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書信函

對城市內澇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通用8篇)

書信函9.59K

城市內澇是由於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提出自己建議。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城市內澇問題提出建議書,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對城市內澇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通用8篇)

對城市內澇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篇1

近年來,我國一些大型城市遭受嚴重的內澇危害。而中小型城市城鎮化在快速推進中,往往也忽略了城市內澇問題。這不僅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也給城市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和經濟損失。其主要原因在於:

一是城市建設理念“重地上、輕地下”。政府規劃部門重視城市外表的規劃與建設,地下排水設施建設滯後於城市發展速度,歷史欠賬較多,存在着排水設施不完善、排水標準較低、排水管網布置不科學等問題。

二是城市規劃設計不夠合理。城市使用的管網結構新舊不一,大部分老城區仍在使用早年建設的排水管道系統,排水能力較低,而新網已經改用粗管,在遭遇強降雨時,雨水泄流路徑不暢,造成成片積水,成為受澇的重災區。

三是城市建設對排水系統破壞嚴重。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產生的生活、生產垃圾、污水等嚴重堵塞下水道。四是城市管理投入嚴重不足。許多地方由於對城市管理缺乏必要的投入,造成一些老化的、損毀的應該定期維護的排污、泄洪管網得不到及時維修和改善。

為此,基層建議:

一是提高規劃設計水平。政府規劃部門要轉變城市建設理念,認真研究適合本地實際的城市排水規劃方案,因地制宜地進行城市排水系統建設,避免重建設輕規劃;城市新區建設、舊區改造以及新、改、擴建工程的排水設施,要綜合考慮建設規模、其他排水設施建設等因素,實現整個城市排水設施無縫對接,確保使排水設施建設與城市發展同步進行,切實城市提高排水能力。

二是加強實施管理力度。加大投入力度,組織相關人員加強對城市排澇系統的維護,定期排查,定期檢修,確保排水暢通無阻,必要時,對舊的排水管道進行修整、改造或重新建設;制定更具可操作性法規制度,全面加強城市管理和部門協調,真正對生產、生活垃圾進行有效管理,清除城市內澇的現實威脅;在實施過程中,力保地下建設基礎築牢,再發展地上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一套應急預警和處置機制,實行主要領導負責制,把防洪排澇工作作為考核領導幹部的一項指標。

三是鼓勵開發新模式。加強城市蓄水設施建設,形成‘蓄排結合’的防治體系。政府規劃部門應鼓勵房地產開發項目中,推動生活小區建設地下“雨水儲蓄池”,降低雨水管網壓力,既可以增加城市水源,還可以調節雨水排放能力。

對城市內澇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篇2

雨水入滲的通道幾乎完全被硬化地面所阻隔是關鍵,投入不足、排水設施維護管理不到位又加重了城市的內澇。

多年來,城市雨水排放一直在一個怪圈裏徘徊:人們總是試圖通過加大城市的排水能力,來緩解伴隨城市地域擴大和地表硬化面積增加所帶來的積水問題,但其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不斷加快的城市化規模總是領先於城市排水能力的更新,原本已不堪重負的城市排水管網只能是超負荷運轉。大多數城市運用的雨污合流製為主的排水模式,更使得這種情況雪上加霜。“按照現有的城市排水設計標準,重要地區按照3—5年重現期設計,只要超過5年重現期的暴雨,必然會導致管網排水能力不足。而目前濟南市地下排水管道長達2000多公里,指望短期內全改造一遍顯然不現實。”濟南市市政設計院副院長聶愛華認為,城市排水體系標準的提升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需要較長時間。並且,排水標準也不可能無限提高。

在專家們看來,城市內澇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究其原因是目前採取的治澇措施單一,未走綜合治理之路。

化害為利變廢為寶

“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洪澇災害,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洪水風險始終存在,人類不應單純與洪水抗爭,更應在保證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調整人與洪水的關係。”山東建築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張克峯認為,在今後一段時期,城市管理者應進一步轉變防洪除澇理念,從無序、無節制地與洪水爭地轉變為有序、可持續地與洪水協調共處,實現從“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利用洪水”的轉變,最終實現人與洪水的和諧共處,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其實換個角度看,雨洪水不是人類面臨的自然災害,而是上天賜予人類的寶貴資源。”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局長賈玉良也表示,“我們應該在積極應對雨洪災害的同時,科學開展雨洪水利用,使其化害為利,變廢為寶,讓洪水猛獸也展現出似水柔情。”

