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中國留學生如何走出人際交往瓶頸

由於語言障礙和缺乏對美國大學運作機制的瞭解,一般來説,中國留學生在來到美國的早期階段都有非常明顯的受挫感。

中國留學生如何走出人際交往瓶頸

我國出國讀書的學子年齡越來越小,與當地社會交往的膽量與能力也越來越小——那麼,出國留學的價值和效果也會隨之大打折扣……

海外學子初到海外,面對新環境,如何融入其中是他們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這些從小就生活在國內的孩子,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出於安全感與交際低成本等因素的考慮,會在第一時間內尋找“同類”。因此,中國留學生的交往主要還是鎖定在中國人之中。

據美國僑報網編譯報道,中國學生冼生生(Xian Shengsheng,音譯)希望結交更多的美國朋友。事實上,對冼生生來説,在美國生活快一年,能結交到一個美國朋友是很好的事情。

據《岱伯洛谷學院問詢報》(Diablo Valley College Inquirer)報道,冼生生説,結交美國朋友很難,因為我們在課堂上能説幾句,下課以後從來不多説話。據冼同學介紹,大多中國學生從來不嘗試和美國人交朋友。

“中國人喜歡在自己的小圈子裏混,不太喜歡結交新朋友。我見過的中國學生只和中國人交朋友。”冼同學説。

中國學生:美國人情緒難以把握

另一名在岱伯洛谷學院學習的中國學生張賢瑜(Zhang Xianyu,音譯)則表示,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從小在不同的文化圈生活,感興趣的話題也不一樣。“如果我和美國學生談論私人生活,我不太能把握美國人的情緒。”她説。

在張賢瑜看來,中國學生與美國人交往難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語言問題。“下課後,我就只想説漢語,不想説英語,因為那樣還要琢磨語法。”她説。

近年,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到美國求學,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最新數據顯示,2012——2013學年,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在增加21%,達到約23.5萬人。但《國際和跨文化期刊》(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的報告則指出,40%的國際生沒有要好的美國朋友。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學生和東亞學生中,該數據更高。

對於這種情況,國際教育中心(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enter)主任薩利·諾佛(SallyConover)表示:“人類的自然傾向是待在一個圈子裏,這樣感覺比較舒服。另外,少數與多數問題也產生一定影響。如果羣體規模較大,同族裔的學生就喜歡在一起。”

美國學生:不知道説什麼

岱伯洛谷學院國際招生辦公室(DVCInternational Admissions Office)顧問馬克·伊沙姆(Mark Isham)則認為,在人際交往中,美國學生通常不會主動和國際生交朋友,而國際生初來乍到,更不敢輕易上前搭話。

美國學生也承認不知道如何同國際生交往。艾瑞克·羅奎斯特(Eric Lofquist)是一名當地學生,他説,自己不知道和中國學生説什麼,也沒有理由和他們説話。“有那麼多事情要做,主要是我也不會説漢語。”他説。

國際生也認為美國學生不夠熱絡。岱伯洛谷學院學生會(Student Union)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超過40%的美國學生表示,自己努力親近國際生。但是,超過50%的國際生則認為,美國學生完全沒有親近的表現。

方法:“拓展”+“融入”

與當地人積極交往,能夠縮短學生的心理適應期﹐有助於他們更好地適應留學生活。那麼,如何拓展自己的交往圈子,多結識國外朋友,對中國留學生來説便成為一個考驗。

“我們應該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勇敢地與人交流。面對需要處理的問題或一些好的機會,應該學會大膽地表現自己。”饒南清説。他認為,國外年輕人更開放,只要中國學生願意,很快就能融入他們的圈子。

不同的是,朱超認為中國留學生融入西方青年的交際圈很困難。“一方面是因為一些偏見。另一方面是文化的原因,由於文化差異問題,中國留學生的愛好和興趣與其他國家的'學生差別很大,這是阻礙交流的一大因素。”

雖然融入當地生活並非易事。但不可否認的是,當留學生的人際交往網絡拓展開來,就會有更多的機會與外國人交流,這對留學生來説無疑是一件好事。

“首先,從實用角度講,英語口語可以得到改進,國外朋友可以幫你校正發音。另外,從文化角度講,你可以更深入地瞭解他們的文化習俗,回國工作後,在與這些國家的人進行商業和文化往來時,也方便得多。”朱超説。

如何拓展交往的圈子,是擺在留學生面前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朱超建議,留學生可通過學校的國際交流中心舉辦的各種活動,認識一些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也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與課題組或者系裏其他國家的留學生進行交流,從而使自己的人際交往變得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