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回族的葬禮有哪些風俗忌諱

凡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喪事忌諱大體相同。回族人逝世後,一般都稱“無常”,有些地方稱“歸真”或“毛提”。“無常”是阿拉伯語,即逝世的意思。“毛提”是波斯語,也即逝世之意。下面小編推薦回族喪事忌諱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回族的葬禮有哪些風俗忌諱

 回族喪事三忌

回民實行土葬,忌火葬。傳説土葬是根據伊斯蘭教關於安拉造化人類始祖阿旦是由土上造成,“無常”後仍歸於土上而來的,有“入土為安”之説。回族有句俗語説:“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人“無常”在哪裏就埋在哪裏。而且主張“三日必葬”,一般是早上“無常”,下午埋;晚上“無常”,次日早上埋。不能超過三天。不停喪權厝,避免停屍過長而導致屍體腐爛發臭等不衞生的做法。

回族羣眾包括一些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員在內,他們習慣土葬,忌火葬。回族為什麼忌火葬呢?據瞭解,回族當中有這樣的傳説,説火刑是安拉使用的,只有安拉掌握這個權力,一般人不能用。還説,火刑是罪人“無常”後受刑的地方。另外還説,伊斯蘭教處理“無常”的人不用火刑。回族由於受伊斯蘭教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人“無常”後忌火葬的習俗。

回族還忌設靈位,忌送花圈幛聯等。待葬期間不宴請,出殯儀式簡單、安靜,一般不動用車輛,不僱用吹鼓手,吹吹打打,也不講究任何排場。埋葬不用殉葬物,不搞什麼紙車紙馬、童男童女等紙貨。送葬中禁止擺設任何祭品,不舉行任何祭奠。據《陳江雁溝裏丁氏族譜·感紀舊聞》記載,回族葬俗“封若馬鬣而淺裹以木棉,祀不設主,祭不列器”。由此可見,回族在處理喪事中早就注意節儉了。這種風氣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回族喪葬民俗的特點

回族的喪葬民俗,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是回民聚居區,還是回漢雜居區,總起來看,一般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實行土葬,忌火葬。回民實行土葬,傳説是根據伊斯蘭教關於安拉造化人類始祖阿旦,是由泥土造成,死後仍歸於土中而來的,有“入土為安”之説。回民有句俗語説:“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這就充分説明了回族實行土葬,並且亡在哪裏就埋在哪裏。

土葬是少數民族和一部分漢族當中普遍實行的一種葬法,它的類型有好幾種。回族的土葬法跟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土葬有着本質的區別(除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回族的土葬不用棺槨,由來已久,且至今還保持着。清咸豐時回族宗教學者藍熙所著《天方正學》説:“清真殯葬,不需棺槨,以身歸土,因其清淨也。”《陳江雁溝裏丁氏族譜•感紀舊聞》記載,回民喪葬是“殯不以木”。現在回族人亡後,仍不用棺槨,只是用木板或木匣等來安放屍體,葬後再拿回木板或木匣。

回族忌火葬的習俗至今也未改變,包括一些有一定文化水準的人員在內,他們習慣土葬,忌火葬。回族為什麼忌火葬呢?據瞭解,回族當中有這樣的傳説,説火刑是安拉使用的,只有安拉掌握這個權力,一般人不能用。還説,火刑是罪人無常後所受之刑。另外還説,伊斯蘭教處理無常的人不用火刑。回族由於受伊斯蘭教的影響,逐步形成了忌火葬的習俗。

第二,主張速葬。回族的喪葬根據伊斯蘭教“三日必葬”的規定,一般是早上無常,下午埋;晚上無常,次日早上埋,不能超過三天。也有個別特殊情況在第四天埋的。清代初回族著名宗教學者劉智在《天方典禮擇要解•喪葬篇》説:“按聖教,翌日必葬。蓋謂屍以人土為安,不得久停。”泉州回族《丁氏族譜祖教説》在反映明朝嘉靖年間丁家喪葬習俗時説,這裏的'回族習俗多年來一直是“葬不過三日”。後來由於受漢族文化的影響,有的“葬逾時矣”。現在回族地區人亡後,仍在三天內歸土安葬,即使是發生意外事故亡故的,查清原因後,先埋人後等待處理。不停喪權厝,避免停屍過長、腐爛發臭等不衞生的做法。

第三,從儉節約。回族由於受伊斯蘭教“葬必從儉”的影響,在處理喪事上,主張薄葬,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回族當中有着一句俗語:“死後鋪金蓋銀,不如生前厚養孝順。”講究生前竭盡全力撫養行孝,反對死後大操大辦。所以,現在回族人辦喪事,一是不用棺,只用三十六尺白布纏身。有的阿訇帶頭從儉辦喪事。如甘肅省平涼縣的馬連雲阿訇生前有遺囑,無常後不請客,不收錢,他的克番(屍衣)都是用平時戴過的戴斯塔(纏頭布)縫製而成的。回族這種從儉習俗,不僅現在這樣,過去也是比較注意的。如泉州回民《丁氏家譜》説,回族亡者“殮不重衣”,這就明確肯定了回民無常後不穿戴各種衣服等。二是不設靈位,不搞繁文縟節,禁止送花圈幛聯,待葬期間不宴請,出殯儀式簡單、安靜,一般不動用車輛,不僱用吹鼓手吹吹打打,也不講究任何排場。埋葬不用殉葬物,不搞什麼紙車紙馬、童男童女等紙火。送葬中禁止擺設任何祭品,不舉行任何祭奠。據《陳江雁溝裏丁氏族譜•感紀舊聞》記載,回族葬俗“封若馬鬣而淺裹以木棉,祀不設主,祭不列器”。由此可見,回族在處理喪事中早就注意節儉了,這種風氣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第四,一律平等。回族在處理喪事上,無論是地位較高的掌權者,有一定影響和威望的阿訇學者,還是普普通通的一般教民、鰥寡孤獨無人照料的人,不管是長壽的百歲老人,還是十幾歲的少兒,毫無貧富貴賤、大小之區分,一律平等。都是在阿訇的引導下,用水沖洗後,白布纏身,舉行殯禮,最後將屍體抬往公墓安葬。

