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清明節吃青團的寓意

青團是清明節時的地方小吃,直接食用即可不甜不膩,很多人喜歡吃。清明節吃青團自然也是有寓意的。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清明節吃青團的含義,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清明節吃青團的寓意

  清明節吃青團的含義

上海人在清明前後有吃青團的食俗,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的法規,於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一、二日,還特定為“寒日節”。

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節充飢,不必舉火為炊。

現在,青團有的是採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流傳百餘年,仍舊一隻老面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清明糰子的做法

材料:

新鮮艾葉,水磨糯米粉,紅豆沙餡,水,大白菜葉,香油等

步驟:

1.艾葉洗淨。

2.把艾葉放入開水鍋內,焯燙2分鐘。

3.撈出艾葉放入冷水中降温。

4.把艾葉擠幹水分,放入料理機。

5.加入90克水,打成艾葉汁倒入碗中。

6.放入糯米粉。

7.用手合成均勻的麪糰。

8.豆沙餡和艾葉面團分別搓條並分成8等份。

9.分別搓圓。

10.取一個艾葉劑子,用手捏成燈盞窩的形狀。

11.中間放入豆沙餡。

12.把口收緊。

13.再搓圓。

14.其它依次做好。

15.大白菜葉放入開水鍋內燙軟。

16.把白菜葉鋪到篦子上。

17.間隔放入做好的青團坯子,加蓋燒開後大火蒸4-5分鐘。

18.蒸好的青團出鍋後,立即刷一層香油,即可食用。

  清明節吃青團的來歷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傳説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裏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裏,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