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15篇)

文學1.18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15篇)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1

説起三國,一般是指中國元末明初浪漫主義小説家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這是一篇浪漫主義小説。主要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曹操等上百人。

劉、關、張三人在一家小店認識,發現志向相同,便到張飛家後院的桃林裏結拜,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弟,張飛為三弟,他們很快就聞名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因原來的軍師走了,便想找孔明先生當他們的軍師,為他們出謀劃策。為了請孔明先生,他們三顧茅廬,下着雪在門口站着,孔明先生被他們的意志所感動,便隨他們出了山,當了他們的'軍師。

他們到周瑜府上拜訪,周瑜想為難他,趁機會把他除掉。周瑜讓諸葛亮準備10萬支箭,他以為諸葛亮根本完不成,誰知道諸葛亮神機妙算,早就預料到他想除掉自己,便用“草船”向曹操借箭,周瑜感歎不已。

不久,孫權為了殺劉備,把她的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劉備只知道吃喝玩兒樂,忘記了自己的志向。多虧諸葛亮給的錦囊,他才想起自己的身份。想回到荊州,卻被孫權的士兵埋伏,多虧孫尚香幫助了劉備,才逃脱。可不久之後劉、關、張三位兄弟死了。諸葛亮也在五丈原去世了。

這篇小説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劉備,張飛、關羽等人的光輝時刻,曾經的他們打敗天下很多敵手。現在他們雖然都不在了卻也聞名天下。還有那曹操生性多疑,狡猾多端,他曾經説過一句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讀了《三國演義》,我被羅貫中高超的寫作技巧所歎服,他筆下的人物個性鮮明,情節跌宕起伏。從此,我也要多練筆,爭取寫出好的文章來。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2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户曉。作為新一代新少年閲讀這本書當然是必不可少的。當我讀完這本書,“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趨勢和歷史傑出英雄們自強不息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生於元末明初的時代,被後人譽為中國小説章回的鼻祖。他寫的《三國演義》這本長篇小説主要講述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爭霸,最終被大將司馬昭統一全國,結束三足鼎立的局面,建立晉朝。

我喜歡《三國演義》的原因是它不僅讓我知曉了東漢末年到晉武帝的歷史,還讓我看到了許多富有戰略的戰役。草船借箭是我心目中最經典的一場鬥爭。這個故事是説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製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好,並立下軍令狀。諸葛亮事後請魯肅幫他借船、士兵和草把子。就在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取箭。這天,大霧漫天,對面看不清人。天沒亮,諸葛亮下令開船,並讓士兵擂鼓吶喊。曹操害怕多疑地號召弓箭手向船射箭。於是船的兩側都插滿了箭,霧散去時,諸葛亮下令回去,這是曹操想追也來不及,就這樣,十萬支箭就“借”到手了。

從這件事就能看出諸葛亮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沉着冷靜,把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輕鬆地化解了。諸葛亮能成功的關鍵是識人心,周瑜妒忌心太重,知道自己不如諸葛亮,就千方百計地算計他。我不禁想到自己也有妒忌心的時候。最常見的是考試考砸後,第一時間我不是想着自身原因,而是心中責怪那些考的好的同學:憑什麼他們就能考的比我好?還詛咒他們下次也考砸。

社會上也存在着妒忌心重問題,近年國家開放二胎政策,大部分家長只關心小的孩子,對較大的不聞不問,這會對孩子們的成長非常不利。較大的孩子心存妒忌,會一直保持孤僻、自卑的性格,個別成年後還會出現性取向異常的情況。對於較小的孩子會從小形成高傲、驕橫的性格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這樣一來經過時間的積累,對促進家庭和睦非常不利,小的`孩子長大後無法無天,老人無人贍養,從而導致家庭破裂。其實對社會危害最大的還是愛情方面的,我們經常會在新聞和電視劇聽到或看類似的事件:一位男人因妒忌他所愛的女人跟別的男人在一起,因愛生恨,覺得自己得不到的也不能別人得到,就殘忍地將心愛的人殺害。

