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小班教育隨筆(通用)

文學1.45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育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小班教育隨筆(通用)

小班教育隨筆1

今日,在小五班的活動課上,我教孩子唱了一首歌《世上僅有媽媽好》,沒想到這首歌引起了小朋友的共鳴,許多小朋友跟着唱了起來。啊,有那麼多小朋友也會唱這首歌,並且,許多小朋友還一齊表演起來,他們唱啊跳啊,臉上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突然,歌聲中傳來了不和諧的聲音,並且越來越高,一聲嚎啕大哭打斷了大家的歌聲。我和小朋友們都禁不住地向哭聲望去……一個小姑娘正趴在課桌上,大聲哭着呢!“是誰?怎樣了?”我急忙問方玲玲你怎樣了?她説她沒有媽媽她爸爸媽媽離婚了!她媽媽不要她了!,許多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説着。“噓!”我急忙制止了孩子們的聲音。

原先,玲玲的媽媽離婚後去外面打工一年多了,她跟爸爸生活。“我要媽媽!玲玲繼續哭着説,看着可憐的孩子,我一邊哄着她不哭,自我心裏也是酸酸的,我説“讓教師臨時做你的媽媽,好不好?”

活動課結束了,小朋友都跑出了教室,僅有玲玲還坐在那兒呆呆的望着我,“玲玲該出去玩了!”我走過去,彎下腰,輕聲的説。“教師!”她站起來怯怯地,小臉紅紅的説:“你能夠抱抱我嗎?”“想媽媽了!對吧?好孩子,來抱抱!”方玲玲緊緊地抱着我的`脖子,就像回到了媽媽的懷裏。“多謝教師媽媽!”就在我彎腰把她放下的時候,孩子響響得親了我一下説着,臉上帶着幸福的微笑跑了出去。

事後,我在想,作為教師愛孩子是應當的,同時,能獲得孩子的愛也是幸福的。可是,我想問,媽媽的愛是別人能代替的麼?孩子心理上缺少的愛誰來給她呢?

小班教育隨筆2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生活自理本事,提高他們的自我服務本事,進一步瞭解自我的事情自我,同時也是培養孩子們的'職責感、自信心及處理問題的本事。在主題“小鬼顯身手”的背景下,今日午時,我們中六班舉行了“穿衣服”比賽。體現比賽的公正性,我們要求孩子們統一穿着運動服,邀請各位家長的前來觀摩,採取抓鬮進行分組比賽。

比賽開始了,孩子們隨着“裁判”教師一聲令下誰也不甘示弱,都在努力用自我最快的速度完成比賽任務。可是由於個別幼兒脱衣服的時候比較慢,所以穿衣服的時候就太慢了。你看,有的小朋友身手敏捷,動作靈活迅速;有的則急於求勝,反而忙中出錯,衣服的拉鍊拉不上,急得團團轉;有的動作雖稚拙但很認真,不管教師和爸爸媽媽多着急地喊着“加油、加油”,他還是慢悠悠的細心翼翼地穿起來,還有的更是不緊不慢地一邊看着同伴一邊穿着衣服,急得旁觀的爸爸和媽媽恨不得趕緊上去幫忙……呵呵,瞧着孩子那摸樣真是可愛呀!

小班教育隨筆3

天氣漸漸涼了,孩子們穿的衣服也厚實了,那麼問題來了,孩子穿的像小熊貓,行動就有點緩慢了。對於課間操,發現孩子們大都有牴觸心理了,可能因為天氣太冷,不想在外邊受冷,或者因自己穿的多,行動不便,於是出現了懶懶散散的狀態。對於孩子們的這些反常狀態,跟同事們交流討論了一番,怎樣改變這種狀態,討論了許久,最後一致覺得,因天氣狀況而定,隨機應變,天氣太冷的.時候,課間操帶孩子們在教室做操,做一些簡單的熱身小活動,如果天氣暖和,就帶孩子們在操場上做操鍛鍊,這樣也能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

