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活着》的讀書筆記(通用20篇)

文學5.74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活着》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活着》的讀書筆記(通用20篇)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1

這段時間看了幾本翻譯之後的外國小説的開頭幾章,無關作者和譯者,只讓我體會到一個淺顯的事實:字詞句組合起來讓人感覺彷彿深呼吸一般的原來仍是母語。

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所説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人的友愛和同情往往只是作為情緒來到,而相反的事實則是伸手便可觸及。正像一位詩人所表達的:人類無法忍受太多的真實。

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着》,作為一個詞語,“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在文學的敍述裏,描述一生的方式是表達時間最為直接的方式,我的意思是説時間的變化掌握了《活着》裏福貴命運的變化,或者説時間的方式就是福貴活着的方式。我知道是時間的神奇讓我完成了《活着》的敍述,可是我不知道《活着》的敍述是否又表達出了這樣的神奇?我知道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若大地?

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國家,經歷着不同的時代,屬於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有着不同的膚色和不同的嗜好,然而有時候他們就像是同一個人。這是因為所有的不同都無法抵擋一個基本的共同之處,人的共同之處。人的體驗和慾望還有想象和理解,會取消所有不同的界限,會讓一個人從他人的經歷裏感受到自己的命運,就像是在不同的鏡子裏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2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也許是福貴對自己這一生的總結,同時也是對大家的勸誡。

好多年前看過電影版《活着》,可能是年齡和時間的關係,幾乎沒有了太深印象,只是記得他的,他的敗家,他的落魄。記得村長説一個包子裏包了一頭羊,那時感覺到很荒唐。而今再讀餘華的《活着》,倍感人活着之不易。命運有時讓人感到無奈、無力,卻又無法改變、無處逃避,只能默默承受,引頸受戮!

福貴最大的錯大概就是輸掉了家產和祖屋,變成了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光蛋。氣死了父親,拖累了家人。但他真正意義上的生活,卻是從輸掉家產的時刻開始的。之前的福貴渾渾噩噩,不分晝夜地呆在青樓賭場,那種醉生夢死的日子不叫生活,只是活着——行屍走肉般地活着!福貴辜負了生活,生活便還給他一記響亮的耳光,扇醒他沉睡已久的感覺和良知。此後的福貴才開始悔悟,才學會了珍惜與擔當。從這個意義上説,一無所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福貴最大的福則是娶了家珍這個女人,任勞任怨、不離不棄。在福貴被抓壯丁時照顧卧病的婆婆,同時養育一雙兒女。在生病的時候還要堅持下地幹活,只為多掙一點工分。這樣的女人作者是不忍心讓她早早離世的。相較於其他人,家珍也算是善終的一個。讓她在送走兒女後依然堅韌地活着,與福貴共同承受這份悲痛,也彼此温暖,相攜前行。

從父親開始,福貴先後送走了身邊的七個親人。對父親的悔恨,對母親的遺憾自責,有慶的難以置信,鳳霞的猝不及防,二喜的飛來橫禍,苦根的貧窮無知,唯有家珍離開時平靜安詳。如果説有慶、鳳霞、二喜的死都是外界造成的,對於父母的死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苦根的死則似乎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從父親死時的渾身無力,到有慶死時的大哭大鬧,再到苦根死時的平靜,我們看到福貴變了。死亡是一把大錘,擊打着福貴的肌體。當第一次敲擊時,痛不欲生,當敲擊接踵而至,肌體變得堅韌也變得麻木,不再徒勞地反抗,只是接受。

生活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你不知道它下一個惡作劇是什麼,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來。所以也不作預設,要麼等待,要麼迎接。

土地因踩踏變得結實,生命因苦難變得堅強。當胸懷如土地般寬廣,便有了承受苦難的力量。土地召喚黑夜,生命迎接苦難,如果黑夜註定要來臨,與其躲避,不如堅強面對!

