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回族葬禮習俗是怎麼樣的大綱

回族的喪葬深受伊斯蘭教影響。回族的喪葬簡易,實行土葬,主張速葬、薄葬。下面小編詳細介紹回族葬禮習俗是怎麼樣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回族葬禮習俗是怎麼樣的大綱
  回族葬禮的習俗

  回族葬禮習俗(一)停屍

回族人停止呼吸後,在身旁守候的阿訇或親人,要當即給亡人瞑其眼,合其口,順其手足,理其發須,還要整好屍體,把頭扶向右側。人逝世後不能停在睡覺的牀上,有條件的要安排在通風涼爽的客堂大廳,如住房緊張或家境貧寒,可在客房地上鋪上席子或停屍牀。將屍體安置於上面,但不能停放在伙房。停屍必須使亡人頭北腳南仰卧。面稍向幹西。並在屍體上要覆蓋一塊潔淨的白布單。與此同時,要派人分頭通知本坊教長及親戚朋友,鄰里鄉親。並在直系親屬中。推選出幾位有組織能力和處理喪事經驗的人,管好迎來送往、喪事費用等事情。

  回族葬禮習俗(二)善面

也叫探“埋體”(屍體)。這一程序相上幹漢族向遺體告別。當阿旬、滿拉、親朋、鄉鄰來喪主家後,在向喪主和親屬表示哀悼後,到停屍房揭開亡人頭上覆蓋的白布單。看看面容。然後根據亡人的年齡、去逝的原因。多方而勸説喪主家不要過於悲哀和號淘大哭,講述人生客觀規律。回族反對喪家拍胸抓發、跺腳喊叫的怨恨之哭。

在“善面”過程中,忌向亡人行鞠躬禮,忌喪家婦女、小孩跪在地上回禮。同時,如是夫妻一方死了,只許在亡人淨身前。“善面”哭泣,淨身以後不許再看面容。

在人亡後若當天未能埋葬,還得“坐夜”,一般要請一位深明伊斯蘭教義的長者看守亡人。“坐夜”者要身上乾淨(洗過大淨),停屍的孩子要點上香燭直到天明.為了消磨時間,“坐夜”者要給喪主家的。

人講人世間的真善美,假惡醜,講穆罕默德的智慧故事。勸人要行善事等等。在我國東北和其他一些地區,回族“坐夜”時,還情教長給亡人的眼、鼻、嘴、可等“捻七竅米”,表示亡人不空見真主,這種習俗是回族對亡人表示的一種懷念,代亡人祈求真主饒恕生前罪過的一種善良願望。守夜的人不能睡覺,有的地方為防止坐夜者寂寞瞌睡,由二至三人輪流守或一起守。守夜者至午夜後要吃乾果換食。坐夜,忌大聲喧譁,忌玩賠、打撲克。

  回族葬禮習俗(三)備殮

回族俗稱縫“克番”。回族的“克蕃”有兩個特點,一是從顏色上看,無論是哪個地區,都是白色的.,不用有色的布料。二是從選料質量看,不分富貧貴賤一律用白棉布、白市布、白漂布等,不用綾羅綢緞和其它高級面料。為什麼回族在備殮時要堅持這兩點呢?主要是受伊斯蘭教的影響。穆罕默德曾説:安拉最喜歡白色布,生者着白衣,死者穿白布做“克番”。

給亡人備“克番”,不是象有的人説的那樣,用一塊白布一裹就行。而是有的講究,其樣式、規格、要求,全國各地大體相同,但男女有別。男亡人用的殮服有三件:一是大殮,回族俗稱“大卧單”,長短要略長於身,上各餘出六七寸。二是小殮,回族俗稱“小卧單,也叫“二單”,長短要如身,但上下兩頭不留餘地,寬約四尺五寸。三是襯衣,回族叫“格米素”或護心“鬥娃”。長自肩至踝骨,寬約一尺二寸左右。肩上要開縫,再加帽子一個,長共約九尺。

女亡人的殮服,比男的多兩件。除了同用男子的三件以外,另加裹胸和包頭各一件。

  回族葬禮習俗(四)淨身

也叫“着水”或稱洗“埋宜台”。淨身無論在清真寺還是在喪主家,都要準備好浴牀(一般是洗乾淨的門板)、湯瓶、温水、毛巾等。如在喪主家淨身,離清真寺較近的,都從寺裏擔水,途中擔水人累了,可以由另一人替換,但水桶底不許落地。

