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荊棘鳥》讀書筆記

熱點2.49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荊棘鳥》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荊棘鳥》讀書筆記

《荊棘鳥》讀書筆記1

一直以來,《荊棘鳥》都是那部最令我鍾情的外國小説,它的偉大就在於義無反顧的悽美和悲壯,彷彿一隻不顧烈火,撲向荊棘從未放棄歌唱的鳳凰,它是荊棘鳥。

澳大利亞作家考林·麥卡洛的巔峯之作《荊棘鳥》一直以來都備受推崇,最受歡迎的長篇小説投票率居高不下,是外國文學作品的經典名著。五年前我讀過它,之後就一直念念不忘了。前一段時間,我又重温舊書,書中梅吉與拉爾夫神父的那段超越愛情的愛情依舊令人感受深刻。細節,尤其凸顯了清節,引人入勝。

一開始描寫克利裏一家的生活,就以4歲的小梅吉的生日為牽引,描繪了十九世紀新西蘭南部一個普通牧工家庭的生活細節,可以看到梅吉的母親並沒有特別的關注自己的小女兒,連送個生日禮物都漫不經心。但後文可以知道,她太操勞以致於無法給梅吉過多的,或者説應有的成長指引。但是,我們可以從小説對梅吉得到的生日禮物——洋娃娃“艾格尼絲”,的細緻刻畫中感受到小姑娘的純真可愛。就連遭到哥哥們欺負後她認真的緊張的傷心難過都表現出小梅吉善良純真的天性。但是,她的童年時光並不是那麼甜美燦爛,自己上學飽受修女的藤條與欺辱、父親與哥哥弗蘭克隱隱約約的矛盾衝突,還有母親過度勞累的內斂給了她一個過於單純甚至單調的成長環境,為下文的不平靜的移民夠大利亞的生活埋下了伏筆。

關於拉爾夫神父,他在進駐德羅海達以後,受到瑪麗·卡森的熱情“呵護”,他美麗優雅的外貌和對紅衣主教權力的渴望就註定了他不是一個純粹的教士。瑪麗·卡森的鉅額財富就很有可能為他的成功鋪墊腳石,他要想方設法把她的死後的財產送到教會,儘管她本來就可能那樣做,她是無兒無女的寡婦,卻擁有難以設想的財富。

命運的車輪沒有忘記讓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越過汪洋大海相遇。就在克利裏一家接近窮困潦倒的盡頭時,帕迪·克利裏收到電報,他的胞姐希望他們全家人移居澳大利亞,並在她死後繼承她龐大的遺產。帕迪(梅吉的父親)的胞姐,她一個十足的鐵公雞——瑪麗·卡森——南新威爾士最大最富有的牧場主呀!相遇那年,他是被68歲的老瑪麗愛着的28歲教士,而她,是老瑪麗的親侄女,才9

歲。

命運安排了瑪麗·卡森龐大的財產,安排了拉爾夫神父英俊優雅的品質,也安排了小梅吉最純真最無暇的心靈——沒有感動天地,卻深刻的衝擊了拉爾夫神父的心。他們第一次見面,克利裏一家登上澳大利亞的那一刻,拉爾夫知道,他的想法——擁握羅馬教會神杖的野心和想法——就統統改變了。是受到梅吉的純潔的洗禮嗎?“梅吉獨自一人站在他們的背後,張着嘴,像是瞧着上帝似的傻呆呆的看着他。他似乎沒注意到自己的譁嘰長袍拖在塵土之中,邁步越過了那些男孩子,蹲下身來,用雙手摟住梅吉,那雙手堅定、柔和,充滿了友愛。‘啊!你是誰啊?’他微笑着,問她。‘梅吉’她説道。”這一段,他們相見的情景,在多年以後,他們分別、重逢都滿溢着喜悦的回憶,也不難理解後面情節的發展。

蠱惑的老瑪麗不容許他們在她眼皮底下有半點她認為越矩的舉動。她孀居了33年的心愛上了這個出眾的教士,並嫉妒梅吉的年輕貌美,因此,她在臨死前一個晚上改變了她的遺囑,讓拉爾夫神父自己做一個左右為難的決定,她想讓他在權力和梅吉之中二選一。絕啊!她要他痛苦!相比梅吉給他帶來的快樂,“老蜘蛛”(他對老瑪麗的稱呼)總是給他無比的痛苦。往往悲劇就是這樣的。

可拉爾夫神父對梅吉的愛不是男女之間的情愛,他是善良而體貼的,他是梅吉穿越失去最愛的哥哥弗蘭克、失去寶貝的小哈爾,戰勝恐懼的燈塔。他照顧好梅吉,甚至比克利裏一家的粗心疏忽強一萬倍。拉爾夫神父一直呵護着她,直到他最後要離開她,帶着瑪麗那可以買下英國王位的財富去奔赴羅馬權力中心。他要到那個權力巔峯了。而梅吉就在平淡乏味的生活中度過,把自己對拉爾夫神父的愛深埋心底。他的母親菲被弗蘭克的死刑訊重重打擊後已經不對梅吉的婚事關心了,她嫁給了一個年輕的牧工。理由就是:這個牧工,盧克,長得幾分像拉爾夫神父!

悲慘的婚姻生活很快就對梅吉展開攻勢了,盧克只對金錢和土地感興趣,他甚至不願意滿足孤獨的梅吉想要一個孩子的願望,他説:“這太浪費錢!”後來,梅吉為生下第一個孩子朱絲婷痛苦到絕望的時候,是心有靈犀讓拉爾夫神父來到她的身邊,給她慰藉,解除她的痛苦。原來,拉爾夫神父回到過德羅海達,因為見不到梅吉,他最愛的梅吉,而傷心沮喪。“他知道了,他知道了!他終於知道了。他會感到怎樣的傷心呢、他為什麼要逼迫她做下了這件事?這並沒有使事情變得好些。她不愛盧克,永遠不會愛盧克的。他除了是個替身,是個能給她孩子——這些孩子的模樣和她本來能和拉爾夫·德·布里克薩特一起生下的孩子十分相似——的男人外,什麼都不是。‘啊,上帝,真是亂套了!’”

見面後,彼此的心意都明白了,這廢了多少年的光陰,多少年的等待和逃避、尋覓啊!的確,他的身份是教士,她的身份是已婚婦女。他們是不准許結合的。可盧克呢?那樣摧毀可憐的梅吉的幸福的殘忍,他盧克更加沒有資格與梅吉結合。產後很久,梅吉身體一直難以恢復,加上澳大利亞內陸氣候太過於極端,她已經不能為別人當管家打下手了。她在一個優美小島準備獨自過一個假期,她得療傷。他出現了。那段日子是梅吉有生以來最自由自在的寶貴時光!最後,她離開盧克,帶着孩子回到德羅海達。我們知道,梅吉生下一個兒子,一個菲一看就知道是拉爾夫神父的孩子,他叫戴恩。

孩子們慢慢長大,我也以為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可是等大家都老去,朱絲婷和戴恩都長大時,德羅海達莊園裏竟沒有繼承人!梅吉的兄弟們沒有結婚,一個都沒有!朱絲婷嫁人後不姓克利裏,戴恩,可憐的戴恩,一生下來就擁有與拉爾夫神父奇蹟般相同的品質,最不可救藥的是,他熱愛教士的職業!教士,奪走了梅吉擁有愛情的權利,她以為戴恩是她的,沒想到,還是要被教會奪走!心力交瘁了,放手吧。戴恩屬於上帝,還沒正式成為教士,他就在海邊意外死了??

德羅海達的時代要終止了。是的,不僅僅是時代。“鳥兒胸前帶着棘刺,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它被不知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棘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要把荊棘刺扎進胸膛。”這一段,我特別喜歡,特別心傷,實在是太美了。《荊棘鳥》般的人生很多,他們義無反顧,無論如何都不曾畏懼過死亡,不管是為愛,還是為了信念。世界因為他們而精彩!

《荊棘鳥》讀書筆記2

傳説中有那麼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聲都悦耳。它一旦離巢去尋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我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間婉轉啼鳴。它超脱了垂死的劇痛,整個世界都在屏息聆聽。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僅有忍受極大的痛苦,才能到達盡善的境界……也許傳説就是這樣。

這是《荊棘鳥》書頁的開端。當尚年幼對世界的認知還懵懵懂懂的我初次翻開這本厚厚的書的時候,就被荊棘鳥的傳説所吸攝,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進入了荊棘鳥的世界。作者考琳?麥卡洛用細膩的筆觸為我描繪了從20世紀初葉到半個多世紀後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澳大利亞廣闊恢弘的畫面,充斥着克利裏家族傳奇式的家世歷史。

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曲折優美的情節發展,刻骨銘心的感情歷程,都深深地把我帶入了那個傳奇的時代,那片美麗的土地。而到此刻,當我重啟記憶,當初的那份熱情早已冷卻,少了些稚氣,多了些成熟和理智,也漸漸能從人生的角度來看待這本以往深深吸引我的小説,最終發現的,也是猶如新大陸般豐盈的感受。這,的確是一本值得讀的,充滿魅力和生命精華的書。

當然當初那個懵懂的孩子依舊是不能領會那字裏行間透出的深沉的滄桑。無論是帕迪的含蓄温雅,或是菲奧娜的冷漠脆弱;無論是暴烈渴望的弗蘭克,或是驕橫尖酸的卡森夫人;無論是單純執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絲婷。一個個有血有肉、有稜有角的面容次第出現,我卻無法真正地感覺到他們的愛恨糾纏中所藴涵的複雜的思想。

直至此刻,我依舊是無法完全理解這個家族的命運。而我所最鍾愛也是最迷戀的,僅有麥吉和拉爾夫神父之間的那場刻骨銘心的感情。幾乎讓我肝腸寸斷,情不自禁。

也許是女孩子對這樣無奈又沉痛的感情的無限憧憬,然而,在初次讀着其中的每字每句的時候,我的情緒都是在時刻為麥吉和拉爾夫而波動起伏,為他們的相遇而欣喜,為他們的相知而温暖,為他們的相別而哀傷,為他們的相憶而唏噓,直到最終的最終,拉爾夫在麥吉的懷中平靜而安詳地死去的時候,忍了許久的淚,最終落在了書頁上。

也許死亡並不是終結,生命依舊在延續,所以這場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深沉的愛戀也終究是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跡。亦如麥吉依舊活着,亦如拉爾夫依舊愛着。

其實從一開始就是明白的,這份愛,無論多麼銘記,也終究只會化為回憶裏逐漸淡去的風景。就如初見的時候,10歲的麥吉和28歲的拉爾夫,距離的不僅僅是18年的長度,更是,一生的無法逾越。神父的身份註定了拉爾夫會走上對感情來説是條一去不復回的無歸之途,也註定了麥吉從少女成長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戀終會沒有回報。

所以,此後的分離、重逢、再次永別似的別離,直到,生死殊途。至始至終,麥吉和拉爾夫都是寂寞的,儘管他們之間的愛超越了距離,超越了世俗,甚至,超越是生死。可是,彼此的獨自等待,無法相守,亦無法相見,還有欲愛不能,欲罷也不能的情感掙扎,都在書裏抹染得淋漓盡致,也是,讓人痛徹心肺。

正如小説結尾中寫的那樣:“當我們我們把荊棘扎進胸膛時,我們是明白的。我們是瞭解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依然要把荊棘扎進胸膛。”是的,儘管清楚地懂得這份愛沒有完美的終點,卻矢志不渝;儘管清楚地懂得這份愛痛遠遠多於幸福,卻至死不悔。荊棘鳥的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尋覓自我生命的意義——歌唱,也是絕唱。雖然短暫,雖然逝去,但歌聲猶在,但愛猶在。絢爛的的生命也從此不再蒼白。