不管生活賜予我們什麼,我們都需要直面相對。苦難是一罈酒,醖釀、發酵,最終都會化作支撐我們前行的力量。不管生活多麼艱難,只要走過坎坷,就能迎來希望。只要活着,就是強者;只要活着,就是英雄!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3

餘華文字以真實見長,正因為真實也就多了些殘忍,冷酷。死亡,血腥,人性醜惡,在他作品中更真實,血淋淋地令人震撼。讀完《活着》,或許需要對這兩個字重新審視,什麼稱為“活着”?如我們久坐空調房,入目皆是繁華都市,巍峨樓層?如福貴奔走求生,滿目瘡痍,掙扎困苦?我想“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勝利”,只是活法不同而已,並沒有所謂的意義高低。

福貴一生由富貴向破落,嘗過高於雲端,也曾跌落泥潭,經歷最多的大抵是死亡,父亡母喪,偌大的家在死亡之下也只見卑微與渺小。古人常説“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死亡離他很近,離我卻遠,分明無法體味親友亡故之痛,可卻在字裏行間嗅到腐朽之氣,若有若無除了悲涼也想不出別的詞彙了。雙親之故似乎只是引線,兒子以一種極殘忍醜陋的方式死去,如同魯迅先生筆下愚昧人以人血饅頭治病,除了人性醜陋更多是憤怒,痛失骨血卻無處可訴的憤怒。讀到這裏時多次想拍桌怒起,福貴作為一個無權無勢的底層人只能接受,無力反抗。接踵而至的是女兒難產去世,妻子病逝,連女婿也被水泥板生生夾死,死前記掛的兒子似乎在死亡之下流露生的希望。本以為留下相依為命的小孫子將是全書的結局,卻在末處讓小孫子以一種滑稽,今人看來不可思議的方式死去,似嘲笑似諷刺。以死亡的血腥反襯活着,這樣的活着連生命都染上腥味,終究只剩福貴一人,終究是“活着”。

感慨於福貴的一生,也為“旁觀者”悲哀。在權者的冷漠親友的無動於衷,村民的愚昧無知,每個人都是這一場場死亡的促成者,“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他們自然無法體會,在同一種氛圍下,欺凌,血腥,死亡已成常態,他們作為“助力”,只是加速死亡,冷眼旁觀,可悲可恨,他們自然也將踏上同一條路——在死亡中掙扎,向死而生。至於福貴的他是一個矛盾的存在,他認命他不爭,他看似灰暗而沉默,但最後他“活着”,堅韌地活着,在命運折磨下見親人一一離去卻依然好好地活着,在一次次死亡面前,在一次次將臨崩潰之際他仍活着,不爭不搶,平凡順從,只為活着而活着。英雄們或許不齒,我卻覺得:活着很好。

如今可以不掙扎,毫不費力地活着。不要妄言生死,於你而言不值得珍惜的,卻是有人無比渴求的,所以好好活着就是有意義的事。

感慨萬千,謹以餘華一句話作結——“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4

如果我們有更多選擇,就不會有這麼多咄咄逼人的慾望。但是我們只能沿着這條狹窄的小道,麻木地走過去。不得不説,這也是一種可悲。

我也懂得做人應該積極樂觀的處世至理,讀餘華的小説《活着》,我的人生觀卻沒有特別大的改變。要説收穫,則無非是在感歎之餘,再一次被提醒:人應該知足。

我認為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樣沒事胡思亂想,無非是因為人的軟弱,因為人的不懂得知足,總是想要得更多。

《聖經》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軟弱的,人的體內人的成分使人易怒,衝動,不能自制。這一點我是相信的。人的軟弱,使人面對困境時往往無力支撐自己走向新生,使自己陷於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己明知善惡卻無膽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曠野獨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無聲地攀爬,在無橋無船甚至無人的野渡泅過冰冷的河面,充分顯示自己的勇氣與智慧,那麼在現實的世界裏,人的日子會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時,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總是難以得到滿足的。未經滄桑的人總是容易在現實的捆綁中藉着心靈的不滿足幻想着換個環境,一味認為物質的困境使自己忙於無意義的奔波,無暇顧及精神享受。於是,在不如意的現實邊緣,痛苦地接受一襲又襲虛無的衝擊。卻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中,過着看人臉色甚至隨時可能遭人毒打,隨時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還會為曾經的生活盡不如意嗎?或許那時,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惱和追悔了吧。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讀了《活着》,我想,接受現實,努力成長,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5

人為什麼而活着?人的一生到底在追尋着什麼?金錢、名譽、快樂、自由還是生命的價值?我在《活着的一萬個理由》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

