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書信函

對城市內澇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書信函6.85K

城市內澇是由於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提出自己建議。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城市內澇問題提出建議書,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對城市內澇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城市內澇問題提出建議篇一

近年來,我國一些大型城市遭受嚴重的內澇危害。而中小型城市城鎮化在快速推進中,往往也忽略了城市內澇問題。這不僅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也給城市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和經濟損失。其主要原因在於:一是城市建設理念“重地上、輕地下”。政府規劃部門重視城市外表的規劃與建設,地下排水設施建設滯後於城市發展速度,歷史欠賬較多,存在着排水設施不完善、排水標準較低、排水管網布置不科學等問題。二是城市規劃設計不夠合理。城市使用的管網結構新舊不一,大部分老城區仍在使用早年建設的排水管道系統,排水能力較低,而新網已經改用粗管,在遭遇強降雨時,雨水泄流路徑不暢,造成成片積水,成為受澇的重災區。三是城市建設對排水系統破壞嚴重。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產生的生活、生產垃圾、污水等嚴重堵塞下水道。四是城市管理投入嚴重不足。許多地方由於對城市管理缺乏必要的投入,造成一些老化的、損毀的應該定期維護的排污、泄洪管網得不到及時維修和改善。

為此,基層建議:一是提高規劃設計水平。政府規劃部門要轉變城市建設理念,認真研究適合本地實際的城市排水規劃方案,因地制宜地進行城市排水系統建設,避免重建設輕規劃;城市新區建設、舊區改造以及新、改、擴建工程的排水設施,要綜合考慮建設規模、其他排水設施建設等因素,實現整個城市排水設施無縫對接,確保使排水設施建設與城市發展同步進行,切實城市提高排水能力。二是加強實施管理力度。加大投入力度,組織相關人員加強對城市排澇系統的維護,定期排查,定期檢修,確保排水暢通無阻,必要時,對舊的排水管道進行修整、改造或重新建設;制定更具可操作性法規制度,全面加強城市管理和部門協調,真正對生產、生活垃圾進行有效管理,清除城市內澇的現實威脅;在實施過程中,力保地下建設基礎築牢,再發展地上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一套應急預警和處置機制,實行主要領導負責制,把防洪排澇工作作為考核領導幹部的一項指標。三是鼓勵開發新模式。加強城市蓄水設施建設,形成‘蓄排結合’的防治體系。政府規劃部門應鼓勵房地產開發項目中,推動生活小區建設地下“雨水儲蓄池”,降低雨水管網壓力,既可以增加城市水源,還可以調節雨水排放能力。

  城市內澇問題提出建議篇二

雨水入滲的通道幾乎完全被硬化地面所阻隔是關鍵,投入不足、排水設施維護管理不到位又加重了城市的'內澇。

多年來,城市雨水排放一直在一個怪圈裏徘徊:人們總是試圖通過加大城市的排水能力,來緩解伴隨城市地域擴大和地表硬化面積增加所帶來的積水問題,但其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不斷加快的城市化規模總是領先於城市排水能力的更新,原本已不堪重負的城市排水管網只能是超負荷運轉。大多數城市運用的雨污合流製為主的排水模式,更使得這種情況雪上加霜。“按照現有的城市排水設計標準,重要地區按照3—5年重現期設計,只要超過5年重現期的暴雨,必然會導致管網排水能力不足。而目前濟南市地下排水管道長達2000多公里,指望短期內全改造一遍顯然不現實。”濟南市市政設計院副院長聶愛華認為,城市排水體系標準的提升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需要較長時間。並且,排水標準也不可能無限提高。

在專家們看來,城市內澇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究其原因是目前採取的治澇措施單一,未走綜合治理之路。

化害為利變廢為寶

“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洪澇災害,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洪水風險始終存在,人類不應單純與洪水抗爭,更應在保證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調整人與洪水的關係。”山東建築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張克峯認為,在今後一段時期,城市管理者應進一步轉變防洪除澇理念,從無序、無節制地與洪水爭地轉變為有序、可持續地與洪水協調共處,實現從“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利用洪水”的轉變,最終實現人與洪水的和諧共處,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其實換個角度看,雨洪水不是人類面臨的自然災害,而是上天賜予人類的寶貴資源。”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局長賈玉良也表示,“我們應該在積極應對雨洪災害的同時,科學開展雨洪水利用,使其化害為利,變廢為寶,讓洪水猛獸也展現出似水柔情。”

“加強雨洪水研究與利用,尤其對以泉為名片的濟南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賈玉良解釋説,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地面大量硬化,濟南市通過降雨獲得地下水的補給量在逐年減少,每年約3000萬立方米雨水白白流失。濟南市東南部、南部等泉水補給範圍內攔蓄降水、涵養水源能力明顯減弱,嚴重影響泉水補給。

有研究資料表明,泉域內以現有開發方式每佔用1平方公里土地,泉水將每年減少29.2萬立方米的補給能力。賈玉良表示,利用雨水補給地下水,較地下水回灌等措施對保泉和供水更具操作性,雨洪水利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投資規模小、投資分散、運行成本低,既可減少地下水開採量,又能有效增加雨水下滲量,涵養回灌地下水源,能從根本上增大泉水噴湧量。 力求恢復雨水的生態功能

“世界發達城市在發展進程中同樣遭遇過城市內澇問題的困擾。”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副局長羅衞東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探索,他們及時轉變思想觀念,將人與洪水、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充分納入到城市建設體系中,有效解決了城市內澇問題。比如,美國加強立法防內澇,強制性要求就地滯洪蓄水,興建地表回灌系統;德國則採用人工湖、透水磚鋪裝人行道等措施增加雨水入滲,同時積極倡導小區雨水零排放。