以往聽人把荊棘鳥和枯葉蝶作為比較。荊棘鳥,把所有的生命濃縮在最終的絕唱中,雖然短促卻是倍加絢爛;枯葉蝶,把所有的生命鋪墊在持久的寧靜中,雖然單調卻是歲月綿延。截然不一樣的選擇,也就註定了截然不一樣的命運。一個,縮短了生命,只為了瞬間燦爛;一個,放棄了華麗,只為了延長生命。

大千世界就是這麼奇特,一種生命所追求的,卻恰恰是另一種生命所放棄的。然而,你又能説誰是誰非呢?你是願意做一隻追求最終絢麗的荊棘鳥,還是原因做一隻追求永久淡泊的枯葉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麼罷了。而這本書,正是説明了前者存在的意義。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難以想象的代價,也要絢爛的終結,也要所夢想的一切愛,與完美。

重讀小説的時候我就在想,麥吉,這個內向卻倔強的女子,從單純天真的小女孩到飽經歲月風霜的女人,從對感情的懵懂無知到對無望的愛戀依舊孤獨堅定地守侯,她經歷的究竟是多沉痛的掙扎,面臨的究竟是多殘酷的將來,但她依舊是挺過去了,並且堅持了她一向想堅持的愛。整本書從始至終幾乎貫穿了麥吉的一生,作者在麥吉身上也是落筆最多也是最不留餘力的。

能夠説,在麥吉飄搖浮蕩的一生中,寄託了整本書的靈魂所在——堅定、執着、不顧一切,即使痛也要愛着,即使受傷也要孤獨地走下去。麥吉,就是一隻荊棘鳥,她窮盡一生,可是是為了守住那渺茫的感情中以往微弱的光芒。包括和拉爾夫的結晶丹尼死後,她最終的慰藉也最終坍塌。然而,她依舊選擇了堅強,選擇了寬恕。

麥吉似乎什麼也沒有得到,其實她也是什麼都得到了。像荊棘鳥一樣,一旦走上了那難以想象的艱難而痛苦的道路,她從沒有後悔,她也無從後悔。荊棘鳥始終都是遵循着一個永不改變的法則:痛得愈深,也就愛得愈沉。

《荊棘鳥》的主題,也是永恆不變的:愛,與命運。究竟愛在跌宕起伏的命運中有怎樣的糾纏?究竟命運在悲喜交織的愛中有怎樣的痕跡?究竟是愛主宰了命運,或是命運主宰了愛呢?荊棘鳥的傳説,一向在淡淡地講述着。哀傷瀰漫,但也許哀傷並不是傳説想要表達的。從麥吉和拉爾夫的跨越了時空距離的感情糾葛中我們也許能夠領悟些不一樣以往的東西。有關愛,也有關於命運。

在最終重讀完《荊棘鳥》後,我才豁然開朗。也許真的,經典都是隨着自身的成長而不斷地產生新的感受。和從前初次被它吸攝的那個懵懂的孩子相比,此刻的我,似乎懂得了更多,但也會在以後,懂得更多的更多。我期待着將來,《荊棘鳥》會給我更加迷人的答案。

合上最終一頁,忽然想起泰戈爾的一句詩:“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不知怎樣,卻覺得格外地應景。荊棘鳥,是不是也正是夢想着那夏花般絢爛的歌唱呢?

《荊棘鳥》讀書筆記3

重讀《荊棘鳥》是心血來潮之舉,也是覺得經典著作總有不可磨滅的光輝。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仔細地閲讀每一章,而印象深的還是梅吉與拉爾夫的愛情故事。

我認為作者考琳·麥考洛將人生的全部經驗浸入到了這本書裏,她試圖通過克利裏家族的滄桑和女主人公的感情歷程,揭示出這樣一個道理:真正的愛情寄存在上帝那裏,人們需要以巨大的代價去換取;那些執着於愛情的人,就是一隻只荊棘鳥,最美的歌聲只有一次,曲終命竭。因為愛情,所以美好。

梅吉,從她出生的那天起,荊棘就已扎進了她的生命裏。因為她是菲奧娜的女兒,菲因愛情而早孕而被逐出家門、下嫁農工,一輩子隱忍、固執又高貴。梅吉十歲那年認識早已成年的教士——拉爾夫。她仰慕拉爾夫的容貌和品質,視他為父為兄,在她初潮出現後,是拉爾夫告訴她長大了,於是她明白了自己和拉爾夫的愛情,從此走上了坎坷之路。

他們之間障礙重重——年齡、信仰等等,而不能逾越的藩籬卻是致命的,即拉爾夫是個教士,早已獻身上帝。如何從上帝那裏將他奪過來,成為梅吉終身的事業。因此,當她意識到對拉爾夫的愛時,她無畏地與上帝抗爭,成為家族中第二代“為愛而生”的女人。這是一條佈滿荊棘的漫長之旅。短暫的勝利使梅吉得到了上帝在拉爾夫身上“永遠也得不到的東西”——戴恩,她和拉爾夫的兒子。然而,當戴恩長大後因崇拜拉爾夫而立志獻身於教會,離開了梅吉,在朝聖的路上離俗世越來越遠,離母親越來越遠,最後意外死亡,回到了上帝身邊。

為愛情與命運抗爭了一生的梅吉,品嚐着生命帶給她的得與失、苦與樂。在與上帝爭奪拉爾夫的戰役中,她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青春與親情。在與上帝與命運的較量中,她是失敗者也是得勝者。歷盡滄桑後,梅吉終於理解了母親,流露出了與菲奧娜一樣的神情,她説:“我已盡我所能,無怨無悔。”

拉爾夫是一個魅力十足的人。他的魅力來自外貌、氣質,還來自於人性與神性的統一,而讓無數讀者心動的也許是他的執着與矛盾。愛情與教會、人性與神性的衝突,如同一根荊棘橫亙在他的心裏。拉爾夫愛着梅吉,是他給了她父親般的慈愛,兄長似的關懷,是他陪着她從一個小女孩變成了少女乃至少婦。麥特勞克島的歡樂讓他領悟到:“生活在人世間去追求神性,這不過是一種幻覺。”甚至他坦陳愛梅吉遠勝過愛上帝,但他無法抗拒上帝對他的律令,那巨大的規定性的誘惑,最終還是把他拉回到了上帝身邊,使他在羅馬度過了餘生。

男人天生是追名逐利的動物,即使“上帝之子”也不能免俗。他認為,“目的不是一個男人,永遠不是一個男人,而是某種偉大得多的東西,某種超乎僅僅成為一個男人命運的東西”。在愛情與教會兩個對立面之間,他明白“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於是捨棄愛情,因此一生都在痛苦與折磨中度過。

這個世上沒有絕對信仰的人。人性與神性在較量中,最終人性獲勝;個體愛情與羣體信仰衝突時,愛情的力量更大。正如小説中所展示的事實,戴恩是梅吉與上帝鬥爭的勝利果實,也是拉爾夫背叛上帝的證據。作者在小説結尾處讚美荊棘鳥,就是在讚美那些世世代代為愛情而抗爭的人們,也在鼓勵我們堅守人類最為美好的情感。

説不出它哪裏好看。

《荊棘鳥》讀書筆記4

作者——考琳·麥卡洛是澳大利亞當代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她出生於一個牧業工人家庭,十二歲移居悉尼。此前,一家人過着遊牧生活。考琳〃麥卡洛從小就表現出不凡的藝術才能,她從五歲起就寫詩歌,講故事,學畫畫。《荊棘鳥》的問世使更多的`讀者認識了這位偉大的作家。

荊棘鳥原本是產自南美的一種珍稀鳥類,因其擅長在荊棘灌木叢中覓食,其羽毛象燃燒的火焰般鮮豔而得名。傳説這種鳥,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界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尋找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然後,她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深刻裏,她超脱了...作者以荊棘鳥為名,是有象徵意義的。荊棘鳥象徵着執着、無畏而又悲愴的追求,為了最美好的理想而畢生追求,而最終犧牲了了生命。也象徵着生命最終的絕唱,如流星劃落,一生一次的美好是超越了人世的普通美麗。

《荊棘鳥》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説,全書分七部,每部以一人為中心,但又彼此聯繫,前後呼應。本書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裏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作為一部家世小説,《荊棘鳥》裏的人物並不算多,但都極具個性。作品為我們展示的是豐滿的的奇妙人物。

作為一部鉅著,很多東西讓我有的可讀。如細膩的人物內心的刻畫,生動的環境描寫。。。時間關係,我在文中重點讀了主人公梅吉的經歷,所以就重點講講我讀到的梅吉及讀後的感受吧!四歲的梅吉就有了打動人的力量,她就象她的生日禮物洋娃娃一樣,温順而美麗、可愛。歲月流逝,這朵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放着。金紅色的美麗頭髮,灰色的眼睛柔和、純潔,象一對熔化的寶石,或者象盧克眼中看到的:是融進了藍色光譜中的一切顏色,柔軟的身材,嬌嫩的體態。這樣温柔、美麗的結合,世上僅有這一枝。梅吉有着天生的母性,對孩子特殊的迷戀。熟練地給弟弟妹妹換尿布時的梅吉象個小媽媽,那些動作讓拉爾夫着迷。費蘭克走後,弟弟小哈爾成了梅吉的中心。在照顧小哈爾的過程中,梅吉的母性不斷增強,她甚至覺得她就是小哈爾的母親,並渴望真正成為母親,成為菲那樣的女人。母性為梅吉增添了聖潔的光芒。梅吉天真爛漫,純潔無暇,這朵玫瑰一塵不染地靜靜開放。

作為一個美麗的女性,梅吉又有着與生俱來的堅韌。在15歲遇到初潮,單純無知的她以為得了絕症,沉默地隱藏着自己的恐懼。沒有告訴任何人,自己已經做好了死亡的準備!

梅吉最打動人的精神力量,也是女性永久的美的力量——執着。拉爾夫幾乎就是梅吉所有的夢想,甚至生存的目的。拉爾夫英俊而優雅,父親般的慈愛,兄長般地關懷,帶她參加集市,教她騎馬,關心在意着她的任何一個不快和煩惱,象保護小雞一樣保護她,甚至在梅吉初潮時當起了母親的角色。於是這個男人在梅吉的心靈裏撒下了愛的種子,她對拉爾夫的愛情,一天天隨着她的成長,不可抗拒地發芽、開花。為了這愛情,梅吉用了她的一生來換取。然而她愛上的男人卻把自己給了上帝,她永遠無法得到這個男人,這就是對於梅吉,是最鋒利、最長的荊棘。儘管梅吉在執着追求愛情的過程中受到深痛巨創,體會到了愛的刻骨銘心,生命卻有了完整的意義。在愛的尋找中,她理解了母親,在失去最心愛的兒子後,她終於發現並從心底真正接受了自己的女兒。上帝並沒有帶走一切。梅吉因無法得到而顯得孤單與可憐,她的靈魂只是在戴恩和拉爾夫死後才得到真正的解放。花開花會落,即便消亡也會變成春泥,這無窮無盡的循環,生生不息,這便是生命的意義。

作為一個純粹的讀者,我感歎梅吉的頑強,感歎一個女性能夠如此默默地的堅持!我們的現實生活和小説中的境遇不完全雷同,但都是真實而殘酷的。一個個純真的女孩成為堅強的女人然後成為偉大的母親,這個歷程的確令無數人感慨!對於我們這些喝着黃河水長大的中國人,尤其是從戰爭年代到建設時期,再到應對無數大災大難的中國女性,從沒有把自己示為弱者,無論是在工作中施展才華,還是在生活中相夫教子,平凡的日子,不求鮮花掌聲,浪漫的假期,默默奉獻勞動,“中國的半邊天”豈止是半邊天,簡直就是堅韌頑強的化身!回看生活中那些成家立業的女性,總會不難發現那份可貴的堅持與頑強!所以我喜歡書中頑強的梅吉,苦苦追尋又無怨無悔的梅吉!