記得在書中讀過一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孩子因為外祖母告訴他:“人活着有一萬個理由。”所以,孩子就真的去開始籌集一萬個活着的理由。不知不覺中,一本本子記滿了,再換一本。直到有一天她長大成人了,才突然明白“活着的一萬個理由”因人而異,各人有各的看法,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希望。但是在這時,她的外祖母病危了,她去看外祖母,卻見外祖母睜着眼,側着耳,陶醉地聆聽着什麼。她問外祖母,外祖母笑着説:“我在聽心跳的聲音。”最後孩子把這句話永遠地記在了心中,並當成是世界上最美的仙樂。

起初,我看到這句話時很不解,心跳的聲音怎會是世界上最美的仙樂呢?後來反反覆覆讀了幾次,我才明白:聽着心跳的聲音,也就等於看着自己生命中的一點一滴,回憶自己曾經的記憶,於是便產生了對生命的總結,對生命不同於兒時的理解。短短一句話“我在聽心跳的聲音”卻能反射出老太太是多麼享受人生,雖然她沒有高文化水平,但她卻體會到了平常人所不能體會到的東西,實現了那份生命的價值。有些人忙忙碌碌地工作,卻始終不知道自己這麼忙是為了什麼?而有的人只是坐在涼椅上,卻能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而做……

心跳的聲音何嘗不是世界上最美的仙樂呢?生命是多麼的輝煌燦爛,多麼值得我們去珍惜啊!

人自出世以來,便比動物多了一種思想——價值觀。人活着,不就是為了要活得更精彩嗎?連嘗試都不敢的人,失敗都輸不起的人,能有什麼作為呢,更別談要活得更精彩了。只有努力過了,才會知道結果,一次都沒有試過,又怎能確定自己必輸無疑呢?人生就要過得精彩,過得豐富,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既然努力過了,不管它是失敗還是成功,你都必須要讓它開花結果。辛辛苦苦把一棵幼小的樹苗澆灌成一棵參天大樹,可它卻不能開花結果,這不就意味着之前的努力全白費了嗎?這時應該鼓起勇氣,想辦法讓它開花結果,雖然開花結果後可能會枯萎,但這一生就曾輝煌過了,給生命的樂章記下了重要的旋律。

也許等我老了,我也會聽着心跳的聲音,回憶自己曾經的輝煌。謝謝你,《活着的一萬個理由》……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6

用開餐廳講故事的方式來寫作,讓人眼前一亮!

一個厭惡了職場世俗的年輕人,辭職和一幫生活失意但內心不服氣的同齡人開了一家西餐廳,取名YONGZONRE,躊躇滿志,要向世人證明自己年輕的力量。然而生意一直很差,他們無比沮喪,直到有一天,店裏開始出現一個叫Belinda的常客……

Belinda常常和他們閒聊,內容涉及戀愛、婚姻、人際關係、工作方法、商業心理等人生問題,這羣年輕人聽得津津有味,視野逐漸開闊起來,餐廳生意也慢慢步上正軌。Belinda的聊天,彷彿一把心靈的鑰匙,開啟了這羣年輕人與這個世界的和解之門。他們不再一味牴觸世俗,盲目追夢,而是漸漸學會把世俗規則當作自我實現的階梯。

一年之後,關於人生,他們心中仍有許多疑問,但他們不再彷徨。他們已經領悟了從容應對人生問題的藝術,他們有信心去擁抱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用一個完整的故事,講述處世原則,很不錯的一本書,裏面乾貨滿滿,生活需要我們用心,感情經營也需要我們用心對待。

本書是作者蘇芩以一個朋友的方式跟我們對話,讓我們瞭解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細節。

教了我們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讓我們明白了男人和女人的區別,思考問題的角度的不一樣。我們應該瞭解這些世俗,少走彎路,需要一點套路,也需要明白道理。

生命,永遠是一個人的歷程! 女人,必須要雙重獨立,因為,只有經濟和精神都獨立的女人,才會讓自己更強大,更有安全感,切記,安全感永遠都是自己給的!

