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4篇)

文學1.34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4篇)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1

我是一個愛看書的人四大名著早已讀的滾瓜爛熟。可班裏突然湧起三國演義的高潮。我只好在湧進書海讀起來。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由於張角的“黃巾起義”而湧出了三位豪傑,也就是本書的三位主人公:劉備,關羽,張飛。同時還湧出了一代奸雄——曹操。於是劉關張三人和幸運兒孫權還有曹操可是了三國鼎立的形勢。

後來就講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得諸葛亮如魚得水等多個劇情。這裏我最佩服的是趙雲。俗話説的好:“一呂二趙三典韋”。雖然趙雲沒有‘不孝子’呂布勇猛,可我佩服的還是趙雲,因為趙雲有勇也有謀,可呂布為了錢連自己的義父都敢殺。中國自古以來講求文武皆備,即所謂劍膽琴心。但真正的做大事者需要劍膽赤心。赤心,也叫赤子之心,既有善惡之別又能懲惡揚善,向劉備一樣。如果劉備沒有赤子之心那麼他們三人永遠成不了世界上的亮點。呂布可謂勇猛但是他缺少一顆赤子之心,乃成為“三姓家奴”。所以真正的第一應該是趙雲!話説趙雲因為夜晚被曹軍突襲而和大部隊走散,隻身一人穿行於曹軍之中猶如無人之境。終於尋得了劉備的兒子“阿斗”才殺回來,這才有了劉備摔阿斗的`典故。現在你們瞭解趙雲了吧!可事情恰恰與我預料的相反。不是我所希望的蜀國得到江山而是我所反對的魏國得到江山,也就是曹操一方。

再説曹操。曹操年輕時父親曾給他看過一掛。算卦的人説曹操在太平盛世裏是忠臣。可在亂世裏是個奸雄。可是偏偏實現了最不好的那一預言,曹操偏偏在亂世里長大。於是它成為了一代奸雄。其實曹操也挺厲害的,沒有軍師也能成就天下大業。可曹操是是是刻刻為自己着想,所以殘害了許多無辜。劉備是時時刻刻為百姓着想,所以他得了許多民心。可曹操也挺注重有才之士。比如在官渡那一戰,許攸去投奔曹操,曹操聽了,來不及穿鞋就去見他,這才有歷史上官渡這一篇。還有幸運兒孫權。孫權的江山完全是靠他爸爸孫堅打下來的。在江東有一個傳説,找文官就找張昭,找武官就找周瑜。其實孫權就是一普普通通的人物。他就會防守,不會攻擊。要不是他爸爸,他才不會成為吳國的帶領人呢!

這本書也只能介紹到這了,如果我們班又進行某一本書的高潮我很願意為你講解哦!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2

最近,我在廣州買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然後因為一時興起,再加上此書資料豐富多彩、翔實可信,所以經過兩天“奮鬥”,我就把這本書給看完了。

在一代小説大師――羅貫中的筆下,《三國演義》可謂是妙筆生花呀。其中有一些名垂青史的三國人物,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驍勇善戰的'張飛、關羽;雄才大略的劉備等。圍繞這些人物,羅貫中記錄下了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如三國之初時的《桃園三結義》;吳蜀聯合時的《火燒赤壁》;三國末期的《七擒孟獲》等。

全書過目後,我大有感想。人春風得意、粗心大意過後都會出問題。然後如果一時大意便會像關羽那樣“大意失荊州”;如果一時驕傲便會像董卓那樣招人算計;如果……,但是你能像一樣諸葛亮謙虛謹慎;曹操那樣三思而行便會驅災降福。不信,我這還有例子:以前,每次數學考試都是寫完後就閒着沒事幹,一會兒東看看,一會兒西看看,而不是認真地檢查,結果每次都因為我的粗心和大意失去了100分。而今年的期末考試,我吸取往日的教訓,寫完後就用我的火眼金睛把試卷“掃描”一遍,再把“偵察”出來的錯誤答案修改一番,結果自然是我考了個100分。

