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實用的課題實施方案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題實施方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課題實施方案6篇

課題實施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課堂教學評價應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導,促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實現,促進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促進每個學生的有效學習,促進教師認真研究學生的學,創造有利於發揮教師潛能的、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靈活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

 二、評價指標

新的課堂教學評價不是對原有課堂教學評價的否定,而應該是在吸收中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基礎上,根據“課程改革綱要”提出的改革目標,提出具體化的要求。其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對學生學習狀態的評價、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教師基本功的評價以及綜合評價。

(一)學生學習狀態評價

這是課堂教學評價的核心,既是出發點也是歸宿點。分為三個方面:

1、學生的參與狀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是通過學生的參與度體現出來,學生參與教學中的數量、廣度、深度是衡量主體地位發揮的重要標誌。就數量而言,要看學生參與的人數及時間的數量;就廣度而言,要看是否各個層面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即全程參與問題;就深度而言,學生參與的是表面的問題還是深層次的問題,是主動還是被動地參與。

2、學生的思維狀態。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學會傾聽;是否善於交流、交談;能不能獨立思考;能不能發現問題;能不能從多角度解決問題;針對問題的回答能不能進行自我評價;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得到關注;學生的回答錯誤或提出的異議有沒有人指責,正確的是否得到肯定性、鼓勵性的評價;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是否能夠彼此交流和分享見解。

3、學生的達成狀態。學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識並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使其融會貫通;學生在獲得新知識時是否積極主動地跟進、共鳴、投入;學生的技能是否得以訓練或提高;學生的情感是否得到積極的引導;學生學習有困難時是否得到了幫助;學生取得成功的時候是否得到鼓勵;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否有變化;學生的求知慾是否增強;學生是否更喜歡老師。

(二)教師教學行為評價

1、教師的教學目的是否明確,三個維度的目標落實狀況如何。並能以平等的參與者身份,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2、教師是否能夠恰當地處理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開發和利用生成性的資源,給學生提供一個挑戰性的教學情境,實現因材施教。是否能用審視和探究的目光來對待教材,在質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認同或標新立異。

3、教師是否能夠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營造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把學生的困難、問題和經驗當作課堂教學的生長點,同時給學生自尊、自信。

4、教師是否能夠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身體(眼睛看、耳朵聽、手操作)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從而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動,促進學生成長。

5、教師是否能夠提供一種跨越時空和突破教與學界限的學習平台,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善於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長。

6、教師是否能夠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學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調節、控制和總結,在學習中學會學習。

三、課堂教學評價的意義和作用

説到開展課堂教學評價,很自然的使人們想到怎麼用評價標準去評價他人的課,這只是開展評價工作一方面的意義和作用。它還具有如何激勵教師自己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不斷學習、不斷改進、不斷提高的意義和作用。因此,評價工作就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工作,而是一個研究工作。它需要一個教師參與研究的過程。

1、評價具有導向功能,可以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課改的深入推進,促進了人們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改變。課堂教學評價

體系的.建立和實施,可以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促進教師儘快轉變教育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發揮教師的教育創新意識,推動學校校改的深化。

2、評價具有激勵功能,可以加強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

教師只有自己瞭解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優點、亮點、特點和弱點,才能找

到今後努力發展的基點。課堂教學評價可以使教師在相互之間的聽課、評課活動中增進了解,互相學習,在聽課、評課的交流中激發內在的需要和動力。

3、評價具有改進功能,可以強化反思與調節

為了使教學活動不斷接近設定的教育目標,就必須對活動過程中偏離目標的行為不斷進行修正和調整。教師可以藉助於評價的反饋信息,及時瞭解教學實踐狀態,發現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從而有了再學習、再改進、再實踐、再提高的反思過程。

4、評價具有決策和鑑定功能,可以優化學校管理工作

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師工作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評價體系的核心內容。

通過開展課堂教學評價,可以加快教師隊伍的建設步伐,也可以有效地鑑定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質量、工作能力、業務水平等,使學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統化,決策更科學化。

課題實施方案 篇2

一、課題的提出

計算教學是國小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認識數學是從認數和計算開始的,它是學習數學的最基本能力,《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國小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計算能力,應該要求學生算得正確、迅速,同時還應注意計算方法的合理性和靈活性,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國小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是學生今後學習、生活及參與社會所必需的基本素質之一。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發現,學生在計算方面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我們重視了學生的動手實踐、相互合作,關注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以及實際計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説在計算教學這一塊花的力氣小了,導致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

國小階段是學生計算能力的最佳培養期,是培養學生認真、細緻、耐心、不畏艱難的優秀品質,踏實、求真的科學態度的關鍵時期。為此,我們確立了《如何在素質教育下培養國小生計算能力的研究》實驗課題,探索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國小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根據我國《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其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是異常重要的,在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越來越感覺到學生的計算能力有所下降,許多學校就這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提高學生興趣的情境教學法;呵護學生的心理分層次作業佈置;讓學生充滿自信的競賽激勵法等等。縱觀世界各國,在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上,大都有較高要求,如英國雖然不贊成煩瑣筆算,但十分重視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養;日本在新修訂的課程大綱中明確提出了增加數學教學時間進行“計算的反覆訓練”。

