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端午節隨筆13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隨筆13篇

端午節隨筆 篇1

端午臨近,看到沿街叫賣的香囊、艾葉、粽子,不由得勾起了兒時的記憶。

記得上國小時,那時的日子還苦,每當端午時節,平日裏指望母雞下蛋賣錢過日子的母親,總是照例狠狠心,攢上十個八個雞蛋,讓我們姐弟幾個飽口福。我們呢,拿着捨不得吃的雞蛋,揀個大皮厚的,到學校裏和其他孩子們玩碰雞蛋遊戲,不管誰的雞蛋先爛,也不計較輸贏,因為都有雞蛋吃呀!那一年一度的簡單遊戲,總是讓我樂此不彼,至今回想起來仍然是那樣的留戀。

現在看來,端午節在兒時的印象中只不過是可以吃雞蛋解讒的日子,而不是記念屈原大夫的節日。但似乎也有點模糊的知道,屈原是一個愛國的大臣,因為報國無門而投了汩羅江,卻一直對人們紀念他的方式有點不理解,你想,好端端的雞蛋投進河裏,那有多可惜呀!而慶幸的是,我們那裏每家每户都是將雞蛋投進了“五臟廟”裏,而沒有白白地扔掉。現在回想起來,要是有什麼思想教育收穫的話,那就是覺得屈大夫是個好人,起碼是因為他,我們才有機會吃上雞。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兒時那温飽不濟的日子也漸漸地淡出了記憶,兒時的我現已為人父,而我試圖讓孩子也像我一樣過端午節的想法,卻得不到女兒的贊同,望着女兒眼瞅雞蛋嘟着小嘴的表情,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今天的端午節到底該怎麼過?難道僅僅是為了吃或是敷衍一下過節的形式?物質只不過是節日的載體,在物質貧乏的年代,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填飽肚子,而在物質豐富的時代,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如何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作為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日,表現了人們對他不為個人謀私利而心繫國家人民的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是對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文化薰陶的載體。而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憶苦思甜或者創新過節的形式,而是要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特別是要對孩子們進行優良傳統文化教育。在物質貧乏時代走出的一代人缺少傳統文化教育的缺憾,應當從孩子們這一代重新找回來。

在當下洋節氾濫的時代,許許多多的年輕人漸漸對中國傳統節日失去了興趣,而對西方的節日,什麼情人節、愚人節卻極力推崇,過得津津有味。就連不少從傳統裏走過來的人也都在歎息:年味淡了,節味變了。難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真的過時了嗎?那流傳了幾千年、承載了中華歷史文明與優良傳統的節日難道還不如沒有傳統文化基礎的洋節嗎。

一位學者説過:“許許多多的習慣,凝結成一個傳統,許許多多的傳統沉澱為一段歷史。”中國節日作為一種民族習俗,一種歷史傳統,承載着中華民族文化的流轉變遷和先民們對人生的思索與追求。每一個節日都藴含着我們民族的血脈與精神。如春節追求普天同慶、社會和諧,七月七歌頌人間美好愛情,“仲秋”祈禱團圓豐收……千百年來,無論是“大米流脂慄米白”的開元盛世,還是“萬户蕭凋鬼唱歌”的艱苦時代,不管是白饃換成了窩頭,還是窩頭換成了菜團,中國人仍然用無限的虔誠演繹着曾經被祖先演繹過的節日,把祖先的印記一路帶到今天。

由此看來,過傳統節日,重要的不在於過節的形式,而在於節日的內涵,年糕、月餅、粽子、雞蛋等只不過是節日的道具,倘若忽視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那麼節日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暴殄天物的藉口,或是刺激消費的機會,那麼過傳統節日的意義必將大打折扣。

端午節隨筆 篇2

等車間,閒於無事。徘徊在車站不遠處,呆望來來往往人羣。

真得像朱自清説的那樣匆匆。

見到粽子飄香的小攤,才記起已近端午了,屈原的忠貞、憂傷、憤恨又在心中起了動盪。

在那江水的深處,詩人一身布衣,懷抱詩篇,長髮和水草纏絡,一束憂傷的火焰在明亮的眼睛裏憤怒地燃燒。屈原啊!秦軍的`鐵騎,早已踏碎你心中的祖國,你滿腔的愁緒,將如何流去?你,只有縱身一躍,讓滾滾的波濤載着你的魂魄,你的熱血和冰冷的江水永不停止地翻騰。

可小小的汨羅江又怎能容得下你的憤怒?