命運,其實是一種生活習慣。當你習慣了怎樣的選擇,就會遇上怎樣的生活。我喜歡創立自己獨立的人格,既能入世也能出世,無論身邊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社會環境到了何種狀態,不驚不擾。把一切看透,剝出本質,便會越來越聰明。

即便擁有再恩愛的伴侶,人生也難免有寂寞。所以,你必須要在兩個人的世界裏也學會一個人的生活,工作、讀書、交友、冥思……用喜歡的事情豐富獨處的時間。即使愛情和婚姻將男女聯結,你仍要明白,生命,永遠是一個人的歷程。

世俗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生活。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時,儘量避開,用世俗的方法活着,也許能夠成為一個不世俗的人。

活着就是需要很多很多的勇氣去面對一切困難,成長是一輩子需要完成的功課,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所以我們珍惜現在珍惜每時每刻都努力生活的自己和身邊的人,能夠世俗並不容易,同樣也需要你的努力,願每一個世俗的人都有一個不俗的未來

人只有先俗才不俗,也因為有了對俗世的深刻體會後,一切都不是事了。未來不一定是不俗,但一定要舒服。

生活總會給出一個答案,直到我們學會在這個世俗的世界裏活出不俗的自己。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7

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餘華

《活着》是餘華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主人公福貴的一生,這是一本讓人讀起來沉重的小説。主人公名為福貴,實則無福無貴。

看完這本書,感覺一切語言在此刻都是蒼白與無力的,這本書的閲讀是讓人恐懼甚至窒息的。

福貴對美好生活燃起過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卻終被一次又一次的打破。説他幸運,他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只剩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着;説他不幸,他也曾經歷過幸福,也曾經歷過苦難,並且在經歷過一切後仍樂觀而堅強地活着。正如那句話所説,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

一部《活着》,讓我們體會到時代的更替與社會的變遷。可以想見,在那個年代,像福貴這樣悲慘遭遇的底層人民不計其數,福貴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實例。

生長於和平年代,生活於城市中的我們很難去設身處地地體會福貴的感受,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要堅強地活着。往事隨風逝去,只在心中留下一個清晰的印跡。時間終究還是會讓一切變得蒼白無力,“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多多少少會遇到困難,但我覺得,正是因為艱難,活着才有了深刻的含義。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事物。所以,好好活着,好好生活。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8

從生而為人到行將就木不過須臾之間,洪荒之間萬事萬物皆變得渺小。生而為人,我們都是第一次,所謂幸事!

生命的延續就像是腳下的土地一樣,帶給我們無數的希望和落寞,我們憧憬着它再一次的繁衍,見證着生命的輪迴。即便遭受着來自生活帶來的打壓,但仍打心底裏覺得活着真好,像守着一方土地一樣守着生命。

初讀《活着》一書,它不僅給我帶來極大的震撼還給了我深刻的思索!讀完《活着》,我不禁為福貴的命運而噓唏。他的人生就像是起起伏伏的過山車,過山車的終點是遊戲的目的地,可他的終點可能是無盡的死亡。若僅從福貴家人的層面來解讀福貴,我真心覺得他是一個失敗的人。站在父母的角度,他敗盡了家產,使年邁的父母被迫搬到茅屋;對於一個妻子而言,他也不是一個良人;就他的一對子女來説,他更加不是一位稱職的父親。如果説福貴的父親去世只是一個序幕,那麼他的人生悲劇才剛剛開始上演,因為他的親人們在慢慢的離他而去。《活着》中為我們展現了福貴的大半輩子,他由一個沉迷享樂的人逐漸變成一個垂暮的老人,他的身體和性格在生活中慢慢的改變。一個皮膚黝黑的老人在農田來驅趕着老牛耕地,這是多麼常見的景象,黃昏中不知疲倦的他,一人一牛!

在書中,我最喜歡鳳霞這個角色,她是一個悲劇的角色。在鳳霞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傳統女性的那種勤勞樸實的品質,她對於自己的這個家庭真的是全身心毫無保留的付出。小的時候一場大病使她成為了聾啞人,她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在父母把她送出去省下錢來給有慶讀書的時候,她連哭都是無聲的,眼淚成為了她唯一的表達方式。等鳳霞長大成人之後,由於身體的缺陷沒有人上門提親,那時的她對於愛情的嚮往就像是太陽一樣的炙熱,她看到新娘子出嫁的場景,從田地走到田埂上,走到新娘子的旁邊,她只能用行動來表明。好不容易結婚了總算可以幸福的生活下去,最後卻死於難產。鳳霞,像霞光一樣罩着這個家庭的女子。

生活就如同一本沒有完結的小説,讀者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是怎樣的結局。但活的久了,你所鍾愛的故事,都會有一個金石為開的結局。