淨身一般由三人承擔,即一人專門灌水,一人幫助沖洗,一人帶上手套,雙手輕輕洗滌。手套一般要準備兩幅,洗上身時用一幅,洗下身時用一幅。洗時不許湯瓶落地,不用肥皂。淨身用的水,一般是事先煮好的皂角水,無皂角時,清水也可以,但一定是未經任何污穢污染過的乾淨水。淨身用的水牀是專用的,一塊單人牀板大小的木板,四邊應有約2釐米左右高的鑲邊,以防水溢,尾部呈三角形,留有出水口,各地清真寺均備有水牀供人們使用。按教義,戰死疆場的戰士、斷氣後而生下孩子的產婦等,可免去着水之禮。

給亡人淨身,男女有別。男不洗女。女不洗男。但無論洗男洗女,其程序都是一樣的。洗法和活人平時洗大淨一樣。洗下身時一般都要注意遮掩住羞體。回族給亡人淨身,除了洗滌的三個人以外,其他人一律不得人內。

亡人淨身後,將其屍移到準備好的“克番”布上,按照有關習俗規定,先右後左,層層包裹,先裹“格米素”,後裹小卧單,再裹大卧單,最後加冠。並將腰部、頭、足都用白布帶子紮緊。女屍還要加裹胸和蓋頭。對在戰爭中為國為教犧牲的回民,免於洗禮,免於穿“克番”,允許着血衣埋葬。

在給亡人穿“克番”時,要在“克番”上撒一些香料、冰片、樟腦水、香水等。其目的是為了防腐驅蟲,也是對死者懷念的表現。

在穿好“克番”後,將亡人放在木匣子裏(有的地方是用牛皮做的擔架),入匣時用布單和其它物品遮住太陽。起靈時由四人或六人抬起。拾木匣子的人中途累了可以換人,但匣子不許落地。不僱人抬靈,一般都由直系親屬擔任。

〔停屍禁忌〕亡人停於堂屋,供親友前來弔唁望喪,不設靈堂,不設靈位祭品。穆斯林認為,人的生死由真主主宰,因此理智忍耐、節制悲哀是十分必要的。前來哭嚎的人往往會受到在場人的勸導,但親人離世,一場痛哭還是免不了的。人亡故後,忌稱“死”字,一般以“無常”、“口還”、“歸真”等詞代稱,不能説“屍體”,稱之以“埋體”〈阿拉伯語〉。在停放“埋體”的地方,嚴禁雞、狗等小動物進入,一般不允許打開穿布觀看亡者。

  回族葬禮習俗(五)殯禮

回族稱站“折納則”。殯禮,是回族喪葬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凡參加殯禮的人必須洗大淨。殯禮的領導者,一般都是由本坊清真寺裏的教長擔任,也有的根據亡人的遺囑來確定,不論輩份、地位,只要懂伊斯蘭教規,在羣眾中有較高的威信即可。

殯禮有的在喪主住宅院裏進行,有的在院外選一塊平坦、乾淨的地方進行。其形式頒禮拜差不多。先將屍體放在西邊,主持人靠近“埋體”站立,其他參加者脱鞋隨後排班站立,誦《古蘭經》有關片段,並舉意,求真主饒恕活着的和已經死去的,大的和小的,男的和女的,並祈求活就活在伊斯蘭道路上,死就死在“伊瑪尼”的根基上。之後,向左右説“色倆目”。至此殯禮結束。回族的殯禮一般不放在日出或日落進行。婦女不參加殯禮,不送葬。

  回族葬禮習俗(六)下葬

回族的墳墓全部是南北方向,均呈長方形的一個坑,且口大底小。土質堅硬的地方,墓深五至六尺。土質較軟的地方,深約一丈左右。一般墳長六尺寬三尺。在坑底的西邊挖一個與墳坑平行的深洞,長約六尺,寬三尺,高三尺,其形狀,上面是弓形,下面是平的。這個小洞只要人能彎腰出入即可。在地下水位較高或易塌陷的沙灘上,一般只挖一個三尺左右的坑,同時準備一個無底石棒和木蓋,將屍體放入石槨中再加上木蓋,以免屍體被沙士掩埋。