冬天天氣變化大,孩子們容易着涼感冒,對於這些常識性問題,還是要做好預防工作,提醒家長注意給孩子保暖,我們做老師的也要盡好職責,讓孩子們歡樂健康的度過每一天。

小班教育隨筆4

今天上課時,XX的注意力一直不集中:一會兒玩指頭,一會兒完釦子,最後乾脆把釦子全解開了。開始時,我也沒在意,可是解開又扣上,一連好幾次都這樣,我有點生氣了,為了不影響其他孩子上課,下課再找他。

XX其實很聰明的,就是太調皮了,讓其他老師也很頭疼。等到下課了,他衣服上的扣子依然是開的。我讓他自己繫上,他調皮的説:“我不會,老師你幫我係上吧。”我説:“老師也不會,怎麼辦?”他乾脆就回答説:“要不就這樣吧”。看來不對他採取點策略是不行了。我對其他小朋友説:“你看,XX的衣服的鈕釦不繫上難看嗎?”其他小朋友都湊過來七嘴八舌的`議論着:“不好看”,“出去遊戲怕很危險。”XX最怕丟面子了,他以最快的速度把釦子都扣上。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教育對象的年齡很小,對他們的教育方式要採取多種樣式。

小班教育隨筆5

幼兒吃飯時,老愛往地上、桌上掉飯粒。有一天中午,我給幼兒盛飯時,不小心把勺子裏的飯粒灑在了桌子上,我剛想撿起來扔掉,可突然發現周圍有許多雙眼睛正在看着我,我馬上意識到幼兒是想看看老師的舉動,我仔細的檢起桌子上的飯粒,小心的放回飯盒裏。從這以後,每次給幼兒成完飯,我都要巡視桌子上是否有飯粒,如果有就撿起來放回飯盒裏。幼兒們看到老師這樣做,也就慢慢學會了把掉在桌子上的飯粒撿起來放在飯盒裏,掉飯粒的現象少了。看起來,身教比空洞的説教效果好得多。

小班隨筆:“老糊塗”和“小糊塗”

週四是我們班新來小朋友王佳浩入園的第三天,這個小傢伙適應能力特別強,從來到我們班的第一天起,佳浩就沒有一點不開心,他很自然地和我們班的小朋友們融在了一起,老師告訴他一些基本的要求,上課、入廁、洗手、進餐、飲水等等,午睡佳浩也特別乖,不哭不鬧很自然地入睡。這天午睡起牀後,孩子們都陸續穿好了外套準備吃水果,只有佳浩沒有穿外套,老師讓他快穿上外套,他説找不到了,老師問他放在哪裏了?他説放在桌子上了。

我就開始幫他找,整個卧室活動室反反覆覆找了許多遍,我們的小牀是雙層的,我連牀底下都反覆找了很多遍,沒有找到,真是一件奇怪的事兒,因為天氣不好,上午也沒有帶孩子出去,後來我擔心是頑皮的孩子會把佳浩的衣服丟到窗子外面,又在卧室每個窗子了外面進行了尋找,仍然沒有,再後來,趙老師説是不是佳浩換了衣服,因為前兩天佳浩穿的`是一件近似灰色又有點墨綠的融融外套,我就是認着那件衣服在找,趙老師在孩子們放衣服的地方找到一件紅色加黑色的夾克外套問是不是佳浩的,他説不是,他説他的衣服有帽子,可是有幾個小朋友非常肯定的説那就是王佳浩的衣服,可是佳浩哭着不讓老師給他穿那件衣服,趙老師怕佳浩着涼感冒哄着佳浩説先暫時穿着,老師再幫他找,我又開始翻騰卧室,最後出了一身大汗,仍然一無所獲,我在想:這如何向家長交代啊!孩子的衣服在班裏都能找不到了!

