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中元節放假嗎大綱

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中元節的主要活動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節。中元節這天會像清明一樣放假嗎?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中元節放假的信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元節放假嗎大綱

  中元節放假的信息

説到中元節,可能有不少人會覺得陌生,但如果換一種説法:鬼節,你一定會恍然大悟,並且想起小時候聽過大人們講的種種傳説。

中元節是我國很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其文化底藴深厚,最初起源於祭祀,出於道家。自古以來,民間都將這一天定為祭祀亡親、悼念祖先的日子。中元節的起源,與佛教的“盂蘭盆會”也有很大關係。中元節從漢代開始就有文獻記載,唐代盛行。唐代後期後蜀主孟昶的寵妃花蕊夫人的《宮詞》百首中,就有“法雲寺裏中元節,又是官家降誕辰”的記載,可見中元節盛行之早。

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那麼2016年中元節放假嗎?答案是不放假的。

中元節不是法定假日。所以也不會放假。中元節是我國民間緬懷和紀念已故親人和先祖的最大的專項節日,在中元節當日及之前的幾日裏,有許多祭奠已故親人和先祖的各種儀式。

  中元節的來歷

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道教盛行後,附會傳統,創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據説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萬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

相傳地藏菩薩,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閻王爺],他的母親去世後來到陰朝地府,被關在牢房裏少不得受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是個孝順的兒子,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門打開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一開牢門不要緊,牢房中的小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説。那些跑回家鄉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通關節希望早日託生。後來人們把這一天就定為中元節。

按佛教典故,關於“盂蘭節”的起源,有着以下一個典故: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收了十位徒兒,其中一位名叫目連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於目連很掛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原來他們已變成餓鬼,吃的.、飲的都沒有,境況堪憐。目連看了後覺得很心痛,於是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為火焰,目連看到這種情境後非常心痛,就將這個情況告訴釋迦牟尼,佛祖教訓他説,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後就墮入餓鬼道中,萬劫不復,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於是目連就聯同一眾高僧,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以超渡一眾的亡魂。後來,這個傳説一直流傳後世,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節的風俗。

  中元節各地的習俗

江南

江南水鄉的"七月半"祭祖活動中的一個特點是吃毛豆。那時毛豆剛熟,用鹽水煮上一大盆,祭奠完了以後, 中元節 放河燈就着初涼的秋風和明亮的月色,一邊吃毛豆,一邊聊天

桂東

在桂東的習俗中,"七月半"是清明節之後的另一重要的祭祀時節。其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清明節往往聚族而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自七月之初,在墟市街道中就可看到成山的祭品,冥紙、冥衣、靈屋、線香和鞭炮,琳琅滿目。自初十日開始,家家户户便要將廳堂打掃乾淨,神龕前置香案、置先祖牌位,備酒餚饌品連日供奉,以迎故祖。家人不許吵鬧、不許赤身露體,在家中看到蛇蛙蝶鳥等一列不能打死,並且要焚香燒紙,説這些東西極有可能是祖先變化的。到了十三日,焚燒冥衣、冥錢、靈屋祭奠新逝的長者;十四日是送祖之日,用冥紙寫上祖先的名諱在户外焚燒以祭奠故祖。燒紙錢是不能只獨給自己的亡親,也要給無後人的亡靈燒一點,否則難免他們不會在陰間為難自家故祖,於是這便有了十五日夜為孤鬼"燒孤衣"傳統。

廣東

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躲鬼"。

河南

商丘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説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山東

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沾化縣各家採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請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獨陵縣稱中元節為掐嘴節,家家吃粗茶淡飯。

陝西

臨潼七月十五日燒紙祭麻姑。城固縣中元節農家會飲,稱為"掛鋤"。延緩農家,中元節早晨至田間,擇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名為"田幡"。晉南地區

習慣用紙做燈,焚燒於墳前,意喻亡人前程光明。祭奠祖宗的食品喜用包子。如果先人亡故滿三年者,兒女們要在這一天脱去孝服,改穿常衣,俗稱換孝。

晉北地區

上墳祭奠祖宗,喜用饃饃,麪粉製作,圓形,中間點一個紅點。擺完供,燒完紙,回家時要從地裏挽幾棵穀子和麻,用綠色紙條纏繞,立置窗前,供奉麪人一尊。節後移置房頂,根朝裏,穀穗露在外面,稱為揀麻谷。民間流行的説法是保佑五穀豐登。然而供奉麪人的儀規,分析起來,似乎是早期人殉習俗的遺蹟。江蘇省

吳縣居民中元節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儀徵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內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婆唸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麪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

四川省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帶人們用紙紮“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原先住户,還捨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説完後端到屋外焚化。

七月十五祭奠亡人,最隆重的要數放河燈了。民家習慣用木板加五色紙,做成各色彩燈,中點蠟燭。有的人家還要在燈上寫明亡人的名諱。商行等單位,則習慣做一隻五彩水底紙船,稱為大法船。傳説可將一切亡靈,超渡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要做一人持禪杖,象徵目犍連。也有的做成觀世音菩薩。入夜,將紙船與紙燈置放河中,讓其順水漂流。人們依據燈的漂浮狀況,來判斷亡魂是否得救。如果燈在水中打旋,被認為讓鬼魂拖住了。如果燈在水中沉沒,被認為亡魂得到拯救,已經轉生投胎了。如果燈漂得很遠或靠岸,被認為亡魂已經到達彼岸世界,位列天國仙班了。總之,一切都是良好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