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弟-子規經驗交流發言稿

文學2.33W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弟-子規經驗交流發言稿

大家下午好!

非常榮幸,能與大家坐在一起探討教育教學實踐中如何落實踐行國學經典《弟-子規》的一些做法。

本學期開始,我校在中心國中的倡導下掀起了一股學習《弟-子規》的熱潮,學校要求各科教師把《弟-子規》引進課堂。做為班主任,我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在班級內紮紮實實開展了學習《弟-子規》的活動,現對學習情況做如下階段性總結。

堅持誦讀

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堅持日日誦讀,能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弟-子規》,讓《弟-子規》的精華滲透到思想中去,從而變成一種自覺行為。所以我要求學生每天早晨,自覺誦讀《弟-子規》十分鐘,並由組長簽字過關;每天晚上睡覺前,再將白天所學的內容及時温習,家長感興趣的,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背誦。

為了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我向孩子們推薦了豐富多彩的誦讀方式:有在舒緩的音樂聲中模仿古人搖頭晃腦地吟誦,有加進快板形式的節奏誦讀,有融入遊戲中的拍手讀、接龍讀等等。這樣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四句,星期五將前四天學習的內容進行一個完整的回顧。學生讀背起來輕鬆愉快,一點也不會覺得枯燥無味,不知不覺中,受到了中華文化經典的薰陶,較系統地學習了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學習上應恪守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

課堂講解

《弟-子規》的內容有些淺顯易懂,也有些近似古文,學生不易理解。因此,我在地方課程裏,單獨闢出一堂課,將本週需誦讀的內容,引經據典,分析説理或現身説法。講述時,儘量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如:讀“冬則温 夏則凊 晨則醒 昏則定”時,我不僅給學生講《黃香温席》的故事,還組織學生觀看了《黃香温席》這部動畫片。這樣,既有理論又佐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動畫片,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感性認識和趣味性。

為了調動積極性,我經常利用遊戲或搶答等形式檢查學生對《弟-子規》的理解情況。有時變老師講為學生講,組織學生對《弟-子規》的內容進行演説,或講其中的故事,或談自己的感受,或對照《弟-子規》檢查自己的行為。孩子們在演説中不斷提高自己對《弟-子規》的認識,改變着自己的行為。

努力踐行

“篤行”是學習《弟-子規》的最後階段,也是學習《弟-子規》的終極目標所在。只有讓所學最終有所落實,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於是,我將《弟-子規》的內容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以及“八禮四儀”等結合起來,設計了一份踐行表,如:根據“冠必

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制定了“每天出門必須做到衣冠整齊,注意儀表之禮”,根據“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制定了“和別人相處不要太斤斤計較,要隨和、謙讓,做到言談之禮”等等。每天讓學生對照踐行表,自己給自己打分。

為了讓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我邀請家長參與進來,配合這項工作,及時記錄孩子踐行情況,並拍下照片或視頻發送給我。這項工作得到了許多家長的支持,有個家長欣慰地告訴我:沒學《弟-子規》之前,我讓孩子拿個東西,她總是説:“等一會兒。”自從學了《弟-子規》之後,我們家孩子改變了很多。我一叫她幹啥,她馬上能答應並立即去做。上樓梯時,總是讓我先上,我讓他先上,她説:“《弟-子規》中説‘長者先 幼者後’。”

一段時間的實踐後,我發現孩子們已將《弟-子規》聯繫到日常生活中了!它規範了學生的行為,促進了養成教育,讓我處理班級事務輕鬆了許多。一天我正在講課,有兩個男生在下面竊竊私語,我就嚴肅地説:“話説多!”全班同學異口同聲:“不如少!”那兩個正在交談的男孩嘎然而止,滿臉愧色地坐直了。

分享成果

週記作為學生一週以來心路歷程的直觀反映,不僅可以讓班主任對班上情況有一個更加詳細和全面的瞭解,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準確性,同時對於《弟-子規》學習情況的瞭解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我要求學生每週一記,並在週五的班會課上分享學習《弟-子規》的體驗。

也許是學習得不夠深入,也許是學生羞於表達,一開始的效果並不是很理想。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們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探討,發表看法,慢慢地,大家就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最基本的做人道理,並敢於拿出來與同學們一起分享。這是一位學生對於愛的感悟:“凡是人,皆須愛”讓我學會與周圍的人(物)和諧友好相處。只要做到愛父母,愛兄弟姐妹,愛老師同學,愛朋友我們的人生就會在互助互愛中得到許多助力,就更容易獲得幸福美滿的人生。

實踐證明,成果分享不僅可以讓一部分表現較好的孩子獲得自豪感與榮譽感,也為行動落後的孩子樹立了榜樣。孩子是童真的,什麼事都願意模仿,幾次班會分享後,參與的面就越來越廣了,《弟-子規》的學習也越來越深入了!