總而言之,一個人要謙虛而不傲慢,謹慎而不魯莽,才能在當這天下打出一片天地。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3

讀了《三國演義》後,我覺得裏面的諸葛亮真實太棒了。

諸葛亮他號稱“卧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識淵博,輔佐劉備打了許多勝仗。他為什麼有那麼淵博的知識呢?因為他活到老,學到老。就如在“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中,正是因為諸葛亮他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所以才能借到十萬支箭。再如“火燒博望坡”這個故事吧!諸葛亮知道夏侯墩驕傲自大,所以命趙雲和劉備詐敗,引夏侯墩深入,再一網打盡。

看完諸葛亮的種種事蹟,我明白了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如果只停留在原點,而不去更新,將回被社會淘汰,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取得成功。所以,現在我們只有好好學習,長大以後才能為祖國做貢獻,才能為人民服務,才能成為有用之才。如果,現在不好好學習,

將來長大再後悔就來不及了。正如詩中説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4

在三國演義這部書中詳細講了東漢末年的情形,裏面還有許多偉人,我從中還學會了許多道理。

三國演義裏主要講了從漢靈帝昏庸無能,黃巾起義隊伍龐大起,這才讓漢靈帝才醒來,發兵抵抗翼巾軍。描寫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大國之間時不時就要打起仗來,每次到了打仗的時候不是刀光劍影,就是血肉橫飛,讓人讀起來就像自己在這個驚險的'戰場上一樣。

我尤其敬仰這裏的一個人叫諸葛亮,劉備三次去隆中拜訪他,前兩次失敗了,第三次成功了。諸葛亮提出了三分天下後,劉備聽了很是驚訝。劉備的兄弟,關羽張飛不服諸葛亮,諸葛亮用了他聰明過人的頭腦和他一張能説會道的口才,最終還是把關羽、張飛説服了。劉備有個兒子,叫劉阿斗,又叫劉禪。劉禪很是貪玩,諸葛亮怎麼教他也教不會,劉禪的爸爸死了後劉禪更是無法無天,劉備臨死之前的遺言是:“諸葛亮一定要輔助好劉禪呀!”諸葛亮一口就答應了劉備,但是諸葛亮哪裏知道劉禪已經無法管教,諸葛亮替劉禪費神費腦,最後因積勞成疾,病死在了五丈原。

俗話説得好:扶不起的劉阿斗,每一個人都不要向劉禪學習。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5

三國演義中,個人最喜歡的人物是曹操,然而在小説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很明顯,把曹操描繪成了一個愛猜忌、殘忍、容不得賢士的.虛偽之徒,其實歷史上曹操是一個很有作為的政治家,從刺殺董卓到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無不體現了曹操“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本色,也是小説中個人所最喜歡的時刻。

提到曹魏,不得不説曹操的五大謀士跟五子良將了。曹操的五大謀士:1、郭嘉;2、荀彧;3、荀攸;4、程昱;5、賈詡。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他們都為曹魏政權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只可惜最後曹氏的基業都落入了司馬氏之手,只怪司馬懿活的太久,又太能忍,熬過了曹氏三代君主,徒留一聲悲歎。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6