綜上所述,妒忌心重的人對社會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現如今沒有那麼多個“諸葛亮”,反而有許多的“周瑜”。也許我們沒有諸葛亮那麼聰明,但我們也要學習諸葛亮擁有良好的心態去理智地處理問題。少一點妒忌,多一點寬容,寬容那些不小心的無意冒犯,寬容生活中種種不愉快,寬容他人,就是寬待自己。同住地球村,讓我們攜手共創新時達。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3

《三國演義》這本書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也都看過吧。裏面有“三顧茅廬”、“火燒新野”、“空城計”、“苦肉計”、“赤壁之戰”、“夜走麥城”、“過五關、斬六將”等等關於“三國”的精彩故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諸葛亮三氣周瑜”,最後活活地把大將周瑜給氣死了,我覺得周瑜是自找的,他活該。我的想法大家不要驚訝,因為大家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世上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道理,周瑜故然很聰明,但是依然還有比他更聰明的人。他之所以被氣死,是因為他心胸狹窄,嫉妒別人的才能。如果一個人容不得別人比你“強”,那麼,你就沒有一天是開心的。

心胸狹窄,正是周瑜最大的缺點。想當年楚漢相爭的時候,楚王項羽的軍事力量比劉邦的軍事力量強幾倍,按常理來説,項羽應該是嬴定了,可結果恰恰相反,這是為什麼?是因為項羽不懂得重用人才,把人才全部殺光了,這跟周瑜心胸狹窄很像,想獨自稱霸,可最後還是被劉邦打敗了。

嫉妒,相信我們每個人平時都會有一點,雖然不多,也就那麼一點點。可是,我們決不能因為嫉妒而衝昏頭腦失掉自我,要把某個人怎樣怎樣。説起我呢就有那麼一點,那是在學校的一次朗誦比賽,我們班得了第二名,四(3)班得第一名,當時我就想:“可惡!有什麼了不起的,我下次要再跟他們比,就不相信比不過他們,真是可惡”。可現在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沒能拿到第一名,肯定有不足之處,應該找出我們的不足迎頭趕上,而不應該嫉妒別人取得的成績,這樣自己才會進步。

我們千萬不要因為別人的哪一方面比自己強一些,就氣不憤,而嫉妒別人,這樣你就會感到心煩鬱悶,它會影響到你的學習、生活等方面,同時還會影響到你的.性格,久而久之也許你就改正不過來了,你會由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變成一個小氣,自私孩子,就不能和別人好好相處,你有一點錯別人就會向你的父母、老師報告,你就會更不服氣......這就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希望大家不要做周瑜和項羽那樣嫉妒別人、心胸狹窄的人。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4

三國,是上帝極為眷顧的時代。上帝就像是一個撒鑽石的小孩兒,這兒撒幾顆,那兒撒幾顆,而在三國這兒卻撒了一把。三國中的很多人若是放在其他時代的話,都將是帝王或是護國將軍的存在,卻不幸又有幸的趕在了同一個時代,一個羣雄爭霸的時代——三國。

(一)議温明董卓叱丁原,饋金珠李肅説呂布

任何一個逆臣賊子想造反,都要先廢立。

當然,董卓也不例外,雖然他有些過於明目張膽,逆反二子都要寫在臉上了。丁原雖是一介無名小輩,至少正義,有膽量。在董卓的壓迫下,在百官皆不敢出聲時,能挺身而出的人不多。丁原這次算是被呂布救了,雖然呂布什麼也沒説,卻鎮住了李儒,鎮住了董卓。

丁原走後,盧植也站出來了,以伊尹、霍光比之,“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正論侃侃不愧為玄德之師。可是丁原惹了董卓,有呂布護身,盧植卻沒有武將保護。多虧了他“海內人望”,影響力大,才得以倖免。董卓也並非莽夫,他懂得聽人的建議,知道適時地收斂自己的脾氣怒火。

這時候的氣氛已非常緊張了,就差劍拔弩張了。王允不失時機地提出“廢立之事,不可酒後相商,改日再議”,百官皆散。人家不愧是做到了司徒的職位,説活就是厲害,知道什麼時候説什麼。