借鑑國外先進經驗,在積極應對雨洪水災害的同時,科學開展雨洪水利用,恢復雨水的生態功能,是城市雨水的迴歸之路。相比之下,濟南市雨洪水利用還有較大差距,仍處於研究摸索階段。然而,正因如此,未來潛力巨大,可因地制宜、見縫插針地展開。

“開展雨洪水利用,就是尊重城市原有地理和生態因素,緩解人、水爭地矛盾,推動城市協調可持續發展。”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副院長賈超認為,破解城市內澇難題,可以通過“滲、滯、蓄、用、排”五個字來實現。

“滲”是指回歸雨水的自然屬性,讓雨水降落之後儘可能滲入地下,這種方式最能促進雨水、地表水、土壤水及地下水之間的轉化,維護城市水循環系統平衡;“滯”主要是通過建設濕地等各種手段,減緩洪峯形成時間,減少洪峯峯值,儘可能避免大的洪水出現;“蓄”是指利用低凹地、池塘、濕地、人工池塘等收集雨水,既能減輕防洪壓力,還能改善城市小氣候;“用”主要是指豐富雨水利用範圍,可以用來灌溉、洗車,還可以用在景觀、道路清掃、衝廁、消防等領域;“排”主要是指暢通排水管道和河道,讓雨水能順暢地排出城區。

記者瞭解到,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近期就將開展社區雨水“零排放”試點,並研究制定再生水利用鼓勵機制。同時,推進建築項目雨水收集處理系統配套建設,擴大雨水在景觀、綠化、道路清掃、洗車、衝廁、消防等領域的使用範圍。

專家們認為,解決城市內澇是一個複雜龐大的系統工程,並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依靠某一個部門或採取某一項工程措施就能徹底解決的,必須探索政府統籌謀劃、部門協調一致、社會積極參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思路,共同應對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的內澇問題。唯有如此,城市“內急”才有望得到根治。

  城市內澇問題提出建議篇三

今年我國多個城市內澇問題嚴重,我很關注此事。現如今的城市內澇嚴重,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因為城市道路的下水道常被垃圾所堵塞,以至於雨天排水不暢,所以道路上有了嚴重的積水,給人們的生產生活都造成了嚴重的不便,給國家,個人也造成了相當大的經濟損失。

現有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有一專利,叫“具有防堵功能的自動排水設備”。它無需任何外力能源,在晴天時井蓋呈關閉狀態,垃圾掉不進去,雨天時自動打開。此裝備不僅環保,節約能源,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解決下水道垃圾堵塞的根本問題。

第二個原因是城市的雨水管道口的直徑確實偏小,但如果單從擴大直徑口來解決問題,不僅要耗費相當大的財力和人力,而且此工程也非常巨大,需要大量的時間,並且也會給交通方面帶來很大的壓力和不便。

對於此原因,我有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我建議政府用“非開挖”的施工方式平行於現有雨水管道旁鋪設一道加壓排水管道,可以使排雨水通暢。此方法不僅耗費的財力和人力少,而且時間也少,對交通的影響也校

當雨水管道不再受垃圾堵塞而排水不暢時,即使遇到特大暴雨時,在加壓管道的作用下,我相信城市內澇問題不再是“城市脖。

我們也可以把暴雨看成好事。城市中的雨水都會隨着管道流進各大河湖中,我們可以把河湖加深1~5米,在雨天時把排進的雨水都儲存在河中,這些水我們可以在日後來滿足很多工農業的的用水需求,而且河中的水也會下滲,來補給地下水,這樣既環保又省資源。把災害變為資源,一舉兩得。

我把這些建議提出來,以儘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望有關部門能夠考慮,因為我認為此方案很適合我國的國情。

另外我認為城市還有一大隱患,值得注意,各個十字路口地下管道鋪設不規範,都是帶壓力的管道,如有一個管道損壞,可起連鎖反應

在六月份連續出現的幾輪強降雨過程中,北京、武漢、杭州等城市出現了嚴重的內澇。近年來城市內澇問題屢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本文重點分析了當前城市排水系統的現狀、弊端以及通過借鑑國內外優秀的城市排水系統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城市內澇發生的原因

城市排水系統脆弱是內澇發生的直接原因,而排水系統問題又主要包括排水管網建設和排水管網管護兩方面的“歷史欠賬”:一方面是管網建設缺乏科學規劃和系統佈局,城市排水系統不能與城市各方面發展規劃配套,導致排水能力滯後於城市化進程。目前國內許多城市排水管道不成系統,部分管線管徑不合理,雨水管徑普遍偏小,過水能力不足。市政問題專家徐宗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國內,排水管溝直徑超過3米的幾乎沒有。而在一些國家,排水管溝可以跑汽車。”另一方面是排水管網的管護不到位,很多城市對污水排放管理不嚴,居民生活和餐館污水任意排放,導致管渠淤積嚴重,過水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此外管網老化、排水管道被佔壓問題也比較普遍。

地面雨水滲透能力差也是發生城市內澇的原因之一。硬化地面是指用水泥、花崗巖、大理石、釉面磚、柏油等不透水的材質,鋪設城市廣嘗商業街、人行道、停車嘗社區活動場地。當前各個城市的地面都被大面積硬化,導致城市地面的滲水能力越來越差。正常情況下,當雨水降落到地面時,土壤會像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雨水並儲存,專家把這一過程稱為“海綿效應”。但硬化的地面就像鋪在土壤這塊海綿上的有機薄膜,降水只能流淌其上,而無法內部吸收,因此一旦雨量較大就容易形成城市內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