曹操是三國的主角之一。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忘不了他的細眼白臉的奸詐形象,包括羅貫中、司馬光在內的古代夫子們,總是戴着封建正統觀念的有色眼鏡來審視這個人,以至被罵得體無完膚,遺臭了1700多年。但在當代歷史學家眼中,曹操則沒有那麼壞,是一位功大於過的歷史人物。我們想,功大也好,過大也好,至少大家都承認曹操是一位能人,是一位智慧和膽略非同時代人可及的大腕。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本姓夏侯,老家在沛國譙縣,他父親年輕時被太監曹騰收為養子,就跟着姓了曹。初任洛陽北部尉,率兵鎮壓黃巾起義,後在何進手下任典軍校尉,董卓亂朝,他行刺未遂,潛逃出洛陽,發矯詔討董卓,並加入討董聯軍,盟散後,曹操以兗州為根據地,招賢納士,積蓄力量,先後擊敗黃巾軍和呂布、張邈的進攻。公元196年,他率部迎漢獻帝駕幸許都,狹天子以號今天下.從此漢室大政歸他一人掌握,此後他利用這種政治優勢先後除袁術、滅昌布、驅劉備、降張繡,大破袁紹,完成北方的統一。公元208年南擊劉備、劉表,乘亂襲入荊州,因勝利衝昏頭腦,戰略戰術上一誤再誤,致遭赤壁大敗,統一·中國之宏業因此付諸東流,三國鼎立局面初步形成,又西擊韓遂、馬超、張魯,平定關中,佔領漢中,內政上選賢任能,為政得宜,境內安定,又排除異己,使漢獻帝進一步傀儡化,權勢日益煊赫,自晉魏王,公元220年病逝,年66歲,曹丕繼位後,追封為魏武帝。

曹操之所以能開創統一北方的基業,首先得益於他超人的戰略洞察力和縱橫捭闔的政治手段。在《三國》中,曹操的謀略可以説無人可敵,至少不比諸葛亮差。在軍閥混戰中,他為了保護自己,對付敵人,常常採用挑撥離間、借刀殺人、隔岸觀火的手段,他以計挑起了袁術與劉備的矛盾,使兩方殺得難解難分,自己卻冷眼旁觀,坐待敵人削弱。他看到呂布與劉備過分親密,便設法離間他們的關係。尤其是迎天子駕幸許都,透露他極為遠大的戰略目光,漢獻帝自被董卓劫到長安後,司徒王允和呂布合謀殺死董卓,漢獻帝又落到李催、郭汜的手裏,後來楊奉、董承又將漢獻挾持到洛陽,這些人把漢獻帝搶來奪去,無非是以為奇貨可居,漢獻帝返回洛陽後,曹操敏鋭地意識到,如果搶先把漢獻帝搶到手,就可以用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在政治上取得有利地位。公元196年,曹操領兵入洛陽,親自朝見漢獻帝,他為了’便於控制皇帝,藉口洛陽破壞嚴重,皇帝無法居住,就強迫漢獻帝遷都許昌,曹操用皇帝的名義發佈自已為大將軍,封武平侯,封袁紹為太尉,袁紹以太尉位在大將軍以下,拒不接受任命,曹操看到自己的實力不如袁紹,乾脆就將大將軍一職讓給了袁紹。曹操在用兵打仗上也頗有一套。濮陽城大戰呂布時,陳宮以田氏詐為內應,誘曹操進濮陽城,遭到重重圍困,幸虧被典韋救了出去,曹操將計就計,詐言自己被火燒死,一邊設伏要道誘呂布來攻,呂布信以為真,果然傾眾來攻,遇伏犬敗。公元200年袁、曹官渡大戰時,袁紹手下的顏良先被斬殺,接着又派文丑自延津渡河南攻。曹操面對敵軍,下令以後軍為前軍,以前軍為後軍,糧草先行,軍兵在後,豐厚的糧食輜重成了袁軍的誘餌,待文丑軍迫近時,操令部下解衣卸甲,盡放其馬,文丑軍一哄而上,前來搶奪,隊形頓時混亂,曹操乘機下令掩擊,文丑軍大敗。象這種富有想象力、創造力的奇謀,在曹操那裏還可以找出很多。

