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實用性閲讀指南》的讀書筆記

文學1.98W

學生時代,師者常教誨“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晦澀的詩文,冷僻的單詞,抽象的原理,似乎只要反覆讀寫就能刻在腦子裏。那麼事實又是如何呢?應試通關後,那些曾壓得人呼吸困難的知識還剩下多少?重複乃記憶之母,到底是真理還是世代謠傳?能夠終生髮揮效力的記憶法則又是否存在?? ?

《實用性閲讀指南》的讀書筆記

答案是肯定的。就上述問題,日本的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閲讀指南》一書中作出了令人欣慰的答覆。這位30歲後才開始認真閲讀的成功創業家也曾陷入過讀後即忘的困窘,一年內讀完的300本書如過眼雲煙。在“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的鼓振下,大巖俊之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財力潛心研究讀書方法,終於有所回報,並實現了成為研討會講師的人生理想 ?

大巖俊之到底是怎樣打破讀後即忘的魔咒的?《實用性閲讀指南》一書中,大巖俊之從大腦的構造規律角度肯定了重複的作用。但他同時指出,僅憑重複而忽略其他技巧,依然無法抗衡遺忘——記憶的終極大敵。雖然告別了學生時代,人的餘生仍然要通過閲讀進行持續學習,面對比應試階段龐大得多的信息量,如果能將有效的記憶技巧綜合運用,結果必然事半功倍 ?

而這三個有助於記憶的閲讀技巧正是:強烈的主動意識,做筆記,調動情感和想象力。

強烈的主動意識 ?

即一定要帶着目的去讀書。有人或許覺得這樣太功利,但大巖俊之認為“讀書是需要投入時間和金錢的,沒有給自己帶來改變的讀書實在是一種浪費”。如果你和我一樣也贊同大巖的觀點,下面一起來看看藍色物體實驗 ?

閉上雙眼,想一想周圍有多少藍色物體,默數之後睜開眼睛進行確認 ?

感覺如何?是不是目之所及的藍色物體一下子湧入了眼眶?? ?

小實驗其實並沒有什麼故作玄虛的地方,它不過解釋了一個再常見不過卻往往被忽視的心理現象:你需要什麼,就會去關注什麼。體現在閲讀上,就是你想了解什麼,就會收穫什麼。反之,如果是漫無目的地閲讀,讀到最後只能握住一把流沙。這就是主動意識的力量 ?

那麼目的應該如何確定呢?? ?

一是提出問題,想一想希望通過閲讀本書能夠解決自己的哪些困惑。我們大腦的脾氣是,一旦有問題,它就會想方設法地尋找答案,好像不找到皮球不罷休的小孩。換句話説,問題就像一塊磁鐵,可以把分散在沙子裏的信息都吸附出來,既能保證讀有所獲,又能提高閲讀時的注意力和專注度。核心的問題是一個,深入閲讀的問題是多個,它們必須是你面對這本書時的真實困惑 ?

二是輸出,一本書讀完了不能爛在肚子裏,必須找到對象説出來或者寫出來。

這個做法實際上是在營造一種使命感,因為要使別人能聽得懂、看得懂,我們在閲讀時必然會加倍認真,才能順利地接受最後的檢閲。

“説”的對象可以是親朋好友、同事或交流研討會的成員,再不濟虛擬人物也行,如果你覺得對着空氣演説太詭異那就寫出來,但是“寫”絕對不是私密的,它跟“説”一樣都必須建立對象感,在各個讀書或寫作平台發佈書評就是不錯的選擇。

做筆記? ?

説起做筆記,可能很多人不以為意,這有什麼特別?誰都會做嘛。的確,似乎人人都會做筆記,但他的筆記是否能發揮輔助記憶的作用,卻要另當別論。在大巖俊之看來,作為記憶工具的筆記是有其規範的製作方法的,不等同於閲讀過程中隨性而至的劃線、塗抹或者零散的心得,這些事物充其量是製作筆記的“原材料”。那麼究竟該如何製作一份規範的讀書筆記呢?? ?

《實用性閲讀指南》在第二章部分,根據讀者在閲讀時的不同需要,將讀書筆記劃分成了三種類型:摘錄型,摘要型,感悟型 ?

摘錄型最為簡單,只要謄寫原文即可。説白了,摘錄型筆記其實就是學生時代的摘抄本,可以記錄令人驚豔的句子,也可以抄寫發人深省的段落,只要它們有被收藏的必要 ?

