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茶文化的反思文章

超越科學的茶文化是中國茶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中國大陸茶葉生產量最大,但出口量最大的是印度,盈利最高的是台灣。茶文化忽悠的是我們自己,坑的是生存艱難的茶農!必須弘揚科學的茶文化,迴歸正本的茶道——精行儉德!

茶文化的反思文章

●閆恩虎

陸羽在《茶經》中將茶道的原則概括為:“精行儉德”。茶乃草中英,草本儉物,山中自長,隨意可採之。《茶經》卷下《六茶之飲》謂:“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茶者,荼也 。《爾雅》有“苦荼”之句。《茶經》雲:“茶茗久服,有力悦志。”這是對茶功效的概括,也説明茶初期似乎是常用藥的一種。晉常璩的《華陽國志·巴志》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西漢王褒《僮約》有“烹荼盡具”,“武陽 (四川屬地)買荼”。唐白居易《長恨歌》句:“前月扶樑買茶去。”唐扶樑就是今天景德鎮。宋徽宗説的更確切:“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説明茶早期是南方的產物,“茶”、“荼”同形,茶當時主要有解毒(濕毒、瘴毒等)的藥效。

《茶經》雲:“齊有晏嬰,漢有楊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因文人的參與就有了茶文化。唐朝《封氏聞見記》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唐呂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生動的描繪。可以肯定,唐朝中國茶事已盛,當時稱茶宴,將茶作為宴文化的一個要素。至若陸羽 《茶經》出,茶文化遂規範。

到了宋朝就不一樣了,水有了靜水和動水之分。王安石一定要中流之水。“須得陽羨茶以中峽水烹服。”文人皇帝宋徽宗更以文化浸淫之:“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明確地講,茶亦非凡人可享之。《紅樓夢》中櫳翠庵的神奇女子美尼姑妙玉更是高妙!“一杯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水須是“梅花雪”,收集梅花蕊上的雪,置於甕中,埋地下五年後方可用以沖泡;茶杯要“官窯脱胎填白蓋碗”。這已經是非人的享受了!

本來,在世界三大飲料(茶、可可、咖啡)中,茶是最簡單、最廉價的。正因為如此,中世紀茶成為世界嚮往中國的標誌,美國的獨立戰爭,茶是導火索。近年來,由於利益的驅使,以文化的名義將中國茶業推向危險的懸崖!茶葉價格動輒成千上萬,泡一壺茶,講究器具,宜興紫砂老壺,動作要有什麼 “韓信點兵”、“關公巡城”等等可笑的名堂!似乎當年義和團打洋鬼子一樣。等一杯茶泡出來,嗓子都等幹了。茶成為競奢的道具,絕景的大紅袍,幾十萬元一斤!到底那四株茶樹的茶葉和下面茶場的茶葉有什麼不同,沒有科學的解釋,只有文化的忽悠!名壺泡出來的茶和一般壺泡出來的有什麼差別,這也許只有養壺的人才可以解釋!一斤茶葉,需要三重包裝,從硬木到金屬,明顯違法的過度包裝!還要放在冰箱冷藏才可飲用。

必須清楚:超越科學的茶文化是中國茶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中國是茶的發源地,但國內白領喝的飲料茶是英國品牌的立頓茶。中國大陸茶葉生產量最大,但出口量最大的是印度,盈利最高的是台灣。茶文化忽悠的是我們自己,坑的是生存艱難的茶農!必須弘揚科學的茶文化,迴歸正本的茶道——精行儉德!

不可否認,兩千多年的中國茶文化自有其神奇之處,也有現在科學尚不能解釋的玄妙。但茶產業的發展和生活中茶的飲用需要科學的文化,這是毋庸置疑的。必須對茶文化進行甄別,可以保留玄妙的一類,那是“貴族生活”的體驗文化,或可謂之 “穿越的茶文化”!讓極少數人用百年老壺、深山泉水或經五年的梅蕊雪水去體驗,像法國老酒莊品嚐百年窖藏極好橡木桶裝的葡萄酒一樣。科學的茶文化應該包括兩類:一是儘快促進茶飲料化,像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一樣,常温打開即飲,讓民族品牌的茶飲料在全球市場同其它飲料競爭;二是生活飲茶的科學化。畢竟茶是中國老百姓“開門七件事”之一,也是國民待客、休閒、養生的重要內容。

茶的飲用方式在兩千年間變化不斷,早期是將茶葉放在口中咀嚼,後來是煮茶,像煲中藥一樣,唐時成茶宴,後又有分茶、鬥茶、點茶、擂茶等等,泡茶是從明朝開始的。但不管飲用方式如何變化,茶道“精行儉德”的精神是不變的。

陸羽不愧茶聖!一個“精”字道出儉德的靈魂:儉不是陋,而是精!這個精,包括以下內容:

首先,科學性。毋庸置疑,茶是最保健的飲料:茶單寧抗癌;咖啡因提神、利尿;茶氨酸增強記憶。常飲茶養生益智。但要注意科學方式,一、沖泡時間不能太長,否則茶葉會變質;二、飯前不能大量喝茶,以免影響食慾;三、飯後不宜立即喝茶;四、泡茶過濃可能引起頭痛、失眠、煩躁。同時也要講究時間的科學性。早飲為“喝茶”,晚飲為“品茗“。喝茶一般的茶類為綠茶或烏龍系列,喝者,生活之所需也!新茶最佳;品者,綴意也!觀色嘗味,滌心靜意。需性温味厚的紅茶或老茶。

其次,茶的選擇。懂茶種、茶香,不同茶種有不同的性味和香氣。性味要看科學的説明。總的來説,茶香不是浮香、薰香,也不是沉香,而是暗香,與梅一類。可因人性格選擇也!另外,還須清楚,茶的前身是草藥,要根據中醫中藥的常識選擇茶種。

再次,器具的配合。泡茶瓷器、陶器均可,器一定要做到潔、真,老更好。潔者,洗淨,外無污漬、內無宿漬,真是若要講究,要真紫砂,老紫砂有沉味相和,故更佳。

最後,水清純,燒沸即可,勿多次沸騰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