“加強雨洪水研究與利用,尤其對以泉為名片的濟南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賈玉良解釋説,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地面大量硬化,濟南市通過降雨獲得地下水的補給量在逐年減少,每年約3000萬立方米雨水白白流失。濟南市東南部、南部等泉水補給範圍內攔蓄降水、涵養水源能力明顯減弱,嚴重影響泉水補給。

有研究資料表明,泉域內以現有開發方式每佔用1平方公里土地,泉水將每年減少29.2萬立方米的補給能力。賈玉良表示,利用雨水補給地下水,較地下水回灌等措施對保泉和供水更具操作性,雨洪水利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投資規模小、投資分散、運行成本低,既可減少地下水開採量,又能有效增加雨水下滲量,涵養回灌地下水源,能從根本上增大泉水噴湧量。 力求恢復雨水的生態功能

“世界發達城市在發展進程中同樣遭遇過城市內澇問題的困擾。”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副局長羅衞東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探索,他們及時轉變思想觀念,將人與洪水、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充分納入到城市建設體系中,有效解決了城市內澇問題。比如,美國加強立法防內澇,強制性要求就地滯洪蓄水,興建地表回灌系統;德國則採用人工湖、透水磚鋪裝人行道等措施增加雨水入滲,同時積極倡導小區雨水零排放。

借鑑國外先進經驗,在積極應對雨洪水災害的同時,科學開展雨洪水利用,恢復雨水的生態功能,是城市雨水的迴歸之路。相比之下,濟南市雨洪水利用還有較大差距,仍處於研究摸索階段。然而,正因如此,未來潛力巨大,可因地制宜、見縫插針地展開。

“開展雨洪水利用,就是尊重城市原有地理和生態因素,緩解人、水爭地矛盾,推動城市協調可持續發展。”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副院長賈超認為,破解城市內澇難題,可以通過“滲、滯、蓄、用、排”五個字來實現。

“滲”是指回歸雨水的自然屬性,讓雨水降落之後儘可能滲入地下,這種方式最能促進雨水、地表水、土壤水及地下水之間的轉化,維護城市水循環系統平衡;“滯”主要是通過建設濕地等各種手段,減緩洪峯形成時間,減少洪峯峯值,儘可能避免大的洪水出現;“蓄”是指利用低凹地、池塘、濕地、人工池塘等收集雨水,既能減輕防洪壓力,還能改善城市小氣候;“用”主要是指豐富雨水利用範圍,可以用來灌溉、洗車,還可以用在景觀、道路清掃、衝廁、消防等領域;“排”主要是指暢通排水管道和河道,讓雨水能順暢地排出城區。

記者瞭解到,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近期就將開展社區雨水“零排放”試點,並研究制定再生水利用鼓勵機制。同時,推進建築項目雨水收集處理系統配套建設,擴大雨水在景觀、綠化、道路清掃、洗車、衝廁、消防等領域的使用範圍。

專家們認為,解決城市內澇是一個複雜龐大的系統工程,並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依靠某一個部門或採取某一項工程措施就能徹底解決的,必須探索政府統籌謀劃、部門協調一致、社會積極參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思路,共同應對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的內澇問題。唯有如此,城市“內急”才有望得到根治。

對城市內澇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篇3

今年我國多個城市內澇問題嚴重,我很關注此事。現如今的城市內澇嚴重,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因為城市道路的下水道常被垃圾所堵塞,以至於雨天排水不暢,所以道路上有了嚴重的積水,給人們的生產生活都造成了嚴重的不便,給國家,個人也造成了相當大的經濟損失。

現有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有一專利,叫“具有防堵功能的自動排水設備”。它無需任何外力能源,在晴天時井蓋呈關閉狀態,垃圾掉不進去,雨天時自動打開。此裝備不僅環保,節約能源,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解決下水道垃圾堵塞的根本問題。

第二個原因是城市的雨水管道口的直徑確實偏小,但如果單從擴大直徑口來解決問題,不僅要耗費相當大的財力和人力,而且此工程也非常巨大,需要大量的時間,並且也會給交通方面帶來很大的壓力和不便。

對於此原因,我有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我建議政府用“非開挖”的施工方式平行於現有雨水管道旁鋪設一道加壓排水管道,可以使排雨水通暢。此方法不僅耗費的財力和人力少,而且時間也少,對交通的影響也校。

當雨水管道不再受垃圾堵塞而排水不暢時,即使遇到特大暴雨時,在加壓管道的作用下,我相信城市內澇問題不再是“城市脖。

我們也可以把暴雨看成好事。城市中的雨水都會隨着管道流進各大河湖中,我們可以把河湖加深1~5米,在雨天時把排進的雨水都儲存在河中,這些水我們可以在日後來滿足很多工農業的的用水需求,而且河中的水也會下滲,來補給地下水,這樣既環保又省資源。把災害變為資源,一舉兩得。

