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人際交往中的12大錯覺

在以人為對象的交往過程中,往往發生錯誤的評價,原因是受許多主觀因素的干擾:

人際交往中的12大錯覺

(一)“優先效應”。眾所周知,初次見面的印象,往往是不易消除的,如果第一次印象是好的,那麼以後總是以肯定的眼光看待對方,反之亦然。即使對方後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很難改變。這就是首次印象的定勢作用和後遺作用。

(二)近因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象發生,以往甲多次幫助乙,但最近只有一次拒絕了對乙的幫助,於是乙可能就會對甲大為不滿。這説明近因對人的`影響是較大的。

(三)心境干擾。我們常説,熱戀着的人,是透過玫瑰色眼鏡來看待一切的;而悲觀厭世之人,看到的一切是灰色的。一個人受欺騙,遭受污辱感到絕望時,在她(他)的眼裏,人們都是那麼醜陋、虛假、無禮和下流。

(四)刻板印象。是對人抱有成見,好就永遠好;壞就是永遠的壞。記得在極左路線盛行的日子裏,一個人只要是右派,不管他多麼努力也是無濟於事。如果工作有成績,會被認為是假積極,如果工作消極,會被看作是反動本質的暴露。

(五)迷信權威。誰都知道,沒有缺點的人,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即便是名人説的話,也不能句句閃金光。

(六)輕信流言。流言蜚語,可改變人的認識。眾口爍金,積毀銷骨。

(七)“暈輪效應”。人們常説的“愛屋及烏”就是“暈輪效應”的最好説明。烏鴉本是“不祥之物”,因愛那個人,連屋檐上的烏鴉都一起愛上了。這種以偏概全的推斷方法,就像暈輪或月暈一樣,是從一箇中心點逐漸向外擴散成越來越大的圓圈。所以稱暈輪或月暈效應。

(八)從眾傾向。當人們的行為或思想觀點若與周圍的人相悖時,就會有一種威壓感。比如,在選舉過程中,當大多數人舉手時,雖然自己內心不贊成,但也隨之把手舉起來。再如,當週圍的學生都穿上了校服,唯獨自己穿花衣服,心理會感到侷促不安。

(九)期待干擾。正在等待情人赴約者,會興沖沖走上前去把人認錯,誤以為是自己的情人;心急火燎的候診者,常會誤聽護士喚自己的名字;急於投宿的人,易於把商店招牌看成旅店招牌。總之,凡是個人期待的事物,就容易接受它,甚至會對現實產生歪曲的反映。

(十)主觀意念的干擾。“疑人偷斧”的故事就説明了主觀意念的干擾。一位農夫丟了斧,懷疑鄰居的兒子偷去了,於是他的言、行、舉止都像是偷斧子的。當斧子找到後,一切都正常了。可見,知覺對象始終末變(鄰人兒子),變化的只是疑人的主觀觀念。當錯誤的念頭形成後,便自然地將這個觀念投射到知覺對象上,從而主觀地增添了原來並不存在的許多東西。

(十一)經驗干擾。各人的經驗不同,知覺到的事物的特徵也會不同。比如,面對圖形“M”登山隊員將它看成是山峯;木匠容易看成是鋸齒;野營者容易看成是帳篷;教師容易看成是字母M。

(十二)以貌取人。人們常説“一俊遮百醜”,人的長相是天生的,很難改變,而道德品質是後天的,是靠自身修養形成的。可是人們常誤認為長相好,品質也一定好;其實,外貌堂堂正正未必正人君子,體態纖細瘦弱者,也許性格剛強而且堅定。

標籤:人際交往 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