這時我才想起來打電話問一下佳浩的媽媽是不是給佳浩換衣服了,結果不説大家也明白了……孩子一上午穿着紅顏色的衣服,我還認着灰顏色的找,佳浩明明穿了沒有帽子的衣服,他卻一定要有帽子的衣服,唉!一個“老糊塗”和一個“小糊塗”!(為此我也在反思自己的觀察太不仔細,午睡放衣服也需要更有序,才可能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小班教育隨筆6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教室裏,心裏在想寶貝們是不是會象去年九月份那樣離別情緒特別嚴重,有幾個孩子會大哭大鬧呀。因此,我做好了作戰前的一切準備,打算打好這“開學第一仗”。

第一個小朋友來了,是我們班個子最小的女生妍妍小朋友。她媽媽在日資企業工作,所以她總是我們班來的最早的一個孩子。她臉上一臉的平靜,既不悲傷也不激動,和去年一樣。我拉着她的手,和她問好,叫她跟媽媽説“再見”。然後等其他小朋友來。

陸陸續續地其他小朋友來了。出乎意料地都很平靜,沒有人大哭大鬧。只有繆繆,因為去年後來身體不好,來的比較少。抱住媽媽不肯放。我從他媽媽手裏接過來抱着,一會兒他就很開心地坐到桌子邊搭積木了。“開心果”小全來了,他一來就在教室中間的空地上表演他寒假裏學會的“本領”——唱《白龍馬,蹄朝西》,唱完了嘴巴里唧唧呱呱唸叨個不停,還追着問“為什麼小璇還沒來?”小璇是他的好朋友,一個長的象芭比娃娃一樣可愛的女生。正念着呢,小璇就來了,一來馬上從口袋裏摸出糖果來給小全吃,真是好朋友啊,不是蓋的。接下來,大頭兒子來了,圓圓的大頭上戴個紅帽子,臉上掛着他一貫的可愛甜甜的微笑,連一雙亮亮大大的眼睛也在笑。大頭兒子一來馬上就加入小全玩汽車的隊伍,和小全拿着汽車滿教室開着跑。然後小潘來了,開心地笑着説“老師早”,笑的眼睛都眯成一條線了。

很快地,全班小朋友都來齊了。要去進行升旗儀式和園歌表演了。孩子們很快地排好了隊伍。而且表演地特別認真。

一上午過的特別快,一轉眼就到了吃中午飯的.時候。真是奇怪,原先吃飯吃調羹就等着我們過去喂的宏斌、睿睿、洋洋等幾個小朋友,今天也吃的特別快。半小時之內全都吃好了。我讓吃完的孩子坐到靠窗的櫃子邊玩橡皮泥。孩子們開心地説着、做着。

看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開學的第一仗”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圓滿結束。

小班教育隨筆7

萱萱是個看上去不太活躍的小男孩子,但他卻喜歡在教師看不到的地方獨自撒歡。一次男衞生間裏傳出了歡呼的聲音,我尋聲找去,原先是萱萱在裏面玩的不亦樂乎。我好奇地問他在做什麼,他卻膽怯地説:教師,我改了!然後不等我説話就灰溜溜地逃走了。我見他態度誠懇,就沒有再跟他計較。可是過不多久,在教師沒有注意到他時,他就又開始司機行動了。如小朋友喝水時,他拿了杯子趁教師在關注小朋友接水,他就在活動室裏面兜圈子,高興的時候嘴裏又發出“噢噢”的尖叫聲。每每當教師發現他作怪時,他都露出膽怯的眼神,然後灰溜溜回到位置上,然後斜着眼睛看教師,當碰到教師的目光後,緩慢地低下頭。

看得出,他是一個缺乏自信和自制力但卻是個懂道理的孩子。我發現他異常喜歡幫忙小朋友做一些整理性的事情,如幫別人收地墊、整理圖書等。於是我把一些活動後的整理工作有意識地交給萱萱去完成,他高興極了,每次工作得都異常認真,他的舉動也贏得了小朋友的讚揚。同時他在對自我的約束本事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我只是為萱萱供給了一個機會,使他感到:我對自我感興趣的事有本事做好,我能夠幫忙小朋友,我在班裏有很重要的位置。鼓勵是給孩子一個機會表現自我的本事,向自我證明他是環境中的`一個有效分子,他的行為能夠給自我和別人帶來進取的影響。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陽光。在鼓勵的作用下,孩子們會認識自我的潛能,不斷地發展!