本課題將充分利用國內外已有的計算教學的經驗與理論,在國內外已有的調查,研究,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當前我校學生計算能力的實際,進一步開展討論,力求構建符合我校教育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三、課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數學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計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逐步形成計算技能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每一個目標要求都沒有離開“算”,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保障其進行任何數學活動的基礎,是保證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能力,這是終身有益的事情。而且,學習數與計算的過程是培養和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縱觀整個國小數學教學,其中計算教學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單看各冊的教材目錄就可以明瞭;並且在教學評價中,計算的比重也是顯而易見的,單是一張數學試卷,從簡單的分值來看,100分的試卷中計算就佔了40分,還不包括綜合運用中的計算。對此我們想通過此課題的實踐研究,克服計算教學的一些弊端,使我們的計算教學充滿活力與生機,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喜歡上計算課,做計算題。

四、完成課題研究可行性分析課題組長是我校完全國小校長,課題組成員有專職教研工作人員作理論及實施方案的過程指導;有業務校長和有豐富的教學及研究經驗的骨幹教師,為新課題的研究打好了必要的基礎。

五、課題界定

計算能力應指學生數學基本計算中的`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本課題旨在研究在新課程實施中,以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造成學生數學計算的速度慢、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時尋找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六、課題研究目標及主要內容

1、課題預期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分析影響國小生計算能力的各種因素,認真研究提高國小生計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筆算能力,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實現算法的多樣化與優化的有機結合,探究家庭作業的最優化模式,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鬆愉快的學習中慢慢喜歡數學,對計算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奠定紮實的基礎。

2、課題研究的內容

①、造成學生數學計算的速度慢和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

②、尋找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的教學突破口和教學訓練方法等策略。

③、探究家庭作業的最優化模式,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鬆愉快的學習中慢慢喜歡數學,對計算產生興趣。

七、本課題採用的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成員通過對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材料進行學習、討論,並結合本校學生現有的計算情況制定研究方案,指導課題研究。

2、調查分析法。對實驗班學生計算情況的摸底測試、調查分析,瞭解各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現狀,為第二階段的課題研究提供依據。

3、經驗總結法。成員注重收集研究活動中的所有資料並進行整理,同時對研究活動中取得的經驗、體會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形成研究的規律及方法。

八、完成課題實驗的保障條件

1、技術支持:邀請中心校教研室領導為課題的理論指導和具體指導。

在課題組的組織下,調動學校優秀教師進行實驗,保證實驗的實效性。

2、經費支持:我校領導一直以“科研興校”為理念,在教學科研方面一直給與極大支持。可以為本次實驗提供活動的經費和設備。並從各方面給與支持和幫助。

九、研究步驟

準備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確定課題,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學習有關理論,落實課題組分工。

調查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

設計調查問卷,分別對學校各年級學生計算能力進行調查,全面瞭解學生計算水平

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實施研究方案,根據調查與分析結果,組織討論研究,提出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若干策略,並進行實施嘗試。

總結推廣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全面收集調查分析、數據;撰寫課題研究報告;並撰寫論文,在學校推廣。

課題實施方案 篇3

一、選題緣由

我們課題組之所以要選定和研究這個課題,是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1、信息化社會的需要。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已經跨入了信息時代,而獲取信息的一種重要手段就是閲讀,會不會閲讀將決定一個人向社會獲取信息的能力。曾祥芹和韓雪屏兩位閲讀專家曾研究,新世紀的人們必須迎接三個挑戰:一是無限的書籍對有限的閲讀時間的挑戰,二是呈幾何級數膨脹的信息對讀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戰,三是大量新知識對讀者理解能力的挑戰。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意識到閲讀在人的終身發展中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人們一致認為閲讀的深度、廣度、效率的形成,最佳時期就是中學階段,這就迫切需要提高中學生的閲讀能力。而閲讀能力和閲讀興趣又是相互關聯的,學生有了閲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閲讀產生主動需要。愛讀是會讀的基礎,是養成良好閲讀習慣的前提。

2、教育改革的需要。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使閲讀在教學理念上也有了較大的變化。閲讀能力不只是指能夠解答好考試中的閲讀理解題,更重要的是指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能力。在閲讀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因此,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越來越被擺在一個突出的地位加以關注和研究。當閲讀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的時候,學生髮出了提高閲讀興趣的強烈呼聲。在語文閲讀教學中,學生的惰性和單向性積習已成常態,課堂教學缺乏活力,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包大攬,佔用了大部分時間,而學生只是機械應答、學習,處於極被動地位,自主性得不到體現,出現了一種高費低效、簡單機械學習的現象。學生的被動接受導致的一個結果是厭惡語文閲讀學習或無積極意識學習,只是課堂上為學習而閲讀,課外根本不涉及閲讀知識,這又導致了學生閲讀、寫作水平極低的現象。學生極期望一種開放、合作、探討的教學態勢的形勢,期望教師由知識的單向傳授的權威模式中走出來。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學生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的大門。