與此同時,我還利用室內文化佈置、黑板報、手抄報、書法作品等形式來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加強傳統文化的薰陶,內化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為習慣。

通過半個學期的`學習,我感覺學生的行為或多或少都有所改變,家長也特別支持這項活動。今後我將帶着孩子們繼續深入地學習,讓我們共同為學習《弟-子規》、踐行《弟-子規》而貢獻出一份光和熱!

弟-子規經驗交流發言稿 [篇2]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每天清晨,校園都會傳來學習《弟-子規》那琅琅的讀書聲。這是我校開展校本課程《弟-子規》學習教育活動的一個縮影。自我校將傳統文化經典《弟-子規》引進課堂後,我校迅速進行了推廣。通過推廣,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促使了我校學生懂得如何感恩,如何尊敬師長。具體做法如下:

一、學習和踐行《弟-子規》與貫徹《國小生日常規範》緊密結合,促進我校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

在日常的秩序管理中,我校能選擇好結合點,有機地結合《弟-子規》教育實踐活動,靈活地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利用校園廣播系統,校園的廣播系統會自動播放輕柔的背景音樂——孫悦演唱的《感謝你》,然後全體師生在語言廣播的帶領下,齊誦《感恩詞》。“感謝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謝朝霞捧出的黎明,感謝母親賜予我生命……”伴隨着習習的晨風,在校園的每個角落輕輕瀰漫;琅琅的“感謝國家培養護佑,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老師辛勤教導……”

誦讀與背景音樂和諧交融,形成一條生命之河,在師生們的心間緩緩流淌。同時,在老師的教育引導下,學生們瞭解了什麼是感恩,明白了為什麼要感恩,懂得了如何感恩。

二、充分認識《弟-子規》,讓學生、老師和家長三方面去接受和學習《弟-子規》,讓《弟-子規》成為我校的校本教材和最美的德育教

材。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以《論語》學而篇第六章:“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為本,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行為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究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弟-子規》衍化聖人觀點,以厚重的儒學文化為背景,集中國古代家訓或家規之大成,是古代啟蒙養正的最佳讀物。

現代學生禮儀與規範教育的綱領性文件《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很多內容可以溯源到《弟-子規》。如《弟-子規》第一部分“入則孝”,演述的是儒家文化首倡的“孝道”,《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也用第幾大條“勤勞儉樸,孝敬父母”來規範現代國小生的“孝行”。由此可見,重視為人子弟的禮儀與規範教育是自古代聖賢傳承至今的。《弟-子規》因其厚重的文化意藴和現實的指導意義,仍可成為現代國小生的禮儀與規範教育讀本。所以讓學生、老師、家長三方面了學習《弟-子規》方便了我們去更好的落實《弟-子規》。目前,全校師生人手一本《弟-子規》,學生在學校學習《弟-子規》,回家後又帶動家長去學習,通過學習,學生在校尊敬師長,在家能孝敬父母,家長看到孩子的變化非常高興,從而家庭生活更加和諧。

三、強化學生對《弟-子規》的背誦,並指導學生去實踐。

我校為了紮實開展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把學習實踐《弟-子規》的工作方案發至每個領導和教師。按照學校學習實踐《弟-子規》

