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書信函

對推廣普通話的建議

書信函2.73W

我來説兩句(0)

對推廣普通話的建議

複製鏈接

打印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廣州“土著”何小姐心中一直有一件憾事,自己剛上國小的兒子竟然不會説粵語

“假如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選擇在兒子咿咿呀呀學語時就教他説粵語。”供職於香港某家機構駐廣州辦事處的何小姐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她原先以為粵語是母語,不用刻意去教,兒子自然能學會,但沒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

不過,這種情況絕非廣州特有。在各地城市裏,由於幼兒園、國小普遍要求學生使用普通話,這一代的孩子大多不願説方言,即使在家中,也習慣用普通話與家長交流。

於是,有不少“土著”開始擔心,自己的母語會不會就此消亡。不僅如此,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外地人大量湧入沿海各主要城市,也似乎在壓縮着城市“原住民”們使用本地方言的空間。

日前,這種情緒在廣州爆發了。

7月5日,廣州市政協建議廣州電視台增加普通話節目,以方便廣州亞運會期間國內外賓客的收視習慣。但這一建議在網絡上卻被解讀為取消粵語節目,“推普廢粵”。於是,自尊感極強的部分廣州人發起了“保衞粵語”的運動,甚至採用時下流行的快閃聚會進行聲援。

昨日,廣州市政府特意召開新聞發佈會表態,稱“推普廢粵”子虛烏有,純粹就是一個偽命題。

“市政府從未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有過"推普廢粵"一説的表述和意思,更不存在這樣的事實。”廣州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歐陽永晟表示。

既然是誤會,自然能用實際行動去消解。但“保衞粵語”事件背後,是城市居民對於社羣、族羣和文化多元化的焦慮,這一“病根”卻並非能在一朝一夕之間治癒。

粵語讓位普通話?

作為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在何小姐的'記憶中,兒時幾乎在純粵語的環境中成長,當時假如有外地人用普通話問路,周圍大多數人都聽不懂。

改革開放之後,廣東經濟率先起飛,大量淘金客、打工仔和年輕畢業生前往發展,不少人落地生根。

據2009年的數據,廣州全市流動人口已接近600萬,幾乎與户籍人口773.48萬相當。而在這700多萬的户籍人口中,也有相當一部分系第一代或第二代外地移民。

外地人的大量湧入,使廣州的語言環境產生了巨大變化。

廣東衞視有一檔非常火的連續劇《外來媳婦本地郎》生動地再現了這個現象。該劇以廣州老城西關一户康姓人家的家庭生活為背景,反映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之間的融合過程。何小姐家中上演的也是“本地媳婦外地郎”,她的丈夫是外地人,儘管已經學會説一口流利的粵語,但為了遷就不會講粵語的公公婆婆,家庭成員間的交流常以普通話為主。這也使得她兒子缺乏學習粵語的環境。

在何小姐看來,隨着大量外來人口湧入,無形中提升了普通話的位置,而逐漸弱化了粵語。

“不僅是我們這一代廣州人不時夾雜着普通話、英語等多種語言來交流,就連父輩這一代,許多人也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不知不覺地學會了普通話。”何小姐説。

在同樣以粵語為主的香港,也正出現類似的情況。自從1997年迴歸之後,隨着與內地在經濟、文化等方面更密切聯繫,香港在語言使用環境方面也出現一些明顯的變化。

不少將“是”發音成“系”的香港人都很努力地學起普通話。在香港許多商場,一些銷售人員一旦聽到顧客説普通話,馬上會非常親切地用普通話與其交流。

一份提案引發的風波

但目前,作為當地主流電視媒體的廣州電視台,大部分節目都是粵語。在該台開設的9個頻道中,除了一個頻道是英語播音外,其他頻道都很少以普通話播音,特別是綜合和新聞這兩個每天播出比較多的時政要聞頻道都是以粵語為主,綜合頻道今年1月將原先用普通話播音的午間新聞改為用粵語播音。廣州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程新生表示,這對聽不懂粵語的外來人口獲取廣州的信息形成了很大障礙。

7月5日,廣州市政協提案委副主任紀可光將一份《關於進一步加強亞運會軟環境建設的建議》提案交給廣州市市長萬慶良。其中一個建議是《關於廣州電視台綜合頻道應增加普通話節目播出時段的建議》。

程新生表示,政協的建議在形成之前通過網絡等多種形式調查,收回7900份問卷。建議的具體內容是,建議廣州電視台綜合頻道或者新聞頻道改為以普通話播音為基本播音用語的節目頻道,或者在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的主時段中用普通話播音。

“該建議的背景是希望方便來穗參加比賽和旅遊的國內外賓客瞭解亞運和本地新聞諮詢。”歐陽永晟指出。

沒想到就是這份看起來挺普通的提案,卻激起千層浪,網上將紀可光謔稱為“碎粵神偷”。土生土長的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在微博上的一句“母語告急!嶺南文化垂危!”短短几小時內就有數千條評論和轉載。《新週刊》執行主編封新城的一條微博:“沒有方言的城市是可恥的”,也成了轉發率最高的評論之一。

何小姐認為在粵語被逐漸弱化的情況下,再以行政外力推進這種趨勢,許多廣州本地人在情感上無法承受,擔憂嶺南文化會因此消亡。

“這個事情完全是無中生有、無事生非的無厘頭,試問世界上哪個族羣會去毀滅自己的語言?”歐陽永晟在昨天的新聞會上如此表示。

歐陽永晟提醒在場媒體,“請注意,這裏講的不是在廣州電視台所有頻道、所有節目都用普通話播音。”據介紹,廣州電視台早已作出迴應,表示該台目前普通話和粵語兼容的現狀有歷史原因和現實需要,並經國家批准,並沒有變動的考慮,市政協表示理解。

“推普廢粵”是偽命題

儘管誤會被消解了,但方言之爭仍會持續。

在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王首程看來,對“粵語弱化”的擔憂其實大可不必。他認為,隨着經濟的發展和外來移民的增多,粵語在所有廣州市民日常交流中的比重有部分稀釋和下降,但説粵語的人的絕對量並沒有減少。“國家還是充分考慮到粵語方言在交際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對媒體使用還是採取寬容的態度,不存在刻意的打壓。”

他認為,一種語言流行的背後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非語言因素。改革開放後,無論是四川和陝西,都不難接觸到粵語方言的詞彙。“改革開放以來,粵語不是收縮了,而是隨着廣東經濟的影響力,影響更為廣泛了。”王首程表示。

事實上,不少外地人來到廣州後,也像何小姐的丈夫一樣學會了説粵語,或者聽得懂粵語。

在廣州工作多年的陳廣漢告訴記者,雖然至今仍不會説粵語,但這並

標籤: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