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論語讀書筆記集合15篇

文學2.86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讀書筆記,歡迎閲讀與收藏。

論語讀書筆記集合15篇

論語讀書筆記1

自古就有一部《論語》治天下之説,對於這種説法以前也只就是聽説而已。當從電視上看到于丹講《論語》時,立刻被她那淺顯而又富有哲理的語言所吸引。電視上的講座幾乎完整的看了下來,隨後又買來書仔細地閲讀。之後才明白,平時常常用以提醒學生的幾句“格言”原先就是出自《論語》,如:“學而時習之”、“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等。于丹透過白語化的語言,用許多淺顯的故事,而使《論語》變得懂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但在原則中透着一些變通,更簡單的説:它告訴我們的就是為人處世的原則。在這天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現實生活中的處處不合時宜,讓每個人都難免會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許我們無力去改變事實,而透過《論語》的解讀,能夠改變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難,如何在工作中把這種缺憾轉化為動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實。孔子説:“不怨天,不尤人,”因為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內心的完善,合乎大道的追求,比你要求這個社會就應如何如何,要求別人就應怎樣怎樣,都要重要的得多。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夠正確應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

下來,不要糾纏在裏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還要儘可能地用自我所能夠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的道德理想,在《論語》中孔子談理想時,並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就是一個人的內心定力與信念。無論你的理想就是大就是小,實現所有理想的基礎,在於找到內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的內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績更加重要。“吾與點也!”的故事所闡述的正就是這個道理。

人們常説,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就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能夠照見自我的影子,其實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朋友也如此,從身邊朋友的身上也能夠直接的反映出你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書,他能夠打開整個你的世界,讓你接觸到外面的精彩。孔子説,這個世界上對自我有幫忙的朋友有三種,即所謂“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

無論就是孔子的《論語》還就是于丹的讀後感,都説做人的境界,君子就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於人格與內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我的行為,而能夠不後悔、不愧疚,要使自我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就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我的內心選取潛力強大,明白如何取捨,一個人內心對自我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説做人要厚道,厚道並不就是窩囊,而就是他能夠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不就是説: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嘛!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就是君子之度。做一個最好的你自我,按照自我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我成為內心完善的人。

論語就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它就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就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能夠映射着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我的方向。我想無論就是古賢聖人還就是于丹所想表達的好處在於,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後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代的規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就是《于丹論語讀後感》所給予我們的終極好處吧!

論語讀書筆記2

今天,我看了《論語》,明白了許多道理,比如“欲速則不達”。

説到欲速則不達,《論語》是這樣記載的:

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看到這兒,大家肯定會想到《拔苗助長》這個故事吧?對,故事裏的主人公就是因為貪快,所以讓禾苗枯萎了。我們覺得主人公很可笑,但在笑話之餘,我們想想自己也幹過此類“傻事”嗎?

我們班的吳金霖同學就是這樣一個幹“傻事”的`例子。為了早點做完作業,她寫字時亂塗亂畫,結果老師罰她“重寫”,還要“翻倍”。就這樣,吳金霖非但沒有獲得更多的娛樂時間,反而又增添了許多學習時間。你們説,她達到原先目的了嗎?

慢工出細活,欲速則不達。爸爸就是一個喜歡慢工出細活的人。一天,爸爸在寫材料,柔和的月光灑進屋子裏。“爸爸,吃飯了!”我大叫。“等一下。”爸爸回答。過了一會兒,見爸爸仍沒出來,我便推開緊閉的門,看見爸爸正在聚精會神地寫材料,又一邊核對資料。我向爸爸抱怨道:“爸爸,您幹嗎寫一遍對一遍呢?直接寫吧!”“慢工出細活!”爸爸説,話語裏帶着點嚴肅。果然,爸爸把材料交上去後,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工作迅速完成了。

在現實生活中,快,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有時,慢才能解決問題!

沒有質量地貪快,會讓你很後悔。因為欲速則不達!