次日丁原將董卓打得後退三十餘里下寨。董卓就開始琢磨,怎麼才能把呂布這把寶刀,牢牢地握在手裏呢?這時候,關鍵的人物出現了——呂布的同鄉李肅。

“勇而無謀,見利忘義”,兩語説盡奉先。董卓為了他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或是説狼子野心,不僅拿出了千里馬赤兔,還拿了黃金千兩、明珠數十枚、玉帶一條,讓李肅去説服呂布。這個大方啊!説起來李肅也是個忠心之人,換個人説不定拿着這些東西就跑了呢,只可惜他卻不是個正義之人啊。

李肅説服呂布的一段很值得讓人深思,就是今日的辯論家、外交家,怕是也不如他啊!

李肅不先説明他的目的,用同鄉的老友的身份來拜訪。李肅一直在試探。他在試探呂布是否是真心,在試探他的心裏話。他也是在給呂布一個緩衝的時間,循序漸進,不那麼突兀,以至於呂布一怒之下殺了他,那就得不償失了。

畢竟武將愛馬,李肅先將赤兔贈於呂布,不提馬是董卓的,只説為義氣而來,助他扶持漢室。李肅打了一場漂亮的心理戰,成功地引出了呂布的心聲。於是李肅從一個求人的被動方,成了牢牢拿捏住呂布心理的有力方。就這樣,李肅將呂布所有的心聲引出,然後慢慢引導着他按照預設的軌道行走——殺了丁原,投靠董卓。這樣優秀的心理專家,實在是讓人自歎不如啊,只可惜,幫的卻是個亂臣賊子啊。

(二)徐母:值得讓人敬佩的人

三國中,有很多值得讓人敬佩的人,最令我敬佩的,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人物,而是似乎不是很起眼的一個人——徐庶之母。

曹操很欣賞徐庶,但徐庶去輔佐劉備了,這讓曹操十分生氣鬱悶。程昱給他出了個主意——去把徐庶的母親“接”來。

從曹操的角度來講,這的確不失是一個好主意,徐庶為人至孝,幼年喪父,弟弟徐康病故,老母無人侍養,用徐庶的母親來要挾徐庶,似乎是可以行的`通。

曹操手下的人辦事效率很高啊,沒幾天就把徐母帶來見曹操了。曹操先説劉備並非宗室,又説劉備不是好人,連蒙帶忽悠地想讓徐母寫一封信給徐庶,讓他來許都,不要跟着“逆臣”劉備“造反”。不過徐母可不吃這一套,先説劉備是宗室,又説劉備是好人;先極贊劉備,又大罵曹操。説完了還順手撈過石硯衝曹操猛砸啊!簡直快把曹操氣死了,但程昱明白,徐母不過是求死以斷徐庶後顧之憂,沒讓曹操殺了徐母。程昱又模仿了徐母的筆跡,偽造了家書一封,以徐母性命威脅徐庶。

徐庶星夜趕來,徐母大吃一驚。知道了徐庶來許都的前因後果後,徐母氣得拍案大罵徐庶愚笨,上了曹操的當,有辱先祖,罵得徐庶拜服於地。前罵曹操可敬,後罵徐庶更可敬。罵完徐庶後,徐母回屋後就自殺了。

賢哉徐母,流芳千古!

(三)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

自從曹操葬了關羽,每夜一閉眼就能看到關羽,就像孫策殺了于吉一樣。曹操就把原因歸咎於住的宮殿上了,令人再建一座。建宮殿需要樑,曹操聽説有棵大梨樹,又大又直,頂呱呱啊,就命人去砍,結果砍不開,村民説這樹上有仙人,不能砍伐。

