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沒準兒會出現一些突發事故,為了提高風險防範意識,把損失降到最低,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應急預案。那麼優秀的應急預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15篇

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1

學校消防安全工作,嚴格執行消防管理的有關規定,本着完善設備,預防為主的原則,成立消防安全管理領導小組:組長:(校長)

副組長:(後勤主任)

組員:

在定期進行消防安全檢查的基礎上,認真落實學校重點部位安全保衞責任,做到防範於未然,切實做到學校消防安全無事故。為應對突發的消防隱患,特制定學校消防安全應急預案。

一、火警通報順序:

一旦發現火警,要立即打電話報119和副組長,學校辦公室及時通知各有關人員。

二、全體人員注意事項:

1、當某處發生火災時,全體人員應保持鎮定,及時報警並迅速依據任務分工和組長的命令擔負起搶救工作,不可袖手等待消防人員前來搶救而延誤時機;

2、迅速切斷配電箱總電源;

3、消防人員抵達現場後,除參與搶救工作外,其餘人員應從速遠離現場,以免影響或妨礙搶救工作的進行;

4、現場有危險品、易燃易爆物品應迅速搬離。

三、消防組成員注意事項:

1、瞭解學校建築格局及道路情況;

2、瞭解電鋪設的線路;

3、瞭解學校內樓房裝修材料的性質;

4、清楚學校所有消防設施的放置地點;

5、瞭解消防設備的保養維護與操作方法;

6、瞭解火的走勢;

7、清楚逃生路線以便疏導他人逃生。

8、在警戒線負責攔阻無關人員進入火災現場。

四、火災原因調查:

火災發生後,學校要積極協助xx消防機關查明火災原因,提供必要的信息,屬人為的火災事故,堅持做到“三不放過”(原因沒有查清不過,事故責任不放過,沒有落實防範措施不放過)的原則,進行嚴肅處理。

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2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妥善突發事件,提高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確保學校教育教學安全、有序,根據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盛州、縣的總體部署,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工作方針,深化校園安全監管,加強學校的強應急疏散演練,切實提高突發事件應急反應能力,確保學校教育教學安全、有序。

二、適用範圍

本方案適用我校突發事件應急工作:對學校可能發生的入校襲擾、校園內發現不明物體(裝置)以及突發事故、交通安全事故、校舍安全事故、食物中毒事故、傳染病暴發流行、自然災害、校園傷害案件等突發事件。

三、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及工作職責

1、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及工作職責

為做好我校安全保衞工作和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特成立學校安全保衞和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領導組。負責組織制定學校安全保衞和突發事件應急方案、對全校保衞和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進行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一指揮,統一行動。

(1)組長負責全校安全保衞和反恐工作的組織領導、信息報送以及協助上級有關部門對突發事件的處理。

(2)副組長負責事件發生後迅速啟動預案,組織相關人員對事故現場控制、人員救治以及善後處理等相關工作。

(3)成員負責各系統的安全、法制教育,對多發、易發的安全部位和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安全管理。

四、相關責任人任務分工

(一)以下安全要求由龍春生、龍海、王興忠老師具體落實,分管領導向大文

1、校外周邊30米內無亂設攤點,嚴禁學生在校外購買零食。

2、禁止學生乘坐摩托車、農用車上學,無證車。

3、嚴禁不良青年到學校周邊騷擾學生。

4、門衞管理:上課期間實行封閉式管理,外來人員必須憑有效證件登記,異常情況及時處置並報學校和派出所,學校財物出校門時,必須有一定手續,無手續,值日教師和門衞有權扣。

5、學生每期的安全、法制、教育。

6、各班有暴力傾向和心理偏差學生的控制和教育,分解到教師、班主任人頭。

7、有安全隱患區域設置警示牌。

8、學校出入口設置交通警示牌、減速帶。

9、學生下自習的監管由值周教師負責,組織實施。

10、加強學生應對火災、地震等突發性事件的應急訓練。

11、消除校內亂停放車輛現象,嚴防校園及周邊機動車傷害學生事故的發生,教師機動車指定地點停放。

12、對校園周邊社區精神病人、有嚴重心理疾並反社會人羣的排查。

13、校園及周邊治安秩序治理情況報安全保衞和反恐工作的組織領導。

(二)以下安全要求由xx老師具體落實,分管領導向大文

1、定期檢修保養教室及教師辦公室電路。開關、插座、電扇等出現破損,必須立即更換。

2、定期排查校園危房,對教室及公共設施的窗玻璃、釘子進行專門排查。

3、小賣部食品安全檢查與記錄。

4、食堂食品安全(健康證、衞生、餐具消毒、食品採購索證、留樣、各種記錄等)。

5、防傳染病流行,校園消毒工作。

6、消防器材設置,防火教育。

7、檢查夜間校內照明設施。

8、校園、操場及周邊道路平整、完好,排水通暢。

9、化學實驗室中的易燃易爆及危險物品的存放與保管。

10、加強教師宿舍收費的管理。

(三)、以下安全要求由石安光校長具體落實

1、教職工中有嚴重心理疾病教師的排查及管理。

2、購置警用設備、保衞人員着裝。

3、小賣部食品安全檢查與記錄。

4、教師體罰學生、語言暴力。

5、整個安全工作的組織實施

(四)、以下安全要求由班主任具體落實

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做到天天講,週週小結,並做好記錄。班主任要建立每個學生家長的聯繫檔案。各班的班幹部增加一名安全委員,協助老師進行安全檢查監督,制止不安全行為。

1、班內設施(電線、電燈、電器、其他設施等)出現安全隱患上報並及時處置。

2、學生行為安全:嚴禁學生打架、玩火、玩煙花爆竹、鋭刃鈍器、私自下池塘游泳、到池塘邊玩耍玩水、與校外不良青年交往、課間追逐瘋跑,做好自習課安全管理。

3、參與住校生安全教育與管理。

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3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園林局的要求,結合我園實際,特制定本突發事件處置預案。

一、工作原則

1、統一指揮,協調各方。在公園管理處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密切配合、快速高效地開展處置工作。

2、立足預防,爭取主動。公園對自己管轄範圍內的安全工作引起重視,開展定期和不定期安全工作專項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做好相關記錄,把安全隱患解決在萌芽狀態。

3、快速應對,減少損失。如發生突發事件,公園按預案要求以最快的速度,盡最大的努力,採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減少財產損失。

二、應急機構

公園成立應急領導小組,公園黨委書記為組長,負責總指揮、協調。指定分管安全工作的副職為副組長,負責具體工作。專職安全工作人員及其他在崗人員為組員。

三、應急運行機制

(一)、信息監測

1、公園做好安全自檢自查工作,開展定期(每週一次)和不定期(節假日)安全工作專項檢查,每季度以書面形式向公園管理處報告安全工作開展情況,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排查。

2、公園管理處每個季度至少安排兩次對公園進行安全檢查,針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安全隱患要書面通知公園各部門整改,並做好隱患整改的跟蹤,將整改情況及時進行書面反饋。

(二)應急處置

1、公園火災安全事故

(1)發現火災應立即切斷火災點電源採取措施予以撲滅,值班人員應在第一時間撥打“119”電話向消防部門報警,並同時報告公園領導、公園管理處及局領導。

(2)在消防隊未到達之前,園區在崗人員應積極撲救,保護現場,疏通好消防通道,並派人在門口接應消防車以便消防隊及時到達現場。

(3)火災撲滅後1小時內,公園管理處將起火原因和災情書面報告局安辦。

(4)公園幹部職工根據有關部門和局要求做好善後工作。

2、遊客意外傷害事故

(1)事故發生後,報警工作人員應及時向公園領導和公園管理處主任報告,並做好遊客救助和現場保護。

(2)公園領導和公園管理處主任在接到報告後應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指揮救援處理,根據事故性質大小,報告局相關科室、局領導。

(3)所有園區在崗人員在接到救援信息後應主動投入現場救援,並主動做好人員之間的分工協作。

(4)保安人員應負責保護現場並保管好傷者的隨身物品。

3、防風防汛工作

(1)公園在台風季節和汛期來臨前,應檢查人員在位及相關設備和物資準備情況。

(2)公園應及時啟動防汛防風工作應急預案,加強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確保通訊聯絡24小時暢通,值班員應主動與局辦公室對接並實行零報告制度。

(3)公園要按上級指令及時做好閉園和防災搶險工作。

(4)在搶險過程中,遇到可能發生的問題應及時與局防風防汛辦取得聯繫,力爭快捷、高效地解決問題。

(5)災後要及時做好公園恢復開放工作。

4、其他突發事件

公園依據事故性質和應急預案,參照上述程序,採取有效措施,及時、正確、科學地進行引導、疏散、處理,做好善後處理處置工作,並根據事故程度及大小,及時報告公園管理處、局相關科室、局領導。

(三)應急結束

公園安全事故應急小組在確認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已結束,次生、衍生事件危害被消除後,按程序及時結束應急處置工作。並將情況及時報告公園管理處和局相關科室。

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4

為全面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切實搞好廠區安全工作,認真做好各種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將可能發生的事故降到最低限度,根據《安全生產法》、《浙江省安全生產條例》、和上級有關部門要求,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應急預案。

一、組織機構及主要職責.

公司成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領導小組,組長黨支部書記擔任,副組長由生產經理、技術經理擔任,成員由部門、車間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指揮組,搶險組和後勤保障組。

1.指揮組由、組成。在第一時間發佈突發事件的相關情況,第一時間組織員工疏散,第一時間組織員工自救,保證員工人身安全,第一時間保證公司財產和員工財產安全,第一時間組織協調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2.搶險組:由20名員工組程:由任組長,任副組長,組員由、承擔危難工作,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任務。

3.後勤保障組:由6名同志組成,任組長,為副組長,組員由、擔物資裝備供應,切實保證突發事件工作所需。

二、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措施

1.發生一般火警、火災事故、設備事故、人身傷害事故及其他突發事件,當班值班人員應立即報告車間、部門和公司領導,逐級上報。火警火災撥打119請求救援。人身傷亡事故應立即送醫院治療,或撥打120請求救援,但不管是哪類事故,搶險救護時都要先切斷電源或採取防護措施後再組織救護,防止事態擴大。

2.發生重大火災事故,應立即切斷電源,迅速向公司彙報,公司逐級向上反映。崗位人員撥打119救援電話請求援後,首先組織自救,使用現場的滅火器進行滅火,根據着火部位、性質也可用現場備用的防火沙、土、水進行滅火,電氣火災要用乾粉滅火器,變壓器、油罐等用水冷卻時,人要遠離,嚴防爆炸傷人,待消防專業人員趕到後,在專業人員指揮下配合滅火。

3.發生人身傷亡事故,發現人員要立即向班組長、車間主任、部門、公司逐級上報後,還要通知醫院工傷搶救小組,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救援。若傷部位屬擦傷、碰傷、壓傷等要及時用消炎止痛藥物擦洗患處,若為出血嚴重,要用乾淨布料進行包紮止血。若傷者發生骨折要保持靜從事靜卧。若發生嚴重燒傷、燙傷,要立即用冷水沖洗30分鐘以上,若傷者已昏迷、休克,要立即抬至通風良好的地方,進行人工呼吸或按摩心臟,待醫生到達後立即送醫院搶救。

4.若發生食物中毒事故,救援人員在救援時要了解中毒原因,迅速把中毒人員抬至通風良好處進行一般性搶救,並立刻送往醫院搶救。

5.發生重大設備事故,要立即報告,同時停止設備運轉,處理事故時,要有專業人監護。嚴格執行檢修程序和停送電確認制度,防止打亂仗,冒險作業。

6.發生爆炸事故,要立即關閉爆炸源,若有人員傷亡,按人員傷亡預案救援。

7.發生各類事故都要保護好現場,待事故調查分析處理。

三、注意事項

1.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要保證24小時開機,認真做好各項預防工作,隨時準備應付各類突發事件發生。

2.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工作要聽從指揮,服從安排,要切實做到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3.本預案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完善。

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5

為貫徹實施《堯都區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配合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局高效而有序做好抗震搶險救災工作,最大限度的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臨震應急預案

省人民政府發佈本區發生破壞性地震預報後,學校隨鄉政府進入臨震應急狀態,並作出臨震應急反應,實施如下臨震應急預案:

1、通知全校師生進入臨震應急狀態。

2、安排好全天候值班工作,加強震情臨聽,隨時報告震情變化。

3、根據區人民政府發佈的.避震通知,檢查落實各項安全措施,開展避震知識宣傳,組織必要的避震疏散工作。

4、做好在搶險救災和特殊情況下維護社會和學校治安與穩定工作。

5、地震發生時,按照防震逃生演練方案進行避險和疏散。

二、抗震救災應急預案

在本區域內發生破壞性地震時,防震抗震工作領導小組應作出應急行動,組織師生進行搶險救災工作。

一級預案:區內發生中等以上破壞性地震時,學校按以下要求作出應急反應:

1、由校長主持召開防震抗震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聽取上級有關地震情況和災情的通報傳達,明確分工,部署救災工作。

2、全面瞭解學校災情,向鄉聯校彙報震情和災情,提出求援請示。

3、在區抗震救災指揮部統一領導下做好支援災區搶險救災工作。

二級預案:區內發生一般破壞性地震時,學校按以下要求作出應急反應:

1、由校長主持召開防震抗震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聽取上級有關地震情況和災情的通報傳達,明確分工,部署救災工作。

2、向鄉聯校、鄉政府防震指揮部報告震情和災情,提出求援請示。並彙報救災工作情況。

3、協助地震宣傳、新聞等部門,做好安定民心、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工作。

三級預案:區內發生輕微破壞性地震時,學校按以下要求作出應急反應:

1、瞭解災情,並及時向鄉聯校、區教育局彙報。

2、根據學校災際情況,召開防震抗震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落實救援措施。

3、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

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6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加快建立健全我鄉突發事件應急機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突發環境事件處理工作,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羣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保護環境,特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其他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定本案。

1.3工作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分級治理、職責明確、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突發環境事件預案和應急機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提高政府社會治理水平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1.4突發環境事件分類。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突發環境事件主要分為三類: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包括重點流域環境污染事件、嚴重影響飲用水源地水質的污染事故;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品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污染事件等。輻射環境污染事件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輻射裝置、放射性廢棄物輻射污染事件。

1.5突發環境事件分級。

按照突發事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突發環境事件分為非凡重大環境事件(Ⅰ級)、重大環境事件(Ⅱ級)、較大環境事件(Ⅲ級)和一般環境事件(Ⅳ級)。

1.5.1非凡重大環境事件(Ⅰ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非凡重大環境事件:

(1)環境事件死亡10人以上,或中毒(重傷)50人以上。

(2)因環境事件需疏散、轉移羣眾500人以上,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

(3)區域生態功能嚴重喪失,或瀕危物種生存環境受到嚴重污染。

(4)因環境污染使當地正常的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嚴重影響。

(5)因環境污染造成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斷的污染事故。

(6)因危險化學品(含劇毒品)生產和貯存中發生泄漏,嚴重影響人民羣眾生產、生活的污染事故。

1.5.2重大環境事件(Ⅱ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環境事件:

(1)因環境事件死亡5人以上、10人以下,或中毒(重傷)10人以上、20人以下。

(2)區域生態功能部分喪失或瀕危物種生存環境受到污染。

(3)因環境污染使當地正常的經濟、社會活動受到較大影響,需疏散、轉移羣眾2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庫大面積污染,或水源地取水中斷的污染事件。

1.5.3較大環境事件(Ⅲ級)。

幾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環境事件:

(1)因環境事件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造成中毒(重傷)10人以下。

(2)因環境污染造成行政區域糾紛,使當地經濟、社會活動受到影響。

1.5.4一般環境事件(Ⅳ級)。

因環境污染造成鄉行政區域糾紛,引起一般羣體性影響的。

1.6適用範圍。

xx鄉範圍內的突發環境事件。

2.應急組織體系

政府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組織由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應急辦、專家諮詢組、應急監測組、應急處理組組成。

2.1應急指揮部

鄉黨委書記曹羣擔任應急指揮部指揮長,鄉長、政協聯絡組長、副鄉長擔任副指揮長,負責對xx鄉突發環境應急事件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成員由黨政辦、企業辦、綜治辦、工業園管委會的工作人員組成。

2.2應急辦

2.2.1鄉應急辦設在企業辦,主任由副鄉長匡迪之兼任。

2.2.2應急辦職責

在鄉應急指揮部領導下,負責協調上級應急監測組和專家諮詢組及時開展應急處理工作;接到突發環境事件報告後,及時向指揮部報告;負責處理一般環境污染事件;完成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

2.3應急處理組

2.3.1應急處理組由鄉企業辦工作人員組成。

2.3.2接報後第一時間到現場,維護秩序,開展對突發環境事件的現場勘查工作,及時形成報告上報應急指揮部和上級有關部門;協助上級救援隊伍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完成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

3.預防和預警

3.1信息監控

要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的原則,開展對突發事件信息接收、報告,包括對發生在鄉外、縣外有可能對我鄉造成環境影響事件信息的收集與傳報。

3.2預防工作

3.2.1組織開展危險重點污染源調查,建立危險重點污染源數據庫,實現數據動態治理;開展危險污染源四周環境信息調查。

3.2.2要指導工業園各區各廠家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並上報鄉企業辦存檔。

3.3預警措施

進入預警狀態後,應當採取以下措施:

①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隨時掌握事件進展情況。

②立即向縣政府和相關部門領導報告突發環境事件基本情況。

③轉移、撤離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並進行妥善安置。

④針對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等保護措施。

⑤調集人力、物力、財力,確保應急保障工作。

4.應急響應

鄉政府結合本地實際,確定應急響行動,出現問題及時向縣政府和縣環保局報告突發事件基本情況和應急救援情況;需要應急力量支援時,立即向縣政府和縣環保局提出請求。

4.1應急處置

①按照《xx鄉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組織實施。

②堅持以人為本,採取一切有效措施,保障人民羣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

③控制污染,採取一切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擴散和蔓延,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染危害。

④應急處置工作立足長遠,應徹底消除危害,保證污染無繼發可能。

4.2安全防護

①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性質、特點,向羣眾告知採用的安全防護措施。

②根據事發時當地的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集度等,確定羣眾疏散方式,組織羣眾安全疏散撤離。

4.3應急終止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

①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

②污染源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③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

④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4.4突發事件信息發佈

突發環境事件發生的原因、危害和損失等有關信息,由鄉應急指揮部負責統一發布。對影響重大的事件的信息發佈,應經縣政府批准後,根據需要及時發佈。

5.應急保障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需要,鄉黨委、政府充分掌握事件處置措施所需的一切應急力量。(人力、物力、財力)

6.附則

6.1獎勵與責任追究。

6.1.1獎勵

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和救援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根據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①出色完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任務,成績顯著的;

②對防止或拯救突發環境事件有功,使國家、集體和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免受或者減少損失的;

③對事件應急預備與響應提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

6.1.2責任追究

在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救援過程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有關法律和規定,視情節和危害後果,對有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①不認真履行環保法律、法規而引起突發環境事件的;

②不按照規定製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拒絕承擔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備義務的;

③不按規定報告突發環境事件真實情況的;

④拒不執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不服從命令和指揮或者應急響應時臨陣脱逃的;

⑤阻礙應急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或者進行破壞活動的;

⑥散佈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

⑦其他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造成危害行為的。

6.2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7

為確保我校能夠及時、有序、高效地應對可能發生的環境污染突發事件,保障全校師生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根據有關法規,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工作目標

減少傷亡,最大限度地減輕事件所造成的損失。

二、組織機構

組長:xx

副組長:xx

成員:xxxx

三、具體應急措施

1、疏散。當事故突然發生後或接到上級的環境污染的警報後,各位教職工必須遵守"學生優先,傷員優先"的原則開展疏散、搶救工作,幫助學生迅速撤離危險區域。

2、清點人數。撤離到安全區域後,班主任應立即清點人數。

3、及時搶救。保持鎮靜,沉着應付,面對事故,決不能驚惶失措,手忙腳亂。事故現場的最高領導或組織者必須立即採取防護措施,組織教職員工開展搶救工作,有受傷師生即報120送醫院救治。

4、應急領導小組在接到險情報告後,應迅速向環保、消防、教育等上級部門報告。在救治傷員的同時,要安排專人做好現場秩序的維持工作,以利於各種搶救措施的順利實施。要儘快通知受傷學生家長到醫院陪護。

5、做好廣大師生的思想工作,維護學校和當地的安定局面,儘快恢復學校的教學秩序。不要因事故本身導致其他不應有的事端。

6、要特別注意做好受傷學生及受驚嚇學生的心理諮詢與心理調節工作,逐步消解他們的恐懼心理和其他不良心理反應。

本預案啟動時間為:發生環境污染突發事件時啟動本預案。

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8

一、總則

為了有效預防,正確應對和有序處置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保護生態環境,防止人為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等原因,致使飲水受到污染,保障人畜飲用水安全,確保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保障人民羣眾飲水安全,維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防治環境污染的有關法律法規以及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預案。

二、本預案適用範圍

(一)本預案適用於方里鎮範圍內飲用水安全的一切嚴重事故。

(二)要嚴格遵守本預案的制定,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以保護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三、應急求援指揮系統的組成和職責

(一)成立方里鎮飲用水應急求援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領導小組職責分工

組長:負責指揮、協調突發性或較大飲用水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副組長:協助組長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率領有關人員趕赴事故發生地,積極協調配合醫療單位和有關部門開展救援工作,調查事故原因,處理善後工作。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鎮水利站,由林海民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的主要職責是傳達領導小組的指令,負責召集協調各應急人員統一行動,及時瞭解和掌握事故處理進展情況,負責組織對外發布事故信息。

(三)突發污染飲用水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指揮部下設搶險應急機動組、後勤保障組、環境污染現場處置專業組、宣傳接待組、衞生防疫組、事故調查組。

1.搶險應急機動組

組長:盛大偉(黨委副書記)

成員單位:派出所、各村民兵連。

職責:負責召集派出所、鎮應急分隊、各村基幹民兵組成臨時搶險隊伍,主要負責現場警戒,維護社會秩序,疏散撤離污染區人員和實施搶救工作。

2.後勤保障組

組長:黃哲峯(黨委副書記)

成員單位:黨政辦、財政所、派出所、交管站。

職責:及時組織車輛,優先運送救助人員,物資生活必須品,保障道路交通暢通,確保應急車輛及時到達事故現場,必要時採取道路交通管制措施。

3.環境污染現場處置組

組長:李霖(主任科員)

成員單位:綜治辦、衞生院、黨政辦、電管所。

職責:負責收集污染飲用水安全事故相關資料。

4.宣傳接待組

組長:侯東鵬(黨委委員、武裝部長)

成員單位:黨政辦、宣傳辦。

職責:負責統一報道飲用水安全事故處理情況。

5.衞生防疫組

組長:孫麗娜(副鎮長)

成員單位:中心衞生院、各村衞生室。

職責:負責調查事故原因以及可能引發的中長期環境影響,提出應對措施,擬定調查報告,提出對事故的初步意見。

6.事故調查組

組長:鮑金墩(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成員單位:派出所、安監所、水利站

職責;負責調查事故原因以及可能引發的中長期環境影響,提出應對措施,擬定調查報告,提出對事故的初步處理意見。

四、應急處理措施

(一)封鎖事故現場,嚴禁一切無關人員、車輛和物品進入事故危險區域,開闢應急處理專業人員、車輛及物資進出的安全通道,維持事故現場的社會治安交通秩序。

(二)控制污染源,根據發生事故的類別,採取特定的污染防治技術措施,及時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擴大,消除污染危害並防止發生次生災害。

(三)清理事故現場,消除危害後果,針對事故對人體、空氣、水體、土壤、動植物所造成的危害,迅速採取有效的技術措施進行事故處理,防止污染危害的蔓延。

(四)對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員做好安撫善後處理和社會穩定工作。

五、應急處理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村、鎮直各部門務必充分認識飲用水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的重要性,務必強化責任,服從統一指揮,協調動作,責任到人,高效有序實施飲用水安全事故的預防和應急處理工作,確保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環境安全。

(二)嚴肅紀律,確保令行禁止,聽從指揮,拒絕推諉、推延執行指揮部命令,導致貽誤事故處理時機,造成重大損失的,必須嚴格依法依紀追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9

為了確保師生的人身安全,嚴格執行《學校安全制度》、《教師路隊護送責任制》、《學生安全包保責任制》、《安全責任追究制》,保證一旦發生安全事故能夠及時處理,特制定我校安全應急預案。

一、成立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李誠

副組長:吳紅秀廖落華盧興國

江奇峯

成員:李佳麗雷冰晶楊明珠趙詠琴孔維香吳小紅萬風紅邱娟何旺平

二、主要職責

1、組長負責召集領導小組會議,部署處置工作,安排、檢查落實學校安全重大事宜。

2、副組長負責學校安全應急預案的落實情況,處理突發安全事故,完成校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

3、領導小組成員具體負責學校各年級、各部門突發安全事故的處理、監控、報告等事宜,並保證領導小組指令的暢通。做好安全工作的宣傳、教育、落實、檢查、處理等,把安全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

三、應急措施

1、每天保證學校門口有一位值日人員,早上7:30到校,中午1:30到校,放學時待全部學生離校方可下班。若在校門口學生髮生交通事故,由值日人員負責處理,一邊把學生送往醫院,一邊通知其家長,並及時報警。

