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彙編15篇

文學8.22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歡迎閲讀與收藏。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彙編1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1

六便士隨處可撿,而我只珍惜那片月光。

——題記

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個默然的人,人們只知道他家境殷實、沉默寡言,又有誰能想到他將有一天會離家出走呢?《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查理斯·斯特里克蘭德便是其中的一個。

斯特里克蘭德是一個在證券交易所工作的普通的經紀人。他的前半生中,他安守本分,在愛社交的妻子旁扮演着一個普通的丈夫,有時甚至被妻子扣上“十足的小市民”的稱號,有誰能料想,他在某一天忽然辭別了妻子,拋棄了兒女,一個人棲息在巴黎的破旅館中。這是怎樣一種隨性超脱?當所有人都認為他在巴黎的某個大酒店中花天酒地,妻子認為他出軌時,他獨自一人固執而古怪地畫畫。他只上過一年夜校的繪畫課,沒有人欣賞他的畫作,而且他只有百十英磅來供給他追逐心中的“月亮”。但他絲毫不在意:“我告訴你了,我必須得畫畫,我控制不了我自己。”正是這種常人難以想象與理解的堅定,使他最終來到了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塔希提,在那兒實現了他的涅槃。

有些人會如此譴責斯特里克蘭德:他粗魯無禮、蠻橫冷血、固執己見,但在這些詞的背後,是他對繪畫的執着追求。查理斯從來未因繪畫能為他帶來什麼物質財富、榮華富貴而選擇繪畫,他僅僅只是熱愛罷了。當他棲息在巴黎,在塔希提時,他過着比顏回“一簞食,一瓢飲”更清貧的生活。但他的內心是多麼的富有:他熱愛自己的繪畫事業,他有一個令他痴迷的小島,他有一個可以令他不斷追求的夢想,這便夠了。

人的一生,除了吃喝等生活上的必需,剩下的就是自己心中所想,所追求的事。當年的倫敦,俯首皆是六便士,而查理斯卻選擇仰望天空的月亮。他的仰望不是對自己的滿足,而是對生命的一種最高禮讚,他來過這世上,他完成了生命賦予他的光榮——做自己想做的事,為了他心中那一輪“明月”,他葬身於大火之中,與其最傑出的作品一起。正如毛姆本人所説的:“他可以説死而無憾了。他創造了一個世界,也看到了自己創造的世界多麼美好。臨了,在驕傲和輕蔑的心情中,他又將它毀掉了。”他執着地追逐着夢想,儘管其帶來的物質回報微乎其微,但他所帶給後人的勇於追夢,不為世俗流言的示範熠熠閃光。

人生路上,哪有誰不畏世俗流言?但《月亮與六便士》告訴我們:當我們在社會的滾滾潮流中前進,一定要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它警示着你,始終不要放棄夢想、放棄初心。並且,無論身處何方,年齡幾何,都要記住:我們要選擇一生中最想為之努力的事物,併為其自由而奮鬥。當我們有勇氣作出決定時,就已經身處生命的自由之中了。

在許多時候,我也迷惘過,甚至天真地認為自己是個無用之人,但是毛姆教會了我一件重要的事:隨心所欲,不要讓自己為別人所活,那麼當你真正熱愛一項事業時,你便成功了。其後,我慢慢地放平了心態,生活並非只有灰色的自卑和他人的嘲笑,還有詩和遠方。當然,還有埋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夢想。所以,大膽追夢吧!當你仰望天上的月亮時,它的清輝是地上的六便士無可比擬的。

願每個追逐夢想的人,無意將生活摔得支離破碎,卻讓靈魂更加偉大。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厄運。

——後記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2

故事中的主人公斯朱蘭確實讓人又愛又恨。他在中年拋妻棄子,説走就走,對家人沒有一絲留念,我們會説他冷漠自私,沒有家庭責任感。

但他的出走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我們又會為他的勇氣讚揚,一個人選擇離開自己生活了半輩子的地方而去追夢,不管別人的流言蜚語,勇氣可嘉,精神可敬。

他在朋友家生活時卻和女主人陷入戀情,女主人死後他沒有一點遺憾心痛之情,只覺得是女主人自己的錯。我們會覺得他無情,蠻不講理。

他在巴黎漂泊期間遭受的種種苦難,只為追夢,可在鉅作完成後又讓人一把火燒了。他是個古怪的天才。

毛姆筆下的這個主人公,一人兼具了多種性格,為了藝術而放棄家庭,古怪,冷漠自私,冷淡,殘酷粗野,卻又執着追夢,有時讓人敬佩,有時讓人同情可憐,有時讓人恨的咬牙切齒。