經典的愛情總是以悲劇而告終的。《亂世佳人》,《呼嘯山莊》,《簡.愛》,《紅樓夢》等著作能流芳百世,悲劇的意義在於把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正像書中最後説的那樣:當我們把荊棘扎進胸膛時,我們是明明白白的,而我們就是要像荊棘鳥一樣發出絕唱。最後想對所有的老師們説: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難以想象的代價去換取的!

《荊棘鳥》讀書筆記5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女作家考琳·麥卡洛的處女作,也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最成功的一部小説。這恐怕也是目前為止,澳大利亞—新西蘭太平洋南大陸和島嶼的最成功的一部文學作品。

全書以梅吉和拉爾夫的愛情為主線,展開了一幅生動的新西蘭—澳大利亞的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的畫卷。內容生動、情節緊湊、故事跌宕、人物刻畫也非常到位。

克利裏家從新西蘭來到澳大利亞的德羅海達大牧場定居和經營,這是他們一家最大的轉機,也為許多悲喜劇,更多的是為悲劇埋下了種子。

克利裏家很富有,克利裏家也不缺乏社會地位,拉爾夫能成為紅衣主教,位高權重非常人所能想象。然而金錢和地位並不重要,重要的還是人生中最寶貴的一些東西:愛情、親情、故鄉、事業、夢想、自然、人生大舞台的精彩、身心疲累時的偷得的寧靜,等等等等,正是它們帶來了極大的幸福和極大的痛苦,讓人在塵世中温享着美好,卻又留下了累累傷痕!

拉爾夫和梅吉

當拉爾夫神父去火車小站迎接他們一家的時候碰到了梅吉,兩個人的孽緣就此註定了,儘管兩人的年齡相差一輩。孽緣,是因為相互愛上了註定不可能在一起的,不該愛上的人。

一個追求上帝、追求事業、追求權勢並毫不猶豫地為了這一切而付諸行動,但是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男人,他擺脱不了人性,他在塵世生活唯一的渴求就是希望擁有一位有着獨特吸引他的氣質的小女孩——梅吉。但是,得到了前者就不可能得到後者。他只能在事業飛黃騰達的時候,內心忍受着感情的煎熬。

另一個單純善良,堅強而高傲,渴望浪漫的而又正常的愛情和婚姻生活,但是這最平凡的願望卻成了最不可能的幻想。梅吉為了這份感情,嫁錯了人,有了失敗的婚姻,進而大半輩子守在了德羅海達,那青春年華,那一輩子的家庭浪漫,都沒有得到,這是多麼大的代價!也正因為這些代價,那個最平凡的願望變得如此偉大!

梅吉的母親菲歐娜並不喜歡她和帕蒂生的孩子,包括梅吉。梅吉的父親和哥哥們也都愛梅吉,但是他們畢竟沒有那麼細心,沒有那麼敏感,他們並不能替代母親的角色。從小最疼愛梅吉的是弗蘭克,恰恰弗蘭克在梅吉的成長歲月裏出走,進而進了監獄。剩下的能從生活、思想、情感上各個方面來教導和關懷梅吉的,只有拉爾夫了。梅吉從小女孩到少女情竇初開的過程,都是有拉爾夫精心關懷的,梅吉對他的感情也由一種對於兄長家長的依戀之情,變成了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這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也是必然的。在那個相對封閉的牧場環境裏,在梅吉周圍比較親近的人當中,還有誰能取代拉爾夫嗎?拉爾夫對梅吉温柔、體貼、情感上關懷備至,思想和知識上又是梅吉的老師。拉爾夫必然成為梅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在終於確定拉爾夫不能和她廝守的時候,梅吉選擇嫁給和拉爾夫極為相像的盧克。然而盧克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動物,一個守財奴,一個外表魁偉內在猥瑣狹小的人。這就和拉爾夫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梅吉最終決定返回德羅海達,再也沒有嫁給他人的念頭。只是,她和她母親一樣,更加偏愛拉爾夫的兒子戴恩,而相比之下盧克的女兒朱絲婷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在這一點上,梅吉並不比她的母親更高尚,甚至讓人覺得有點狹隘和厭惡。但是這畢竟就是人性,這就是女人的心理,原諒她吧。

拉爾夫是一個矛盾的化身。他有能力、有城府;他善於交際,能贏得上至教皇下至平民甚至包括納粹的好感;他的厚黑學也不錯,該黑時黑,該厚時厚,所以能步步登天。這些都是他強勢的一面。但他卻守着內心的折磨,那就是身為一個男人,對正常感情、對愛情的渴求。而這段愛情甚至從他年輕時候開始一直到老,折磨了他一生。拉爾夫第一眼就被梅吉的氣質和美貌所吸引,從此內心被這個女人所俘虜,再也沒有逃出。他外表剛強,內心其實比梅吉要柔弱,所受的痛苦是一種近乎於在絕望中掙扎的痛苦。直到當他得知戴恩其實是他自己的兒子,親自給戴爾舉行完葬禮儀式後,再也無法承受這一生的折磨和打擊,闔然去世。

無疑,拉爾夫有着強烈的事業心和功利心,他雖然非常矛盾和痛苦,但還是寧願捨棄兒女情長,捨棄婚姻生活,捨棄一個正常的人所擁有的最平凡也是最偉大的權利。這就是代價。當拉爾夫獲得巨大的權利和地位的時候,他必然要捨棄很多極為寶貴的東西,當他通過不算正當的手段取得本該克利裏家族所擁有的財富的時候,他的死亡必然也是因為克利裏家族。雖然克利裏家族和他本人其實都是善良的,並且一直關係融洽,互相關照愛護。這又是人性的一道美麗的光芒。

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愛情是非常可悲而可歎的,梅吉幾乎殉道士一樣的對愛情的執着,拉爾夫在上帝和世俗面前的苦苦掙扎,都讓人感受到一種人性的張力。

但是,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愛情又是因為一個極其可笑而可鄙的淺薄的理由,卻造成了這麼大的悲劇,可見人類一點點的狹隘會造成多少人間悲劇,造成人類解放的多少重重障礙。基督新教的牧師可以結婚生子,為什麼天主教的教士卻不可以談戀愛?必須禁慾主義?這多麼像中國落後的封建禮教做造成的各種匪夷所思的慘象?一直延續到文革,一直延續到今天,那些被父母橫加干預的戀人們,那些傳統落後理念下被深深束縛着的人們。天主教的禁慾主義的醜惡本質,在這本小説裏被暴露得一覽無遺。

如果上帝是偉大的,他就不應該如此醜惡,如果真有所謂上帝的話,真有上帝嗎?哈哈哈哈!(我想梅吉會非常贊同我的。)

瑪麗·卡森

瑪麗是個非常厲害的女人。

她最可怕的地方是三點:

1、心機深。她利用各種手段配合自己的美貌成功俘獲了澳大利亞最富有的人的心,並進而成了澳大利亞最富有的寡婦。她也是最早看穿拉爾夫對梅吉的特殊感情的人。

2、自制力強。她可以忍受着對於拉爾夫那種佔有慾的煎熬而並不展開什麼追求,她可以在拉爾夫的裸體面前大笑着離開,儘管內心受着慾望的啃噬和折磨。

3、精明強幹。她的丈夫留給她的遺產,她打點得很好,在不同行業、不同國家都有投資,已經成為澳大利亞最富有的人。她管理德羅海達大牧場遊刃有餘,對各項事情都瞭如指掌,安排得絲絲入扣。

有了這三點,這個女人一定非常厲害。

但是上天不會如此厚待一個人的,她一輩子孤獨、自閉、懷有強烈的對年輕貌美而有氣質的拉爾夫的佔有慾,但卻不能得到他。最後死的時候,那種腐臭的味道,那雙可怕的眼睛,讓人直接和那些最可怖的女巫聯繫起來。

帕蒂和菲歐娜

帕蒂和菲歐娜都是可憐的,也都是幸運的。可憐的地方是:都沒有真正得到自己所深愛的人。幸運的是:兩人能夠結合和過一輩子。帕蒂作為一個剪羊毛工竟然和天仙般的貴族式的女孩相伴一生,並且這女孩還任勞任怨地跟着他過苦日子;而菲奧娜嫁給了一個雖然她不愛但卻是最適合她、最能照顧她的好人。

帕蒂是最代表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的新移民性格的人,這種性格在帕蒂的兒子們身上也可以看到。他們熱愛土地,熱愛牧場,勤勞勇敢。他們對外界的興趣不大,最喜歡的就是牧場、大地、自然,最喜歡的就是用一年到頭的實實在在的勞動來換取收穫和一丁點奢侈的安逸。他們不追求浮誇的名利,雙手就是他們的美德和勛章!

帕蒂知道菲歐娜並不真正愛他,但他還是對菲一如既往地好,盡到了做丈夫的責任。他是温暖的,可靠的,最樸質的男人品質在他身上閃光,這要比背叛菲的那位成功的政治家,或者比拉菲爾都要強得多。

菲歐娜讓人愛不起來,她幽幽地就像一座冰冷的美人雕像,不會笑,不輕易表露感情。她把自己的結緣灑向了周圍許多愛她的人,包括帕蒂、梅吉還有其它兒子們。她只鍾愛弗蘭克,她的愛情,乃至於她的人生早在她被她愛的人拋棄的時候就終止了。

菲歐娜身上的很多性格特點都遺傳給了梅吉。她們都內向、極為堅強、極度痴情、有強烈的自尊心、對於兒女的偏愛嚴重。她們身上所發生的情感故事也是驚人的類似。這種戲劇性的巧合又有着性格決定的必然性,兩個女人的愛情悲劇深刻決定和影響了兩代人的生活。

菲歐娜和梅吉最大的不同,就是對於命運的態度,兩者的勇氣差之甚遠。菲歐娜自從受到了戀愛和背叛的打擊之後,就幾乎完全喪失了生活的樂趣,喪失了人生的追求,她的一生都是偏安狀態,偏安於新西蘭的破舊房子裏,偏安於富庶的德羅海達。她對於生活就是任其自然,怎麼都行,沒有什麼大的追求。

但帕蒂和孩子們還是潛移默化地讓她深深愛上了這個家庭,愛上了帕蒂,愛上了德羅海達。雖然,她更愛大兒子弗蘭克,大概就是因為弗蘭克是那位感情背叛者的延續和影子。

弗蘭克

弗蘭克的偏狹暴烈的性格是因為長期極度的壓抑,和心中越來越強烈的無名的憤恨而決定的。他首先是個男人,有着強烈的功利心和事業心。但摯愛的人只有他的母親和他的小妹妹梅吉。正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他充滿了叛逆,而叛逆必須有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帕蒂。最終,他因為他的性格葬送了30年的大好光陰,一個人就這麼毀了。

鮑勃和其他兄弟們

這幫兄弟很像他們的父親,繼承了良好的品質。他們都善良、樸實、勤勞、勇敢,有着大陸的性格。但是有一點非常奇怪,他們都沒有結婚,都非常靦腆,不善於追求女人。這是這部小説裏很難用邏輯和常理來解釋的,我覺得很牽強。但是這也是為了小説的需要,為了突出主要人物,比如梅吉等。如果個個都結婚,拖家帶口的幾十號人物,那梅吉、她的兩個孩子都要大大弱化了。