2、班主任教師和科任教師負責組織學生站隊放學,分成兩路縱隊,做到排隊一條線到家。

3、學生上下樓梯,在各個樓梯口必須有指定學生幹部看護,行政值日人員及時檢查。若學生髮生擁擠踩傷事件,行政值日人員立即制止全體學生原地不動,通知學校領導、班主任救護踩傷學生。行政值日人員把受傷學生送往醫院,班主任教師負責疏散樓梯內學生。

4、值日人員每日在教室、班級門口樓道內檢查,制止不安全行為。

5、學生有病有事須請假,無故不到者班主任必須在1小時內上報值日人員。若查實學生離家出走或被壞人控制,由班主任通知家長,該報案的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6、學生碰傷、撞傷後,任課教師必須立即送醫院治療,及時通知學生家長,上報學校政教處,按《學生傷害處理辦法》條例迅速處理。

7、學生課間操、集會以及組織學生外出活動和校內大型活動的安全由學生安全包保責任教師負責。若發生意外傷亡事件,由學校行政值日人員處理,並及時上報。

8、室內用電及電器安全由安全員每月檢查一次,教學設施“誰主管,誰負責”,每月檢查一次。若因用電等原因引起火災,總務處立即通知電工切斷電源,撥打119報警,組織人員開啟滅火器進行撲救。教師分樓層、班主任教師迅速進班組織學生按規定樓梯口下樓疏散。

9、實行門衞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夜間巡邏。來客門衞盤問登記。

10、實行安全事件報告制度和安全責任追究制度。

四、宣傳教育,確保安全

1、認真落實“教育在先,預防在前”的工作原則,牢固樹立安全意識,提高防範和救護措能力。

2、利用國旗下講話、主題班隊會、板報、生命教育課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

3、定期舉行全校性的安全教育報告會。

4、政教處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動,讓學生學會生存,掌握自救本領。

5、安全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時時講,事事講。

總之,安全工作重於泰山,全體教職工必須高度重視安全工作,若因工作失職造成安全事故的,將直接追究有關人員責任,按學校規定嚴肅處理。

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10

一、目的

為快速、有效合理地對院前、院內產生的突發事件進行緊急處理,儘可能避免因突發事件給就醫患者帶來的傷害、最大限度降低醫院財產的損失,緊急控制事態發展,全力保證患者的安全和醫院財產安全,特制訂如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二、組織機構

積極應對突法事件,做好大型院前大型急救工作,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組織和管理,醫院成立災害事故及突發事件搶救組織。

總指揮由院長擔任。副總指揮為業務、行政院長。醫務科、護理部牽頭。急診科主任擔任搶救組組長,副組長由外科主任擔任。組員的構成:外科醫生2名,麻醉師1名,內科醫生2名,檢驗師1名,藥劑師1名,護士5名。司機1名,綜合科室、經營科人員3名。

以上人員要求責任心強,技術熟練,身體好。

三、工作職責

1、院長負責對全院重大緊急突發事件的總指揮。

2、業務院長負責對全院緊急突發事件醫療救護方案的審核、批准,並組織實施。

3、行政院長負責醫院緊急突發事件後勤、保衞等統籌方案的制定並組織實施。

4、醫務科負責組織大型的緊急醫療救護。

5、綜合科負責協調、聯絡各院內外有關行政部門處理各項緊急事件,配合主要部門工作。保衞部人員負責火警、匪警、以及行兇打架、酗酒鬧事、閒散人員無理糾纏等院內意外事件緊急情況的處理。

6、醫院總值班負責在工作時間外指揮、協調、聯絡各部門處理緊急突發事件,在帶班領導或主要負責部門到場之前代行使指揮權。

7、醫院各部門醫務人員在緊急突發事件來臨時,配合負責部門工作,需要轉移患者時要負責患者安全。

四、搶救程序

(一)院內重大醫療事件

1、院內接到諸如羣傷、交通事故、工傷事故、自然災害等重大事故的搶救指令後,由急診室護士或值班醫生在立即投入搶救的同時,立刻通知相關科室二線醫生,並通知院總值班或醫務科,並按照醫院危急重症患者搶救程序,進行積極搶救和處理。

2、院內若接到如羣體中毒、疫情等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患者時,應堅決按照《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條例》和《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制度》執行。根據本院搶救條件,各部門協同配合,積極對患者組織搶救,必要時積極和有關醫院聯繫請求支援或辦理轉院。同時要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和領導請示彙報。

(二)院外重大突發事件

1、指在院外發生的重大突發事件,包括防汛、爆炸、車禍等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醫院需要前往積極參與搶救的醫療工作。

2、接到上級衞生行政部門下達指示或“120”指令後,院總值班或急診科應在第一時間迅速通知急診室、業務院長、醫務科、護理部、急診救護人員和救護車司機。同時迅速調集二線值班人員醫院待命。一線參與出診搶救醫護人員和司機應在1分鐘出車參與院前搶救。

3、搶救小組領導者應認真做好搶救的組織、指揮工作。信息科負責突發時間發生時的通訊聯絡,確保通訊聯絡的及時和通暢。

4、急診科、藥劑科、設備科、醫技科室和病區病區、後勤保障等各部門負責人和相關人員要到達現場,協同配合,應急處理緊急事件物資、設備、藥品、材料的準備,確保綠色通道的暢通。

(三)應對傳染病流行性疾病突發事件

1、依法對傳染病、流行性疾病疫情實行封鎖、隔離,防止疫情擴散、環境污染和醫務人員的自身感染。

2、對病人或疑似病人積極採取搶救、檢查、診斷和治療措施。

3、對疫病疫情的處理過程要進行認真、完整的記錄,詳細掌握第一手資料,對密切接觸者採取醫學觀察措施。

4、對疫病疫情發生的有關情況要及時向上級行政衞生主管部門、疾病防疫監督部門即使彙報。

(四)醫療廢物流失、滲漏、擴散或發生意外事故的應急處理

1、當發生下述情況時,應及時彙報:

1)實驗室所用的菌落及病原株培養基和保菌液丟失、滲漏,其濃度和數量足以對人致病的;

2)傳染病人的血液、體液、排泄物等造成大面積污染。

3)使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輸液管及其他器具丟失。

4)過期淘汰的藥品、疫苗、血清丟失。

5)具有度性、腐蝕性、易燃性、反映性或度性的四面體固體、液體、氣體,如甲醛、攝影用劑、有機化合物等丟失、滲漏。

6)放射性核素污染。

2、預案啟動程序:事發後,科室人員立即向醫院後勤或院感辦彙報,後勤總務或院感辦接到報告後,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把情況立即向主管院長彙報,由院領導通知或組織人員迅速處理。同時在48小時內醫院要向衞生局、衞生監督、環保局等上級部門彙報事件經過。

3、對一般廢物滲漏處置辦法:現場指揮、封鎖滲漏範圍,控制人流,防止擴散。工作人員穿戴工作衣帽,口罩、手套、防護鞋、防護鏡。採取措施吸乾滲液,連同固體廢物裝入黃色污物袋中密封扎口,在套入另一黃色污物袋內。貼上標識,由醫療廢物處置單位焚燒處理。對地面及相關物表進行消毒。對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性、反應性或遺傳毒性的醫療廢物滲漏處置:要立即封鎖現場。儘快通知環保局等各上級衞生行政主管部門。

4、醫療廢物丟失的處置辦法:通知環保局或報警。分析丟失原因,堵塞漏洞,加強監控,預防失竊,防備監守自盜,加強管理。

(五)對停電的緊急處理

1、醫院配備雙路供電系統,在一路斷電的情況下,在3分鐘內立刻啟動院內發電機組,迅速恢復全院供電。

2、各重要部門均配有應急照明燈,各病區樓道、走廊應配有延時保護裝置的安全指示燈。

3、醫院供電設備設施、由後勤負責統一維護、保養和修理,確保電線電纜電器不被故障而造成的停電事故。

4、停電時要加強巡視病房,安撫患者,同時注意防火、防盜。

(六)對火警的緊急處理

1、一旦發生火警,立即撥打“119”報警,並派人在道路路口帶路。在消防車到來之前,應根據火勢情況組織人員用滅火器或其他消防設施積極滅火。

2、做好防火隔離措施,迅速轉移住院病人,有秩序地把所有病人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

3、及時把易燃易爆物品、化學物品、有度試劑等轉移出火場。

4、後勤要經常對醫院各類電器、電線電纜、煤氣等火源設備要加強維護保養的管理。要組織全體人員學習消防知識,和消防器材的使用,醫院要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消防通道要保持暢通。

(七)公共設施緊急處理

1、管道破裂:在院內當遇水管暴裂時,應立即有發現人通知後勤,由後勤根據水管損壞情況,迅速組織水電維修人員負責首先處理此類事件。同時後勤要立即組織人員及時清理地面積水,防止儀器損壞和患者滑倒。如需對患者進行轉移,由護理部組織實施。

2、電梯故障:院內因電梯發生故障而把患者或其他人員滯留在電梯內時,被困人員可直接撥打電梯內公佈的電梯維修電話。值班人員接到求救電話後,應立即抵達現場解決技術事故,同時後勤要通知患者所在科室派醫務人員到達現場,防止意外事件的出現,必要時可以立即實施搶救。

(八)信息系統突發事件

醫院信息系統因系統外環境變化或系統本身故障及設備、網絡、數據損壞等突發事件,會造成整個系統或系統的局部不能正常運作,給醫療秩序帶來不良後果。

1、突發事件發生時,要反應及時,各部門要相互合作,各負其責,果斷處理。

2、信息系統應用部門的人員在發現應用軟件或電腦設備出現故障時,要及時報告,電腦維修人員要立即進行排查,確定是否為突發事件,再結合實際向領導彙報。

3、電腦維修人員要認真檢查故障原因,儘快排除故障。需要時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必要時可請信息供應商給予技術支持。

4、遇到備用措施也無法啟用時,徵得院長同意後暫時關閉信息系統。

5、門急診收費切換到備用服務器上運行,門診藥房處方發藥、掛號等可採用手工操作,住院病人管理結算、基本醫保、勞務工合作醫療結算等及其他模塊均暫時關閉。

6、信息科平時要加強對突發事件的檢測、預警、反映、處理等有關工作,嚴格執行信息運行維護的各項措施和操作規程。

7、應對一些常用的關鍵設備要備有更換配件,如服務器、交換機、網線、集線器、電源、插座等。並對日常檢測到的異常和故障進行記錄,要進行分析,對可能出現的故障做出預防處理。

8、各使用部門要嚴格執行信息系統的操作規程,減少和避免信息系統故障發生帶來的不良後果。

五、醫療器械、藥品的要求

1、巡視包。巡視包內必備物品有聽診器、血壓表、體温表、止血帶、三角巾、繃帶卷;一次性注射器、手電筒、壓舌板、消毒紗布、棉籤等。巡視包內必備藥品:強心劑、利尿劑、呼吸興奮劑、升壓藥、止血藥、抗過敏藥、抗驚厥藥等急救物品,以及處理外傷的應急藥品和止痛藥。

2、急診科必備物品:包括氧氣、擔架、夾板、繃帶、氣管切開包、清創縫合包、輸液用品及搶救用藥等。

六、物資供應

1、後勤保障應按物資準備要求將常規配備物資隨時備好待用,並定期檢查其完備情況,如為搶救人員配備雨具、繩索、應急燈、手電等。若遇特殊重大災害事故或突發事件時,應保證具備調配人員及物資的能力。

2、救護車應定期檢修以確保隨時處於良好的應急狀態。

3、做好其他有關後勤保障工作。

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11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健全永寧縣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機制,科學有序高效應對突發環境事件,提高應急反應和救援水平,將突發環境事件對人員和環境造成的損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應急預案。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階段環境損害評估推薦方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處理辦法》《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寧夏回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寧夏回族自治區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寧夏回族自治區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佈管理辦法》《寧夏回族自治區突發事件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銀川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銀川市突發事件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制定。

1.3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永寧縣行政區域內突發環境事件的應對工作,一般突發環境事件以及由縣人民政府認定的其他突發環境事件的應對工作。

突發環境事件是指由於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災害、生產安全事故等因素,導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質等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介質,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環境質量下降,危及公眾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或造成生態環境破壞,或造成重大社會影響,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予以應對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

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按照《永寧縣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有關規定執行。

1.4工作原則

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為主、協調聯動,快速反應、科學處置,資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原則。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後,有關部門應立即自動按照職責分工和相關預案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2組織體系

2.1永寧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

成立永寧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縣環境應急指揮部”)。在縣委、縣人民政府領導下,負責領導、組織、協調縣突發環境事件方面的應急管理工作,統一指揮突發環境事件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負責永寧縣一般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指揮協調,根據事件的性質、規模、類別等情況提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要求;組織協調永寧縣有關部門、專家和應急隊伍參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組織協調有關部門提供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保障、求助支援;及時研究處理突發環境事件的重大事項,向縣委和縣人民政府及銀川市生態環境局報告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

