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盤點科爾沁蒙古族的婚嫁習俗

在科爾沁草原漫民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科爾沁婚俗文化內容多樣,特色鮮明,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記載着科爾沁草原的歷史文化。下面小編推薦科爾沁蒙古族婚嫁習俗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盤點科爾沁蒙古族的婚嫁習俗
  科爾沁蒙古族婚嫁習俗之結婚婚俗

結婚首先是定婚期,娶親的吉日良辰由男方請喇嘛或擇日先生選定後,通報給女方家。男方選定的日子,若女方認為對女方不利或有礙時,讓男方重新選定。決定婚期後,結婚前夕男方給女方送去饈斯,即女方家婚宴上所需的酒肉之類。女方家雖已準備酒肉,但男方必須禮節性地送去饈斯。

婚期已訂,姑娘就要着手準備嫁粧了。做針線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閨女初學針線活時,即着手準備煙荷包袋、鞋靴類,以備出嫁時用。女兒出嫁的日期選定後,其姑姑、舅舅等把姑娘接到自己家中暫住一段時間,叫借住姑娘。並把姑娘的針線活兒帶去,協助姑娘縫繡。給其最好的吃住,若家裏沒有陪伴的姑娘,可從鄰居請來姑娘做伴。姑娘的奶奶、舅母、嬸母等叮囑姑娘到婆家後的注意事項。送回姑娘時贈其綢緞、布匹、絲線等禮品。不僅姑娘的長輩借住姑娘,而且左鄰右舍的好姐妹們也請姑娘到家裏住上幾天,幫助她縫繡。

對即將出嫁的女兒,其祖母、母親、嬸母、舅母,對其進行多方面的傳統禮俗教育,如聽從長輩的話,即使受屈也不能對抗,經常注意並洗刷、修補丈夫的衣服;日用器具擺放適位,被褥疊放要整齊;到了夜晚不出院,更不能去左鄰右舍家。白天沒事也不能串門;若出去辦事,辦完即回家,不能長時間閒聊;在長輩面前不能裸露肩膀和股部;吃飯飲茶時要輕放茶碗,不能相互碰撞發出聲音。給長輩盛飯,用右手接碗,接碗時忌諱碰人手;不能使丈夫與其家人之間吵鬧打架。

吉日來臨,新郎佩帶弓箭跨上駿馬,以首席官長為首前往女方家迎親。男女雙方見禮問安,開始迎接宴。在進入女方家前,男方還要通過搶哈達、閉門禮等的考驗。

新郎到達之日,即送女出閣前夕,在姑娘家進行女方婚宴。此日女方眾親趕車騎馬而來,鄉親中有禮尚往來關係密切者也來參加。來者準備一份禮物。所送禮物姑娘的父母都送給姑娘做財產,這是碗禮宴。碗禮宴結束後,新郎向女方家佛像磕頭,並向女方祖父母、父母、叔父、舅父及其他親屬以輩份、年齡順序一一敬酒磕頭拜認。

指引新郎拜佛認親稍後即開始“連盅宴”,有的叫“品嚐熟酸奶宴”。連盅宴上,給新郎品嚐奶子時做為伴郎的人須先抓住筷子穩當地往新郎嘴裏送,否則其嫂子和小姨從後推新郎,使其筷子卡在喉嚨裏則被取笑。連盅宴結束後,炕上放桌子,一羣小姨妹團團圍坐,新娘矇頭卧在姊妹們的後面,新郎坐在下手,伴郎立於側。一人用方盤將煮熟的羊腿繫上“沙哈”(即嘎拉哈)端向桌面。此時圍坐的姊妹和新郎都尋視着沙哈之所在。當羊腿在桌面上欲落的一瞬間,動手搶奪“沙哈”。如果新郎和伴郎搶到,預示早生貴子,娛興就此而止。若被姨妹們搶去,新郎和伴郎向姊妹們遞煙、唱歌、請安,才能將“沙哈”索回,用絲巾包上放入靴裏。

新郎換裝,由女方嫂子給換。換裝之前,女方祝辭人獻頌辭。女方父母賞其姑爺全鞍馬和象徵男子漢的白色寶箭。給新郎換長袍,再罩馬褂,繫上鮮豔腰帶。腰帶上掛火鐮、銀鞘鋼刀和象牙筷子。為圖吉利和長命百歲,腰帶上折搭兩條五尺長、並鑲有萬字符折口內向的白哈達(箭巾)。在每條箭巾上綴垂由姑娘繡制的荷包袋。足着香牛皮靴。

