。貧困地區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優先保障貧困村、貧困户發展產業,生產設施、附屬設施和配套設施的用地按照設施農業用地管理。

(三)增加項目資金投入。要加大產業扶貧投入力度,項目資金要早安排、早下達、早實施。到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統籌整合使用的財政涉農資金要加大對產業扶貧投入力度,重點支持貧困村、貧困户發展產業,扶貧小額信貸資金全部用於產業扶貧。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眾籌、慈善等方式參與產業扶貧。

(四)加強產業發展服務。要在產業規劃、產業選擇、招商引企、品牌培育、市場開拓、技術支撐、政策設計等方面加強指導。

?(五)創新主體帶動機制。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或其他經營主體,支持有意願、有實力的主體參與產業扶貧,積極探索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大力推行各類園區帶動、龍頭企業帶動、經營大户帶動和羣眾自身調整優化種養結構的“三帶一自”模式,推進貧困村、貧困户與市場主體對接,力爭每個實施產業扶貧項目的貧困村、貧困户都有主體帶動。及時總結歸納典型案例和優秀做法進行推廣,加強產業扶貧現場觀摩,發揮典型引路作用,不斷放大產業扶貧效應。

產業調研報告 篇10

為貫徹落實縣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準確掌握全鎮精準扶貧工作現狀,對照“六個精準”要求和“五個一批”路徑,找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更加有效地推動扶貧攻堅工作開展,根據縣委辦公室關於做好精準扶貧專題調研工作的通知要求,近日,本人通過現場瞭解、走訪農户、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全鎮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貧困現狀。東青鎮地處縣城以西13公里,轄22個村(社區),130個村民小組,7165户,20422人,其中農業人口18361人,幅員面積6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927畝。全鎮以傳統糧油、核桃、花生種植和畜禽養殖為骨幹產業,20xx年農民人均純純收入7435元。按照精準識別相關要求,20xx年6月,鎮黨委、政府按照“三公示一公告”的程序和“一高一低一無”的標準,組織村(社區)組篩選識別出全鎮貧困户788户,2574人,貧困發生率14。65%。其中貧困村5個,貧困户197户,660人。按貧困户屬性分,低保户佔21。4%,其它户佔78。6%;按致貧原因分,因病、因殘、因災致貧佔83。64%,因學致貧佔3。43%,因缺產業、資金、技術、交通條件差致貧佔12。93%。行路難、住房難、飲水難、就醫難、增收難在5個貧困村和其他非貧困村均不同程度存在。

(二)致貧原因。通過調研分析,個人認為貧困村和貧困户致貧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原因:一是保障低。村民雖普遍購買了醫療、農業、小額人身意外傷害等政策性保險,但保障水平不高,因病因災致貧返貧的情況在農村尤為突出,佔貧困户户數的80%以上;二是勞力缺。全鎮外出務工人員佔總人口的48%,在家留守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兒童,基本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85%以上,讓其接受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就更是困難;三是產業弱。作為傳統的旱山鄉鎮,東青鎮產業結構單一,種植業以傳統的水稻、小麥、油菜、花生等糧油作物為主,養殖業以小家禽、生豬為主,增收致富門路窄,農業抗風險能力弱;四是投入少。長期以來,由於鎮本級財力有限,對各貧困村基礎和產業項目資金投入少,已遠不能滿足各村發展需要;五是基礎差。5個貧困村均是離場鎮較遠的偏遠村,坡陡溝深,不但自然條件差,水、電、路、村級活動陣地等基礎設施建設都較為滯後,羣眾生產、出行時有不便,嚴重影響致富奔康的工作進度。

(三)減貧成效。20xx年以來,鎮黨委、政府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1號文件精神為指引,先後培育家庭農場8户、專合社7户、業主大户30户,加快了發展產業,致富奔康的步伐。借力市縣幫扶部門的真幫實扶,在完成東明、高峯兩村76户、238人脱貧解困的同時,今年1—8月重點實施東林、東台兩個貧困村的涉農整合扶貧項目和各户的產業脱貧內容,脱貧人口新增84户269人。由縣人大辦公室幫扶的東林村硬化3。2公里村組道路工程已全部完工,投入扶貧專項資金80萬元。由市扶貧移民局幫扶的東台村村委會改造和1。5公里村道路硬化已完成初驗,投入資金30萬元。由市住建局幫扶的志願村已完成500畝核桃產業園的新植和村級活動室的主體工程建設,投入資金60萬元。鎮黨委、政府多次召開精準扶貧工作現場會,在全鎮範圍內以現場展示、先進促後進等方式,加快各村貧困户產業脱貧的進度,確保全年脱貧173户541人的既定目標能順利完成。

