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育考試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精選11篇)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攝影師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精選11篇)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篇1

《小攝影師》是一篇感情非常細膩,人物特點鮮明,藴含了豐富的人物內心活動,充滿真善美的好文章。是我所上的課文中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學生在各方面理解比較到位的一課。

在設計教學時,我以兩個“突然”句作為切入點,讓生針對兩個突然提問。將對這些問題的解決作為串接主課的“珠子”。在朗讀與理解方面,針對第一個“突然”,我緊緊抓住“請讓我進去吧”。“請您坐在這兒看報紙”“一切準備停當。”三個短句展開教學。後一個突然,我則抓住“趕緊、大聲喊……”等重點動作詞加緊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探索。

在實際教學中,這種抓重點詞,抓短句的方法收效很大。一是學生能全部集中過來,探索如何表現幾句話中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二是在人物角色、口吻、心理活動的捕捉等方面顯得準確了很多。我想,這種情況的出現仍與我班實際情況不可分離。

學生上課的聽課狀態不好,注意力容易分散。這需要教師以生動的講述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而我的這個設計又恰恰合了他們的這個“口味”。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篇2

《小攝影師》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小男孩為學校的牆報去給高爾基照相,結果由於自己的粗心馬虎沒帶膠捲致使沒照成的故事。充分表現了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愛護。

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主要圍繞“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和愛護”這一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進行繁瑣的課文字、詞、句、篇的講解,而是根據本文的特點給了充足的時間讓孩子們來表演本劇。先是四人小組自主表演,然後推薦一組不錯的上台表演,相機理解幾個重點詞句,如“擺弄、吩咐”等詞句,以能更深刻地理解高爾基對小男孩的愛,對下一代的耐心。

在表演的時候,一個學生扮演小男孩,他先是在窗口那裏徘徊,探着腦袋往裏看,而扮演高爾基的學生則坐在教室裏的窗邊寫東西。這時候,突然從窗外飛進一個紙團,高爾基連忙拾起紙團打開一看,此時,由旁白在旁邊念紙團上的內容,(我覺得這個旁白正是一種學生集體智慧的閃現。)接着,“高爾基”向窗外望去,對路邊的小男孩説道:“我讓他們放你進來。”等小男孩進來後,擺弄了很久正準備拍照時,才發現自己膠捲忘帶了,與剛進來的興奮和激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然而“小男孩”扭身就走,而“高爾基”呢?他馬上衝到窗户邊喊道:“孩子,回來,我給你膠捲。”

在孩子們激情表演過後,我採訪表演的學生這幾個問題:

1、從“鞠躬”、“打量”、“擺弄”、“趕緊站起來”等詞中,你看到了什麼?

2、問“小男孩”從“咧嘴笑了”到“大哭起來”,説説你當時心情是怎樣的?

3、問“高爾基”小男孩“咐咐”你這樣那樣做,你是怎麼想的?

在學生正融入情境中時,及時地把這些問題拋出去,讓學生在已經認知的基礎上有了一個提升。讓學生知道安排這樣的一個表演不僅僅是讓他們看,更要從中感受無法從字裏行間中直接獲取的體會,從而更加深刻地瞭解高爾基的高尚品質。

對於本節課,我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不管是課堂管理方面還是教育教學方面,都需進一步完善及提高。希望能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之下能得到提高。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篇3

《小攝影師》一課,講的故事並不雜亂,但故事中所包括的高爾基對少年孩童的真誠的愛,卻是三年級的孩子不容易領會到的,因而,教育這一課,我緊緊圍繞“愛”這一情感中間,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在讀中領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遭到情感薰陶。

(一)品析詞語,揣摩情感。

“叮嚀”一詞在文中包括着的內在:高爾基被小男孩的單純心愛所感染,因而也就遵從“叮嚀”,任其“耍弄”,從中足以看出高爾基的童心童趣和對小男孩的喜歡。教育中我緊扣“叮嚀”一詞讓學生聯絡詳細的言語環境進行了解,再經過説話的方法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瞭解,把了解言語和領會情感結合起來,揣摩出其間包括的高爾基對小男孩子的喜歡之情,這即是突出了教育的要點。