的工作方案,從第一週開始,每週一小節內容,邊朗讀背誦,邊實踐,邊體會,邊總結。在每週的學校工作安排中,都有本週學習實踐《弟-子規》的具體內容。每天早上晨讀的前十分鐘規定為全校學生朗讀、背誦《弟-子規》的時間,學生一到學校首先讀的就是《弟-子規》的內容,早上一進校園,就能聽到從各個課室裏傳出來的朗讀《弟-子規》的聲音。每週的班會課,班主任首先是檢查學生上一週要背誦的內容;第二是瞭解、表揚、推廣在上一週實踐所背誦內容比較好的學生,讓實踐比較好的學生上台談心得體會;在每週三的少隊活動課上,由班主任組織學生繼續學習《弟-子規》,同學們交流活動心得,使學生的學習再上一個新台階。第三是指導學生學習本週規定的《弟-子規》內容,並進行講解和指導實踐。根據班會課的內容和班主任平時瞭解的情況,各班每週上交了一至兩篇有關學習實踐《弟-子規》的好人好事或心得體會到學校紅領巾廣播站,以便向全校廣播推廣。在每週的晨會上,學校領導對各班學生背誦《弟-子規》的情況進行抽查,檢查背誦的內容是上週背誦內容和前面同一部分的內容連在一起背誦。從抽查的結果來看,各班學生都能整齊地背誦,效果很好。

四、激勵學習先進,分享學習成果

按照我校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的工作方案,我們在第七週已完成了《弟-子規》“入則孝”這部分內容。在第八週的班會課上,全校統一行動,各班專題總結本班學生學習實踐《弟-子規》“入則孝”內容的情況,推選出學習實踐《弟-子規》做得比較好的八至十名學生上台發言,分享成果。一二年級學生口頭髮言。各班在班會課交流的

基礎上,選出四篇事蹟比較突出的心得體會上交學校紅領巾廣播站,向全校進行廣播推廣。以上做法,既激勵在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中的先進學生,又讓全體師生分享了學習實踐《弟-子規》的成果,把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推上新的高-潮。

五、學習實踐《弟-子規》,初見成效

在學習實踐《弟-子規》的活動中,由於我們採用邊學習,邊實踐、邊體會、邊總結的做法,學習實踐“入則孝”內容以後,初見成效。在這次階段總結中,全校學生寫心得體會共有50多篇,其中上送到紅領巾廣播站廣播推廣的心得體會就有30多篇。從這些心得體會中可以看到,學生在家裏的行為習慣發生比較大的變化。以前不少學生在家裏是小皇帝或小公主,不知道要孝敬父母,更不知道怎樣孝敬父母,父母叫喚當耳邊風,父母要自己做事就以要做作業為由不願做,父母責備就頂撞。通過學習《弟-子規》“入則孝”這部分內容後,大大改變了過去的不敬不孝父母的行為。如二年級的侯金闊同學在心得體會上寫到:以前父母叫自己做什麼事,總是“等一下”的回答。媽媽經常責備我“你就會説等一下”。通過學習《弟-子規》入則孝內容後,我很少説“等一下”了。父母隨叫隨到,還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二年級的胡津碩在心得體會上寫到:他以前比較調皮,媽媽最怕蜘蛛,我偏偏抓到蜘蛛放入媽媽的包裏,媽媽打開包時嚇了一跳。通過學習《弟-子規》“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後,感到以前做的事太離譜了,今後,我一定要做到:儘量不做父母不喜歡的事,努力做好父母喜歡的事情。班主任老師家訪,其中一個重要內容

是瞭解學生在家裏實踐《弟-子規》的情況。根據班主任家訪反饋的情況,家長對學校開展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十分贊同和大力支持,家長們幾乎都這樣説,學習《弟-子規》以來,小孩子比較聽話,懂事,有規有紀,還能主動做一些家務活。

學習《弟-子規》以來,學生在學校的文明禮貌和道德行為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學生除了在上課前能鞠躬向老師問好,下課時能鞠躬謝謝老師外,平時遇見老師都能敬隊禮向老師問好。從校園的環境衞生可以看到學生的公共衞生意識增強了,亂丟廢紙廢物的現象大大減少,在操場上,在甬路上很難看見有廢紙廢物了,即使地上偶爾有廢紙,也很快被學生悄悄撿走。特別是個別道德行為問題較大的學生也有明顯的變化。

我校在開展學習實踐《弟-子規》活動第一階段中取得一定成績的基礎上,將按方案進一步開展下去,為構建和諧校園、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為少年兒童幸福人生奠定基礎繼續努力。

踐行校本課程《弟-子規》經驗交流材料

葛漁城鎮北街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