這幫兄弟是如此喜歡德羅海達,如此喜歡牧場的生活,他們只有在那裏才能找到心靈的歸宿。儘管那裏充滿了蒼蠅、燥熱、沙塵、乾旱和洪水,儘管那裏離現代文明似乎很遙遠,但毫無疑問,那裏也是一片心靈舒展、心曠神怡的地方。他們呆在德羅海達,無意識也是在追求心靈的一種寧靜,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城市裏的人是不會有的。

朱絲婷

克利裏家族終於出現了一位叛逆者,要走出德羅海達,要追求現代人的生活。她忍受不了一成不變,她的心無法靜下來,她要精彩,她要無羈,她甚至要放縱。這就是朱絲婷,很明顯遺傳了父親的性格,而不是母親的。

朱絲婷表面上對於感情是隨意的,不在乎的,但其實是非常在乎,同時又非常矛盾的。這從她對雷納的態度能看出來。雖然她也隨便交過一些男友,但她並沒有真正投入。她的愛情需要一個足夠實力的人去激發和引導,這個人當然必須很成熟才行。符合這一條件的也只有雷納了。

朱絲婷和戴恩之間的姐弟之情讓人感動。兩個人的性格完全相反卻又非常互補,性格上的差異反而成了一種兄妹之情的必要基礎,如齒輪咬合一般。兩個人真的是難得見到的姐弟搭檔。

戴恩

這是小説中一個比較極端的人物,雖然我覺得每個人都典型得有點極端。這個傢伙簡直是完美的化身,上帝的最忠實信徒,最不應該來到凡間的人。如果説朱絲婷的叛逆經常可以在世界找到,盧克的守財奴形象也到處都是,就算是德羅海達那一幫不結婚的兄弟也可以理解的話,那麼戴恩這種形象是最不可能的形象,雖然戴恩人很好,但很多他的思想和行為並不符合人性,所以這個人物的刻畫非常虛假。

上帝所希望看到的很多品德都能在戴恩身上找到,過於完美了。過於完美的人,往往是短命的。於是戴恩為了一個很偶然的事件去了,在作者眼裏又是必然的。我實在覺得戴恩的離去時不必要的,作者在很多事情上的描寫都過於極端,不符人性,在戴恩的去世上編得真是太假了,我看不出任何性格發展的不可避免性,看不出任何情節發展的邏輯必然性,只為了一個牽強的理由:戴恩太完美了,所以上帝喜歡要把他召回去。那上帝是不是太白痴了?如果是為了突出拉爾夫知道戴恩是他兒子所發生的反應的話,那我沒覺得必須通過一個輕率的戴恩的死亡來表現這一情節,畢竟那早就是二戰以後歐洲的黃金髮展時期,如果戴恩在二戰中死去我倒是沒覺得太多驚異。

戴恩內斂的性格和朱絲婷相反,但又是那麼喜歡姐姐,只有他一個人真正懂得朱絲婷。其實戴恩如何鍾愛上帝對我來説並不重要,我反而覺得他受了宗教的欺騙,浪費一生的時光。但是他對姐姐的無私的和真正理解的愛,讓我覺得他很温暖,也是他最散發人性光芒的地方。

戴恩的離去只能説明一點:他是用來陪襯朱絲婷、拉爾夫、梅吉和所謂的上帝的,作者對戴恩是否太殘忍了?不把其當人看了。

雷納

最終需要有人來接替拉爾夫照顧德羅海達,最終需要有人為德羅海達的克利裏家族延續家族血脈,所以這個人物不得不出現,他就是雷納,最終有能力承擔起照顧德羅海達,並和朱絲婷結合在一起的人。

《荊棘鳥》總的來説,是一部成功的作品。所有的形象都非常典型,栩栩如生;情節沒有拖沓,波瀾起伏;展示的歷史和地理背景也比較廣闊,橫跨三代人,從新西蘭到澳大利亞到羅馬天主教廷到倫敦;小説可以挖掘的題材很多,包括移民、故土、自然、幸福、宗教、金錢、親情等等;這部小説所闡釋的許多對愛情尤為打動人心,特別是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愛情,深深感染着讀者。

《荊棘鳥》所揭示的,早已超出了愛情、親情、宗教等概念的範疇。讀者可以從那段描寫荊棘鳥的文字中,感同身受到,那生活的種種艱辛、人生的勇氣、活着的血淚、生命的高歌!人生需要多的經歷,而往往經過最刺痛胸膛和心臟的荊刺的傷害,流出殷紅的鮮血的時候,才能唱出人生的最強音——同時也是最美的音色!生命只有一次,彌足彌足珍貴!宇宙中再也沒有比一次生命更寶貴的事物了!只有那些,極少數的有心者,才會像荊棘鳥一樣,不庸庸碌碌度過這個人生,不渾渾噩噩地追求豬圈般的滿足低級感官和趣味的生活,他們一定是天底下心靈最富有,人生最精彩的人,因為他們就像荊棘鳥一樣,在人生中無怨無悔,奮力向前向上,經歷命運的風風雨雨,面對荊刺,挺起胸膛,引吭高歌!

“有一個傳説,説的是有那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説。

鳥兒胸前帶着荊棘,他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棘刺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麼做。我們依然把荊棘刺進胸膛。”

《荊棘鳥》讀書筆記6

我親愛的孩子,將來我會給你那樣一封信的。因為你雖然是女兒,可我從一開始就相信你是神祕的奇蹟。而且,我希望,我們都能夠善良地去過這一生。

《荊棘鳥》是一本非常厚重的書。我非常喜歡。可是中文譯本非常不好讀,越到後來越有吃魚被小刺困擾的感覺。我打算買一本英文版放在牀頭,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好好讀。我甚至覺得,即使像讀《紅樓夢》那樣來讀這本書也不為過。因為這樣想了,心裏就能感到寬慰,不為自己匆匆結束這本書而感到自責和失望。

説它是一本厚重的書,因為可探討的主題實在是太多了。比如,澳大利亞移民家族的歷史,是否也是一部《百年孤獨》?比如,梅吉和拉爾夫的愛情,是世俗感情與上帝的爭搶還是上帝自己布的局?比如宿命。比如“荊棘鳥”。

可我們都在通過讀書讀自己。所以當我讀到最後的時候,讓我感動到想哭的是梅吉寫給朱思婷的那封信,是母女之間的和解。

這本書裏母女之間的感情和實際關係讓我很不舒服。梅吉四歲的時候收到媽媽給買的布娃娃禮物,可她的媽媽對她有着什麼樣的感情呢?她去看睡着的孩子們,“只順便瞟了她一眼。梅吉沒什麼神祕之處,她是一個女性,菲知道她的命運將會如何,她既不羨慕她,也不憐憫她。男孩子可就不一樣,他們是奇蹟……”

實際上菲才不是什麼重男輕女的老迷信,她是把自己的命運投射到女兒的身上,所以把對自我的漠然感情也投射到女兒身上。這是一種詛咒,因為宿命般的,她“偷”來一個生命但最終失去這個生命的命運最終落到了梅吉身上。去讀讀她告訴梅吉她早就看出戴恩是拉爾夫的孩子時的那幾頁吧,我讀得心驚膽戰。開始我覺得菲怎麼能那麼殘忍,怎麼可以對女兒説出“你等着吧!你會失去戴恩的”那樣的話。後來我明白,她是同情、自知,是自己撕扯自己的傷口,同時昭示給梅吉她也將有的傷口。

再説梅吉和朱思婷之間。是梅吉的渴望和“陰謀”帶來了朱思婷的降生,可是從那一刻起她就不愛這個女兒。女兒時刻提醒她那段屈辱的經歷,並且還搶奪了她跟兒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在戴恩死前,無論是直覺還是理性,她都沒認真喜愛過這個女兒。

我開始也不喜歡朱思婷,不喜歡這個過於異樣的生命。她長得不好看,性格也不好,關鍵是我們真的可以把戴恩的死歸咎於她。我很奇怪,她何德何能,能獲得雷恩的愛情。

——直到我讀了那封信。

好吧,親愛的朱思婷,那時候我才懂了你,通過你的母親懂了你。你就是你,你決定不了任何人的命運,尤其是戴恩的,他屬於上帝。你天生就不屬於德羅海達,儘管它美得讓所有人沉醉,所以不要覺得對母親和德羅海達的所有人負有責任,覺得應該回到那個地方,其實,大家對你的愛從來不是要牽絆你。你那些讓人討厭的與眾不同,是你能夠逃脱外祖母和母親命運的預示。對,誰也不知道你的命運將會如何,你就是神祕的,你就是奇蹟!所以你那令人羨慕的愛情,是命運給你獨特的賞賜。

張艾嘉有一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當你到了某一個年紀,當你自己成長到成為要負責任的家長的時候,或者你有自己家庭的時候,你就開始回溯自己的成長,你會發現很多教育和影響都來自你的上一代。如果你發現你跟你的上一代有很多東西還沒有和解,你會發現其實那是一種痛苦。那種東西沉澱久了會變酸、會變苦,會變得不健康。”

不得不説,我感觸這麼深,是因為我和我的母親並沒有取得這樣的和解。她想讓我“回家”但又不想成為我的羈絆,我不想回去卻又深懷內疚。我們之間的那種東西,伴隨着刻薄的言語和債務般的感情糾葛,真的變酸變苦了。

“我們各自的心中都有某些不願意擯棄的東西,即使這東西使我們痛苦的要死。我們就是我們,就是這樣。就像古老的凱爾特傳説中那胸前帶着荊棘的鳥,泣血而啼,嘔出了血淋淋的心兒死去。因為它不得不如此,它是被迫的。有些事明知道行不通,可是咱們還是要做。但是,有自知之明並不能影響或改變事情的結局,對嗎?每個人都在唱着自己那隻小小的曲子,相信這是世界從未聆聽過的最動聽的聲音。難道你不明白嗎?咱們製造了自己的荊棘叢,而且從不停下來計算其代價。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並且告訴自己,這是非常值得的。”

對家一邊眷念一邊牴觸,對自己的命運一邊樂觀一邊絕望,這就是我的荊棘叢。如果我也能收到那樣一封信,也許我能得到朱思婷那樣的幸福。

我親愛的孩子,將來我會給你那樣一封信的。因為你雖然是女兒,可我從一開始就相信你是神祕的奇蹟。而且,我希望,我們都能夠善良地去過這一生。

讀到這封信之前,我一直覺得這本書的作者——考琳·麥卡洛——是個心思細膩但是過於狠毒的人,看看她對那些死亡結局的安排:帕迪和斯圖沒有任何徵兆的忽然死亡讓我們來不及承受,戴恩未出生就有了必死的預言讓我們心如死灰,戰爭中的雙生子在生死線上的徘徊讓我們的心被無情撕扯。可是當我讀完這封信,我明白這是個善良的作者。她讓梅吉和朱思婷和解了,就是讓所有人和他們的命運和解了,也是讓讀者和作者和解了。

我愛這樣善良的作者,上帝就是作者。

《荊棘鳥》讀書筆記7

帕迪誠摯地愛着自己的妻子,就算她在入嫁之前已經拖兒。

也許他只是一個老大粗的人,不懂什麼叫愛情,他只是覺得,一個這麼漂亮的女人嫁給自己,簡直是幾生修來的福氣!不過不管怎樣,他崇拜他的妻子,愛慕他的妻子。他們這一生,有很多個孩子,甚至有一個因病夭折。

他最幸福的事情便是看到妻子開心,因為他不知道妻子心裏在想什麼-----顯然他也不具備這種分析猜測能力。他真的是一個憨厚老實的人,他娶了菲,從來不覺得吃了啞巴虧,而是將此當作一種恩賜。帕迪的確不善言辭,他和弗蘭克就像幾輩子的敵人一樣---永遠不能和平相處。不可否認,他對弗蘭克也沒有父親的感覺和愛護,但他知道菲最愛的孩子便是弗蘭克,一個不屬於他的孩子。只因為菲會因為弗蘭克而傷心或者開心,他寧可每日和弗蘭克鬧架也不願趕他走,直至弗蘭克真的因為和他的一次吵架而離家出走後,他第一個念頭竟然是如果菲知道了,該是多麼的絕望阿!