二、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和認識不到位。調研中發現,疲倦厭戰的情緒和觀望、等靠的思想在部分村組幹部、貧困户中存在。一是認識片面。部分村組幹部、貧困户對扶貧工作的認識還停留在“輸血扶貧”的老路,認為扶貧無非就是給項目、投資金,前期寄予希望值過高,看到規劃的項目並非大幹快上、資金也並非動輒千萬,就認為上級對扶貧工作有敷衍之嫌;二是定位模糊。部分非貧困村的村組幹部認為項目都集中在貧困村,本村只有貧困户產業脱貧的相關內容,是貧困户自己的事,提不起興趣、打不起精神,沉下心來思考借力扶貧發展本村特色產業;三是自立意識不強。

看到各級對扶貧工作日益重視,部分貧困户產生了依賴思想,認為各級的幫扶理所應當,過多強調自己的困難,以缺勞力、身體差、年齡大為由,只想走“政策兜底”的路子。甚至還有按脱貧規劃種養一季,拿到3000元產業扶貧資金就不幹的應付式想法。

(二)貧困户識別不精準。20xx年6月,各村(社區)雖按程序評議出貧困户,因對後續配套政策不瞭解、對可能出現的矛盾預計不足,導致部分村(社區)出現對象識別不精準的情況。一是有打平均的想法。各户困難程度相差不大,單獨評哪一户都難以服眾,於是由各户推選一户來承頭,有項目和資金安排時,各户都平均參與分配;二是有公益集資的想法。與第一種情況類似,不同的是有資金安排時,由承頭的户拿出國家項目資金,用於組集體內修水、築路等公益事業;三是有還情報恩的想法。調研中發現鎮內有2個村在貧困户評議過程中,在村民提名環節把關不嚴,把給村組捐資修路的在外務工成功人士在家的父母納入政策享受範圍。針對以上三種情況,今年8月在全縣開展“五個一批”統計時,我鎮按申請、評議、公示的步驟集中調整了貧困户享受對象13户,使扶貧對象更加精準。

(三)規劃與意願有差別。前期在制定幫扶規劃時,雖也入户瞭解羣眾意願與期待,從羣眾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礎設施、教育培訓、種養殖業方面優選排列其幫扶需求,但由於資金、勞動力等因素的影響,幫扶規劃與貧困户的意願還有一些差別。如在制定東林村一貧困户的幫扶規劃時,最初計劃幫助其一年養殖黑豬八頭。調研過程中,貧困户反映養殖黑豬是她的意願,但是八頭黑豬超出了她的養殖能力,她認為可以分兩年來完成這一幫扶規劃。

(四)扶貧資金投入不足。一是項目資金安排有限。目前到位的資金和項目都集中於今年計劃要脱貧的村,其他貧困村和非貧困村的貧困户還沒有具體的`資金和項目安排,難以滿足貧困村和貧困户脱貧幫扶的需求;二是幫扶單位整合資金難度大。雖然貧困村都有幫扶單位掛點聯繫,但幫扶的形式和力度各有不同,有的幫扶單位人財物都十分有限,沒有資金投入,更難以整合其他項目資金投入貧困村,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開發,幫扶工作推進存在困難。

