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刻意練習》讀書筆記

文學2.78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刻意練習》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刻意練習》讀書筆記

《刻意練習》讀書筆記1

讀完這本書我非常興奮,因為我找到了通往優秀、卓越的路徑,那就是刻意練習。在我求知慾高漲的這個階段,我瞭解到有這樣一本書,買來,馬上看,大概使用了6個番茄中的時間讀完,當然我是跳讀的,因為這本書的內容比較多,每頁上的文字比較滿,邏輯思路比較嚴謹,不是一本讓人讀起來很輕鬆的書。

拿到這本書,我首先採用的瀏覽,封面、封底、目錄,然後掃讀了書中的內容,接着又回到目錄,當我發現我不是太喜歡書中的緊密排版和一些生僻的詞,難理解的句子時,我首先是劃出了目錄中我感興趣的小標題,打算先讀這些,邊讀邊尋找我的答案。

什麼是刻意練習?

為什麼要進行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需要怎麼做?

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我現在就可以進行的刻意練習是什麼?

我將這本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從不同角度引出刻意練習,什麼是刻意練習;第二部分,在工作、生活中如何運用刻意練習;第三部分,描述傑出人物的路徑及解釋各類“天才”;最後,指出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一定可以通過刻意練習進一步挖潛自身潛能。

我們所知道的莫扎特等“天才”,他們天生就是天才嗎?不是,本書介紹音樂家、運動員、超強記憶者等傑出人物的故事和經歷,向我們闡明所謂“天才”都是經過後天大量的、正確的、有目的的練習才達到“天才”標準的。在大量的練習之中,他們的大腦究竟是什麼發生了變化呢?我又學到一個新名詞“心理表徵”,心理表徵又是什麼呢?心理表徵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或具體或抽象。有點難理解是吧,舉個栗子吧,當別人一提到蒙娜麗莎,你會想到什麼?是不是腦海中出現了那幅著名油畫的形象,那個形象就是蒙娜麗莎在我們腦海中的心理表徵。這些傑出人物經過了年復一年的練習,改變了大腦中的神經迴路,創建了高度專業化的心理表徵,這些心理表徵反過來使得令人難以置信的記憶、規律的識別、問題的解決等成為可能,也使得他們能夠培養和發展各種高級的能力,以便在特定的專業領域中表現卓越。

既然“天才”是經過後天努力做到的,那麼我們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通過大量的、正確的練習走向優秀和卓越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我們必須進行“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是一種有目的練習,並且知道該朝什麼方向發展,以及怎樣去達到目標。

下面我們看看,普通人應該怎麼刻意練習?

首先、找位好導師,輔導你,監督你,幫你糾錯。沒有導師也沒關係,因為一切在於自己。

第二、設定感興趣的目標。這個目標必須能夠足夠吸引你的注意力,讓你後期自覺自願的為其投入、付出。

第三、認真對待你的目標。認真而且要嚴肅對待,根據目標設定一步步的行動計劃,嚴格的去執行,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第四、全力且專注的投入。在進行大量練習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到全身心專注的投入,這裏推薦使用“番茄鍾”,關注練習25分鐘,然後小憩5分鐘。

第五、反饋、糾正、創新。在自己練習的時候,我們必須依靠自己的心理表徵來監測自己的表現,並確定可能在哪些地方做得不對,然後將不對的進行糾正,在新的基礎上創建起新的、更有效的表徵,繼續練習,進而達成目標。

刻意練習,你會了嗎?步驟看似很簡單,但是在練習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碰到很多問題,比如堅持不下去了怎麼辦?比如因為外界因素打亂計劃了怎麼辦?所有這些能夠打斷你的理由都不是理由,唯一不足的是的動機,問問自己我達成目標的動機強烈嗎?

