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哈尼族的文化習俗有什麼

在我國有58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和節日習俗。哈尼族是當今中國少數民族當中的一個民族,是中國一個較為古老的民族。那麼,哈尼族的文化習俗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哈尼族的文化習俗有什麼
  哈尼族的人口及分佈

到1990年,人口為125.395萬。主要分佈於雲南省元江和瀾滄江之間,主要聚居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紅河南岸、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墨江哈尼族傣族鄉治縣,及新平、鎮源、元江、元陽、綠春、金平等縣。

  哈尼族的語言文字

哈尼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哈尼族文化有着千年的歷史。在以前,哈尼族是沒有自己的文字,隨着其民族文化不斷成熟,它的文字也跟着出現,是一種以拉丁字母為形,民族方言為基礎,形成一套專屬的民族特色文字。

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其中又分哈尼、愛尼、碧約卡多、豪尼白宏等三種方言和若干土語。哈尼族無文字,1957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但尚未普及。哈尼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同語支裏有彝語、拉祜語、傈僳語、納西語、基諾語等。哈尼語在國外,分佈在緬甸、泰國境內的又稱卡話,和我國西雙版納地區的哈尼話接近;老撾、越南境內的哈尼話和我國紅河南岸地區的哈尼話大體相同。

哈尼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文。可分為哈雅、碧卡、豪白三個方言。自稱或他稱哈尼、糯美、糯比、艾羅、各活、各作、臘咪、期弟、奕車、哈歐、白那、卡別的哈尼人均操用哈雅方言中的哈尼次方言;自稱阿卡或雅尼,他稱愛尼的.哈尼人操用哈雅方言中的雅尼

次方言。自稱碧約的哈尼人操用碧卡方言中的碧約次方言;自稱卡多、西摩洛的哈尼人操用碧卡方言中的卡多次方言;自稱豪尼,他稱布都、阿梭的哈尼人操用豪白方言中的豪尼次方言;自稱白宏的哈尼人操用豪白方言中的白宏次方言。

哈尼語元音分鬆緊,韻母以單元音為主,沒有塞音韻尾。有的方言有鼻音韻尾和鼻化韻。哈尼次方言塞音,塞擦音分清濁。而碧約、卡多兩種土語的塞音和塞擦音沒有 濁音。音節由聲母、韻母和聲調構成,有些音節只有韻母和聲調。聲調一般為三個。句子成分的基本順

序為:主語——賓語——謂語。

  哈尼族的歷史由來

哈尼族與彝族、拉祜族同源於南遷的古代北方的羌人。羌人原來遊牧於青藏高原,後逐漸向南遷移。公元前3世紀,其先民已經居住在今四川大渡河南岸及雅壟江以東的沼澤地帶。7世紀已居住於今哀牢山、無量山區一帶。唐、宋時隸屬南詔、大理國,以後又先後被元、

明、清封建王前所統治,其間一些首領曾被授予世襲封建土司官職。

  哈尼族的宗教文化

信仰原始的萬物有靈、多神崇拜和祖先。主持全寨的宗教活動的人是世襲的。“貝馬”是對男性主持巫師的稱謂,負責唸經驅鬼、送魂等活動;“尼馬”男女都有,負責占卦、治病等。本世紀20年代,基督教和佛教都曾傳入,但信仰的不多,影響不大。

民間文學以創世史詩《奧色密色》為代表作。

  哈尼族的飲食文化

哈尼族過去日食兩餐,主食是當地產的稻米,玉米為輔。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飯粑粑、米線、卷粉和豌豆涼粉等。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哈尼族人喜將瘦肉剁細,與大米、薑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並以此為主食的上品。

不論平時或節日每餐必不可少的是豆豉。擅長利用當地土特產原料醃製鹹菜、烹製肉類及各種風味菜餚。如白旺是用凝固的家禽血塊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姜蒜、苤菜根、鹽、辣椒、和生肉製成的。

飲茶和喝酒是哈尼族的嗜好,所飲用的酒多是自家釀製的甜白酒,醇香、甜蜜;喝茶多用煨釅茶的方式。即先用銅壺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將水燒沸,然後再放入茶葉煨煮,待再燒開時飲用。一般每天一次只飲一道。西雙版納的僾尼人都喝鮮茶,茶葉都是現喝現採的老葉。

有的甚至是帶枝的老葉。燒茶時先將鮮茶用火烤至微黃或焦糊,然後投入沸水內,煮沸即可飲用,鮮茶有一種苦澀味,但能消暑解渴。

標籤:哈尼族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