論語讀書筆記3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曾子説:“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實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誠講信用呢?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吾日三省吾身非常重要。反省自己越多,對自己的認識越深刻,也就越有思想。反省自己可以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有利於完善自己的修養,完善自己的.學習,完善自己的工作,不斷地完善和改善最後才能不斷地超越自我達到成功的彼岸。

為別人出主意要像自己做事情一樣,和朋友交往必須真誠。總之對已、對人要忠誠、誠信。對待老師傳授的知識與技能要常複習,而且必須要落實在行動上,去實踐它,所謂“學以致用”。這裏的習絕不可以單單理解為複習,應包含認真實踐。

論語讀書筆記4

今天是我讀《論語》的第三天,雖然剛開始讀此書有些內容讓人難以理解,不過好在有註釋和譯文,我也覺得這本書簡單了一些,在這本書裏面我也很喜歡一句話“子日: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君子安詳舒泰,而不盛氣凌人;小人盛氣凌人,而不安詳舒泰。”

因為君子和小人內在的心靈、思想和修養不同,自然他們的風格也不相同,就如君子就算很有學問、懂的很多,他們也很安靜坦然,不驕傲;而小人就是傲慢無理,不安靜也不坦然,總是想讓別人知道他自已多有文化,多厲害,但其實品格與品性卻與真正的君子差的'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懷着一種平常心,腳踏實地,謹慎謙虛的面對各種複雜變化的情緒,用寬容坦率的心態,心平氣和、鎮定自如的去學習。這樣,君子與小人這一差異也可謂是可見一斑了。

君子的心中有仁義道德,不會浮躁,君子也不會去貪圖私利,也當然不會去計較得失,在名譽的面前也依然是心平氣和,坦然自若。而小人卻恰恰相反,計較得失,心中只有自己,一點風吹草動,他們便浮躁,緊張,完全沒有一點像君子的地方。通過這本《論語》自己也會時不時在讀到某一章時而羞愧不已,去反省自己。然後再看看解釋,讓偉大的教育家教你怎麼去做才是正確的。

讀論語教會我們很多道理,每篇隨筆裏用到的一句話就是自己最喜歡的一句,通過這篇文章希望大家也能分辨出君子與小人了,喜歡誰(指君子或小人),想向誰學習,想必大家心中也都有了答案。

論語讀書筆記5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所描述的,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狀態和心情體驗。學習的內容是做人做事,因此學習的時間並不僅在課堂上,在書本里,而是在日常的時時刻刻。“時習之”就是要時時刻刻加以練習和温習,通過實踐得來的知識才是真知。生活是一切知識的源泉,這就要求我們“時習之”,勤思考,多練習,時刻不忘學習,保持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生活態度。

世間什麼最難?做人最難。拼上三年兩載的工夫做成一兩件事不難,做人卻是一輩子的事,弄不好一輩子也不會做人。不會做人怎麼做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孔子的弟子評價孔子為:温、良、恭、儉、讓。做人首先要注重品德修養,其次才談得上學識,我想,這大概也是孔子學識淵博的原因吧。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説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一個人才能夠站在道德的立場,真心對待他人。

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句話是孔子讚美顏回高尚品德和情操的.。其實,人活在世上是否幸福、快樂,關鍵在於心態,貧或富只是一種外在因素,真正有學識的人是不會受其左右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擔心自己的才華不被人知,悄無聲息的被埋沒了,埋怨沒有慧眼識己的伯樂,這些擔心都有些多餘,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真正緊要的問題,並不在於人知,而在於知人。知人總會在關鍵時刻對一個人的命運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論語》還教會我一項道理,人必須學會多種本領,做一個能文能武的通才,不僅要對專業要精通,對其他領域也要能懂能做。

“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一切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煙雲,得而復失,失而復得都會經常發生,只有將功名利祿看淡看開,才能“事去而心隨空”

《論語》,一本包含了道理的聖賢之書。

論語讀書筆記6

本書講述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這告訴我們現在的老師應該學習孔子這一點。

對於學習,我們要做到的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學到的知識,按時去温習它,不也是很開心嗎?因為在温習的同時,我們把學過的知識不斷的鞏固,也許還能獲得新的東西,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複習完所學過的知識,就再也不用懼怕考試了,更別提説掛科了。