3、農村中學校情的需要。《課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然而在農村,由於父母雙雙外出打工,留守中學生數量劇增,即使有少部分在家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能形成一種讀書的家庭氛圍,好多學生閲讀積極性不高。我校就屬於農村中學,正是由於辦學條件及社會、家庭的影響,學生自幼就閲讀興趣不濃,課外閲讀量少,閲讀基礎較為薄弱,閲讀活動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閲讀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雖然老師也強調他們要多閲讀,但他們缺乏良好的閲讀習慣和方法,囫圇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閲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這就需要我們結合我校的校情,尋找有效途徑與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

4、研究空白填補的需要。近年來,我校先後完成了國家級子課題、市級、縣級的作文教學課題研究,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閲讀教學的研究還不夠系統。我們在教學反思中發現,我們的日常閲讀教學存在明顯的弊端:很多時候我們在閲讀教學中,沒能讓那充滿人性美,洋溢人文意趣的閲讀成為教師的樂趣、學生的渴求,成為師生忘情的精神享受;相反,閲讀已成為枯燥乏味的一種技藝,一種望而生畏、做而生厭的訓練。我們時常只是讓學生粗略地“掃描”一下,便急匆匆地去提問、去分析、去歸納,最後便是梳理出幾條所謂的“規律”,讓學生記記。遇到公開課更是去追求表面的繁榮與新奇,而學生卻很少真正地走進文本,我們教師也並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這是閲讀興趣的培養意識淡薄,培養方法盲目、混亂、低效以及閲讀興趣的培養理論缺乏造成的。因此,我校語文組的老師一致認為培養學生閲讀興趣的研究對我校來説既是一項研究的空白,同時又有較大的研究空間,應該去研究,也值得去研究。

出於上述四個方面的考慮,我們選擇了農村中學生閲讀興趣的培養作為研究課題,希望能在這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研究現狀述評

國內教育界對閲讀的探索和努力從未間斷。北京師範大學教育行動研究讀書會一直以來非常關注閲讀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20xx年的主題是“讀書與未來”。 於漪、曾祥芹和韓雪屏等閲讀專家長期致力於語文閲讀的研究,並強調閲讀興趣對閲讀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

教育一線的語文教師們也都紛紛投入閲讀興趣培養的研究,各類刊物都能看到發表的相關論文。這些對與我們的研究都有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但我們也發現,其中有些研究也只停留在短時效應和膚淺的層面上,既不繫統,更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終身閲讀的興趣。

因此,我們希望在專家的理論指導及學習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研究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語文閲讀興趣培養的途徑與方法。

三、理論依據

1、“興趣”理論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

在中國古代,孔子曾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主張。的確,正是因為提高學生興趣的重要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許多教育學家都十分重視興趣這種認識和能動的價值,明代學者王明陽指出:“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心中喜悦,則其進不能已。”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林斯基也説:“學習興趣是學生活動的重要動力,是教學促進發展的起點,是提高學習質量的保證。”杜威則把興趣看作是活動的原動力,他説:“除非一個對象或一個觀念裏面有了興趣,其中便沒有鼓勵人去做的原動力。”

就中學生的個性傾向來了看,興趣是最重要的意向心理因素,有興趣才會引起注意,有興趣才能激起情感,有興趣才能發揮動力。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魏書生在一篇文章裏也談到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語文成績就會越好,所以,應該激發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

該理論應用到閲讀興趣的培養中,就需要教師激發學生對閲讀濃厚而強烈的渴望和需求的心理,從而讓學生產生出願讀、想讀、會主動讀的讀書行動。

2、建構主義理論

20世紀70年代末,西方興起建構主義思潮。它對笛卡兒的教育認識論進行反思,提出了“知識主要是個人對知識的建構,即個人創造有關世界的意義而不是發現源於現實的意義”的觀點。之後,建構主義成為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教育理論之一。建構主義理論提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説:“閲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是發現和建構作品意義的過程。作品的文學價值,是由讀者在閲讀鑑賞過程中得以實現的”,“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意地建構文本意義”。從此,建構主義思想滲入語文閲讀教學中。

該理論應用到閲讀興趣的培養中,就需要教師創造某種條件或利用學生已有的其它行為動機和需要的遷移,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閲讀成為他們生活中所必需的東西。

四、研究思路

1、研究目標

本課題着力研究解決農村中學生閲讀興趣不高或缺失的問題,探索出培養學生閲讀興趣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從而提高農村中學閲讀教學的水平,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提升他們的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提高農村中學閲讀教學的質量。具體目標如下:

(1)通過研究,探索出一套培養學生閲讀興趣的途徑與方法,解決農村中學閲讀興趣的培養方法盲目、混亂、低效的問題。

(2)探討出語文閲讀興趣培養的基本規律和教學模式,解決農村中學閲讀興趣的培養理論缺乏和無模式可借鑑的問題。

2、研究內容

(1)農村中學學生閲讀興趣現狀的調查。

採取問卷、訪談、個案分析等方式,調查分析當前農村中學生閲讀興趣的現狀。主要包括:學校特別是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閲讀興趣方面採取了哪些方法、效果怎麼樣,學生對閲讀是否感興趣,對語文教師有哪些期待等。

(2)農村中學生閲讀興趣教學實驗研究。

通過教學實驗,探索並構建我校培養學生閲讀興趣的方法與策略體系。具體來説,即在閲讀教學的.各個環節怎樣真正做到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可以採取哪些基本的策略、方法,堅持哪些原則,通過哪些途徑等。包括:

①“閲讀興趣的培養”的理論研究

加強“閲讀興趣的培養”的原理、機制的學習與研究,為培養學生閲讀興趣的教學提供理論支撐。

②“培養閲讀興趣的途徑與方法”的實證研究

這一部分是本研究的主體。本研究通過對“培養農村中學學生閲讀興趣的途徑與方法”的實踐探索,探討出激發閲讀興趣的途徑與方法,為教師創新激發學生閲讀興趣的方法提供借鑑,提高教師培養學生閲讀興趣的能力。

如:培養學生詩歌閲讀興趣的途徑與方法研究;

培養學生古文閲讀興趣的途徑與方法研究;

培養學生現代文文學類文本閲讀興趣的途徑與方法研究。

③“培養學生的語文閲讀興趣”的教學模式研究。

這部分是本研究的重點,也是本研究的難點。通過理論和實驗研究,我們探討農村中學學生閲讀興趣的途徑與方法,總結教育對策,主要解決語文閲讀教學中學生閲讀興趣不濃的問題,為教師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提供實作方法,如:

培養學生詩歌閲讀興趣的教學模式的研究;

培養學生古文閲讀興趣的教學模式的研究;

培養學生現代文文學類文本閲讀興趣的教學模式的研究。

3、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文獻檢索法、調查法、

(1)行動研究法:即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採取“預測—設計—開展—調控—反思—改進”的動態研究方法。

(2)文獻研究法。綜合運用各種路徑(文件、會議、著作、報刊、網絡、實地聽課等) 關注影響語文教學存在的因素及其對中學語文閲讀興趣培養教學的影響;及時瞭解最新語文課堂教改相關成果的內涵和得失;深入研究並最大限度地把握與本課題相關的教學原理和理論,提升研究的理論層次。

(3)調查研究法。綜合運用各種調查方法和手段(學生問卷、師生座談等),有計劃、分階段地展開閲讀興趣效益的調查研究,全面瞭解當前語文閲讀興趣培養教學存在的問題,徵求良好的閲讀教學策略。

4、研究原則

(1)獨特性原則:即在課題研究中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2)穩定性原則:從研究初期到形成成果、以及以後的教學中,長期堅持該課題的實施,確保該課題的研究成果得以不斷充實、完善。

(3)主體性原則:研究活動以學生為主題,讓學生參與活動的全過程,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閲讀,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實踐能力。

(4)實事求是原則:如實總結和反饋研究過程中的得與失,不因急功近利而誇大或虛構研究成果,失敗和教訓也要實事求是地反映出來。

(5)靈活變通原則:儘量靈活、巧妙地處理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障礙、挫折和失敗,以不同視角和方式改進研究方法和策略。

(6)堅持不懈原則:不管研究過程中的困難有多大,阻力有多強,成功與否,均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5、研究步驟

本課題預定用三年時間完成。研究分為課題準備階段、開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和總結鑑定階段。

第一階段:課題準備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1)成立課題組,對本課題進行論證。

(2)設計課題研究方案,完成課題申報工作。

第二階段:開題階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培訓研究教師,增強對本課題的認識,改變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新課程理念,明確本課題研究的內容與目標,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實施辦法。主要形式有:舉辦專題講座、訂閲教育刊物、郵購理論專著、印發重要資料、專題摘抄集錦、派員外出觀摩、理論探討交流等。

(2)協調各方面的關係,組織團結一致的研究隊伍,爭取學校的政策支持和研究經費到位。

(3)廣泛瞭解研究動態,爭取站在比較高的起點上開展研究,並且使研究在有組織、有計劃、有動力的環境中運行。

(4)舉行開題論證會。

(5)展開實驗研究工作。開展學生閲讀現狀的調查,完成調查報告。

(6)撰寫階段實驗報告。

第三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xx年7月—20xx年7月)

(1)高質量地搞好主題研究工作。

(2)組織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活動。

(3)在認識不斷深入的基礎上,對前期研究進行回顧總結,及時調整和改進後期研究思路,進行驗證性研究。

(4)撰寫階段實驗報告,整理有關的資料,為結題做好準備。

第四階段:總結鑑定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1)開好結題工作研討會,理清思路,佈置工作。

(2)整理並完善附件資料。

(3)撰寫結題報告,完成主件資料。

(4)迎請專家結題。

五、具體實施措施

1、以良好閲讀環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可見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古時候有孟母三遷之説,今日強調校風校紀,成語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諺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趙多壯士”,所要表明的無非也是這個意思。良好的閲讀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首先我們要給學生提供可以選擇的圖書,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的有利資源定期組織學生到圖書室借閲,當學生看到滿目琳琅的圖書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強烈的閲讀慾望。學生對閲讀對象的選擇是不確定的,模糊的,針對這一點,我們應對學生進行適當地指導。我們還可組織學生組建班級圖書角,每人配備兩本或兩本以上的課外書籍,編寫好號碼,歸置於班級圖書角實行專人管理。這樣讓每位學生捧出兩本書,你就擁有全班一百多本書,同時這項舉措也能鍛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易於形成團結、互助、樂學、上進的良好的班風。學校的“廣播站”也可開闢佳作賞析節目,這樣,使學校有“書香”“墨味”,營造一個充滿人文氣息、文體底藴的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2、以各種形式的競賽,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競賽活動不但能調動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素質的提高。如,經常在校內開展講故事比賽、朗讀名著名篇比賽、知識競賽、演講賽、背誦賽等多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並評選出優秀者。讓學生從中感受到閲讀帶來的快樂和成功,讓學生品嚐成功的喜悦,豐富個人的生活經歷,彰顯個性色彩,並且能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薰陶中逐漸培養起對閲讀的濃厚興趣。