第五,有自己的場地。回族不管是聚居區,還是與漢族雜居區,都有自己留好的墳地。決不允許非穆斯林埋葬,也不到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墳地去埋。在回族聚居區,有的為了就近方便,還根據地域、家族等情況,分幾個墳地。回族人不信風水,也不看風水,只要乾燥、平穩的地方就可作墳地。凡是回族人都可以埋在一起,各佔一穴地,反對多佔地盤。

第六,其他。回族喪葬中的有些儀式和活動,是回族對亡人表示懷念或紀念的一種形式,並非伊斯蘭教所規定,也不是必須遵守的聖行。如亡人人士前的焚香、傳經。做都阿,念七竅米、寫護心都阿,七日、月頭、百日、週年等宗教活動,雖然都舉行宗教儀式,也都有所託詞,但主要表現了亡人親屬代亡人贖過,祈求安拉饒恕亡人生前過失的善良願望,是回民在長期的紀念亡人過程中形成的風俗習慣。

不可不知的喪葬八大禁忌

(一)、忌諱去世時候身邊無親人

舊時人們很重視傳宗接代,認為老人去世的時候,必須有後輩兒孫在場,以便老人走得時候有人送,不孤單;老人在陰間也不用總是牽掛,靈魂可得安寧。

如果老人是在所有親人在場的情況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氣。相傳白族認為老人死在兒孫懷裏,是兒孫在報答養育之恩,俗稱“接氣”。

(二)、忌諱讓死者光身而去

北方很多地方都講究,在死者斷氣前就要穿好殮衣,不能讓死者光着身子而去。

所以舊時,老人們在到了一定年齡以後,兒孫們往往就要在閏月年為其準備壽衣,讓老人們看着放心。

壽衣的件數、質地是很有講究的。件數要單數,諸如五、七、九件不等,忌雙數,怕兇禍再次降臨;材質上則忌用緞子,因“緞子”和“斷子”諧音,而多用綢子,因為“綢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後代多子多孫;壽衣還不能用皮毛製作,怕來世轉為獸類。

(三)、入殮時候的忌諱

逝者入殮的時候有很多忌諱。

1、入殮的時候忌諱淚灑屍身

在入殮的時候,親人們要暫時忍住悲傷,控制住眼淚,以免淚灑屍身。

2、入殮前後忌諱貓、狗接近屍體,認為會引起死者驟然挺立或成殭屍。

3、棺材忌諱用柳木

棺木以松柏材料為佳,禁用柳木。因為松柏象徵長壽,柳樹不結籽,恐會絕後。

(四)、報喪的禁忌

治喪之家,要在大門上掛上白布、白紙,讓人們都知道家中有人去世,並向堂親姻戚報喪,給在外地或海外親人發訊,子女聞訊奔喪。其中向姻戚報喪,尤要慎重。

父母去世,確定了葬禮的日期後,孝子要去親戚家報喪。報喪時講究孝子未進屋,先跪在室外行禮,向親戚報告父母去世的消息以及葬禮的時間

(五)、葬禮日期、墓地的選擇

古人認為人死後靈魂是不會一下子走遠的,死亡會涉及很多事項,所以古人尤其重視葬禮日期的選擇,以免引發系列的不幸。

而墓地的選擇自古以來都十分講究。俗以為墓地好壞直接關係後代的貧富吉凶。舊時,關於墓地的選擇禁忌,民間有十不葬歌謠:一不葬粗頑塊石,二不葬急水灘頭,三不葬溝源絕境,四不葬孤獨山頭,五不葬神前廟後,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岡撩亂,八不葬風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龍虎尖頭。

因此,要請專業人士選擇葬禮的日期、好風水的墓地。

(六)、下葬後的禁忌

逝者下葬之後,送葬的人要繞墓三週,在回家途中則忌回頭觀看,以免逝者的鬼魂跟隨活人回家。

(七)、服喪期間忌諱走親訪友

子女服孝期間不走親戚,不訪友,不集會,不拜年,尤其不能到病人家去,以免給他人帶來不幸。俗語有“身穿熱孝,不登鄰宅。”

(八)、守孝期間,子女忌穿色彩鮮豔衣服

父母去世後,子女要為父母守孝,古時候一般要守孝三年。現代時間縮短,但也不宜少於一年。守孝期間,子女忌諱穿色彩鮮豔的衣服,濃粧豔抹,飲酒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