(五)政策支持不配套。一是脱貧標準不明確。縣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到20xx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000元,此前脱貧的貧困户僅以略高於人均2736元純收入的標準制定了脱貧規劃,但20xx—20xx年擬脱貧的村和貧困户分別應達到那些標準,市縣各級一直未能進行明確;二是非貧困村的貧困户脱貧時限不明晰。截止目前,各級和各幫扶單位對全鎮的貧困村,特別是列入今年要脱貧的貧困村工作普遍較為重視,制定專項扶貧規劃、落實各類項目資金,對面廣量大的非貧困村貧困户的政策支持也從單一的產業脱貧資金,到農房建設、光伏扶貧、小額信貸等方面逐步配套完善,但各户以村為單位具體在那一年脱貧,時限不明晰;三是貧困户動態管理進出不暢。受貧困户資料系統全省統一管理的制約,面對情況的不斷變化,在年度時間內各村貧困户條件改善的及時驗收摘帽、因病因災返貧的及時得到幫扶救助的動態管理制度未形成,影響了幫扶工作的時效性;四是舉家外出貧困户如何實現產業扶貧資金報賬政策未出台。全鎮788户貧困户中,舉家外出務工的貧困户比例高達13。2 %。其他貧困户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均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產業脱貧規劃,並分步實施。而舉家外出務工的貧困户雖也定有脱貧規劃,由於長期未在家,前期規劃的種養殖產業脱貧項目未能實施,對這一共性問題,亟需研究解決。

(六)工作合力尚未形成。一是缺乏有效溝通銜接。市縣業務主管部門與鄉鎮之間在制定貧困村脱貧年度、非貧困村貧困户脱貧進度等環節缺乏溝通銜接,導致鄉鎮接受任務較為被動;二是未充分尊重基層項目規劃意見。鎮村兩級在規劃對貧困村整合的涉農項目時重點向水、路等基礎設施傾斜,方案上報後,個別縣級部門在未徵詢鄉鎮意見的情況下,大幅修改項目規劃內容,造成項目作用的發揮大打折扣;三是缺乏統一的宣傳口徑和尺度。以關係貧困村和貧困户幫扶資金的兩個數據為例:貧困村專項扶貧資金是之前宣傳的100萬還是現在規劃的上千萬?貧困户產業扶貧的資金3000元是驗收合格由扶貧專項資金打卡到户還是通過小額信貸自行解決?諸如此類問題,在政策文件未明確前,不宜提前宣傳,導致説法不一、解讀眾多、引發猜想。四是缺乏有力的考核追責機制。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扶貧工作需要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廣泛參與,駐村工作隊的組建、第一書記的選派、涉農項目的整合、“七進村、八到户”所涉及單位的規劃等各環節都還存在着工作未完全到位的情況。以涉農項目的整合為例,已列為年內脱貧村規劃的項目,相關部門就不能再以十二五期間項目已規劃實施完,沒有指標沒有資金為由敷衍塞責。

三、對策建議

縣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已經發出決戰全面小康動員令,吹響了全力精準扶貧衝鋒號。通過調研,個人認為要完成好精準扶貧這一重大政治任務、民生任務、經濟發展任務,確保縣委提出的“兩個率先”奮鬥目標順利實現,工作應緊緊圍繞以下幾方面來開展。

(一)思想認識需要進一步提高。首先,鎮村組各級幹部要克服疲倦、厭戰的思想。其次,貧困羣眾要擯棄觀望、等靠要的認識。要充分認識到實施精準扶貧既是調動貧困羣眾脱貧致富的有效方法,更是貧困村組脱貧奔小康的重要抓手,絕非一項階段性的中心工作。是當前上至中央下到地方的一項全局性任務,更是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把精準扶貧精準脱貧作為扶貧開發工作的主攻方向,要在20xx年率先脱貧實現小康,任務十分繁重,需要廣大幹羣以等不起的危機感、慢不得的緊迫感、坐不住的責任感,牢固樹立自強自立觀念,儘早甩掉貧困落後的帽子。

(二)組織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繼續把扶貧開發與村級組織建設結合起來,以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為重點,堅持抓黨建、打基礎、抓班子、帶隊伍,選好配強貧困村領導班子,突出抓好貧困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選拔能很好發揮村幹部的優勢和作用的同志來擔任,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羣眾脱貧致富、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

(三)基礎建設需要進一步抓好。充分利用國家加大扶貧資金投入的政策機遇,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堅持不懈地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抓好農村村道公路的改造升級,千方百計幫助貧困户改善生產、生活、生存環境,不斷為農民羣眾增收致富夯實基礎。