曹操不信這個邪,親自拿佩劍去砍,居然砍出了血。曹操嚇得趕緊竄了。半夜,“樹神”就來“殺”曹操了。草木非人,尚能討賊;人非草木,卻多從賊。自此,曹操便頭疼不可忍。

華歆薦華佗於曹操,説華佗簡直就是仙人。我看得也迷迷糊糊的,感覺跟在看科幻小説一樣。被醫治之人有吐出蛇來的,有吐出蟲來的,有瘤子裏面有黃雀的,還有被狗咬了一口,長出兩塊肉來,裏面還一個有十根針,一個有一黑一白兩子的……

可惜華佗不一定能醫曹操。

毒蛇,曹操腹中恐不止一條;毒蟲,更多了;曹操事君如贅瘤,惜獻帝之不能飛;曹操如針,可刺人;曹操如棋,能算人。

這般奸詐毒惡的人,華佗怕是難以醫治吧?

可憐華佗,本着“醫者父母心”的想法去給曹操看病,曹操不讓他治就算了,還把他打入了大牢,要殺了他。曹操説華佗是關羽的人,要替關羽報仇,可是華佗僅僅是給關羽刮骨療毒了一次而已,這麼説的話,華佗在醫治關羽之前還治過吳國周泰呢,人家關羽也沒説什麼你們一夥的之類的。曹操啊,就是膽小,惜自己命如黃金,卻視別人命如草根。

本章的最後出現了兩個小人物,“吳押獄”和他的妻子。“吳押獄”在華佗生命的最後一刻給了他温暖,每日以酒肉供奉他——的確,華佗是一個十分值得我們敬佩的人,他不投靠任何勢力,只是在其中游蕩,救治有緣的病人。“吳押獄”一定也是個善良的人,他明白華佗的悲慘,所以盡了自己所能,給這個救了一輩子人的華佗最後一點温暖。

華佗感激“吳押獄”,甘願將《青囊書》贈與這個幾乎算是素不相識的人,儘管他知道將《青囊書》贈與“吳押獄”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但他還是願將它送給這個善良的人。“吳押獄”説,得此書後,他將“醫治天下病人,以傳先生之德”,但他若有此心,便可繼華佗,不必此書也。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5

《三國演義》是明代文學家羅貫中編著而成的.《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三國演義》中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讀書筆記大全《三國演義讀書筆記500字》。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刮骨療毒,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後是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他有獨特的人格,擇梧而棲,擇主而事,他盡忠於劉備,盡忠於蜀漢,最後中獻身於統一的大業中."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隨着蜀漢的衰亡悲劇,他也成了悲劇人物!曹操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等等.

《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閲讀的愉悦與歷史的啟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為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着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6

《三國演義》原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後來的《三國演義》是後人的簡寫。《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説。主要説了三國時期的.魏國,蜀國,吳國三個國家的互相鬥爭,為搶奪地盤,爭當國家霸主,作者用了非常詳細的描述三國大開殺戒的一場場惡仗。

《三國演義》刻劃了近兩百多個人物,其中作為成功的人物有大名鼎鼎的孔明;詭計多端的無恥小人————曹操;威風凜凜的關雲長;智勇雙全的劉備等大小將領。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人還是關雲長,他身長九尺,聲若巨雷,丹鳳眼,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刮骨療箭毒不怕一點疼。

在《三國演義》裏,作者匠心獨運,以生花妙筆勾勒出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長板橋等一系列的生動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草船借箭。一次吳國缺箭,周瑜讓孔明三天之內造上十萬枝箭,還立下軍令狀。孔明掐指一算,算到第三天必有大霧,他向魯肅借草船。到了水寨前,曹兵箭如雨下。諸葛亮帶着插滿了箭的草船,就順着急水回寨。回寨後魯肅向周瑜把事説了一遍,周瑜只能長歎一聲説:“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讀了《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知道了打勝仗不僅需要勇氣,力氣,武功,還要智慧,我們還不能像曹操一樣做人太狡詐。也不能像周瑜一樣,心胸狹窄,縱然很有才幹,可還是被氣死了。要像劉備一樣,仁義當先。

《三國演義》裏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讀不厭,每閲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7