3、以教師閲讀興趣的外顯,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教師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依賴心理,尤其對學識淵博的老師有強烈的崇拜心理。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首先對讀書要有較大興趣,給學生以表率作用,產生強大的感染力,來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可與學生交流讀書心得,給學生介紹好書,做出個讀書的表率讓學生看。每天晨讀,教師率先朗讀,非常投入地讀,讓自己的閲讀作用產生“閲讀情感場”,使學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讀書的隊伍中去。

4、以教學各環節的優化,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課堂教學既是學生的認知過程,更是學生生命活動過程,是師生之間多形式、多維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互動過程。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中應該做到不僅要傳授知識,訓練技能;還要培養能力,發展智力;要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創造的能力以及生存和發展的能力打好基礎。因此課堂閲讀教學不能只給學生傳授閲讀知識與方法,更要以課堂教學為陣地,以教學各環節(預習、導語設計、課堂研讀、作業設計與評價等)的優化,來促進學生閲讀興趣的提高,以培養學生終身閲讀的習慣。

5、以寫促讀,激發學生閲讀興趣。

借課堂教學的課文之“讀”加以延伸,以“讀”後之得之感,引發“寫”的動機,讓學生有得“寫”;在寫作課中,通過題目的設計,讓學生為“寫”而“讀”,“寫”的過程又是對“讀”的深化和拓展;在課外閲讀中,又以“寫”體現閲讀的成果,強化學生閲讀的興趣。我們所開展的以寫促讀活動,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發動學生動筆去寫,首先是為了更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去閲讀、感知、梳理文本。認真讀書,也許不一定有多少話寫,但不認真讀書,是一定沒有話可寫的。對我們的學生來説,寫要促進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寫的過程,是對課文閲讀理解的梳理。在閲讀中體會寫作的妙處,雖然表面上看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可是磨刀不誤砍柴工,收穫的是對教材內容更透徹清晰深刻的理解與感悟,進而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使他們產生閲讀期待,為他們營造一種寬鬆、和諧的氛圍,釋放學生的心靈。

六、本課題研究的預想成果及預想成果形式

1、通過三年的研究,我們預期獲得如下成果:

(1)培養學生課內外閲讀興趣的途徑與方法研究。

(2)培養學生不同文本閲讀興趣的途徑與方法研究。

(3)培養學生不同文本閲讀興趣的教學模式的研究。

(4)以寫促讀培養學生閲讀興趣的教學模式的研究。

2、本課題研究的預想成果形式:

分階段完成論文及實驗報告

(1)調查報告(基於課題實驗所進行的各項調查情況)

(2)實驗報告(實驗總體報告、階段性計劃與總結等)

(3)論文(基於課題研究的各類論文)

(4)來源於學生的多樣化的延伸性的閲讀成果(讀書筆記、活動記錄、各類作品等)

(5)實驗教師、學生的各項成果如案例、影像資料、發表或獲獎作品等。

七、完成課題研究任務的保障條件

1、教育教學條件優越。我校為農村遠教項目學校,教育教學設施設備齊全,有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

2、過硬的研究基礎。我校已形成了濃厚的科研之風,湧現出了一批業務能力強、實幹精神佳的科研能手,而且教師隊伍年輕化,富有開創精神。本課題組成員都曾參加過校級、縣級課題研究,有的還參加過市級和國家級子課題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3、本課題方案在設計過程中,諮詢了許多專家,確保了方案設計的合理性、全面性及有效性。

4、制定了全面細緻的《課題管理制度》,確保課題研究的有序性和務實性。

5、經費保障:對於課題設計的經費學校將專款專用,確保課題順利實施。

課題實施方案 篇4

校本課題是立足於學校的教育教學實際,由學校自主開發、自主實施和管理的科研課題,校本課題的研發,作為校本教科研的三大內容(校本培訓、校本課題、校本課程)之一,既是促進學校辦學質量的全面提升的基本思路,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為了進一步推進新課改,走質量興校,科研強校的道路,我校特制訂校本課題研究管理和實施方案。

一、校本課題的開發

(一)校本課題的開發將從遵循如下原則和思路:

1、“校本課題”是針對我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中存在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而提出的、需要我們通過研究加以澄清和解決的問題;

2、主張能夠堅持“理念先進、選題實際、便於實施、示範特色”的原則;

3、課題申報以科組為主,鼓勵合作,鼓勵個人申報,鼓勵跨學科申報;

4、立足於學校現有資源,鼓勵開發多種教學資源;

5、堅持“先培訓後立項,邊實施邊培訓”,在做中學。

(二)校本課題研究的技術路線:

因此,校本課題的開發可從學校建設管理、教育教學、德育管理等幾方面選題:

1、學校發展策略研究;

2、學校定位研究;

3、學校各職能處室制度建設研究;

4、學校分配製度改革研究;

5、學校人事管理和激勵機制研究;

6、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及其評價研究;

7、教師考核及其評價研究;

8、學校高效管理運行機制研究;

9、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研究;

10、學校文化建設研究;

11、課堂教學中的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地位關係研究;

12、提高課堂40分鐘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技巧;

13、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及解決策略;

14、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藝術研究;

15、中學課堂組織和管理研究;

16、學生厭學的原因與對策;

17、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研究;

18、新課程背景下各學科教學質量評價研究;

20、新課程背景下學生作業研究;

21、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策略研究;

22、常見問題學生幫教工作基本制度研究;

23、學習困難學生的教育對策;

24、優秀學生的教育對策;

25、新課程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

26、班集體建設和管理的個案研究;

27、新時期共青團和少先隊工作的探索與研究;

28、家庭、社區參與學校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

29、新課程背景下學科教學中的德育研究;

30、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干預的研究;

31、一課一練作業研究;

32、班級管理模式與創新探討;

33、教師與學生談話藝術研究;

二、校本課題的實施

(一)實施準備

1、成立校本課題管理領導工作組;

組長:z校長

副組長:z

組員:z以及各學科組負責人

2、制定校本課題管理和實施方案;

3、宣傳發動,面向全體教師,廣泛徵集教學問題和課題意向;

4、信息集中與篩選,意向訪談調查,可行性分析;

(二)實施開展

1、申請報名階段,填寫《興永一中校本課題研究申請表》

2、組織評審課題立項;

3、舉行開題儀式並進行培訓;

4、各課題組開展課題研究,要求每兩週一次課題組活動,課題領導工作組按計劃深入課題組,參與、跟蹤、指導和監督;

5、各課題組上交學期報告;

6、組織課題結題評審;

7、組織召開校本課題研究結題彙報會。

(三)課題推廣

學校根據課題完成的質量情況,進行獎勵;並向上一級教研部門推薦。

三、校本課題的管理

1、組織。學校成立“校本課題”管理領導工作組,教研室負責校級課題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其職責為制定校本課題管理及實施方案;頒佈年度課題指南;組織課題實施培訓;組織課題申報、立項、評審,中期檢查,成果鑑定、推廣等工作。“校本課題”管理領導工作組,由校內外知名專家組成。其職責為評審申請課題,提出資助金額建議,參與、跟蹤、檢查和指導,中期檢查,成果鑑定與推廣工作。各課題組由課題主持人全面負責計劃和實施,年級組和學科組予以配合落實。

2、申報。每學年初“校本課題”管理領導小組根據教育發展的需要制訂《興永一中教育教學研究參考選題》,既要避免重複研究,又要有理論和實踐價值,使課題研究能最大限度地為教育教學服務。本校具有教育研究條件的教研組和個人均可按規定與參考選題提出申請。申報校級課題以課題組或個人為單位填寫《興永一中校本課題研究申報表》,通過教研室和課題指導工作組審核方可立項。

申請的課題應具備下列基本條件:研究方向明確,論證充分,研究方法可行;有一定的資料積累和研究基礎,切入點有價值;研究計劃詳備,經費預算合理;課題成果形式要明確;課題承擔者具有按計劃、期限完成課題的素質和科研能力等。要充分貼近當前教育改革前沿的迫切需要與本校教育教學實際問題,鼓勵切入點小、有現實針對性與操作指導性的課題的深度研究,避免低水平重複、立題不當、切入點不明確等情況,每人同時參與的課題原則上不超過2個。

3、立項。教研室受理課題申報,由課題指導工作組根據本辦法規定的原則和條件對申報課題進行資格審核。通過資格審核的課題可以正式立項。

4、中期評估。課題完成時間一般為1—2年。課題負責人應按時、按質認真實施課題研究計劃,作好中期檢查彙報,在約定期限內提交課題成果。課題因特殊原因無法按時完成,課題負責人應寫明説明報告,申請延期完成,報課題管理領導小組批准。教研室定期檢查科研課題的實施情況,召開課題實施情況彙報會,查找不足及時調整。

5、結題。凡立項的課題,結題時都需提交結題申請書,並對課題進展情況和成果進行總結,寫出結題報告(或實驗報告)或按課題研究計劃提交相關課題研究成果。內容包括:立項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實驗)情況、研究(實驗)成果等。學校組織科研處及課題指導工作組進行結題,結題完畢後,課題組長應將完整的結題材料送交教研室存檔。

6、推廣與獎勵。每學年結束,“校本課題”管理領導小組定期舉行教科研彙報會,進行教育教學成果評選,對各課題組的研究報告、課例及論文進行評優,並選送已結題的優秀課題參加教育科研部門組織的評獎活動,對於獲市級以上獎勵課題的負責人和有關人員進行獎勵。

學校建立教師專業成長檔案,所有成果將作為聘任考核、評優評獎、職稱評審或外派學習培訓的優先條件。

7、經費。學校將設立教師專業發展基金,作為教師業務培訓、參加會議、購買書籍資料、出版印刷、實驗設備設施、成果獎勵等方面的專項經費。經費使用由個人、課題組科研處提出申請,由學校統一審批,嚴格實行報銷制度。