(四)產業扶貧需要進一步鞏固。積極引進專合社、業主大户,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範引導作用,幫助貧困户搞好信息、技術、銷售服務,因地制宜地發展有特色的種養業,注重示範引導,為貧困户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創造條件。

(五)技能培訓需要進一步加大。鑑於貧困户普遍缺乏專業技能和農業種養技術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加強外出務工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力度,逐步提高業務技能和水平,增加務工收入。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現有勞動力潛力,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對在家的貧困户進行種養等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貧困户的能力。

(六)資金用途需要進一步拓寬。對於舉家外出或家中留守老弱病殘孕等貧困户,要用3000元補助資金髮展產業難以實施,僅靠3000元脱貧也不現實,應根據貧困户的實際家庭情況來安排3000元補助資金的用途,不侷限於種養殖等產業發展,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補貼,比如參加勞動技能培訓報銷學費、為貧困户購買醫療、商業保險等,既能增加貧困户學習實用技術的勁頭,又能減少貧困户因病、因災返貧的機率。

(七)動態管理需要進一步明確 。對各類扶貧資源到村到户、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扶貧對象教育培訓就業增收情況、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情況進行監測評估,準確反映扶貧成效,使“已脱貧者”及時退出,“真貧困者”和“返貧困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扶持和幫助,切實增強扶貧開發工作成效。

產業調研報告 篇11

日前,記者從市體育局獲悉,首個連雲港市體育產業調研報告已經新鮮出爐。這份萬字報告共分為“連雲港市體育產業發展概況”、“連雲港市體育產業發展主要困境及其成因分析”、“連雲港市體育產業發展對策”三個主題框架,為分析港城體育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制定相應的發展對策等,提供了翔實的數據支撐和參考依據。

據瞭解,此次全市體育產業的全面調研在我市尚屬首次。去年10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要求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這無疑預示着體育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基於體育產業在我市發展落後、亟待開發的總體局面,這次調研工作,也成了我市體育部門因勢做出的對應舉措,為我市體育產業現狀“把脈問診”。

自去年11月份開始,由市體育局、淮工、師專等單位的專家組成了共計16人的調研隊伍。他們兵分兩路,第一小組調研了灌雲縣、灌南縣、海州區和高新區,第二小組調研了東海縣、贛榆區和東部城區(連雲區、市開發區、景區及徐圩新區)等地,所到之處,發放問卷、填表問答,工作做得井井有條,嚴謹有度。

“通過這次調研,我們全面瞭解了港城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包括產業基本情況、結構情況、消費情況和市場體系建設,並獲取了較為翔實的數據資料。”市體育局經濟處處長葉新成介紹,比如通過數據分析得知,2016年連雲港市體育產業增加值僅佔全國體育產業增加值的0.25%。這表明,連雲港市的體育產業尚處於摸索、起步的過程,暫時還未較好地起到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但同時也説明,我市的體育產業有着很大的發展空間與潛力,在產業總量、產業結構及產業政策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與開發。

產業調研報告 篇12

根據常委會年度工作安排,五月下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畢禮偉帶領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對全市現代畜牧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先後到各區市實地察看了部分魚粉加工企業、畜禽養殖廠和皮毛加工企業,詳細瞭解了企業的生產經營及污染治理情況,並聽取了相關部門工作彙報。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級畜牧部門按照“發展現代農業”和“抓特色促跨越”的總體要求,立足我市畜牧業區域特點和發展優勢,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步伐,大力發展生態高效特色現代畜牧業,極大地促進了農民增收。20xx年,全市畜牧業產值達76。3億元,佔農林牧漁總產值的18。1%。畜牧業已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一)畜牧業發展區域優勢比較突出。各區市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合理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發展符合本區域特點的重點產業。如:文登區重點發展特種動物、生豬、奶牛產業,榮成市重點發展特種動物、奶牛、蛋雞產業,乳山市重點發展肉雞產業。畜牧業發展在有效保障全市各類畜禽產品充足供給的同時,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文登水貂、文登奶山羊和榮成水貂分別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畜產品認證。

