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絲路綿長伸異域散文

文學1.07W

絲路綿長伸異域

絲路綿長伸異域散文

——聽《絲路長安》民族管絃音

雷 達

這既是一台繼承中國民族音樂傳統、展示陝西民樂新作的音樂會,又是一台大膽創新、別開生面的音樂會。看後頗興奮,覺得它為中國民族音樂的交響化,作了成功的演示,也預示了中國民族音樂發展的光輝前景。

老交情新面孔發人深省

第一感覺是令人震驚、欣慰。

我沒有料到,這部結構龐大、氣勢恢宏的音樂作品,是由陝西廣播民族樂團演奏的。

自它於1950年成立後,我對這個樂團很關注,很讚賞,也很熟悉,曾多次看過他們的精彩演出,與老團長黃希良和後來的團長貟恩鳳、孫韶,板胡演奏家、作曲家吉喆,笛子演奏家樑欣,還有起初為童生後來卻成為著名二胡演奏家的金偉、笛子演奏家張延武,都有深厚的交情,甚至帶領他們曾在興平等地巡迴演出。想不到時隔數十年後該團發展這般迅速,竟有近百人蔘加這次演出,令人震驚。這固然有時間較長、新人輩出的因素,但樂團成員演奏技巧的迅猛提高,卻征服了我的聽覺。它表明,陝西民族音樂事業是在蓬勃發展着的。

在這台音樂會中,除了聆聽我的老朋友趙季平多年前所譜寫的那首樂思深沉的《絲綢之路幻想組曲》外,較年輕的張延武也參與作曲,譜寫了富有西域風情的《胡旋舞》,令人興奮。當我第一次欣賞他那富有藝術靈性的笛子演奏的時候,他還是個初出茅廬的、帶着幾分稚氣的翩翩少年,如今已是五十多歲的載譽國中的笛子演奏家和成熟的作曲家了。還有這次執棒的張列,一位十來歲就在陝西省歌舞劇院把大小鼓點打得天花亂墜的“尕孩子”,已經成為馳名國內外的指揮家了。我聽過他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所寫的《西域駝鈴》,是一幅遼闊深邃、充滿着詩情畫意的駝行圖。另外兩位作曲家郝維亞、張曉峯,雖然不熟悉,但無疑都是與“長安樂派”和陝西地方音樂有着特殊情緣的後起之秀。尤其叫人高興的,是這支龐大的、抄着板胡、二胡、笛子、管子、琵琶、古箏、大鼓、小鼓、鑔、鑼、梆、鈴等中國民族樂曲的以年輕人為主體的充滿活力的樂團!是一張張嶄露頭角、融情於藝的新面孔。

“後來者居上。”這就是這個民族音樂演出的強力集團給我的總體印象。真乃“老交情,新面孔,發人深省”。

他們的集體亮相和才華展示,使我在震驚間,多了幾分欣慰。

老主持作述評引路追蹤

第二感覺是主持老道、精到。

作為特邀“音樂評述人”的林凱先生,也是我的一位老朋友,我熟知他是一位譽滿國中的資深播音藝術家和節目主持人。想不到78歲的他,竟然寶刀不老地駕馭着整個音樂會的啟幕,展開、推進和收束。隨着聲如洪鐘般地逐一評述,把聽眾帶進一條漫長的絲綢古道,去欣賞漢唐皇宮、茫茫沙漠、長長駝隊、異國風情的各個章節的音詩樂舞,是引入式的詩語,是慨誦式的吟誦,是形象的闡釋,是感人的烈情。其言簡意賅,是切題合樂的;其主持藝術,是老道精到的。

音樂,是聽覺藝術。在古代,他本是詩、樂、舞三者合一的統一體,後來才逐漸地分了家。寫音樂,有曲作者獨特的構思和編織;聽音樂,有聽者各自的理解和感受。標題或無標題曲作,與文學、繪畫一樣,都是形象化了的可供人們理解、欣賞、感受、審美的藝術品。但藉助姊妹藝術的形式,幫助讀者、聽者、賞者去理解、感知、欣賞其內在的“美”,不僅可行,而且必要。須知,各類藝術形式,有其長處,也各有侷限。如能調動人們各個感官(視覺、聽覺等)去協同審美,豈不更好?此可謂審美中的輔助手段。正如評論家評判作品時常説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音詩並行、樂舞同步”一樣,這種審美環節中的互補作用,是顯而易見並十分有效的。就音樂的審美侷限而言,林凱先生“樂評”式的“畫(樂)外之音”實在是融情於樂、錦上添花的了。

但要做到這一點,卻絕非易事。正由於他作了諸如翻閲史冊、採訪作者、熟悉作品、體味樂思等課前作業,才贏得了觀眾的盛讚與好評。

“聲情並茂若洪鐘,引導駝鈴曠野鳴。樂感隨詩逐細賞,絲竹泛美畫圖中。”這就是我對作為“音樂評述人”的林凱先生的讚語,還有我對他成功主持這台音樂會的親身感受。

作曲家吐真情開創新風

第三感覺是曲作創新、別緻。

音樂會的成功與否,作品是關鍵。聽罷所有樂曲,深感其作主題突出,形象鮮明,注重創新,風格新穎,給人以詩樂相融、萬籟交響的美感。

隨着林凱先生“月上城樓,夜唱涼州”詩句的引入,人們聽到了由起始到鋪敍、由主題到擴展的第一樂章——序曲《盛世昇平》。其樂曲深沉厚重,氣勢恢宏。頌揚性的旋律,把聽眾引入兩千年前的漢代長安和千年前的盛唐宮廷,既有立部伎樂的鏗鏘雄壯,又有坐部伎樂的渾厚大氣。彷彿再現在眼前的,是涇渭湯湯的時代激流,是盛世軒昂的漢唐雄風。歷史長河,在金石撞擊、絲管交響的樂曲中,滾滾而下,直達今日。開闊的視野,敞蕩的胸懷,數千年的中華文明,擴散着,傳播着,延伸着……