善於玩弄權術,是曹操的另一重要特點,他的“奸雄”綽號即由此而來。例如對於狂士禰衡,曹操恨入骨髓,早就想殺之而後快,但他又怕自己親手殺死禰衡,後世會遭罵名,故借劉表之手置之死地。關雲長投降了曹操之後,曹操深知雲長不會在此處久留,故當雲長一行20餘人自許都出走之後,曹操並不追趕,程昱曾勸他説:“您這樣厚待關某,他卻不辭而別,讀書筆記。其罪莫大,如果讓他歸附袁紹,必後患無窮,不如追而殺之,以絕後患。”曹操假惺惺地説:“我以前已經對他許過願,今天不能失信,他要走就讓他走吧。”並且還派張遼贈送路費、徵袍,以作紀念。曹操客客氣氣,給人以忠厚的印象,實際上他早就佈置了五道插翅難越的關卡,擋住關雲長的去路,只是他過低地估計了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的能耐,才讓關羽僥倖逃走。後來曹操看到雲長已逃離虎口,不可追及,趕緊又派人補送通行證,以示“關懷”,暗中捅刀子,明裏卻要做好人,奸雄嘴臉表現得淋漓盡致。其實,奸也是一種智慧,曹操的奸也有可愛的地方,他從他的奸中撈了大量的好處。

殘忍也是曹操的本性之一。他曾有一句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他的心之狠、手之辣,決不次於三國的任何人。一個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他自洛陽逃出後,殘忍地殺死了好友呂伯奢一家。他與陳宮夜宿呂家時,聞有磨刀之聲,又有“縛而殺之”之語,他把人家要殺豬待客誤認為是要對自己下毒手,起來殺死呂伯奢家屬,不久方知為誤會,途中遇呂伯奢,本應解釋誤會,或遠躲他處,不意竟殘忍將呂殺死,陳宮罵他“知而故殺,大不義也”。另有一次是曹父被陶謙部下誤殺,曹操興兵報仇,竟對無辜的百姓大加殺戮。他對前去復仇的部下下令説,只要攻下陶謙的`城池,城中百姓一律殺光。他的部隊所到之處,殺戮人民,發掘墳墓,沿途遭到空前的浩劫。

總之,曹操是極為複雜的人物,他的一生做了很多壞事,但也做了不少好事,他削平了北方的各路割據軍閥,恢復了北方的封建秩序,使那裏的人民過}r安定的生活。他選賢任能,整頓吏治,政治清明。他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等千古名句,就出自他的筆下。總之,曹操不愧為我國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的短處雖然顯而易見,但自古以來不少人過分誇大了他的缺點,把人看扁了,看成一無是處。魯迅就説過:“其實,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7

真好!暑假裏,我有大把時間來讀好書了。

首先讀《三國演義》。書中描寫了一些氣勢磅礴的戰爭場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真是令我回味無窮,愛不釋手。最是刻入腦海的人物當屬關羽關雲長了,他是一位純爺們,成了我的偶像。

我崇拜他威武強壯的形象。關羽,身長九尺,鬢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手持青龍偃月刀,足跨赤兔千里馬。好一個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美髯公”!

現在社會,年輕一代人的審美觀有些特別,總推崇面若桃花,眼似葡萄,身如拂柳的“仙氣”形象,男生也要施粉繡眉,看起來很娘,缺少男子漢應有的陽剛之氣。瞭解了關羽後,我端正了我的審美觀,覺得男生就應該有純爺們的範。身為男生,就應該鍛鍊好強壯的身體,能吃苦耐勞,不撒嬌取寵,有擔當。

我崇拜他武藝高強。温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大敵當前無所畏懼。嘖嘖,不愧號稱“武聖”啊!

