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黎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風俗習慣規則的理念是黎族習慣法的靈魂。黎族風俗習慣規則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集體主義,首領與民眾平等,男女平等,誠實守信以及敬畏神明。下面由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黎族的風俗習慣,希望大家希望!

黎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黎族的風俗習慣

宴席禮儀海南省黎族招待客人有一套飲食禮儀。用餐時,對男客先酒後飯,對女客先飯後酒。賓主分開對坐。請酒時,主人先雙手舉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請酒,然後自己把酒一飲而盡。接着,把米酒逐個捧給客人,客人把酒喝完後,主人還給每個嘴裏送一口肉菜,表示尊敬。通常,主人只陪客人喝酒,不陪客人吃飯,怕客人不好意思把飯吃飽。

和解禮儀在海南省黎族地區,有一種和解的禮儀,黎語稱為“蕊岔”,意為“給好眼色”。械鬥雙方,若想停戰講和,言歸於好,就各派一名寡婦出面充當調解員。 雙方同時也各出一位代表。寡婦先把若干個銅錢投入一盆清水中,雙方代表從水中取出銅錢,互相揩抹一下對方的眼睛。然後,互相接過雙方的錢往腦後拋掉。最 後,互相敬酒,以示和解。

播種禮儀海南黎族一般在農曆2月春分前後種植早稻,7月立秋前後種 植晚稻。每季插秧前,都得由畝頭先摘採帶有綠葉的小樹枝,掛在自家門口上,然後畝頭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100株秧苗,並在旁邊插上樹葉與紅藤葉,表示稻魂有主。此後村裏一般婦女才可下田插秧。開始插秧第一天,畝頭及妻子白天不能躺在牀上休息,路上遇到別人也不能講話。民間認為,白天卧牀休息,會使婦女們插秧的速度減慢;同外人講話,會走漏風聲,帶走好運,不利於稻穀生長。

喪葬禮儀在海南黎族,當病人在彌留之際,家中人仍要喂水餵飯,表示孝敬。親人離世後,以鳴槍報喪,親友們在一起商量喪葬儀式。寨中親鄰抬豬、挑酒前來相助。給死者洗身換上新衣服,衣服必須反着穿。死者如果是女性,還要在其臉上抹上灶底黑灰,以示生前勤勞,到了陰間會歡迎。

黎族風俗,生前不做棺木,認為不吉利,人死後,由眾兄弟上山伐木製棺木。棺木按黎家習規分為四等,一等棺木用荔枝、黑墨、山絲等好木質製做,使用者喪事以殺牛為祭口,其餘三種以殺豬為祭品。二等是用樹皮製做,三等是用竹子編制的竹棺,四等是露兜席棺。

祭禮禮儀祭祖儀式海南黎族人,每年農曆七月十四日,要舉行民間祭祖活動。這天,各家各户殺雞買肉並以五色紙剪成紙衣祭祀祖先。晚上,每户人家由小孩在家門口插上幾枝香,以祭那起無人供祭的祖先。

祭稻公稻婆儀式黎族人在每年稻穀成熟時,要舉行稻公稻婆祭禮儀式。由“畏雅”(帶頭犁田人)到每塊田裏捆紮四根稻穀,象徵着稻公和稻婆,上放置一小團米飯,求稻公稻婆吃飽,代為看管守護稻穀,以保佑豐收以及全體村民平安。稻公稻婆平時由畏雅保管,置於穀倉低層,次年收割後,才能將它釀酒分給眾人。

  黎族的含義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亞、樂東、東方、昌江、白沙、瓊中、五指山等縣市,其餘散居在海南省境內的萬寧、儋州、屯昌、瓊海等縣市,及貴州等省分均有分佈。截至2015年海南省黎族人口149萬餘人 (省政府網站統計年鑑數據),佔海南省少數民族人口90.67%。[1]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在我國古籍上很早就有關於黎族先民的記載。西漢以前曾經以 “駱越”,東漢以“裏”、“蠻”,隋唐以“俚”、“僚”等名稱,來泛稱我國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其中也包括海南島黎族的遠古祖先。“黎”這一族稱最早正式出現在唐代後期的文獻上,唐末劉恂在《嶺表錄異》中就有“儋(州)振(州)夷黎海畔採(紫貝)以為貨”的記載。但普遍作為黎族的專用族稱,則是在11世紀宋代以後才開始固定下來,並沿用至今。[1]

“黎”是他稱,是漢民族對黎族的稱呼。黎族稱漢族為“美”,意即“客”,他們以漢人為客人,自己則以土著自居。黎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1] 由於與漢族長期接觸,大多數黎族羣眾都能兼説漢語,通用漢文。在接近漢族的地區和各民族雜居的地方,黎族人民一般都能講漢語海南方言(指海南地區的一漢語方言,俗稱海南話,屬漢語閩南方言語言系統),同時黎語也吸收了不少漢語海南方言的詞彙,尤其是解放後吸收的有關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新詞彙就更多了。過去黎族沒有本民族文字,1957年黨和政府曾幫助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黎文,以方便記錄黎族語言及文化研究。建國後也逐漸通用漢文。

  黎族的`歷史

20世紀50年代以來,海南黎族聚居區發現了大量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從出土文物的文化性質分析,它們和廣東及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發現的、帶有鮮明百越文化特徵的新石器文化,應同屬一個文化系統,特別是與廣西欽州地區、廣東湛江地區發現的原始文化遺存更為相似。此外,作為百越文化重要特徵的銅鼓,明代以後,海南島就有出土。新中國成立後,在黎族地區也發現了許多銅鼓,它們和廣西地區發現的銅鼓在形制上基本相同。

黎族語言同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在語音、語法和詞彙上有顯著的古漢語特徵,説明其與壯、布依、侗、水等民族有密切的淵源關係。古越人生活習俗上的許多特點,如:斷髮文身、雞卜、巢居等,不僅見於有關黎族先民的歷史文獻記載中,甚至在海南黎族人的現實生活中也不難發現它們的痕跡。如至今仍然存在的黎族婦女文身、白沙南開一帶的幹欄式船形屋、雞卜等都是古越人的遺風。在婚俗方面,黎族和壯、侗等民族都有“不落夫家”的習俗,黎族的“玩隆閨”與壯族的“玩公房”、侗族的“坐妹”也有近似之處。

標籤:黎族 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