從抗日戰爭時期到後來的新中國,福貴一家在生活的挫折中積極的活下去,即使家人後來相繼的離世,福貴還是在堅強的活着。“福貴”是中國廣大底層人民的一個縮影。在生活的重壓下苦苦掙扎的底層人民,在困難面前即使不會微笑但還是反覆的站起來,其實我們都是平凡人,我們可能會屈服於現實,會遭受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打壓,事若求全何所樂,不完整的人生,有些許意外的生活才會令生命更加的精彩刺激。無論如何,對生命報以一定的崇敬,多一點熱情。

“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福貴的娘對福貴説道。我非常的認可,沒有什麼比活着重要了,活着真好!

花開幾個輪迴,花謝幾個時光,總有留不住的人,留不住的事,也有到不了的岸,嘗不到的樂。活着活着好像就明白了,不如淡定看待,豁達待之。面對匆匆人生,我們始終要有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的瀟灑!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9

讀過很多書,很多名著,可是隻有《活着》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它講述的是一個歷經世間滄桑和磨難的人的故事,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不要等到失去才知道後悔,可能那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裏面的主人公徐福貴因為好賭,從有錢人變成了窮人,從此他的生活就這樣的不好。要是他不好賭就不會變成窮人,就不會每個親人都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這個世上了。要是他珍惜他有錢人的生活,好好的利用他的錢,就不會落到這種地步。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好好的利用我們現在身邊的東西,不要讓自己後悔。我們讀書就是這樣,要珍惜現在的時光,好好的利用時間,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未來的自己過得幸福;不讓未來的自己恨現在的自己;不讓未來的自己後悔。

主人公變成窮人後,他後悔了,他努力的工作,想讓生活過得好一點,可是命運卻沒有讓他的生活變好,也有可能是因為當時社會的黑暗,反而讓他的親人都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自己一人。現在我們不好好學習,等老了才知道後悔,可那時候時間已經不可以倒回來,不可能讓我們再讀一遍書了。所以現在我們要努力學習,這不僅是為了我們的將來,也為了回報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不能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不能讓他們傷心。好好的利用現在所擁有的,不要浪費了,不要自己後悔難怪。

人知錯能改是好事,可是要早點知錯,不然就來不及了。主人公要是在他妻子叫回家時就不賭了,好好的做人就不會以悲劇收場了。我們可以學習主人公的知錯能改這樣的精神,不過要早點。人主社會要知錯就改就是好的開始,就看你是否努力,當時的社會怎麼樣了。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沒有偏心那一個人,都是依靠自己的,看你是怎樣選擇的了,人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每個選擇都決定你一生。

生命裏難得的温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得粉碎,只剩下福貴伴隨着一頭牛在陽光下回憶。他的親人因為天災人禍先後離他而去,讓他孑然一身的活在這個世上。但是他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他依然保持着對這個世界的友好,他依然維持着他和命運的友情,他依然堅強的活着。我們就要學習他堅強不屈的精神,不抱怨命運,以友好的心態面對不樂觀的生活.不管我們遇到了怎樣的困難,都要樂觀的面對,都要勇敢的跟困難做鬥爭。

生命是父母給我們的.,不管遇到什麼磨難都不能放棄自己的生命。就像《活着》裏的主人公一樣,親人都離他而去,他依然堅強的活着,我們父母都還在身邊更應該活着,努力的活着,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社會做貢獻,要成為國家的棟樑。主人公經歷了太多的不幸、悲傷和痛苦,我想,他已經超脱了那樣苦楚的生活,他在真正的活,不帶半點掩飾痛苦的虛假。經歷的越多,懂得越多。

活着是艱難的,生存是充滿苦難的,正是這些許許多多偉大的、平凡的人物,讓我們通過苦難體會了生存。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是福貴帶給我們重要的信息,堅持活着,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我們要像這本書裏的主人公學習,學習他堅強不屈、知錯就改的精神,不要害怕苦難,要勇敢的面對。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10

這本書看完了,這確實是一本不需要書籤的書,對於想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來説,十分推薦這本書,讀起來很流暢。