江水平靜了,也許你累了,我卻仍然聽見你的喘息。你低聲的喃語,是水草勒着你的脖子,還是魚兒調皮了?你為何又不願回來?大規模的打撈卻也不能撈起你的 骨顏,只能讓你葬於汨羅江內。

是你不想,不敢知道這變成了一個怎樣的世界嗎?

端午節隨筆 篇3

小時候,端午這天家家户户都會有特定的食物—粽兒,出現在家家户户的飯桌上。粽兒吃起來吧!有種苦澀的味道。一般為了去掉此種苦味,飯桌上都會擺着白糖,這是最初的去苦澀的方法,後續,逐漸可以用肉、棗、紅豆、來去除苦澀的味道,當時粽兒一般以黃色的六邊形,亮相於餐桌上。如今不管是顏色,還是形狀,都是千變萬化,形態各異的。

為何只有端午粽兒,才會出現在餐桌之上。大們的回覆是:“後人為紀念投身汨羅的屈原”。

屈原是誰呀!翻開歷史的篇章,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國丹陽,湖北省宜昌市,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志,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屈原,年少時,可謂意氣風化,不單是高官,還深受楚當權者的信任,有能力也有平台,借改革達富國強兵之舉。精忠報國之心,顯露無疑。正當一切順風順水之時,張儀出現了,張儀運用捭闔縱橫之術,深受楚當權者信任,慢慢的就和屈原疏遠了。屈原逐漸從楚國的政權中心,流落外地。發出了,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無奈。可歎他,滿腹經綸敵不過,豐功偉績少人提。就在張儀的計劃步步實施時,楚國也必將滅亡。楚國子弟多才俊,屍橫遍野在郢城之後,無力迴天,愛國情懷熱血紅,全赴汨羅江水中。

楚已是國破家亡,瞬間楚人輪為亡國之奴。如果當初當權者信屈原,不信張儀,或許又是另一翻景像。

屈原一躍,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古代智慧,我輩只能望洋興歎了。為了能讓屈原從形式當中吃到粽子,可謂是展萬家之所長。

飯糰和粽子原材料均為米,飯糰沒有任何包裹為魚蝦所食,粽兒多了粽葉的包裹最終為屈原所食,兩者本為白米,多了粽葉之後,色澤上卻能有着天差地別之感,飯糰遇水立即分化,粽兒遇水,緊緊相依。剛出爐的粽兒,拔開瞬間,熱氣騰騰,咬一口還有種苦澀的味道在其中,飯糰放久一點,就會變質,而粽兒放久一點,除味道有所差別,質卻沒有變。粽兒代表的人物——屈原,和月餅所代表的人物——嫦娥,已流傳世界,不朽的中華民族。雖是雲裏霧裏的典故,典故必會源源流長。

如今,端午已成法定節假日,粽兒已進千家萬户,端午和中秋,逐漸變成團圓的象徵。

粽兒味雖苦澀,我輩不能忘。端午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中,我輩絕不能忘,屈原精忠報國之心,我輩更不能忘。

端午節隨筆 篇4

你看!街邊那一排排攤位,無不掛滿了五彩繽紛的端午繩;無不擺滿了淺綠清香的葦葉;無不放滿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街頭的歡聲笑語一浪高過一浪!你聞!遠遠便飄過一陣幽香,令人饞涎三尺。拿出一個粽子,輕輕剝開嫩綠的葦葉,展現在眼前的絕對是一個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的藝術品!瑪瑙似的紅棗嵌在雪白的糯米中間,輕輕咬上一口,甜而不膩,令人精神不禁一振!一個粽子下肚,只覺齒留餘香,令人神清氣爽,回味無窮。你望!波光粼粼的湖中,一隻只龍舟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圍觀者們歡呼雀躍,興奮如同剛出籠的小鳥。龍舟上的人們團結一心,共同進取,令大家讚不絕口。有人還將粽子投入湖中,飛濺的'浪花洗走了人們一臉的疲憊,換上了一副副最最會心的笑容。對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據説,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的。當年,屈原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被外來侵略者掠奪,心內悲憤交加,於五月初五那天,投進了波濤滾滾的汨羅江……