我把這些建議提出來,以儘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望有關部門能夠考慮,因為我認為此方案很適合我國的國情。

另外我認為城市還有一大隱患,值得注意,各個十字路口地下管道鋪設不規範,都是帶壓力的管道,如有一個管道損壞,可起連鎖反應。

在六月份連續出現的幾輪強降雨過程中,北京、武漢、杭州等城市出現了嚴重的內澇。近年來城市內澇問題屢有發生,嚴重影響了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本文重點分析了當前城市排水系統的現狀、弊端以及通過借鑑國內外優秀的城市排水系統提出了一些建議。

城市內澇發生的原因

城市排水系統脆弱是內澇發生的直接原因,而排水系統問題又主要包括排水管網建設和排水管網管護兩方面的“歷史欠賬”:一方面是管網建設缺乏科學規劃和系統佈局,城市排水系統不能與城市各方面發展規劃配套,導致排水能力滯後於城市化進程。目前國內許多城市排水管道不成系統,部分管線管徑不合理,雨水管徑普遍偏小,過水能力不足。市政問題專家徐宗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國內,排水管溝直徑超過3米的幾乎沒有。而在一些國家,排水管溝可以跑汽車。”另一方面是排水管網的管護不到位,很多城市對污水排放管理不嚴,居民生活和餐館污水任意排放,導致管渠淤積嚴重,過水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此外管網老化、排水管道被佔壓問題也比較普遍。

地面雨水滲透能力差也是發生城市內澇的原因之一。硬化地面是指用水泥、花崗巖、大理石、釉面磚、柏油等不透水的材質,鋪設城市廣嘗商業街、人行道、停車嘗社區活動場地。當前各個城市的地面都被大面積硬化,導致城市地面的滲水能力越來越差。正常情況下,當雨水降落到地面時,土壤會像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雨水並儲存,專家把這一過程稱為“海綿效應”。但硬化的地面就像鋪在土壤這塊海綿上的有機薄膜,降水只能流淌其上,而無法內部吸收,因此一旦雨量較大就容易形成城市內澇。

對城市內澇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篇4

地勢低窪的居民住宅區,可因地制宜採取“小包圍”措施,如砌圍牆,大門放置擋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底樓層居民家中的電器插座、開關等應移裝在離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積水漫進屋內,應及時切斷電源,防止積水觸電傷人。

家中積水較深、已危及人身安全時,應迅速向屋頂、高樓等處轉移,找到被困地的制高點站立,等待救援;如果被洪水圍困,尋找門板、洗衣盆、衣櫃等作為逃生用具;如果無法逃脱,將手機集中起來,只留一個開機,等待救援,這樣能儘可能長時間的尋求外界救援。如果當時通訊工具無法正常使用,應該使用煙火、光照、燃燒衣物等方法,讓救援人員知道你的所在地。

暴雨天駕車遇內澇

暴雨天駕車出行應避開以往容易積水的地區和路段,市民因對容易積水的地方提前瞭解,繞行為好,以免碰到積水造成的交通擁堵或車輛死火。駕車市民應避開傍晚下班交通高峯時段,並慎重考慮晚上的出行計劃。連續暴雨天氣,地下停車場可能淹水,請特別注意。

1、切勿盲目駛入未知深度積水中。在經由積水路段時,駕駛員本能反應是加大油門涉水通過,在不知道前方積水深度的情況下這麼做會帶來極大的風險,當積水淹沒進氣口導致熄火或淹沒分電器導致全車斷電時,車內人員將會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

2、切勿駛入急流中,即使水深不足半米。某些路段因為地勢的原因,積水可能會在路面以較快速度流動,這種路面急流即使水深尚淺,也不要隨意駛入。有實驗證明,水深超過30cm時大部分民用車輛會喪失抓地力,超過60cm時,車輛很容易就會被沖走,危險狀況與車輛類型無關。

3、如果已經駛入積水應先解鎖車門打開車窗。如果已經駛入積水區域,並且車輛擁堵無法前進時,降下車窗,防止分電器被水淹之後雨刷停止工作而觀察不到外界情況,解鎖車門,嘗試車門是否能夠打開。多觀察水線位置和前車情況,準備逃離。

被積水圍困不要輕易採取轉移行動

當遭受內澇形成的積水圍困時,能否脱離險境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是否具備較充分的防災知識及相應準備;二是是否能保持冷靜,避免盲目行動。