(二)朗誦領會,領會情感。

情感是附載在言語文字這一客體之中的。因而,它需要靠讀者在讀中去感知與感悟。如果説“叮嚀”一詞側重表現的是高爾基對小男孩的喜歡的話,那麼課文最終一天然段的兩句話則集中表現了高爾基對整個少年孩童的關懷、保護,而且這種情感是那樣的激烈。怎麼讓學生感遭到這一點?教育中,我沒有通知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個去朗誦,經過朗誦去領會、去感知、去感悟,經過重複朗誦把這種感觸表達出來。高爾基對待記者的冷漠和不見,對待小男孩的熱心和“必定”要見這種截然相反的情緒,正表現了他的崇高質量。達到了“在讀中有所感悟”的意圖。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篇4

本學期開始三年級的教學工作,從國中一下子落到三年級確實讓我很不適應,也找不到好的方法,一直處於半混沌狀態。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是重點,而且還天真的以為三年級的國小生會和國中三年級的學生一樣,知道自己預習,知道自己把課文中不認識的字都解決呢!以至於自己在開學第一課就沒有認真的給學生講生字新詞,而是讓他們在課下的時候自己完成作業,交上來的作業讓我大跌眼鏡!錯的一塌糊塗!這一下子就把我天真的想法給澆滅了!

從第二課開始,我便開始了生字的教學,並且是很認真的!直到講到第六課《小攝影師》,雖説生字是沒有什麼問題了,但是這節課結束後,我就發現了自己的授課存在着很多問題!原本計劃好的,要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的特點。到了真正上課時就把這些東西都拋至腦後了,完全沒有想起來還要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可能想起來了,但卻又有些擔心。不知道究竟是在擔心什麼?或許是害怕學生讀不出來那種語氣、感情,所以就乾脆不去挑戰這項內容。這是一個特別失敗的地方。沒有迎難而上,而是看到困難就退縮了。

其實這一課的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在備課時我也有計劃讓學生在學習完課文以後用課本劇的形式把這一課的故事演繹出來。可是,又想到之前我們排過的課本劇,我就好害怕。

最最關鍵的是,一直聽在鄭州上班的同學説,他們學校現在上課用的都是“杜郎口”模式,用導學案上課,我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打錯了,就也想試試。明知道聾生的自學能力非常差,就是老師帶領着學,那也是一知半解的,老師累,學生也累。可是,我還是在學校的打印室把我的導學案打了出來,一共9份,學生每人一份。同學之前給我發了一份他們的模板,我感覺太難了,我們的學生估計理解不了,於是把它修改了一下,改成了我自認為還比較容易的學案。誰知道讓我頭疼的事情真得就發生了,學生根本就看不懂導學案上是什麼東西,什麼“自主學習”、“拓展延伸”、“知識鏈接”等等,裏面我設計的有有關高爾基的介紹,學生也是看的暈暈乎乎,全然不知説的是什麼。不知高爾基是誰,是做什麼的。就連我解釋過後,仍然是一片迷茫。

這節課啊,真得讓我上得亂七八糟的,本以為可以用導學案一起上完這一課,可是最終沒有達到滿意的效果。失敗啊!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篇5

《小攝影師》這篇課文講的是高爾基工作繁忙,不接受任何記者的採訪,卻特許一名小男孩兒進入他的辦公室,為他照相的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愛和愛護。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如,祕書告訴高爾基:“外面來了一位攝影師。”“是個小男孩嗎?”高爾基問。從對話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掛念着那個少先隊員。再如男孩見到高爾基後,“仔細打量着高爾基,咧開嘴笑了”,這個細節反映了孩子對高爾基的崇敬和見到高爾基後的激動和驚喜。鑑於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從對話和細節描寫中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由於本課的對話和內容都比較淺顯,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可以理解大體意思。因此,我首先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並通過小組賽讀的方式,將課文讀正確、流利。然後按備學學案學習,最後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探討問題,交流答案。再次,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人物內心活動。最後,續寫《小攝影師》。