男方為知被娶新娘的名字、年齡和屬相,到閨房向姑娘的嫂子討教。討名問庚之事由男方祝頌人履行。祝頌人先向圍坐新娘的姑娘和嫂子敬酒並吟誦討名問庚之辭,但其嫂子不會馬上回答。女方祝頌人答出不屬於十二屬相的動物,此時雙方祝頌人相互口鬥輪流對辭回答。直到問明新娘的名字和年齡為止。

家人把女兒準備日常使用的用品放入專門為姑娘準備的箱櫃裏。新娘矇頭哽咽甚至嚎啕大哭時由一位長者抱上喜車。

在送親隊伍進發途中,新郎與隨伴先行到家,拜佛,報告送親隊伍的行進情況,便與首席官長、協理及隨伴和其他人帶上哈達、美酒、熟肉趕回預定地方點燃篝火,迎接送親隊伍。新郎以哈達托杯向女方依次敬酒。之後送親隊伍繼續前進。來到庭前,除新娘外,其他人進屋休息。此時院內擺好香案,新娘由伴娘挽扶下車,即將舉行婚禮。

在主持者指導下,二位新人先向篝火跪拜,次向四方跪拜,再向新郎祖墳方向跪拜。之後,蒙着頭面的新娘挽向房間。這時,門檻上放着空鞍板,一人用皮條系木叉橫於門阻擋新娘進屋。經過雙方几個回合的舌戰,由新娘向對方祝辭人等贈送靴鞋,至少贈送荷包才得進屋。送親中一名善梳洗的婦女開始為新娘梳粧打扮。新娘梳洗打扮就緒,立即下地伴隨新郎拜佛、拜公婆、拜親朋長者,並向長輩敬獻靴鞋,至少敬贈荷包。受拜的長者答祝辭,並宣賞牛、羊、錢款等物品。

在女方家舉行的娶親宴,蒙古語謂之“寶格塔拉胡”。這是由於姑娘遠嫁他鄉,不便於送親或回門;有的是新郎經濟上有困難,而女方家有一定地位。男去女家結婚,不作大操辦。新郎出發前,男方召集近親舉行簡單婚宴。隨後男方若干人跟新郎赴女方家履行婚禮儀式。新郎在女方家住一段時間娶親返鄉時,女方几名近親送親即可。

新郎新娘拜火、拜天、拜佛、拜祖、拜罷長輩之後擺喜宴,以全羊宴招待貴賓,尤其主賓席一定上全羊,其它席上羊腿、羊胸等,也有什錦火鍋招待客人的。送親隊伍只留下陪伴新娘住三天的母親或其他長輩女人,其他人登程返里。送走女方客人之後,男方的客人落坐吃請,新郎新娘逐桌拜席。

婚後第四天晨起,新娘繫上圍裙扔灰,象徵是這家媳婦。“三日入廚下”洗手煮奶茶,捧送給公婆。這天,新郎向新娘介紹長輩人的名字,告之以諱。

第四天頭上,孃家父母(沒有父母的兄嫂替代)攜全羊或帶尾的羊臀或帶尾的豬臀以及其它物品前來看望女兒。住上三天回去。接着其他親朋陸續帶上禮物前來瞧看姑娘。

第九天頭上,新郎新娘由一名小妹妹或小弟弟陪同騎馬或坐車回家,住三天,臨行前家長向姑娘宣賞。新娘回婆家時離家門幾十米之外即下車徒步走,進屋先向公婆請安,並遞煙、送茶,接着洗手下廚煮茶做飯,從此開始盡媳婦的義務。

至此舊式婚嫁禮儀的全過程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婚嫁舊俗逐漸淡化,青年男女通過自由戀愛結終身。

  科爾沁蒙古族婚嫁習俗之其他婚俗

1、禁忌

科爾沁蒙古族選擇配偶時,都有非常嚴格的婚姻約束。同輩人之間可以結婚,差輩人之間不能結婚。如雙方都有達到婚齡的兒女,先互通想法,而後遣人作媒。雖父母願意,但為人父母的不能當自己兒女的媒人。同姓之間不通婚,屬相相同的男女一般不結婚。十二屬相內,若逢有緣分的屬相結婚,則認為婚姻美滿和睦而子女均衡。以五行之説定姻緣。相生者可結緣,相剋者不能成親。