而德克這個人物形象,卻是個善良懦弱,温良慷慨,很講義氣,很欣賞別人的才華,畫作平庸,審美力非凡的人。

布藍琪卻是個外表平靜,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令人難以捉摸的烈性子,她精心料理家庭,她還渴望冒險。

毛姆人物塑造相當成功,看完你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其中的人物。這其中沒有一個人是特別讓讀者敬佩的,也沒有一個人是特別讓讀者痛恨的。每個人物形象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想,這正是小説的偉大之處,也更接近現實,比起一些作者單純塑造身上全是優點或全是缺點的人物形象更飽滿和立體。

書中雖主要講斯朱蘭為追求藝術放棄現實的故事,但其中還穿插了德克和一名醫生的故事。

德克在小説中最後帶着巨大的悲痛回到了故鄉,他如果不追畫家的夢,也許會和父親一樣,成為一名木匠,然後娶了隔壁馬鞍匠的女兒,在自己的故鄉安穩地生活着。就不會遇到布藍琪,不會看到自己最愛的女人和自己最欣賞的畫家背叛了自己。他離開了傷心之地,也許經歷過大風大浪後的平靜才是他最終的選擇和歸宿。

書中一名叫亞拉伯罕的醫生,是個外科手術方面的天才,他放棄了可以名利雙收的職業道路,而選擇了自己衷情的一個美麗的城市,他在那裏紮根生活,職務雖然很低,生活很拮据,但他的內心安寧,富足,快樂。

選擇月亮,還是選擇六便士?

這取決於你對人生意義的看法,對社會和個人的要求。

這句話不是我説的,是毛姆説的。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3

夢想和麪包,有矛盾嗎?

很久之前就知道《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都沒有想要去借閲它。或許正因為沒有認真瞭解過它,對於書名總是特別好奇。究竟月亮和六便士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偶然的機會讓我在圖書館遇見了《月亮與六便士》,(題外話:在圖書館我似乎永遠也找不到我要找的那本書,總會意味遇見其他有趣的書籍。)但是我沒有立即就拜讀了這本書。而是和其他書放在了一起,一直到借閲時間過期了,我也沒有看。當我拿回去圖書館還書的時候,神差鬼使的我還是又重新的借閲了《月亮與六便士》,才認真地閲讀起來了。

如果説這本書有什麼魅力?

那便是一旦開始了,就沒有辦法停下來了。

我不擅於去評價作品的藝術性,或者深層次地去挖掘箇中的含義。我只能就讀後感還談談我的感受。

作品採用了第一人稱的視角敍述,緩緩地向我們道來了故事。

主人公克蘭德原本擁有着看似幸福,平淡安穩的生活,但在有一天他突然放棄了所有,與所有人斷絕了關係,離家出走去追尋他的繪畫夢想。妻子克蘭德夫人派了作者去遊説他回來時,他沒有一絲一毫的愧疚與抱歉並拒絕迴歸原本的生活。克蘭德夫人在認清事實之後,不得不開始自力更生,獨自撫養兩個孩子。身處在他鄉的克蘭德病入膏肓之時,有幸得到一位平凡的畫家的賞識並且將他接回家照料直至他康復。可是克蘭德卻和這位畫家的妻子私通,最後畫家的妻子決定要追隨克蘭德,但因為得不到克蘭德的憐惜最後自殺身亡。畫家原本看似幸福美滿的家庭支離破碎。沒有任何抱歉之意的克蘭德也流浪到了與世隔絕的島上,重新開始了娶妻生子的生活。

有人説克蘭德他像着了魔似的,有人説他是受到了神的感召,但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麼,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義無反顧,絲毫也沒有後悔當初出走的決定,在經歷各種各樣的不同場合的誘惑之後,衝出世俗的樊籬,走向了他心中藝術的至境。作者似乎在描述主人公的命運與遭遇,實際上卻無時無刻不透露着探討藝術與生活,夢想與現實的關係。

夢想與麪包,有矛盾嗎?