老百姓為了紀念他,便將這一天定位端午節。人們為了悼念屈原,划着龍舟往江裏頭粽子,漸漸形成了今天吃粽子、賽龍舟的風俗。端午節你帶給我多少喜悦、多少歡樂。聞着粽子的清香,看着巧妙的彩繩,想着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心中不免湧動起陣陣激動!曾幾何時,那個滿嘴沾滿粽粒、脖掛香囊的“淘氣包”,已成為了今天吃相文雅、即將步入中學大門的少先隊員;昔日那低矮的平房,也成了如今美觀的高樓。而唯一不變的,是端午的那份情結,是人們對端午的留戀,對端午的那份最真摯的渴盼、最真誠的心願……端午節,我深深地、深深地期盼着你的再一次到來

端午節隨筆 篇5

端午節前兩天,母親見鄰居們忙着在地畔割艾蒿,又聽説附近村裏有個生意人,去年端午節拉了一面包車艾蒿在西安賣了幾千元,這比種麥子划算多了,父母親也搶着割了幾捆艾蒿。放端午假,我和妻子女兒一早買了些吃的,回家看望父母親。到了家裏,父母親正忙着整理艾蒿,我們幫着用繩子綁成小捆。

吃了午飯,母親催我們回家,九歲的外甥也催着要趕往新區賣艾蒿。説實在的,讓我賣艾蒿,心裏不是很樂意,一是放不下讀書人的臭架子,二是怕別人笑自己真會過日子。看着父母親忙碌了一整天,也就只好拉着女兒外甥艾蒿早早地返回新區。

到了小區門口,我們選了塊空地擺放好艾蒿;外甥坐在小板凳上,兩手放在膝蓋上,還吆喝起來;女兒站在後面,斜揹着個小錢包,他倆看起來很像一回事。一會功夫,就圍來幾個人,先是把他倆誇了一番:“你看這娃多懂事,都能賣東西了。”“你哪裏的?真能行,都自己勤工儉學了。”言語之間就挑上一兩捆,付了錢還不住地打量着他倆。外甥像是得到了鼓勵,説話更是鏗鏘有力。

由於艾蒿太多,我和妻子只能拿些去廣場賣。我鼓足勇氣抱了一大捆去了廣場,妻子遠遠跟在後面,怕碰見熟人,結果一連碰見好幾個,應付似的説了幾句徑直來到廣場。還沒放下就有人要,這時來了一位廣場管理員,讓我趕緊挪走,説正在創衞,這兒堅決不能放。我只好拿走,心裏有點抱怨父母親,又不是沒錢花,割這艾蒿幹啥?但不賣吧,他們滿山溝割艾蒿也不容易。這一幕使我想起了范進賣雞,剛找個地就被人攆走了,沒想到小説的一幕在現實上演了,只是范進為了活命,我算是重温兒時賣菜的生活吧。我只好抱到陽光小區門口賣,比起廣場,人少了許多,自然光顧的人也少,好在沒人攆。

快九點了,我估計廣場管理員走了,就再次抱到廣場,根據剛才的情況一會就能賣掉。來到廣場,剛放下,正擦着汗珠子,一下子來了三個工作人員,帶頭的`估計是個領導,示意我趕緊挪走,先前那個年輕的管理員對我解釋説:“剛才不是給你説了,這兒不能放,你拿到小區門口賣。上面有規定,不是我硬要攆你走,我知道你也不容易。”我有點不好意思:“好,我挪走。”心裏納悶:這些工作人員真敬業,快九點了還不下班?我抱着走出廣場時,聽見一個管理員對另一個小聲説:“年紀輕輕的,不出去打工掙錢,指望這能掙幾個錢?”我灰溜溜地走着,似乎背後有萬道目光向我射殺過來。晚上躺在牀上,想想管理員的話,覺得説得很實在,是個爽快人。

我又抱着艾蒿來到人行道的綠化帶旁,坐在木椅子上歇息,這時手機響了:“爸,我賣完了,你賣得咋樣?”我説:“不咋樣,你先回吧。”