因為有了課堂上對課文對話和心理的分析和理解,所以對孩子們來説,續寫就很輕鬆了。同學們僅用了20分鐘就完成了續寫部分,大部分同學寫得還非常精彩。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篇6

《小攝影師》一文選自人教社六年制第五冊教材,課文主要講了高爾基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發生的動人故事,從中透出了高爾基對小男孩的愛護之情。全文共15個自然段,以對話為主。對於剛升上三年級的孩子來説,文章篇幅較長,把握重點、體會文章內涵的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困難。

因此,我在備課時主要進行兩方面的設計:

一是將文章的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歸結到兩個填空:

高爾基是個什麼樣的人。小男孩是個什麼樣的人。

之所以以這兩個概括性的問題統領全文有幾個目的,首先對於本文這樣一篇段落較多,篇幅較長的文章,給學生一個適合的切入點,以便學生在學習時貫穿全文,整體把握;其次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感受和體驗,只要是從文中能有所依據的都可以,這樣使學生能發揮個體學習的自主性;再者這兩個填空也是高爾基和小男孩之間情感的基礎,在完成填空的同時,學生也體會到了二人之間的情感。

二是變序學文,由果及因。

如此進行教學是出於從學生的角度和教材本身的特點出發。從課題的“攝影師”和文中最後的“攝影師”比較切入,從而引發學生思考質疑:為什麼高爾基不願見雜誌社的攝影師,而要見小攝影師?這一核心問題,為學生讀書、質疑、釋疑提供途徑。

在落實兩項設計的手段上,我堅持以讀代講,邊讀邊思,希望通過學生自己讀,引發自悟,體會情感。同時在有限得5分鐘內又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朗讀的訓練中我有意識的選擇了文中的第一和第十段作為重點,加以指導,從而做到以點突破,領會情感。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篇7

陶行知先生曾經説過:"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生活中無時無地不充滿着創造的機會。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也無時無地不洋溢着創新的火種。根據我對我們班孩子們的接觸,發現雖然班級的底子不太好,但學生的思維相當活躍,創造慾望非常強烈。

在教學《小攝影師》一課時,先讓孩子們通過有感情的讀、繪聲繪色地講、設身處地地演等多種形式的理解體驗,使他們感受到高爾基這樣一位十分有聲望的大作家,對少年兒童的關愛,同時也為"小攝影師"失去了自己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攝影機會(他忘記帶膠捲了)而感到惋惜。在基本上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文本給我們創設的情境中,我給了學生一個熟悉文本、進一步瞭解高爾基的途徑:

一、整體感知,現境激情

在我發現學生對於表演課本劇有着濃厚的興趣後,而且有這樣一個契機讓他們通過自己對課本的領悟,進行內化後表演給大家看,同學們自然是熱情極高。我準備了一節課的時間讓他們表演,先是四人小組自主表演,然後推薦幾組不錯的上台表演,相機理解幾個重點詞句,如“擺弄、吩咐”等,更深刻地理解高爾基對小男孩的愛。

在表演的時候,我原本只是想讓學生能夠脱離課本,並有幾個簡單的動作,因為我們班的學生課堂紀律不太好,上課聽課的習慣也不怎麼好,所以要讓他們主動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課上是很不容易的,為了讓語文課變的有趣,我就想用這樣的一個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那些平時不怎麼聽課的學生也能用他們感興趣的方式來感知課文的內容,從而讓他們愛上語文課,這個也是我一直以來最想改善的。但在表演的過程中,我卻驚奇地發現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個學生扮演小男孩,他先是在窗口那裏徘徊,探着腦袋往裏看,而扮演高爾基的學生則坐在教室裏,手拿報紙聚精會神地看着。這個時候,突然從窗外飛進來一個紙團,高爾基連忙拾起紙團打開一看,這個時候,由旁白在旁邊念紙團上寫的內容,我覺得這個也是一種學生集體智慧的閃現。接着,高爾基向窗外望去,對蹲在路邊的小男孩説道,我讓他們放你進來。等小男孩進來後,擺弄了很久正準備拍照時,才發現自己的膠捲忘記帶了,與剛進來時的興奮和激動形成鮮明對比,然後扭身就走,高爾基衝到窗户旁喊道:孩子,回來,我給你膠捲。而男孩已經飛奔而去。表演到這裏嘎然而止。