摘要型則是對原文進行的總結,需要讀者在理解消化的基礎上提煉和歸納原文。摘要可以立足全篇也可以選擇重點部分,這取決於閲讀時採用的方式是全讀還是選讀 ?

全讀和選讀有何不同?全讀的意思不必解釋,但是選讀要澄清一些誤解。現實中,大部分人讀書時總是懷着必須從頭讀到尾、全部理解的抱負,認為好不容易花錢買來的書讀不完實屬浪費,大巖俊之就此指出,這種讀書方式實際非常低效。一般説來,一本商務類書籍最重要的內容只有20%,其餘的80%完全可以不讀,這便是著名的帕累託定律在閲讀上的運用,簡稱二八定律。與其帶着心理負擔從頭到尾看完卻記不住,不如牢牢抓住最核心的精華部分。某種意義上,二八定律是一種權衡得失的標準 ?

自然地,根據全讀或選讀,筆記也就有了整體筆記和重點部分筆記。兩種筆記都可以採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具體制作方法書中介紹得比較基礎和凝練,詳細可參見思維導圖之父東尼博讚的相關著作。這裏需要特殊強調的是,整體筆記的導圖既可以按照書裏提供的順序組織,也可以完全採用自己的思路;重點部分的導圖則可以按照“目的”—“答案”的邏輯製作。(如下圖)

目標――答案

最後一種是感悟型,記錄閲讀過程中的所思所感,是對書中內容通過聯繫自身經驗進行的再創造。加入自己的想法後,讀書筆記變成了專屬於自己、有血有肉的東西,裏面思考的閃光點也將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更重要的是,因為與書進行過精神上的交流互動,會對其中的內容印象更深刻。

調動情感與想象力? ?

前面已經提及,一定要帶着目的去讀書。除了目的,貫穿閲讀過程始終的另外兩個要素是情感與想象力 ?

調動情感?像個戲精一樣讀書?? ?

這裏藴含着一個腦科學原理 ?

人類大腦的正中位置附近有一塊叫做海馬體的.區域,主要負責接收記憶,海馬體旁邊的扁桃體則負責處理情緒。海馬體和扁桃體是一對感情融洽、互相關心的好朋友,每當扁桃體因為人的情緒變化受到刺激時,海馬體就會認為這個刺激是個重要信息,於是將其作為記憶儲存起來。因此,人在感歎或驚訝時產生的情緒波動,大腦會記得特別牢 ?

所以説,邊讀書邊調動感情有助於記憶。這也反過來解釋了為什麼學生時代的重複難以解決長時記憶的問題,因為學生在反覆誦讀或書寫時情感上是消極和逃避的。與其説是讀書訓練,更應該説是情感訓練,閲讀時應盡情地釋放最真實的喜怒哀樂,大巖俊之如是説 ?

下面再來説想象力。

這一技巧更多地應用於讀後,前提是已經完成了讀書筆記的製作,並提煉出了關鍵詞。關鍵詞作為回憶全文的要點,在記憶時可以應用首字自創單詞法、故事創作法和便利貼記憶法 ?

首字自創單詞法顧名思義是將關鍵詞的首字母按順序組合成新的單詞,它適應於關鍵詞較多且需要按順序記憶的情況 ?

故事創作法是將關鍵詞意向化地串聯成一個小故事,腦洞越大、情節越離奇、越超現實,記憶的效果也就越好 ?

便利貼記憶法是提供一個現成的位置和場所,然後把關鍵詞放在不同的位置上,驅動想象力讓它們活動起來的方法 ?

如果想掌握以關鍵詞為基礎的更多記憶技巧,建議閲讀東尼博讚的《超級記憶》,裏面有更全面和詳細的介紹。但對於閲讀入門者來説,大巖俊之提供的方法不但足夠而且上手簡單 ?

以上就是大巖俊之打破讀後即忘魔咒的祕密武器,主動意識,做筆記,調動情感和想象力。除此之外,也別忘了反覆這位老丞相的一席之地,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閲讀指南》中專門採用一節的篇幅講述了反覆作用,指出重讀不僅能強化記憶還能拓展閲讀的廣度和深度,温故以知新。新的一年諸位的書單一定又加長了不少,希望每一本好書都不會被辜負,而認識到讀書有方就是不辜負知識的開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