(二)高效特色畜牧業發展成效顯著。皮毛業、肉雞業和魚粉加工業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我市畜牧業的三大高效特色產業。皮毛業方面,全市貂皮年產量常年保持在1300萬張左右,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年加工服裝5萬多件。從 20xx年開始,連續舉辦了四屆中國(文登)國際皮草博覽會, 20xx年成功舉辦了毛皮交易訂貨會,成交額達8000萬元。文登區被授予中國毛皮產業發展示範市。肉雞產業方面,以引進的福喜(威海)牧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形成了集飼料供應、種雞飼養、孵化、商品雞飼養、屠宰加工、產品銷售和無害化處理完整的肉雞產業鏈條,年可出欄肉雞6000萬隻,加工熟食8萬噸。去年,全市肉雞總產值突破2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4000多個,帶動養殖户增收1億多元。魚粉加工業方面,從去年開始嚴格按照環保的有關要求對魚粉加工企業進行升級改造,關停不達標企業。目前全市共有37家魚粉加工企業獲得省畜牧獸醫局頒發的飼料生產許可證,年產量達30萬噸,約佔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二。

(三)畜牧養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程度日益提高。一是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數量不斷增加。目前,全市已建成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場13個,省級標準化示範場44個,市級標準化示範場187個,規模養殖場標準化率達到55%。二是產業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羣逐步壯大。水貂產業方面,目前全市有7家皮毛動物繁育、養殖、加工企業被評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文登區規劃建設了佔地1000多畝的皮草產業園區,引進皮草加工企業25家,建成了海寧皮草總彙交易市場,進駐商家80多家。三是產業經濟合作組織穩步發展。全市依託鎮級畜牧獸醫站,以龍頭加工企業和養殖大户為主體,組建了肉雞、特種毛皮等畜牧合作經濟組織192個,80%以上的養殖户加入了產業化經營體系,帶動了飼料、獸藥、加工、冷藏、物流等相關產業發展,入社社員7000多户。

(四)畜產品質量安全網絡初步建立。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關係着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一是健全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制。根據膠東半島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簡稱“無疫區”)項目建設評估要求,設立了市級動疫控制中心和動監所,按照國家生物安全二級獸醫實驗室標準整合了市級和環翠區兩級獸醫實驗室,在全市52個鄉鎮設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初步建立健全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二是加大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先後開展了“瘦肉精”、生鮮乳違禁物質、獸用抗菌藥經營使用、生豬屠宰、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多項畜產品質量安全綜合整治和執法行動,及時查處違法違規問題,建立畜產品黑名單管理制度,對企業實行安全信用等級管理。同時,對全市規模養殖場全部實行程序化免疫,對社會散養畜禽開展春秋兩季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強制免疫,應免畜禽免疫率多年保持100%。三是加快推進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信息平台建設。充分利用現代網絡等科技平台,對全市規模養殖場、飼料和獸藥生產經營單位、生鮮乳收購站、防檢疫等實行網絡監管,初步實現了畜產品質量安全的可追溯。

(五)畜牧養殖污染整治工作初見成效。一是進一步完善畜禽養殖發展政策。先後制定出台了《威海市“十二五”畜禽養殖業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實施方案》、《威海市畜禽養殖業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驗收方案》等,對全市686家較大規模畜禽養殖場進行污染治理,明確要求養殖企業實現“零排放”的治污標準。同時,出台了《威海市畜牧業發展資金使用獎勵辦法》,對達到治污條件的養殖場予以獎勵。二是深入開展重點畜禽養殖區域污染整治活動。集中對全市規模養殖場和水源保護地區域內的畜禽養殖進行重點整治,積極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固體廢物和污水貯存設施。目前,全市共建成污水處理設施386個、固體廢物貯存設施496個、無害化處理設施49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廢棄物集中處理率達到95%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查的情況看,雖然我市的現代畜牧業發展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保障市場供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畜牧業結構調整有待於進一步優化。一是生產方式落後,組織化水平較低,小生產與大市場矛盾突出。科技含量低,經濟效益差,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二是產業化程度偏低,品牌意識不強,缺少行業話語權。各類畜產品加工企業數量較少,規模偏小,產業鏈條短、缺乏精深加工,或者產品質量不高,沒有形成品牌優勢。