2、繼婚

科爾沁蒙古族繼婚習俗主要是指兄長過世後,其兄弟與寡婦嫂結婚生活的婚姻。兄長過世時,若有成年的未婚兄弟,即與寡婦嫂生活。但須徵求女方家的意見,不能強迫。兄長與弟妹繼婚的極少。在繼婚習俗裏,還有媳婦過世後與小姨子結婚的,這種現象較為普遍,特別是有孩子以後過世的,女方家為了不讓外甥受後媽的虐待,把其妹妹嫁其姐夫。

3、換親

世代相鄰和睦相處的老鄰居如輩分不差,雙方兒女從小一起長大又無殘疾,相談互換姻親之事。換親聘禮根據雙方的生活條件來定。與一般婚禮相比聘禮和費用較少。婚禮習俗與一般婚禮相同。

4、再婚

被拋棄的女人或配偶過世的男女有再婚之習俗。如丈夫嫌棄老婆,留下孩子後,不給其生活用品,並攆回孃家(有的拿走結婚時帶來的嫁粧)。孃家重新為其找婆家,但很難找到稱心的女婿。多數人不願娶被拋棄的女人,因此,有的女人就一輩子過獨身生活。

丈夫過世的婦女在其婆家親戚中無繼婚兄弟的,過滿帶孝期(1年或3年)後,孃家或婆家為其重新找對象。結婚時有子女的原婆家留下孩子,若是兒子更不能隨娘走。若是女孩子有的讓其跟娘走。婆家不但不給其生活用品,反而從娶親的男方接受那裏一定的彩禮。老婆過世的男子再婚時與初婚時一樣送彩禮。與老公過世的寡婦結婚則不需太多的費用。未過中年的人結婚時基本遵循一般婚禮的習俗,已過中年的人結婚時只需請近親舉行簡單的儀式。

5、招贅婿

家中無兒子或老大是姑娘的人家,在其兒子年齡小,父輩年老體弱或主人是寡婦的,招贅婿於家門,以依靠女婿過日子。家中老大是姑娘,其兒子年齡小而招進的女婿須等內弟長大娶親後才與媳婦回老家或當地分出單過。無兒子的.人家所招進的女婿為岳父母養老送終。

被招進的女婿因親自到女方家效力,因而所交的彩禮甚少,與其它婚禮有所不同。

6、訂婚

訂婚,首先是求婚。求婚中包括“訂歲”這一習俗。訂歲是指父母為沒出生的幼兒訂立的婚姻契約。“訂歲”包括指腹為婚和娃娃親;求婚後,女方家經過聽取男方的詳細情況後如果贊同,則舉行訂婚儀式,喝“小酒禮”。“小酒禮”的日期由男方家擇吉日後報女方家。男方承擔“小酒禮”的一切費用。女方的祖父母、父母為首,還有舅父、叔父等參加。男方有伴郎、求婚人(有的求婚人不去)和兩位首席官長及生辰相符的一長者為祭祀人前往女方家,還有送禮者(祝辭人)一名。

酒席上商定“大酒禮”的日期。大酒禮的日期由男方請喇嘛擇吉日而定。一切費用均男方承擔。宴席結束後,雙方主要人物重新擺專席議定向男方索取彩禮的數量和種類。並初步商定娶親日,具體日期請喇嘛或擇日先生選定。在“大酒禮”上,男方一人領新郎不分輩份依次敬酒。敬酒結束後,姑娘的嫂子把姑娘親手做的靴子(夏天為夾鞋,多數為靴子)和荷包袋給新郎穿帶。宴席結束,女方家起碼準備毛巾、哈達等禮品回敬男方。並依據“大酒禮”上商定彩禮的數量、種類準備。彩禮準備完畢,男方以媒人為首與祝辭人等前往女方家送彩禮。女方家盛情款待。在宴席上雙方祝辭人以風趣讚美的對歌對辭進行娛樂,以示歡慶。

  蒙古族的婚俗形式

蒙古訂婚送禮多

如果蒙古小夥子看上了哪家姑娘,在訂婚前,要託媒人帶着象徵和諧、甜蜜、旺盛的白糖、茶葉、膠等物品,用一塊白手巾包着前去撮合,若女方收下,婚事則可以進行。隨後男方父母及本人要帶着哈達、奶酒、糖塊之類禮品求婚,一般要進行數次才能定婚。女方收下訂婚禮後,男方還要向女方送三次酒,如女方將這三次酒全部收下喝掉,這件婚事便確定下來。當接近婚期,男方要給女方送一次禮,一般是煮整羊一隻,還有酒、茶、哈達。女方對送禮者熱情招待,雙方祝酒,口頌吉祥語句,對歌慶賀。