正所謂“沒有精鋼鑽,不攬瓷器活”,關羽之所以如此從容有信心戰勝強敵,都是因為他平日裏苦心練習武藝,善於學習兵法。我們國小生現在正處在學習階段,吃夠學習的苦才能獲得智慧和技能,將來才有機會嶄露頭角,兼濟天下。

我最崇拜的是他多麼地忠義。當他被曹操所俘獲,勉強答應留下,心裏想的卻是大哥,當有了大哥的消息,曹操怎麼也留不住他。他過五關,斬六將,追隨劉備而去。

生而為人,忠字當頭。我們要有忠於國家,忠於家庭的信念。想到這,我不免想起國士鍾南山,二十年前非典肆虐他六十多歲一馬當先,救人民於死神之手;如今新冠猖獗他八十多歲,毅然逆行以身築起抵擋在死神與人民之間的.高牆。還有疫情中、洪水中奮不顧身為了別人拼命的人,他們都是忠義當先的可敬可愛之人。

我還崇拜他有着鋼鐵的意志。當他中了箭毒時,請華佗刮骨療傷。他不綁手,不矇眼,華佗用刀割開皮肉,將骨上箭毒颳去。血呼呼往下流,而他卻仍與馬良談笑風生的下。這是怎樣的鐵打的身軀鋼鐵的意志呀!真爺們!

關羽,就是這樣一個武藝高強、義薄雲天、有萬夫不當之勇、頂天立地的純爺們。他是我的偶像!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8

《三國演義》主要寫了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以劉備、曹操、孫權為首的蜀、魏、吳這三個政治勢力開始了統一天下的戰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三顧茅廬、孫曹的赤壁之戰……每一次戰爭,都令人感到驚心動魄;每一次戰爭都是勇氣與智慧的考驗;每一次戰爭,都令我們變得亢奮起來了。

讀完這本書,我被這本書中的每一個情節所迷惑,曹操的心疑,劉備三顧茅廬的謙虛,孫權的聰明才智,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是刻畫的非常生動。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戰,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和三顧茅廬。赤壁之戰中周瑜可真是神氣,在東吳的'高層內部都懼怕着曹操,而曹操的來勢洶洶另東吳更是焦急,於是周瑜出來了,他不但不怕曹操,還要與曹操抗戰。結果與黃蓋演義了一場苦肉計,裏應外合,一把大火把曹操打的落花流水。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也是精彩,為了與兄長劉備會面,一路上怒斬曹操的六名大將。三顧茅廬》最令我記憶深刻。在這個故事中,我學會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想學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顧茅廬,只要用你的真誠打動對方,就一定能行。還有一個故事:在劉備起兵七十萬水陸並進攻吳為關羽報仇時,張飛衝動鞭打兩個部將,在晚上兩個懷恨在心的部將因一怒之下殺死了酒醉未醒的張飛,一代虎將死於非命。也告誡了我不要魯莽行事,意氣用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三國演義》裏還有義、奸、智。關羽見證了義,曹操見證了奸,諸葛亮見證了智。讀過這本《三國演義》我不僅瞭解到了歷史的流轉,還學到了很多知識,這本書真是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可以説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之一,雖然其中有些地方值得思考,但是它留給我們的意義是深遠的。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9

前些天,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它是羅貫中寫的,它產生於元初明末,述説了一段輝煌的時期——三國時期。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漢靈帝到晉武帝之間共一百多年的歷史,用有力的筆生動的描繪出蜀、魏、吳三國互相征戰爭雄興衰存亡的歷史過程。故事中有忠勇義氣的、自信傲慢的關羽、張飛、有聰明絕頂、無所不能的諸葛亮、仁厚的`劉備、英勇的趙雲以及狡詐的曹操······這本書有一個總體觀念,就是“擁劉抗曹”。

為什麼會“擁劉抗曹”呢?讀完全書,我明白了羅貫中先生之所以以蜀漢劉備為正統,是因為劉備出生貧賤,卻有使漢室江山復興之力圖,終成正果,當選帝王后劉備堅持以仁為本,安定民心,把國家管理得井井有條。但不論劉備還是曹操都有一個共同的之處——注重人才,著名的劉張關“三顧茅廬”,曹操赤腳迎許攸……

都足以説明,在曹操身邊,謀士成形,猛將如雲,但只要有一技之長,不論出身,不計恩仇,都能重用。這在當時包括現在都是難免可貴。所以男女老少無不喜歡這本書、流傳極廣,我也不例外。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10

