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哈薩克族的習俗有什麼

哈薩克族絕大多數人過着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那麼,他們的習俗又和我們的有什麼不一樣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哈薩克族的習俗有什麼
  哈薩克族的習俗

哈薩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飯要先敬老人,一般在進餐時習慣長輩先坐,其他人依次圍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氈子上。在用餐過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讓給老人。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對登門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十分尊貴的客人或多年未見的親人到來,除宰羊外,還需宰馬,以馬肉相待。入餐前,主人用壺提水和臉盆讓客人洗手,然後把盛有羊頭、後腿、肋肉的盤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將羊右面額的肉割食一塊,再割食左邊耳朵之後,將羊頭回送給主人,大家共餐。食畢大家同時舉起雙手摸面,做“巴塔(祈禱)”。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哈薩克族的食俗

日常食品主要是面類食品、牛、羊、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酩等。平時喜歡把麪粉做成“包爾沙克”(油果子)、烤餅、油餅、面片、湯麪、那仁、傑恩特等,或將肉、酥油、牛奶、大米、麪粉調製成各種食品。飲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馬奶子,特別喜歡馬奶子,馬奶子是用馬奶經過發酵製成的高級飲料。茶在哈薩克族的飲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磚茶,次為茯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則稱奶茶。典型食品大部分來自畜牧業生產,如:冬肉,馬奶子,奶疙瘩等等。

  哈薩克族的建築

“穹廬為室分兮旃為牆”。西漢時遠嫁烏孫的細君公主描述了古代中亞遊牧民的居住習俗。以遊牧為生的哈薩克族在居住形式上繼承了祖先的'傳統。穹廬即氈房,由於哈薩克族在春、夏、秋的三季牧場中要不停地遷徙,只有易於搭卸、便於攜帶的房屋,才能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氈房正符合了上述要求。一般牧民兩個小時就能搭起一個氈房,若已搭起的氈房地方不太合適的話,幾個人就能抬起來換個位置。氈房拆卸起來也很容易。在很短時間內,牧民就能將整個氈房和全部生活用品用毛繩捆紮起來,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去。因而,氈房對哈薩克族來説再合適不過了。

氈房,哈薩克語稱“宇”,它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堅固耐用,住居舒適,並具有防寒、防雨、防震的特點。房內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千百年來一直為哈薩克牧民所喜愛,由於是用白色氈子做成,氈房裏又佈置得十分講究,人們稱之為“白色的宮殿”。氈房由房圍、房杆、頂圈、房氈、房門等組成。下部為圓柱形,上部為穹形。通常氈房有三米高,面積約二三十平方米。氈房內佈置有一定的規矩,分成住宿和放物品兩大部分。房正中對着天窗安設火塘或鐵爐,氈房前半部鋪有地毯。氈房是哈薩克族活動的重要場所。進門按逆時針方向,首先是廚房,製作各種食品;然後是主人的卧室;往下鋪着大地毯之處,可以接待客人或進行禮拜;最後是兒子、兒媳的鋪位。氈房的功用是多方面的,除了居住待客外,也是從事生產和娛樂的場所。是接羔的“產房”、孩子的課堂、婚禮的典堂,也是哈薩克族唱歌、跳舞的俱樂部。從冬季來臨的11月到來年春季4月期間,哈薩克族一般住在冬季牧場。這種房屋為四方平頂,內置鐵爐或土爐取暖,為避風雪,多用土坯、石塊或木頭構築而成。定居的哈薩克人的住房形式與周鄰其他民族相似。

“忒哈拉”也是哈薩克族的一種建築。此房圓頂,類似氈房,但有土石徹成的圍牆,高二米左右,有天窗。這種房屋冬暖夏涼,基本已屬定居房屋,房屋四周有圍放牲畜的籬笆柵欄或土坯矮牆。

  哈薩克族的婚俗

哈薩克族實行氏族外婚制。在哈薩克族傳統婚姻中存在過“哈凌瑪了”制度。哈薩克族的婚禮富有古代遊牧民族的特色,極其複雜。婚禮儀式要在女方家舉辦四次,即説親——“庫達拉蘇”,由男方家長或委託近親帶上禮物到女方家。女方若有意,收下禮物,款待來人,商定訂婚日期;訂婚——“烏勒特熱託依”,這是婚禮中的重要儀式,從此將男女雙方命運聯結在一起,其中有送禮、宰羊、踏水禮等內容;送彩禮,是給女方各種結婚用品,其中衣、裙、被、巾必須是奇數;出嫁——“託依”,在這個儀式上,要唱許多婚禮歌。在男方家舉辦的儀式有兩次,一是“吉爾特斯”,就是男方要擇一吉日子向眾人展示自己到底為新娘準備好了哪些物品、彩禮,讓大家觀賞。二是迎親——“克靈推斯如託依”,將新娘迎進家門,揭開婚紗。這一系列儀式的規模不同,每次儀式都要設宴、唱歌、跳舞和進行各種娛樂活動。婚禮結束後,新娘將原來代表年齡的小辮梳成兩條大辮,並在一年內披戴“結列克”。

  哈薩克族的節慶

標籤:哈薩克族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