下葬時,兩個人先到墳坑裏,其中一個到小園洞裏。然後打開木匣子,由四人將屍體緩緩放入墳坑,再慢慢送進小洞裏。使屍體頭北腳南,仰卧,面向西方(因聖地麥加在中國的西方)。之後,先用士坯壘好小洞口,然後填土掩埋墳坑。回族的墳墓與漢族的不同,它不是圓墳,而是長墳。

在下葬的過程中,阿訇、滿拉為亡人唸經,其他送葬跪聽祈禱。喪主要為亡人散也貼,其數目數十元、數百元不等。有的喪主除了給送葬人散七貼以外,還要給每人散一頂小白帽,並將亡人的衣物散給主持殯禮的人和洗廠的人。

在葬後的當晚,喪主還要請阿訇唸經“消夜”。死後每頭七、二七、三七、四十日,百日,週年、三年等,都要走墳、幹“爾埋裏”,意欲搭救亡人,表示對亡人的懷念。

回族對墳地很重視,一般都打漁或打牆圍起來,禁止在墳地周圍修牲口圈、廁所,更不允許任何人在墓地大小便。還禁止在墓地放牧,不許從墓地裏取土,以防墳墓塌陷。

如以後〔遷墳〕需要遷葬時,挖開墳穴,取骨屍裝入白布口袋,葬入新墳。其間要念“亥亭”祈禱,還要舍散“乜提”。

  回族的葬禮的特點

第一,實行土葬,忌火葬——回族實行土葬,傳説是根據伊斯蘭教關於安拉造化人類始祖阿旦,是由上上造成,死後仍歸於土上而來的,有“入土為安”之説。回族有句俗語説:“天下的土地埋天下的回回。”這就充分説明了叵族實行土葬,並且死在哪裏就埋在哪裏。回族忌火葬的習俗至今也未改變,回族為什麼忌火葬呢?據瞭解,回族有這樣的傳説,説火刑是安拉使用的,只有安拉掌握這個權力,一般人不能用。還説,火刑是罪人死後受刑的地方。另外,還説,伊斯蘭教處理死人不用火刑。回族由於受伊斯蘭教的影響,逐步形成了人死後忌火葬的習俗。

第二,主張速葬——回族的喪葬根據伊斯蘭教“三日必葬”的規定,一般是早上死,下午埋,晚上死,次日早上埋,最多不能超過三天。個別特殊情況的,也有第四天埋的。清代初回族著名宗教學者劉智在《天方典禮擇要解喪葬篇》説:“按聖教,翌日必養。蓋謂屍以入土為安,不得久停”。泉州回族《丁氏族譜祖教説》在反映明朝嘉靖年間丁家喪葬習俗時説,這裏的回族習俗多年來一直是“葬不過三日”。避免停屍過長,腐爛發臭,以保持衞生。

第三,從儉節約——回族由於受伊斯蘭教“葬必從儉”的影響,在處理喪事上,主張薄葬,提倡儉省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回族有一句俗語:“死後鋪金蓋銀,不如生前厚養孝順。”所以,現在回族辦喪事,一是不用棺,只用三丈六尺白布纏身。回族這種從儉習俗,不僅現在這樣,過去也是比較注意的。如泉州回族《丁氏家譜説》,回族亡者“殮不重衣”,這就明確了回族人死後不穿戴各種衣服等。二是不設靈位,不搞繁文縛節;出殯儀式簡單、安靜,不僱用吹鼓手吹吹打打,也不講究任何排場,埋葬不用殉弊物,不搞什麼紙車紙馬、童男意女等紙涪。送葬中禁止擺設任何祭品,不舉行任何祭典。

第四,一律平等——回族在處理喪事上,無論是地位較高的掌權者。有一定影響和威望的阿訇、學者,還是普普通通的教民,鰥寡孤獨無人照料的人;不管是長壽的百歲老人,還是呀呀學語的幼兒,均無貧富貴賤之分,大小之區別,一律平等。都是在阿匐的引導下,用水沖洗後,白布纏身,舉行殯禮,最後將屍體抬往墓地安葬。

第五,有自己的場地——不管是回族聚居區,還是與漢族雜居區,都有自己圈好的墳地,決不允許別的民族人往裏埋葬,也不到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墳地去埋。在回族聚居區,有的為了就近方便,還根據地域、家族等情況,分幾個墳地。回族不信風水,只要乾燥、平穩的地方就可作墳地。凡是回族都可以埋在一起,各佔一穴地,反對多佔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