該怎麼去描述克里利這一家子呢?他們有着共同點----永遠不會因為被傷害被欺負而哭泣,這是克里利家族孩子們的特性。但也有着極大的不同,帕迪永遠中庸,菲永遠帶點神經質的氣質----家裏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她在想什麼。梅吉是一個迷人的姑娘,這一點從她小荷才露的時候已經證實了,她堅強,很小便具有了母性。還有斯圖爾特,這也是克里利家族裏一個謎一樣的孩子。大家都説他像菲,也是唯一一個長大後也許會有漂亮面孔的男孩子。我總懷疑他是不是有輕微的自閉症。

帕迪支撐着這一家子,誰也沒想到他竟會那麼早離世。

如果他知道他去世後菲第一次情緒爆發的話,會高興還是傷心?

我相信菲還是愛他的,儘管也許在她心裏,弗蘭克的爸爸仍然是最美的畫面,但對於帕迪,她是愛着的,正如她在帕迪死後情緒失控地叫道,我是愛他的呀!畢竟在她心裏明白,帕迪是一個把世上最珍貴的東西給她的丈夫。

但我不喜歡菲,因為她實在不是一個好母親。她的愛都在弗蘭克身上,對於梅吉,她也沒有付出一丁點的關心,以至於在梅吉該行月事的時候差點因為每月的流血而失驚至死----梅吉是一個堅強忍耐的姑娘,她總是藏着自己的心事。

對於他們夭折的那個孩子哈爾,菲更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哈爾從生下來開始便只在梅吉那裏體會到母親的愛,菲所有的精力都被家務和自己的內心世界所分走,她對孩子們永遠不愠不火,孩子們愛她,她不在意。

難道這就是愛情後遺症嗎?菲的愛情我不知,我只是不喜歡她作為母親的冷淡---這對孩子們而言無疑是一種陰影和憂鬱。

《荊棘鳥》讀書筆記8

“傳説中有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靈的歌聲都悦耳,它一旦離巢去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己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間婉轉啼鳴。它超脱了垂死的劇痛,歌聲勝過百靈和夜鶯。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然而整個世界都在屏息聆聽,就連天國裏的上帝也開顏歡笑。只有忍受極大的痛苦,才能達到盡善的境界……也許傳説就是這樣”

這是澳大利亞女作家科林.麥卡洛所著《荊棘鳥》一書的引子。

《荊棘鳥》是一部傳奇式的家世小説,描寫了三代人的生活經歷,反映出澳大利亞社會的發展,包括畜牧業的進步、牧場主的“苦心經營”及其對僱工的殘酷剝削。全書分七部,每部以一人為中心,但又彼此聯繫,前後呼應。貫串全書的線索是女主人公麥琪與神父拉爾夫之間的愛情糾葛。拉爾夫一心向往羅馬教廷的最高權力,不惜用盡心機鑽進天主教會的核心,施展其縱橫捭闔的手腕,以達到目的;可是作為一個有血肉之軀的盛年男子,他又禁不住感情的誘惑,從而釀成了他深刻的內心矛盾以及有意無意加於麥琪身上的無法擺脱的痛苦,讀書筆記大全《《荊棘鳥》讀書筆記800字》。因為麥琪的姑媽瑪麗的去世,這個矛盾被鋒利地凸顯出來。她留下來的遺產足以使拉爾夫得到他夢想的“紅衣主教”職位,但是如果拉爾夫這麼做了又是在暗中奪取了本應屬於麥琪家的財產。最終他的權利慾望獲得勝利,也從此把他和麥琪分割開來。女主人公麥琪生於一個自律嚴謹的宗教家庭,她的母親出生名門貴族,但是被戀人拋棄。因此她帶着極端的悲酸下嫁給麥琪的父親,無怨無悔地過着窮苦日子,守着她和前戀人的私生子。因為自己的經歷,她一直忽視麥琪的存在,認為女人生下來就是被命運玩弄的。也是因為這樣的家庭,拉爾夫的靠近和幫助使得年幼的麥琪對神父拉爾夫有種特別的親近感。長大後的麥琪為了和上帝爭奪自己傾心相愛的拉爾夫,辛苦奮鬥了一生,最後卻還是以失敗告終,就如同荊棘鳥畢生只唱一次,這個可憐的女人用一生去愛了一個有意無緣的男人。

荊棘鳥象徵着執着、無畏而又悲愴的追求,為了最美,好的理想而畢生追求,而最終犧牲了了生命。

也象徵着生命最終的絕唱,如流星劃落,一生一次的美好是超越了人世的普通美麗。

一切最美好的事物都是必須付出最高的代價才能得到的----這是這本書所要闡述的道理。雖然兩位主人公結局是悲切的,但生命中能夠擁有真愛是幸福的...所以,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女主人公也去爭取.....然而這種代價是慘重的.最終,女主人公的命運由自己女兒朱絲婷來得以轉折,一切美好的生活即將開始......很值得一看的!

《荊棘鳥》讀書筆記9

“鳥兒胸前帶着棘刺,它遵循一個不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真的有這麼一種鳥麼?

《荊棘鳥》描述的是二十世紀初發生在澳大利亞德羅海達克利裏家族三代人的故事。

父親帕迪,勤勞嚴肅、脾氣暴躁,一輩子辛勤勞作,愛妻子愛兒女,默默為家庭付出一切。母親菲奧娜,漂亮嚴謹,永遠有忙不完的瑣事。他們生有八個兒子一個女兒,其中一個兒子夭折一個被野豬拱死。六個兒子非常靦腆,都終生未婚,女兒婚後生育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子戴恩在希臘克里特島度假救人死溺亡,女兒在梵蒂岡成婚,婚後在歐洲生活。

三代人,三位獨女,三個悽婉的愛情故事!菲奧娜非常端莊,相當漂亮,血統高貴,出生豪門。愛上了一個已婚名人,不惜一切與其同居並懷上孩子,對方為名聲和地位不願捨棄自己的婚姻,無奈菲下嫁老實可靠的牧場打工者帕迪。婚後菲仍未放棄愛情幻想,生活黯然忍然,面無笑容,將所有愛傾注給第一個孩子弗蘭克身上。帕迪全心全意,卑微的一直愛着妻子,直到被火焚至死時仍聲聲慘號呼喚愛妻的名字。菲在痛失丈夫、兒子後方徹悟,發覺自己也深愛着對方,悔恨一生都未曾對丈夫説過一句:“我愛你!”

梅吉頭髮非常漂亮,銀灰色的眼睛像熔融的寶石,閃爍着柔和、純潔的光芒。拉爾夫神父“高高的身材,勻稱的體魄,英俊而富於貴族氣派。”拉爾夫第一次見梅吉時就覺得她是有生以來見到的最甜美、最可愛的人,並從此對她傾盡一生的關愛。梅吉隨着年齡的增長,對拉爾夫的崇敬依戀不覺間轉為執着沉摯的愛情。梅吉陰險狡詐的老姑媽瑪麗.卡森也不可救藥的愛上了拉爾夫,並深切洞悉拉爾夫的感情和野心,在其死後留下了惡毒的遺書:一千三百萬鎊鉅額財產和梅吉,只能擇其一。熱衷於宗教並渴望當大主教的拉爾夫忍痛選擇了財產。陷入愛河不可自拔的梅吉非常希望有自己的孩子,無奈選擇了相貌與拉爾夫相像的盧克結婚。盧克吝嗇、自私、沒有責任感,梅吉度過了一段悽慘的婚姻生活,獨自生下了女兒朱絲婷。拉爾夫放不下梅吉,始終關注着她,在她艱難生女兒時陪伴着她。梅吉養身體度假時,拉爾夫放任自己與其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之後梅吉毅然回到母親和兄弟們家,生下了兒子戴恩。戴恩長相、性格酷似拉爾夫,熱衷宗教,信仰上帝,梅吉不得不把“偷”來的兒子送到時為主教的拉爾夫處教育。直到戴恩學成後度假救人溺亡,拉爾夫才知道他是自己的兒子!戴恩葬禮後,糾結苦楚的拉爾夫倒入梅吉懷裏安然逝去。是的,拉爾夫最終掙脱了紅塵的束縛,從疲憊的生活逃遁而去了!

朱絲婷長得不象父親盧克,也沒有母親梅吉漂亮,從小叛逆,是個“小魔鬼”,有傑出的自制力,認為自己永遠不會愛任何人,喜歡演藝。雷恩是個政治家,一頭濃密的頭髮,意志堅定,有野心,為人老成周到。從見朱絲婷的第一眼起就認定了他是他的妻子,歷經十年的苦心等待和追求,終於修成正果。德羅海達的時代中止了,新的循環又將開始......

《荊棘鳥》讀書筆記10

《荊棘鳥》

“鳥兒胸前帶着荊棘,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棘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 ——《荊棘鳥》

一、 作家簡介:

考琳·麥卡洛,1937年生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惠靈頓,澳大利亞當代著名作家。她曾從事過多種工作——旅遊業、圖書館、教師,曾就學於美國耶魯大學,最終成為神經病理學家,曾就學於美國耶魯大學。現定居於美國。

其小説還有《特洛伊之歌》(1998)年、《摩根的旅程》(1937年)、《羅馬主人》、《密薩隆基的淑女們》、《第三個千年的綱領》等。除了小説,還寫傳記,散文或雜文,甚至寫音樂劇。她是數家神經科學研究所和基金會的贊助人,還擔任皇家悉尼北岸醫院

臨牀神經生理學顧問。考琳?麥卡洛是一位擅長心理描寫的作家。作為女性作家,她尤其對女性的情感及心理活動有着深刻的感悟。

《荊棘鳥》這本書在西方文壇被譽為“繼《飄》之後最成功的家世小説和愛情傳奇”。《荊棘鳥》被後人稱為澳洲的《飄》。與《教父》、《愛情故事》、《窮人、富人》、《洪堡的禮物》等作品一起,被《時代》雜誌列為十大現代經典作品。

二、主題:

愛和命運。講述的是克利裏家族傳奇式的家族史,故事開始於20世紀初葉,結束於60年代末70年代初,從帕蒂·克利裏應無兒無女的老姐姐貴婦人瑪麗·卡森之召,攜妻子菲奧娜和七個子女從新西蘭遷居澳大利亞的德羅海達牧羊場,到帕迪唯一倖存的孫輩、才華橫溢的演員朱斯婷在遙遠的異國他鄉確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愛情歸宿,整整講述了克利裏家三代人的人生經歷和情感歷程,其中最主要的是梅吉與拉爾夫神父之間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小説以現實主義手法刻畫了在不同時代背景下,菲奧娜、梅吉和朱絲婷祖孫三代敢於衝破傳統以不同方式追求幸福、渴望主宰自身命運的女性形象,表現了自19世紀末以來隨着女權運動的萌芽和發展女性自我意識的慢慢覺醒,女性對父權制壓抑從自發到自覺的抗爭,以及由此而改變的命運。