一般情況下,生活在積水危險區域的居民應當密切注意內澇的發展態勢,服從當地救援指揮部門的統一安排,及時避難。但是一些居住分散的居民或是外出的行人有可能被突發的內澇圍困,這時,首先要保持冷靜情緒,防止恐懼心理,避免由於精神崩潰而造成混亂。

接着,要判斷有無可能採取措施轉移到安全地帶,在做出這個決定時要特別慎重,在沒有足夠的安全措施,如有可靠的船隻、非常熟悉水的深淺和習性,不要輕易採取轉移行動。

如果決定原地待救,應主要採取登高避難的方式,如基礎牢固的屋頂,大樹上築棚或將幾棵樹相互連接,在樹上設避難台等。然後發出等待救援信號,如柴煙、高處懸掛彩布、各種聲響等,或者利用和保存各種尚能使用的通訊設施,如電話、電台、對講機等,儘早發出求援信號並保持聯繫。

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也可利用身邊的可用物品扎制木排或逃生閥等逃生用品,同時要注意保存火種、醫藥等物品,安置好老弱病殘等人員。

儘管水火無情,只要冷靜沉着,採取自我保護措施,是可以脱險的。

內澇的防範與自救:儘量向高處轉移

內澇初期防範要點

1、暴雨來臨前請找好一個安全的地方,並停留至暴雨結束為止。暴雨中的安全地方是指牢固的建築物,地勢較高的建築物。

2、如果暴雨已經開始,自己所處位置危險,儘可能聯絡家人,告知你的具體位置,以在出現突發情況時方便救援。

3、如果路面開始水浸,請不要貿然涉水,部分井蓋被掀起但行人難以察覺,寧願停在路中淋雨也不要試圖過水。

內澇形成後的自救方法

1、受到內澇威脅,如果時間充裕,應向樓頂、站台等高處轉移;在措手不及,已經受到洪水包圍的情況下,要儘可能利用船隻、木排、門板、木牀等,做水上轉移。

2、洪水來得太快,已經來不及轉移時,要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屋、高牆,做暫時避險,等待援救,千萬不要單身游水轉移。

3、發現高壓線鐵塔傾倒、電線低垂或斷折;要遠離避險,不可觸摸或接近,防止觸電。

對城市內澇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篇5

1、制訂國家級防強降雨引起的城市內澇應急標準預案。

應科學制訂強降雨應急預案,把強降雨列為與強颱風等一樣的自然災害來預防,在預案中對城市排澇系統綜合治理提出指導性意見。督促檢查各省市努力提高各城市排澇標準,應根據城市建設的發展速度調整排水規劃,多方位、多渠道、多系統綜合治理,進行有計劃的、全面的整治。建議由水利、水文、城建、交通、道路、勘測、園林、氣象等部門的專家組成聯合調研組,對各城市城區基本情況進行系統的整理統計,包括各條內河河底、道路、建築物底部等處的高程、歷次洪水淹沒高度,地下排水管網體系,不同等級的暴雨、洪水可能威脅到的單位和居民情況等,綜合形成永久性的基礎資料庫,並定期進行修正和補充,為排水規劃、防澇標準制定、綜合治理奠定基礎。

2、大力推廣雨水收集系統,化害為利。

城市雨水收集系統一方面可大幅降低強降雨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也可將寶貴的雨水資源收集起來,對缺水城市來説可以充分利用雨水,化害為寶。這方面日本東京的成功經驗借得我國借鑑。國內也有不少城市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統已改造完成,為雨水收集系統提供了設施保障,一些地方政府如太原、北京、南京、鄭州等城市已在推廣雨水收集系統。建議在借鑑其他國家治理城市內澇成功案例和總結我國部分城市推廣推廣雨水收集系統經驗基礎上,選擇一些較好的案例在全國推廣。

3、在城市規劃中運用法律手段,依法治理河道。

應責成各級地方政府專門財政每年都有安排經費對城市內河進行河道整治。近年來,我國不少地方政府由於急功近利思想,忽視了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產生嚴重後果。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半途而廢。對此類未按計劃完成的清淤、擴寬工程,應強制依法執行以達到預期效果;同時要依法清障,恢復、加大河道行洪能力。早在1988年,國家就頒佈了《河道管理條例》,國務院應責成各級政府職能部門依照有關法規並結合當地實際,制訂地方性河道管理實施條例,理順各城市內河管理的隸屬關係,避免政出多門、相互推諉的現象發生。