發生一般以上突發環境事件,或者突發環境事件出現複雜情況,超出縣環境應急指揮部處置能力和工作職責時,由縣應急管理指揮部負責指揮應對處置工作。

總指揮:永寧縣人民政府分管副縣長

副總指揮:銀川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局長

縣應急管理局局長

成員:寧夏永寧工業園區管委會、縣委宣傳部、網信辦,縣發展和改革局、教育體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和投資促進局、衞生健康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綜合執法局、融媒體中心、氣象局、城鄉公共事業服務中心、永寧消防救援大隊、國網永寧供電公司、中國移動永寧分公司、中國電信永寧分公司、中國聯通永寧分公司等部門(單位)和鄉鎮(街道)主要負責同志組成,根據應對工作需要,增加其他相關部門。

縣環境應急指揮部按照職責分工和協同聯動工作需要,將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組開展突發環境事件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

2.1.1污染處置組

組長單位: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

副組長單位:縣應急管理局

成員單位:寧夏永寧工業園區管委會、縣公安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衞生健康局、城鄉公共事業服務中心,事發地鄉鎮(街道)和相關部門。

主要職責:收集彙總相關數據,組織並進行技術研判,開展事態分析;迅速組織切斷污染源,分析污染途徑,明確防止污染物擴散的程序;組織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或減輕已經造成的污染,明確不同情況下的現場處置人員須採取的個人防護措施;劃定現場警戒和交通管制區域,確定重點防護區域,確定受威脅人員疏散的方式和途徑,疏散轉移受威脅人員至安全緊急避險場所。

2.1.2應急監測組

組長單位: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

副組長單位:縣衞生健康局

成員單位:縣應急管理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氣象局、城鄉公共事業服務中心、綜合執法局。

主要職責: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污染物種類、性質以及當地氣象、自然、社會環境狀況等,明確相應的應急監測方案及監測方法;會同專家分析研判污染物擴散範圍,明確監測的布點和頻次,做好環境應急監測,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決策提供依據。

2.1.3搶險救援組

組長單位:縣應急管理局

副組長單位:縣衞生健康局、永寧縣消防救援大隊

成員單位: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寧夏永寧工業園區管委會,縣公安局、民政局、交通運輸局、商務和投資促進局、發展和改革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自然資源局、城鄉公共事業服務中心,事發地鄉鎮(街道)和相關部門。

主要職責: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性質、社會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響範圍,明確應對搶險救援工作方案,有序高效組織開展突發環境事件影響區域的搶險救援工作。

2.1.4.醫療救治組

組長單位:縣衞生健康局

副組長單位:縣應急管理局

成員單位: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縣公安局、民政局等相關部門。

主要職責:組織開展傷病員醫療救治、應急心理援助;指導和協助開展受污染人員的衞生防疫工作;提出保護公眾健康的措施建議;統計死亡、中毒(或受傷)人數和住院治療人數。

2.1.5應急保障工作組

組長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局

副組長單位:縣財政局、應急管理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商務和投資促進局

成員單位: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寧夏永寧工業園區管委會,縣公安局、教育體育局、農業農村局、民政局、交通運輸局、市場監督管理局、水務局、國網永寧供電公司,中國移動永寧分公司、中國聯通永寧分公司、中國電信永寧分公司、事發地鄉鎮(街道)和相關部門。

主要職責:指導做好突發環境事件影響區域有關人員的緊急轉移和臨時安置工作;組織做好環境應急救援物資及臨時安置重要物資的緊急生產、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工作;及時組織調運重要生活必需品,保障羣眾基本生活和市場供應。

2.1.6宣傳輿情工作組

組長單位:縣委宣傳部

副組長單位:縣委網信辦、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

成員單位:融媒體中心、教育體育局,事發地鄉鎮(街道)和相關部門。

主要職責:組織開展事件進展、應急工作情況等權威信息發佈,加強新聞宣傳報道;收集分析區內外輿情和社會公眾動態,加強媒體、電信和互聯網的管理,正確引導輿論;通過多種方案,通俗、權威、全面、前瞻地做好相關知識普及;及時澄清不實信息,迴應社會關切。

2.1.7社會穩定工作組

組長單位:縣公安局

副組長單位:縣民政局、市場監督管理局

成員單位: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寧夏永寧工業園區管委會,縣交通運輸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商務和投資促進局、應急管理局、財政局、衞生健康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永寧縣消防救援大隊,事發地鄉鎮(街道)和相關部門。

主要職責:加強受影響地區社會治安管理,嚴厲打擊藉機傳播謠言製造社會恐慌、哄搶物資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轉移人員安置點救災物資存放點等重點地區治安管控;做好受影響人員與涉事單位,鄉鎮政府及有關部門矛盾糾紛化解和法律服務工作,防止出現羣體性的事件,維護社會穩定;加強對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場監測和調控,打擊囤積行為。

2.1.8調查評估工作組

組長單位: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

副組長單位:縣公安局、應急管理局

成員單位:寧夏永寧工業園區管委會,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綜合執法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衞生健康局、自然資源局、城鄉公共事業服務中心,事發地鄉鎮(街道)和相關部門。

主要職責:配合縣環境應急指揮部開展較大突環境事件的調查處理,負責對一般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處理,包括對事件的原因、性質、責任的調查處理;組織開展環境事件的污染損害評估工作。

2.1.9善後處理工作組

組長單位:縣應急管理局

副組長單位: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縣財政局、民政局、發展和改革局

成員單位:寧夏永寧工業園區管委會,縣商務和投資促進局、衞生健康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事發地鄉鎮(街道)和相關部門等參與。

主要職責:突發環境事件處置工作結束後,負責開展善後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撫卹補償、保險理賠、醫療補助、徵用補償、救援物資供應、環境污染消除、污染源監控和治理等措施,防止事件造成次生、衍生危害,儘快恢復正常生產秩序和生活秩序,確保社會穩定。

2.2永寧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

縣委宣傳部:組織新聞媒體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的新聞報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

縣委網信辦:加強網上輿情監測和管控,指導主管部門正確引導網絡輿論。

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負責河道(含渠道、排水溝)、水庫、湖泊等地表水、地下水,人飲水源地的監測工作;會同事故發生地鄉鎮(街道)、寧夏永寧工業園區管委會做好突發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事故的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組織專家提供事故現場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事故的處置方案,開展應急救援技術支持;組織突發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事故調查處理。包括污染源調查、現場污染物處理、監督指導,環境監測與評價等。

寧夏永寧工業園區管委會:配合做好突發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事故的現場污染處置工作,開展應急搶險救援。參與社會穩定工作,維護社會穩定。配合突發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事故調查處理,突發環境事件處置工作結束後配合開展善後處置工作,防止事件造成次生、衍生危害。

縣應急管理局:協調調度各類應急專業隊伍和消防救援力量參與應急救援處置工作;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應急物資信息平台和調撥制度;參與安全生產事故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的調查處理和應急救援工作。

縣發改局:負責全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物資儲運設施建設項目管理,配合涉及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有關基礎設施建設和災後重建項目納入縣級投資計劃。

縣衞健局:負責指揮協調事發地開展突發環境事件傷病員醫學救援、轉運、院內救治和衞生防疫工作;根據需要,調派專家和衞生應急力量;開展生活飲用水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

縣教體局:負責指導學校開展環境應急宣傳教育,制定本系統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協助做好消除突發環境事件影響的工作,做好學校師生的轉移、臨時安置和教學工作。

縣公安局:負責突發環境事件事故現場的保護、治安維護;參與事故調查處理,協助有關部門開展調查取證和對涉嫌犯罪案件的偵查;根據事件影響範圍對現場及周邊道路實施交通管制、設立警戒區域,禁止無關車輛進入危險區域,保障救援道路的暢通;協助疏散居民,對人員撤離區域進行治安管理。

縣民政局:協助做好受突發環境事件影響居民的安置和生活救助工作,統計報送人員安置信息,負責突發環境事件造成死亡人員的遺體處置,協助災後恢復重建等善後工作。

縣財政局:負責保障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能力建設經費,並做好經費使用的監督檢查工作。

縣自然資源局:負責突發環境事件造成損害的土地、森林、草原、濕地、野生動植物等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估,組織、指導自然資源的生態修復;配合參加環境監測工作,督促礦山開採企業落實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預防突發環境事件發生。

縣交通運輸局:負責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和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參與因交通運輸事故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的調查和應急處置;負責突發環境事件現場的公路搶修。

縣住建局:做好轄區內突發環境事件影響區域有關人員的緊急轉移的安置房的建設。

縣綜合執法局:協助維護事發地治安和社會穩定及應急監測工作。

縣水務局:負責突發環境事件造成損害的水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估,負責組織制定受污染水體疏導或截流方案,參與突發(水)環境事件的調查和應急處置工作;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提供水文等相關資料。

縣農業農村局:負責組織對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農牧業生態環境損害、生產損失進行評估,指導開展農業生態修復;負責農產品產地環境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與評價。

縣商投局:負責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狀態下食品、生活必需品、搶險物資的必要儲備和供應。

縣市監局:依法維護市場經營秩序,規範市場交易行為;負責在應急處置中所用藥品的質量安全。

縣融媒體中心:負責通過播放公益廣告等形式,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安全教育和應急救援預案的宣傳;協助縣政府信息發佈部門做好廣播、電視等媒體的信息發佈工作。

縣氣象局:負責突發環境事件現場及周邊地區天氣預警、預報信息,提供突發環境事件區域附近氣象站的觀測數據,為應對突發環境事件採取的措施提供決策依據,必要時根據縣環境應急指揮部要求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城鄉公共事業服務中心:配合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完成突發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事故的現場應急處置工作。

永寧縣消防救援大隊:參加有毒有害物質泄露事故的現場控制和洗消;協同救援隊伍和裝備,按照事發現場的技術要求參與應急搶險救援工作。

國網永寧供電公司:負責突發環境事件現場及周邊地區電力應急保障工作。

中國移動永寧分公司、中國聯通永寧分公司、中國電信永寧分公司:當突發環境事件造成通信網絡中斷或事發區域無信號覆蓋時,移動、聯通、電信等基礎通信運營企業應負責保障突發環境事件處置過程中的通信暢通,必要時在現場開通應急通信設施。

鄉鎮(街道):成立應急指揮機構,綜合協調、指揮本行政區域的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督導各有關單位按職責劃分落實應對措施,做好相關信息的上傳下達。

2.3永寧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永寧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以下簡稱“環境應急辦公室”)是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的日常工作機構,設在銀川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分管環境應急工作的副局長兼任副主任。辦公室常設值班電話為0951-8017892。

縣環境應急辦公室主要職責:在縣環境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工作部署下,分類管理突發環境事件;協調組織成員單位排查、治理和監控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隱患;落實突發環境事件預防、預警措施;編制和執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依據市突發環境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體系規劃落實應急體系建設任務和目標、預案演練活動、業務培訓和科普宣教工作;指導鄉鎮應急指揮機構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應對工作;指導、監督基層組織和單位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承擔縣環境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接到監測、預測和預警信息,發生一般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後,縣環境應急辦公室要立即組織各成員單位開展會商或分析研判突發環境事件發展趨勢、影響程度和範圍;及時向縣委、縣人民政府和縣環境應急指揮部報告情況,提出啟動或終止應急響應級別和處置措施等建議;根據縣環境應急指揮部的決定,協調組織各成員單位到指定地點集結或趕赴突發環境事件現場,落實事件處置工作中綜合協調、信息報送和應急值守工作。

2.4鄉鎮(街道)應急指揮機構

鄉鎮(街道)按照突發環境事件分級標準,參考本預案,建立健全相應的應急指揮機構,組織做好先期處置和應對工作。

2.5專家組

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成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專家組,完善相關諮詢機制,為一般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3預報預警

3.1監測預報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要加強日常環境監測,並對可能導致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信息加強收集、分析和研判;指導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排污單位制定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並進行備案,做到一企一案。應急管理、交通運輸、公安、住房和城鄉建設、水務、農業農村、衞生健康、氣象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應當及時將可能導致突發環境事件的信息通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定期排查環境安全隱患,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健全風險防控措施。當出現可能導致突發環境事件的情況時,要立即報告當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3.2分級標準

報告縣委、縣人民政府和縣環境應急指揮部的信息要按照突發環境事件的性質、社會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響範圍等因素,註明可能引發環境事件的級別。

突發環境事件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個級別,其中分級標準為:

3.2.1特別重大(Ⅰ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傷的;

(2)因環境污染疏散、轉移人員5萬人以上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區域生態功能喪失或該區域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滅絕的;

(5)因環境污染造成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6)造成重大跨國境影響的境內突發環境事件。

3.2.2重大(Ⅱ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突發環境事件: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環境污染疏散、轉移人員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區域生態功能部分喪失或該區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羣大批死亡的;