新郎受掰羊脖考驗

鄂爾多斯蒙古族新郎以及迎親隊伍到達新娘家後,總會被女方家當作上賓熱情招待,大家在一起又吃又喝又唱又跳,好不熱鬧,這時,男方祝頌人會悄悄地離開宴席領着新郎來到新娘的房間裏。待他倆在客位上坐下以後,陪娘們就會端上來一個煮熟了的羊脖子招待新郎,並請新郎把羊脖子從中間掰斷,以試新郎的力氣大小。為了戲弄新郎,陪娘們早就將一根紅柳棍或一根鐵棍子巧妙地插進羊脖骨髓道里。新郎如果事先有人指點,他就會識破其中奧妙,取出柳棍或鐵棍,很容易地將羊脖?a href='' target='_blank'>雨稀S械男呂稍蠆皇鍍渲忻孛埽蚨丫×ζ寐反蠛梗窆芬詮暌謊腫偶保中呃ⅰ6隳錈竊虺沒檬中晾笨癱。換扯褚獾撓鎇醖誑啵⌒π呂傘1患バΦ寐懲ê斕男呂桑聳焙薏壞媒諾紫巒蝗揮幸桓隹梢圓厴淼牡囟礎?/p>

娶親路上巧爭先

娶親路上,依照習俗,彼此都想搶先到家,男女雙方互相追逐戲逗。有時,女方的送親人搶去新郎的帽子,挑在馬鞭上,或扔在地上,新郎沒法,只好下馬揀帽,這樣就耽誤了時間。有時,聰明的男方也有辦法,在離新郎家不遠的地方設一桌酒席,款待送親人,女方盛情難卻,只好下馬喝酒,男方趁機搶先到家。一路上這樣縱馬奔騰,你追我趕,氣氛熱烈,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不拜天地拜爐火

娶親的日子,由男方殺雞占卜選定。當天,由女方父母與介紹人一起把姑娘送到新郎家。新郎家準備酒、肉招待。新娘到後與新郎一起握刀殺一隻雞,看雞肝紋路所示吉凶如何,如不吉利則由新娘新郎各自再殺一隻,待殺到雞肝出現吉象紋路為止。接着,新娘新郎舉行喝酒儀式,每人面前放一碗酒,碗邊抹上酥油,自己先喝一口,再喝交杯酒。新娘新郎喝完交杯酒,還共同招待介紹人和所有客人。然後雙方客人以及來賀喜的親戚朋友一起不斷地飲酒、唱歌和跳舞,直至通宵達旦。

婚禮歌

蒙古族認為氏族是一個共同祖先,氏族內不能結婚。蒙古族居住分散,自然都要到很遙遠的地方去娶妻或嫁女。娶親是男婚女嫁的喜事又是親人分別的悲事,女兒嫁出後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見面。蒙古族是個喜歌善舞的民族,自然就要用歌聲來表達這種喜慶和悲傷。於是產生了婚禮歌。

婚後七天的規矩

新娘進入男方家大門之前,要燒喜神紙,進入大門後要勸新娘停止哭泣,進入洞房後要揭去新娘的黑頭巾,並供到堂屋中。吃飯時讓新娘在洞房內吃獨席,由新郎為新娘添飯。當晚,姑娘和小夥子要來慶賀,家裏一片歡笑聲和歌聲。

第二天,新婚夫婦要到女方家回門,同時在女方家拜天地和祖先,岳父母同時給新郎一個銀鐲子。從女方家返回男方家的路上,不管碰到什麼人,新婚夫婦都要作揖。返回男方家後,他們還要拜天地和祖先。

第三天去上祖墳。新婚夫婦在姑娘和小夥子的陪伴下,挑着豬頭等供品和食品去上男女雙方家的祖墳。回來後,新娘燒火,新郎挑水,給長輩和同伴燒洗腳水。婚禮至此即告結束。

婚後7天內,新娘不能回孃家,也不能到其他地方住宿。歷史上,蒙古族有男子可以另娶,而原配妻子卻不能改嫁的習俗。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結婚自願,離婚自由已成新風,但蒙古族的離婚率是很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