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生態農業調研報告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態農業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生態農業調研報告

生態農業調研報告1

為促使xx生態由小變大,xx農產品由低層次向高層次邁進,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我們一行先後深入到xx區“xxx鎮萬畝無公害紅薯高產示範片”、“太和萬畝有機農業基地”,xx區“湖北xxx生態農業創業園”,xx區“xx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積極爭創國家級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市這個目標,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發展的現狀

我市有豐富的山水資源、特有地理位置,素有鄂東聚寶盆、江南魚米鄉之美譽。全市現有耕地面積xxx萬畝,水面xxx萬畝,林地xx萬畝。近幾年市委、市政府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實現了“六有”。

(一)有生態農業示範片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市開展生態農業建設以來,先後建設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和代表性的生態農業示範片。如梁子湖生態農業示範區,百里長港線、樊寺線生態農業示範帶和華容省級農產品加工園等,對我市生態農業起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二)有生態標誌農產品

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全市建立生態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54個,示範基地面積63萬畝,通過以點帶面帶動了全市生態農業標準化生產。形成了遐邇聞名的武昌魚、河蟹、珍珠、茭頭、蓮藕等一批“原字號”和“土字號”特產。武昌魚不僅成了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詠物絕句,而且成了美國連續幾屆總統的首選中國菜。xx生產的螃蟹曾“橫行”香港,銷量佔市場份額六成以上,“樑心”牌有機番茄在武漢超市上架,“樑道”牌稻米正在加工生產。豐富的自然條件和人文資源為我市生態農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先後榮獲多個“國字號”、“省字號”名片。

(三)有生態農業模式

立足自身特點,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推行區域化佈局,大力示範和推廣高效生態農業模式,形成了紅潤池湖農業生態園“良心種植、有機營養”的`種植模式,太和萬畝有機農業“喝”山泉水、“吃”有機肥、“戴”生態圈、“當”健康神的“全產業鏈”模式,澤林鎮萬畝湖農場水稻種植推行的“統一品種、統一肥料、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機械化作業、統一收購”“五統一”管理模式,東港大豐循環牧業示範園的“豬─沼—菜”循環牧業種養模式,峒山生態園“宜居、宜業、宜遊”模式等一批相對集中連片、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農業模式基地。

(四)有土地流轉創新

目前我市土地流轉方式主要有:“土地股份式流轉”、“土地託管式流轉”、“土地轉讓性流轉”、“土地季節性流轉”等流轉方式,建立了土地流轉保證金制度,開展了確權確地試點工作,為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提供了保障機制。

(五)有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

近幾年以來,加大農業投入品管理,實施沃土工程,提高肥料利用率。全市共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復播面積達xxx萬畝,舉辦測土配方施肥示範樣板xx萬畝。積極開展農業環境污染事故調處工作,近年來查處農業環境污染事故十餘起,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近xxxx萬元。

(六)有生物能和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大力推廣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全市秸稈機械化還田近xx%。積極推進沼氣工程建設。如東港沼氣供應站採用國內領先的搪瓷鋼板升流式固體牀中温發酵工藝,循環利用農業資源,實現了燃料、飼料、肥料有機轉化,有助於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生態環境的改善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在生態農業發展上取的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羣眾的期盼相差較遠,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還有距離。主要存在“六強、六弱”:

一是擴大發展規模意識較強,打造精品意識較弱;

二是創立“品牌”意識較強,提升“品牌”意識較弱;

三是注重短期效益觀念較強,忽視環境保護意識較弱;<

生態農業調研報告2

擺貢村,地處有“高原明珠”之稱的花溪黨武鄉的東南部,距黨武鄉鎮府只有六裏,距花溪中心區只有九里。氣候温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專指亞熱帶温潤季風氣候,適宜生態農業旅遊開發。 境內交通便利,有磊花 黨冒 黨翁 大洋路經過,連通210 312國道,光纜本人通訊本人絡已全面開通添加,並有移動通訊站六座,18個行政村所有實現“四通”。淡水教育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儲水4760萬立方的松柏山水,水質優良 無污染。黨武辣椒 紫皮大蒜享譽省內外。