一本書一共有五篇自序,這還是第一次見。在日本自序中,餘華談到了時間創造了一切,創造了生離死別,創造了酸甜苦辣,並引用了賀知章的一首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對於某些事情的認識,確實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懂。就像對於讀完上面這首詩的感受,國中和現在相差深遠。而現在當我讀完《活着》的這本書時,感觸並不是很深,並沒有覺得這本書寫的有多麼好,這可能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對於上一兩代人所遭受的苦難沒有切身體會的原因吧。

讀完之後大概有以下幾點感觸:富貴最大的幸運就是取了家珍這麼好的妻子,這一點甚至改變了自己之前的擇偶觀;鳳霞因為生病變成啞巴真的是太可惜了,但是她第一次就相親成功我感覺還是比較意外的;有慶一定是一個超級可愛的孩子,如果當時能給他一隻狗狗陪他玩,簡直就是天堂般的生活了,畢竟綿羊和人類的互動還是很少的,感觸最深的就是富貴誇他跑步得第一名的時候,僅有的一次表揚,內心真得比有慶本人還要激動,這可能和自己的生活經歷有關係吧;鳳霞因為難產而去世,二喜因為工地事故而去世,苦根因為吃豆子而去世,這樣類似的事情回老家時也聽長輩提起過,那個年代這樣的事情確實。

只有回老家時,才能聽到長輩講述他們年輕時的苦難,表情狀態大都相似,臉上的皺紋快樂的遊動着,和富貴一樣,精彩的講述着自己。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11

我覺得我必須得説點什麼,又覺得我説不出什麼來。

往常也看過一些我認為同類型的作品,沒有一個像此篇一樣讓我感覺不能呼吸,幾近崩潰到看不下去。每一個死亡,就像切實地發生在我的身邊,不,是我的感情,我的心上。我感覺壓抑,我的心都好像在被一個瀕死的苦命人死死地拽着。

鳳霞,多好的姑娘,沒有比她更善良更苦命的孩子了。我為她難過,為她生病,為她被賣,為她終於等到了二喜卻死在生孩子的時候。她太苦了,我不得不説點為她慶幸的事情安慰自己,她遇上了福貴和家珍這樣有心的爹孃,遇上了二喜這樣愛他的丈夫。可我還是為她難過。

有慶,那個在雪地裏光着腳丫去上學的孩子,最後被抽血抽死了,他們在作者渺小輕飄的語言中,從活着變成死了。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

家珍,二喜,苦根。我不想再回憶起他們的痛苦,只覺得應該有人記住他們的名字。

起始我很是埋怨福貴,把很多的不幸追溯到他身上。可開始的我有多怨他,現在就有多同情他,甚至於可憐心疼。

“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的語言沒能將我此時此刻的心情表達出萬分之一,我很羞愧。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12

這本書太悲了。看到十幾頁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很久之前就看過餘華這本小説了,還看了電影,現在又看了一遍,很悲慘。

男主人公身邊所有的親人個個都死去,父母,兒女,妻子,女婿,外孫,白髮人送黑髮人。世上恐怕很難再有比福貴更命苦的人吧。富二代出身,吃喝嫖賭輸光家產,氣死父親,隨後母親也病逝。命運總是捉弄福貴,兒子被無情地抽血至死,妻子任勞任怨,得軟骨病病逝。女兒聾啞,雖找了個好丈夫,卻生孩子死了。工地一夥人工作,偏偏死亡還是選擇了徐家人,女婿又死。留下外孫苦根,吃太多豆子死了。上帝一次次無情地奪走了徐家人的生命,就只留下福貴一人,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多悲慘……

然而福貴卻享受着濃濃的温暖的親情。母親對兒子哪怕犯下天大錯誤也包容他;妻子對丈夫包容,體貼,忠貞不渝;兒女對父親舐犢情深;女婿心地善良,待人真誠…

現在的社會中,每個人經歷的坎坷太多,抱怨也太多。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衝它笑,它不會衝你哭。當我們承受着太多的辛勞時,揹負着太多的責任時,享受着太少的成功時,想想福貴,想想活着的意義。

