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語文朗讀的意義

新指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可見在新的語文標準下,朗讀已定位成閲讀教學的“熱點”。因此,面對新的形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把“朗讀”這把劍舞得遊刃有餘就不得不對“朗讀”這個眾人關注的語文改革的焦點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

語文朗讀的意義

 1.朗讀是閲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

閲讀是由多種心理因素組成的複雜的智力活動,它不是機械地重複原文,而是要通過內部語言進行理解。把原文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從而理解和掌握原文。但對於國小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來説,他們注意的穩定性比較差,他們不可能對看書這個簡單任務保持長期穩定的注意。因而教師應首先訓練他們出聲朗讀課文,帶點強制性地集中他們的有意、注意,然後再逐漸地培養學生脱離這種被動式的有意注意,最終走向主動式的無意注意,學會自己約束自己進行學習。所以説,朗讀是閲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

 2.朗讀有利於發展智力,獲得思想薰陶

朗讀是閲讀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學生通過這種閲讀方式可以獲得更豐富的感性經驗,使學生的思維有一個準確,得心應手的工具。他們可以用這些工具將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可以與人交流,並通過不斷的交流逐漸提高自己的水平,推動思維的靈活性,邏輯性的發展,加強智力的發展。朗讀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朗讀可以增進對文字的鑑賞力。兒童由於強於形象思維,在有聲有色的朗讀時,他們會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地的'感覺。讀那些節奏和諧、音調鏗鏘的文字,無須多作見解,他們會有一種美的感受,從中也可以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感染,達到思想教學的目的。朗讀有助於對課文的記憶。默讀由於只有“眼腦”一條通路,而朗讀有“眼腦”和“耳腦”兩條通道,在大腦皮層上留下雙重刺激的痕跡,有助於對朗讀材料的記憶。綜上所述,注意加強對國小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是閲讀教學的要求,也符合國小生的心理髮展特點。通過朗讀,兒童以口語為中介,把書面語言與它們的意義聯繫起來,離開了朗讀,低年級兒童難以理解課文。國小低年級兒童發聲速度比認字速度快,兒童朗讀比默讀自然得多。如果禁止他們朗讀反而是不自然的事。

 3.朗讀教學中這幾個要點

進行朗讀指導時儘管人都説“教無定法”,但是許多有經驗的老師在朗讀教學實踐中所提煉出來的經驗,卻值得我們借鑑。並且通過我們平時的教學活動,我們也深深地體會到在朗讀教學中這幾個要點也是確實不容忽視的。

(1)朗讀要注意張揚個性。我們必須要鼓勵個性化的多元朗讀,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各盡所能,在朗讀中將自己的發現表達出來,與人分享,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2)朗讀要注意引導、點悟。在朗讀訓練中,教師要為學生的自讀感悟創設主動選擇的條件和機會,促成他們個性化發展。但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學生的選擇往往會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必須在朗讀訓練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導學生選擇。要通過引導學生、點悟學生,使學生的思維、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動自主參與到朗讀實踐中,完成對文字符號所承載的思想內容,文字材料組織方式以及所滲透的情感、韻味的感知和領悟。

(3)朗讀既是一種語言活動,又是一種言語藝術。因此,從客觀上講,要求學生運用準確的語音、合理的停頓和語調朗讀課文,並表情達意。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必須規範朗讀,做到語音準確,語調自然,這是朗讀的底線。中、高年級學生,要求朗讀時把握文章基調,句子的節奏,能揣摩文章藴涵的情趣意旨,並有意識地注意語段韻律、語流停延,達到充分感知課文內容,領悟文章的情義妙理、神思妙筆。從微觀上説,每一篇課文的朗讀,每一次朗讀訓練都有其要求,或是理解性的,或是評價性的,或是鑑賞性的,都是對課文的藝術再創造,賦予課文新的藝術生命。

總之,朗讀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它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有着不容忽視的作用。只有通過教師們的精心指導,學生們的刻苦練習,才能真正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展現它的藝術魅力。

標籤:朗讀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