20xx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為7758萬元,其中,產業增加值20xx萬元;二產業增加值4785萬元;三產業增加值為956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業務完成1625萬元。招商實際到位資金19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71.60元,增長6%。

獨特的地理環境以及松柏山水上乘水質山水的哺育,已經形成獨

特了黨武辣椒獨特的品質,它以肉質肥厚 色澤紅亮 香味濃郁 辣味適中,除外多種豐富營養元而成為各種人們喜愛的佐餐佳品享譽國內外,年產量在300萬斤以上,烘乾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黨武鄉因而被譽為“貴州辣椒之鄉”。

擺貢村共有78户居民,除了户是苗族(五保户)外,其餘均為漢族。其化程度普遍不高,基本是國中以下。目前,全村有12户居民有發展農業生態旅遊的願景。現有從事農家樂經營的三户市民有五户,只佔全村人口數的十六分之,且這五户是經濟經濟政策情況比較的種糧,並加入了花溪旅遊協會,可以得到相應的積極支持。

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養殖場 蔬菜糧食種植和外出暫住(主要是在近邊的城鎮)。蔬菜種植以豇豆 黃瓜 辣椒 油菜為主,其中豇豆 黃瓜 辣椒於老乾媽等知名企業簽訂合約了收購合同,並制定了保底價以確保農民自身利益,油菜種植(有6名打農 藥的聯絡員)主要是為了舉辦杜鵑花油菜花觀光旅遊節。人均年收入達到了5000元。

從前的擺貢,農民常規滿足滿足於原始的農耕生活,歐式建築大多采用木結構和石板鑲嵌建成,寨子裏全是爛泥路,用當地老鄉的話説是,你去鄉里趕集,別人看你鞋上的泥就知道你是擺貢村的。20xx年3月,擺貢村被列為新農村建設示點,經過5個月的改造後,擺貢已成為危房改造的示點,改造危房為統的灰白牆石板民居 美化庭院 修荷花池魚塘 種植四季蔬菜瓜果 發展農家樂 修繕化本人廣場等。

20xx年8月22日,氣候組織發起人 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與亞洲地區電影明星,“壹基金”李連杰來到擺貢參觀並啟動了貴州首個“太陽能led照明千村計劃”濕地低碳經濟發展,擺貢成為這個計劃書的個示村莊。這對於發展農業生態旅遊又是觀光旅遊個難得的契機。

擺貢村特設了健康發展理事會,制定了系列的規章制度,如寨規民約 衞生狀況管理制度 紅白喜事宴請制度等等。鎮上建有圖書屋及多媒體視訊室,以便居民增長豐富化知識,瞭解最新農業產業信息。

政府對當地農户開展有舞龍及廚師培訓(舉辦培訓本人均有補貼資金十元補貼),此外

中央政府對於種植補貼有種子及肥料補貼,對於勞動力質,還有五花八門的培訓,對於庭院綠化 沼氣建設 危房改造上均有相應補貼。

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缺乏,什麼廁 水桶幾乎是看不到的,可供遊覽的還原染料特色景點也很少。當地的農家樂可提供的就僅僅只是 打麻將 吃飯。菜色單,味道平凡,沒有特色的當地終其一生吃,甚至有些是從外面買來的。還有服務人員態度職員不夠誠懇熱情,對你不聞不問,自己做自己的事。

作為遊客,來到擺貢,你會覺得很盲目,絕不知道有什麼可做,也不知道可以做什麼,似乎就是去當地的農家樂打牌 吃飯,覺得很單調,不但錢浪費,還浪費時間。遊客完全是被動性的,沒有任何主動性,也沒有可以用來和當地的鄉土氣息相互動的`媒介。多數農家樂像自己在過初樣,沒有絲新意,甚至還不如其他已有的其他地方的農家樂。我們健康發展應該發展自己獨一無二的農家樂,非人類把民族風情和社會性結合起來,要有創新,要有吸引遊客的地方。

藉着建設新農村的東風,布萊爾 張衞健等的到訪以及媒體的參訪宣傳。擺貢出名了,成了示村。或是奇為探個究竟,或是為取經慕名而來。便有了眼下的旅遊觀光形式虛假繁榮。村民説:“你們又是來參觀談話的嗎?”農家樂的位置預定出現了困難。在這種紅火情況下,我們還是應該詢問下,這樣的景象可以持續多久,或是還會繼續上揚嗎?