二、學生融情時,及時點撥

吸取了上次的失敗教訓,我在表演開始前,就指派給了他們幾個任務:

1、當評委,選出你認為表演得最好的小組。

2、當導演,你覺得哪裏表演的好,哪裏不好,可以怎麼改。

3、當觀眾,發現在欣賞的同時你感受到了什麼。

在表演過後,我問了學生幾個問題,讓他們幫我解答我的困惑

1、“鞠躬”、“打量”、“擺弄”、“趕緊站起來”等詞中,你看到了什麼?

2、從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來”,説説你表演時體會到小男孩當時的心情是怎麼樣的?

3、抓住高爾基的反應,“吩咐”這個詞體現了他對下一代怎麼樣的感情。

4、小男孩忘帶膠捲時,高爾基大聲喊道:我給你膠捲。又表現出了什麼?

在學生正融入情境中時,及時地把這些問題拋出去後,讓學生在已經認知的基礎上有一個提升。讓學生知道安排這樣的一個表演不僅僅是讓他們看,更要從中感受無法從文本中直接獲取的體會,深刻地瞭解高爾基的品質。

三、體驗內化時,想象提升

小攝影師帶着遺憾哭着跑出去了,儘管高爾基一再喊着:"孩子,我這兒有膠捲!"此時,"小攝影師"聽到高爾基的喊聲了嗎?他回來了嗎?他為高爾基拍照了嗎┄┄這一系列問題,成了學生們心中的疑團。把握住他們對此的好奇心,我"趁熱打鐵",為孩子們的思緒鋪上一條想象、創造之路,就此提出問題:

小攝影師回來了嗎?

後來他為高爾基拍照了嗎?

把課文中沒有寫完的結局用你自己的想象把它説完。

學生略加思索後,

有的説:"那個小男孩只顧傷心,沒聽到高爾基喊他。"

一個説:"他聽到了喊聲,但他不好意思回去。"

有人説:"小男孩哭着跑回家,拿着膠捲就往回趕,回去時,已是夜裏十一點了。"我問:"那時,高爾基沒睡覺嗎?"他説:"沒有,他一直在等那個小男孩。

我很贊同幾個同學的想法並説:"完全有這種可能,你們説得真好!"其他同學聽了,也不甘示弱,一個男生站起來説:"小男孩拿着高爾基的照片在同學中炫耀,同學們都很羨慕他。"我聽了之後,總覺得這種行為不應該發生在這個孩子身上。可細細想來,小孩子,特別是小男孩,都有那種爭強好勝的心理,這種情況是完全可能發生的,於是,我對他結合實際的想象加以了表揚。

孩子們的想法雖然樸實、稚嫩,但充分展示了他們創新思維的成果,同時也表現出當代少年兒童那種積極的、樂觀的生活態度,和毫無波折的生活經歷。他們的有些想法是我們老師所預料不到的,在教師的引領下,給學生一次自主創新的機會,一個自由翱翔的天空,學習需要創新,我們的生活更需要創新。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篇8