從《論語》中,我還知道了一個人有沒有學問,學問的好壞,主要不看他的文化知識,而是看他的道德修養,這好比當今社會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並不是看學歷,也不是看文憑,而是看他的`言談舉止與品質修養。也就是説,即使一個人沒有學習過什麼,但他能做到孝,忠,信等傳統倫理,這也不能説他沒有文化知識,沒有道德修養。殊不知她所擁有的這些道德修養結石就是最大的財富了。

《論語》共20篇,其言語精練,內容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我感受到了《論語》擁有強大的文化底藴。每一位學子都應對其進行品讀

感悟及求索。書中有着豐富的知識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有愛心,要以賢德的人為榜樣。把這些作為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後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思想。

論語讀書筆記7

在六年級,我學了許多《論語》,我找出一兩條來談談我的感想。

第一條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它的意思是説:“學了之後能經常温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有同學從遠方來也是一件愉快的事。遇到別人不懂時不嫌棄別人才是君子。”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孔子把複習學過的東西都當成老同學一樣。這一方面強調了複習對牢固掌握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反映了孔子將學習知識當成結識同學一樣的快樂心態。當我們把學習知識當成了結識同學、把複習知識當成同學聚會,當然就不會產生厭學的心態了,也就不會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苦差事了。

有人把“學而時習之”理解成“學習之後要經常練習,經常運用”這也有一定的道理。

對於第三句話,有人理解成“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怨恨他”,我對此略有不同的看法。對這句話造成不同理解的關鍵是怎樣理解“人不知”的意思。我對這三個字的.理解是“別人不懂”,理由是,《論語》第二部分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為也”,這裏的“不知”是同樣的意思。我的理解,孔子前面説了怎樣學習和複習的問題,然後又説到了怎樣對待同學的問題,孔子主張人要謙虛,所以才提出了“一個真正君子”的觀點。

論語讀書筆記8

對於《論語》,我們並不陌生,可是真真正正坐下來閲讀它還真的是第一次,可能我們對於《論語》中有很多經典名句很熟悉,但是你從深處挖掘一下,就會發現其實這些最簡單的句子裏面藴藏着最深刻的道理。

《論語》是一本記錄聖人孔子言行的書。在讀了之後,其實我們可以感受到孔子的理想和抱負,而且書裏面也記載了很多他教人的道理,並且他也十分嚴謹的規範自己,以自己實際行動來做出表率。我想:他之所以被後人稱為聖人,就是因為他把平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成了我們現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孔子的言論很多,而我在這裏只是把讀到的一些我自己很有感觸的話想要拿出來分享一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比如説:飢寒是自己不喜歡的,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恥辱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把它強加給別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從自己的利與害想到對別人的利與害,多替別人着想,這是終生應該奉行的原則。這句話其實説着很簡單,但是在我們做起來總有一些困難,可能我們現在強加給別人的不是有形的物體,很多時候,我們總會在無形中把一些情緒強加給別人,就像我們經常説的: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想這個是不可取的,所以這句話依然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態度。

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想要快反而達不到目的。孔子的弟子有一些做官的,孔子教育他們幹出政績不要急於求成。任何事物發展有它的規律性,在學習上我們要循序漸進,打好基礎,在工作上我們同樣要這樣,很多人都想着我們做到怎麼怎麼樣的業績,可是光想着怎麼樣能夠快點的完成目標,做出成績,卻忘記了很多事情基礎很重要,過程也很重要,只想着快點到終點,而忽略了旅途中的風景,我想這並不是成功。很多時候,我們要放平心態,規劃好,腳踏實地地一步一步實現,這樣才會看到更美更長久的風景。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子罕》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消逝的時光像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去。現在我們很多人都喜歡享受生活,把時間浪費在一些吃喝玩樂上面,等到年齡大了,才發現很多事情並沒有實現,心裏就有很多後悔,可是時間卻在也回不去了。看着孔子説的這句話,在當時的社會,孔子都有如此感觸,説明無論世界怎麼樣發展變化,真理的東西還是永恆不變的,而我們也要時刻謹記這句話,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不要等到失去了才來後悔。