(5)因環境污染造成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6)造成跨省級行政區域影響的突發環境事件。

3.2.3較大(Ⅲ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突發環境事件: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環境污染疏散、轉移人員5000人以上1萬人以下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國家重點保護的動植物物種受到破壞的;

5.因環境污染造成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6.造成跨設區的市級行政區域影響的突發環境事件。

3.2.4一般(Ⅳ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突發環境事件: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環境污染疏散、轉移人員5000人以下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下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跨縣級行政區域糾紛,引起一般性羣體影響的;

5.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尚未達到較大突發環境事件級別的。

3.3預警信息報告與發佈

縣環境應急辦公室接到信息報告後,要組織會商或進行分析研判,對可能引發一般突發環境事件的監測、預測和預警信息,要及時向縣環境應急指揮部及成員單位通報,督促和指導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警信息發佈和處置工作;對可能引發較大突發環境事件的監測、預測和預警信息,要及時向縣應急委、銀川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提出預警信息發佈方案,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警信息發佈和處置工作。

3.3.1預警信息

本預案所稱預警信息是指發生或可能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可以預警的突發環境事件信息。

預警信息內容應包括突發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可能影響的範圍、警示事項、應當採取的措施、發佈機關和發佈時間、起始時間、事態發展諮詢渠道等。

3.3.2預警分級

對可以預警的突發環境事件,按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將預警分為四級,由高到低,分別為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顏色依次為紅色、橙色、黃色、藍色標示。

紅色預警(Ⅰ級):情況危急,可能發生或引發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的;或事件已經發生,可能進一步擴大事故範圍,造成重大危害的。

橙色預警(Ⅱ級):情況緊急,可能發生重大突發環境事件的;或事件已經發生,可能進一步擴大影響範圍,造成更大危害的。

黃色預警(Ⅲ級):情況比較緊急,可能發生或引發較大突發環境事件的`;或事件已經發生,可能進一步擴大影響範圍,造成較大危害的。

藍色預警(Ⅳ級):存在環境安全隱患,可能發生或引發一般突發環境事件的;或事件已經發生,可能進一步擴大影響範圍,造成公共危害的。

3.3.3預警信息發佈

預警信息須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其授權的部門發佈。

Ⅰ級、Ⅱ級預警信息,由自治區人民政府或其授權的部門發佈。

對於可能出現的特別重大、重大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信息,可以越級發佈,及時報請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發佈。

Ⅲ級、跨縣級行政區域的預警信息,由市政府或其授權的部門發佈。

Ⅳ級、在縣級行政區域的預警信息,由縣級人民政府或其授權的部門發佈。

3.4預警行動

縣環境應急辦公室接到可能導致一般突發環境事件的監測、預測和預警信息後,要密切關注事態進展。按照縣環境應急指揮部的統一安排和部署,組織、協調縣環境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和事發地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按照預案做好應急準備和預防工作,並及時向市環境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縣應急委和縣環境應急指揮部動態報送相應信息。

預警信息發佈後,事發地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視情采取以下措施:

(1)分析研判。組織有關部門和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及專家,及時對預警信息進行分析研判,預估事件發生後可能的影響範圍和危害程度。

(2)防範處置。迅速採取責令涉事相關企業停產或限產限排等有效處置措施,控制事件苗頭。在涉險區域設置注意事項提示或事件危害警告標誌,利用各種渠道增加宣傳頻次,告知公眾避險和減輕危害、需採取的必要的健康防護措施,避免造成社會恐慌。

(3)應急準備。提前疏散、轉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並進行妥善安置。責令應急救援隊伍、負有特定職責的人員進入待命狀態,動員後備人員做好參加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的準備,調集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做好應急保障工作。對可能導致突發環境事件發生的相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加強環境監管。

(4)輿論引導。及時準確發佈事態最新情況,公佈諮詢電話,組織專家解讀。加強相關輿情監測,做好輿論引導工作。

3.5預警級別的調整和解除

發佈突發環境事件預警信息的縣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事態發展情況和採取措施的效果適時調整預警級別;當判斷不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或者危險已經消除時,宣佈解除預警,適時終止相關措施。

4.應急響應與信息報告

4.1信息報告

對特別重大、重大、較大突發環境事件或者事件本身比較敏感,可能演化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的突發環境事件,縣人民政府及應急工作機構接到事件報告後,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及時向市環境應急辦公室和市委總值班室

信息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事件發生單位概況,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簡要經過,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影響範圍、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已採取的應急處置措置,目前事件處置進展情況,下一步擬採取的措施。

按照《銀川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銀川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銀政辦發〔2022〕24號)的通知,事件發生後,縣環境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在向縣人民政府首報突發環境事件信息的同時,要按照規定的聯絡員範圍報告聯絡員姓名、職務、聯繫方式、出發時間、到達現場時間或擬到達現場時間。如在應急處置過程中更換聯絡員,要及時報備。

應急處置聯絡員包括:事發地鄉鎮(街道)趕赴現場指揮先期處置工作的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隨同前往的鄉鎮(街道)政府辦公室負責人或應急辦負責人;縣環境應急指揮部各成員或成員單位負責人及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趕赴現場的縣有關部門、單位領導和應急工作機構負責人均為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聯絡員。

4.1.1信息報告時限和程序

(1)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後,涉事企事業單位或其他生產經營者必須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並立即向當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報告,同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因生產安全事故導致突發環境事件的,安全監管等有關部門應當及時通報同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通過互聯網信息監測、環境污染舉報熱線等多種渠道,加強對突發環境事件的信息收集,及時掌握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情況。

(2)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要做到“即接即報、邊核邊報、階段續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接到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或監測到相關信息後,應當立即進行核實,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性質和類別作出初步認定。同時,事發地生態環境部門須在事發後30分鐘內向上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告,1小時內書面報告,因情況特殊,難以在1小時內報告的,生態環境部門接到事件報告後,必須在30分鐘內向上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告並説明具體原因。情況緊急的,可越級上報。

續報要根據現場處置情況適時上報,對於一般突發環境事件,第一次續報限期在初報後4小時內報送;對於較大突發環境事件,第一次續報限期在初報後2小時內報送;對於重大、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第一次續報限期在初報後1小時內報送。處理結果報告要在現場應急工作結束後,第一時間編制並報送至上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突發環境事件處置過程中事件級別發生變化的,應當按照變化後的級別報告信息。

(3)發生下列一時無法判明等級的突發環境事件,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按照重大(II級)或者特別重大(I級)突發環境事件的報告程序上報:

①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影響的;

②涉及居民聚居區、學校、醫院等敏感區域和敏感人羣的;

③涉及重金屬或者類金屬污染的;

④有可能產生跨省影響的;

⑤因環境污染引發羣體性的事件,或者社會影響較大的;

⑥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認為有必要報告的其他突發環境事件。

(4)突發環境事件已經或者可能涉及相鄰行政區域的,事發地政府或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通報相鄰區域同級政府或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按照規定逐級上報,必要時可越級上報。

4.1.2報告方式與內容

突發環境事件的報告分為初報、續報和處理結果報告。

初報在發現或者得知突發環境事件後首次上報;續報在查清有關基本情況、事件發展情況後隨時上報;處理結果報告在突發環境事件處理完畢後上報。

初報應當報告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起因和性質、基本過程、主要污染物和數量、監測數據、人員受害情況、飲用水水源地等環境敏感點受影響情況、事件發展趨勢、處置情況、擬採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議等初步情況,並提供可能受到突發環境事件影響的環境敏感點的分佈示意圖。

續報應當在初報的基礎上,報告有關處置進展情況。

處理結果報告應當在初報和續報的基礎上,報告處理突發環境事件的措施、過程和結果,突發環境事件潛在或者間接危害以及損失、社會影響、處理後的遺留問題、責任追究等詳細情況。處理結果報告的時限應確定在應急響應終止之時。

突發環境事件信息應當採用傳真、網絡、郵寄和麪呈等方式書面報告;情況緊急時,初報可通過電話報告,但應當及時補充書面報告。

書面報告中應當載明突發環境事件報告單位、報告簽發人、聯繫人及聯繫方式等內容,提供事件發生地地理位置圖、應急處置現場圖片以及相關影像等多媒體資料。

4.2先期處置

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後,事發責任主體處置單位第一時間開展先期處置工作,其主要負責人必須迅速啟動本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組織救援,並密切注意防止次生、衍生等災害發生,避免事件擴大。及時跟蹤續報事件處置和搶險救援情況,直至事件處置和搶險救援工作結束。

對一般級別以上突發環境事件或者事件本身比較敏感,可能發展演化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突發環境事件,縣人民政府和相關單位要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按照相關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成立現場指揮部,組織開展先期處置工作。

4.3響應分級與啟動

按照突發環境事件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範圍,應急響應分為Ⅰ級、Ⅱ級、Ⅲ級、Ⅳ級四級,依次分別對應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級別的突發環境事件。

應急響應啟動後,可視事態發展及其情況變化對響應級別及時進行相應調整,避免響應不足或響應過度造成損失。事件有擴大趨勢或已擴大,需啟動高級別應急響應時,應及時報告上一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

4.3.1Ⅰ級響應

發生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時,自治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組織指揮成員單位緊急會商或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研判後,會同自治區人民政府應急辦(總值班室)向自治區應急委提出預案啟動和響應級別建議。經批准,由自治區應急委宣佈啟動Ⅰ級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佈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自治區應急委員會統一領導和指揮自治區突發環境應急指揮部和有關地區、部門、單位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各項工作;視情況,自治區應急委向國務院或有關部委提出支援或委派工作組來寧指導應急處置工作。

4.3.2Ⅱ級響應

發生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時,自治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組織指揮部成員單位緊急會商或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分析研判後,會同自治區政府應急辦(總值班室)向自治區突發環境應急指揮部提出預案啟動和響應級別建議,由自治區突發環境應急指揮部宣佈啟動Ⅱ級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佈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自治區突發環境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事發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4.3.3Ⅲ級響應

發生較大突發環境事件時,由市政府或市環境應急辦公室組織指揮部成員單位和專家會商和分析研判,對事件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後,會同市政府應急辦(總值班室)向市應急委或市環境應急指揮部提出預案啟動和響應級別建議,由市應急委或市環境應急指揮部宣佈啟動Ⅲ級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佈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市應急委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事發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市環境應急指揮部具體負責現場指揮工作。超出市環境應急指揮部處置能力和工作職責時,報請自治區環境應急指揮部指揮應對工作。

4.3.4Ⅳ級響應

發生一般突發環境事件時,縣人民政府或縣環境應急指揮機構組織各成員單位和專家會商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後,由縣應急指揮機構決定啟動Ⅳ級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佈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縣環境應急指揮機構統一領導、指揮和協調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縣環境應急指揮部具體負責現場指揮工作。超出縣環境應急指揮部處置能力和工作職責時,報請市環境應急指揮部指揮應對工作。

4.4響應措施

4.4.1縣環境應急指揮部緊急處置措施

(1)初判發生一般突發環境事件或事件情況特殊且需要縣環境應急指揮部協調處置時,縣環境應急指揮部立即派出工作組趕赴現場開展應急處置、應急監測、原因調查等工作,並根據需要協調有關方面提供隊伍、物資、技術等支持。主要開展以下應對工作:

①組織指揮部成員單位、專家組進行會商,研究分析事態,部署應急處置工作;

②根據需要趕赴事發現場或派出相關工作組趕赴事發現場協調開展應對工作;

③研究決定事發地鄉鎮政府和有關部門提出的請求事項;

④統一組織信息發佈和輿論引導;

⑤組織開展事件調查。

(2)初判發生一般或較大突發環境事件時,已採取的處置措施無法控制和消除其嚴重危害,有可能危及鄰近縣區,縣環境應急指揮部可請求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增援,當需要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協調處置的情況下,主要開展的應對工作:

①瞭解事件情況、影響、應急處置進展及當地需求等;

②提供需要支援的相關應急物資、隊伍、裝備等應急處置和技術支持清單;

③對鄰近縣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進行協調;

④調整制定應急處置方案。

4.4.2縣環境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緊急處置措施

初判發生一般突發環境事件或事件情況特殊時,縣環境應急辦公室按照縣應急委、縣環境應急指揮部的安排部署,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①負責通知縣環境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專家組到指定地點或事發地集結,進行會商研判;

②根據需要通知相關工作組趕赴事發現場協調開展應對工作;

③協調組織成員單位排查、治理和監控突發環境事件;

④總結評估應急管理工作和突發事件處置工作。

4.4.3各工作組緊急處置措施

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後,事發地和各有關部門、單位根據工作需要,組織採取以下措施。