4、建立城市蓄洪區,實行老舊社區排水溝改造。

在舊城改造和新建城區規劃建設時,必須充分考慮城區蓄洪區的規劃設計。在城區的老舊社區低窪地帶無排水溝處開挖排水溝,已有排水溝但太小或未與內河排水溝相連的應進行疏浚排水溝和適當擴大後並與內河管道相連,在常遭水淹的地方應備有抽水機抽水以防內澇。對城市現有僅存的湖泊、沼澤地、池塘及內河等一切能緩解城市內澇的地方進行嚴格的保護,嚴禁蠶食。在道路露天停車場等公共設施規劃設計時,優先考慮使用透水性好的`材料。

5、提高各地市水庫的安全係數,挖掘水庫攔洪削峯潛力。

對各地市的水庫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對屬於病險水庫的應立即督促地市做好防險加固工作;更新改造水庫閘門調控設備,縮短設備操作時間,提高水庫調度的科技含量。做好庫區極其上游流域內水情、雨情監測和預報,為水庫科學調度提供詳細的預報信息,為在最佳時段騰出庫容贏得時間;與內河水位高峯期錯開,根據內澇情況適時開關閘,挖掘出水庫的攔洪削峯潛力,儘量避免雪上加霜。同時,要加大各城市內河與各大江大河水系連接處排澇站的防洪力度,增加排澇站的設備設入以加快強降雨時的排水速度,降低內河水位,以有效阻止內河河水倒灌。

6、高層建築地下層應設置防禦澇水倒灌裝置。

由於目前各城市高層、多層建築不斷增加,地下建築也同時增加,而地下建築在設計時往往忽視了設置防禦澇水倒灌裝置,造成重大損失,各地已出現慘痛教訓。因此,在地下層設計時應設置防禦澇水倒灌裝置。

對城市內澇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篇6

為進一步提高我縣城區的排水防澇能力和抵禦暴雨內澇災害的應變能力,切實維護人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經現場踏勘,並結合我縣近年來出現的內澇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前我縣城區主要內澇點的基本情況

根據近年來我縣城區在汛期發生內澇積水的情況,經現場調查摸排,主要的內澇點及成因如下。

(一)市場

市場地勢較周邊低3—4米,且匯水面積較大,小中雨時雨水能及時排出。但遇到特大暴雨時,雨水管滿負荷運行仍然不能滿足排水需求。同時遇河道水位上漲超過警戒線時,河水將倒灌入市場排水管內,市場內的雨水將無法排放形成澇點。該點位場地狹小,商業攤位密集,無法修建排澇泵站等自動防澇設施。

(二)工業園區段

內有一條較長距離的排水渠,該渠上游位於丘陵地帶坡腳處,長約2公里,匯水面積大,平時水流不斷,遇到暴雨時,雨水無法在短時間內排出,積水容易漫出渠外形成內澇。20xx年對盛馬段道路進行了改造,擴大了過街排水渠行洪斷面,20xx—20xx年該段道路未出現“看海”情況。但內水渠尚未改造,仍有內澇風險需要加強巡視觀察。

(三)工業帆布廠

片區工業帆布廠後地塊,地勢較周邊低3米左右,上游匯水面積較大(至老火車站),小中雨時雨水能及時排出。但遇到特大暴雨時,排水渠溢出洪水,導致該處低窪地帶被淹,主要涉險建築一棟、停車場一處。

(四)郪江中路中學段

該處匯水面積大,地勢較周邊低,雨水口不足,小中雨時雨水能及時排出。但遇到特大暴雨時,會產生路面積水,不能及時排出。

(五)工業園區一號橋周圍

一號橋周邊道路寬、匯水面積大,地勢較周邊低,雨水篦子數量少,遇到特大暴雨時,會產生路面積水,不能及時排出。

(六)街幼兒園

街幼兒園段道路坡度大,臨邊有一條暗渠,地勢較周邊低。小中雨時雨水能及時排出,但遇到特大暴雨時,雨水排放不及時,將溢出溝渠,在路面形成積水。

二、防範內澇的工作分工及措施

根據易發內澇積水的地段和原因,有關部門要按以下措施要求,做好內澇防範工作。

(一)縣住房城鄉建設局

1、制定內澇防範工作實施方案及應急預案。

2、建立應急搶險隊伍,儲備搶險物質。

3、負責內澇點的巡查,發生內澇災害時,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實施搶險工作。

4、加強對城區排水管道、雨水口的清淤;對城區道路或人行道坑窪路面進行填平。

5、儘可能疏浚市場地下排水渠,及時清理雨水口垃圾。

6、負責中心城區排澇管網等市政設施的檢查維護工作,確保設施在汛期正常運行。

(二)縣防汛辦

1、組織相關部門召開協調會,統籌安排全縣防汛防災工作。

2、負責城區及周邊水庫、河道、防洪工程的檢查維護工作,確保設施正常運行;