三、內容概述:

梅吉一家住在新西蘭,父親帕迪替人剪羊毛為生,梅吉的姑母、瑪麗從澳大利亞寄來信,準備讓他們去繼承遺產。梅吉一家德羅海達。剛一露面,梅吉就引起了拉爾夫神父的憐愛。梅吉一家在德羅海達定

居下來,隨着梅吉年復一年地長大,她和拉爾夫的感情也逐漸加深,但為了權力,拉爾夫離開了德里海達,離開了梅吉。 而梅吉家也嫁給了剪毛工盧克·奧尼爾,但盧克只為了掙錢,梅吉生活的並不幸福。後來,拉爾夫卻又來到梅吉身邊,他對梅吉的感情使他在梅吉去到麥特勞克島之後也去了,並在那兒一起渡過了他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為了到羅馬去擔任職務,拉爾夫再次離開梅吉,之後梅吉決定離開盧克,重新回到德羅海達,她生下拉爾夫的孩子,戴恩。 二戰暴發時,拉爾夫也已晉升為紅衣主教,梅吉的女兒朱絲婷長大後當了演員,戴恩長大了,卻提出要當教士,她把戴恩送到羅馬的神學院,讓拉爾夫照顧他。但在一次游泳中,戴恩因心臟痙攣突然發作,溺死在海里,之後拉爾夫知道了戴恩是他的兒子。拉爾夫悲痛萬分,在給戴恩做完彌撒後,在悲傷與悔恨中死去了。

四、主人公人物形象分析:

1、拉爾夫 :

拉爾夫是一個內心充滿矛盾的人物形象,愛情與教會、人性與神性的衝突如同一根荊棘橫亙在他的心裏。拉爾夫愛着梅吉,甚至坦陳愛梅吉遠勝過愛上帝,“生活在人世間去追求神性,這不過是一種幻覺,”。但他是一個神父,特殊的身份決定了他與梅吉之間永遠都不會有結果,同時他的“目的不是一個男人,永遠不是一個男人,而是某種偉大得多的東西,某種超乎僅僅成為一個男人命運的東西”。,戴恩是梅吉與上帝鬥爭的勝利果實,也是拉爾夫背叛教會的證據。失子之痛與失愛之悔最終徹底擊垮了拉爾夫,他“哭泣着,在深紅色的

地毯上蜷成一團,像剛剛流淌出來的鮮血,”彷彿一隻力竭而死的荊棘鳥。

2、梅吉 :

梅吉,無疑她所有的歌聲都是帶着傷痛的,她最大的痛苦卻還是她的愛情。她愛的人也同樣的愛着她,但他是個教士。梅吉是家族中第二代“為愛而生”的女人。明知拉爾夫是個教士,還是義無反顧地接受了命運的挑戰,從上帝手中奪回屬於她的愛人。這是一條佈滿荊棘的漫長之旅。梅吉最終得到了上帝在拉爾夫身上“永遠也得不到的東西”——戴恩,然而戴恩卻志獻身於教會,離開了梅吉,而後在朝聖的路上又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從上帝那裏奪來的東西又回到了上帝的手中。在與上帝的較量中梅吉最終失敗了。“失去得到失去”,為愛與命運抗爭了一生的梅吉品嚐着生命帶給她的得與失。梅吉在歷盡滄桑後,梅吉流露出了與菲奧娜一樣的神情,回顧一生,梅吉微笑了:“我己盡我所能,我無怨無悔。”

拉爾夫神父和梅吉既是荊棘鳥又是荊棘樹。鳥兒尋找荊棘樹,就意味着承受連生命都承受不了的痛苦,但只有承受經歷這個無比巨大的痛苦,才能唱出最美妙的歌聲。最美好的東西,只有用深痛巨創才能換取,才能把生命中美好的愛情釋放變成永恆。

五、三位女性命運悲劇分析

1、三隻荊棘鳥的不同抉擇:

(1)、菲奧娜—無聲的荊棘鳥:

“不管是驚人還是平凡尋常,反正我是不幸的女人。不管是因為這個還是因為那個,反正從我遇上帕克哈的那天起,我就開始了不

幸。基本上是我的錯。我愛他,但是,他對我所做的對其他女人來説是決不會發生的。” ——菲奧娜

菲奧娜是克利裏家族中最早將刺扎入胸膛的荊棘鳥,在追求荊棘的道路上,她曾也為之奮鬥過、追求過,為屬於自己的幸福爭取過、反抗過,但她的鬥爭是短暫的,她最終還是向命運妥協了,做了一隻無聲的荊棘鳥,默默的度過一生。

菲奧娜在年輕的時候愛上了有婦之夫帕克哈,並和帕克哈生下了弗蘭克,而那個男的最終卻拋棄了她。父親為了維護家庭榮譽,將菲奧娜趕出了家門,買通貧困的剪羊毛工帕迪,讓帕迪趕快把女兒娶走。帕迪雖然是以利益關係和菲奧娜結婚的,但他卻一生真心喜歡這菲奧娜。他盡其所能的去愛她,讓她過得幸福。但他愛着她,她卻對他從來沒有付出愛。,她只是盡着一個妻子、母親的責任,勤勞的操持着家。她每天面無表情、神情嚴肅。菲奧娜後來説到,“我一心撲在了弗蘭克身上,忽視了帕迪,他是我能碰上的最好的人!只是我沒有明白罷了。我總是一個勁得把他和帕克哈進行對比。哦,我感激他,除了發現他是好人之外,沒有別的辦法??”直到帕迪死後,菲奧娜才恍然大悟,在她的一生中最愛她的人其實就是離她最近的那個人—帕迪,是帕迪在她最困難的時候收容了她,並給予了她“家”。他一生都在呵護着她,愛着她,她卻未去好好珍惜,當得到帕迪死於大火時的消息時,她對拉爾夫説:“他是好人,是世界上唯一愛我保護我給我温暖的人!可我從來沒有愛過他;他是最親切最温柔最值得愛的人;可是直到失去他時我才明白這一點,我愛他,可是我卻再也沒有機會

《荊棘鳥》讀書筆記11

菲奧娜、梅吉、朱絲婷,三個不同時代的女性,用不同的方式詮釋了她們對愛情的理解。

菲奧娜愛着她所愛的那個人,求而不得便委身帕迪生了很多孩子但卻唯獨鍾愛她最愛的弗蘭克,失去靈魂的她自然沒為她的孩子創造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只有無盡的沉默和愈加的冷淡,最終她還是失去了她所在乎的一切;

梅吉深愛拉爾夫神父,求而不得選擇了他的影子盧克,在終於得到拉爾夫的那一次也從上帝那裏偷得了拉爾夫的孩子戴恩,一生鍾愛於他,傾盡心血卻還是無力地失去了他,還好最終梅吉並沒有像菲奧娜那樣對她和盧克的孩子朱絲婷置若罔聞不管不顧,她還是獲得了良知希望朱絲婷獲得屬於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將她埋葬在自己曾犯過的錯誤中;

朱絲婷對雷納是深深的愛卻又害怕去愛,她用冷漠和拒絕傷害雷納,認為自己不值得被他這樣愛,在幾番掙扎中她差點服從了命運,服從了她的母親對她的影響和安排,而最終拯救她的也正是她的母親,讓她徹底從那可怕的童年陰影和失去最愛的弟弟的陰影中解脱出來,勇敢地去愛,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

對自己最大的愛也許就是敢於正視自己的侷限,剔除妄想,珍惜那些愛着你的人。

《荊棘鳥》讀書筆記12

“有一個傳説,説的是那麼一中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起世上所有的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下來。然後,在荊棘樹的穿刺着身體的同時,它放聲歌唱。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得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

這是澳大利亞名著《荊棘鳥》作者的題記,一次次閲讀這段悲壯的文字,感悟着這悽美傳説中的含義。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女作家考琳·麥卡洛的處女作,被譽為澳大利亞版的《飄》,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最成功的一部小説。全書以梅吉和拉爾夫的愛情為主線,展開了一幅生動的新西蘭—澳大利亞的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的畫卷。這部小説情節曲折生動,結構嚴密精巧,文筆清新婉麗,尤為引人入勝的是小説人物刻畫鮮活飽滿:從菲到梅吉,再到朱絲婷,作者展現了女人們或悲慘或坎坷的命運,以及內心痛苦的掙扎;從帕迪到拉夫爾,再到雷恩,展現了三代男人對愛不同的詮釋;從弗蘭克到戴恩,最受寵的孩子被母親極力挽留卻被上帝愚弄,感人的愛情故事從門第間展開,延伸到宗教,跨越二戰時期,作者的構思精巧絕倫。

這是一部經典的愛情悲劇,男女主角的相遇就註定了悲劇,然而明知是痛苦還是要與命運抗爭,明知要付出慘痛的代價還是要追求美好的愛情,人性的張力浸入了每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描寫中。文中的主人公梅吉自從愛上了神父拉爾夫,就象那鳥兒,將荊棘深深刺入了自己的胸膛。她明白這個道理,卻依然無怨無悔,用盡她一生的痛苦,唱完這首悽婉的愛情之歌。

年富力強的神父一心向往羅馬教廷的權力,但他卻愛上了牧主克利裏的女兒、美豔絕倫的少女梅吉,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拋棄了世俗的愛情,內心處於權力與愛情的深刻的矛盾之中,從而引發出一連串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兩位主人公為中心,展開了克利裏家族十餘名成員各自的人生悲歡離合。

克利裏家從新西蘭來到澳大利亞的德羅海達大牧場定居和經營,這是他們一家最大的轉機,也為許多悲喜劇,更多的是為悲劇埋下了種子。

克利裏家很富有,克利裏家也不缺乏社會地位,拉爾夫能成為紅衣主教,位高權重非常人所能想象。然而金錢和地位並不重要,重要的還是人生中最寶貴的一些東西:愛情、親情、故鄉、事業、夢想、自然、人生大舞台的精彩、身心疲累時的偷得的寧靜,等等等等,正是它們帶來了極大的幸福和極大的痛苦,讓人在塵世中温享着美好,卻又留下了累累傷痕!

當拉爾夫神父去火車小站迎接他們一家的時候碰到了梅吉,兩個人的孽緣就此註定了,儘管兩人的年齡相差一輩。孽緣,是因為相互愛上了註定不可能在一起的,不該愛上的人。

一個追求上帝、追求事業、追求權勢並毫不猶豫地為了這一切而付諸行動,但是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男人,他擺脱不了人性,他在塵世生活唯一的渴求就是希望擁有一位有着獨特吸引他的氣質的小女孩——梅吉。但是,得到了前者就不可能得到後者。他只能在事業飛黃騰達的時候,內心忍受着感情的煎熬。

另一個單純善良,堅強而高傲,渴望浪漫的而又正常的愛情和婚姻生活,但是這最平凡的願望卻成了最不可能的幻想。梅吉為了這份感情,嫁錯了人,有了失敗的婚姻,進而大半輩子守在了德羅海達,那青春年華,那一輩子的家庭浪漫,都沒有得到,這是多麼大的代價!也正因為這些代價,那個最平凡的願望變得如此偉大!

