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實用的推進方案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推進方案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推進方案5篇

推進方案 篇1

城市配送物流是面向城市,以商業活動、居民生活和都市工業等為主要服務對象,滿足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物流活動。為促進本市流通領域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推動建立高效、綠色、便捷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務體系,根據商務部、發展改革委、供銷總社《商貿物流發展專項規劃》(商商貿發〔20xx〕67號)、《上海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滬府發〔20xx〕51號)和《本市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的工作方案》(滬府辦〔20xx〕98號)的有關要求,結合本市建設“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範城市”,制定本方案。

一、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形勢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為適應上海城市發展、人口規模擴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進一步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本市積極發展城市配送物流,並取得一定成效。

1、城市配送物流的基礎設施初具規模。本市單體倉儲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的倉儲設施總面積約為1500萬平方米。深水港物流園區依託洋山保税港區,建成現代化保税物流倉庫超過80萬平方米,大力發展國際採購和分撥配送業務,海鐵聯運、水水中轉和國際中轉能力逐步提高;外高橋物流園區深化實施“區港聯動”,保税物流園區已建成38萬平方米物流倉庫,擁有14萬平方米集裝箱轉運區,國際配送和中轉分撥等業務有序開展;浦東空港物流園區的浦東機場綜合保税區正式封關運營,相關物流業務穩步推進;西北綜合物流園區已成為本市快速消費品、醫藥品等物流配送中心的集聚地,城際中轉、城市配送功能逐步增強。在本市外環線附近,一批擁有現代化物流設施的配送中心建成並投入運營。

2、城市配送物流多元化市場主體初步形成。連鎖商業企業積極推廣應用現代化配送技術,降低庫存商品資金佔用及商品損耗,並構建具有一定輻射力的物流配送網絡,實現對超市、賣場、便利店、折扣店等多種業態的日常配送。危險化學品、食品冷鏈、醫藥、圖書等專業物流逐步形成一定規模。一批第三方城市配送物流企業不斷髮展壯大,運用先進管理理念,形成獨特的業務模式,拓展區域及全國服務網絡。國際知名快遞企業入駐上海建設國際轉運中心,民營快遞企業市場化、網絡化、規模化、品牌化程度不斷提高。

3、現代裝備和先進技術應用加快。標準化立體倉庫、自動揀選設備、電子標籤、管理信息系統等物流信息系統和技術裝備逐步推廣和應用。冷鏈物流企業建設具有-60℃深冷功能變温型超低温冷庫,完善冷鏈物流服務功能。煙草物流企業運用無人自動高架庫、自動存取機等國際先進物流設備,提高物流運作效率。物流資源交易平台自主研發在線交易系統、遠程信息採集系統等物流信息軟件,並積極推廣應用射頻識別(RFID)、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等先進技術,建立物流跟蹤體系。

4、城市配送物流標準研製和推廣加快。上海標準化研究院承擔《物流中心作業通用規範》、《物流中心分類與基本要求》、《物流園區分類與基本要求》等多項國家標準的編制。市有關部門結合本市城市配送物流發展情況,針對薄弱環節,發佈實施《食品冷鏈物流技術與管理規範》、《道路貨物運輸冷藏車輛營運技術規範》、《城市配送物流車營運技術規範》等地方和行業標準,並在3A級以上物流企業中率先推廣,提高城市配送物流服務水平。第三方物流企業採用標準化托盤,運用物聯網技術,推進托盤共用系統建設,試點後托盤利用率提高了6倍。

本市城市配送物流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規模化、系統化的城市配送物流體系尚未形成,面向社區和商業中心的城市末端配送物流設施不足,城市配送運力未得到有效整合,配送車輛通行難問題依然存在。

(二)面臨的形勢

1、消費需求持續擴大為城市配送物流發展帶來巨大潛力。20xx年,本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77億元,同比增長12.3%。隨着經濟穩步增長,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擴大內需長效機制的確立,市場總體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城市配送物流需求呈現規模擴張趨勢。

2、流通組織體系變革催生城市配送物流服務模式創新。本市連鎖商業持續發展,新業態、新網點、新模式不斷湧現,發展速度、規模和水平保持全國領先地位。本市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網絡購物交易額位居全國前列。構建支撐連鎖商業、電子商務發展的新型城市配送物流體系,成為發展現代流通的關鍵環節。

3、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城市配送物流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求科學合理規劃城市配送佈局,提高城市道路及相關設施資源的利用率;要求城市配送物流企業創新服務模式,加快技術和裝備更新,發展低碳物流,為節能減排、服務民生、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出積極貢獻。