“譏王新城吊龐士元詩,以落鳳坡為題,不知‘落鳳坡’見習鑿齒《襄陽記》,非小説演義裝點之詞也。”

錢鍾書《談藝錄》(補訂本)559頁,引《隨園詩話》論作詩不可用小説,又引嚴元照《蕙櫋雜記》譏漁洋用落鳳坡事。其實,王應奎《柳南隨筆》卷六,已有一條及之,早於嚴元照;錢先生僅引《柳南續筆》卷一譏漁洋文用“生瑜生亮”。

葉廷琯《吹網錄》卷五“柳南隨筆續筆有應訂正處”條,則為漁洋作了辯護:“譏王新城吊龐士元詩,以落鳳坡為題,不知‘落鳳坡’見習鑿齒《襄陽記》,非小説演義裝點之詞也。”

我因為好奇心,遍檢清人校輯的《襄陽記》《襄陽耆舊記》,結果一無所得;又翻今人的《校補襄陽耆舊記》《襄陽耆舊記校注》,也不見“落鳳坡”的.影子。不知葉氏所讀,是什麼人間異本?“自慚陋不之知”,姑記於此,俟博雅者之教。

《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寫曹操在華容道,對關羽説:“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按,庾公之斯事,見《孟子·離婁下》:“鄭人使子濯孺子侵衞,衞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吾死矣夫!’問其僕曰:‘追我者誰也?’其僕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僕曰:‘庾公之斯,衞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謂也?’曰:‘庾公之斯學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為不執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執弓。’曰:‘小人學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學射於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春秋》並無此事,惟《左傳》襄公十四年雲:“尹公佗學射於庾公差,庾公差學射於公孫丁。二子追公,公孫丁御公。子魚(庾字)曰:‘射為背師,不射為戮,射為禮乎。’射兩軥而還。尹公佗曰:‘子為師,我則遠矣。’乃反之。公孫丁授公轡而射之,貫臂。”所記似乎是一件事,但具體情節迥別,人名也小異。

曹操把《孟子》誤成《春秋》,典用的也不切,大可以嗤笑;不過,話又説回來,丟魂失魄之際,還能記得起《孟子》,也夠難為他的了。——怪不得他自詡“老而能學,惟吾與袁伯業”。我不明白的是,熟讀《春秋》的關將軍,何以於此“巨謬”,毫無察覺,一聲不吭。莫非雲長讀《春秋》,也只是附庸風雅,“遮遮眼”而已?

《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寫劉備“三顧草廬”,見諸葛家中門上,大書一聯雲:“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此固非杜撰,而確是諸葛文字,只小有不同;諸葛亮《誡子書》雲:“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見《諸葛亮集》)而諸葛之語,也有所本,見《淮南子·主術訓》:“非澹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七修類稿》已經指出過的。

又第八十五回寫劉備“遺詔託孤兒”,其遺詔有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據《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裴注,這話也是真的;其本諸《淮南子·繆稱訓》,則尚無人指出:“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按,《三國志集解》引何焯説,以二語本《易·繫辭下傳》《新書·審微篇》)

劉備一生,雖説“喜狗馬、音樂、美衣服”,“不甚樂讀書”,死到臨頭,才勸自己的兒子:“讀《漢書》《禮記》,閒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不過,他家的《淮南子》,必定是寓目的。

劉備託孤之時,謂諸葛亮曰:“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呂思勉讀史札記》第四三二則拈出《三國志·吳志·張昭傳》注引《吳歷》載孫策臨亡,託弟權於張昭,所説類似之語:“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來加以比較,“互為發明”;並認為:“世皆以為豁達大度、推心置腹之言,實亦不然也”。