現場污染處置

涉事企業事業單位或其他生產經營者要立即採取關閉、停產、封堵、圍擋、噴淋、轉移等措施,切斷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擴散。做好有毒有害物質和消防廢水、廢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安全處置工作。當涉事企業事業單位或其他生產經營者不明時,由事發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組織對污染來源開展調查,查明涉事單位,確定污染物種類和污染範圍,切斷污染源。

事發地政府應組織制訂綜合治污方案,採用監測和模擬等手段追蹤污染物擴散途徑和範圍;採取攔截、導流、疏浚等形式防止水體污染擴大;採取隔離、吸附、打撈、氧化還原、中和、沉澱、消毒、去污洗消、臨時收貯、微生物消解、調水稀釋、轉移異地處置、臨時改造污染處置工藝或臨時建設污染處置工程等方法處置污染物。必要時,要求其他排污單位停產、限產、限排,減輕環境污染負荷。

轉移安置人員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影響及事發當地的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集度等,建立現場警戒區域、交通管制區域和重點防護區域,確定受威脅人員疏散的方式和途徑,有組織、有秩序地及時疏散轉移受威脅人員和可能受影響地區居民,確保生命安全。妥善做好轉移人員安置工作,確保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處和必要醫療條件。

醫學救援

迅速組織當地醫療資源和力量,對傷病員進行現場處置,並根據傷病情況及時轉運到具備救治條件的醫療機構進行治療。指導和協助開展受污染人員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保護公眾健康的措施建議。視情增派醫療衞生專家和衞生應急隊伍、調配急需醫藥物資,支持事發地醫學救援工作。做好受影響人員的心理援助。

應急監測

開展大氣、水體、土壤等初步應急監測工作,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污染物種類、性質以及當地自然、社會環境狀況等,明確相應的應急監測方案及監測方法,確定監測的布點和頻次,調配應急監測設備、車輛,及時準確監測,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決策提供依據。監測能力無法滿足時及時報告縣環境應急指揮部。

市場監管和調控

協調有關部門密切關注受事件影響地區市場供應情況及公眾反應,加強對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場監管和調控。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飲用水的生產、加工、流通和食用,防範因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集體中毒等。

信息發佈和輿論引導

通過政府授權發佈、發新聞稿、接受記者採訪、舉行新聞發佈會、組織專家解讀等方式,藉助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多種途徑,主動、及時、準確、客觀向社會發布突發環境事件和應對工作信息,迴應社會關切,澄清不實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信息發佈內容包括事件原因、污染程度、影響範圍、應對措施、需要公眾配合採取的措施、公眾防範常識和事件調查處理進展情況等。

維護社會穩定

協調有關部門加強受影響地區社會治安管理,嚴厲打擊藉機傳播謠言製造社會恐慌、哄搶救災物資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轉移人員安置點、救災物資存放點等重點地區治安管控;做好受影響人員與涉事單位及有關部門矛盾糾紛化解和法律服務工作,防止出現羣體性的事件,維護社會穩定。

4.5現場處置

企業事業單位造成或可能造成突發環境事件時,應當立即啟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採取切斷或者控制污染源以及其他防止危害擴大的必要措施,及時通報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並向當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應急處理期間,企事業單位應當服從統一指揮,全面準確的提供本單位與應急處置相關的技術資料,協助維護應急現場秩序,保護與突發環境事件相關的各項證據。縣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接到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後,應當按照《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規定的時限、程序和要求,向上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告。立即組織排查污染源,初步查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污染物質及數量、周邊環境敏感區等情況。

縣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現場指揮部具體負責指揮現場的應急處置工作。各有關單位按照職責參與處置工作,包括組織營救、傷員救治、疏散撤離和妥善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及時上報事件情況和人員傷亡情況,分配救援任務,協調各級各類救援隊伍,查明並及時組織力量消除次生災害,組織搶修公共設施、接收與分配援助物資等。必要時,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派出工作組趕赴事件現場,指導應急處置工作。

超出縣環境應急指揮部處置能力和職責時,由縣應急委請求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應對處置工作。

4.6信息發佈與輿情引導

(1)按照分級響應原則,突發環境事件信息發佈工作由縣人民政府新聞發言人或現場指揮部指定發言人負責發佈。重大以上突發環境事件一般以自治區人民政府名義、較大突發環境事件以市人民政府名義、一般突發環境事件以縣人民政府名義發佈。信息發佈要統一、及時、準確、客觀。宣傳、網信、公安等部門要密切關注輿情信息,及時做好輿情管控、引導工作。

(2)信息發佈主要內容包括:突發環境事件的種類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的監測和預警情況;事件發生時間、地點、人員傷亡(包括下落不明人數)和財產損失情況、救援進展情況、事件區域交通管制情況以及臨時交通措施;事件責任單位基本情況等。

(3)信息發佈形式主要包括:權威發佈、提供新聞稿、組織報道、接受記者採訪、舉行新聞發佈會等。

4.7響應擴大

因突發環境事件次生或衍生出其他突發事件,已經採取的應急措施不足以控制事態發展,需要多個專項指揮機構、多個部門(單位)參與處置的,先期牽頭處置的專項應急指揮機構,應及時報告縣應急委,由縣應急委負責指揮應對工作。

因突發環境事件將要波及周邊地區的,由縣人民政府協調周邊地區啟動應急聯動機制。當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超出本縣自身控制能力的,由縣委、縣人民政府報請市黨委、市人民政府協調相關資源和力量參與事件處置。

4.8社會動員

(1)事發地政府或縣環境應急指揮部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性質、危害程度和範圍,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參與事件處置,緊急情況下可依法徵用和調用車輛、物資、人員等。

(2)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後,事發地政府或相應環境應急指揮機構組織各方面力量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組織基層單位和人員開展自救互救;鄰近設區的鄉鎮政府根據災情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對事發地提供救援。

(3)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捐贈和救援。審計、監察部門對捐贈資金與物資的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和監督。

(4)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發展情況,向社會公佈志願服務需求指南,明確專門人員,及時開通志願服務聯繫電話,統一接收志願者組織報名,做好志願者派遣和相關服務工作,引導志願者有序參與救援工作。

4.9響應終止

當事件條件已排除、污染物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所造成的危害基本消除時,應對突發環境事件工作基本結束、禁止轉移和安置工作基本完成、次生災害的後果基本消除,以及交通、電力、通訊和供水等基本正常、羣眾生活秩序基本恢復後,按照“應急響應啟動與解除主體相一致”的原則,由應急響應啟動部門研究決定終止響應。

5應急保障

5.1隊伍保障

加強應急監測、應急救援及其他相關方面應急隊伍建設;對應急監測、救援隊伍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訓與考核,動態管理人員和設施、設備;適時調整人員數量及專業結構,及時更新相關設施、設備,確保隨時處於良好的應急備戰狀態等。

5.2經費保障

強化落實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所需經費落實制度,保證應對處置需要。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所需經費首先由事件責任單位承擔。縣人民政府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5.3物資保障

建立健全應急救援設施、設備、救治藥品和醫療器械等儲備制度,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和裝備。

縣環境應急指揮部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組織做好環境應急救援物資緊急生產、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工作,保障支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和環境恢復治理工作的需要。縣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加強應急物資儲備,鼓勵支持社會化應急物資儲備,保障應急物資、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和供給。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當地環境應急物資儲備信息的動態管理。

5.4通信保障

要及時組織各基礎電信運營企業,保障突發環境事件處置過程中的通信暢通,必要時,在現場開通應急通訊設施。

5.5交通與運輸保障

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要健全公路、鐵路緊急運輸保障體系,保障應急響應所需人員、物資、裝備、器材等的運輸。公安部門要加強應急交通管制,保障運送傷病員、應急救援人員、物資、裝備、器材車輛的優先通行。

5.6治安保障

公安部門要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中的重要目標和危險區域實施治安、警戒和交通道路管制。

5.7技術保障

支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和監測先進技術、裝備的研發。依託應急指揮技術平台,實現信息綜合集成、分析處理、污染損害評估的智能化和數字化。

5.8醫療衞生保障

衞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有關應急預案要求,做好突發環境事件衞生健康應急各項保障工作,加強有毒、有害等應急隊伍和救治基地建設。

6後期工作

6.1損害評估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終止後,要及時組織開展污染損害評估,並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佈。評估結論作為事件調查處理、損害賠償、環境修復和生態恢復重建的依據。

6.2事件調查

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後,根據有關規定,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牽頭,可會同監察機關及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事件調查,查明事件原因和性質,提出整改防範措施和處理建議。

6.3善後處置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後,縣人民政府及有關單位根據各自職責,開展善後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撫卹補償、保險理賠、徵用補償、救援物資供應、環境污染消除、污染源監控和治理等措施,防止事件造成次生、衍生危害,儘快恢復正常秩序,確保社會穩定。

6.4總結評估

(1)特大、重大突發環境事件,由自治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派出調查組進行調查總結;較大及一般突發環境事件,由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報請市人民政府同意組成調查組進行調查。

(2)突發環境事件善後處置工作結束後,縣人民政府要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形成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專項工作報告,報市環境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3)縣環境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要根據各成員部門(單位)提交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專項工作報告,組織分析、研究,提出改進應對工作的意見,形成工作專報報縣政府應急辦,並抄送各成員單位。

7日常管理

7.1宣傳培訓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報紙等各種媒體,加大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宣傳、培訓力度,做好突發環境事件防範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7.2預案演練

縣環境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牽頭,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具體負責,定期組織開展本預案應急演練。

7.3預案管理與更新

(1)本預案由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制定,經縣人民政府審批後,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

(2)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根據預案演練時發現的問題、機構變化等情況適時組織修訂完善本預案。

7.4責任追究

對在應對環境突發事件工作玩忽職守造成損失的,嚴重虛報、瞞報事件情況的,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相關責任部門(單位)及當事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8附則

8.1預案解釋

本預案由市生態環境局永寧分局負責解釋。

8.2以上、以下含義

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8.3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2020年8月10日永寧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的《永寧縣突發環境污染及生態破壞事故應急預案》(永政辦發〔2020〕45號)同時廢止。

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12

一、指導思想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把維護師生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做好學校衞生安全工作,減少羣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學校本着為學生和教師的身體健康的目的出發,在加強學校常規管理的同時,加強對食堂食品衞生工作管理,即適應對學生非正常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特制定本預案。

二、成立食物中毒預防應急小組

學校成立應急領導小組,由學校主要領導任組長、副組長,成員由總務處、團隊和值日老師、食堂管理員等組成。

三、對中毒者採取緊急處埋

l、停止食用中毒食品;

2、採集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標本,以備檢驗;

3、組織醫生對中毒人員進行救治;

4、及時將病人送醫院進行治療,包括急救(催吐、洗胃、洗腸)、對症治療和特殊治療;

5、對可疑中毒食物及其有關工具、設備和現場採取臨時控制措施。

四、食物中毒的報告和緊急報告制度

1、及時逐級報告

一旦發生食物中毒,班主任或分餐老師應及時向校領導或鎮衞生院報告,學校則向市食品衞生監督檢驗所和城廂區教育局報告。報告內容有:發生中毒的地址、時間、中毒人數及死亡人數,主要臨牀表現,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以利於有關部門積極採取措施、組織搶救、調查分析中毒原因和預防方法。若懷疑投毒則向公安部門報告。

2、保護現場、保留樣品

發生食物中毒後在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同時要保護好現場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於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於沖洗,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大便)要保留,以便衞生部門採樣檢驗,為確定食物中毒提供可靠的情況。

3、如實反映情況

學校負責人及與本次中毒有關人員,如食堂工作人員及病人等應如實反映本次中毒情況。將病人所吃的食物,進餐總人數,同時進餐而未發病者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點,可疑食物的來源、質量、存放條件、加工烹調的方法和加熱的温度、時間等情況如實向有關部門反映。

五、防範措施

1、健全食物中毒報告制度

學校的食堂要認真貫徹執行衞生部食品衞生以及關於《食物中毒調查報告辦法》的精神,以便及時採取防治措施。

2、廣泛開展預防食物中毒宣傳教育

廣泛深入的開展預防食物中毒宣傳,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廣播、黑板報、主題班會、宣傳畫和實物標本等各種形式,學習普及有關的衞生知識,提高食物從業人員和廣大師生員工的衞生管理水平,減少食物中毒發生。

六、突發性事件的處置

l、在食品加工、供應過程中或用餐時發現食品感官性狀可疑或有變質可疑時,經確認後,立即撤收處理該批全部食品。

2、在全校範圍內樹立食品衞生安全意識,時時警惕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班主任發現可疑病情後(食用某一食品後,兩人以上出現同一疑似食物中毒症狀),及時報告救治,由初步檢查確定,採取以下措施:

(1)觀察病情,對症處理。

(2)如確定食物中毒,做好以下工作:

a、對患病的師生進行初步診斷、治療、護理。

b、立即報告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啟動應急預案,採取搶救措施。

c、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或者與醫院聯繫,救治患病師生。

d、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3、學校主管領導指揮搶救工作,協調有關單位和部門的搶救,向教育局主管領導及相關部門彙報,指揮以下部門工作:

(1)、責令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應活動。

(2)、由校長辦立即向上級衞生部門報告,報告時間距離發病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

(3)、負責保護好現場,封存一切剩餘可疑食物及原料、工具、設備,保護好中毒現場和食品留樣,防止人為破壞現場,等候衞生執法部門處理。

(4)班主任負責協助醫生護理患病學生,如發現人數較多,治療護理在班級進行。中毒師生病情較重、人數較多時,應立即就近送醫院搶救或向120求援。

(5)、政教處負責做好師生思想工作,穩定學生情緒;負責家長的疏導工作;學校落實專人接受新聞部門採訪、應對社會質詢;協助上級有關部門做好善後處理工作。

(6)、教務處要深入各班級配合衞生行政部門。向患者瞭解食物中毒的經過,可疑食品、中毒人數,並預測發展趨勢。

(7)、總務處做好後勤保障工作,保障搶救機動車、藥品、消毒用品到位,保障搶救中心必須品的供應。

(8)、食堂負責人要協助衞生部門作帶菌檢查和取證工作,按照衞生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七、事後處理

根據查明的事故原因,向上級領導和衞生部門遞交書面事故分析報告,對發生的事故做到“三不放過”,對所有食堂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引以為戒,並對造成中毒的責任人、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追究其責任。如故意破壞造成中毒事故,將當事人交司法機關處理,如因工作疏忽造成中毒事故,對當事人進行扣發工資、辭退或進行行政處分的處理。

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13

一、活動方案的目的和意義

環境問題是當前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不僅給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損失,更嚴重的是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破壞了人類賴以健康持久地生存的基本條件。

該活動希望在位的每一位居民的共同配合下,提高和加強居民對環保的認識,並鼓勵居民以實際行動改善街道乃至社會的環境,共同肩負保護家園、保護地球的責任。

二、活動方案設想科學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林家彬認為,生態環境是重要的公共產品,應把這種認識作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據。

專家認為生態環境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等公共產品的重要特徵,因此當生態環境需要人為投入來加以治理和保護時,它就具有了公共產品的屬性。

因此“環保”是一個全民性的問題,政府的政策與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但最重要的還是公民對“環保”意識的提高,所以,這個活動方案側重從每個家庭做起,從每個小角落做起,希望通過各項活動能真正讓每位公民行動起來,齊心協力共同保護環境這一公共財產。

三、活動方案的計劃內容和實施步驟

(一)街道綠化,人人蔘與

1、加強關於“環保綠化”的宣傳力度,讓人們在思想上給予充分重視,並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環保。例如:張貼海報、標語;廣告宣傳;組織街道環保宣傳活動等;

2、街道領導可以與每家各每户進行商議,一起討論如何改善街道的生態環境,如實行“門前三包”的制度,從而使環保活動可從每個家庭做起;

3、街道領導居委會組織羣眾進行一些“綠化”活動,例如:組織每個家庭的小孩參加植樹、栽花活動;集資興建“街道綠化小區”,“綠化帶”;評選“優秀綠化小區”、“環保先進家庭/個人”等。

4、街道與街道之間可以進行活動交流,加強各方面的建設,從而把“街道綠化”的影響逐漸擴大,推向社會。

(二)大家行動起來杜絕“白色污染”

1、加強關於“白色污染”的宣傳力度,讓羣眾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得到加強,從而可以讓環保活動更順利進行;

2、從自己做起,不但自己要減少用“白色污染”的物品,而且要對自己身邊的人進行監督、同化,儘量減少“白色污染”;

3、認“環境標誌”,選用綠色產品。

(三)“危險垃圾”零排放

“危險垃圾”主要包括用過的電池、膠捲、注射針管以及用剩的藥品、油漆等。

1、街道派專人上門收集,收集人員將收集到的“危險垃圾”分門別類地進行登記,以儘量減少“危險垃圾”的流失;

2、在商店和藥店等處設收集箱。這些垃圾收集後將被送交指定的機構集中處理。

(四)“節約”行動

1、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不要讓水空流;

2、阻止滴漏—街道要實行定期的檢查、維修水管,水龍頭;

3、隨手關燈—省一度電,少一份污染;

4、支持綠色照明—人人都使用節能燈;

5、控制噪聲污染—讓我們一起來互相監督。

四、活動方案的預算計劃

因為該方案是側重從家庭做起,所以所需經費不會太多,主要的資金可以分配如下:

1、購置一些果皮箱,清潔車等(約800元);

2、購置一些樹苗,花苗,花盆等(約500元);

3、環保活動及評選所需的經費(約1500元)。

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14

為有效防範重特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發生,確保事故後的有效控制和及時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國家與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損失,維護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報告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暫行辦法》及防治環境污染的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

一、適用範圍

發生在xx市轄區內由於違反環境保護法規的經濟、社會活動與行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響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等原因致使環境受到污染,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受到破壞,人體健康受到損害,社會經濟與人民財產受到損失,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突發性事件。

二、防範重點

(一)特定或敏感區域;

(二)水源防護區內有污染隱患的單位;

(三)使用、儲存、運輸劇毒化學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危險廢物的單位和場所;

(四)各類油庫、加蚰站、液化氣站(庫)、石油天然氣井口;

(五)各單位的污水處理設施、高濃度污水、污泥儲存地及有毒有害廢物堆放場、點等。

三、事故的確定

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可分為水污染事故、大氣污染事故、噪聲與振動危害事故、固體廢棄物污染事故、農藥與污染事故、煤氣及天然氣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及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與自然保護區破壞事故等類型。

根據事故程度分為一般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較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重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特大環境污染與三十事故。

(一)一般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因環境污染或破壞行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在1千元以上,1萬元以下(不含萬元)的。

(二)較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凡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為較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

1、因環境污染或破壞行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在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不含5萬元)的;

2、因環境污染髮生人員中毒的;

3、因環境污染弓i起廠羣衝突的;

4、對環境造成危害的。

(三)重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為重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

1、因環境污染或破壞行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在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不含10萬元)的;

2、因環境污染髮生人員明顯中毒、輻射傷害或可能導致傷殘後果的;

3、因環境污染髮生人羣中毒的;

4、因環境污染影響社會安定的;

5、對環境造成較大危害的;

6、捕殺、砍伐國家二類、三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的。

(四)特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為特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

1、因環境污染或破壞行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在10萬元以上的;

2、因環境污染髮生人羣明顯中毒或輻射傷害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人員中毒死亡的;

4、因環境污染使當地經濟、社會的正常活動受到嚴重影響;

5、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的;

6、捕殺、砍伐國家一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的。

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發生後,當地環境保護部門應當立即趕赴現場調查,並對事故的性質與危害作出恰當的認定。

凡屬一般或較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均由縣級(含縣級)以上環境保護部門確認,並報市環保局備案,由所在地區市縣政府負責組織處理;凡屬重大或特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均由市級以上環境保護部門確認。

四、應急組織體系

(一)成立重特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應急處理指揮部。

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指揮部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指揮長,市政府聯繫環保工作的副祕書長、市環保局局長、事故發生地區市縣長為副指揮長,市安監局、市經委、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衞生局、市農業局、市畜牧局、市水利局、市林業局等單位負責制人為成員。

重特大事故應急處理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市環保局,負責排險減害(救助)中的具體協調工作。同時,根據工作需要,按政府各部門工作職能分組開展特大事故排險減害救助工作。

1、綜合協調組:由市政府辦、市環保局、市安監局、事故發生地區市縣政府、行業主管部門負責人組成,市政府辦負責人擔任組長。負責傳達貫徹領導指示,報告事故處理情況,嚴把宣傳報道關;協調有關單位分工負責排險減害救助工作,保證現場指揮與上級的通訊聯絡暢通,溝通指揮部與外界的聯繫,完成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2、專業排險減害救助組:由事故發生單位的行業主管部門、有關專家、公安局110指揮中心、市縣兩級專業救護隊負責人組成,行業主管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負責事故現場排險減害救助工作。

3、警戒維護組:由市公安局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負責設置警戒區域、維護現場秩序、疏通道路,組織危險區域人員撤離,動員圍觀羣眾離開事故現場。

4、醫療救護組:由市衞生局、市縣兩級人民醫院、中醫院、職工醫院等單位負責人組成,市衞生局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負責開設現場救護所,對受傷、中毒人員實施救護,保證救治藥品和救護器材的供應。

5、後勤保障組:由市政府辦、市財政局、市交通局及通信部門負責人和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組成,市政府辦負責人任組長。負責整個事故處理工作中的有關人員、經費、交通工具、通訊聯絡等後勤保障工作的組織協調,迅速調集車輛運送現場急需物資、裝備、藥品等。

6、事故調查組:由市環保部門牽頭,各相關部門派員組成,組織或協助上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對已發生的重特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進行調查取證工作,及時形成事故調查報告。

(二)職責分工。

1、市政府辦:協助指揮長、副指揮長做好事故上報、事故處理和安撫穩定工作。

2、市環保局:具體負責對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進行現場調查、分析認定,明確事故性質和危害程度,並按規定及時上報污染事故;負責防治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技術儲備;負責組織、指導、協調有關人員對污染區域進行監測、化驗、消毒、洗消,最大限度地消除危害;負責監督檢查污染源單位的污染防治工作。

3、市安監局:具體負責並與相關部門配合進行重特大事故調查,並實施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行業重特大事故排險減害救助工作。

4、市經委:具體負責並與相關部門配合實施煤礦、建材、電力、流通行業、信息產業及經貿系統其它行業重特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排險減害救助工作。

5、市公安局:具體負責並與相關部門配合實施火災、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學危險品等重特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排險減害救助工作,指揮當地公安部門對其它重特大事故進行現場警戒、人員疏散、治安保衞、滅火、道路交通管制及對事故重大責任嫌疑人員實施監控等工作。

6、市交通局:具體負責與相關部門配合實施排險救助工作,負責排險救助人員、器材、物資的運輸工作,確保道路暢通。

7、市衞生局:具體負責並與相關部門配合實施醫療急救工作,並負責其它重特大事故處理中醫護人員、醫療設備、藥品的組織和醫療救護指揮、衞生防疫等工作,及時通報人員的搶救與中毒事故的控制情況。

8、市農業局、畜牧局、水利局、林業局具體負責與相關部門配合實施對農業、畜牧、水利(漁業)、林業污染與破壞事故的處理工作,其中市林業局、水利局具體負責並與相關部門配合實施捕殺和砍伐野生動植物的重特大環境破壞事故和處理工作。

9、市監察局:具體負責對重特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進行責任調查與追究。

凡屬xx市轄區內所有機關、團體、駐軍和企、事業單位收到重特大事故應急處理指揮部處置領導小組發佈的重特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應急排險救援命令、信號後,應立即派出救援隊伍,調運救援設備、物資趕赴現場,實施排險救援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參加重特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排險救援和傷員、中毒人員的醫療救護工作。

五、事故處理程序和措施

(一)重特大事故的報告。

xx市轄區內發生重特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後,市內所有公民、企業法人和其他人員作為第一發現者應立即向12369環保舉報熱線或其單位負責人報告。環保部門值守熱線電話人員或其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後,應按屬地管理原則,以最快捷的方式,將事故發生地點、時間、類型、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質、人員受害、經濟損失等有關情況。

向當地政府、主管部門、環保部門、公安機關、監察部門報告,由環保局部門核實後向同級政府報告,本級政府、環保部門分別向上級政府、環保部門報告,其它部門在與環保部門核實後再按系統按程序上報。各區市縣在事故發生後除電話速報外,應在3小時內以事故快報傳真向市政府辦、市環保局報告事故情況。由市政府按有關規定迅速報告市委和省委、省政府。

(二)迅速開展排險減害救助工作。

發生重特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事故所在地區市縣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有關部門負責人應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實施事故排險減害救助工作。

市政府分管領導和市級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在接到報告後,在事故涉及到人員安全、社會穩定、當地經濟和社會正常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對環境造成重大危害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必須及時趕赴現場,組織指揮排險減害救助工作,防止事態擴大。

現場應處理必須堅持四條原則:

(1)控制污染源,儘快停止污染物的繼續排放;

(2)儘可能控制和縮小排放污染物的擴散、輻射蔓延的範圍,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3)採取一切有效措施,避免人員傷亡,確保人民羣眾生命安全;

(4)應急處理要立足於徹底消除污染危害,避免遺留後患。

指揮部接到污染事故報告後,立即安排專業人員趕赴現場,對事故性質、危害程度作出初步判斷,迅速制定、實施排險減害救助方案。對有明確污染源的,責令立即停止排放污染源,其中屬於化學危險品類型的,可能危及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應立即採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事故蔓延,並通知當地政府或街道、村級組織,做好防範工作,必要時,應疏散或組織羣眾撤離。