梅吉的母親菲歐娜並不喜歡她和帕蒂生的孩子,包括梅吉。梅吉的父親和哥哥們也都愛梅吉,但是他們畢竟沒有那麼細心,沒有那麼敏感,他們並不能替代母親的角色。從小最疼愛梅吉的是弗蘭克,恰恰弗蘭克在梅吉的成長歲月裏出走,進而進了監獄。剩下的能從生活、思想、情感上各個方面來教導和關懷梅吉的,只有拉爾夫了。梅吉從小女孩到少女情竇初開的過程,都是有拉爾夫精心關懷的,梅吉對他的感情也由一種對於兄長家長的依戀之情,變成了男女之間的愛慕之情。這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也是必然的。在那個相對封閉的牧場環境裏,在梅吉周圍比較親近的人當中,還有誰能取代拉爾夫嗎?拉爾夫對梅吉温柔、體貼、情感上關懷備至,思想和知識上又是梅吉的老師。拉爾夫必然成為梅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在終於確定拉爾夫不能和她廝守的時候,梅吉選擇嫁給和拉爾夫極為相像的盧克。然而盧克是一個自私自利的畜生,一個守財奴,一個外表魁偉內在猥瑣狹小的人。這就和拉爾夫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梅吉最終決定返回德羅海達,再也沒有嫁給他人的念頭。只是,她和她母親一樣,更加偏愛拉爾夫的兒子戴恩,而相比之下盧克的女兒朱絲婷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在這一點上,梅吉並不比她的母親更高尚,甚至讓人覺得有點狹隘和厭惡。但是這畢竟就是人性,這就是女人的心理,原諒她吧。

拉爾夫是一個矛盾的化身。他有能力、有城府;他善於交際,能贏得上至教皇下至平民甚至包括納粹的好感;他的厚黑學也不錯,該黑時黑,該厚時厚,所以能步步登天。這些都是他強勢的一面。但他卻守着內心的折磨,那就是身為一個男人,對正常感情、對愛情的渴求。而這段愛情甚至從他年輕時候開始一直到老,折磨了他一生。拉爾夫第一眼就被梅吉的氣質和美貌所吸引,從此內心被這個女人所俘虜,再也沒有逃出。他外表剛強,內心其實比梅吉要柔弱,所受的痛苦是一種近乎於在絕望中掙扎的痛苦。直到當他得知戴恩其實是他自己的兒子,親自給戴爾舉行完葬禮儀式後,再也無法承受這一生的折磨和打擊,闔然去世。

無疑,拉爾夫有着強烈的事業心和功利心,他雖然非常矛盾和痛苦,但還是寧願捨棄兒女情長,捨棄婚姻生活,捨棄一個正常的人所擁有的最平凡也是最偉大的權利。這就是代價。當拉爾夫獲得巨大的權利和地位的時候,他必然要捨棄很多極為寶貴的東西,當他通過不算正當的手段取得本該克利裏家族所擁有的財富的時候,他的死亡必然也是因為克利裏家族。雖然克利裏家族和他本人其實都是善良的,並且一直關係融洽,互相關照愛護。這又是人性的一道美麗的光芒。

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愛情是非常可悲而可歎的,梅吉幾乎殉道士一樣的對愛情的執着,拉爾夫在上帝和世俗面前的苦苦掙扎,都讓人感受到一種人性的張力。

但是,梅吉和拉爾夫之間的愛情又是因為一個極其可笑而可鄙的淺薄的理由,卻造成了這麼大的悲劇,可見人類一點點的狹隘會造成多少人間悲劇,造成人類解放的多少重重障礙。基督新教的牧師可以結婚生子,為什麼天主教的教士卻不可以談戀愛?必須禁慾主義?這多麼像中國落後的封建禮教做造成的各種匪夷所思的慘象?一直延續到***,一直延續到今天,那些被父母橫加干預的戀人們,那些傳統落後理念下被深深束縛着的人們。天主教的禁慾主義的醜惡本質,在這本小説裏被暴露得一覽無遺。

《荊棘鳥》是關於人的慾望、奮鬥、痛苦和愛情的,讀者可以從那段描寫荊棘鳥的文字中,感同身受到,那生活的種種艱辛、人生的勇氣、活着的血淚、生命的高歌!克利裏一家三代人的滄桑情感經歷,讓我明白,真正的愛和有價值的東西是需要我們用難以想象的代價去獲取的。生活有很多痛苦和無奈,不想平庸無為的度過這一生,就要用勇氣去面對,唯有永不遏制的奮鬥才能唱出最美妙的音符!

人的一生是寶貴而短暫的,青春對於每個人來説只有一次,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好好珍惜擁有,不要等到失去時扼腕歎息。任何時候,人都應該有夢想有追求,並且不顧艱難險阻地去追尋心中的信念,努力實現目標,也許會付出很多,也許目標並不能實現,但是在生命將要結束的那一刻,能夠對自己説,我無悔過的我青春歲月,那就夠了。這是活着的意義,也是身為青年該有的生活態度。

《荊棘鳥》讀書筆記13

用了很長時間看完這本書,不是因為它太長,而是書中看似平靜的敍述隱藏的巨大的悲哀讓人無法承受。至此,我明白了我永遠不會有作家的冷靜與近乎殘酷,我寫小説時,在動筆的那一刻,就先被自己的感情淹沒了。

最幸福的時候,也是痛苦將至的時候。就像荊棘鳥撲向尖刺的時候,也是她唱得最動聽的時候。

菲奧娜是一位貴族的女兒,未婚先育,孩子弗蘭克的父親是一位有名的政客,他愛菲卻不能娶她。菲被家族遺棄,被父親安排嫁給了剪毛工人帕迪。婚後,她對帕迪與孩子極其冷漠,她把自己埋在繁重的家務之中,每天一言不發像陀螺一樣勞作着。她可以給帕迪生兒育女,可以勞累,但她不會愛他,她愛的只有弗蘭克及弗蘭克的父親,她一直都生活在對自己早年的歡樂的幻想之中。直到帕迪被大火燒死,她才突然發現自己原來如此深愛着他。而在他生前,她從沒説過,也從未知曉。

有的愛情就是這樣莫名其妙,就像《神鵰俠侶》裏的郭芙,直到嫁給耶律時才明白自己愛的是楊過。她以前專門跟他作對是因為她為得不到他的愛而氣惱。我們總是自以為很透徹,卻在自己對自己的判斷的堅持中做了傻瓜。

菲的女兒梅吉在孩提無知時,雖然有痛苦的時候,如在教會學校讀書被阿加莎修女責打,被迫和小朋友特麗莎分手及弗蘭克逃走,都曾讓她深深痛苦,然那時她有真實的歡樂,就象艾格尼絲的到來、認識拉爾夫、哺育小哈爾,梅吉都感到了上帝的仁慈。只有當拉爾夫被利慾權勢,將自己賣給瑪麗死去的靈魂和天主教廷後,梅吉的生活才陷入無底的黑暗。“梅吉,我把你賣了,賣了一千五百萬銀幣。”拉爾夫説。對穿着玫瑰灰衣服的梅吉説。他痛苦的説,我愛你,梅吉,可是,我是個教士,我將只能忠誠於上帝。然而梅吉始終都愛着拉爾夫。她嫁給了有點象拉爾夫的盧克,只為了生一個象拉爾夫的孩子。失去的愛情沒有在盧克那得到絲毫彌補;習慣單身的盧克從沒有把梅吉當妻子看,充其量只是迷戀她的美貌罷了。而最讓盧克迷戀的不是梅吉的美貌,而是她的錢。這是他接近梅吉的最初的原因。兩個人在一起的理由都與愛情無關。這以後,她對生活的態度與其説是一種熱愛,毋寧説是一種無奈的面對。

結婚時,她沒有告訴拉爾夫,當拉爾夫回到德羅海達農場梅吉的家時,萬分痛苦。梅吉生產的時候(盧克的孩子,叫朱絲婷),盧克都沒來看她一眼。這時來尋找拉爾夫神父突然出現,陪梅吉度過痛苦。此時的梅吉,看着他,看似沒有愛,也沒有恨。其實梅吉還愛他,一生只愛他一個人。然而她有種極強的自尊心,就像她的母親一樣,深深的隱藏着自己的感情。不表示愛,也不表示痛恨嚎啕大哭。

產後的梅吉在好心的安妮夫人的幫助下去了一個小島度假,在靜謐的氛圍中,她開始想以後的路該怎樣走。“跟盧克就這樣過吧,拉爾夫永遠是一個夢。”她對自己説。可是就在她決定將拉爾夫忘掉的時候,他卻來海島上找了她。她沒有告訴拉爾夫,在海島上,她有了拉爾夫的孩子——戴恩——跟拉爾夫長的一模一樣的孩子,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實上只是一種微薄的安慰。她説,拉爾夫是屬於上帝的,她得不到,但終於從上帝那裏偷走了一樣東西。她對戴恩越喜歡,越襯托出她的孤單與可憐,愛的無力及失去愛人的虛空。她的母親菲説:“沒有人能從上帝那裏偷走什麼,偷的東西總要還回去的。有一天,你必定失去戴恩。”長大後的戴恩第一次見到拉爾夫就開始崇拜他,並最終決定當一名教士。梅吉傷痛欲絕,卻由他去了。在希臘的海邊,戴恩為救落水的幾個女人而死。在梅吉要求拉爾夫幫她找到戴恩的遺體帶他回澳大利亞時,拉爾夫才知道戴恩是他的孩子。主持完戴恩的葬禮後幾個小時,拉爾夫紅衣主教停止了呼吸。在最後一刻,他沒有想到梅吉。他痛苦與歡樂的來源,他一生只愛過一個的人。他在愛情與權力間痛苦掙扎的一生終於結束了,也解脱了。

在拉爾夫與戴恩死後,梅吉才得到真正的解放。就像帕迪死後,老去的菲才得到安寧一樣。此時歌聲最為響亮,也由於痛失所愛而分外悲傷。

同樣因戴恩的死而悲傷的還有戴恩的姐姐朱絲婷。本來她打算與戴恩一起去希臘度假的,可是為了陪雷恩,卻去了倫敦。她覺得如果自己不是那麼自私為了陪自己愛的人而是陪着弟弟戴恩的話,弟弟就不會死。這個外表冷漠粗魯卻感情濃烈的女子,因此逃避雷恩。她覺得自己唯一愛的就是弟弟,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弟弟。雷恩也不能。

雷恩去了澳大利亞德羅海達找梅吉,希望梅吉能幫助他説服朱絲婷留在他身邊而不是回德羅海達。他説:“一般人是不能滿足朱絲婷的,奧尼爾太太。如果朱絲婷選擇了我,她還可以在舞台上表演,這是德羅海達無法給她的好處。”這時,他堅定地望着她,就像望着一個敵手一樣。“我是來請求你使她務必選擇我的。説這話似乎很殘酷,但是,我對她的需要超過你可能對她的需要。”當梅吉説朱思婷留在德羅海達沒什麼不好時,雷納説:“朱絲婷好奇心太盛,在德羅海達她會感到寂寞的。”他最瞭解朱思婷,勝過她的母親。可是當朱思婷説收到母親不同尋常的信時,他的心頭一沉。他想梅吉確實從從容容地考慮了這件事,但是,本能告訴他,這是她的行動的開端,但不是他所喜歡的那種行動。梅吉開始耍弄她的女兒弄回德羅海達,以使那個王朝傳之久遠的把戲了。他開始勸朱思婷回家。他開始懷疑,也許她的母親是對的,而自己卻錯了。他的眼睛突然之間顯得冷漠了,好像他的思想非常艱難地集中在與他説的話不同的事情上。

她義地反顧地執行着自己離開英國的計劃。在一片混亂之中,某個有這種力量的人打電話來了,只不過不是勸説她改變主意的;雷恩甚至還不知道她要走呢。他僅僅是來請她在他將於萊恩公園他的房子裏舉行的一次宴會上當女主人。“好姑娘,求求你!不要哭!來作我的女主人吧!”他説。最後,朱思婷還是説:“我告訴你我要永遠回德羅海達老家去了嗎?”他從煙盒裏取了一支煙;那雙大手既沒有猶豫,也沒有發抖,反而運用靈活。“你很清楚你沒有告訴我。”他説道。