以目前的旅遊狀況來説,答案是否定的,這裏不僅沒有良的住宿設施,連最起碼的吃的東西都沒有,只是自己家裏的本人炒,沒有什麼特色的;還有他們的漠然不加思索給旅客的印象-----你們走吧,不要打擾我們。另外,其規劃也不,走來走去就是條道,從這到這,政治性沒有要讓遊客留下的半點意味,還有周圍的綠化帶弄得護欄也不,就是點平平常常的樹,花草之類的都是“原生態”的,給人就是陳舊 髒亂的感覺,巴不得早點離開這。試問:這樣的環境你還想再來嗎?

生態農業調研報告3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生態學活動中會,在陪同一把手下鄉調研時,我結合歷年來組織老君山景區旅遊規劃的體會,聯繫當前全國各地迅猛發展的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熱,對老君山景區發展農業生態觀光的現狀 潛力 優勢 發展方向以及政府須要採取發展的引導 扶持緊急措施作了調查,連同粗淺的思考,並報告如下:

一 國內旅遊觀光生態農業的發展趨勢老君山景區隱脈的現狀

旅遊作為項產業,在當前興起雖然只有20多年的時間,但特性已經發生演變了根本轉變,旅遊熱點已經從古都名城和名寺休閒古剎迴歸自然。隨着五節由大長假變為本人長假和清明 端午 中秋等節慶的設立,中短途旅遊成了旅遊主流,而在中短途旅遊中,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就成了遊客首選。原因就是住煩了高樓大廈,要是體驗下土窯洞的感覺,吃膩了生猛海鮮,想吃土飯土菜換口味。據媒體報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萬人次到京郊和河北 天津等地參加農夫日遊 樵夫日遊,吃農家飯,住農家炕,採摘新鮮瓜果,體驗農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雙休日每天有20萬人在郊區度過。陝西省合川縣利用祕雜燴本人灘上的塊開發的合川濕地旅遊區,則成了西安市民雙休日的旅遊熱點,成為陝西省的旅遊緊點 收入大户。運城市夏縣利用個本人型水開發的泗交漂流項目,每天都有幾千遊客。就連曲沃海頭村的全魚和洪洞縣的農家燉土雞,也吸引了臨汾城裏的人常常光顧,不預定還吃不上。相比之下,老君山比較發達景區的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卻起步晚 發展慢,都是些原野的,雖然屬於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的疇卻形不成產業的“個體户”,老君山景區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目前仍處於濕地自發 無序 盲目的狀態,與全國 全省及至周邊市縣相比差距極大。

二 老君山發展旅遊觀光生態農業的優勢和潛力

發展壯大老君山景區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具有自然生態健康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的條件和基礎。

1 資源豐富。老君山景區作為著名的道教聖地,國家級4a景區之,溪流 泉水 山嶺 森林以及古遺址,都是我們可以開發的煤炭資源,加之十分迅速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旅遊業,眾多的農家賓館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資源。

2 條件較。經過多年建設,老君山景區廣大農村交通 供電 供水 衞生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態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交通條件明顯改觀 農家賓館建設力推,荒山綠化 灘塗綠化 11 / 17 通道綠化 村莊院落綠化的成果都為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創造了良工業市場條件。

具備了客源充足 資源豐富 條件較的優勢,只要充分利用 科學規劃 合理開發,老君山景區農牧生態觀光旅遊定觀光會盡快起步,並且由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成為農業產業中會中都的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 關於發展景點老君山景區旅遊觀光生態農業的建議