(二)畜產品質量安全存在隱患。一是違規使用飼料添加劑和獸藥的現象仍然存在。在畜禽疾病的防治過程中,不按規定使用獸藥的現象仍個別存在,特別是抗生素的使用已形成惡性循環,劑量一再加大。獸藥休藥期制度執行不力,從而造成畜產品藥物殘留超標。二是私屠濫宰行為時有發生。目前保留的5家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由於地理位置和運輸成本原因,不少養殖場户不願到定點屠宰企業集中屠宰。三是基層獸醫體制改革問題亟待解決。部分縣市區的鄉鎮獸醫站人員配備嚴重不足,加之沒有全額撥款,為了經濟效益,忽略了應有的監管職能。部分畜產品檢驗檢測機構資質不全,檢測設備比較陳舊,從事檢疫人員力量相對薄弱,檢測手段落後。

(三)畜禽養殖污染現象仍然存在。近年來,雖然我市的現代畜牧業發展較為迅速,但整體上看,中小規模養殖户數量多,多數家庭畜禽養殖户環境較差,糞便滿地,污水橫流,造成淺表水源污染,農村居民生產和生活環境嚴重惡化。部分規模化養殖場由於缺少完備的糞污處理設施,導致養殖過程中存在污染物亂排亂放現象,治污不徹底。此外,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措施還不完善。

三、幾點建議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統籌畜牧產業發展。一是要堅持生態優先、適度發展原則。要正確處理畜牧業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係,充分考慮我市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調優畜禽養殖結構,科學規劃布點養殖場區,合理控制養殖規模,做到養殖場佈局規模與土地、水等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二是嚴格執行實行畜禽養殖准入制度。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域內禁止養殖,其他區域的`養殖企業(場)要嚴格實行建場的有關制度,必須配備完善的治污設施。三是堅持發展生態健康養殖。強化政策引領,全面提高畜禽養殖場糞污治理和綜合利用水平,加快推廣應用發酵牀養殖、沼氣工程等治污新模式,嘗試推進農牧結合、種養結合,實現有機肥資源化利用;同時,嚴格實施病害畜禽無害化處理。

(二)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現代畜牧業整體發展水平。現代畜牧業區別於傳統畜牧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規模化養殖實現生產、管理的標準化,提升產品品質,確保畜產品的優質和安全。一是要提高標準化水平。要依託各類畜牧業發展項目,推行以適度規模飼養為重點,以農户標準化養殖、養殖小區為基礎的養殖模式,對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實行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標準化管理和組織化生產,規範農户的養殖行為。二是提高組織化水平。要依靠各類養殖合作社組織開展指導培訓、科學飼養等,提高養殖户科學養殖水平。依靠合作社的平台,協調畜牧企業與養殖户之間的利益關係,形成企業和養殖户之間的強力紐帶,維護行業合法權益。三要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業。加工企業一頭連着農户,一頭延伸向市場,要把發展畜產品加工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環節,不斷培育、發展、壯大骨幹龍頭企業,形成“農户+龍頭企業+基地”的生產經營模式,打造標準化程度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強的利益共同體。四是要培育優勢品牌。強化企業的品牌意識,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檔次,擴大產品和企業的知名度,提升品牌價值,把優勢產品變成名牌產品,加快實現由養殖基地到商品基地的轉變。

(三)理順體制、加大投入,不斷提升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一是要加強基層畜牧獸醫站建設。基層畜牧獸醫站是動物防疫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措施得以有效落實的關鍵,財政要拿出專項資金,用於基層監管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做到人員、設施配備齊全,不斷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提高檢測水平。健全完善畜產品檢測機構及其資質認證,進一步充實檢測檢驗設備、完善檢測手段、加大檢測頻率,不斷提高檢測能力和水平。三是提高畜產品認證率。要緊緊圍繞我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的相關工作,加快推進有關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畜產品的認證工作,提高認證率。四是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結合最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加大宣傳,幫助企業牢固樹立誠信經營的理念。對使用違禁藥品和私屠亂宰等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格檢查、嚴厲打擊,確保畜產品安全。同時,對定點屠宰場的設置重新進行合理化論證,務必使其便民利民,運作有序。

標籤:調研 產業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