我讀了《論語》後,知道里面很多道理放在我們現今社會還是經典,而且也是我們要做到的,就像于丹老師説得:《論語》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裏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它就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

論語讀書筆記9

這個星期,我們學習了《<論語>十二章》,這一課中寫出了學習要謙虛好學,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修身做人的高尚品德。

在這一課中,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講了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教我們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時常複習學過的知識;教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

在這一課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是:“温故而知新”“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兩句話分別寫的是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讓我們知道如何改正自己學習的方式和方法,讓我們知道學習的樂趣。

學習是可以讓我們增長知識,讓我們的學習變成遊戲,使自己在歡樂中快樂遊戲,快樂學習。

對於時光飛快的流逝,讓我們體會到了惜時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勵學生要一定加倍珍惜時間,讓我們想到了一句話“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句話寫出了時光的流逝,同時告訴我們要珍惜時光,不讓時間從自己身邊溜走。

學完這一課,讓我感悟很深,道德修養每個人都有,但在學習上,每個人的學習方式、方法,要正確人認識自己學習的方法,改正自己的'方法,使自己不正確的學習方法。

讀完這一課後,是我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學習應該謙虛好學、學思結合的學習方法,要誠實守信,在自己的行為好學習上加以改正。

《<論語>十二章》多麼讓人受益啊,在這裏讓我們學會了學習,教會了我們做人,讓我們使自己在學習上充滿歡樂,讓我們改正了自己不正確的學習方式,使自己的學習成績更加理想了。

論語讀書筆記10

仲尼停息在兩千年前的風波里,他的思想卻成了長明燈。一燈既明,便是希望。萬人壘土,即成河山。——題記

記錄過往的書第存留至今的有許多,而讓人如品嚐般的細細品嚐的佳作卻很少。我有幸在距春秋戰國數千年的今天,打開了千年前的`孔子及其弟子的教誨。穿越千年與孔聖人來了場跨世紀談話。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立下高遠的志向,在這六藝訥以仁德之心去實現。初讀只知字面意,再品已是字中人。孔子的道似是天道似是人道,不過後世的人們普遍認為那是人道,而天道因才疏學淺無法觸及。而這其中所藴唸的人道則是教會我們為處人處世之道;以仁德之心待人,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立足於世間要以君子的品行為準則,要以寬容之心待世人。孔子的寥寥數語藴含了不可丈量的大學問。

“禮之用,和為貴。”禮樂的運用最恰當的是和,這是孔子的想法。而《左傳》有云:“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中國自古便被成為禮儀之邦,可見對於人們的重要性。而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這件事孔子認為季氏所做大逆不道有違禮樂,我同意。不過在我看來禮樂在現代社會更像是這個社會的規則,而這個規則就相當於法,觸犯了這條法律的紅線便超越了規則,這時你便會失去自由失去一切。禮樂就像是新時代的法律,是為了讓我們能更好地行使公民的權利,讓這個社會更和諧。

論語讀書筆記11

兩千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編纂,後來記成了《論語》,書裏的內容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只是它把你內心深處的良知給激活了。《論語》封面精緻,外殼鵝黃,厚厚的,正上方用宋體寫着“論語”二字,下面寫着“孔子的智慧”幾個字,並配有一幅山水畫,讓人一眼就喜歡上了這本書,翻開書頁,一股油墨香味撲鼻而來,是那麼芳香令人陶醉!書中的內容看上去好像沒有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裏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一則語錄都很簡短。

書中的文字充滿了哲理,我最喜歡的有一句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説:“經常温習學過的知識,這難道不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做客,這難道不開心嗎?別人不知道我有學問,而我不介意,因為學習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一個君子嗎?””這句話告訴我們:“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應手。如果你被別人誤會了,不要生氣或難過,只要你做的是對的,別人終究會明白的`。”

在《論語》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對流水的感歎,引發了他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歎。用流走的水象徵着流逝的時光——一種時光悄悄流走的感慨,一種人生目標要在奮鬥中實現的理想,在這一聲歎息中表現了出來。時間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普通而又最寶貴、容易被忘記而又最讓人後悔的事的東西。還記得高爾基曾經説過:“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他從不多給誰一分。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的時間留給他們一頭白髮,兩手空空。”我們也許不能讓時間停留或者延長,我們每個人擁有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但是我們可以合理利用這些寶貴的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

《論語》是孔子一生的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麼做人,怎麼處事。孔子,傳頌千秋萬代......