中國的歷史長河中,通俗小説的流傳比正史還要長遠,影響重大的也就只有三國史了。魯迅説,“三國史不簡不繁,正好作小説。”而羅貫中這位在那個時代被視為同妓女地位等同的通俗小説作家,窮極一生,寫下了恢弘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在中國古代小説史上留下了最為大氣的一筆。

再讀三國,就似平靜的海面猛地掀起一股巨浪,激盪着內心沉寂已久的角落。

楊鎮的一首《臨江仙》,述盡了三國的恩怨情仇,分分合合,也述盡了英雄一生的豪邁,忠義,韜略和胸懷。“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詞被羅貫中選為三國演義開篇題詞,也隨着三國的流傳而家喻户曉。讀三國,不只是讀書,更是讀歷史,讀英雄,讀戰爭,讀忠義,讀天下大勢。古來小説千萬,卻只有三國一部那樣波瀾壯闊,讀來恢弘大氣,意猶未盡。

讀三國,最吸引我的便是羣雄之中如繁星一般的人物。諸如關張馬趙,呂布典韋等武將,諸葛司馬,龐統郭嘉等謀臣,貂蟬甄姬,大喬小喬等紅顏,無不入木三分,令人意猶未盡。我敬佩關羽的忠義,張飛的勇猛,趙雲的孤膽,黃忠的不屈,馬超的直爽,也敬佩丁奉穿越雪山的勇氣,敬佩程昱以死鑑上的衷情,敬佩楊修遺世獨立的桀驁。三國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着自己的特點。筆墨或繁或簡,立場或好或壞,作者將每一個人都藝術的展示在我們面前。當諸葛大軍敗退,70歲的趙雲一個人斷後,斬殺韓式父子五人,嚇得曹軍無人敢向前挑戰;當禰衡赤裸裸的站在曹操帳中,擊鼓大罵;當杜宇率晉軍撞過吳軍連鎖,統一天下;這一幕三國英雄豪傑英勇豪邁馳騁天下逐鹿中原的史詩在我心中激盪。而當曹丕見到甄姬的那一絲冒父之大不韙的心動,當子建寫下洛神賦,當大喬小喬嫁與孫策周瑜,那一幕三國兒女柔情巾巾情長繾綣連綿潤物無聲的'感動在我眼眸凝住。這一部三國,是英雄的三國。三國一共描寫了超過一千七百個人物,可見羅貫中文筆之巨,敍事寫人能力之強。

可讀三國,更是要讀出其中的忠義。忠義二字貫穿了三國全文。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劉關張三人的桃園之情。如若你用心的去讀,你會被他們對於忠義的堅守所震撼。劉備被曹操打敗時,趙雲帶着甘夫人和阿斗身陷重圍,甘夫人為了不拖累趙雲投井自殺,趙雲一個人帶着還不足歲的阿斗,面對曹操的精兵強將,受傷無數次,捨命救出了劉備的血脈,是為了忠義二字。曹操被張繡偷襲時,典韋一個人擋住張繡大軍,身中數十槍,鮮血流盡還是撐着擋住敵人,最終幫助曹操安然逃出,是為了忠義二字。當關羽被劉封背叛,不幸被孫權殺害,他座下的赤兔絕食哀嚎而死,更是將忠義二字詮釋的鞭辟入裏。亂世之中,羣雄逐鹿,他們卻始終堅守着忠義,堅守着自己的信念。

雖然説三國宣揚了劉備,關羽,諸葛亮,貶低了曹操等人,但我卻認為其中每一個人都在為自己所期望的和平所努力着,並沒有好壞只説,只是各為其主罷了。或許有人覺得劉備以天下人為重,而曹操卻以自己為重。可曹操也是心繫天下,只是受制於封建禮節而被人認為是奸雄罷了。他雖有殺害呂伯奢那樣的為了自己存活傷人性命的毒辣,卻也有因為馬失控踩踏了莊稼割發代首的衷情,即使那是為了籠絡人心,可他為的也是中國的統一。亂世之下,國之不國,唯有統一能救民於水火,從一開始的董卓,袁紹,到後來興起的劉備,孫權,再到各方張魯,張繡,劉表,公孫瓚等領袖,他們隨心思各異,卻都為之後的統一努力着。最終,司馬炎統一了三國,建立了大晉帝國,呼應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前文。