前言:教學是一門藝術,的確如此。藝術是磨礪的過程,只能説教學藝術離我還很遠。

一、課前吃透教材,“備”好戰,允許課堂生成。

在教學時,《教師用書》是每天都必須吃透、通讀、圈圈劃劃的好書,如果學生預習一般。不求每個知識點都吃透,但至少,在課前,針對自己有疑問的地方,就可以預先解決。之後,再看教案。前輩們的教案,已經很詳盡了;網上更是有很多精彩的教案,但不可能一份份看,所以,我儘量理解前輩們的教案,然後以《教學用書》為指導,單元主題為基礎,進行適當補充。通讀教案是遠遠不夠的,如果第二天的課程實在很多,至少要將教案中的教學大步驟備清楚,將關鍵的問題寫在語文書中,讓孩子們帶着問題學習的時候,也要要求自己帶着問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常常會有很多好的問題,適當的在教學預設之外的,如果能為教學服務的,應當被允許。

二、儘量幽默,讓學生敢説、想説、能説

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如果讓人覺得疲憊、倦怠,那麼就不被學生所喜歡,也沒有了吸引力。所以在課上,儘量努力讓自己學會幽默,哪怕只是一個誇張的動作、一個對學生的肯定——握個手、瞪大了眼睛,既是和孩子在教學中的交流,也能讓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

在課堂上,學生如果一個攻擂者,會隨時向教師提出挑戰,當然,作為“權威”,我們完全可以不予理睬。但是,學生質疑是學習最好的良藥。在《小攝影師》第一課時,學生提出了各種問題,在質疑的過程中,既學習了生字,也梳理了課文內容。如:

生1:“列寧格勒”是什麼?

生2:這個少先隊員真不禮貌,怎麼能向這樣的人物高爾基扔紙團呢?

生3:第15自然段,高爾基説自己很忙,為什麼要是那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呢?

生4將“請您坐在這兒看報紙”讀成“請你在這兒看報紙”,於是生5舉手提建議:

高爾基算是個人物呀,地位低的人對地位高的人説話,你怎麼能用“你”呢?該用“您”!

生6:這少先隊員真衝動呀!師表疑惑:“衝動?”生繼續:“對呀,你看,膠捲沒有或者問高爾基借,也可以聽高爾基説完嘛,怎麼就馬上上電車了呢?”

學生的問題一大串,面對這麼多問題,難道都是老師來回答?

當然不需要!

相比較教師提問,當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其他學生更喜歡聽學生的,也極為積極。

生11:列寧格勒就是一個地方嘛,詞語手冊上有的。

師奸笑:嘿嘿,你沒有去看哦,以後要注意。

生12:列寧格勒是蘇聯的一個地方,其實和金色的草地裏的小作者普里什文是同一個國家的。

針對生2提出的問題,師:少先隊員真那麼不禮貌?他沒有嘗試過嗎?看來沒讀透文本呀!於是隨繼學習了第1自然段。抓了幾個點:信中內容“請您讓他們放我進去”、“立刻就走”,當然,學生也會説到課文的其他段落“鞠躬”等,學生提到了也不是壞事,主要目的是讓大家知道這個少先隊員有辦法,這個看似不禮貌的行為也是被逼無奈呀!

以上,生提問,師稍點撥、提問,再將問題拋還給學生,學生“攻擂”的激情就來了!將課堂還給學生。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篇9

國小三年級語文《小攝影師》一課的教學難點在於要求學生從對話中把握人物心理。教學中,通過有感情的讀、繪聲繪色地講、設身處地地演等多種形式的理解體驗,讓學生切實體會到人物的心理活動,感受到了高爾基這樣一位十分有聲望懂得大作家,對少年兒童的關愛,同時也為“小攝影師”失去了自己好不容易爭取到的機會。

續寫故事是想象力、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教學中我抓住了時機,為學生創造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產生了説、寫的願望。