根據暴雨內澇的情況,做好水庫、灌溉水渠、防洪設施的調度工作。

(三)街道辦事處

1、負責轄區內防災宣傳工作,重點加強對內澇點影響範圍內羣眾避險意識的教育。

2、規劃內澇點避災撤退路線。

3、建立應急預警隊伍,儲備預警物質,轄區內發生內澇,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人員疏散和涉險羣眾自救,減少財產損失。

(四)經開區

1、組織轄區內企業對各自廠區內澇點進行排查,落實應急搶險方案。

2、建立應急搶險隊伍,儲備搶險物質,轄區內發生內澇災害時,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實施搶險工作。

3、管轄範圍內出現內澇災害時,組織園區人員撤離及設備轉移工作,減少財產損失。

(五)文旅產業園

1、組織人員對轄區內澇點進行排查。

2、建立應急搶險隊伍,儲備搶險物質,轄區內發生內澇災害時,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實施搶險工作。

3、管轄範圍內出現內澇災害時,組織園區人員撤離及設備轉移工作。

(六)縣公安局交警大隊

根據城區排水與暴雨內澇情況,提出城區道路的交通管制方案,在積水路段設置車輛限行標誌牌,派員指揮交通,確保過往車輛安全。

(七)縣氣象局

負責暴雨天氣監測與信息發佈。

(八)水、電、燃氣部門

負責做好各自範圍內內澇應急搶險準備,在汛期來臨前對易澇點產權管線、設備進行風險排查。

三、建立城區內澇防範應急機制

(一)成立城區暴雨內澇防範指揮部

(二)預案等級劃分

城市排水與暴雨內澇防範應急預案,按我縣城區雨量大小分為三級:即I級、II級、III級。

I級應急預案為特緊急應急預案,城區小時降雨量達5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

II級應急預案為緊急應急預案,城區小時降雨量達4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

III級應急預案為一般應急預案,城區小時降雨量達30毫米以上的暴雨。

(三)內澇應急措施

當城區小時降雨量在30毫米以上時,啟動III級應急預案。縣住房城鄉建設局、經開區、文旅產業園、街道辦事處安排人員對中心城區各個易發生內澇的積水點進行現場監控,採取相應的預警措施。

當城區小時降雨量在40毫米以上時,啟動II級應急預案。縣住房城鄉建設局、經開區、文旅產業園、街道辦事處安排人員對中心城區各個易發生內澇的積水點進行現場監控。縣住房城鄉建設局、經開區、文旅產業園對城區排水管網進行巡查,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排水防澇。

當城區小時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時,啟動I級應急預案。縣住房城鄉建設局、經開區、文旅產業園、街道辦事處組織搶險隊伍對轄區內澇積水部位採取相應的措施,疏通排水口,抽排積水。經開區、文旅產業園、街道辦事處對險區內人員預警疏散、撤離、組織涉險自救。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根據城區內澇的情況,對城區道路實施交通管制,確保城區道路交通正常運行。其餘出現內澇的點位,由屬地管理單位報告險情,疏散羣眾,縣住房城鄉建設局、經開區、文旅產業園組織搶險隊伍進行排險搶險。

四、建立聯動機制

(一)統籌城區防汛物資,建立明細台賬,明確管理責任人及聯繫方式,實現資源信息互通,以便應急搶險時高效調配。

(二)加強部門之間協調溝通,建立防汛工作QQ羣,及時發佈暴雨預警、雨天巡檢、涉險點位、應急搶險等工作信息。

對城市內澇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篇7

屋頂綠化的好處很多,最突出的是可以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做了屋頂綠化以後,夏天使得建築頂層室內温度下降3-7℃,從而節約50-70%的空調用電。此外,屋頂綠化還具有吸納可吸入顆粒物、淨化空氣、延長建築使用壽命、治理城市荒漠化、改善城市空中景觀,讓市民有一個親近自然的環境,由於沒有土地成本,是城市中心區最廉價的綠化方式。

今天,就屋頂綠化防止城市內澇的好舉措介紹如下:

德國政府為了妨止城市內澇,每年向沒有屋頂綠化的業主收取排水費,原因是當雨水降落在祼露的屋面上時,雨水迅速流到地面,由高處流向低處的城市排水管道,增加了排水管道的壓力,減弱了城市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怎樣才能減免排水費呢? 就是要把祼露的屋頂進行綠化,當雨水降臨,植物吸納雨水、土壤吸納雨水、蓄排水系統吸納雨水、雨水蒐集和淨化系統收集和保留部分雨水,這樣就大大地延緩了雨水流向排水管道的時間與水量,減輕了城市排水管道的壓力,提高了城市排水管道的抗災能力,用這種生態的辦法來解決城市內澇的問題。