不要問活着的意義是什麼,活着本身就是意義。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13

看完這本書,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如今的我們是有多麼幸福啊!曾記得奶奶講過她們那一輩生活的艱辛,餓的只能吃樹皮;媽媽也説過她小時候因為沒有吃的就吃辣椒,在學校能帶着一份土豆絲的飯就感覺很幸福很美味了。當時都只是聽聽而已,不以為然,也許從未感受過,不能理解那種感覺。感謝餘華用平淡無奇的語言敍述。藝術來源於生活。一切又顯得那麼真實,讓我深深感到那個年代的艱苦,而那些親情卻又是很幸福很滿足很簡單;生在這個年代的我有多幸福,卻有時候還會難過,不懂得追求最簡單的快樂與幸福,有時候還會和媽媽吵架,不懂得關心媽媽體諒媽媽。書中的鳳霞、有慶都是多麼懂事啊。

福貴的美好生活燃起過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卻被作者不動聲色的一次又一次的打破。他遇到過那麼多難過的事,不幸的事,都走過來了,我還怕什麼。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14

看完了這本小説,被老年福貴的豁達所感動,他經歷了多少的事才能説出那一個下午的故事?

還有一種感覺,小説裏的第一人稱,那個“鄉間收集民間歌謠”的小夥,一整個下午傾聽福貴的故事。我怎麼覺得他身上有我的人格,局外人。我們都是別人故事的旁觀者,他可以一個下午聽完福貴大半輩子的故事,我可以一個小時20分看完這本小説,再花同樣的時間寫“書評”(我的寫作能力肯定是寫不出書評的,雖然是同樣的時間,可看小説是全神貫注地,寫感受時卻是翻翻書,整理書庫)。這本書給我的感受跟那本《斯通納》很像,可兩本小説的主角的從小到大的家境是相反的。福貴從少爺變成窮人,被拉入伍,親人都先他而去,都由他埋葬。而斯通納從泥土的鄉村裏出來到大學裏當教授(助理教授),有一個情人,從貧窮到中產,他得癌症去世。

這兩本書看起來是截然不同的,但兩本書的時間段都是從青年到暮年。當然除此之外沒有什麼特別的共同點,可我覺得兩個人都夠複雜,福貴是經歷複雜,而斯通納(斯通納這個人複雜嗎?)我竟拿不出一段話來形容他的複雜。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15

就像細糧吃多了要換口味吃粗糧,好日子過久了要找彆扭添生氣一般,看餘華的書,就純粹是找虐,明明知道人物是虛構的,卻偏偏就動了感情,揪着心,甚至模糊着淚眼,聽一遍,又讀一遍。

他偏偏叫福貴,其實他還真福貴過。祖上留下一百多畝的田地,如果不是賭博輸掉,還不定將來又是如何呢(也難説,比如龍二的死);他經歷了親人們一個個的離去,爹是被氣死的,娘和老婆是生病死的;兒子是為生孩子的校長獻了太多的血而死,姑娘是因為產後大出血而亡;女婿是意外傷亡,外孫是自己忙於農務疏於照顧吃撐死的……福貴從年輕到垂暮,幾十年間一個個送走了親人,自己的身後,則是早已備好的枕頭底下的十塊錢。

福貴的經歷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祖輩,曾經從一個地方因為種種遷移至此,歷經四代,整整百年。當兩地的後輩們輾轉聯繫上時,已沒有了共同的鄉音、共通的感情,可是,我們卻以自己的存在,共同證明着當年的一個男人是在怎樣頑強的活着,並開枝散葉,餘蔭後輩。

活着,就好;活着,真好。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16

書中最後這樣寫到:“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一句話,總結了福貴的一生。

相比於富貴生活的那個年代,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美好的。但是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玩物喪志、自怨自艾,更有甚者輕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為了愛情,為了面子。每當看到這種新聞時,我啞然並震驚於為何會有人把生命看的如此之輕,你所輕易捨棄的生命,是那醫院病房裏的人不願放棄的,是那身體有殘疾的人努力爭取的。

有時我也會對平淡的生活感到煩惱,如今我卻懂得,我們所厭倦的恰恰就是富貴窮極一生渴望追求的。誠然,我們如今都在活着,而每個人卻都不同的活着。有的人泡在煙霧縈繞的網吧中“虛擬”地活着;有的人把課桌當做牀糊塗地活着;有的人在費盡心思爭取周圍人的讚許誇獎中“努力”地活着;有的人積極向上樂觀開朗地活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着的方式,我們不能説哪種方式是錯的。但是,當自己選擇的路走完時,當窮盡一生時,每個人收穫的卻也不盡相同......