小班教育隨筆8

一天自由活動時,美美哭着跑過來告訴我説:“小見咬我的手指頭。”只見美美手上有一個深深地齒痕,別的小朋友看到美美哭了,也紛紛指責小見起來,還有的小朋友跑去把小見拉到我這邊來,可是他拼命地往回拽就是不過來。

小見小朋友平時是一個很能幹的孩子,可就是有點隨便、自私,每次玩積木他都會把自己的籃子裏裝得滿滿的,做別的事情也是這樣,各種事情從來也不會讓自己吃虧,如果真是搶不過了,他就打,就咬,此類事情發生過很多次,和他談心交流後,會好轉幾天,可是過幾天又恢復原狀了。針對這一情況,我與家長進行了溝通,才知道原來他在家裏也是這樣的,家裏的人都是事事依着他,讓着他,才使他養成了自私的習慣。

這是獨生子女慣有的特點,試想幾個長輩共守着這樣一個寶貝,孩子怎會不養成隨便、自私的.習慣呢?針對這種情況,我多次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更加全面的瞭解了孩子,對孩子有了正確的認識。首先,我們老師在幼兒園裏應該多培養該孩子的自控能力。比如: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設計一些孩子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來促進孩子自控能力的發展。同時利用各種與家長接觸的機會,向他們宣傳幼教知識,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使家長認識到自我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家長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孩子,給孩子以良好的榜樣,讓孩子在模仿父母的過程中,學會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我,形成了良好的自控意識。引導家長用恰當的語言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給予鼓勵,找出孩子的不足之處,給予指導幫助,使孩子全面發展。通過一段時間的家園共同教育,慢慢的小見咬人的事情再也沒發生過。

小班教育隨筆9

“教師,睿睿在家又含手指了,真拿他沒辦法。”今日早上入園時,睿睿媽媽愁眉苦臉的對我説。睿睿是我們班最小的一個孩子,入園時還不到兩歲半,雖然在班裏比較乖巧,大家也都十分喜歡他,可是他有一個含手指的壞習慣很讓人頭疼。在家睿睿的父母想盡了各種辦法都不管用,還是照含不誤。睿睿入園快兩個月了,含手指的習慣再不改掉,對他以後的`身體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必須要幫睿睿改掉這個壞習慣。

用什麼方法才能使睿睿不含手指呢?真巧,今日午時有一節《認識小手》活動,我給每個孩子的手指上畫上五官,並起上名字,讓他們和手指娃娃做好朋友,要愛護它們,不能咬或者含他們,這樣手指娃娃會不舒服的。之後,我又啟發孩子們説出手指娃娃有哪些本領?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回答出很多答案,當然睿睿也很進取回答。藉此機會我之後問:“手指娃娃做了這麼多的事情,那麼它的身上髒嗎?此刻我們在顯微鏡下觀察一下就明白了。”孩子們經過觀察發現指甲裏藏了許多我們用肉眼看不見的細菌,我告訴大家這些細菌如果吃到嘴裏,就會生病。所以我們必須要及時給手指娃娃洗澡,做個講衞生的好孩子。從此以後,我細心的觀察着睿睿的一些變化,並及時的鼓勵他,一週下來,睿睿含手指的習慣慢慢改掉了。

小班教育隨筆10

吃飯一度曾當作常規來教育孩子們:吃飯的時候不能説話,眼睛要看着自己的菜碗,不要剩下飯菜……這一系列的“規矩”天天掛在嘴上,絮叨起來沒完沒了,可效果並不是很明顯。飯菜該剩下還是剩下,話該説還是説,有時候一頓飯要吃上大半個小時,這天突然有了轉機。

這天吃飯前,我有講述了一次“吃飯要則”,剛要吃,A大聲説:“老師,我們比賽看誰先吃飽!”“好”辦理的小朋友都興奮起來,我趁機説:“行是行,我們不光要比賽誰先吃飽,還要看誰的桌面、碗裏最乾淨,而其吃飯的時候不説話。”“行!”大家齊聲説,於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賽開始了。透過比賽,大家一致認為B小朋友得了第一。

一整天,孩子們都念念不忘這場比賽。我明白了,單純的説教並不能解決問題,要順應孩子的興趣,找到他們的興奮點,瞭解他們的.身心發展。偶爾搞幾次小比賽,比一般的説教更能取得教育的預期效果。