當我們的生活被現實侵蝕,當我們的熱血被生活泯滅,一部三國,便是那重燃你心中熄滅已久的燈光的火把。一部三國,讀盡世間豪情,讀盡人間冷暖,讀盡亂世英雄,讀盡心中熱血。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8

這幾天,我把《三國演義》看完了,這裏面主要講的是魏、蜀、吳三個國家打仗的故事。首先就是桃園三結義,張飛、劉備、關羽三人結拜為兄弟,招兵買馬,閲歷了重重困難建立了蜀國。其中就有三顧茅廬來請諸葛亮,後來又光復了趙雲、關平、張胞。後來就有了聞名的戰爭——火燒赤壁。

在這場戰爭中,曹操差點送命,多虧了關羽的好心眼,不忘當年曹操的`不殺之恩,所以曹操才得以回到許昌,在這不久後,諸葛亮有幹出了三國史上最令人佩服的事七擒孟獲,最終孟獲感謝諸葛亮七不殺之恩,所以投奔了蜀國,之後關羽、張飛、諸葛亮接連去世了,劉備也在白帝城病死了。從今三國滅亡了,晉朝開頭了。

讀完這本書,我瞭解到了中國的歷史故事,豐富了我的業餘生活,增加了我的課外學問。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9

《三國演義》雖然是一部歷史性的小説,但書中的主人公的品格卻激勵着我們。

我們要以古人為鏡,取百家之長,爭取有更大進步,向成功挺進。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精彩的一百二十回的第二回:張冀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

這一回主要講了:張飛用柳條痛打督郵,但在仁慈的'劉備的勸説下,仍舊停下了,以及何國舅謀誅宦豎。

我覺得張飛和劉備倆兄弟的性格截然不同,從“性發”、“大怒”、“咬咬鋼牙”、“滾鞍下馬”、“早”等詞中可以看出張飛的性子比較急,比較鹵莽,同時也是一個十分重義氣的人,要不劉備受了點小委屈,被人家誣衊,他怎麼會挺身而出,為兄弟兩肋插刀呢?

再來説説劉備,他是個十分納賢的人,但他實在是太仁慈了!就連一個對自己有害,想害自己的人都一視同仁,也是那麼仁慈,那可怎麼行呀!就算要幫助別人,那也得是就對自己無害處的人,不是嗎?

我們現在還小,還在成長,我們可千萬不能太鹵莽,同時也不能對人太仁慈。如果太鹵莽的話,就可能會失去許多朋友,如果太仁慈的話,那麼被你幫助過的人就會得寸進尺,使你沒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10

俗話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好啊!”奶奶也常常對我説。寒假到了,我這個“小書蟲”可得多讀一些書。這不,爸爸給了我一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吸引了我的眼球。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風雲並起、三國鼎立的故事。書中有許多英雄豪傑: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古道熱血的張飛、亂世的奸雄曹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忠義勇敢的關羽。

《三國演義》第一回就説的.是關羽與劉備、張飛三人桃園三結義;又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刮骨療傷而毅然鎮定。他那勇敢忠義的品質不正值得我們學習嗎?

但是《三國演義》裏最聰明的人物還要屬諸葛亮。當初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他便一心一意地輔佐劉備,奪荊州,出謀劃策使孫劉聯姻。他真是神機妙算: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四回我反覆讀了許多遍——諸葛亮死後還用木像嚇退了司馬懿。他的機智可是令常人望塵而莫及的呀!魯迅先生曾經在《中國小説史略》中這樣評價諸葛亮:“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諸葛亮最令我佩服!