這是閲讀之後產生的思考。看似沒有矛盾的存在,也又無時無刻不充滿着排斥與對抗。

有的人是非常幸運的,他的夢想與麪包之間沒有矛盾。他會因為成功實現了夢想,所以極大提高了生活的質量。這一類人都會特別熱愛生活,熱愛這個他們生存着的世界,對於未來總是充滿着信心,那就就是大寫加粗地表達着對生活積極樂觀,正能量。

有的人是幸運的,儘管他不是因為夢想的成功才帶來的優質的生活。但至少他的生活沒有扼殺他的夢想,只是不能在他覺得最正當的年紀的時候去追尋夢想,去實現它。他們暫時放下心中的烏托邦,努力着,奮鬥着,直到有一天有了足夠的能力又重新拾起那從未忘記過的夢想。雖然晚一點,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同樣熱愛生活。

有的人是不那麼幸運的,夢想與麪包就像兩條平行線,沒有交集,也就談不上矛盾。那為什麼還是不那麼幸運的?因為選擇了麪包就必須放棄夢想,選擇了夢想就必須放棄麪包。正如那紅玫瑰與白玫瑰一般,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不那麼幸運莫過於源自他們無論如何也得不到圓滿的慾望。

有的人是不幸的,那便是為了麪包磨滅了夢想。如果説不那麼幸運的人總拿“不得不”當做藉口,那麼不幸的人會告訴你“這才是現實!”或許有的人不理解,為什麼我會把沒有了夢想的人歸類於不幸?對於這個問題,我也苦惱了很久,最後給出答案是:人們來到這個世界走一遭,總會尋找來這個世界的意義。換種表達方式,便是我們總在尋找人生價值。不管是意義還是價值,都沒有標準答案,因人而異。為什麼會因人而異,我想那便是每個人的夢想或許多多少少都有點不一樣吧。所以我們才能活出不一樣的人生,才有了不一樣的意義與價值。而當我們磨滅了夢想之後,我們活得都是一樣的。因為需要生活,所以上班工作,回家吃飯。在我看來,這是不幸的,因為找不到價值與意義。

我很羨慕那些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他們永遠都在實現價值與意義的路上。而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永遠在尋找價值與意義的十字路口。

夢想與麪包,有矛盾嗎?或許有,或許沒有。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4

用了好久才把《月亮與六便士》讀完,怎麼説呢,感觸挺深的,也或許是因為最近身邊發生的事情,其實都一樣的,不同的事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大家都會做出不同的選擇,也許大多數的人選擇趨於相同,可是也總有一些人會跳出來,怎麼説呢,生活也沒有什麼法則,所謂道德也不過是人們閒暇時談論時自己定的標準,其實人生也不過短短几十年,開心就好了。

所以我挺佩服他們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併為之努力的。包括斯特里克蘭德和某同學。

就像書裏邊説到的”我認清了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看到了它的秩序井然可以給我帶來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裏有一種狂躁,要求一條更寬闊的通衢,我似乎覺得這樣安逸的快樂中有某種警告的東西。我的心靈渴望過更加危險的生活,我已經有所準備,迎着崎嶇的巖石,迎着暗礁的海灘,如果我的生活有預料不到的變化的話——無法預見的生活的.變化和騷動。“

所以啊,哥們兒這次我看到的你是真的找到了靈魂的伴侶,祝你幸福哦。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5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被毛姆的這句話吸引,於是就讀了他的第一本書《月亮與六便士》。

毛姆是一個故事家,其敏鋭的觀察力、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精闢剖析,就像一個生物學家對古生物的研究,只憑殘存的骨骼便對人物生存的年代以及生存環境推測研究而使作品栩栩如生起來,毛姆也是通過與斯特里克蘭德的接觸,特別是主人公到塔希提以後的生活是通過幾個人的描述加以後期刻畫才讓主人公豐滿起來的。斯特里克蘭德這個天才畫家,拋棄妻兒與體面的證券經紀人身份而去巴黎追求自己內心的理想,與?救命之恩的朋友妻子私通,卻於最後拋棄而導致朋友妻亡家散,其自私、殘忍可見一斑;拋棄文明世界的體面舒適,卻寧可蜷縮在簡陋居所過食不果腹的日子;對周邊的人、事、物的冷漠無情,彷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最後遠遁到他的理想王國塔希提,與當地土著結婚生子直至死亡,他一生生活在對藝術的追求裏,半人半獸沒有凡人眼中的尊嚴,他眼中的女人只是他發泄的對象或者模特,缺少人性讓人厭煩。另一方面他卻是一個天才畫家,也許天才的生活裏只有他眼中的藝術,只有進入他的伊甸園才能淋漓盡致地施展他的才華,他蔑視一切世俗包括婚姻、愛情、金錢,所有桎梏他的東西他都視為絆腳石,他為理想而生、亦為理想而死,死在自己理想的伊甸園,他的一生也許是圓滿的。