如果你的動機不強烈,很小的理由都會把你拉回原點。這個時候還得靠你自己。對,走出舒適區去,逼自己一把,你的潛能還沒有充分發揮,通過刻意練習,去創造屬於你的全新的世界吧。

我現在正在進行的刻意練習目標是:

閲讀,我現在的水平是每週讀兩本書,目標是每天一本書,並且輸出一片讀書感悟;

培訓工作,目標做一位優秀的培訓師,自己開發課題,並且熟練講解。

你可以堅持、堅持、再堅持,使你自己變得卓越、卓越、更卓越。你的進步有多大,取決於你自己。

《刻意練習》讀書筆記2

近幾年,“一萬小時理論”非常流行,一些公眾號大V在描述自己的成功時,都借鑑了該理論。“一萬小時理論”是由美國暢銷書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提出的。這個理論認為,想在某一領域成為大牛,練習時間必須達到一萬小時。

“一萬小時理論”對嗎?好像是對的,我們平常看到的那些牛人,確實是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訓練的。不過,仔細一想,“一萬小時理論”又不太對,它只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比如,一個開了30年出租車的老司機,他並不會有賽車手般的高超駕駛技術。一個做了一輩子飯的老奶奶,她的廚藝也不能媲美大廚。這種“熟練但不高超”的技藝,是一萬小時理論解釋不了。這時,我們就需要一個新的理論來解釋了。當~當~當~當,它是“刻意練習”理論。闡述這理論的書,就叫《刻意練習》,是由一名心理學家和一名科學作家聯合撰寫的。

在談“刻意練習”之前,我們先談談我們做事時的心理。面對一項工作或是學習,我們有三個心理區域,分別是舒適區、學習區、恐懼區。舒適區是指我們在應付自己已經很有把握的工作時的心理狀態。恐懼區是我們面對完全無法理解或處理的事情時的心理狀態。學習區,是介於舒適區與恐懼區的一個心理狀態,在這個區域裏,你做事不會那麼輕車熟路,需要動用心智去解決一些麻煩,應付一些挑戰;同時,在這個區域裏,事情的困難程度,也不會讓你產生恐懼,擊跨你的信心。

除了書中所説的三個心理區域,我補充一個心理區域叫“作死區"——比如,在沒有安全防護的情況下做極限運動,醉酒駕駛、在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情況下修理電路、操控大型機械等等。

所謂的”刻意練習“,就是要讓自己走出舒適區,在學習區用心練習、成長,遠離恐懼區,絕B不碰作死區。在學習區折騰,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如果一個人只在舒適區遊蕩,他只是在消磨時間,並不會提高技能。

那麼,在學習區折騰自己時,要注意哪些呢?

一、練習要有明確的特定目標。比如,三分線外投籃,命中率達到30%。比如,連續三次不犯任何錯誤,以適當的速度彈奏完一段鋼琴曲。定義明確的目標,可以有效地用引導自己的練習。你還可以將一個目標拆分成幾個小塊,一點點地完成、掌握它。

二:練習要專注。

三:練習要有反饋。你做某事時,應該及時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如果不對,你到底錯在哪裏?世界頂尖運動員的水平,比他們的教練更高,為什麼他們還需要教練?因為,教練是“專業的旁觀者”,能給出及時、有效的反饋,讓運動員有針對性地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

從生理的角度看,在學習區不斷練習是怎樣提高一個人的技能的呢?科學家發現,大腦和肌肉一樣,只要經經常鍛鍊,就會變“強壯”。倫敦大學的神經系統科學家埃莉諾·馬圭爾曾對倫敦的16位出租車司機的大腦進行了核磁共振研究。馬圭爾發現,在出租車司機的大腦中,海馬體的一個特定部位比一般人的要大。而且,當出租車司機的時間越長,海馬體的後部越大。插播一個腦神經科學的小貼士:人類通過空間導航和記住空間中事物的相對位置,能激活海馬體。另一項針對音樂家的研究也發現,訓練的時間越長,音樂家的控制手指的小腦越發達。

在刻意練習之後,大腦內部鏈接發生變化,練習者便具有了新的“心理表徵”。心理表徵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或具體或抽象。一個簡單的例子是視覺形象。例如,一提到蒙娜麗莎,很多人馬上便會在腦海中“看到”那個形象;那個形象就是蒙娜麗莎在他們腦海中的心理表徵。

刻意練習,就是通過針對性的訓練,打造我們心理表徵。通俗的説,一個人把技術套路練熟了,練到“自然而然”的境界,他就成了大師。我們中國人常説的“胸有成竹”,指的就是高手的心理表徵。

這世上有天才嗎?有的!但他們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成為天才,而是他們更願意走出心理舒適區,在學習區不斷打磨自己的技能,創建強大的心理表徵,從而成為天才。