諸葛亮説過“怠慢則不能勵精”,我以此為座右銘,時時刻刻都告誡自己做事要快些,不能拖拉,慢了就做不好了。以前,我是一個做事拖拖拉拉的人,半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我常常拖到一個小時寫完。但我認識了諸葛亮之後便立志做一個像他一樣做事迅速的人,把做事拖拉的壞毛病改了。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還讓我得到了許多啟示——我要像關羽一樣忠義勇敢;像劉備一樣重情重義;像趙雲一樣忠心耿耿……這本書,真對我有益!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11

假期裏,一本十釐米厚的《三國演義》改變了我的生活,陪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暑假。

《三國演義》講述了東漢末年(公元184年)黃巾軍起義開始至公元280年晉滅吳統一天下為止,從劉備起兵擊破黃巾軍到形成三國鼎立,鄧艾破蜀都後司馬昭殺魏帝滅吳國改國號為晉,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歷史。眾多故事個個引人入勝、精彩絕倫,如家喻户曉的三顧茅廬、火燒赤壁、三英戰呂布、關羽斬華雄、空城計、孔明舌戰羣儒,草船借箭等。

眾多人物性格鮮明,像仁德劉備、奸雄曹操、神機妙算諸葛亮、文武雙全姜維、虎痴許諸、國士無雙呂布、馬超、美鬢公關羽以及怒吼長板橋的張飛。

其中,諸葛亮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他是蜀國的軍師,機智過人,神機妙算。初出茅廬,他三分論天下,隨後在七星壇借東風破曹公,氣死周瑜。晚年時他六出祁山,造木牛流馬。臨終前,他將兵法贈予姜維,姜維果真成人才。諸葛亮出山後數次破曹、吳及羌兵。他認為最好的防守是進攻,先後為蜀國攻下了西川荊州等地。他能把握人物性格,先後收下孟獲、馬超,姜維等大將,説服眾多兵將歸順劉備。當然,他也失算過,他曾錯用馬謖,失守街亭、導致揮淚斬馬謖的結果。不過,諸葛亮又總能在失利時儘量挽回局面。諸葛亮精通天文地理,善於利用地形、氣候一次又一次的.化解危機。

三國演義不光故事精彩,更讓我很好的瞭解那一段歷史。書籍帶我領略知識的海洋,讓我脱胎換骨,接下來我還會讀更多的書充實自己。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12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長篇歷史小説。小説主要講述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個軍事集團之間的鬥爭和一系列故事。內容不僅豐富多彩,而且生動形象。

我喜歡其中的諸葛亮和關羽。其中關羽對我的感情最深:以酒殺華雄,以漢不殺曹,以五關六將。但最後,由於他太驕傲和粗心,荊州,戰略地位的蜀,放棄了吳國。這就是“不小心失去荊州和梅城”。關雲昌失去了生命。所以我想到了我的`數學成績在期末考試:由於我的驕傲和粗心,我的數學成績不令人滿意。這是真的:關羽一不小心丟了荊州,而我一不小心丟了分。從這我認識到一個真理:做任何事都不能驕傲,要用心去做。戰鬥中的驕傲導致失敗。我將努力爭取下次考試取得好成績。

諸葛亮,姓諸葛,是孔明和卧龍居士。他被稱為“卧龍先生”。離開茅屋之前,劉備知道他有三次機會請他出山。我最喜歡諸葛亮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想殺死他,讓他在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説:“才三天。”周瑜很高興,讓他下一道軍事命令。一開始,我擔心他怎麼能在三天內造出10萬支箭。那只是一次夜間談話。直到我理解了他的計劃,我才意識到這一點。原來他計算過這條河三天後會有霧。魯肅會幫他保守祕密。曹操射箭。第三天,果然,霧已經瀰漫了整個天空。果然,他得到了十萬張弓和箭。諸葛亮真是神通廣大。他懂天文和地理。這不是天生的,而是他努力工作的結果。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感到:天才來自勤奮。只要我們努力學習,我們一定會獲得像諸葛亮一樣的智慧。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13