4、科技進步為城市配送物流發展提供了新的服務手段。信息技術、配送技術、裝卸搬運技術、自動化技術、遠程監控技術等現代化物流裝備技術的應用創新已成為城市配送物流發展的重要保障。物聯網技術的推廣應用將推動城市配送物流效率和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5、保障民生的要求促進城市配送物流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後世博上海城市建設將以“注重民生,打造宜居城市”為重要內容,要求城市配送物流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優質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務,同時減少車輛尾氣排放、噪音污染和交通擁擠。

二、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根據本市經濟社會、現代流通發展和居民消費升級的需要,結合開展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和建設“全國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範城市”,通過科學佈局、整合資源、完善機制,推進城市配送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網絡化發展,大力推動城市共同配送,着力提升城市專業配送水平,不斷完善城市配送物流服務體系。

(二)基本原則

1、堅持資源整合、綠色環保的原則。對城市配送物流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組織,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交通堵塞、噪音、尾氣排放等影響,改善城市景觀,體現以人為本理念。

2、堅持注重效率、提升服務的原則。通過制度、管理、服務和技術創新,完善供應鏈上下游銜接,提高城市配送效率,提升城市服務水平。

3、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原則。以推行共同配送、完善城市末端配送設施、培育大型物流企業為重點,在重要領域和重點區域率先突破,推動城市配送體系的整體協調發展。

推進方案 篇2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意見》(國辦發〔20xx〕50號)、《國務院關於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國發〔20xx〕33號)和工商總局等六部門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意見》的通知(工商企注字〔20xx〕121號)的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現就加快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推行“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重要意義

“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是指將企業登記時依次申請,分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工商營業執照、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核發組織機構代碼證、税務部門核發税務登記證,改為一次申請、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一個營業執照的`登記制度。全面推行“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是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加快推進這一改革,可以進一步便利企業註冊,持續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對於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這一改革的重要意義,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協調配合默契,確保這一利國利民的改革舉措順利實施。

二、改革目標

通過“一窗受理、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將由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税務三個部門分別核發不同證照,改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一個加載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即“一照一碼”登記模式。

三、基本原則

1.便捷高效。要按照程序簡便、辦照高效的要求,優化審批流程,創新服務方式,提高登記諮詢,方便企業准入。

2.規範統一。要按照優化、整合、一體化的原則,科學制定“三證合一”登記流程,實行統一的“三證合一”登記程序和登記要求,規範登記條件,登記材料。

3.統籌推進。大力推行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務工作機制,將“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與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企業法人國家信息資源庫建設、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政務信息共享平台建設、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設等工作統籌考慮、協同推進。

四、時間

自20xx年10月1日始,我區與全國同步實施“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

五、實施範圍

此次“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實施範圍為:全區各類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現階段,暫不將個體工商户納入改革實施範圍。

六、工作要求

1.統一申請條件和文書規範。要以方便企業辦事、簡化登記手續、降低行政成本為出發點,按照企業不重複填報登記申請文書內容和不重複提交登記材料的原則,實行“一套材料”和“一表登記”申請,並在“一窗受理”窗口公示申請條件和示範文本。登記部門審核後,直接核發加載統一代碼的營業執照。目前,總局已將登記文書及提交材料規範進行了統一。

2.推進登記檔案電子化管理。“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實施後,為實現部門間“信息共享、互聯互通”,註冊登記辦理完結後,要將註冊登記檔案材料通過設備電子掃描後留存歸檔並上傳,以利於工商、税務、質監三部門間進行信息交換,逐步推進註冊登記檔案電子化管理。

3.“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後,企業的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税務登記證不再發放。企業原需要使用組織機構代碼證、税務登記證辦理相關事務的,一律改為使用“三證合一”後的營業執照辦理。改革實施後至20xx年年底為改革過渡期,過渡期內,原發證照繼續有效,過渡期結束後一律使用加載統一社會信息代碼的營業執照。

4.認真做好已登記企業的證照換髮工作。企業在辦理變更登記時,對已領取組織機構代碼證的,核發加載嵌入原9位組織機構代碼的統一代碼的營業執照,收繳其原發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税務登記證;沒有領取組織機構代碼證的,按照“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核發加載統一代碼的營業執照,收繳其相關證照。

5.加強宣傳。要多渠道、全方位加強對“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涉及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介,及時向相關部門、單位和社會公眾宣傳“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加大對改革內容的宣傳解讀,及時解答和迴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使社會各界充分知曉改革、支持改革、自覺應用改革成果。