按,清桂馥《晚學集》卷五《書蜀志諸葛亮傳後》:“胡衝《吳歷》雲:‘孫策臨終,以弟權託張昭,謂昭曰:“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此與先主之言,正自相同。其所以為創業之英主與。”所引相同,而先鞭早着。呂氏《復顧頡剛書》嘗歎前人考證之作,散落不易尋覓,如西人所言:“研究一事一物,往往從頭做起,轉較蒐集昔人已成就者為易。”(見《顧頡剛讀書筆記》卷九)其必不知桂馥文,而有此闇合,否則這條短札,可以不作了。

首次徵引及桂馥,或為週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後來田餘慶《蜀史四題》之“劉備託孤語”一節(見《秦漢魏晉史探微》),又作過專門討論,所據的文獻,大抵即本於周。並且,與周書相同的,也沒提呂氏《札記》。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注引《曹瞞傳》:“太祖少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其叔父數言之於(曹)嵩。太祖患之,後逢叔父於路,乃陽敗面喎口;叔父怪而問其故,太祖曰:‘卒中惡風。’叔父以告嵩。嵩驚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問曰:‘叔父言汝中風,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風,但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嵩乃疑焉。自後叔父有所告,嵩終不復信。”《三國演義》第一回寫曹操出場,就説到此事。

按,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二“王韶罔上陷老成”條:“郭逵為西帥,王韶初以措置西事至邊,逵知其必生邊患,用備邊財賦連及商賈,移牒取問,韶讀之,怒形顏色,擲牒於地者久之,乃徐取納懷中,入而復出,對使者碎之。逵奏其事,上以問韶,韶以元牒繳進,無一字損壞也。上不悟韶計,不直逵言。自後逵論韶,並不報,而韶遂得志矣。”所用之計,與老瞞之所為,如出一轍;是否有意的仿效,不得而知。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11

李傕,郭汜二人逼死王允得了勢,在朝廷中橫行霸道,眾官員是敢怒不敢言,獻帝更是憋屈的緊,自己的皇位被那二人威脅着,整日活得提心吊膽。

正巧曹操勢力逐漸壯大,陳彪提議,何不讓李、郭二賊狗咬狗,再詔曹操來將他們一網打盡。而這計劃該如何實施呢?郭汜之妻就是突破口,聞言她十分善妒。汜妻輕信了郭汜與李司馬伕人有染的消息,偷偷在郭汜酒中下了毒,想要藉此疏遠李、郭二人的關係。這也確實在郭汜心中埋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一次郭汜從李傕家歸去,突覺腹痛,懷疑的種子立馬發芽,與李傕一陣廝殺。

這演義場上爾虞我詐,孰是孰非也分不清楚,在這場上,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友誼。

獻帝也是可憐,被董卓推上了皇位,手中卻沒有實權,只有個“皇上”的頭銜,等到這董卓死了吧,自己的忠臣王允被逼死,只能眼睜睜看着,還是因為權被別人所霸着。現在主動出擊對付李、郭二人,又被捲入戰爭,成了李傕的俘虜。幸而忠漢之人不少,獻帝還是被救出來了,毫髮無損。可那洛陽已是滿目瘡痍,宮院中只有殘垣斷壁,似乎預示着漢朝在走向衰亡。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12

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中,誰病死於“昨夜三更”,那是一陣大風吹折了松樹的預告?

他是劉備的貼身護衞,一生救了三次劉備、兩次阿斗。分別是在漢水便殺死高覽、戰退張郃救出劉備;與劉備去東吳,把劉備從酒色中救還荊州;三是夷陵之戰時,劉備等只帶百餘騎敗走,前有朱然軍,後有陸遜等眾將帶着十餘萬兵追趕,他殺入陣中,刺死朱然,殺敗朱然所率水軍,更殺退陸遜軍。救阿斗第一次是在當陽長阪坡七進七出,於五十萬大軍中救出阿斗,殺死曹軍名將五十餘員;第二則是於吳軍戰船中殺死周善極其所帶水軍,奪回阿斗太子。