《刻意練習》讀書筆記3

《刻意練習》這本書的作者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科學家羅伯特·普爾,他們專門研究在不同領域表現傑出的人物,還有刻意練習對於他們取得成就的影響有多大。

知秋對這本書最大的感悟是,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傑出的成就很可能是來源於天賦,可這本書解開的祕密是,這一切成就來源於正確的練習。

只要你能堅持正確的練習,你的夢想都可以實現。在對柏林藝術大學生進行研究發現,那些最傑出的人,無疑是花了最長的練習時間,才讓他們取得優異的成績。

這本書也有很多專業的術語,知秋挑出來一部分分享給大家。要想成為傑出的人物,第一步是產生興趣,第二步是變得認真,第三步是全力投入,第四步是開拓創新。

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劃分為三個區域,最內的一層是舒適區,我們熟悉裏面的任何技能。中間的一層是學習區,只有在學習區的時候,我們才能進步。最外的一層是恐慌區,是我們暫時沒有辦法學會的區域。

當你一旦學會某樣東西的時候,記得要迅速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尋找學習區,繼續學習,這樣你的進步才會更加的快。

刻意練習的精髓是持續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讓自己不斷的持續進步,除了學習,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找到好的導師。

好的導師會為你提供好的反饋,告訴你哪裏需要改進,也能讓你獲得更大的進步。

美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大學籃球教練,帶領團隊在12年內獲得了10次的NCAA冠軍,有2位心理學家全程研究過他的訓練課,發現他的教練祕訣就是演示:做一遍正確動作,一遍錯誤的,再做一遍正確的。

最好的教練給學生的就是非常具體的即時反饋,他們是絕對的因材施教,給出高度針對性的具體指導。

訓練可以培養出高手,比如今天已經有很多人的彈奏水平超越莫扎特了,就是因為訓練方法改善了。

比如説作曲,可能以前的舊方法要十年,二十年才能訓練出一個出色的作曲家,可是今天可能只需要一半時間就足夠了。

訓練的方法可能導致天才扎堆出現,比如中國乒乓球,我們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因為我們的訓練方法非常的有效。

刻意練習就是建立我們的心理表徵,完善對事物理解、記憶的過程,當你刻意練習做得越多的時候,你大腦中的神經迴路也會隨之改變。

最大限度運用刻意練習的原則是,首先識別出傑出人物,然後去研究究竟是什麼令他們變得傑出,在用相關的訓練方法,這樣你也可以變得優秀。

今天下午知秋和朋友們在討論孩子們未來上學的問題,其實從長遠來看,未來一定是屬於那些練習更勤奮的'人,不管孩子一開始有沒有天賦,或者説智商是否比他人弱些。

這些都不是未來成為傑出人物的最關鍵因素,而是他能否持續的練習。讀完這本書,知秋覺得,不應該給自己的人生設限,更應該樹立一個開放的心態,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嘗試你從來不敢嘗試的東西。

你需要正確的練習方法,也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嘗試做事情,不然你同一種方式幹十年的事情,也只能得到一年的經驗。

時代變化非常的迅速,如果我們不能持續刻意練習,那我們遲早會變成温水中的青蛙,等到想要跳出舒適區的時候,已經無能為力了。

《刻意練習》讀書筆記4

關於作者

本書作者有兩位,分別是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羅伯特·普爾。安德斯·艾利克森是刻意練習法則研創者,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康拉迪傑出學者。他專注於研究體育、音樂、國際象棋、醫學、軍事等不同領域中的傑出人物是如何獲得傑出表現的,以及“刻意練習”法則在其中的作用。羅伯特·普爾是科學作家。

關於本書

本書是學習領域的一本經典著作,它打破了傳統學習的認識。對於在任何行業或領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個人來説,刻意練習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強大的學習方法。

核心內容

本書的核心內容有三點。

一、為什麼一萬小時理論有問題

二、怎麼樣有目的的練習

三、什麼是心理表徵

四、如何運用刻意練習

一、為什麼一萬小時理論有問題

一萬小時理論是怎麼來的呢?1973年,諾貝爾獎得主的赫伯特·西蒙與合作者威廉·蔡斯發表了一篇關於國際象棋大師與新手的比較論文。在這篇論文中,西蒙他們發現,通過長期訓練,雖然工作記憶容量相差不大,但是國際象棋大師在擺盤、覆盤等實驗上都顯著強於一級棋手和新手。其中,國際象棋大師、一級棋手、新手三類人能記憶的組塊分別是:7.7、5.7與5.3。西蒙在文中首次提出專業技能習得的十年定律(10 years rule),西蒙推測,國際象棋大師能夠在長時記憶系統中存儲5萬~10萬個棋局組塊,獲得這些專業知識大概需要10年。這就是西蒙的十年定律。