人生處處面臨選擇,特別是面對夢想與金錢,誰人心頭沒有白月光,只是能有幾人有勇氣放棄地上的六便士,而去選擇孤獨與厄運。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6

月亮是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是我們世俗的生活。

人性本惡,慾望無處安放,需要為所欲為。成年人的善是自我救贖,是粉飾。

難以想象高更擁有這樣傳奇的故事,在中年為了內心隱祕而蓬勃的創作慾望拋妻棄子,擺脱了一切世俗投身藝術。是不是藝術家都天生為一種慾望所驅使,肩負着表達上帝的使命?不管他們在不在乎,上帝的使者仍需世俗的悲憫,他們在這裏經受苦難,也在這裏播撒美好與希望;在這裏贖罪,也這裏在救贖世人。

或許偉人的境界,是我們普通人永遠都達不到的高度。如果是我,不會因為理想而丟下責任,丟下情感,我覺得這太自私,太不負責任。

所以,我終歸只是一個普通人,想和普通人一樣,渴望擁有正常普通生活的,普通人。

世人眼裏天才都是瘋子,那裏是瘋,其實只是做了世上大多數人不敢做的事,放棄世人以為的舒坦日子,世人做不到就認為做到的人是瘋子。

我很佩服瘋子,我卻做不到,所以我成不了天才。

而我所能做到的就是既不在月光下顯得鄙陋,也不在六便士面前顯得驕橫。

即使是天才,一路走來,也是有過客相助走過,傷害和無視別人的善良是不對的,即使是天才不也還是要吃飯嘛~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7

發現近期很多人在看這本書,又恰巧在書店看見有賣,便買下了。看完後,有所思考,故作此篇。不太瞭解毛姆,若有疏漏之處,還請見諒。令以下觀點僅代表個人。

故事簡單來説,是一個平凡的證券經濟人為追求藝術,拋棄他在之前所擁有的一切,孤身前往巴黎,在巴黎生活,尋找他的藝術,最後在一個名為塔希提的島上實現他的藝術追求,同時也結束了他的生命。

這種為夢想不顧世俗的眼光的故事對於還是個少年人的我來説,應是比較鐘意的類型,但我不是很喜歡這本書,即使其中有些句子我很喜歡。

本書以一位旁觀者的第一人稱視角來描寫男主斯特里克蘭的生活,其中夾雜對一些現狀的評論,總體來説比較有趣。粗看下來並無不妥之處,但總結書中出現的四個女性形象,竟只有斯特里克蘭的最後一位妻子——一個對藝術一竅不通,每天負責柴米油鹽和教子的女性得到了作者的正面稱讚。而對於其他三位,作者表面稱其好,暗諷其愚蠢。反觀男性形象,一個是為藝術的斯特里克蘭,另一個是哪怕被戴綠帽依舊老好人的施特羅夫,這樣看來,恐怕作者是對女性有些意見:髮妻的拘於世俗,女作家的八卦心理,施特羅夫的妻子布蘭迪,後來拋棄丈夫,戀上斯特里克蘭,最終悲慘死去,可謂這三位佔足全書最不好的部分,難説作者不帶偏見。

回到文本,前期的有些語句我還是挺鐘意的,例如第二章、第三章中關於對文藝界故作姿態、強行深刻、高高在上的風氣的批判,我還是比較認可的。

例如十一章的“人性是多麼矛盾,不知道真摯的感情中會有多少矯揉造作,高貴優雅中會有多少卑劣低賤,也不知道罪孽中會有多少良善仁慈。”和二十章的“我不會想起過去,最重要的是永恆的現在。”

例如布蘭奇與斯特里克蘭戀愛時,説“在愛情之中,存在柔弱感、保護欲,陷入愛情的人急於做好事,以便給予對方快樂——這即便不是無私,也是巧妙隱藏起來的自私;愛情會讓人缺乏自信。”及後文的“作為情人,男女之間的差距在於,女人可以不停地愛,而男人只會偶爾去愛。”

例如“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上都是孤身一人。每個人都被封閉在一座鐵塔裏,只能通過符號與同類進行交流。這些符號沒有共同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十分隱晦和不確定。我們痛苦地向別人傳遞我們心中的珍寶,可他們沒有能力接受這些珍寶,於是我們只能孤獨前行,雖然我們和別人並肩而行,卻並不能彼此相伴,我們不能瞭解我們的同伴,他們也不瞭解我們。”