他除了以上事以外,還有許多著名戰役------如在磐河救了公孫瓚等,最著名的莫過以下三場大戰。

第一戰,汗水之戰。黃忠及副將張著帶三千軍被張郃、徐晃等三枝軍馬共五萬餘人圍住多時。這時趙雲點起三千軍殺入陣中----“那槍渾身上下,如舞梨花,如飄瑞雪,昔時在長阪坡知其勇者,互相傳説,趙雲所到之處,曹兵紛紛逃竄,張郃、徐晃二人心驚膽顫,不敢迎敵,只得退後”,後單槍匹馬立於寨門前,把槍一招:萬箭齊發,伏兵齊出——糧草被燒,南鄭縣被奪,曹軍大敗,被殺者不計其數,落水、自相殘殺而死則不計其數——漢水之戰結束後,趙雲威名大振,劉備讚賞他説:“子龍一身是膽也”!

第二戰,第九十二回中,年登七十的`趙雲與鄧芝帶五千軍為先鋒,與西涼大將韓德大戰,不移時之間,韓德四子已喪於趙雲之手,他殺得西涼軍一敗塗地,傷降者不計其數。第二日趙雲更殺敗魏都督夏侯懋大軍,刺死韓德。

第三戰,在街亭敗後,趙雲負責殿後,單槍匹馬突出陣中,嚇得魏將萬政跌落馬下,後大喝一聲,驚得魏軍數百馬軍翻身跌落澗中,使鄧芝與趙雲所帶五千人馬一人不差,安全退回漢中。

他死時,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後主劉禪亦放聲大哭!他作為一個傳奇人物,橫貫三國演義九十回,綜合能力應是五虎上將之首!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13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對曹操一定認識不少吧!你們一定會説,曹操是一個陰險,狡詐,疑神疑鬼的反面人物吧!

説到這兒,我只想説:“不!不是這樣的!”曹操這樣疑神疑鬼,可是全面考慮啊!你想想,曹操的家人遠隔千里,也許已經好幾年沒見面了……要是他出了差錯,他有個三長二短,他就再也不能和家人見到面了……如果你和你的家人再也見不到面了,你會怎麼想?林俊杰的歌曲《曹操》中唱道:“獨自走下長板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囉嗦,一心要那荊州。用陰謀、陽謀,明説,暗奪,淡薄!……”

每當聽MP3聽到這兒時,我的腦海中閃過一個畫現;曹操在長板坡上獨自思索,他也許在考慮,不,是考慮考慮再考慮!他在考慮着他早已擬好的計策是否是萬全之策!他這樣都是為了和親人見上一面!當關羽在笑話曹操是“亂世奸雄”時,……唉!關羽根本不瞭解,不瞭解曹操的`內心世界!不瞭解曹操是怎麼想的!MP3還在播放着,我早已思緒萬千。那聽了上百遍的音樂還在播放着:“兒女情長,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

按這樣説的話,那麼,曹操一定也像其它英雄一樣,是講義氣,德高望重的人了!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 篇14

這個假期,我又把《三國演義》看了一遍,因為我太喜歡看了!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歷史性的長篇小説。作者是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他所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説。小説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吳、蜀、魏三國之間的鬥爭和興亡的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有我最喜歡的幾個故事: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華容道、三顧茅廬、桃園結義……

書中刻畫了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它描寫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的“胸懷狹窄、忌才好勝”,諸葛亮的“料敵如神、指揮若定”、劉備為“復興漢室,復興天下”而戰、關羽“威風凜凜,智勇雙全”、趙雲“赤膽忠心,驍勇善戰”……但我最喜歡的兩個英雄是諸葛亮和趙雲。

諸葛亮是一個忠臣,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非常善於用計:“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和“空城計”……趙雲對劉備也十分忠心,驍勇善戰,在“單騎救阿斗”中,趙雲自己一個人殺了魏國好幾個猛將,為自己和小阿斗開出了一條血路,最後他們都回到劉備身邊了。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