本書作者艾利克森參考西蒙十年定律,在1993年,他發表論文,闡釋了對一個音樂學院三組學生的研究結果。把學院學習小提琴演奏的學生分成三個組。第一組是學生中的明星人物,具有成為世界級小提琴演奏家的潛力,第二組的學生只被大家認為“比較優秀”,第三組學生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被認為永遠不可能達到專業水準,他們將來的目標只是成為一名公立學校的音樂教師。實際上,到20歲的時候,這些卓越的演奏者已經練習了1萬小時,與這些卓越者相比,那些比較優秀的學生練習的時間是8000小時,而那些未來的音樂教師練習的時間只有4000小時。這個實驗結果被格拉德威爾引用,並在他的書《異類》中給出了一萬小時理論

作者艾利克森的實驗是想強調刻意練習,而不是一萬小時理論。那麼一萬小時定律究竟有哪些問題呢?首先,不同專業領域的技能習得時間與練習時間並不存在一個1萬小時的最低閾值。例如,優秀專業演員的專業技能習得往往是3500小時;記憶類專家技能的習得也並不需要1萬小時,而是數百小時。其次,成功與練習時間並不完全成正比,天賦雖然在其中不起決定性作用,卻也會是一大影響因子。如一些體育項目更是會對身高和身材有要求,這類身體特點上的差異,更不是時間和簡單的練習可以彌補的。再次,練習的成果並不與時間呈正相關,這一點,也取決於練習方法。如我們身邊也不乏一些看似努力、其實沒有成就的人。

二、怎麼樣進行有目的的練習

作者艾利克森説有目的的練習有四個特點。

一是有目的的練習具有定義明確的特定目標。如學鋼琴的學生制定目標是連續三次彈奏不準出錯,以適當的速度彈奏完曲子。如果不制訂這樣一個目標,就沒有辦法判斷練習是不是成功了。

二是有目的的練習是專注的。要想取得進步,必須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務上。

三是有目的的練習包含反饋。你必須知道某件事情自己做得對不對,如果不對,你到底怎麼錯了。

四是有目的的練習需要走出舒適區。如果你從來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適區,便永遠無法進步。比如,業餘鋼琴愛好者在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上鋼琴課,等到30年過去了,他還在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彈奏着那些同樣的歌曲,看起來,在那段時間裏,他已經積累了數十萬個小時的“練習”,但他絕不會比30年前彈得更好。事實上,可能還比年輕時彈得更差。

三、什麼是心理表徵

刻意練習練習的是什麼?作者説練習的是心理表徵。

什麼是心理表徵?

這是認知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或具體或抽象。一個簡單的例子是視覺形象。例如,一提到蒙娜麗莎,很多人馬上便會在腦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畫的形象;那個形象就是蒙娜麗莎在我們腦海中的心理表徵。

將傑出人物和我們其他人區分開來的主要因素是:他們經過年復一年的練習,已經改變了大腦中的神經迴路,以創建高度專業化的心理表徵,這些心理表徵反過來使得令人難以置信的記憶、規律的識別、問題的解決等成為可能,也使得他們能夠培養和發展各種高級的能力,以便在特定的專業領域中表現卓越。

四、如何運用刻意練習

作者説:刻意練習與其他類型的有目的的練習在兩個重要的方面上存在着差別。

首先,它需要一個已經得到合理發展的行業或領域,也就是説,在那一行業或領域之中,最傑出的從業者已達到一定程度的表現水平,使他們與其他剛剛進入該行業或領域的人們明顯地區分開來。

其次,刻意練習需要一位能夠佈置練習作業的導師,以幫助學生提高他的水平。導師必須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並且有一些可以傳授給別人的有益的練習方法。

作者説如果按這個定義,符合所有這些條件,而且能以最嚴格的意義進行刻意練習的這種行業或領域相對較少,僅包括音樂表演、國際象棋、芭蕾、體操以及其他一些行業或領域。作者又説,如果你不在這些行業或領域中也完全不用擔心。你依然可以運用刻意練習的原則,指引自己發展在所處行業或領域之中可能的最有效的練習方法。

什麼是刻意練習的原則呢?