小班教育隨筆11

小朋友的告狀,最明顯的時候,有的時候小朋友的告狀會幫助我的教學管理,但是每個時間,每個地點,每個小朋友都告狀的話,老師就會有一種不耐煩的態度,對待他們的“好意”。我們有個別小朋友是不會告狀的,只有個別小朋友會這樣做。

我們班的翊軒小朋友,從入園開始到現在就沒有告過狀,我以為他是那是種什麼都不在乎的.性格,但是他並不是這樣的。有一天,他急匆匆的跑到辦公室,對我説了一句“她欺負我”。我就用非常吃驚的表情看着他,他以為我沒有聽見,又在我跟前指着那位小朋友重複了一邊:“老師,他欺負我。”我才意識到,哦,他在告狀啊,我就裝作很生氣的態度對他説:“是誰啊?誰敢氣我們的翊軒啊!”我衝出辦公室問小朋友是誰欺負我們的翊軒啊,小朋友指着董懿萱説:“是她,她往孫翊軒的本子上畫畫,還撕爛了孫翊軒的本子。”董懿萱的是一個有男孩性格的小女孩,我對董懿萱説,你自己説,你有沒有這樣做啊,她卻用一種很委屈的眼神看着我什麼都沒有説,最後,我又問了幾次,是的,就是她做的,我就給董懿萱説道理,“這樣做事是不對的,”説完之後,她就很不好做意思的哭了起來,讓我感到奇怪的是孫翊軒説:“你別哭了,我們還是好朋友。”當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實在是很感動啊。

小班教育隨筆12

有一次和母親一起去親戚家做客,親戚家有個兒子,剛上國小,據説很聰明,但個子小小的,卻已經戴上了眼鏡。親戚當着我們的面,考兒子《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的外號,她説一個名字,兒子回答一個外號,對答如流。我母親連連稱讚他是小神童,他卻神情淡定。看得出來,這種稱讚他不是第一次聽到,這種技能他也經常“表演”。他舉手投足間有一種超出同齡人的穩重,他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成人靈魂寄居在幼小身體裏的柯南。

後來他母親去廚房做飯了,他坐在沙發上跟我們一起看電視,我問他需不需要換台看動畫片,他説不用,這也打消了我本來想替“90後”打探一下“05後”愛看什麼動畫片的念頭。於是我問他我心中一直好奇的問題:“你這麼小就能看懂《水滸傳》嗎?你覺得它好看嗎?”

他説:“看不懂,不好看。”

“那一百單八將你是怎麼背下來的?”我問道。

“媽媽説要背,背下來了她就給我買ipad。”説完他指了指正在電視櫃旁邊充電的平板電腦,他似乎在表示他已經做到了,媽媽也兑現了承諾。

我突然不知道再説什麼好了,我反對家長給孩子物質獎勵,因為這樣會讓孩子變得急功近利。突然,我有點兒心疼眼前這個小朋友。在他這個年紀,應該是調皮搗蛋無所顧忌的,即便看書,也應該是看花花綠綠的卡通書,他所接觸的名著頂多是《格林童話》。而現在,他戴着很重的眼鏡,背誦着不屬於他的一百單八將。

恍惚中,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是在讀國小四年級時看的《紅樓夢》,那時候好多字我都不認識,幾乎每看一頁就要翻字典。最終我笨拙地堅持把《紅樓夢》看完了,雖然覺得不好看,但只能在心裏覺得,不能説出來。因為那時候,家長會跟親朋好友吹噓這件事,顯得自己教育有方,我不能破壞他們的滿足感。

上國中時讀張愛玲和林徽因的書,情情愛愛的,也是不懂,只是感覺似乎每天都很悲傷。我會在本子上抄一些虛無縹緲的句子,有時間便讀一讀,覺得好美、好傷感,除此之外,似乎沒別的了。

現在想起來有些傷感,上國小時大家都看的《淘氣包馬小跳》,上中學時人手傳閲的《左耳》和《沙漏》,我通通沒有看過。我看了很多家人和老師覺得我應該看的書,而不是我真正想看的書。那些我沒有看的書恰恰就是我那個年齡的孩子的記憶,而我的記憶卻是一片空白。我現在已經讀大三了,不可能再回頭讀楊紅櫻、鄭淵潔和饒雪漫的書了,但我的同齡人依舊喜歡它們,因為它們承載着他們的記憶,但這樣的記憶,我卻沒有。我好羨慕擁有這些記憶的人。

