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清明節氣養生都有些什麼樣的原則呢

在二十四節氣裏面,不同的節氣是有着不一樣的養生原則,那麼在清明這個節氣裏,又有些什麼樣的養生原則呢?下面就隨本站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清明節氣養生都有些什麼樣的原則呢

  清明節氣養生原則

清明節氣養生原則1、清明户外踏青

此時節的中後期會清靜明法的氣候了,人們宜隨着明媚的陽光的到來而多到户外運動,如晨運、登山,古人謂之“踏青”(即郊外運動)也是指在這段時間進行的。且宜加大運動量。

清明節氣養生原則2、飲食規律,低鹽多蔬果

飲食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宜少吃羊肉等酸性食物,可適當“增甘”即多食甜食,順應春天養生生機。但肥胖者宜相應減少甜食,限制熱量攝入,多食瓜果蔬菜,對老年高血壓者應特別強調低鹽飲食,相應增加鉀的攝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類食品。以上這些同樣也是健康人羣要注意的。

清明節氣養生原則3、注意“病從口入”

而多變的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發生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此時又是呼吸道傳染病,如白喉、猩紅熱、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腦膜炎等的多發季節,因而要認真注意天氣變化,增減衣服,以及儘量少出入公共場所,尤為注意“病從口入”。

清明節氣養生原則4、清明養生“明前茶”

著名明代大醫家李時珍在清明時節養生中最推崇的是品茶,尤其是“明前茶”。“明前茶”是指每年清明前採摘加工的新茶,有養肝清頭目、化痰除煩渴的功效。俗話説“春眠不覺曉”,飲用“明前茶”則有提神醒腦之功,如李時珍所説的“茶苦而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宜飲茶為單樅、鐵觀音、龍井和花茶等。此時節也是胃腸容易不適之時,近年人以三花奶衝普洱茶的方法來健腸胃,有胃病的人不妨一試。

清明節氣養生原則5、忌食“發物”

此節氣亦是多種慢性疾病易復發之時,如關節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發的食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因此“寒食節”也有一定的養生道理。

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鵪鶉、鵝肉、蚌肉、螺螄、雞蛋、韭菜、芫茜、萵筍、淮山、蘋果、橘、馬蹄、梨、桃、櫻桃等。養生的湯品宜紅蘿蔔竹蔗水、胡椒煲豬肚、川芎白芷燉魚頭、韭菜滾狗肚魚、鮮土茯苓煲豬展、鹹菜滾黃沙蜆、貓爪草煲豬瘦肉等。

清明節氣養生原則6、心情舒暢、動中有靜

同時這個節氣又是高血壓的易發期,因此要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如太極拳等鍛鍊方式;避免參加帶有競賽性的活動,以免情緒激動;避免做負重性活動,以免引起屏氣,而引起血壓升高。

  清明養生六招保肝護胃

多變天氣,平肝保暖不放鬆

最近一段時間,時而風,時而雨,臨近清明節,天氣似乎也變得多愁善感。風多、雨多是清明節前後的氣候特徵,但人們掃墓踏青,户外活動增多,如果不加留心就容易受到風邪的侵犯。無論是掃墓還是踏青,都應做好保暖工作,最好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脱的外套,防止外邪的入侵”。孕婦、老人和身體虛弱的人掃墓時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

清明時節,風比較乾燥,加上人體內肝火旺盛,內外相結合,就容易出現口乾、鼻乾等症狀,在外出時,除了保暖,還要多飲水。飲食方面,以平肝補腎潤肺為主,以健脾扶陽祛濕為食養原則,姜、葱、韭菜宜適度進食,要避免吃燥性、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辣椒等,多吃新鮮上市的果蔬。

外出踏青,着重護膚和胃

“春季的野菜種類比較多,掃墓踏青後挖些或買些野菜帶回家,成為不少人的選擇。”河南省人民醫院營養室主任陳永春説,“如果是在市郊挖的野菜,最好回家長時間浸泡,清洗一下野菜上的污染物。”

河南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李振魯提醒,現在進入了植物性日光皮炎易發季節,絕大多數野菜含有光敏性物質,容易引發皮炎。光敏性強的野菜有馬齒莧、芥菜、灰菜、馬蘭頭和紅花草等。“如本身就有光敏性疾病,或曾被曬傷,以及有紅斑狼瘡的患者,外出踏青時最好不要過多食入野菜。”李振魯説,“如食入較多野菜,最好不要曬太陽,否則皮膚會像暴曬過一樣,滿臉通紅、火辣辣地痛,甚至會起大水皰。”“從清明節開始,蟲類的活動開始活躍,到野外應避免深入草叢,最好穿着長袖衣褲及長靴,束緊袖領及褲腳口,避免皮膚暴露。”李伯羣提醒,春季也是花粉過敏症高發期,有過敏體質的人到野外掃墓應戴好口罩、墨鏡,應選擇花草樹木上風方行走,必要時還應帶上防過敏的藥物。