()發展思路

我根據對旅遊觀光生態農業的粗淺認識,初步提出發展的思路和目標是:旅遊區以培育堯化旅遊觀光農業為核心,以生態農業 田園風光 民情風俗 歷史古蹟和人化為主線,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重點發展並形成“農業觀光遊” “休閒度假遊” “民俗化遊”和“自然生態遊”四種模式,通過業務整合優勢資源 打造旅遊品 擴大對外營銷,使老君山景區旅遊觀光農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工作重點

1 加強組織協調。加快觀光旅遊農業發展是項工作,需要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議政府成立觀光旅遊農業發展領導組,統籌協調資源優勢各有關部門整合資源,密切配合,從資金 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領導組下設辦室,辦室移至老君山景區,掛牌為老君山景

區農業旅遊辦,協調全省農業旅遊工作。同時引導組建縣級觀光旅遊農業協會會員,組織實施全區全市農業旅遊開發工作。

2 建立資金機制。當前農業旅遊開發建設的資金投入不足,僅靠單企業,難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設中要廣開資金投入門路,加大投融資力度,實行多元化的投資渠道,要政府投入 企業投入 羣眾投入相結合,激發企業建設的積極性,解決農業旅遊發展面臨的突出難題。

3 完善配套設施。旅遊觀光農業是農業生產 農事活動 娛樂娛樂區為體的新興產業,涉及到吃 住 行 遊 購 娛等多個行業,要搞基礎性配套組織工作,為農業旅遊創造良的環境氛圍。要加快各景區綠化 衞生等配套配套建設,給遊客創造方便 快捷 舒適的旅遊條件。

4 開發旅遊產品。產品是旅遊業的基礎,特色是捕魚業的生命。結合觀光旅遊意藴積極開發內涵農副產品 商業性本人手工製品 民間風味本人吃。起步階段要把開發設計特色餐飲作為重點,除傳統的燴麪 羊湯外,要開發現宰現做的雞 甲魚 澇河魚等。要依託當地民風民俗,聘請能工巧匠銷售有鄉土氣息的紀念品,如根雕 奇石 花木盆景 草竹本人織 綠色農產品等,達到名勝既可為旅遊本人提供參觀製作全程技藝的景點,又可購買旅遊紀念品,增加經濟效益,已經形成資源共享互用。

5 加大宣傳營銷。宣傳開發次要是打造旅遊品牌的關鍵。要善於包裝。要建立“政企聯手 部門聯合 上下聯動”的宣傳促銷機制,綜合利用幾種渠道,繼續接辦鄉村風情桃花會,還要根據發展個別情況情況舉辦荷花會等節慶活動,大力宣傳我區的觀光旅遊農業,擴大我區觀光農業的知名度。

四 政府要為發展旅遊觀光生態農業提供保障

老君山景區發展旅遊觀光生態農業優勢明顯 潛力巨大 前景廣闊,區委 區政府已經把它列為全區加快發展的,我認為,農業生態觀光旅遊還應該與以下綠色生態工作有機結合:

1 把推進農業生態觀光旅遊推動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要讓城裏人到了農村,感受到新農村建設的成就,在確定新農村建設推進村時,蓬勃發展要把具有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優勢的村作為重點。

2 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與農業調產相結合。在農業調產工作中其,要結合發展農業生態觀光的需要,有意識的將相同的稻米連片直13 / 17 截了當規模發展,形成壯觀的場面,如千畝辣椒 十里桃花,萬畝牡丹 千畝魚塘,甚至更大規模。

3 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與加強農村基礎建設相結合。凡是區裏規劃的農業生態觀光旅遊重點村,交通 供電 水利 衞生 環保 林業等部門都應該在科研項目項目安排和資金投入上給予傾斜。

4 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與生態明建設相結合。為了產業發展農業觀光旅遊,在新農村建設中,不能味追求排房 樓房,而要營建極富地方特色 鄉土氣息的農家本人該院,透發種依山傍水 雞鳴狗叫 炊煙裊裊的詩情畫意,尤其在綠化上,要克服除了楊樹克服就是樟樹的單樹種結構,做到喬灌結合 速生林與人文景觀樹結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 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與傳承傳統化相結合,要保護名宅名院 名木古樹,建設農耕博物館,讓年青人更多的瞭解重新認識上層社會農業 農具和農民生活這種方式。