興永一中

課題實施方案 篇5

國小階段尤其是低年級,識字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提高同學語文素養的基本要求。下面,談一談我們在第一階段將如何實施,培養同學識字的興趣。

一、研究教材,一起學習討論合適的教學方法。

我們課題組的全體教師利用網絡資源和各種書報不間斷地學習,來提高自身,以期在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同學的識字興趣。

1、要創設識字情境,激趣樂學。

教師要在教學中創設一種寬鬆、愉快的環境,使同學心情愉快,樂於思維,勇於探索。特別是低年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教師更要順應兒童心理,巧妙地創設各種有利於同學識字的情境,以調動同學識字的興趣。我在識字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教學需要動身,依據識字內容創設一些具體場景和氛圍,激發和吸引同學主動識字。讓同學先感知、體驗,後理解運用。在課堂上,教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掛圖、投影、多媒體、扮演、繪畫、音樂協助同學識字。比方,在學習“雞”字時可結合情境圖,讓同學説説生活中小雞的樣子,並扮演一下小雞走路的神態動作,學學它的叫聲等。這樣,籠統的“雞”字與同學的生活經驗和好奇心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樣同學在生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識字,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識字效果。語文源於生活,但最終要回歸生活,這是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根據同學的認知規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動身,把識字與生活實際有機地結合。再如,學習“土”“大米”“地” 等字時,教師可藉助掛圖,通過繪聲繪色地描述,帶小朋友們走入童話世界,這樣,枯燥的識字就成為同學積極探求的目標,濃厚的學習興趣會使困難迎刃而解。因此我們要徹底改變以往封閉的識字教學局面,創設一個開放多維的教學環境,拉近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距離。

2、多動手實踐,激趣樂學

識字教學中,可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因此,在識字中,要充沛讓同學去實踐,去動口説、動腦想、動手畫、説一説、猜一猜,這樣,就可以從大量的感性認識過渡到對字義和用法的理解。同時也會變枯燥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學習,達到願學樂學。比方,在學習“打”“拍”“拔”“跳”“跑”等字時,可讓同學做一做動作,在運動中學字認字。再如,在學習“羊”“犬”“鳥”“鴨”等與動物有關的字時,可讓同學編童話故事並演一演,在自身導演的故事中當主角,既有了展示才氣的機會,又在輕鬆愉悦的.氣氛中達到了自主識字的目的。由於活動是綜合性的,不但完成了不同學科的知識整合,又培養了同學對字的應用能力,還培養了同學勤於動腦、勇於探索的精神。

3、探索不同學法,激趣樂學

在單調宂長的識字過程中,簡單機械、枯燥無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同學的厭煩情緒,同學最容易發生疲勞,從而影響同學的學習效果。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堅持同學識字的熱情,增強識記效果呢?

(1)、猜謎法:如教“秋”字時,我們可以出示謎語:一半綠油油,一半紅通通,待到豐收時,農民笑呵呵。

(2)、拆字法:漢字裏的合體字很多,多數可以採用分析部件的方法來記憶,如木子李,弓長張,上“立”下“十”辛辛辛,上“艹”下“田”苗苗苗。

(3)、編順口溜,在課堂上編一些兒歌順口溜協助同學識記生字,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區別“有、友、左、右”等字時,我們可以把這些字編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順口溜;如教“朋”時,可編成兒歌“兩個月亮並排走,一會就成好朋友”。

(4)、比較法。漢字在文本里的出現遵循了先易後難先繁後簡的原則,所以由獨體字可引出許多新字,如教“法、丟”時,我們可先複習“去”字,再以舊字帶新字,編成一句兒歌:“去”字頭上戴斜帽,丟丟丟;“去”字旁邊冒水泡,法法法。另外,給所學的字添減筆畫,也可帶出許多新字,如公——麼、日——由——甲,這樣既能互相比較,又能達到識字目的。

(5)、形象記憶法。小同學善於聯想,如記“當”字時,可以對他們説:一座山被推倒了,可山上的小樹還直立着。當了解到蠶的作用時,可以説“蠶”就是天下最好的蟲。

(6)、玩中學的遊戲教學也是一種好方法。如在教學形聲字時可以把偏旁和獨體字寫成許多卡片分給每個同學,請某個同學舉着手裏的偏旁先站到講台上來。如“女字旁”站上來,問誰來和我做朋友?下面就會有好幾個小朋友上來和他站一起,如“子”“馬”“乃”“生”“未”“且 ”等,上來要説:“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媽,媽媽的媽 ”;“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好,好人的好”……

教學形近字也這樣玩着學,如獨體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幾個字,請某個同學舉着獨體字站在講台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學上來和他做朋友,輪流上來湊字,等於是換偏旁練習,鞏固了這樣的形聲字。

三、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具學具,增強同學識字的興趣。

教具學具是教育的手段和工具,也是教育的物質條件和基礎。它可以提高同學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果。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將根據教材特點,製作一些合適的教具學具,比方,生字卡片、頭飾、大轉盤、蘋果樹等。