春天,風和日麗,柳絲吐芽,經過冬寒季節,人們只能讓情趣生髮,切不可扼殺。應多做户外活動,到山清水秀的郊外春遊,助其暢達,賞心怡情,心胸開闊。對養生保健大有益處。

外出踏青,尤其是帶孩子出行的,注意不要隨意採摘食用不認識的野菜、蘑菇。出現眩暈、呼吸困難、嘴脣發紫、嘔吐等食物中毒症狀時,應及時喝一些温水,人工催吐,並儘快到附近醫院就醫。

預防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在春季容易流傳,其潛伏期為7~14天,本病起初的病狀是全身疲倦,口渴,煩燥不安,有時高熱可達39℃,突出表現是以耳垂為中心,周圍紅腫、頭痛、張口或食酸性飲食時疼痛加重,病程1~2周。

該病是通過唾液飛沫進入口腔黏膜及鼻黏膜繁殖,所以要減少孩子到人多的電影院,商場等公共場所去,居室要做到常開窗通風。

腮腺炎病人要被隔離3周時間,病後應卧牀休息,飲食清淡,每天用2%%u76D0水漱口,內服板藍根沖劑或抗病毒口服液,外服如意金黃散,該病毒對紫外線極敏感,故對病人衣服、被褥要日曬消毒。

掃墓憑弔,注意心理保健

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許多人難免睹物思人,悲痛萬分。“清明節期間,心理保健十分重要,尤其是本身就有心理隱患和疾病的人,不要過度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不能自拔。”鄭州福斯特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心理諮詢師蔡勁林説,“對於焦慮症患者,有可能在掃墓時,更易產生時間緊迫感,出現自責、愧疚的情緒。”

清明節,悲傷、抑鬱的情緒,不宜持續得過久。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穩定情緒,掃墓時最好有親人陪伴。李伯羣提醒,春季是萬物生髮的'季節,心情應保持舒暢,通過踏青、散步等活動,可調節心情,讓身心達到愉悦的目的。

防春瘟

春季萬物甦醒,富有生機,各種病毒、細菌亦易傳播,一有風吹草動,即可引發疾病,所以各種病疫多見,如流感、流腦、百日咳、麻疹、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此時,要適應氣候的變化,注意防寒保暖和鍛鍊身體,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

早春時節,或風和日麗、春光明媚,或陰雨連綿、冷風陣陣、寒氣襲人,春季濕熱邪毒開始活動,致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開始活躍,因此在春季疾病的高發季節,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工作,對我們的健康大有禆益。

  清明節應該怎麼養生

在清明之際體內肝氣最旺盛,如果肝氣過旺,則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時還會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而這段時間是高血壓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需要大家對其重視起來。清明節又稱“寒食節”。清明時期飲食方面,有些地方還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但是,有一部分人羣是不適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時節,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該予以避免。“陽氣”升發是指脾胃的運動收縮,因而人在春季的食慾通常比較好,不過要注意飲食適度,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清明時節飲食宜温,多進食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時令蔬菜。清明時期還適合進食地瓜、白菜、蘿蔔、芋頭等食品温胃祛濕,也適宜多吃。另外,清明節氣中,不宜進食筍、雞等,可多吃些護肝養肺的食品,例如薺菜、菠菜、山藥,對身體有好處。

清明節踏青時,不宜做運動量太大的活動。較少活動的人羣,做運動需要量力而行,不應過大。老年人活動時心率控制在105次/分鐘以內,呼吸控制在24次/分鐘以內,中青年因人而異適當放寬。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腎炎、貧血、肺結核、發熱、急性感染以及處於結石活動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強登山。

清明節是踏青掃墓、追悼先人、悲痛傷感的祭祀節日。在憑弔先人的同時,應該注意自己的健康。清明節是對親人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是一次宣泄哀傷的機會,有利於消除不良情緒,同時也利於心理健康。但是在這段時期,對於失去至親的人,清明節很容易觸景傷情,容易產生不良情緒。特別是老年人在掃墓時,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大家悲傷、抑鬱的情緒,不宜持續得過久。這段時期是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高發期。有此類疾病的患者不宜過度傷心,要注意情緒的調節,需要找親人、朋友陪伴,緩解負面情緒的影響。

標籤:清明節 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