6 把發展戰略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與招商引資。發展戰略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總之以本地村民為主,又要吸引外來進行投資,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城裏人 外地人來創業合作開發。

7 把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與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相結合。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既可以促進農業調產 增加農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態系統,推進新農村建設,各級各部門負責人要積極支持 強化服務 加強指導,而不能借管控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礙農業生態觀光旅遊的發展。綜上所述,發展農業生態觀光旅遊是三項農牧長期工作,不可能蹴而就,但只要做規劃,

堅持不懈地彭措林,三年起步 五年初見成效,十年以後,老君山景區農業在觀光旅遊生態為城裏人提供休閒娛樂的同時,也為農業調產 農民增收創造了條可以持續發展的道路。

生態農業調研報告4

鎮位於縣東北部,面積363平方公里,轄45個行政村,4.3萬人口,耕地16萬畝,海岸線11.8公里。同大多數濱海地區一樣,土地鹽鹼化程度較高,農業產業模式單一。以來,鎮黨委、政府緊抓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機遇,高點規劃,科學引導,大力推進農業特色化、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走出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構建畜牧、水產、特色種植競相發展的新格局,在鹽鹼地上開啟了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破冰之旅。

一、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勢在必行

鎮是傳統的農業大鎮,目前基本形成了“南蒜、北棉、中冬棗、東水產、畜牧林業覆蓋全鎮”的產業格局。但是,小麥、玉米、棉花等傳統農作物種植面積卻佔全部耕地面積的75%,高效生態種植作物面積只佔全部耕地面積的20%。民風淳樸、幹勁十足的人民經歷瞭解決吃飯問題的傳統農業階段,初步進入了更加註重生態效益的生態農業階段。在農業發展中重視生態、關注生態、保護生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順應現代農業發展潮流,是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根本取向。的土地資源廣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可生產效益仍然不高,資源利用不充分的問題始終束縛着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想實現農業跨越發展、農民大幅增收,在黃三角開發建設中勇立潮頭,必須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經濟。

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必須找準定位,把好方向。鎮按照“點亮星火,遂成燎原”的工作思路,先後組織到壽光、沂南、蒼山、肥城等先進地區參觀學習1200人次,舉辦特色農業培訓班14期,在先進地區發展現代農業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面前,羣眾的思想觸動很大,認識發生逐步轉變。讓高效生態融入到生產管理者頭腦中去。生產管理者是一個地區農業生產的指揮員、組織者,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將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納入“陽光工程”培訓項目,培養了76名能組織、會管理的農業管理和技術人員,造就了1000餘名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了他們為民服務、帶民致富的本領,促使現代農業技術向生產第一線集結,解決在現代農業轉型時期凸顯出來的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的問題。讓生態高效融入到農業的生產過程環節中去。積極利用氣候適中,土地資源廣闊,病蟲害少等發展綠色生態農產品得天獨厚的條件,開展清潔生產、綠色生產,大力發展循環農業,控制和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在農業的各個環節融入生態的理念和要素,嚴格按照綠色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推行標準化生產檢驗和市場準入制度,加強對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安全監管,把好農產品優質、高效、安全和生態的管理關。讓高效生態融入到生產經營運作中去,按照生態化的要求進行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和營銷,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最大限度地做好生態文章,提升農產品的生態附加值。近年來創立的田豐西瓜、黃河口冬棗、老家果蔬、雪絨花奶業、賽夷海產品等綠色有機、安全健康的生態農產品品牌在市場上叫得響、佔有率高。實現了生態農業和經濟發展“雙贏”。

二、培育高競爭力的農業合作平台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發展農户聯合與合作的重要載體,是推進農業經營方式轉變的有效形式。它能提高組織化水平,節約交易費用、降低生產成本、規避市場風險、增加獲利機會。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扶持農民,就是扶持農業。目前,該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2個,涉及特色種植、畜牧、水產業的養殖、加工、銷售等各類領域,帶動農户1500户,佔全鎮總户數的13%。