我和妻子隨後也回去了,一進門,外甥就得意地説:“看我咋樣,賣得一捆不剩,最後那三捆葉子蔫了,我一塊錢賣了。妗妗,我和我姐餓了。”妻子説:“你們不是兜裏有錢嗎?小區門口那麼多小吃,你倆怎麼不買?”女兒説:“還是算了,賣個錢也不容易,總共就一百來塊錢,還是給我爺爺和奶奶留着,他們挺不容易的。”“就是,我姐説每人只獎勵一塊錢,我買了幾個糖。咱還是在家裏吃,省得花錢,這錢也不好掙,把我肚子都餓扁了。”外甥一旁摸着肚子説。

我和妻子聽了很吃驚,也很高興。沒想到賣艾蒿有了這樣的體會和收穫,這比平日苦口婆心地進行憶苦思甜教育效果好得多。看來明年端午還得讓父母親割些艾蒿,不只為賣點錢,更為了讓這一代福窩窩長大的孩子有些生活體會,否則沒錢了就只知道在銀行取,從不知道掙兩錢要流汗。對於我而言,也是頗有收穫:工作不僅是為了生活,更是為了有尊嚴地活着,敬畏工作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想想這端午節,過得也別有滋味。

端午節隨筆 篇6

在我離開家鄉之前,我到過最遠的地方是縣城.那還是因為叔叔生病在縣城住院,爹帶我去看望叔叔。我記得,那是我五、六歲的時候,那天正好是端午節,天還沒有亮,爹就把我叫起來了,帶着我走了一個小時的山路,然後又坐了一個多小時的班車,當我們到縣城時,天剛好亮了.爹一手提着行李,一手攥着我,我屁顛屁顛地一路小跑跟着。

這時,爹帶我來到一家餐館(後來才知道是縣城最大的餐館三八食堂),爹要了兩碗餛飩和四根油條,我學着爹的樣子,將油條泡在餛飩裏。頓時,滾燙的油條經過開水一泡,那醉人的`香味,撲面而來,這是我長這麼“大”,過的最幸福的一個端午節,我陶醉在這幸福生活裏。從此,我人生的理想也就確定了。十年以後,當我考進縣城一中時,老師讓我們寫的第一篇作文"我的理想",我就寫了:我的理想就是長大能讓吃上餛飩泡油條。帶着這一理想,我走出了縣城,浪跡天涯海島,過過許許多多大節,吃過許許多多的大餐,見過許許多多達官貴人,但是,我還是忘記不了哪個餛飩泡油條端午節。

端午節隨筆 篇7

剛才下班前,忽然有學生敲門,我喊進來,是我任教的這個班級的班長劉同學,她説:“王老師我有事找您!”我説你進來説吧。她雙手背後,向辦公室裏張望了一下,見還有別的老師在,就説:“我想單獨和您説。”我就讓她在外面等一會。過了幾分鐘,等我忙完了手頭的工作時,同事也下班走了,我向外面的劉同學説:進來吧!我看着她,微笑着説:“有什麼祕密啊,一定要和老師單獨説?”只見她從身後拿出一個破舊的紅色塑料帶,放在我辦公桌上,説:“老師,端午節雖然過去了,但我還是從家裏給您拿了幾個鹹鴨蛋,都是我們農村的鴨蛋,都是我媽自己親手醃的,您拿回家吃吧!”説罷就往外跑,我趕緊喊回了她,我説“你這是為什麼呀,老師家裏有鴨蛋,單位還分了不少雞蛋,你自己留着吃,住宿的同學多不容易啊!你拿回去給宿舍的同學們分着吃吧!”她説:“老師,這是我和爸媽的心意,您不收,是不是嫌少啊?!”我一瞬間又不知説什麼好了,她又説:“對了老師,還您的錢!”説完,從兜裏拿出10元錢,放在辦公桌上,轉身跑了,任我怎麼喊也沒有回來。我立刻就明白了,於是前些天發生的一件事立刻浮現在我眼前……

端午節前的那個週六,早晨小雨,我這個副班主任(正班主任是女王老師)因為送女兒上學,所以上早自習遲到了幾分鐘,我走進班級的時候,同學們在自習,我感覺氣氛與往常不同,有些沉悶,於是在猜測發生什麼事情了。這時正班主任王老師從水房打水回來了,我就迎了過去,想問問她發生什麼事了,我還沒開口問,王老師聲音顫抖着告訴我説剛才她也遲到了幾分鐘,進班級時,校長正在訓斥學生呢,原因是班級早自習紀律有些亂,校長來檢查時,甚至還聽到調皮的學生喊了校長的名字……於是,校長也説了王老師幾句,王老師感覺管理班級有些累,學生也不聽話,於是對工作很恢心……我聽後,對王老師説:你也彆着急,校長也是一氣之下才説了你幾句,再説,校長生氣也正常,我們的同學怎麼能喊校長的名字呢?那多不禮貌啊?只要我們班級管理抓上去了,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別恢心,我幫你!事後,我瞭解了事情的具體細節,和王老師商量在下週一下午好好開一個班會!