論語讀書筆記12

原文: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從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孔子説:“孩子們,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尊敬兄長;做人言行要謹慎講信用;廣泛地與眾人友愛,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還有餘力,就要用來學習各種文化知識。”

這一段被例在《弟子規》之首。古人認為做人首要的是孝,所謂的百善孝為先。孝表現為愛父母,尊重父母、順從父母。當然像晨省昏定,到是沒有必要,但出門前向父母道聲別,回家向父母打聲招呼,父母需要照顧時必須在身邊照看一下。生活中的尊重禮節必須要做到,與父母意見不一致,可以温順地交流,當父母有錯時採取温馴的方式指出等。在外面要尊重兄長,可以推廣到年長的朋友。謹慎處事、嚴格要求自己、加強修養,對待人和事要講究誠信,不欺人不欺已。博愛眾人,與人為善,與修養的`人、有良好品德的人交往成為朋友。在做人和做事上有餘力之後,就可以學習種文化知識了。

論語讀書筆記13

《論語》為四書之一,經典之一,過去考取功名的教科書,這個過去指的是科舉時代,明代起,還必須用朱老夫子的註解。在我,所謂受過現代教育的人,只聽過半部《論語》治天下,至於《論語》是個什麼樣子,沒有讀過。覺得那是舊的東西,沒用的東西,如果去看是個搞笑的事情。

這是南懷瑾老師講解《論語》的書,南老謙虛地稱為《別裁》,原來自己曾經那麼多耳熟能詳的格言和警句出自《論語》,如: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子曰: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洛不出書

後生可畏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

好多好多,自己竟然不知道。

南老師娓娓道來,用平直易懂的語言,親切地述説着孔子思想的精髓,敢於挑戰朱老夫子和前人的權威,重新詮釋被誤解的儒家思想,引領着我去解讀儒家真正的意義。讀來不枯燥,不是老學究似的.,生硬的一句解釋一句,那樣肯定會打嗑睡的。

《論語》二十篇本身就是一篇文章,前後連貫,不可分割。都在説明一樣東西:怎樣為人處事,怎樣完善自己的品格修養。

南老師以自己半生修習佛法的經驗,從“體、相、用”上來解釋儒家思想的“仁”,也説了宋代理學家盜用佛、道家的觀點來解釋儒家學説,最後又打擊佛道的不應該,讓人心中一亮。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這個“學”,原來不僅僅是學習,而是“學問”,這個學問不是通常的知識,是做人做事的修,這一點是始終貫穿整部論語,也是孔子的偉大之處,這是南老師的觀點,讓人信服。

書中這樣被先儒們誤讀的詞還很多,“裏”、“命”……

儒學能夠流傳幾千年,孔子能夠尊為聖人,聽了南老師解讀才覺得原來他是名至實歸的,原來這位聖人竟如此地被冤枉過。看來一種學説或思想流傳久了也有流弊,後人總是以自己的認為來解釋前聖先賢,傳統文化離我們竟漸行漸遠。

論語讀書筆記14

現代的社會裏,處處都應存在着誠信。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誠信可以説是立國之本;對於一個企業而言,誠信可以説是立業之本。對於每個公民而言,誠信可以説是立身之本。

假期裏,我又一次捧起《論語》這本書,饒有興趣地品讀起來。在這本經典著作裏,藴含着古代燦爛的文化歷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華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處在21世紀的新社會,《論語》仍在文化界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引領着人民朝着未來、文明,跨步前進。

《論語》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最讓我刻苦銘心。從中,可見孔子對誠信的重視。在孔子看來,誠信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範疇,取得人們的信任比什麼事都要重要。