6.加強部門聯動和工作信息報送。各部門加強協調聯動,羣策羣力,認真做好“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工作。要注意收集和總結在推進改革過程中的好的經驗和做法,及時報送改革工作信息。對於改革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要及時整理彙總報送至行政許可服務股,以便協調統籌解決。

推進方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為進一步提高審計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強審計隊伍專業化建設,推進審計事業科學發展,根據省審計廳《關於印發新形勢下加強審計隊伍建設意見的通知》、市審計機關“審計能力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我局實際,現就高級職稱“三年推進計劃”工作制定本實施方案。

二、組織領導

為保障高級職稱“三年推進計劃”實現預期目標,市局成立高級職稱“三年推進計劃”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領導各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協調小組和指導小組,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後勤保障和業務指導等各項具體工作:

三、指導分工

四、職責分工

(一)指導小組

指導小組負責掛鈎幫扶審計人員的高級職稱考試和申報評審工作,對擬取得高級審計師、高級工程師或高級會計師等資格的審計人員對照申報條件進行模擬評審,針對不符合評審條件的薄弱環節,定期做好督促、幫扶和指導工作。

1.對照幫扶對象的“基本條件”,對擬參加高級審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的審計人員在報名考試、培訓學習、備考準備、組織考試等方面在時間安排、項目安排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議;

2.對照幫扶對象的“工作經歷”條件,對擬申報高級職稱人員在擔任大中型審計項目、全國性行業審計或審計調查項目、專案審計等項目的審計組長或主審的安排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議;

3.對照幫扶對象的“業績成果”條件,對擬申報高級職稱人員在爭創優秀審計項目、撰寫審計要情或專題報告、審計方法創新或先進經驗的總結推廣,執筆制定審計操作規程、審計工作制度或審計發展規劃,以及主持或承擔上級下達的審計科研課題、政策研究課題、調查研究課題等方面進行指導幫助;

4.對照幫扶對象“學術理論水平”條件,對擬申報高級職稱人員在審計或相關專業著作的撰寫出版,以及在核心類或有國際統一刊號的報紙或期刊、省一級新聞出版部門認定的有內部刊號的報紙或期刊發表論文、調查報告等,做好修改、指導或推薦工作;

5.負責幫扶已取得高級會計師、高級統計師、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等高級職稱的審計人員申請轉評高級審計師工作。

(二)協調小組

主要負責參評人員的資格和申報材料初審;與省審計廳、市人事部門做好溝通協調,並做好相關的服務保障工作。

推進方案 篇4

一、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大力開展科普宣傳和科技培訓。

科技隊伍中聚集着各級各類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是一支創造、實踐、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主力軍,要發揮好主力軍的作用,把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全鎮人民科學文化素質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科技辦、鎮科協和鎮機關各部門要根據各自的業務特點,不失時機地搞好常年性和階段性的科普宣傳和科技培訓,要繼續辦好《今日》自辦節目,並開闢科普欄目,辦好科技畫廊,尤其要利用鎮科技培訓基地不失時機地搞好各類科技培訓,大力普及和推廣農業、種養殖等先進實用技術,大力開展衞生科學、環境科學、人口科學等知識的普及。在科普宣傳中鎮科協要會同相關部門面向全鎮辦好“科普宣傳週”活動,並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形成一定的聲勢,提高人民羣眾的科技意識,各村(社區)、企事業單位要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宣傳櫥窗。要積極創建和扶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科普示範基地、示範户,並組織進行交流和參觀等活動,從而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帶動周圍農户致富。

二、增強自主創新力度,努力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提升產業,做大做強企業。

各企業要組織職工廣泛開展技術革新活動,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要重視“專利”申報工作,要認識到:專利是保護自有知識產權,做強做大企業有力的法律武器;專利制度是激勵發明創造,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機制;專利制度的實施是促進對外開放的重要條件之一。更要認識到企業進行的大量技術創新工作,取得的科技成果,擁有自有的知識產權,不積極主動申報專利會造成:

一是技術成果沒有申請專利,得不到法律保護,他人可以無償使用。

二是技術人員跳槽後,很容易將未得到專利保護的技術成果帶走,造成無形資產的流失。

三是他人運用該專利技術製造同樣產品後,發明人無權運用法律武器制止其侵權行為,等於將本可獨佔的市場白白給了人家。

四是專利是申請技術創新基金、高新產品的必備條件之一,成果再好,不申請專利,也得不到國際承認,不利於招商引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保持經濟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支撐;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方式的重要支撐;也是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支撐。

