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實習

首都博物館實習報告

實習3.24W

2012.3.6 遊首都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實習報告

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用地面積248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3390平方米,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北部設計了綠色文化廣場,東部設計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築物(地面以上)東西長152米、南北寬66米左右,建築高度41米。建築外形主要由矩形圍合結構、橢圓形外立面和金屬屋頂三部分組成。建築內部分為三棟獨立的建築,即:矩形展館,橢圓形專題展館,條形的辦公科研樓。三者之間的空間則為中央大廳和室內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樸的中式牌樓、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為觀眾營構了一個兼具人文、自然情調的環境。

首都博物館的建築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以文物為本,為社會服務”,強調“過去與未來、歷史與現代、藝術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首都博物館是當代簡述大師崔愷的精彩作品。其設計源自於“博物館是聯繫歷史、現代和未來的場所”的理念,將傳統的材料與現代的材料並置,來表達對歷史與未來的描繪。傾斜的青銅體破牆而出,生出文物發掘的意象;懸挑的大屋頂無疑在影射中國傳統的出檐,而懸掛式框架磚牆模糊了古代城牆與現代幕牆的界線;廣場的起坡取材於皇家宮殿高台建築的手法,烘托出了宏偉的巨構。簡潔的矩形平面與北京的城市格局相互協調,非對稱的形體呼應街道轉角空間。青銅、木材、磚石等傳統的材料代表北京悠久的歷史。不鏽鋼頂棚、玻璃幕牆和先進的建造技術表現新北京的現代。陽光大廳,四季竹院,將景觀空間引入了博物館,室外下沉竹園延伸至室內,打破了傳統博物館空間的封閉、沉悶的感覺,營造了開放型的、温馨的、明亮的文化休閒環境。園林與文物展廳之間的時空交錯,表現出特有的東方藝術魅力。首都博物館建築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現代美於一體的建築藝術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巨大的屋蓋繼承了中國傳統建築深遠挑檐;通長的石質幕牆象徵着中國古代城牆;廣場起坡傳承古代高台建築風格;在大廳北門外地面上鑲嵌清代丹陛,大廳內有明代牌樓,體現出中國傳統建築平面中心軸線特點;橢圓形的青銅展館斜出牆面寓意古代文物破土而出。青銅、木材與磚石的大量運用更顯一種歷史的久遠。北廣場和大堂地面所用石材,產於自古以來為營造北京城供應石材的房山地區;方形展廳的外裝飾,採用北京最常見的榆木;橢圓形展廳的外裝飾,採用青銅材料,並飾以北京出土的西周時期青銅器的紋樣。鋼結構棚頂、玻璃幕牆等表現出北京有力的時代步伐,高大空間和通透的'視覺效果順應了當代建築的國際流行趨勢。

首都博物館中選方案的深化設計是由法國AREP公司和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聯合完成的。《首都博物館新館建築設計徵集方案集》一書的中標評語中寫到:設計師認為博物館是聯繫歷史、現代和未來的場所,並以此為設計理念來構思方案。他們採用中國古代建築常用的木材、灰磚,並模仿銅釜的形狀以表達博物館具有中國的、歷史的含義;用玻璃幕牆和巨大的鋼屋蓋表示現代,從而體現博物館是歷史和現代的交融。設計理念有新意,也符合博物館建築的性質,其處理方式既有反映現代建築的做法,又有符合中國傳統建築的技法,使建築造型有新鮮感。如灰磚牆不是置於地上而是懸挑在中間,模糊了古代城牆和現代幕牆的界線;橢圓形的青銅展廳斜出牆面,象徵古代寶物破土而出,使立面有了形式上的變化;巨大的屋蓋影射中國傳統建築的深遠外檐;廣場起坡烘托宏偉的巨構,也源於高台建築的手法。總之,新館建築的形象、形狀、用料、做法都有中國傳統建築的痕跡和聯想,而又脱離了對具象的模仿,讓人們從文化精神層面上感受到它的文化品位。在探索中國博物館現代化的道路上,中國傳統建築精神和現代建築技法在首博新館的建築上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它將會成為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