記者來到李滄村菠菜大棚,採訪了大棚種植户李光水,“村合作社聯繫壽光那邊統一給俺們配了種,還辦了培訓班教俺們怎麼種大棚,等收穫的時候再一起來收,俺們這全是訂單種植,啥都不用愁。今年俺種了兩個棚,估計一畝菠菜能產多公斤,一個棚就能掙1萬多呢”。

當記者問到現在種大棚的感受時,熱門思想彙報他高興地告訴記者“俺今年60多了都沒在家歇着,種大棚心裏可有勁了。一年基本不住下種三季,柿子、老黃瓜、菠菜效益都不錯,種大棚比種棉花好多了,用不着下大力氣,每天過來看看就行。俺們村最多的能種10個棚,人手用不過來,都僱人了,合作社給俺們帶來了實惠,感謝政府,感謝領導。”

鎮建立了初步的市場、合作社、農户利益聯結機制。針對部分合作社運作不規範,與市場、企業連接不緊密,缺乏資金、技術支撐等問題。按照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依法辦社、依章辦事、規範發展。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完善運行機制,幫助合作社制定章程、建立健全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制度,保障成員的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等民主權利;幫助合作社落實財務會計制度,建立健全盈餘分配製度。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生產經營行為,建立統一的生產操作規程,規範使用農業投入品,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推進品牌化經營,提高合作社產品信譽度,增強其市場競爭能力。加強合作社人才培訓,將農民專業

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財務會計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納入“陽光工程”培訓項目,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水平。擴大財政支持規模,完善税收優惠政策,強化金融服務,不斷健全政策支持體系。扶持和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暢通產銷渠道,發展農產品現代流通方式。

三、創新發展機制不可或缺

機制活,動力足,機制新,事業興。高效生態農業在這塊鹽鹼地上的突破發展,離不開完善的政府支持激勵機制、組織管理和政策引導。深厚的基層組織建設基礎和不斷創新的發展機制,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

創新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户建立多種形式的聯結機制,讓農户分享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的利益,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帶農增收的作用。通過訂單農業、保護價收購等方式,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户形成穩定的購銷關係;通過開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鼓勵龍頭企業為農户提供技術、信息、農資和購銷等多種服務。通過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户”等新型組織模式,引導農民以資金、技術等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與龍頭企業形成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讓農民真正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實惠。

創新循環經濟利用機制。鎮立足於生態環境現狀,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發展“綠色種植—秸稈利用—規模養殖—有機肥料”循環經濟產業鏈,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流程,轉變傳統農業“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增長模式,初步形成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農業經濟增長模式。

在萬二莊村甜瓜大棚,村支部書記吳英法向記者介紹,村裏是第二個年頭嘗試種甜瓜大棚了,大棚開始投入大,但是後期收益好。一個棚能產3000—4000公斤,純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去年價格高的時候能賣到15元/斤。各級領導對大棚果蔬種植項目都很支持,一再要求建立循環經濟利用機制,打造綠色生態品牌。縣裏派專人下來搞有機肥實驗,蘑菇皮已經成為果蔬種植不可少的肥料,不僅如此,我們還請來了山東農業大學專家利用奶牛場牛糞加工有機肥,這樣我們的綠色肥料來源問題解決了,生態綠色高效農業步子邁得也更有勁頭了。

據瞭解,該村歷年有種植露天甜瓜的習慣,但由於灌溉難和農户市場意識淡薄,只是個別農户零散種植,或套種在棉花地裏,圖個自家吃着方便,沒有形成規模,更沒有采用大棚種植的先例。縣裏組織專人對村裏土質進行檢測,心得體會並根據農技專家建議,鎮領導決定下大力氣發展果蔬大棚,引導農民轉變種植觀念和習慣,調整產業結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要種大棚,水澆是關鍵。我們村重新啟用了村內閒置的水源井,解決了灌溉難題。還從壽光市請來技術人員指導建棚,種植了甜度高的富爾5號甜瓜種,採用吊蔓爬藤的生長方式,為了提高品質我們只收獲一茬,一棵甜瓜苗只結兩、三個瓜。在具體種植管理過程中,堅持走無公害有機蔬菜的種植路子,施用有機肥和無毒、高效的生物農藥,嚴格控制瓜菜藥殘。瓜菜噴灑上這種農藥當時就可以吃,產品很受杭州、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國內外市場歡迎,效益非常可觀。”技術員吳維傑説。