例如“誰又能徹底瞭解難以捉摸的人心呢?那些認為人心只是具有高尚情操和正常情緒的人自然做不到。”

例如“魔鬼為達到目的總是會引用《聖經》。”

説完詞句,再來看一看主題,文中主角追求藝術並無不妥,但這樣從世俗中逃離,從安逸逃向未知,這樣逃跑的姿態不僅稍顯狼狽,也有些不負責任——曾經的責任。若是心懷藝術,不堪浮華的喧鬧,尋個寂靜處便可;即使要離開,也應體面(對於自己來説)地與過去道別,從容離開;而不是作出受害者的姿態,對世界嘲諷。追逐內心的熱情與理想不止有離開這一條路,熱情與夢想的烈火燒掉的應該是無用的道德標準與社會羈絆,而不是內心的良知和感情,但主角的烈火似乎燒了太多。

只追逐腳下賴以温飽的六便士的人,只追逐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名為夢想的月亮的人,都是傻子。活着是追逐夢想的前提,而夢想是活下去的動力,兩者相伴相生,怎可擇其一者存活,更不用説踩一捧一了。

總體來説,這本書名不副實,讓我後悔買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8

故事是這樣的: 一個四十歲的英國中年男人--斯朱蘭,是位沉默寡言的證券經紀人,他與妻子育有一兒一女,生活美滿,是千千萬萬普通人中的一個。

突然有一天,斯朱蘭離家出走去了巴黎,只給自己的妻子留下了一封信,信裏也沒寫自己幹什麼去。斯朱蘭的妻子和別人都認為他有外遇了,所以妻子派“我”去看看究竟。

“我”去了巴黎後卻發現斯朱蘭並沒有什麼外遇,而是獨自一人窮困潦倒地生活着,他的外遇就是他的夢想--成為一名畫家。

當“我”把自己在巴黎看到的情景和斯朱蘭的妻子講述後,她並不相信我説的話,堅持認為身邊流傳的他有外遇的説法。

而五年後,當“我”再一次來到巴黎的時候,從自己的朋友--德克那裏知道了斯朱蘭的近況,他依舊窮困潦倒着,每天畫着自己的畫,晚上到固定的咖啡館喝着咖啡。

"我"的這位朋友德克,自己畫的畫並不好,但在評價別人的畫這一方面卻很有天賦。他在看過斯朱蘭的畫後,對他讚賞有加,堅信斯朱蘭是位偉大的畫家,並在他有困難時經常幫助他。

有一次斯朱蘭發高燒,差點失去了性命。德克央求自己的妻子--布藍琪收留了這位有天賦的畫家,於是,斯朱蘭便在德克家畫畫,養病。後來,他的病也好了,但他的自由與激情也俘獲了布藍琪的心。

斯朱蘭在和布藍琪一起生活了三四個月後,布藍琪便服藥自殺了,德克帶着巨大的悲痛回到了家鄉,但同時他還是很欣賞斯朱蘭的藝術天賦。

47歲的斯朱蘭在法國浪跡多年,最後終於來到了自己夢想中的地方——大溪地。他每天過着艱苦的生活,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後來有人同情他,幫他娶了一個崇拜自己的土著女人——愛塔。接着他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就開始了,他每天畫畫,看書,和妻子一起賞景,在這美麗的土地上,他的性格開始變得温和,不自私,不粗暴。

不幸的是,他得了致命的麻風疾病,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他畫出了自己的偉作——在一間房子裏的牆壁上,他畫出了氣勢磅礴,恢弘,性感,奔放的畫作,裏邊融入了他對生命的理解和頓悟。他的眼睛雖然瞎了,但他知道自己對這幅作品很滿意,所以在自己的理想實現後,他請求愛塔在他死後燒掉這座房子。當然最後,這幅畫也不存人間,但他的其他畫都升值了。

故事在這裏就結束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9

為什麼有智慧的男人是選擇面對女人的控制慾而不是逃避?——面對那些試圖控制自由的思想

其實,有時候持有毛姆筆下的思特里克蘭德的極端主觀意識形態去處理對方的控制慾,勢必會減少很多煩惱:關於愛情、關於家庭、關於夢想與追求的煩惱——關於人類本質的思考。

這種主觀意識可能也是情感方面極端的“自利主義”吧?一遇到問題就選擇逃避、冷戰、分道揚鑣——我看透你了。

可是假設若把“我”放在思特里克蘭德的時代,“我”不也是思特里克蘭德夫人嗎?——厭惡、唾棄、嫉妒他為什麼活的瀟灑?什麼都不在乎,拋棄家庭,拋棄愛他的人,都是因為那似是而非?的看透人性?然後發出疑問:你真看透了嗎?你真瞭解我嗎?為什麼你這麼自私?為什麼你這麼自以為是?為什麼我用真心卻換來你的不在乎?為什麼你一點都不懂得感恩?為什麼你只是堅守你認為對的事情,可是你認為的一定是對的嗎?——這些,“無關緊要”的煩惱。