同時,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要重視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聯合,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提升產業,做大做強企業,努力使企業躋身於本行業的前列。鎮科技部門要努力選擇和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爭取科技經費的支持,提高產品的知名度,爭創名牌產品。各企業要多與鎮科技部門取得聯繫,雙向交流,獲取信息。為加大、引導、激勵和扶持力度,加快推進企業自主創新,提升企業發展層次,促進全鎮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全鎮自主創新、提升企業發展水平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項目實行如下獎勵:

1、開發科技產品(成果經鑑定)獎:國家重點新產品20000元/只,國家級新產品10000元/只,省級新產品5000元/只。

2、科技進步獎(分級獎):省級一等獎10000元/只,二等獎8000元/只,三等獎6000元/只。市級一等獎5000元/只,二等獎3000元/只,三等獎20xx元/只。市級一等獎3000元/只,二等獎20xx元/只,三等獎1000元/只。

3、申報專利獎,在市單個企業申報專利10件以上,獎勵10000元的基礎上:發明專利5000元/只,實用新型專利20xx元/只,外觀設計專利1000元/只。

4、申報並批准:省民營科技企業10000元/個,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30000元/個,省級20000元/個。

5、建立科技研究所(含研發中心):5000元/個;市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000元/個。

6、承擔國家863項目:50000元/項,火炬計劃項目:國家級30000元/項,省級10000元/項。

7、商標註冊(含境外註冊):新註冊500元/只,獲得中國馳名商標50000元/個,省著名商標30000元/只,市知名商標10000元/只。

8、爭創名牌:獲國家免檢產品50000元/只,中國質量管理獎的企業30000元/個,中國質量管理先進單位的企業20000元/個,省質量管理獎的企業20000元/個,中國名牌產品30000元/只,省名牌產品20000元/只,市名牌產品10000元/只。以上獎勵在同一獎項中同時獲得國家、省、市的項目的獎金額就高不就低(國家、省、市直接獎勵的獎給企業除外)。上述獎勵年末經鎮政府審定直接兑付。

三、加強科協網絡組織建設,發展壯大科技隊伍。

科技工作的開展離不開有一個健全的科協網絡和一支能充分發揮作用的科技隊伍,要把更多的科技人員、能工巧匠組織起來,加入鎮科協組織,進一步發揮他們在各行各業中的積極作用。要在他們中間深入宣傳和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調動他們投身於“工業立鎮、三產興鎮、統籌發展、富民強鎮”發展戰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各規模企業都要建立和健全科協基層組織,要加強同科技工作者的聯繫,建立健全密切聯繫科技工作者制度,開闢聯繫科技工作者的渠道。各村(社區)要明確一名專兼職科技負責人,抓好本村(社區)的科技工作和科技人員的管理、聯繫工作,要把各級科協組織建設成為“科技工作者之家”,成為黨和政府聯繫科技工作者的堅實橋樑和紐帶,推動全鎮科技事業的發展。

推進方案 篇5

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紮實穩妥地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上級主管部門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情,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依據,按照市、縣主管部門要求,積極組織課改培訓,更新教育觀念、手段,改革單一評價模式,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積極穩妥地探索課程改革的新路子.

二、課改組織機構

課改組長:張延成副組長:竇興民、聶炳法、段連學成員:曹林、叢臨香、馬玉明、教研組長

三、目標任務

1、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內涵,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2、瞭解新教材的內容,體例結構、特點、使用策略等問題。在此基礎上開展校本研究,開發鄉土課程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

3、開展教學方式的研究。科任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摒棄一支粉筆“滿堂灌”的現象,積極探索教師的角色意識,當好課堂的“導讀”,而不是“演員”,研究課堂教學結構、流程,教師要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4、開展學習方式的研究。積極培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髮展個性潛能,轉變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

5、開展形成科學的評價觀,建立一套適合本校的評價體系。

四、措施方法

1、大力開展學習培訓活動。任何改革,先要過思想關,即是思想觀念要先行,這是改革的保障。我們組織的三級培訓,第一級即上層培訓,選派優秀教師到省、市參加骨幹培訓,第二級即組織全體教師的通識性培訓和學科培訓;第三級是由學校組織培訓,定時間反覆強化學習,特別是觀摩實驗區的示範課例。通過三級培訓,要使全體教師徹底轉為思想,杜絕“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