人生之路是什麼?路供我們走過,上面留下深深錢錢的足印。人生也有這樣一條路。

人生之路,可有以下四條。

在我看來,《三國演義》很好地詮釋了這四條之路。

呂布——自作聰明

呂布猛戰三英,為世人敬仰,有誰知道他有勇無謀。為了攀升,先後殺了丁原、董卓兩位上司,後又被曹操活捉,呂布又想投其下,曹操因有前車之鑑,立即殺了呂布。呂將軍謀略不足,野心卻不小,若能一心事主,必會受到重用,也不會因為“不忠”而被殺了。這條路曰“自作聰明”。

周瑜——失足成恨

周瑜有勇有謀,才智自是超然,只可惜心胸狹窄,不滿孔明比自己技高一籌,發出“既生瑜,又生亮”的感慨,孔明正是利用這一點將其活活氣死。周瑜身為東吳的大都督,若當初心胸寬廣一點,不就不會英年早逝,成為天下人的笑柄嗎?甚至還會一枝獨秀!此路叫“失足成恨”。

諸葛亮——明智之舉

諸葛亮才智非凡,這是眾所周知的。老先生的.忠誠也幾乎無人可比,雖知劉禪腐朽無能,但對先帝的忠誠之心驅使他寫下了《出師表》,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對劉禪的期待,諸葛先生的人生目標是很明確的——輔佐主公得到天下,“忠誠”正是他的人生標準,使其走入正道,這條路成為“明智之舉”。

張飛——大智若愚

張飛的笨拙溢於言表,當年三聲大吼,讓敵軍嚇破了膽。張飛不懂計策,但武藝高強,深得劉備讚賞。張飛貴在自知,凡事圖少求精,順其自然。有歇後語曰“張飛繡花——組中有細”。這條路謂“大智若愚”。

明智之路上不一定都有捷徑,笨拙之路上也不一定都是絕境,這人生之路上的奧妙,亦不皆於吾論,只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小部分罷了。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14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這是林俊杰編的一首歌,的確如此,三國裏面英雄人物很多,比如張飛,趙雲,馬超,關羽……

前兩週我在班級的圖書角借了一本《三國演義》我老聽他們説自己的趙雲,又是張飛的。我倒要看看他們有多麼勇猛。可是我剛看了兩三頁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一有時間就看有時甚至連打鈴都聽不見,有時有人跟我説自豪感感覺很煩他打擾我。我最崇敬《三國演義》裏的張飛,長板坡一個喝退曹家百萬兵。

有一次我上晚自習還看《三國演義》,導致作業都沒寫,我把作業帶回宿舍寫。但是早上沒有起來又拿回去了,本來想吃完飯上班級寫的,但是一回到班級又想看。

那段時間我表現很好,由於看《三國演義》的.原因我犯了好幾次事,給我抹黑了,但是我認為值的。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15

今年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少兒版)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羅貫中描寫的三國具有很高的文學成就,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經常寥寥數語就令人物在讀者面前鮮活起來,對於事情的發展,更是有條不紊,娓娓道來。

《三國演義》是以《三國志》改編而來,描寫了劉備、孫權、曹操三分魏蜀吳的故事。《三國演義》中有眾多英雄:劉備胸懷大志,對兄弟肝膽相照;關羽英勇善戰,對兄長肝腦塗地;諸葛亮知識淵博,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在所有英雄人物中,我最喜歡、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諸葛亮原來隱居在卧龍崗,所以也稱卧龍先生。劉備聽説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曾三顧茅廬用真心打動了諸葛亮。最後,諸葛亮當上了劉備手下的謀士。第一次出戰,關羽和張飛懷疑諸葛亮的能力,不聽從調遣。因為諸葛亮拿到了劉備的“令箭”,所以二人不得不執行命令。劉備、趙雲假裝戰敗,將曹軍領進蘆葦蕩中,藉着風勢,火燒曹軍。與此同時,關羽和張飛火燒曹軍糧草,幾對人馬前後夾擊,令曹軍狼狽不堪,倉皇逃跑。就這樣,劉備帶領的人馬憑藉着諸葛亮完美的計謀,以少勝多戰勝了曹軍。我看到此處感歎不已,諸葛亮不愧是一位出色的謀士啊!

我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感慨萬分,心情久久不能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