(當然,這些疑問都必須要往好的方向去思考,因為如果向人性最本質的醜陋層面去發出疑問,都很可能遭受可怕的後果(最簡單的例子:我選擇你,是因為我看得起你,憑什麼你可以這樣冷漠我/離開我?),而且如果對自己的思考不足,可能就會落入漩渦,繼而由愛生恨,聽者可能會引發類比毛姆的慨歎:當時我還和今天有很大的區別,總覺得人的品性是單一的,當我發現一個這麼善良美麗的女性有如此強的報復心時,我覺得很灰心。那時我還沒有意識到人性是複雜的。當然今天我已經知道了,偉大和齷齪、善良和惡毒、熱愛和仇視都是可以互相包容在一顆心裏的。 )

靈魂會被相比之下更純粹的靈魂所吸引,但同時也會產生更可怕的嫉妒與恨。

回到當下,若把自身與思特里克蘭德的行為類比——看透而選擇逃避,作為一個假設思考,那她不也是會變成蘭德夫人?——這時,所產生的嫉妒與恨肯定是難以承受的巨大壓力(這壓力不光是來自她一個人),至少對於一個20歲的男人來説,是這樣的。因此為了避免這些,“是這麼一回事兒”的煩惱,思特里克蘭德的極端“自利主義”自然和自身的價值觀相背,所以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雖看透卻仍要選擇面對、接受、處理與放下,這個過程當然會增添很多“無關緊要”的煩惱。(題外話:思特里克蘭德也肯定看到了“是這麼一回事兒”的煩惱,但為什麼仍然這樣選擇呢?可能男人20歲和40歲的區別,是在於決心與自我存在的責任擔當程度)“看透而選擇逃避”還是“看透卻選擇面對”這兩者重點在於看透,是怎樣的“看透”?是看透一個人,生活一段時間,瞭解一個人的行為模式,性格、之類。還是,看透,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本來都是互相獨立的個體,你本來不屬於我,我本來不屬於你,也不用誰對誰負責任,而我有自己選擇的權利,我對我自己所作出的選擇承擔相應的責任。誠然,做選擇的那方思想建立在後者基礎上。最後,為了避免思維的窠臼:應該採取像思特里克蘭德的方式——看透而選擇逃避,因為這樣就能成為像思特里克蘭德(高更)一樣偉大的人物。 應向自己提問:提出這個假設的時候,是否存在提高自我思想定位高度的嫌疑?是否只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獨到之處?是否只是為了告訴別人,“我和你們不一樣”的宣言?思特里克蘭德(高更)的高度是我們可以企及的嗎?這些問題,都不好從別人口中或自己身上得到最好的答案,但好像可以確定的是,可以從時間軸的兩個方面去考究:1、假設提出在思特里克蘭德成名前,即落魄的時候。2、假設提出在成名後。顯然第二種更顯示出為了貼合浪漫主義而貼合,就像給自己一個暗示:沒錯,擁有像他這樣的思想,我就能和他一樣偉大——即看透而選擇逃避為優選。為什麼要這樣提出兩個方式去判斷?因為,很明顯,根據第二條時間軸去推論違背了事物演變規律:由已然存在的事物,推算演繹出規律,再通過規律來洞察未來。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思特里克蘭德在藝術方面的偉大建立在思想的偉大之處——看透人性的本質,在情感方面的悲哀也正是看透之後的逃避,這當然和我們的追求有所不同。

綜上,於是説,看透而選擇面對更優於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10

故事不到最後一刻,你永遠不知道結局是什麼。

直到最後一部分一口氣讀完之後,我才發現自己徹頭徹尾地錯了。作者將大放異彩的最後一部分放在讓人意興闌珊的倫敦篇和巴黎篇之後,確實很容易失去大部分讀者。實際上作者採用的是“雙行體撰寫的德育故事”,仔細推敲之後,我才發現之前被我猛烈抨擊的斯特里克蘭的行為的矛盾之處是如此不值一提,因為在整本書的主題之下,這裏的所有角色皆是主角。斯特里克蘭有時候只是一個活在人們記憶碎片中的線索,但有時候他本身又變成了重要角色。他不僅僅串起了這些類似命運的人的軌跡使其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種有代表性的社會現象,同時他自己的人生經歷也是“月亮與六便士”之間選擇的結果。