週一下午,教室,全體同學,正副班主任兩個王老師。我們兩個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分析週六早自習的事,同學們發言説:首先是早自習不守紀律的同學引發了事件,其次是班長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管理,最後是大家都對違反紀律的同學的行為視而不見,是大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的心態在縱容違反紀律的同學……同學們説得很好,我和王老師見到同學們這樣具有理性地分析,都很欣慰。可是,班長劉同學在大家的批評中卻哭得淚雨滂沱,她説她管同學們不聽,把違紀的'同學告訴老師還怕同學們孤立她,於是就選擇了沉默……班會在班長委屈的哭聲中結束了,我和王老師心裏不是滋味……

會後,王老師去食堂和那裏的工作人員解釋我們班的同學是因為開班會所以吃飯才遲到了,於是食堂又給我們班的同學拿出了飯菜。而我,把班長單獨叫到辦公室,和她進行了大約半個小時的談話,對班長的職責、權利、管理班級的方法、工作和學習的衝突、以及同學們的理解等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後,談話結束時,晚自習都已經上了20分鐘了,劉同學還沒有吃飯,我見她臉上不再有眼淚,漸漸露出了笑容和自信,又鼓勵了一番,最後給了她10元錢,讓她晚自習後買點東西吃……

老婆的電話讓我從回憶中回過神來,看着辦公桌上的鴨蛋,我的心中充滿了欣慰。我想,這幾個雞蛋鴨蛋,算不上貪污,也談不上受賄,然而,我收下了,就是收下了學生對我濃濃的師生之情,這情意,多麼質樸,多麼温暖,多麼真摯,她將鼓勵着我在教育這條淡薄而漫長的道路上快樂前行!

端午節隨筆 篇8

窗外的雨,依舊淅淅瀝瀝的下着,空氣有些冷,雖然已過夏至……

空氣裏又瀰漫了端午節的氣息,那個古老的節日,那些古老的風俗至今依舊在我的記憶裏。

家鄉在秦嶺一帶,端午節風俗既傳承了北方的精華又不乏南方的色彩,但無論怎樣,端午是一定要吃粽子的,在我們這裏,端午的前幾天,可熱鬧了,家家户户都忙着採蓼葉(一種包粽子的草本植物葉),蒸酒米,盤算着到底要包多少粽子。在我的記憶中,外婆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外形小巧玲瓏,粽肉晶瑩剔透,看一眼都忍不住要流口水。在家鄉吃粽子也一定要放點糖,粽子煮好了,把蓼葉剝掉,放在碗裏,撒上點糖,再蘸一蘸,咬一口,甜甜軟軟,散發着淡淡的蓼葉的清香,吃到嘴裏,更是潤滑爽口,糯米的清香也因此泛起,令人久久回味。

真正到了端午節的那天,其實家家户户都忙着走鄰串友去了。提着幾個粽子到親戚家做客,也算是表表心意。我們一般都是在自家吃過早飯才出發的,一家子老老少少的。這家的.端午飯食最豐富的,也算是為了慶祝一家人團聚吧,總會有十幾樣農家小菜。吃飯時,大人們總喜歡把菜夾過來盛過去的,我倒是不屑一顧,一家人,還講什麼客氣,想吃什麼就吃嘛,不等菜上完,就已飽得差不多了……

除了吃粽子,走親戚,家鄉的端午節其實還有很多風俗。摘艾蒿,做香包,喝雄黃酒……都漸漸近了,時代在變化,端午的習俗也在悄悄地發生一些變化,去外地旅遊度假的,漸漸多了,但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終究不會改變……