首先辨別傑出人物,然後推測是什麼使他們變得如此傑出,接着再提出訓練方法,這些方法使你也能像他們那樣表現卓越。

一旦你已經辨認出某個行業或領域中的傑出人物,下一步就是有針對性地思考他們都做了些什麼,使自己從同一個行業或領域中那些成就不太卓著的人之中脱穎而出,同時還要思考哪些訓練方法幫助他們實現了卓越

一旦你已經辨認出傑出人物,那麼,辨別出是什麼使得這個人和其他人表現不同,那些差別就可以解釋他的卓越成就。

牢牢記住所有這些,目的是使你知道有目的的練習,並且為你指出更有效的方向。如果你發現某種方法管用,繼續做下去;如果不管用,馬上停下來。

最後,不論什麼時候,只要有可能,最佳的方法幾乎總是找一位優秀的教練或導師

書中列舉了富蘭克林是如何提高寫作水平例子。在富蘭克林自傳中,富蘭克林描述了自己年輕時怎樣致力於提高寫作水平。

富蘭克林偶然看到一期名為《觀察家》的英國雜誌,發現自己被雜誌中高質量的文章所深深吸引。富蘭克林決定,他也要寫出那些漂亮的文章。富蘭克林於是開始觀察,一旦他忘記了文章中一些句子的措辭,可以怎樣以最為相近的方式重寫那些句子。因此,他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幾篇文章,然後寫下對每個句子內容的簡短描述,只要讓他能夠回想起句子講的是什麼意思便行。幾天後,他開始厭倦從自己一開始寫下的線索中重寫文章的方法。他的目的並不是逐字逐句地複寫那些文章,而是要寫出自己的文章,而且要讓自己的文章和那些文章一樣描寫細緻入微、用詞精準簡練。他寫完後,回頭找到最初的文章,將它們與自己寫出的文章進行對比,並在必要時糾正自己寫的版本。這教會了富蘭克林如何明確且中肯地表達觀點。

富蘭克林發現,這些練習的最大問題是,他的詞彙積累並不像《觀察家》的投稿者那樣豐富。並不是説他不認識那些詞,而是他無法做到在寫作時“文思泉湧、信手拈來”。為彌補這一不足,他想出了前一種練習的變體。他確定,寫詩將迫使他想出大量其他不同的詞語,他通常不會想到那些詞語,只有在需要與詩歌的韻律和聲律模式相一致時,才會去努力搜尋它們。因此,他找到《觀察家》雜誌上的一些文章,並將它們改寫成詩句。接下來,在等待了足夠長的時間,以至於最初記下來的詩句和措辭在他的記憶中已經消失時,他再把詩句改寫成散文。這使他形成了一個習慣,就是要找到正確的詞彙,並且增加對詞彙數量的積累,以至於他可以迅速從記憶中調用這些詞彙。

最後,富蘭克林再來完善文章的總體結構和邏輯。他又一次找來《觀察家》的文章,併為每個句子都寫下一些提示線索。但這一次,他把那些線索寫在另一些紙上,並且故意把順序打亂,使詞彙完全處於無序的狀態。然後,他等待足夠長的時間,不僅讓自己忘記了最初的文章中句子如何措辭,還忘記了那些詞彙的順序,再一次複寫文章。他找來從某一篇文章中摘抄下來的、沒有按順序排列的提示線索,並按他認為最符合邏輯的順序來排列,根據每條線索寫出一些句子,並將自己寫的結果與最初的文章進行對比。這樣的練習,迫使他小心翼翼地思考怎樣在文章中理清思路。如果他發現,在文章中的某些地方,他整理的思路與原文作者的思路不一致,他會糾正自己,並試着從這些錯誤中學習。

這個例子中,富蘭克林就在沒有導師的情況下,通過研究高水平案例,分析他們可能成功的原因,然後自己刻意地,反覆訓練,不斷改進技能。

總結

刻意練習最好的辦法是找到一位好導師,如果你所在的行業或領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可以運用刻意練習原則,學習行業或領域中最傑出的人,研究他們成功的原因,不斷改進,像富蘭克林一樣,刻意練習,最終會成功的。

標籤: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