契訶夫説:“如果在第一幕裏邊出現一把槍的話,那麼在第三幕槍一定要響。”在讀到小説的最後一部分時,我意外的發現作者對於那些只出現了一兩章的人物都進行了過於詳細的人物描寫。這彷彿就是在暗示讀者:看啊,這個人與眾不同,以至於“我”在周遭一大羣人當中只願意和他聊天。伊迪絲·華頓的小説理論三原則中提到:“任何值得一讀的小説都是‘有目的’的…

任何一幅嚴肅的生活圖景都包含論點。”小説中提到的所有的人物,都在精神與物質上面臨着一項抉擇:查爾斯在安逸的經紀人生活和追尋藝術夢想上面臨着抉擇,布蘭琪在愛自己的丈夫和斯特里克蘭之間面臨着抉擇,亞伯拉罕在如花美眷、年入百萬與貧窮但風光旖旎的亞歷山大港之間做出了選擇,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我們最後看到的是這些人選擇了內心激勵自己的慾望。

布魯諾船長説:“只不過他表達那種慾望的方式是繪畫,而我的則是生活。”能過上自己神往的生活,能實現人生最大的願望,除了強大的意志和堅毅的性格,還有另一個因素——“對上帝的信仰。如果沒有信仰,我們早就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船長如是説。作者:代諾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11

本書主角斯特里克蘭是一個超越現實環境,追求自己理想的人。他對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都不在意,他不在乎一切物質上的東西。因此他拋棄了自己的穩定工作,拋棄了自己的家庭,遠離家鄉到巴黎尋找自己的追求。他是一個極度自私的人,他間接的“搶”了斯特洛夫的妻子,即使斯特洛夫的妻子為他自殺,他也沒有絲毫動容。正如書名所展示的那樣,滿地都是六便士,卻有人抬頭看到了月亮。他的所作所為我不敢苟同,即使他的追求異於常人,他是“天才”一般的人,但他傷害了很多人,卻沒有絲毫愧疚,甚至滿不在乎,把“自私自利”詮釋的非常完美。

雖然他給人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但是他卻生生破壞了兩個原本可以幸福的家庭。你可以説是“大愛與小愛”的問題,但是他追逐的只是自己的追求,不為任何人。值得肯定的就是他對理想的那種追求,不懼任何世人的眼光,不懼任何物質的匱乏,不懼任何病痛的折磨,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韌勁。“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書中的人物充滿着矛盾,當然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必然是充滿着矛盾的,這才是真正的“人”。理想與現實貫穿全書的主體,與書名貼合,耐人尋味。讀完這本書,我們要詢問自己,是否總是低頭尋找六便士,而忘記抬頭欣賞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12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六便士代表現實生活,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文章説的是主人公查爾斯·斯朱蘭(看的時候一直想念朱斯蘭來着)四十來歲拋棄妻子放棄安穩富足的生活到處流浪追求當畫家的理想的故事。

開頭挺無趣的,四十來歲的斯朱蘭長得很安全老實八交存在感很低,斯朱蘭太太是交際花。直到斯朱蘭丟下一封信就拋棄妻子去追求理想要去畫畫時,一切藝術家該有的傲嬌都開始表現了。狂傲,目中無人,忘恩負義,搶朋友之妻,毫不掩飾自己的內心的渴望。即使落魄即使食不果腹也要追求自己的理想,藝術家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大抵都是這樣,孤獨,不被人理解,不被人看重。最後大溪地那個近似原始的社會接納和成就了斯朱蘭,即使他的結局慘不忍睹,但是他死後,他的畫成了傳世珍寶,讓當初那些看不起他覺得他的畫很爛甚至送也不要的人追悔莫及。

我們往往循規蹈矩,按照世俗規定的模式去生活,到了一定年紀就該做什麼,想要追求什麼夢想最好從小就開始培養,三四十歲就要追求安穩了別瞎折騰你輸不起。。。其實只要有夢想,什麼時候開始都不遲。引用一句文中斯朱蘭的原話共勉:“我説了我非畫不可,由不了自己,落水的人不管泳技好壞都要遊,不游出來就會淹死。”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13

