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面積和麪積單位教學反思數學

今天自己教《面積和麪積單位》這節內容,在這門“遺憾的藝術”中獲得一點點的成功。興奮中我不忘反思自己教學中所得、所失、所悟。

面積和麪積單位教學反思數學

《面積和麪積單位》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七冊《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這個單元中的第一課時,是後面學習內容的基礎。 本節內容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三點:

1、 使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和常用的面積單位。

2、 使學生初步建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空間概念。

3、 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等思維能力和操作能力。

在過往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對“面積”、“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層次,不會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自己也感覺這節內容比較多而雜,不容易上“活”。這個學期再次實施此教材,我改變了以往陳舊的教學方法、理順設計了以下幾個主要教學環節。

  一、導入--在比賽中引入。

這節課的導入,我設計了一個比賽--“比比誰的圖形塗的快”。兩個學生進行塗色比賽。

比賽時,我故意準備了一張很大的長方形和一張很小的長方形。塗大的長方形的同學速度很快,但是小的一張長方形肯定會塗的比大的長方形快,讓下面的同學一起為他們加油,但是還是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效果,沒有學生覺得這個比賽是不公平的比賽,沒人提出什麼疑問。

  二、探究--在活動中理解

(一)“面積”的教學

“物體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學生要理解,就必須明晰“物體表面”、“大小”、等幾個詞的含意,再把它們綜合概括,得到“面積”的整體概念。學生往往把它與“周長”混淆。怎樣避免概念不清?我設計了“看看”、“摸摸”、“比比”“講講”四個小環節,讓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自己悟出“面積”的定義。

1.看看--引導學生觀察黑板、桌子、課本以及圖形等實物的表面,初步感知“物體表面”。

2.摸摸--引導學生用手摸摸數學書、課桌面、黑板面,使“物體表面”的具體形象在學生頭腦中得到全面清晰的反映。

3.比比--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比比兩張彩紙的大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面積”。

(二)“面積單位”的教學

本課的另一個重點就是面積單位的教學,它也是本課的難點。教學的主要環節設計如下:

1.自學--提出疑問。

2.在比比、估算、聯繫實際中掌握“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拿出1平方釐米學具;找找身上的1平方釐米;估算郵票的面積約是多少平方釐米?

L拿出1平方分米,聯繫實際説説身邊有哪些物體是1平方分米;估算數學書封面面積約是多少平方分米?

3.自己準備了一張1平方米紙,讓學生估算在1平方米大的正方形內,能站多少人?再讓學生現場站一站,幫助他們在腦海中正確構建“1平方米”真正大小。

5.估算教室地面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米。

三、應用--動手操作。

我靜下來反思課中的所得、所失、所悟。

  一、我的成功

1.能較好把握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課的引入設計了一個學生比賽的環節,讓學生在緊張的比賽氣氛中收起沒進課室的心,也將“面”在生活中的應用有趣化,貼近了學生的生活。“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課的引入是比較成功的。另外,在教學中我關注到學生的情緒狀態,想法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維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環節設計鬆緊有度。看來,要上好一節課,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是不可缺少的。

2.教學環節層次分明,條理性強。這節課的概念比較多,比較散,備課時,我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邏輯關係,理順了教學內容間的關係,從大處上做文章,在小處中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