“一個月包退,兩個月包換,終身維修。趕快拿起手中的電話訂購吧!”在許多電視頻道中,經常看到這排山倒海的場面,聽到這聲嘶力竭的呼喊的電視購物廣告。多功能手機,褪黑儀,增高鞋,這一個個廣告裏的產品難道真的擁有那神奇的`魔力嗎?其實不然。在前幾個星期,新聞裏就揭開了電視廣告背後的神祕面紗。主持人帶着大家,一齊總結了電視廣告的種種特點,拍攝電視廣告的招招祕訣。其中主持人舉出了一個典型事例。廣告裏介紹的一個號稱“排毒基”的洗腳盆,聲稱只要你把腳放進去,並撒上一點鹽,就可以把你體內各個部位的毒素統統地排出來。從電視屏幕上,觀眾分明親眼目睹了那黑黃相間的毒素排出來。然而,買回洗腳盆的消費者發現,不只是放腳,即使放其他的物品,這水還是會變得渾濁不堪。看來,這毒素根本不是人體裏排放出來的。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原來,洗腳水變色是由於洗腳盆裏能量泵中的電極和溶於水後的精鹽發生電解反應所產生的。

無論是在生活、社會的哪一個角落,都應保留着最為珍貴的誠信,才能取得別人對你的信任。失去誠信,就相當於一個健全的人失去了一雙明亮的眼睛,一隻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對翅膀。沒有了誠信,宏偉的企業項目將面臨失敗!沒有了誠信,人與人之間將不再存在着由信任搭建起的橋樑!沒有了誠信,世界將充滿着灰暗與欺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這《論語》中的名言,教給我們:誠信,是我們的為人之本!是世間最美好的道德品質!

論語讀書筆記15

真理是最樸素的,就好像春天永遠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當我捧起《論語》時,就好像坐在杏壇之下、白果樹旁,聽聖人諄諄的教導,如沐春風,心靈在激盪中得到慰藉。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讓我學會了謙遜,知道了“見賢思齊”的內涵,懂得了人無完人、人人皆有閃光點的道理。在我自大、驕傲時能低下高傲的頭、彎下不可一世的胸膛。虛心向他人學習,讓我變得充實;發現他人的缺點,讓我學會了自省。

雖不為師,但老師的教學方法卻與我息息相關。聖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的啟發誘導教學法讓我從另一個角度學會了學習。在我學習中陷入了困境,欲求而不得之時,我知道了應該如何應對,在什麼情況下是向老師請教的最好時機,充分發掘了我的潛能,又讓我享受到了欲求而得之的快樂。

聖人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讓我在學習中幾多埋怨的心結打開了。長期以來,我因為對數學缺乏學習的興趣而沒有學習的動力。在其他學科的成績在班內名列前茅時,唯有數學成績像耀眼流星後微弱的尾巴。為此,我痛苦過,也努力過,但付出之後的結果總不令人滿意,數學成了讓我恐懼的學科。在這種境況下,我步入了八年級,這時候我突然發現老師問我的問題我總能回答出來了,上課時也不再心情忐忑了。漸漸地,我有了主動學習數學的衝動,課堂上準確的回答,老師的表揚讓我的信心也足了(實不知我回答的問題都比別人的簡單)。成績竟然真的突飛猛進的上升。後來,當我問起老師他是怎麼讓我這塊頑石開竅時,他只笑着説了一句話:當時你的底子有點差。我明白了······此時,我彷彿從老師的笑容中看到了聖人的影子。

“賢哉,回也。”我在學習與生活中的點滴進步,總能從老師或者家長那兒得到獎勵,有時雖只是一個讚許的'眼神,也會令我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悦,從而增強了我學習的動力。“非我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當我犯錯時,老師和家長又儼然像孔聖人一樣對我嚴加管教,受到應有的懲罰。句句嚴厲的話語會令我如醍醐灌頂,激活我內心深處的良知,在反省中再走人生路。

《論語》,沒有讓我做到“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打開《論語》,我就如穿越了時空的隧道,正坐在杏壇邊、白果樹下,傾聽聖人的諄諄教導,那一句句話語如心靈的及湯滋潤着我的心田,淨化着我的靈魂。

《論語》,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本書,謝謝你與我同行。

標籤:讀書筆記 論語