小攝影師帶着遺憾哭着跑出去了,儘管高爾基一再喊着:“孩子,我這兒有膠捲!”此時,“小攝影師”聽到高爾基的喊聲了嗎?他回來了嗎?他為高爾基拍照了嗎,這一系列的問題,成了學生們心中的疑團,把握住他們對此的好奇心,我“趁熱打鐵”,為孩子們的思緒鋪上一條想象、創造之路,就此提出問題:小攝影師為什麼沒回來?後來他為高爾基拍照了嗎?你覺得可能會怎樣,把你的想法説一説。學生原以為文中沒寫結局,無從尋找結果,一聽老師讓自己續尾,好奇心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略加思索後,有的説:“那個小男孩只顧傷心,沒聽到高爾基喊他。”另一個説:“他聽到了喊聲,但他不好意思回去。”孩子們用自己的思緒揣摩着小攝影師的心態。接着,有人説:“小男孩哭着跑回家,拿着膠捲就往回趕,回去時,已是夜裏十一點了。”我問:“那時,高爾基沒睡覺嗎?”他説:“沒有,他一直在等那個小男孩。”有一男生問:“門衞讓他進來嗎?”有人説:“他還可以扔紙團啊!”有的説:“他可以在窗下喊高爾基先生’,高爾基發現了他,就讓門衞領他上去了。他按上次的設計讓高爾基坐好,完成了拍攝。”我很贊同幾個同學的想法,並説:“完全有這種可能,你們説的真好!”同學們你一言我一句的説着自己的看法

孩子們的想法雖然樸實,稚嫩,但充分展示了他們創新思維的成果,同時也表現出當代少年兒童那種積極的、樂觀的生活態度,和毫無波折的生活經歷。由此可見,我們教育者在日常教學中,在深入領會貫徹新課程精神的前提下,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發揮孩子們身上藴藏的無限的創造潛能,多給他們成功的鼓勵,少給他們嚴厲的訓斥,讓創造的“幼苗”在如母愛般的呵護中茁壯成長。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篇10

《小攝影師》主要講了高爾基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發生的動人故事,從中透出了高爾基對小男孩的愛護之情。全文共15個自然段,以對話為主。對於剛升上三年級的孩子來説,文章篇幅較長,把握重點、體會文章內涵的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困難。

在教學《小攝影師》一文時,我根據課文的重點採用小組討論、分角色朗讀、揣摩關鍵詞句意思等,引導學生學習。除此之外,我還結合這兩單元的訓練重點(重點之一是“試着提出問題”)在指導學生自讀自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拋磚引玉,適當提出了帶有開放性,啟發性的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動腦,主動提出問題。如,在教學本課的過程中,我提出了這樣兩個問題,1、小男孩為什麼要給高爾基扔小紙團?2、高爾基為什麼不願見記者,卻願意見小男孩呢?這兩個問題一出現,學生都積極舉手,踴躍發言。他們的答案有的是串聯上下文,有的是結合對上下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話來説的,特別是第二個問題,他們的答案就更精彩了,大多數學生都能結合生活實際,有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回答。

當然,這堂課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面向全體。這是因為這一做法一時還很難能被所有三年級的國小生接受,這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是很正常的。我堅信只要長期堅持訓練,他們一定會成功的,這是我們的願望,也是他們的目的。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 篇11

語文新課標指出:要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專家也曾説過:從創新的角度出發,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更有價值。

《小攝影師》一文主要是通過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來感受高爾基對小男孩兒的關懷愛護和小男孩兒對高爾基的崇拜熱愛,因為高爾基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説比較陌生,在課前我就佈置了讓學生蒐集有關高爾基的資料,通過學生對蒐集資料的瞭解,對當時的時代背景,對高爾基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對更好的學習本課作了很好的鋪墊,在學課文時,我又依據教學重點採取了小組討論,分角色朗讀的方法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理清了課文的敍述順序:紙團飛進窗口,小男孩兒請求高爾基允許為他照相——高爾基擺好姿勢,小男孩兒準備為他照相——忘了帶膠捲,小男孩兒哭着離開——高爾基等着小男孩兒再次來照相。緊接着學生在小組討論時又提出了幾個問題,經過我們師生的共同總結後確立了兩個問題為我們研究的重點:“高爾基是如何對待孩子給他照相的”和“孩子是如何給高爾基照相的”從這兩個方面進行探究從而突破了重難點。在擴展聯繫中,我又提出:“小男孩兒還會不會回來再為高爾基照相?”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當時課堂很活躍。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