四、定期不定期的交流識字教學經驗。

課題組的教師要經常聚集在一起,討論交流課堂上積累的比較好的識字教學方法,一起學習,運用。

五、安排同學收集識字資料。

識字無處不在,它不只發生在語文課上,學習的資源和實踐的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課下,同學有廣闊的學習活動空間和時間,教師平日要注意教導同學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觀察,認真廣泛積累識字資料,做一個在生活中識字的有心人。廣泛利用書報、影視媒體、商標、招牌、廣告、網絡等資源,拓寬同學的識字渠道。定期開展識字交流活動,讓同學向他人展示自身的識字效果,分享收穫的喜悦,這樣做增強了同學的成績感和自信心,課外自主識字的勁頭會更足。在課外識字積累中,還可鼓勵同學把收集到的識字資料,如商標、小食品、藥盒、剪報等編成《識字小手冊》,並根據自身的喜好命名,評出最佳小編輯,編匯而成的手冊還可在圖書角中展示、傳閲,增強識字的覆蓋面。這樣做,不但培養了同學的動手能力,還調動了其課外識字的積極性,等於為同學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讓他們在識字的自由王國中展翅飛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們只有把識字興趣的激發與調動放在識字教學的首位,注重課內外的有機統一,在識字教學中才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課題實施方案 篇6

為有效地落實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專業成長,走“科研興校”之路,以“校本”為依託,從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入手,從提高教師問題意識和能力開始,在上學年我校小課題研究的基礎上,經學校研究,決定於20xx年9月開始,繼續在我校開展教師小課題研究活動。

一、 指導思想

以《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和科研能力為基點,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為目標,堅持面向實際,重在實效,重在通過小課題研究,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使教師不斷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二、 研究意義

通過小課題研究,幫助教師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問題意識和能力,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所從事教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質量。通過小課題研究,培養每個教師的'課題意識,培養教師的課題研究方法、流程,為今後承擔大型課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小課題領導小組

領導組長:鞏向剛

副組長:李 慧 牟維和

組員:陳麗豔 于慧靜 牛曉斌 劉麗萍 田桂芳

田繼紅

指導小組:

組長:牟維和

組員:鞏象樹 牛鳳玲 王傳玲

四、工作目標

1.營造濃厚的教育科研氛圍,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提高科研成效,創建合作、共享、創新的學校文化,創建教師發展型學校。

2.研究和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的真實的問題。以課堂為現場,以教學為中心,以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為切入點,教師根據自身實際,個人興趣,對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立項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3.引導教師在實踐中學會研究,成為學習者、研究者,提高自我發展意識,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4.提高教育質量。紮實、高效地研究教育教學中的現實問題大力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推廣,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五、小課題研究的途徑

小課題研究常常以課堂為現場、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個人為主體、從實際出發開展教學研究。在小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各自的不同興趣、不同特長、不同需要和教學實踐中發現的不同的問題進行個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個性化的結論。

六、 小課題研究計劃安排及實施流程

學校小課題研究的週期為一學年。

(一)準備階段(20xx年9月)

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教師交流,主要交流在“課堂與教學”中遇得到的問題與困惑,以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教師或學科組申報課題。學校科研處進行審定並批准。

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30日)

教師開展實踐研究:分析問題、尋找對策、實踐應用、解決問題、總結反思(包括:查找相關的理論文獻與資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經驗與案例、記錄自己的教學體驗與反思)。

學科教研組進行問題跟蹤,組織教學觀摩和主題研討。科研處組織中期檢查與交流。開展優秀青年教師沙龍活動,讓青年教師進行交流,通過思想碰撞,點燃他們的求知慾望,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

教師繼續進行實踐研究。組織青年教師輪聽課及賽課活動,結合學校的教學月檢及公開課等活動,配合教務處抓好青年教師的研討課。

(三)總結階段(20xx年6月)

教師總結研究的成果,撰寫結題報告。學校開展結題鑑定。組織開展學校小課題研究評選,結合評選優秀青年教師活動,總結好的做法,樹立典型。

七、教師小課題研究的管理

實行個人、教研組、學校“三級管理”機制。以學科組或個人自主管理為主。即學科組或個人負責自主選題、課題申報、實踐研究、中期報告、結題答辯等。學科教研組負責組織交流與分享、包括“選題”階段的教師沙龍和“研究”階段的教學觀摩和主題研討,課題推薦、開題把關、過程管理、中期檢查和全程評價。學校成立“教師小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由校級領導、科研處、教研室主任、骨幹教師以及有課題研究經驗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實行專業引領,具體工作由科研校長牽頭,科研處、教務處負責計劃推進安排,各教研室、教研組分頭開展行動研究。

八、研究成果評價及獎勵辦法

教師小課題研究實行“全程評價”與“重點評價”相結合、“能力評價”與“態度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1、在小課題研究中,要求每個學科組或老師個人要有研究方案,科研處制定《小課題研究跟蹤調查表》,加強對課題研究的檢查、指導,及時發現問題,調整研究思路,讓課題研究真正落到實處。

2.加強對參加小課題研究課題組或青年教師的考核,學年末,將對課題等進行全面考核,將考核與評優等掛鈎,並制定青年教師成長檔案,記錄青年教師的成長軌跡。

標籤:實施方案 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