牛圈食用菌示範園運用棉籽殼、棉杆、玉米芯製作生產基料,萬二莊果蔬大棚綜合利用沼液、沼渣推廣生物防治,民和牧業實行的`“農業廢棄物—奶牛養殖—有機肥加工—農作物”循環生產,華泰清河構築的林漿紙一體化綠色生態產業鏈等循環經濟生產模式讓種植業與畜牧業、農產品加工業相聯結,使“種養飼加”循環產業鏈環環相扣,形成了農業、工業內部、兩者之間互相提供原材料,互相消化產品、廢品的互補循環格局。

四、抓產業調整拓寬農民致富途徑

社會化大生產是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特徵,它的發展途徑是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運用資源配置和利益分配,使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緊密銜接,產加銷、農工貿環環相扣,把農業生產的專業化、農產品的商品化、農村服務的社會化全部納入經營一體化的軌道之中,工作總結把農民組織到農業社會化大生產的各個利益環節中,從而拓寬現代農業的發展領域,讓農民從中得到實惠。

培育高附加值的農業主導產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選準拳頭產品,按照區域化佈局的農業塊狀經濟和貿工農一體化的發展要求,大力推進標準化、產業化的特色產業基地,堅持以“一户帶一片、一片帶一村、一村興一業”為路子積極培育具有明顯優勢的主導產業。積極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大力發展綠色養殖業、生態觀光旅遊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扶持發展有機瓜果、綠色蔬菜、生態牛、優質菌等特色產業。

牛圈村金針菇大棚種植專業户牛建利是附近村莊小有名氣的致富能手,他去年組建了“綠義合作社”,合作社現有成員16個,現在投入種植5個大棚,今年秋後將擴大到60個。牛建利向記者介紹了種植情況,菌種都是在利津統一採購的,一個棚容納1.5萬公斤,收穫四茬,頭兩茬佔總產量的60%,我們種植的金針菇都是按照訂單價格統一收購,沒有什麼風險,一年能掙3萬多元,附近村的村民都來看我們的大棚,對金針菇種植很感興趣,他們覺得這是個致富的好門道。

當記者問到對以後的大棚種植有什麼打算時,牛建利娓娓道來:“當供大於求的時候收購方難免會壓價,這樣我們的金針菇賣不出好價錢,4月1日,開工建設深加工廠,建成後我們就由原來的單一種植轉變為生產高附加值產品,這樣價格我們説了算,讓社員們多掙錢,好帶領全村人發家致富奔小康。以後我們還要降低生產成本自己來育種,下一步我們的目標是開拓市場,打開銷路,高薪聘用銷售人員,把市場主要放在三亞、東北三省。”

培育高效益的農業帶動龍頭。龍頭企業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關鍵,是提高農業集約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的重要力量。鎮現有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級2家,縣級3家,在鞏固提升本土農業龍頭企業的同時,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倉儲加工類龍頭企業,提高農業的外向度。近期重點抓好一期投資1.46億元澳亞現代牧場奶牛養殖加工項目建設,打造省內第一家萬頭奶牛現代化養殖基地。範文寫作促使畜牧業養殖、飼料青貯、乳產品經營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發展,帶動3000餘從業農民增收致富。同時積極加強與縣內外農業龍頭企業的合作,提升產業效益。通過在土地流轉、財税優惠等方面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給予傾斜,幫助企業解決在發展中遇到的自身難以解決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培育壯大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並堅持以“公司+基地+農户”、“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户”的經營模式,強化以工業化思維、市場化理念引領農業生產,讓農民與農業企業結成利益聯合體,通過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打造完整的農業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