居民還可以在屋頂上“造田”,實施空中花園、屋頂草坪、屋頂菜園果園、和牆體綠化,實施了這些生態修復工程,都能有效的吸納和滯留雨水,提高居住區環境舒適度,通過驗收,德國政府給予減免排水費50-100%的政策優惠,用這種經濟槓桿政策來促進城市向立體花園發展。

在做立體綠化、屋頂綠化的同時,要建立雨水的收集利用系統。將雨水收集到蓄水池或人造濕地,進行淨化,這種雨水直接淨化的費用比堤岸污水淨化為中水的費用要低很多,將收集來的雨水經過淨化用於園林的澆灌、衝廁、洗車……,可以節省寶貴的自來水資源。

德國等發達國家,在建造屋頂綠化的同時,進行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建設,這種做法是很值得我們借鑑的。

此外,治理城市內澇還可以將現有城市面大、量廣的硬地改造成瀝青透水地面、混凝土透水地面、透水磚人行道地面,這樣使我們硬鋪裝的瀝青地面,都變成會呼吸的生態透水地面,以此來完善的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還要建造活水公園和濕地,來儲存、滯留和淨化雨水,成為市民休閒娛樂和城市生態修復雙重任務的新場所。

通過以上這種生態修復的系統工程,來解決我們城市的內澇問題,這是我的補充建議。

對城市內澇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篇8

1城市雨水排水基礎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城市雨水排水管網建設滯後

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1.1.1基礎排水管網的建設力度不足,城市排水防澇主要依靠排水系統,排水系統可以説是保障城市運行的生命線,隨着城市內澇現象的加劇,管理者普遍開始重視汛期的防澇工作,但是對舊排水管網的建設仍然缺乏重視。基於城市整體規劃來説,大部分城市都缺乏雨水排水防澇專項規劃,單純將雨水排水作為城市排水的一部分,還有少部分城市沒有設置排水專項規劃,很多城市將雨水排水設施建設附屬於道路建設工程,也沒有單獨分離出來,在道路建設的同時進行雨水排水管道的建設。此外,政府對於雨水排水基礎建設投入的資金少,排水設施建設在財政投入中所佔的比重小。

1.1.2新老城區雨水排水合流的難度大,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很多城市的舊城區中採用合流制排水體系,雨季出現後發生內澇,雨水和污水共存,對環境造成較大的污染。而舊城區的道路相對狹窄、建築物密集,整體規劃較差,因此難以實施改造。同時雨水管線大多老化、管徑小,不能夠滿足當前的排水需要。因此,城市中解決內澇的主要措施就是應急機制,導致汛期的防澇和排澇工作任務異常繁重。

1.2城市雨水排水基礎設施的維護管理不善

儘管城市中建設有排水系統,但是後期維護工作較弱,由於管理不善造成的局部排水能力不強現象非常普遍,容易導致局部內澇的發生。如使用過程中各類垃圾沉澱進入到雨水排水管中,將會很大程度上降低系統的排水性能;或者是明裝雨水口嚴重堵塞,導致集水的能力變弱。系統維護管理過程期間,在治理污水的過程中存在着對原有排水系統進行損壞的現象;對舊的雨水排水管網實施改造期間出現亂接,造成排水不暢。除此之外,市政工程與道路工程在改造過程中也會造成雨水管損壞或是匯入其他管道來水的現象,這一系列現象都會造成嚴重的城市內澇。

1.3城市排水與防洪法律規範的建設不完善

通過建立城市排水防洪標準,加強對各個部門的約束是減少城市內澇的重要舉措之一。儘管我國城市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但是城市防洪工程建設進度較慢,與發展速度非常不平衡,相關法規標準的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某些發達國家城市防洪方面的制度建設相對完善,法規也更為健全,法律條文的制定能夠很好地保障城市防洪相關舉措的落實。如英國議會在2010年通過的《洪水雨水管理法案》,規定了城市內澇預防和治理的具體做法及各級負責單位;美國各大洲都分別制定了《雨水利用條例》,不但指出城市雨水調蓄與利用的措施,還詳細地制定了城市內澇的防治、解決對策及問責制度。日本可以説是世界範圍內城市防洪標準最為嚴格的國家,對城市排水中污水種類的限制非常嚴格,下水道排水各項技術指標均有明確的規定。可以看出,從立法的角度對城市雨水排水建設及城市內澇預防與治理進行強制性約束產生很大的積極意義,實現從決策到實施的全方位的管理,但是我國當前這方面的建設顯得非常滯後。