雨還在下着,清亮,樹木變得葱鬱。端午節快來了,也許,今年的端午節是不同尋常的……

端午節隨筆 篇9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去媽媽那裏蹭飯了,女兒由於下午要上課就沒有去成。媽媽聽説我們要去,很開心,説天還沒亮就起牀煮粽子和雞蛋了。到了家裏,還是那很熟悉的味道,媽媽的笑容一直掛在臉上,尤其是看她最愛的小外甥來了,媽媽特高興。因為兒子是媽媽一手帶大的,所以對兒子特別有感情。一整天我和兒子都跟在媽媽的後面,和媽媽聊聊家常,那種感覺很親切、很温馨。臨走時媽媽準備了好多東西給我們帶着,後備箱幾乎都要裝滿了,有草雞蛋、家裏種的綠色蔬菜、花生米、粽子、肉丸、餃子等等。這些都是媽媽提前準備好的,媽媽還專門向四姨學習如何用雞蛋和麪油炸花生米,真的很好吃的。關鍵是媽媽對我們那份濃濃的愛意,已經足夠我們感動了。

每次回家,媽媽都會準備好多東西給我們帶回家,説家裏的這些東西沒用農藥和化肥,吃着放心。而且還準備了一桌我們愛吃的飯菜,每次我都吃得飽飽的,瞧,有這麼能幹的媽媽,我什麼都不會您可以理解了吧!所以我不會做飯是有理由的。我小時候寧願去地裏幹活,也不願意做飯。感覺小時候的我就是一個男孩子,男孩子會的我幾乎都會,女孩子會的好像我都不怎麼會。所以我的骨子裏還是有一種男孩子氣的,貌似也沒有女孩子的那種温柔、可愛。這個必須檢討,我得深刻反省一下啦!好在歲月的'年輪把我魔變回來了,現在終於成熟長大變老了,也是一大進步哦!

其實小時候好像媽媽也不怎麼管我們,任由我們自由發展,也沒有太多的約束和呵斥,我們就這樣在無拘無束中慢慢長大,同時擁有一個值得回憶的美好童年。現在有翅膀了,飛走了,家裏就剩下媽媽了,其實媽媽是很想念我們的,但在電話裏總會説:“那麼忙,就不要回家了,家裏什麼都有的!”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常回家看看,帶上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心意一起回家!

端午節隨筆 篇10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母親節、勞動節、端午節、兒童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為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這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説:“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立刻劃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户户包粽子,然後把粽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説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粽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粽葉,學着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粽葉丟在地上。媽媽説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粽葉繞成一個三角行的`樣貌,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説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粽子我很高興的説我會包粽子了阿,之後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説邊包地説:“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粽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粽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粽子,不由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粽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這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明白了許多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端午節隨筆 篇11

今天,我和孩子們在幼兒園一起包粽子,一起分享品嚐我們親手做的粽子,孩子們可開心了。回到家,在電腦上看着孩子們今天活動的照片,不禁想起自己小時候過端午節的事。

那個時候吃粽子、系五彩繩(我們也叫系端午線)是我們最盼望的、也是最開心的事。

記得那時候,每到農曆的五月七年級(我們這裏叫小端午)這天,早早的,當我們還在夢中的時候,媽媽(有時候是奶奶)就悄悄地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腕上,繫上頭一天晚上就編好的五彩繩,有時候還會把無名指上系一個指環,可漂亮了。

天亮了,小夥伴們從夢中醒來,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到村裏的場院裏比一比誰起得早,誰的五彩繩最漂亮。可惜這麼好看的五彩繩系不了幾天就要在夏至前一天被大人用剪刀剪掉,然後扔到下水道里,説是會變成小龍,所以誰都不願意比別人晚帶幾天或者少帶幾天。因此總是提前好幾天算計着端午節的日子,不停地提醒家人別忘了給系端午線,也因此惹得忙於農活的大人們常常對我們發火,可我們仍然很高興。有的在這天忘記的,就會很傷心,就會回家不停地埋怨大人,而大人們也就會在五月初五(我們叫大端午)這天給補上。

如今經濟發達了,生活條件提高了,一年四季都會吃到各種口味的粽子,只要你願意吃,粽子幾乎天天可以吃得到。可是吃粽子在我們小時候可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吃到的。因為那個時候家裏經濟條件實在是太差了,交通又不方便。可是,我還是比較幸運的。每年的端午節,小腳的`奶奶就會早起,走路趕到離我們村大概五六里路的鎮上去趕集,給我們姐弟三個每人買上一個又大又甜的香香的粽子。當我們從奶奶手裏接過來時,粽子仍然是熱乎乎的。今天我才感到奶奶那時對我們是多麼的疼愛,那時候我們姐弟三個是多麼幸福。