名為《絲綢之路幻想組曲》的第二樂章,是趙季平先生十多年前的器樂作品,它深邃、凝重,優美,多思,給人以回顧、凝思、遐想、追索和展望美好前景的空間。能聽出不斷再現、又隱約變化着的古曲《陽關三疊》優美的旋律。彷彿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春意,是“勸君更進一杯酒”的戀情,是“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哀愁。但不只這些,還有迢迢絲路,隱隱駝鈴,大漠月光,寺院鐘聲,以及長長的載滿絲錦萬貨駝隊的沙樑清影和沙窩裏的斑斑足跡……

大唐長安,是向世界開放的都市。它既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又是西域各國文化交流的中心。外域樂舞的傳入,促進了漢唐文化的繁榮。由張延武創作、作為第三樂章的《胡旋舞》,就生動地反映了這一幕,是感人至深的。此樂曲節奏跳躍,旋律華麗,熱烈奔放,瀟灑潑辣,把“心應弦,手應鼓”的胡旋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透過樂曲,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了那“弦鼓一聲雙袖舉,迴雪飄颻轉蓬舞”的火爆場面。

使人們精神為之一振的.,是作為第四樂章的《光輝路上》(郝維亞作曲),此樂章的激越、華彩,把整個音樂會推向了一個情緒激進的高潮。它幾乎全部是用打擊樂形式譜寫出來的。作者融中國、西洋打擊樂於一爐,既以定音鼓的不同音高譜出了明顯的旋律,又以紛紜變化着的打擊技法,突出了各類擊樂節奏的特定效果,讓人耳目一新。這種以擊樂為主、以民族管絃樂的伴奏、烘托為輔的少見的作曲手法實在高明,其大膽的藝術創造,讓人歎為觀止。

讓人感受深刻、熠熠閃光的,是由張曉峯作曲的第五樂章《絲路遐想》對極富長安音樂個性的西安鼓樂和碗碗腔素材的汲取和創造性地應用。優美與莊重的對比,抒情與歌頌的轉換,真實與幻想的融合,激情與奔放的拓展,都是建立在長安地域民間音樂基石之上的。通過展示音樂的鮮明形象,可以聽出西行的風野幽思,懷鄉的故土柔情,還有那凱旋而歸、受到官民迎接的宏大場面和人們歡愉的激情。

民族樂氣勢宏演出成功

第四感覺是演奏精彩、成功。

首先是各樂器的特性音質和各人的演奏技巧都得到了充分發揮。如作為主要絃樂的二胡羣演奏(含高胡、中胡和其他兩組二胡),無論是揉弦顫音、長弓慢奏,還是頓滑跳躍,短弓快拉,都有其過硬的基本功,而且羣體協調,音色統一,完美地表現了樂曲的主題樂思。比起西洋樂的小提琴技法,毫不遜色。幾樣特性樂器、如板胡、硬弦、嗩吶、管子等,也都是技熟藝精的演奏高手。

如管子演奏家趙慧芳的演奏就很突出。她領奏的《絲綢之路幻想組曲》,渾厚,深沉,滲人心脾。叫人聯想到唐代李賀“直貫開花風,天上驅雲行”的詩句,驚歎她把那“含嚼蘆中聲”的篳篥之音,吹奏得花綻雲行,悽楚動人。

特別要提及的是,打擊樂演奏者(尤其是鼓手)的嫻熟技巧和擊樂效果,烈光灼人、引人入勝。

第一樂章的混聲合唱,效果良好,也是吸收西方交響樂經驗的成功嘗試。

縱觀整個演出,不論是各人所持樂器的演技嫻熟,還是各器樂聲部的照應協調,在張列指揮棒下,都是諧和一體、精彩紛呈的。張列穩重、細膩、通達、大氣和統領全局、駕馭整體的指揮藝術,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熟悉秦域民間音樂、極富創造、開拓性並集演奏、作曲、多識、帥才於一身的優秀指揮家。對“絲路長安”的成功演出,起到了“頂樑柱”的作用。

這台成功的創作和演出,給我國民族交響樂的繁榮和發展,帶來春水泱泱、波濤滾滾的活力。它無可爭辯地證明,充分發揮民樂優勢、潛力,創造性地推動我國民族交響樂的發展,是有廣闊前景的!這就是《絲路長安》音樂會給予我們的啟示。

如果在這個基礎上,能設法增強絃樂高音區的性能,把作品和演奏加工得更加精煉些,就會成為錦上添花的精品了。

我祝賀《絲路長安》音樂會的成功演出,並祝願中國民族交響樂的繁榮發展!

正是:

絲路綿長伸異域,

荒原大漠變商途。

駝鈴奏響黃沙韻,

手鼓敲擊塞外曲。

雪雨狂風聲怒吼,

琴絃竽管嗩吶呼。

邱茲少女胡旋舞,

愜意真情撒五湖。

大氣磅薄的時代音詩,賦予我們的是絲綢之路不斷延伸的征途,是高天之上不斷飛騰、跳躍着的熠熠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