她要走,他絕不會攔。他還沒有想清楚,到底怎樣對朱思婷才是最好的。

朱思婷走的時候,她的一生中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要讓他高興。

他似乎並沒有仔細看;至少他沒有説到她精神疲乏或可能有病,甚至連行李都沒提到。這一點兒也不像他。過了一會兒,她開始體驗到世界末日即到來的感覺。他和他平時的那樣子大不一樣。

能幫助她把這頓飯吃好,使它成為那種可以在旅行中緬懷往事的時候感到愉快、有趣的事情。只要她使自己相信他是為她的離去而感到煩惱,也許事情就好辦了。但是,她做不到。他也沒有那種情緒,相反,他顯得這樣冷淡,使她覺得自己似乎和一個紙人坐在一起,薄薄的,真讓人擔心會讓一陣清風吹走,以前她從來沒有見過他這樣。

他再也不管她叫好姑娘了;最近以來,她已經注意到這個詞的使用頻率下降了,今天晚上他一次也沒用這個舊日的暱稱。

朱思婷回到房間時,收到了母親的信,梅吉勸她回到雷那身邊,她終於明白了朱思婷怎樣才會幸福。此時雷納已經派人來接朱思婷。“其實我自己不瞭解我自己,不得不需要某種幫助。”朱思婷對雷納説。

“不是你想的那種方式。我知道你愛我,我可以等待。我總是相信,一個有耐性的男人最終會勝利的。”

雷納比朱思婷成熟很多。有雷納,朱思婷才會得到照顧。

故事的結尾,朱思婷嫁給了雷納。

這是《荊棘鳥》中,最稱得上完整的愛情。

“鳥兒胸前帶着棘刺,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在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

每一個人,都在艱辛地愛着。不管結果。

《荊棘鳥》讀書筆記14

一本好書,會讓你感動,會讓你有空靈飄逸感,會讓你百看不厭,會讓你捧腹大笑。自有書籍文字伊始,人類就在閲讀中傳承着文化,開啟心智。而一些經典名著的閲讀,更是人類思想文明的精華,值得後人去研究、去發現。

傳説中有那麼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聲都悦耳。它一旦離巢去尋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己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間婉轉啼鳴。它超脱了垂死的劇痛,整個世界都在屏息聆聽。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只有忍受極大的痛苦,才能達到盡善的境界……也許傳説就是這樣。

《荊棘鳥》的主題,也是永恆不變的:愛與命運。究竟愛在跌宕起伏的命運中有怎樣的糾纏?究竟命運在悲喜交織的愛中有怎樣的痕跡?究竟是愛主宰了命運,還是命運主宰了愛呢?荊棘鳥的傳説,一直在淡淡地講述着。哀傷瀰漫,但也許哀傷並不是傳説想要表達的。從麥吉和拉爾夫跨越了時空距離的愛情糾葛中,我們也許可以領悟些不同以往的東西。有關愛,也有關於命運。

當然,當初那個懵懂的孩子依舊是不能領會那字裏行間透出的深沉的滄桑。無論是含蓄温雅的帕迪,或是冷漠脆弱的菲奧娜;無論是暴烈渴望的弗蘭克,或是驕橫尖酸的卡森夫人;無論是單純執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絲婷,一個個有血有肉、有稜有角的面容次第出現,我卻無法真正地感覺到他們在愛恨糾纏中所藴涵的複雜的思想。直至現在,我依舊是無法完全理解這個家族的命運。而我最鍾愛也是最迷戀的,只有麥吉和拉爾夫神父之間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幾乎讓我肝腸寸斷、情不自禁。

也許是因為女孩子對這樣無奈又沉痛的愛情的無限憧憬,在初次讀着其中的每字每句的時候,我的情緒時刻都是在為麥吉和拉爾夫而波動起伏,為他們的相遇而欣喜,為他們的相知而温暖,為他們的相別而哀傷,為他們的相憶而唏噓,直到最終的最終,拉爾夫在麥吉的懷中平靜而安詳地死去的時候,忍了許久的淚,終於落在了書頁上。也許死亡並不是終結,生命依舊在延續,這場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深沉的愛戀也終究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跡。亦如麥吉依舊活着,亦如拉爾夫依舊愛着。

其實從一開始就是明白的,這份愛無論多麼銘記,也終究只會化為回憶裏逐漸淡去的風景。就如初見的時候,10歲的麥吉和28歲的拉爾夫,距離的不僅僅是18年的長度,更是一生的無法逾越。神父的身份註定了拉爾夫會走上對愛情來説是條一去不復回的無歸之途,也註定了麥吉從少女成長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戀終會沒有回報。因此,此後的分離、重逢、別離,直到生死殊途。至始至終,麥吉和拉爾夫都是寂寞的,儘管他們之間的愛超越了距離,超越了世俗,甚至是超越了生死。但是,彼此的獨自等待、無法相守亦無法相見,還有欲愛不能,欲罷也不能的情感掙扎,都在書裏抹染得淋漓盡致,也是讓人痛徹心肺。正如小説結尾中寫的那樣:“當我們把荊棘扎進胸膛時,我們是明白的。我們是瞭解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依然要把荊棘扎進胸膛。”是的,儘管清楚地懂得這份愛沒有完美的終點,卻矢志不渝;儘管清楚地懂得這份愛痛遠遠多於幸福,卻至死不悔。荊棘鳥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尋覓生命的意義——歌唱,也是絕唱。雖然短暫,雖然逝去,但歌聲猶在,但愛猶在。絢爛的生命也從此不再蒼白。

曾有人把荊棘鳥和枯葉蝶作為對比。荊棘鳥,把所有的生命濃縮在最後的絕唱中,雖然短促卻是倍加絢爛;枯葉蝶,把所有的生命鋪墊在持久的寧靜中,雖然單調卻是歲月綿延。截然不同的選擇,也就註定了截然不同的命運。一個,縮短了生命,只為了瞬間燦爛;一個,放棄了華麗,只為了延長生命。大千世界就是這麼奇特,一種生命所追求的,卻恰恰是另一種生命所放棄的。然而,你又能説誰是誰非呢?你是願意做一隻追求最後絢麗的荊棘鳥,還是願意做一隻追求永久淡泊的枯葉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麼罷了。而這本書,正是説明了前者存在的意義。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難以想象的代價,也要絢爛的終結,也要所夢想的一切愛,與美好。

重讀小説的時候我就在想,麥吉,這個內向卻倔強的女子,從單純天真的小女孩到飽經歲月風霜的女人,從對愛情的懵懂無知,到對無望愛戀的孤獨堅守,她經歷的究竟是多沉痛的掙扎,面臨的究竟是多殘酷的將來,但她依舊是挺過去了,並且堅持了她一直想堅持的愛。整本書從始至終幾乎貫穿了麥吉的一生,作者在麥吉身上落筆是最多也是最不留餘力的。可以説,在麥吉飄搖浮蕩的一生中,寄託了整本書的靈魂所在——堅定、執着、不顧一切,即使痛也要愛着,即使受傷也要孤獨地走下去。麥吉,就是一隻荊棘鳥,她窮盡一生,不過是為了守住那渺茫愛情中曾經微弱的光芒。包括和拉爾夫的結晶丹尼死後,她最後的慰藉也終於坍塌。然而,她依舊選擇了堅強,選擇了寬恕。麥吉似乎什麼也沒有得到,其實她都得到了,像荊棘鳥一樣,一旦走上了那條難以想象的艱難而痛苦的道路,她也就無從後悔。荊棘鳥始終都是遵循着一個永不改變的法則:痛得愈深,愛得愈沉。

在終於重讀完《荊棘鳥》後,我才豁然開朗。經典都是隨着自身的成長而不斷地產生新的感受。和從前初次被它吸攝的那個懵懂的孩子相比,現在的我,似乎懂得了更多,但也會在以後,懂得更多的更多。我期待着將來,《荊棘鳥》會給我更加迷人的答案。

合上最後一頁,忽然想起泰戈爾的一句詩:“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不知怎麼,卻覺得格外地應景。荊棘鳥,是不是也正是夢想着那夏花般絢爛的歌唱呢?

《荊棘鳥》讀書筆記15

《荊棘鳥》的開頭是這麼講的:傳説中有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一切生靈的歌聲都優美動聽。從離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間放開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歌聲響遏行雲,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

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 ??

《荊棘鳥》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説,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裏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達半個多世紀之久,橫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年富力強的神父拉爾夫一心向往羅馬教廷的權力,但他愛上了牧主克利裏的女兒,美豔絕倫的梅吉,內心處於權力與愛情的矛盾掙扎之中,從而引發了一連串的故事。以兩位主人公為中心,展開了克利裏家族十餘名成員各自的人生悲歡離合。作品情節生動,結構嚴密,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有澳大利亞的《飄》之稱,被《時代》雜誌列為十大現代經典作品之一。 然而,我試圖明白《荊棘鳥》中人物後面更深處的東西。麥卡洛以一種平鋪的文筆象在德羅海達上放牧一樣縱橫演繹了克利裏家族及其相關人物的命運、生、死、痛苦和歡樂。其情節跌宕而不悖理,它以觸摸歷史的鴻篇鉅製告訴人們這樣一個真理:世間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

折磨菲和梅吉的,源於對人間的愛。菲象一個自動陀螺一樣從早到晚在廚房和後園子裏轉,疲勞得難以緩解,因為她處在一個收入菲薄的家庭,哺育了六個孩子,後來有添了三個,她晝夜不停地勞作、勞作,直到最後麻木,只當她失去勞動能力,到了風燭殘年,才贏得她自年輕時就想要的閒適。

梅吉的歌聲在最美時,也即她痛苦到了極致的時候戛然而止,給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梅吉在孩提無知時,雖然有痛苦的時候,如在教會學校讀書被阿加莎修女責打,被迫和小朋友特麗莎分手及弗蘭克逃走,都曾讓她深深痛苦,然那時她有真實的歡樂,就象艾格尼絲的到來、認識拉爾夫、哺育小哈爾,梅吉都感到了上帝的仁慈。只有當拉爾夫被利慾權勢,將自己賣給瑪麗死去的靈魂和天主教廷後,梅吉的生活才陷入無底的黑暗。她嫁給了有點象拉爾夫的盧克,失去的愛情卻沒有從這兒得到彌補;這以後,她對生活的態度與其説是一種熱愛,毋寧説是一種無奈的面對。後來她有了戴恩,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實上只是一種微薄的安慰。她對戴恩越喜歡,越襯托出她的孤單與可憐,愛的無力及失去愛人的虛空。她的靈魂只是在戴恩和拉爾夫死後才得到真正的解放。此時歌聲最為響亮,也由於痛失所愛而分外悲傷。

與此相比,拉爾夫的歌唱卻不那麼動人,也許只能稱為掙扎時尖利的呼救,雖讓人震驚卻不能使人震撼。劉墉説過這樣一句話:“追名逐利,此念一生,風流盡去。”拉爾夫的悲哀就在於此,他活得非常痛苦,也給別人帶來了痛苦,所以沒有人對他憐憫,即使是梅吉,如

果愛情不包括憐憫的話。

讀了《荊棘鳥》以後,想着它帶血的啼叫,禁不住聯繫自己的人生。我曾深深的為這樣一句話所感動:“只要世上還有一雙忠實的眼睛為我哭泣,便值得我為生命受苦。”是啊,為生命,為生存,為理想,為愛,甚至為個人喜歡的一些些微,我們就明明白白地,把荊棘刺進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