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家鄉的社火散文

文學5.51K

從臘月開始,很多村莊便騷動起來,忙活了一年的村民們,湊到一起,開始敲起震天的鑼鼓,玩起了一年一度的社火。

家鄉的社火散文

關於社火的來源,在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早年的時候,我們的祖先沒有房子住,不是住在樹林子裏,就是擠在山洞裏。那時候,大山裏,平川上,天天都有兇惡的野獸猛禽出來吃人。人們躲又沒處躲,打又打不過,天天都有很多人被野獸吃了。特別是進入冬季逢年過節的時候,由於天氣寒冷,山上沒了小動物,地裏沒了莊稼,那些野獸就更兇了,見着人就吃。為了過上太平日子,人們就湊在一塊兒出主意想辦法,慢慢地發現,那些兇猛的野獸也有強弱之分,也有內部爭鬥。只要獅子、老虎,豹子一吼,別的野獸就嚇得四處亂跑。於是,人們就開始模仿獅子的吼聲造了一個鑼,模仿老虎的嘯聲造了一個鑔,模仿豹子的叫聲造了一個鼓。每當逢年過節,飛禽走獸蜂擁而來的時候,大家就拿出鑼、鑔、鼓、吹吹打打,又蹦又跳,一直鬧到天亮。飛禽走獸遠遠一聽,認為自己又闖入了獅子、老虎和豹子的地盤,無不嚇得狼狽逃竄。後來,一代代傳下來,就成了約定俗成的社火了。

我的家鄉在榆中北山,因為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各個村落的人口都是比較少的,因此,除了大一點的村子外,很多的時候,社火隊都是有附近相連的幾個村子一起聯手做起來的。在兒時的記憶中,只要進入臘月,站在榆中北山的任何一個山樑上,你都能聽見鑼鼓震天的聲響。

參加工作後,我曾見過不少耍社火的,但家鄉的社火卻與眾不同。家鄉的社火是在晚上表演的,雖然村子小社火隊人少,但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從鑼鼓號旗到獅船龍燈,一應俱全,遠遠望去,點亮的燈籠在崎嶇的山路上蜿蜒成一條長龍,伴隨着震天的鑼鼓和長號的吹奏,宛如一條通體透亮的火龍,煞是好看。

社火隊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走在最前面的春官大老爺,羽扇綸巾,長鬚長袍,他們可是整個社火隊的靈魂和統帥,無論走到哪裏,整個社火隊的人都要聽從他們的號令,那神情,儼然一個指揮有度、胸懷韜略的大將軍。尤其是當兩個社火隊相遇時,雙方的隊員都會鼓足了勁為自己的社火隊加油,在一浪高過一浪的鑼鼓聲中,兩個社火隊的春官大老爺在貌似客氣地寒暄中相互較勁,如果哪一方被説得敗下陣來,贏得一方的春官大老爺的名聲就叫響了,整個社火隊的.人也會為之驕傲。

小時候,我們最愛看的就是船姑娘。家鄉社火隊的“旱船”都比較大,裝飾的特別漂亮,在沒有表演前,一般都“停泊”在避風的地方,周圍有一些打扮花俏的“妖婆”守護。靜坐在“旱船”裏的船姑娘一臉濃粧,宛如天仙,説實話,那是我們小時候見到的最美麗的女子了。我們時常纏繞在“旱船”周圍不願離開,但大人們卻告誡我們,船姑娘是神的化身,不能用正眼細看,更不能有絲毫的邪念,可我們一羣小孩子還是偷偷去看。直到有一天,我們親眼看到卸了粧的“船姑娘”站在一旁抽煙時才明白,原來那個讓我們着迷的美人兒竟然是男人裝扮的,自此,我們便不再圍觀了。

家鄉的社火隊裏,龍是不可缺少的,由於受條件的限制,家鄉社火隊裏的龍都是用竹篾編成的二尺來長的竹筒,裏面串聯上用乾電池控制的小燈泡,再用花紋綢子包裹連接起來的,雖然簡陋,但耍龍的莊稼漢子卻一點都不含糊,在奔騰跳躍中,他們的激情被盡情釋放。最熱鬧的是鑽龍,只要耍龍的人把龍擺成一綹停下來,周圍觀看的人便一擁而上,從龍頭開始,繞着耍龍人一直跑向龍尾,據説,凡是鑽了龍的人來年就會吉利。當然,鑽龍時千萬不能倒鑽,更不能被龍尾巴掃着,如果那樣就得倒黴一年了。當然,誰都知道這些都是無緣由的笑談,可人們還是喜歡湊熱鬧的。

家鄉的社火從臘月開始排練,正月開始走鄉穿村,一直會熱鬧到正月十六才結束。對於賦閒的家鄉村民而言,那的確稱得上是一段激情豪放的文化盛宴了。而今,隨着家鄉異地搬遷工程的實施,很多村莊或整體搬遷,或人口減少,加上許多年輕人外出創業,家鄉的很多村子因為人手少,已經很難湊起玩社火的隊伍了。兒時,那些穿着雜亂,不修邊幅的莊稼漢在曠野裏跳躍奔放的激情已經很難再看到了。蝸居城市,我們看到的許多進城表演的社火隊,不論是在項目開發上,還是整體包裝上,都多了科技的含量,更趨於視覺的衝擊,少了原始的野性的魅力,更少了最初的鄉村氣息。其實,最純真、最樸實、最原生態的才是最好看的,在我看來,面對今天跟隨社火隊遊走嬉戲的人羣,對於孩子們來説,是追尋一路的快樂;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説,則是在尋找一種久違的記憶。

標籤:社火 散文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