我們每個人都在向死而生,我們都知道苦難是生命的常態,煩惱痛苦總相伴人生,何必自怨自艾,何不熱熱忱忱地活着。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17

説真的,福貴這個人的一生太過於悲劇了,生活在那個動盪戰亂文革土改的年代,看着自己的親人,老婆,孩子,孫子一個個死去,福貴經歷了一次次刀剜肉體似的悲愴哀痛!他是一個小老百姓,歷史上千千萬萬中的一個,而他的一生折射了中華民族曾經經歷的苦難創傷。從他的身上,從餘華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變遷,一個民族的厚重感,人性的善良和韌性,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是““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我們有理由相信,餘華理解了人生,而福貴,也理解了人生。

人生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而活着,就是生而為人,最偉大的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當我們有一天真正看懂了《活着》,説明我們已經真正經歷了苦難,懂得了忍耐,扛起了責任,瞭解了人生。

也真正,成為了一個人!!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18

今天推薦的這本書,好多人應該都看過了。

《活着》薄薄一本書,卻讓我捨不得放下,以前我知道這本書是個悲劇,所以一直不忍看。今天看完了,我卻發現,這本書並不是我以為的那樣。福貴跟隨着歷史大潮,從不學無術的紈絝弟子,變成努力生活的農民,他能從過去中腳踏實地過日子,雖然他的人生中一直遭遇着不行,但是他身邊的人,也都是給他温暖的人。有不離不棄的老婆,聽話的兒女,老實的女婿,在被充軍的日子裏,還有共生死的夥伴。

這裏面,沒有壞人害他,他逃不過的,好像是命運,但是他又一直努力的抗爭着,努力的活下去。他賭博失掉了地,卻在幾年后土改免得被槍斃,他被解放軍俘虜後,不想參軍要回家,當不了縣長,卻在批判中得以安命,是得是失,要看個人理解。最後富貴獨自一人,養了條老牛也叫福貴,他對牛説: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看到這裏真是讓人心酸,他就是用着這種方式,懷念着逝去的親人,然後自己,努力的活下去。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19

這本書主要講了福貴玩物喪志,貪圖享樂導致家業凋零,父親慘死,母親去逝。中年時的福貴黑髮人送走白髮人,他是家裏唯一的男人,家人的離去或許是對他的一次解脱,就連他自己也在想自己的身後事,活着便是也一同和自己同名的黃牛活着僅僅是為了活着而活着。

不得不説這樣的結果與社會有很大的聯繫,主人公福貴的一生也反應了那一代人的坎坷一生土地改革使農民得到了緩歇,緊接着的人民公社化大運動、全民鍊鋼和文化大運動讓人民喘不過氣來,福貴的親人也因此離去……

那為啥福貴還笑得那麼坦蕩,那麼的真誠,卻又沒有駱駝祥子的頹廢,麻木,更像是一種超脱世俗的平靜。現實世界中的痛苦遠比想象的多,活着不一定如意,甚至生不如死,但這是蒼天給我們的考驗,我們要忍受,當到了最後不要想你這一生經歷了多少磨難和挫折,不要去遺憾;而是要回想一生中的到了什麼,是幸福?還是感激?我們沒有理由去拋棄任何人,更不要去埋怨!

活着,真好!我曾出生並在這裏經歷過一生真好……

《活着》的讀書筆記 篇20

當這部沉重的小説結束時,活着的意志,是富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這是美國《時代》週刊對餘華這本小説的評價。在我讀《活着》這本小説時,對作者餘華還不瞭解,抱着一種輕鬆的心態去看這本書,卻不想看到結局處,心情沉重。

這本書從一個老人在夕陽下趕着一頭叫福貴的老牛幹活切入,然後緩緩向我們展開這位老人的浮世繪,老人名字叫福貴,他曾經是個地主少爺,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然而,所有的悲劇才剛剛拉開序幕,他親手埋葬了妻子,女兒女婿,兒子和外孫,最後只剩他和那頭老牛,可這樣,也是活着的啊。

活着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但我們不僅僅是一個個體,我們有家人有朋友,我們要好好的活着,更要精彩優秀的好好活着,因為只有這樣,我們自己的閲歷變豐富了,我們就可以更好的,更有資本的帶領着我們親愛的家人,可愛的朋友一起更好的生活,為這不知道花了多少年的多少次擦肩而過換取的今世相識相知的緣分增添些許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