高中畢業時,有一本書很流行,同學們把它作為畢業禮物送給好友,書名叫《18歲前禁止涉足的18個地方》。我也有一本,我承認它其實只是幾篇寫得並不專業的旅行遊記,介紹了18個景點,最有味道的只是它的書名,僅此而已。為什麼這些地方18歲前禁止涉足?因為,你淺淺的、小小的內心,還不具備深入那些風景背後的力量。讀懂那些地方,需要有如時光般的深度,需要以行走的姿態接近靈魂,傾聽來自內心深處的迴響。

行萬里路和讀萬卷書的道理是一樣的,欣賞風景需要時光的深度,閲讀也同樣需要。只有擁有了時光的深度,才能更好地領悟書中的內涵,得到相應的體會,產生共鳴。

我是在讀高一的時候看的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在當時,我認為它是一本無趣的書,我不懂這個浪子回頭拯救失足婦女的'故事有什麼好看的。

今年我讀大三,投了簡歷去一家單位做兼職,住在上海的親戚家。週日的晚上,想着第二天要早起上班就身心疲憊、萬念倶灰。偶然在親戚家的書架上看到一本《復活》,隨意地翻了翻想重讀一下。當我看到開篇第一段的時候,我感覺自己被猝然擊中了,書中寫的是:

花草樹木也好,鳥雀昆蟲也好,兒童也好,全都歡歡喜喜,生氣蓬勃。唯獨人,唯獨成年人,卻一直在自欺欺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他們認為神聖而重要的,不是這春色迷人的早晨,不是上帝為造福眾生所創造的人間的美;他們認為神聖而重要的,是他們自己發明的統治別人的種種手段。

因為這段話,第二天早上,我欣然早起,呼吸着空氣,道一聲“這迷人的早晨”,便出門擠地鐵去了。

什麼年紀就應該看什麼書,在10歲時看不懂20歲時應該看的書,到了20歲時想看10歲時應該看的書,卻因為覺得幼稚而不願拿起,因為這不僅僅是書,還是我們的生活。(文/巫小詩)

小班教育隨筆13

9月1日是開學的第一天,帶着好奇與忐忑的心情來到單位,本學期我擔任了小一班的班主任,雖然在小博士帶了2年的新大班,但對於小班的情況我瞭解甚微,不免有些擔心。

不知不覺,我來到了我們的班級,一進班級,我就看到四五個小朋友早早來園啦,只見孩子們坐在小椅子上,開心地玩起了玩具,漸漸的,孩子們都陸陸續續來上學了,分別看到了不同的孩子,有的孩子一進班級就坐下來玩,有的一進來就跟老師打招呼,然後跟家長説再見,還有的一進教室就哇哇大哭,我們班的三位老師採取各種辦法,先安撫幼兒的情緒,漸漸的,孩子能夠坐住了,為了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然後就放了點輕鬆的音樂,讓幼兒一起跟着老師動一動,做一做,一下子孩子們就跟着我動起身體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部分幼兒居然特別喜歡跳舞,我一開音樂孩子們就不由自主動了起來,但也總有那麼幾個依然如此,咧着嘴巴一直叫着:“爸爸、媽媽。”不禁使我束手無策,後來,我們班裏三位老師合理分工,教室裏才勉強停止了哭聲,頓時,感覺一場“戰爭”結束了。中午,午休時間到啦,原本讓孩子們入睡後,可以坐下來休息會,哪怕是那麼一小會也好,誰知,哭的幼兒總有那麼幾個,我們就一直哄着,特別是毛依諾、徐錦鵬等幼兒,不時會發出哭聲,直到起牀。

下午,情況有所好轉,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了如何倒開水、喝水、吃點心,還學會了如何玩橡皮泥,漸漸的,孩子們終於穩定了情緒,有的拿着玩具小刀有模有樣的切起了橡皮泥,有的用玩具模型印出了各種水果、蔬菜的形狀,還有的搓成了一個皮球,甚至,還有個別幼兒開心地跟我説:“老師,你看,我的麪條做得好嗎?”看得出孩子們玩得很開心。

