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達斡爾族有哪些節日和風俗習慣

達斡爾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主要分佈於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和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達斡爾族也不例外,那麼達斡爾族有哪些節日和風俗習慣呢?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達斡爾族有哪些節日和風俗習慣
  達斡爾族的風俗習慣

禮儀民俗

達斡爾族是有着悠久歷史和文化的民族,具有內涵豐富、風格獨特的民俗文化。達斡爾族民俗是達斡爾族民眾把日常生產生活中處理具體事宜的實實在在的觀念和行為。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模式化的特點,為人們世代承傳並隨着社會歷史條件的變革發展而發展變化。在清代,達斡爾族已經形成了建立在農牧漁獵多種經營基礎上的民俗文化,其中既保留有古老的民俗內容,又有隨着社會經濟發展而增進的內容,具有綜合體現融匯農牧漁獵經濟因素的民俗文化特色。這在眾多的民族中是少有的,是達斡爾族對人類民俗文化的獨特貢獻。到20世紀初,居住嫩江中上游流域的達斡爾族仍然較全面地保持着原來的民俗文化,其他地區居住的達斡爾族,由於受居住地域環境及生產方式變化的影響,雖然也保持着原來的民俗文化,但已形成了適應當地環境與經濟狀況的民俗文化。

尊重長者

達斡爾族非常注重禮儀,講究道德,尊重老人和長者,暫別相逢,兒女別父母7日,兒媳別3日、村中年青人別長者15日、晚輩都要向老人、長者行屈膝請安禮(薩因哈索貝,同滿族人的請安),前邁左腿、雙手掌放膝蓋上,曲右腿,目視對方,向前彎腰。對長者,無論是在路上行走,還是出入房門,青年人都要讓路;兒女外出歸來,要給老人請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歡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給老人或給老人留下一份。

熱情好客

達斡爾族素以熱情好客著稱,每當賓朋光臨,讓座西坑、敬煙、獻茶,問寒問暖,酒菜款待,逢年過節,殺豬宰牛(羊),競相邀請親友村鄰,歡聚一番。客人來訪,主人要遞煙、敬酒、端出奶製品熱情招持,若是貴客臨門,還要增加“瓦奇”(豬肘子)和“手扒肉”等佳餚,盛情款待。無論誰家宰殺牲畜,都要選出好的肉分贈給鄰居和親友,狩獵或捕魚歸來,甚至路人都可以分得一份。

民族婚俗

達斡爾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姻,恪守氏族外婚制原則。

過去達斡爾族社會婚姻關係的締結講究門當户對,門第、家境、聲譽等都是考慮的重要因素。兩家原來的友誼也在締結婚姻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依照達斡爾族過去的風俗習慣,一般不與外族(民族)人通婚,特別是不把姑娘嫁去外民族。

男女青年訂婚後,男方要送女方家馬、牛、羊和酒,稱為“大禮”。這一天姑娘要躲起來,不見未婚夫。婚禮前一個月,男方還要送一次小禮,禮品主要是衣、物,這時未婚夫婦才可以見面,並在一起吃“拉里”和掛麪。結婚要置辦酒宴,食品和菜餚必須豐盛,特別是在迎親時,如果沿途碰見行人,不論是否相識,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點心。結婚儀式後,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餚待客。

在舊社會,達斡爾中封建的婚姻觀念較強,婚姻大事完全由父母、長輩做主包辦,送親乘車、騎馬,新娘乘坐蓬車,由她的親弟弟或近親弟弟駕車,女婿先馳馬回報。時至當代,那些封建道德觀念早已為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婚事簡辦等新風俗所替代。

喪葬傳統

人死後行土葬。長者葬禮隆重。

民族服飾

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長袍,用白布包頭,戴草帽,冬戴皮帽。婦女穿長袍,不束腰帶,不穿短衣。冬天男女皆穿寄卡米(皮靴),婦女穿以藍色為主的長袍,夏日喜穿白襪、花鞋。

  達斡爾族的的民族禁忌

達斡爾族禁忌較多,如不許用刀、剪子等鋭器指點人;不許踏坐門坎和窗台;不準在室內打口哨;忌在鼠日開犁種;在漁場不許拿着鞭子走;不用白樺和榆木蓋房子等。

  達斡爾族的飲食習俗

達斡爾人以敬老、互助和好客為佳風。對長者,無論是在路上行走,還是出入房門,青年人都要讓路;兒女外出歸來,要給老人請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歡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給老人或給老人留下一部份。客人來訪,主人要遞煙、敬酒、端出奶製品熱情招持,若是貴客臨門,還要增加“瓦奇”(豬肘子)和“手扒肉”等佳餚,盛情款待。無論誰家宰殺牲,都要選出好的肉分贈給鄰居和親友,狩獵或捕魚歸來,甚至路人都可以分得一份。家裏來了客人,即便生活貧困,也樂於設法款待。

達斡爾族的早期農業主要是種植稷子、蕎麥、燕麥、大麥等早熟作物,故主食方面有米食和麪食。米食以稷子米飯為主,分為兩種,一種是把稷子用鍋蒸熟,炕幹後碾成米叫“敖蘇莫” ,是熟稷子米,飯粒大而不粘連,有糊香味,是達斡爾人的主要飯食。另一種是直接碾成米叫“希基莫”,是生稷子米,顆粒較小稍有粘性,除作乾飯外可作粘粥,還可再壓成面作糕點。

麪食主要是蕎麥麪。蕎麥磨成麪粉後,傳統的吃法是壓蕎麪(飠合) (飠各)澆野味肉湯,是最佳飲食,還可以烙蘇子餡的.蕎麪餅。蕎麥磨成麪粉,過籮留下的顆粒叫“尼基”,可做粘粥食用。蕎麥蒸熟炕幹後碾成米叫“阿勒莫”,可以作飯食。

從民國年間開始,達斡爾人從漢族農民學會了種穀子、玉米、小麥、黃豆等農作物。早熟低產 作物逐步減少,新的糧食品種不斷增多。達斡爾人主食品種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小米、玉米、大米、白麪已成為主食,吃油餅、麪條、饅頭、餃子等麪食多了起來。傳統的稷子米、蕎麪、燕麥、蘇子等成為稀少的食品。達斡爾族的副食品有肉類、奶食品、蔬菜和採集食品等種類。

  達斡爾族的節慶

主要節日是春節。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是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節日裏都着盛裝,逐户拜年,婦女們互贈禮物。過年之前家家都要進行充分準備,殺年豬,打年糕。年三十用各種雜物碼起一個垛,晚上點燃,老年人要把大塊肉和餃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興旺,年三十吃餃子有的要在一個餃子裏放上白線,意味着吃到這隻餃子的人可長壽兩百歲;有的在一個餃子裏放上銅錢,吃到的人意味着今後不缺錢花。七年級開始拜年,拜年的人一進門就要打開主人家的鍋,搶吃年糕,表示親密無間,然後吃豬壽子、手把肉,婦女之間要互相贈禮,禮物有煙葉、奶皮、糕點和凍肉,春節一直過到正月十六。

正月十六為“黑灰日”,在黑灰日這一天,人們之間,特別是青年人之間要互相往對方的臉上抹黑,認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達斡爾族也過中秋節,吃月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