此外,學習培訓分階段推進,即分批分期選送科任教師參加省、市、縣組織的培訓、課程研討活動等;分批培訓教師,即還在擔任老教材教學任務的教師也要讓他們進行培訓,讓他們運用新理念、新方法進行課堂教學,跟蹤培訓;對起始年級的教師,在後續階段仍要進行教材培訓,真正實現綜合培訓、全員培訓的目標,

2、落實集體備課活動,各科、各年級成立備課組、年級組跟蹤監督。各備課組要有指導性的教學計劃,時度安排表、活動安排表。備課組要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每次備課要有中心發言人,備課組成員積極參與討論,發揮集體智慧,探索課改的新路子,備課組還應定期開展看課、説話、評課活動,真正做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

3、健全課改相關制度。推進課改還應從制度方面進行約束,我們決定研究制訂課改學習制度,課堂教學評價制度,課程評價制度等,讓教師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指向課程改革,讓長衝中學師生能在最短的時限內融入課乞討的洪流。

4、學校領導、中層幹部、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經常進行課堂聽課、研討、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加強實驗過程的管理與監控,杜絕老套的教學方法行為,運用新教材採用老教法的作法。

5、探究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業生的學雙方互動的過程,它決不是教師教學生聽,或者學生專注聽教師講的單向傳輸。課堂的互動性決定了教師在課堂上角色地位的改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知識的壟斷者、教材機構的傳授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平等的參與者,學生探究疑難的積極引導者與促進者。課堂的結構模式也將發生徹底的改變,不再是以教論學,而是以學論教。教師出色地教是為學生更好地學提供服務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給自己的課堂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學與教的統一。

變革教法還表現在教材的解讀與處理上,很多教師總習慣於傳統的教學的思維,因為過去的教材的處理有固定的模式,易操作、簡單,不需動腦筋,而“課改”的課堂教學重視精神性的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在實踐中來感悟體驗所學的知識,這種教學沒有定式,非常靈活,不易把握,特別是備課要求高、難度大,尤其如“問題探究”,教師不能只憑自己過去的經驗,更要深入為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置凝提問的“估計”,過去備課有一本“教參”便可高枕無憂,現在備課要閲讀大量書籍,查閲大量資料,廣泛蒐集有關信息,此外,還要通過自己的真切感受,進行刪選、加工、處理,在課堂上教師要隨時給學生釋疑、答疑。“課改”課堂教學的這一系列變化對教師來説將意味着不輕鬆,難度大,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錘練自己,加快自己對這種課堂教學的“磨合”、適應,要潛心研究,不斷探索,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自己的教學中真正為學生製作出豐盛、營養豐富的“課堂大餐”。

6、探究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新課程標準有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也非易事,如果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時操作不當,即使我們在課堂上留給了學生一定的學習時間,但學生卻感到無所事事,無所適從。這樣學生非但沒有成為學習的主人,反而成為課堂學習的冷漠的旁觀者,學生在課堂肯定是收效甚微。那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課堂學習呢?其一:體驗學習。在課堂上要設法引導學生置身於教材學業習的情境,讓

學生在這種特定的教材情境中來感悟、來體驗,從而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動機,來喚起他們解決問題慾望,不斷地昇華學業生思想情感,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如:數學課引導學生學習圓的知識,首先讓學生置身於教材情境,生活中哪些圓的現象,圓對人類有何作用,讓學生在這種特定的情境中萌生探求圓的奧祕的慾望。其二,“對話學習:就是讓學生多與教材對話,多與作者對話,與生活對話。在課堂上多創設特定的話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討論,在羣體交流中,各個學習體體思維不斷碰撞,從而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7、積極推進課題研究。我們要在各學科中大力研究、實驗,不惜花費財力、精力、人力投入實驗研究,用堅強組織領導,充足的科研經費,紮實的實驗研究,優秀的實驗成果向市教科院彙報結題,在全市佔據市示範學校的地位。

8、注重資料的整合和成果的總結、轉化。各學科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中要收集一手資料,適用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歸納,在課改方面有在全縣仍至全市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特別是要推出一批課改名師、論文、材料等優秀成果。

五、注意的問題

1、防止個別教師不願改,不敢的情況發生,從思想上武裝教師的頭腦。對學生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養成訓練,切忌隨遇而安,畏難情緒。

2、課程評價的缺位現象。課程評價本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學校要制訂適應課改對教師的評價機制,教師也應當用科學、發展的觀念評價學生,多元評價、發展評價、過程評價是應當貫徹的評價原則。

3、杜絕“懶人”“懶思想”的現象,教師要站在時代的高度,與時俱進,同時代同步,與思想同步,超前發展,在課改中有所作為。

標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