在開展排險減害救助過程中,必須落實各項安全保護措施,防止在排險減害救助過程中發生其它意外傷亡事故。

(三)善後處理。

環境污染事故控制住後,指揮部要做好人員搶救及安撫、設施恢復等工作;對互不干涉污染事故的基本情況進行定性和定量描述,對整個事故進行評估;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彙編,包括決策記錄、信息分析;進行工作總結(或檢討)。

(四)做好情況通報工作。

市、縣兩級政府辦公室、環保局要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工作,經政府領導審查同意後迅速將事故按分類管理程序逐級上報,及時將上級的指示傳達到基層。

六、應急處置專業隊伍的建設和培訓

應急處置專業排險減害救助組加強專業隊伍的建設,達到國家對應急處理的有關標準。各專業隊伍也應做到每年演習1次,增強現場應急處置的能力。

七、嚴格責任追究

對發生重特大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單位,由環保部門按照《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實施處罰。有下列行為的,監察部門及司法機關應按照有關規定,追究政府有關領導、部門負責人和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的行政和法律責任,情節惡劣、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在規定時間內上報,並未説明原因的;

(二)故意拖延報告時間的;

(三)故意隱瞞不報、謊報的;

(四)因醫療機構拒絕搶救或搶救不及時,導致人員死亡的;

(五)拒不執行或故意拖延排險減害救助指示、命令的;

(六)因搶險不力,措施不當,推諉扯皮,擴大事故危害的;

(七)排險救助中造成其他重大損失的社會影響的`。

項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15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為健全市、區環保系統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聯動機制,建立統一指揮、綜合有力、規範有序、科學高效的環境應急救援隊伍,確保迅速、有序、高效地開展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與應急處置工作,保障人民羣眾環境安全,促進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處理辦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等規章以及《武漢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範圍

本預案適用於武漢市行政區域內或發生在周邊地區及跨流域的江河上游可能波及到武漢市行政區劃範圍造成較大以上級別的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一般級別的突發環境事件適用於區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武漢市大氣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武漢市放射性污染應急預案》另行制定)。

(四)事件分級

按照事件嚴重程度,突發環境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

二、工作原則

(一)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把保障人民羣眾健康和生命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加強對可能引發突發環境事件隱患的排查及日常監測、監管工作,建立完善環境風險防範體系,及時督促整改和消除污染,有效預防污染事故的發生。

(二)統一領導,屬地管理。各區環保局應當堅持統一領導、屬地管理、協同應對、分級負責的原則,負責組織開展、落實轄區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三)整合資源,加強演練。充分整合現有資源,發展社會化應急救援隊伍,適時組織市區聯合環境應急實戰演練,提升全市應急處置能力,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科學決策、快速高效、分工明確的環境應急處置體系。

三、組織機構和職責

(一)組織機構

成立武漢市環境保護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分管環境應急工作、環境監測工作的局領導任副組長,局辦公室、污染防治一處、污染防治二處、環境影響評價處、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自然生態保護處、政策法規處、局機關黨委、財務處、市環境監察支隊、市環境監測中心、市輻射和危險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管理中心、市環境宣傳教育中心、市環境信息中心、事發地或可能波及轄區區環保局的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負責組織、協調突發環境應急事件的應對和處置工作。

領導小組下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辦公室(以下簡稱“應急辦”),由分管環境應急工作的副組長兼任主任,由市環境監察支隊主要負責人任副主任,辦公室設在市環境監察支隊,負責承擔環境應急管理日常工作。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協調各區和社會化專業環境應急救援隊伍組建現場處置組。

(二)職責分工

1.領導小組

(1)批准本預案的啟動和終止;

(2)及時向市人民政府提出預警信息發佈建議,根據政府授權,向公眾發佈預警信息;

(3)協調各區人民政府及跨市、跨流域的市級環保部門參與環境事件調查與應急處置工作;

(4)組建全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專家組;

(5)批准對外發布突發環境事件的監測信息;

2.應急辦

(1)承擔環境應急管理日常事務工作,經領導小組同意後下達應急工作指令;

(2)組織專家組和相關處室對突發環境事件等級進行評估,提出初步建議,為領導小組決策提供依據;

(3)及時傳達與貫徹落實領導小組的決策、決定和指令,有序開展環境應急管理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協調、調度工作,通報相關信息;

(4)根據現場情況和監測結果,提出預警等級建議;初步判斷突發環境事件的危害範圍,提出區域隔離、人員撤離及其他防護建議;協助相關部門進行突發事件的責任認定;採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並監督相關單位完成後續處置工作,及時上報應急處置信息;

(5)組織各成員單位按職責開展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與應急處置工作,根據情況成立現場指揮部並邀請環境應急專家赴現場指導應急處置工作;

(6)報告突發環境事件信息;

(7)組織突發環境事件調查、應急處置和評估工作;

(8)組織應急物質儲備與調度。

3.現場處置組

根據應急專家組的建議,負責突發環境事件現場應急處置工作。

4.成員單位

(1)局辦公室負責與市相關部門的聯繫銜接、綜合協調等工作。

(2)污染防治一處:參與飲用水水源地污染的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處理。參與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水環境損害生態恢復方案的制定。

(3)污染防治二處:參與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環境空氣污染損害環境事件的調查處理和生態恢復方案的制定。

(4)環境影響評價處:參與建設項目突發環境事件的調查處理,提出處理建議。

(5)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參與土壤、化學品、重金屬、持續性有機物的突發環境事件的調查處理。參與突發環境事件造成的土壤環境損害生態恢復方案的制定。

(6)自然生態保護處:參與發生在濕地、森林、自然保護區的突發環境事件的調查處理和生態恢復方案的制定。負責組織專家組和污染防治一處、環境影響評價處、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處等,擬定生態恢復和重建方案,報領導小組研討和決策。

(7)政策法規處:負責指導對污染事故責任單位進行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命令等工作,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8)局負責行政監察職能部門:負責突發環境事件中環境執法人員違法違紀行為的責任追究。

(9)財務處:負責保障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與應急處置、防護裝備與儀器設備採購、應急演練等相關工作經費。

(10)市環境宣傳教育中心:負責編寫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與應急處置情況新聞通稿,協調新聞媒體發佈相關信息。

(11)市環境信息中心:負責監控網絡輿情,及時將相關情況報局應急辦;建立內部環境應急信息共享平台;通過局網站、微博等平台發佈突發環境事件相關信息。

(12)市環境監察支隊:負責環境污染事故和污染源排查,負責和組織突發環境事件(放射源、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除外)的調查、取證,組織對事發地周邊敏感點、敏感企業進行調查,對市直管的事故責任單位的違法行為進行立案調查處理。

(13)市環境監測中心:負責組織開展應急監測工作,確定污染物及污染範圍,分析預測污染情況的動態發展,提出污染防控和初步處置建議;及時將環境應急監測信息報應急辦;參與事件現場調查、取證和原因分析。

(14)市輻射和危險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管理中心:負責對危險廢物突發環境事件提出預警等級建議,初步判定危險廢物的種類、危害程度、範圍,提出區域隔離、人員撤離及其他防護建議;組織突發環境事件產生的危險廢物的處置工作;及時嚮應急辦報送信息;配合對危險廢物污染事故責任單位進行立案調查、處理。

(15)各區環保局:編制本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並報轄區人民政府和市環保局備案;在發現或知曉本轄區發生突發環境事件後,迅速趕赴現場開展事故調查、應急處置和環境監測工作。根據對應職責,按照《突發環境事件分級標準》,及時將相關信息分別報轄區人民政府、市環保局應急辦、並對轄區內管轄的污染事故責任單位進行立案調查;及時修訂本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完成領導小組交付的其他任務。

四、環境應急響應與處置工作流程

(一)接報

市環保局值班室人員24小時值守並確保值班電話、傳真電話暢通,在接報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後,應如實記錄接報時間、信息來源、事發時間、地點及現狀等信息,立即通知發生地區環保局(自行報告的除外)進行核查。

應急突發事件發生地和所受污染影響地的區環保局在獲知或接到市環保局值班室通知後,應立即組織環境應急人員趕赴事故現場開展調查處置工作,並將相關情況及突發環境事件等級初步評估結果回告。

突發環境事件初步評估結果在較大級別以上或發生地區環保局需要提供支援的,市局值班室應立即嚮應急辦值班領導報告。應急辦對事件等級做進一步評估並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組織相關成員單位協助區環保局開展應急處置或監測工作。

(二)應急預案的啟動

應急辦對突發環境事件等級評估結果在較大突發環境事件級別以上的,報請領導小組宣佈啟動本預案。

預案啟動後,應急辦立即按照職責分工通知成員單位開展突發環境事件調查和應急處置或監測工作。

各成員單位接到通知後,立即組織人員攜帶必備的防護用具和儀器設備趕赴事故現場,開展突發環境事件調查、應急處置或監測工作。

(三)現場環境應急處置

環境應急人員趕赴現場後,應核實以下情況:發生事故的企業名稱、地址、發生時間、類別、現場人員傷亡情況、環境影響範圍及可控程度等,對發生地區環境應急現場處置工作進行指導和協助,並進一步提出科學、有效的處置建議。

督促責任單位及時切斷污染源,對洗消廢水全部收集,妥善處理,防止污染擴大和造成二次污染。對事故現場需及時處置的危險廢物,由市輻危中心聯繫有資質的危廢處置單位進行收集處置;

根據現場需要,可向應急辦建議成立現場指揮部,邀請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理專家赴現場參入、指導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並指派現場處置組,攜帶救援物質和器材趕到事故現場參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

(四)信息報告

相關區環保局、現場處置組應及時嚮應急辦報告突發環境事件調查與應急處置工作的最新情況,應急辦彙總後報領導小組。經領導小組批准後,由應急辦向相關部門報告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同時協助市政府應急辦對新聞媒體統一發布信息。

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要求如下:

1.對初步認定為一般(IV級)突發環境事件的,在1小時內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在4小時內向湖北省環保廳報告;

2.對初步認定為較大(III級)以上的突發環境事件,應在30分鐘內向市委、市政府和省環保廳應急辦電話報告,1小時內書面報告;對省環保廳要求核報的信息,電話反饋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鐘,要求書面反饋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小時。在緊急情況下,在向市政府報告突發事件信息的同時,可直接向省環保廳報告情況。

3.突發環境事件處置過程中事件級別發生變化的,應當按照變化後的級別報告信息。

4.報告採取初報、續報、處理結果報告三種形式。初報應在上述規定時間內上報,採用電話報告加書面補充報告的方式,主要內容包括: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事件起因和性質、基本過程、能判明的主要污染物和數量、能及時出具監測數據、人員受害情況、飲用水水源地等環境敏感點受影響情況、事件發展趨勢、處置情況、擬採取的措施以及應急現場指揮員和聯絡員的聯繫方式等情況。

續報在查清有關基本情況後及時上報,採用書面報告,在初報的基礎上報告有關確切數據,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進展情況及採取的應急措施等基本情況;處理結果報告在事故處理完畢後上報,採用書面報告,在初報和續報的基礎上,報告處理事故的措施、過程和結果,事故潛在或間接的危害、社會影響、處理後的遺留問題,事故的危害與損失,責任追究、查處等詳細情況。

(五)應急終止

滿足以下條件時,事發地區環保局商現場應急處置組可向應急辦提出終止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建議:

1.現場環境應急處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事故裝置處於安全狀態;

2.已採取有效措施,次生、衍生和事故危害基本消除,周邊居民生產、生活已基本恢復正常;

3.已制定和實施環境恢復計劃,環境質量正處於恢復之中。

領導小組宣佈環境應急處置工作終止,應急辦負責通知相關成員單位。相關成員單位在未接到通知以前,不得擅自停止環境應急處置工作,環境應急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

(六)信息發佈

經領導小組批准後,應急辦將突發環境事件相關信息交由市環境宣教中心形成新聞通稿並協調新聞媒體對外發布,或通過網站、微博等平台進行信息公開。未經批准,任何參加環境應急處置工作的單位和人員不得擅自接受媒體採訪或對外傳播和發佈相關信息。

(七)工作總結

突發環境事件調查和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後,相關成員單位應及時進行分析、總結,並在5個工作日內將書面材料報應急辦。

五、應急保障

(一)值班制度

建立值班制度,值班人員24小時值班並保持通訊暢通。值班表報應急辦備案,內容發生變化的,至少提前1個工作日重新報備。

(二)培訓與演練

各成員單位應加強業務培訓,定期組織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和應急監測演練,提高應急處置水平和能力。

(三)經費保障

市環境監察支隊、市輻危中心和市環境監測中心應將相關環境應急處置經費納入預算,及時購置、更新環境應急裝備,定期組織開展環境應急演練,保證環境應急工作正常運行。

六、預案的發佈和修訂

本預案經領導小組批准後,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應急辦結合實際情況,適時組織預案的修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