雖説時間已經過去很久很久,慈祥的奶奶也已離開,可是每當吃粽子的時候,每當端午節的時候,每當聽到大街上粽子的叫賣聲,我總會想起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情景,想起奶奶急匆匆趕集的身影。

端午節隨筆 篇12

不覺又快要過端午節了,粽葉飄香,我似乎聞到了粽子的香味,味蕾蠕動,思維隨動,不覺掀起了感情的波瀾,我又想起了兒時過端午節,到坡地裏去挖艾草、爬到門樓上放艾草、繫着五彩繩跑到大街上蹦跳的情景一幕幕浮現在眼前,字裏行間飄蕩着端午的粽子香。

那個年代的鄉村,每逢過端午節的時候,仍一代代相傳着古人的一種神祕説法,認為端午是“毒日”、“惡日”,會給世人帶來某種災禍,被越傳越神,人們為了避邪,便有了過端午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過端午的時候正是夏季,容易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蛇蠍也易侵入,這個時期是最脆弱的時期。不管是什麼原因,家家户户到了這個時候,都格外小心,想方設法避邪氣、避蛇蠍。

兒時記得端午節這天,清晨起來就開始忙,各家各户女主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將無色的線擰成小繩,繫到孩子們的手腕、腳腕上,大人們在為孩子們系“五彩繩“的時候,都叮囑要閉住嘴,不説話,直到手上、腳上都繫上了才能説話。手上繫着的“五彩繩”叫“手鎖”, 腳上繫着的則叫“腳鎖”, 因都是用五彩繩系的,所以統稱為“五鎖”。

繫好了“五鎖”,大人們就叮囑説,戴上“五鎖”能避邪,尤其是避蛇,蛇見了腳上纏着花花綠綠的“五鎖’都會離得遠遠的。還有,這“五鎖”不能隨便丟棄,如果第二天不想戴了,只能把它丟到河裏,把這種瘟疫類的東西徹底沖走。兒時的我不管信不信,都會像雞啄米似的點頭稱是,而且戴在手上、腳上還顯得很漂亮,小夥伴們都是這樣,還故意跑到大街上,逗趣似的伸伸手、伸伸腳,展示展示自己的“五鎖”,歪歪頭、低低頭地看看別人的“五鎖”, 比試着誰的更漂亮些。

有了這個避邪避蛇的“保護傘”,我和小夥伴們就嬉鬧着跑到大約四五里外的山上、坡裏採艾草,童稚的歡笑聲在路上、坡裏、山澗迴盪,處處洋溢着青葱歲月裏過端午的氣息。左瞧瞧,右看看,等到每人採的艾草差不多夠了,就一起興高采烈地往家趕,身後留下一路歡樂一路歌。到家後每人急着搬出凳子,把艾草放到自己的門樓上,據説也是為了薰蟲、避邪。這樣,就“大功告成”了。

因我家街門外就是一片寬闊的場地,也是南北東西路的交界處,平時都是小夥伴們玩聚、嬉鬧的天地,端午節這天就更不例外了,自然成了小夥伴們的樂園。小夥伴們把艾草放到了門樓上,就你招呼我、我招呼他地從家裏趕過來了,大多時候都是圍聚在我家的東牆跟下,敍説着過端午節的歡樂,做着各種有趣的遊戲。女孩跳房、踢毽子、後折腰,男孩則打楗、打陀螺、摸瞎胡……過端午節的歡樂在這裏飄蕩。那時候,小夥伴們過端午節的興致都很高,真是樂不思歸,每次直到大人們喊着吃飯了,才不情願地、戀戀不捨似的慢慢散去,過端午的信息也隨風飄去。

過端午節還有吃粽子的風俗。那個年代,除了在集市上買的.粽子,大都是用葦子葉包的,兒時的東河有一片葦子,既是一道靚麗的風景,又是吹葦葉哨的好材料,葦葉還可包粽子,過端午節的時候,跟人家打個招呼就行了,採摘既方便,又實惠,包的粽子可一飽全家人的口福。那時包粽子的米大多是用黍子碾成的大黃米,這在當時就屬於最好的了。一走進家門,粽葉飄香,一揭開鍋,香味撲鼻,看了就很想吃。吃着黃橙橙的大黃米粽子,心裏那個香甜啊!