放學時間到了,這一刻是孩子最期待的一刻,也是家長最希望看到的一刻,但是,班裏幼兒的情緒又不穩定了,這該怎麼辦呢?孩子的心理很容易受干擾,一個孩子哭了,另一個孩子也是如此,我非常擔心家長會説些什麼,而相對於另外的兩個小班,我們班的孩子情緒最不穩定,而且哭鬧的'孩子最多,就在這擔心的一刻,家長們都來了,有些看到自己的孩子很開心,自己也很開心,有些看到孩子哭了,非常心痛,但同時,我們也跟家長做了進一步的溝通,繼續為明天而奮鬥。

忙碌的一天終於過去了,頭一次感覺今天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當班裏的孩子都接走時,突然感覺喉嚨很不舒服,這才發現嗓子啞了。這就是開學的第一天,一個難忘的日子。今晚打算好好休息,繼續為明天奮鬥,相信明天會更好。

小班教育隨筆14

《好朋友的魔力》

不知為何,最近一段時間欣怡小朋友在早晨入園時總是有些情緒低落。不過當爸爸走後她能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情,很快融入到班級的活動中來。一天早晨欣怡滿臉委屈的表情走進班級教室,這一幕剛好被她的好朋友子涵看到,因為早晨的時間非常緊張,兩個人互相打了一個招呼就各自準備早餐前的活動了,欣怡的心情還是相當的低落。

早餐過後,快樂的區角遊戲開始時了,只見欣怡和子涵都選擇了表演區進行遊戲。當她們裝扮一番正要準備遊戲的時候,子涵走上前問道:“欣怡,你今天早晨怎麼了,怎麼不高興啊!”聽到子涵的問話聲,原本心情有點低落的欣怡突然抬起了頭,小眼睛特別有神的看着子涵,弱弱地説:“早晨爸爸忘記給我帶做好的天氣預報本了!”子涵一聽笑着説:“原來是這樣啊,咱們去和宋老師説説,明天再帶過來就是了!”説着就牽着欣怡的手向我走來。不等欣怡開口,子涵就幫忙解釋説明事情的經過。當得到老師許可時,兩個好朋友就高高興興的去表演了,欣怡的臉上又重新出現了笑容。

對於小朋友來説,朋友是他們一同遊戲的玩伴,一起分享小祕密的.夥伴,一同説笑一同傾訴的同伴。當她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的時候,可能大人不能很好地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感受,可是同齡的小夥伴會是比較好的傾訴對象,相同的閲歷,相似的經歷最容易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或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給予好朋友們足夠的空間,充分施展“好朋友的魔力”,讓小朋友在充滿魔力的環境裏健康快樂得成長。

小班教育隨筆15

隨着經濟的發展,成年人的壓力越來越大,現在的的家庭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孩子們的依賴性比較強,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自理能力差。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常常被家長忽略,尤其是爺爺、奶奶他們心疼孩子,怕孩子這樣那樣不好,更怕孩子受苦,常常把孩子應該做的事情由他們來代替做了。

可是來到幼兒園裏,面對這麼多孩子一個老師不能都一一代替,更不能面面俱到了,這樣教師怎能照顧得過來啊,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成了我們幼兒教室閒來時的話題,也是我們重視的問題。

小孩子是一張白紙,你把他畫上什麼樣的圖案都可以,但都得需要我們去引導。從不會走到會走路,那時走路的`樣子可能很可愛,但這也是人生跨出了一大步。就像他們剛學習走路時,不要怕孩子會不會摔跌,會不會摔疼,因為那是必須經過的一個過程。

於是,孩子早上來到學校,我們就鼓勵孩子把學習用具自己拿出來,擺放好。中午吃飯,老師示範如何一邊拿勺子,一邊扶着碗吃飯。即使有些小朋友撥撒了一地飯菜,我們也不予責備,而是師範鼓勵他會做得更加好。午休起來,我們會讓孩子自己穿衣服,先不要計較他穿得舒服不舒服,等他穿好後再幫他整理整理。所有的不適應都有一個過程,那是成長過程中必須經過的一個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不怕他們做得不正確,而是協助鼓勵他們完成,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