讀這本書的經歷有些曲折,天才畫家梵高和高更的故事一直很傳奇,得知《月亮與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原形是高更,而且《月亮與六便士》的名氣很大,便想一探究竟,想看看書中到底寫了什麼故事。先是從圖書館借,沒能借到,只借到了一本作者毛姆寫的評論其他著作的書,想着同一個作者,應該也不錯,結果書中所涉獵的故事都不太瞭解,讀不下去,心裏有些失望。後來有幸從朱老師那裏借來一本,書到手便立馬讀了起來,也許是期望太高,前幾章作者只鋪墊了一些事情,很無趣,心裏有些小失望,此書就被擱置一邊了。突然有一天朱老師發了一些關於本書的評論,很有意思,又有了趕快讀完此書的興趣。

本書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敍述手法,講述思特克里蘭德放棄美滿家庭,穩定社會地位,追求繪畫理想的故事,書中主人公為了追求夢想,不畏生活的貧窮,無視病痛的折磨,幾十年來從不後悔,這種做法也許只有天才才能做到。此書越往後越精彩,思特克里蘭德最後和土著人結婚,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小島上,每天畫畫,得了疾病後依舊堅持作畫,眼睛瞎了仍然阻擋不了,他的遺言是死後要把掛滿壁畫的房子一起燒掉……他是用生命在畫畫。

雖然小説的故事有些誇張,我想作者正是想要通過這種對比來表達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月亮高高在上,虛無縹緲,六便士很不起眼,卻很實在,兩者差距很大,但都不可或缺。在生活中,我們埋頭奔波忙碌的同時仍需抬頭仰*亮,不忘追求夢想,只有這樣生活才更有意義。

最後特別感謝朱老師,能讀完此書,多虧了朱老師!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14

月亮,遙不可及的理想;六便士,唾手可得的金錢,地位,名譽等。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斯特里克蘭,在看見月亮之前,他擁有大多數人羨慕的生活,愛他的妻子,可愛的一雙兒女,體面的工作,不錯的收入等等,可是突然有一天,毫無徵兆的,他給妻子留下一張紙條,毅然決然的開始追求自己的理想。到了法國,他過的並不容易,那些生活的苟且,從來沒有讓他有一絲退縮的心態,一句話,who care。好像只要能畫畫,別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外人異樣的眼光,吃不飽穿不暖,對他來説都不是問題。真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境界,所以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嗎[捂臉][捂臉][捂臉]。

不過,人為了追求理想,到了無情的地步,還是人嗎?雖然可能我理解有誤,布蘭奇追隨斯特里克蘭可能是一廂情願,可還是傷害了斯特洛夫啊。

後來,斯特里克蘭去到了塔希提,和阿塔一起幸福的生活。他需要的就是阿塔這樣的一個女人吧,無怨無悔,一心一意,甘願做背後的女人,自己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剩下的一切都交給背後的女人。從這個方面講,阿塔也是偉大的吧。在這裏,斯特里克蘭創造出了舉世無雙的名作,可是在他臨死前卻要去阿塔毀了他的作品。真是個倔強又奇怪的老頭。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有人問我月亮喝六便士尼選擇什麼?我説我選擇六便士[捂臉],是不是自己沒有魄力呢?個人覺得,每個人都有理想,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必然是要捨棄一些東西的,可是同時也放下肩上的責任與義務,是不是太自私了呢?[皺眉][皺眉][皺眉]

所以吾等註定是個普通人咯[皺眉][皺眉][皺眉]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15

工作後再讓自己靜下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當初陳哥推薦我看《月亮與六便士》時,我覺得這種高深的文學作品不適合我看,看了個開頭,打死也不看後面的內容了。

入手Kindle後,藏在內心深處對他的思念在牽引着我,使《月亮與六便士》成了kindle的第一本閲讀書目。

皺着眉頭看完兩章,變被毛姆所吸引,他以“我”的視角出發,一步一步把故事展開,我很喜歡這種直白的陳述事情的文章,我這種人太容易被別人的思維左右,我需要這樣的留白讓我的思維不在惰性。

思特里克蘭德在我現在的思維裏,他不是自由與勇敢的衝破,他是一個自私到極致的傢伙!偏偏他的自私是我所向往的,我也希望我可以拋下身上所有的侷限,揹包出行。認真的看看這個世界,“我不想成為上帝或英雄。只想成為一顆樹,為歲月而生長,不傷害任何人。”這是離開陳哥後我的行走道路。站在夢想的角度思特里克蘭德是理想中的人物,他成全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