記得我家過端午節時,大多是祖母包粽子,每到端午節時,我就想起了祖母包的粽子,粽葉飄香,勾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祖母心靈手巧,包的是一個個大三角粽子,層層剝開粽葉,裏面是濕潤飽滿、略顯微黃的大黃米,迅即散發出米的香氣,美美的吃上一口,脣齒間留有餘香,味道好極了。吃完了粽子,跑出家門,問一下鄰居夥伴們,大多沒吃粽子,有的是家裏大人嫌麻煩,不願包粽子,有的家人就不會包粽子,便把粽葉和大黃米或小黃米一起蒸,吃的雖有粽子味,但卻吃的不是真正的粽子,感覺大不同。所以,每每想起這些,我就更加感激心靈手巧的祖母,是她讓我美美地吃上了真正的粽子,在我獲得優越感的同時,也讓小夥伴們分享,有時把他們叫到我家裏,把大大的粽子分給他們吃,也等於吃上了端午節的粽子,分享了端午節的歡樂。那個年代,能吃上這樣的粽子也是一頓美餐。

粽葉、葦葉一樣飄香,飄出來的“端午”不一樣。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從過端午的歡樂到粽葉飄香,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過去和現在過端午節的不一樣。過去的端午節傳統色彩濃郁,節日氛圍濃濃;現在的端午節文明瞭、時尚了,而節日氣氛淡化了。過去過端午節,都在好好地打算着,精心地準備着包好粽子,過好端午節,忙碌中充盈着快樂;現在的平日裏都經常買粽子吃,過端午節也不用忙活了,清閒了,卻缺少忙碌着過端午節的熱鬧氛圍。過去過端午節,祖母包的粽子香味特別濃,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深;現在包的粽子質量好多了,不斷花樣翻新,也小巧玲瓏,好看多了,但我總感到缺少了點什麼,缺少了點什麼呢?

近年來,國家更重視包括端午節在內的傳統節日了,藴含着傳統節日復甦的氣息,這可謂一件大好事。尊重

傳統、繼承和發揚傳統節日,把傳統節日與現代文明接軌,與精神生活聯姻,演繹到社會活動中,延伸到家人團聚的餐桌上,過着傳統節日,享受天倫之樂,品嚐陳年佳釀,憶屈原,説秋瑾,話端午,是多麼充盈和浪漫的節日啊!願這朵傳統的奇葩之花在中華大地綻放美麗!

端午節隨筆 篇13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令我們難忘的事,我們想讓它在大腦中煙消雲散,可這件事卻久久的在我們的腦海中迴盪,好像有什麼東西使它留戀。當然,有一個節日,使我至今難忘。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湯圓、賞花燈。象徵着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記的那是去年的2月21日,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白天呢?是各鄉演的社火,有舞獅、唐三藏師徒四人、姑娘騎毛驢、。還有許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表演。大街上熱鬧非凡,鞭炮聲、鼓聲、小朋友的歡笑聲,簡直能淹沒了整個芮城縣。

隨着秒針不停的動,八點到了,廣場外已經是人山人海,彷彿每個人滴一滴汗,就能下一場雨,這一天要在廣場放各式各樣的禮花:首先是幾顆“星星”往天上飛,離地面大約有兩米多的時候,便炸開了。然後是由定時禮花“佔領了”整個廣場。看的我是眼花繚亂,這可是原來沒有的。看完煙花,我們隨着人流開始觀花燈,街上的`燈真多,使我目不暇接,有十二生宵燈、如來佛燈、觀音燈、豬八戒燈、米老鼠燈、臉譜燈。加上霓虹燈,把整個臨澤城裝扮得更加美麗。彩燈綻放着絢爛的色彩,好像在為國慶加油呢。

這一天,白天的熱鬧非凡,夜晚的人山人海,都使我記憶猶新,使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因為它代表這我們的中國富有了!我相信,在不久的今天,中國一定會以一個嶄新的面貌來迎接下一次的輝煌!

標籤:端午節 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