2加強城市雨水排水基礎建設的建議

2.1優化城市雨水排水規劃

提高城市雨水排水規劃設計水平,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促進城市雨水排水基礎建設的發展。針對城市的特點,氣候環境的變化規劃設計、科學設置排水管網,並做好雨污分流、管道建設與改造、雨水調蓄設施、行洪設施、泄洪設施、水系清淤和治理設施的建設與改造。優化城市排水專項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區域總體規劃、排水設施用地控制規劃和區域控制性規劃,加強相互之間的對接與聯繫,促進道路新建工程與排水管道建設的同步,實現城市建設和垮台水設施建設的同步,促使城市雨水排水基礎設施與實際的發展需求相適應。

2.2優化排水基礎設施設計參數與工程設計

2.2.1在建設排水基礎設施之前,應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選擇設計參數。例如:在考慮水位影響的過程中應將多年一遇的歷史最高洪水位納入參數範圍,並分析最高水位對排水系統水利坡降產生的影響,根據結果對排水系統的性能進行調整;根據建設項目的重要程度及建設區域往年的內澇情況,增加徑流係數的取值,保證設計的雨水排水系統具有較高的排水能力。

2.2.2提高暴雨重現期,而且系統建設中是暴雨計算公式非常重要的標準與參數,合理地對重現期參數進行確定是排水工程規劃的關鍵步驟。基於系統的經濟性而言,重現期的選擇應當根據不同類型的匯水區域進行鍼對性的挑選,才能夠做到技術經濟指標的統一。隨着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強,基礎設施的建設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提高設計標準是必然的。排水系統設計的首要條件是滿足一年一遇的標準,在財政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將標準提高。有資料顯示暴雨重現期每提高一年,用於排水管網的財政投入增加15%,根據我國當前的資金扶持比例,城市雨水排水系統建設期間可以適當將一年一遇提高到兩年或三年一遇。

2.3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排水體制

排水體制涉及到城市雨水污水的收集與排放、排水系統的經濟效益等,更與環境保護的要求相關,只有合理的排水體制能夠控制城市點源和非點源污染總量,才能夠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根據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相關要求,新建的城區應用與雨污分流制度,老城區則進行改造。但是由於改造工程的範圍較廣,具有一定的難度,甚至可能進一步造成浪費和污染,所以在排水體制的選擇上應當更具有針對性。對於暫時不具備改造條件的舊城區允許不採用分流制,通過截流乾管增加截流倍數,從而提高排水能力。

3關於城市內澇的解決措施

3.1加強雨水生態化處理系統建設

隨着科技的發展,雨水入滲與調蓄系統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很多城市開始鼓勵應用雨水生態化處理系統,倡導低影響開發理念。雨水入滲與調蓄系統主要是指通過分散的、小規模的設施控制雨水徑流,降低雨水徑流的峯值量,常見的手段有植物過濾帶、透水性材料及滲透性排水溝等。

3.1.1在廣場和道路等面積較大的鋪裝上選擇透水性材料,促進雨水深入地下,將短期徑流變化為長期徑流。

3.1.2在道路兩側可以應用滲透性排水溝,滲入大部分的雨水,同時可以將其中的污染物過濾,削弱暴雨期的徑流量;草地等植被的根系有很好的水土涵養作用,在大面積的綠化草坪上輔以雨水滲透技術,也能夠促進雨水滲入地下、降低暴雨的徑流量,在我國北京和天津等地區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3.2完善對雨水排水設施的維護和管理手段

對於已經建成的雨水排水設置應當根據城市建設發展實際需要進行擴容和改造處理,增強城市的排水能力;同時加強對系統的維護和管理,積極監督各大單位的日常保養、巡查、清理、維修工作。實際建設中道路工程施工、污水截污治理及地下管網施工等行為都可能對排水系統造成損害,發生這樣的情況之後要及時督促責任單位予以修繕與整改,以免對城市排水造成影響。

3.3加強城市管網排水與海河道排水之間的聯繫

城市管網排水和海河道排水共同組成排水體系,只有將二者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夠保證城市防汛安全。所以在制定海河道排水調度預案期間一定要減輕管網排水對其造成的影響,合理調節汛期運行水位,將海水潮位、河道水位受雨水排放的影響降到最低;城市防汛管理單位要加強和市政建設部門的聯繫,根據指揮部門發佈的預警信息做好相關準備,避免由於信息滯後或溝通不暢造成內澇或其他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